1

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李世民篡改史书。

所谓都说李世民篡改了史书,也只能是说说而已。

史书上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是明确的:李世民确实看过《实录》,看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发现写的很隐晦,于是要求“削去浮词,直书其事”,仅此而已。有人说,不对吧,李世民明确给玄武门之变定了性:

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资治通鉴》)

既然定了性,那肯定是暗示宰相和史官去修改呀。且慢,李世民这话是对谁说的呢?房玄龄。把玄武门之变类比为周公诛管、蔡,这是人家房玄龄的原创好吧!房玄龄早在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前,就这么对长孙无忌说过:

莫若劝王(李世民)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

是房玄龄在武德九年(626)用“周公诛管、蔡”来劝说李世民的,因此,还用得着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643)去告诉房玄龄玄武门之变的调子?李世民的意思很简单:既然我们都认为玄武门之变是“周公诛管、蔡”,那何需讳言?

此外,初唐的政治环境非常宽松,无文禁,不禁止私人修史,而且,官修国史还允许高级官员抄录,据《唐会要》卷63记载,贞观十七年(643)七月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修好后,“并赐皇太子及诸王各一部,京官三品以上,欲写者亦听”。那时候,玄武门之变时原东宫和齐府的很多当事人都还健在呢,试想,如果实录被改的面目全非,李世民敢把它拿出来传播吗?

因此,实录整体而言是可靠的,《旧唐书》和《册府元龟》在编写时,就大量引用实录原文。

后来有些人,包括《资治通鉴》的编者司马光,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认为《实录》被人篡改,将很多实录的材料随意否定和放弃,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当然,司马光不愧是严谨的学者,他虽然没有将其列入《资治通鉴》正文,但是,他将其归入了《通鉴考异》。)

二、实录与其他史料并无明显矛盾之处

那么,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旧唐书》、《册府元龟》、《通鉴考异》引用的实录原文的情况看,与其他史料有明显的矛盾吗?我看没有。要说侧重点不同,详略不同,这都是存在的。但是,要说史料存在大量矛盾之处,这是不存在的(个别矛盾冲突之处还是有的)。

我举两个例子:

(一)李建成的军功

现在网上大肆宣扬的李建成的军功,我简单汇总了一下:

义宁元年(617)参与平定西河、霍邑、长安,武德元年(618)征讨洛阳,武德二年(619)讨伐关中盗贼,武德四年(621)讨伐稽胡,武德五年(622)讨伐第二次起兵的刘黑闼,以及武德年间的历次备御突厥。

所有的这些,我们去读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全都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在《旧唐书》李建成传里面,其余的,需要我们学会互见法(读纪传体史书必须要会互见法),在高祖本纪、太宗本纪、以及其他相关人物的传记中查找。

当然,同一件事情,《旧唐书》可能记载的比较简略,《大唐创业起居注》等其他史料可能记载的详细,这只是详略问题,没有本质的不同。

另外多说一句,现在网上很多人说李建成是个宽厚仁爱之人,这话哪儿来的,我来告诉大家,就是来源于《高祖实录》。据《高祖实录》记载:

建成性颇仁厚,初止之;元吉数言不已,建成后亦许之。

请问那些死看不上《实录》的人,对这句话什么看法。

(二)李世民的瑕疵

既然有人认为李世民授意宰相和史官对《实录》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全面的篡改,那其目的无非是要粉饰美化,把李世民包装的完美一些。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来看贞观二年的一条记载:

当时,李世民和王珪聊天,有一个美女在旁边服侍,李世民说,此人是别人的妻子,庐江王李瑗(谋反被诛)杀掉了她的丈夫,强行将她纳为姬妾。于是,王珪就委婉的劝说李世民把这个女子还给她的亲族。那李世民是怎么办的呢?据《通鉴考异》引用的实录记载:

帝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意思就是李世民虽然很赞同王珪的话,但是,并没有把这个女子还给她的亲族。

这是多么明显的一个瑕疵,如果《实录》真的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在全面美化李世民,那为什么不在这里给李世民粉饰粉饰,美化美化?

可见,并没有人在系统的、全面的篡改实录,实录就是按照李世民的原则要求,直书其事而已。

三、李世民看的实录的截止时间

李世民看的是《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其中,《今上实录》的截止时间是贞观十四年(640),也就是说,自贞观十五年(641)至贞观二十三年(649)这段时间的实录,李世民根本没看过。实际上这段时间的实录,是高宗时期才写成的。

因此,希望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别动不动就李世民看过,改过的。如果你认为哪一条史料是李世民改过的,不要紧,就事论事,你摆出你的史料依据和论证过程,针对这条记载专门进行讨论,但是,不能把李世民改史,作为讨论的前提。

以上是我的一点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用“篡改史书”描述有点儿严重了,如果李世民知道后人让他担这么重的罪名,估计他死都不会瞑目。其实,整个过程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修改国史,李世民往自己脸上涂了一层粉。

另外,李世民一共在位23,就算他能折腾还能把历史改成什么样,他活着的时候史官们任他摆布,那么他死后呢?说不准他前脚刚死,随后史官又改了回来,当然这种可能性极小,毕竟当权者都还是李世民的血脉,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出李世民的丑。事实上在他授意下,史官写的那点历史根本就不值一提。

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下令在中书省特置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前五代史。同年闰十二月,李世民又下令将史馆移入禁中,设于门下内省北部,由宰相监修。从此原著作局不再具有修史职责,史馆成为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门下省的一个常设机构,专门负责修撰当朝国史。

那么,为什么后人还能分析出比较真实的唐初事实?

原因很简单,贞观史本身不长决定了他所能改动的东西很有限,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比如某人买了一套新房子,无论里面随便怎么装修,但外观并没有变,他也不可能拆了盖成猪圈。

唐太宗的皇位并不是由合法继承得到的,而是其杀兄逼父的结果。这一行为不合乎封建法统和伦理,在封建统治者看来,也不能诒示子孙,垂为法诫。因此,登上皇位后的李世民完全有必要为自己辩护一番。所以贞观年间的史官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时录》时,大肆铺陈李世民在武德时的功劳,竭力抹杀太子建成在唐朝创建过程中的功绩并极力贬低李渊的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

但是这样做火候不够,还不能说明他皇位的合法性,于是又把着眼点放在晋阳起兵的密谋上面。李世民把起兵的整个过程都说成是自己精心策划,而父亲李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其目的在于把自己说成是李唐王业的真正奠基人。于是,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刘邦与刘老太公的故事。

同样,玄武门之变的整个过程,李世民也把自己说的很无辜、楚楚可怜,完全出于自保,为了活命不得以而为之。其实他想不想皇帝谁不知道!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3

说唐太宗好的都是改的,说不好的都是真的,反正太宗黑就这样死皮赖脸。

4

大唐盛世真实存在,它的存在璀璨耀眼,并且举世瞩目,所以关于它也并不只有我们中国有记载的,很多可以从侧面反映真实的大唐的东西。

5

杀死兄弟,这个是不能改的,不然他兄弟不可能无缘无故消失吧。就如同明朝朱棣登位,也不可能直接改成朱元璋传位给他,没有建文存在赛。

这个大的事实不能改,那么其中能改的就多了,比如他和兄弟之间的争斗中,到底是谁在谋算谁,谁一直想对谁动手,谁是主动一方,谁是被逼无奈,被迫反击。这里边的说道可就多了。

按说,建成是太子,他只要不犯错,稳稳当当就可以继位。为何一定要杀李世民。

再说了,除了李世民还有一个弟弟,李元吉,建成就不怕杀了李世民,触怒李渊,让李渊废了他的位置,传位给他弟弟。但实际上看着建成和元吉的关系挺好的。

再说回来,此时还有李渊存在,建成就是真要杀,不会等到自己当上皇帝之后再杀。

也许你会说,可能是因为李世民的存在威胁到了他的太子地位,李渊有意将太子之位传给李世民,所以建成才对李世民动手。

如果真是这样,李渊都有意传位给李世民了,李世民又为何一定要杀建成,只要揭破建成意图杀他的阴谋就行了,自保即可,李渊自然会借此废掉建成。而且就更不用杀李元吉了,李元吉不过是齐王,如果李渊支持李世民的话,那么他支持建成已经犯了忌讳,必然会被处罚,如今的地位是否得保都不一定,何况其他。李世民大可等到自己做了皇帝再收拾他们,为何一定要杀。

那么可能只有一个,就是李渊根本没有想过让李世民继位,建成才是正统。于是李世民主动出击,一举干掉建成和元吉,使得李渊已经完全没有了其他的选择。

话说,当时李渊才是大唐皇帝,而且春秋正盛,为何为突然退位。

虽然历史上李世民是很无辜的,但通过种种迹象,还是能判断出,真实情况下李世民的实际做法。

6

金碑银碑都不如口碑,真话是口口相传的。修史岂能堵住众人悠悠之口,另外正史之外还有野史,传说,经过甄别,还是能还原真相的梗概的。

7

历史不是靠史官写出来的,是靠有识之士传承下来的。

8

李世民最想隐藏的一段历史莫过于手足相残,囚禁李渊于后宫,曾有弑父之心。

玄武门之变,让李世民改变了历史,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世民开始篡改历史的,此时的李世民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权利的巅峰,改变了自古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而得到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杀了自己的兄弟,李世民即位之后,开始琢磨着怎么洗刷这段历史。

首先要做的就是美化自己,创造了历史空前的贞观之治。以显示自己的政治能力。一片繁荣景象。

其次就是修改史书,曾有野史说李世民曾找到房玄龄,要求看史书,遭到拒绝之后,大哭大闹,毫无帝王之风,看完之后破口大骂,最后用各种手段逼迫房玄龄改了历史。

至于为什么后人知道的真相,个人觉得一下几点原因可能是我们知道真相的原因:

一,唐朝相对开放的文化氛围,李世民并没有和秦始皇一样,焚书坑儒。

二,野史,历朝历代都有野史的存在,所以才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

三,可能是太子门人宾客口述历史,或者作为家训而流传下来的。

以上是本人拙见,欢迎大家补充,谢谢。

9

是这样滴:按规定,皇帝不可以看原始记录也不能篡改,史料记载,李世民曾经好奇史官是否真实记录就下令观看。这些都是原始记录而不是史书,史书是后人根据原始记录编纂而成。另外,皇帝也无法更改原始记录,因为史官有办法。史书记载,明朝一位皇后要求史官修改犯罪被处死的兄弟姓名,史官满口答应,并当面修改。皇后走了后,又在后面记载了这件事。

10

只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基本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他们根本不明白一些没有敬畏,也没有自信的个人组织有多无耻,他们只能靠任意的颠倒黑白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張学良。
七零八零后的人,都知道那场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然而在可预见的历史中,不会存在。在信息如此爆炸的年代尚且如此,何况玄武门之变这种小范围的宫廷政变,以李世民的权力威望,想要篡改史书,完全可以抹去政变的存在,
史载:太子建成偶染风寒,医治无果疫,高祖悲痛欲绝,无心政事,乃传位于太宗。
你看多简单,很七点半吧。没有人敢私下记载此事,引来抄家灭门之祸,过个几十上百年,玄武门之变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而另一位大帝明成祖朱棣就是这么做的,他直接下令抹去了建文帝的存在,直到非主流嘉靖(好像是,具体谁记不清了)的上位,才给建文恢复了帝号。相比之下,李世民要自信得多,我杀兄逼父是事实,可是这又怎么样,我开创了中国史上最强大的帝国,这小污点根本无所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