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红楼梦》贾母真的对贾家的衰落视而不见么?

《红楼梦》贾母真的对贾家的衰落视而不见么?

2020-11-18 17:01阅读(59)

《红楼梦》贾母真的对贾家的衰落视而不见么?:坦率地说,贾母是有见识的。开玩笑,开国侯爵的女儿,公爵夫人几十年,会不清楚贾家现状?开国武勋在历史上的表现

1

坦率地说,贾母是有见识的。

开玩笑,开国侯爵的女儿,公爵夫人几十年,会不清楚贾家现状?

开国武勋在历史上的表现都是一代不如一代,逐步让位于士大夫集团,这是无情的自然规律,千百年就是如此,贾母会看不到吗?

对比一下,贾代化贾代善兄弟当年先后担任京营节度使的风光就能够感受到了。

贾家也作出了自武勋转向科举的努力。

比如说,贾敬进士,贾代儒举人,贾政读书,贾珠贾蓉进学国子监。

但是,贾家努力了,却没有看到实际的效益。

最终还是只能走女人路线,把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儿送去参加女史选拔,其实就是寄托希望能够博一把富贵。

可惜还是失败了。贾元春虽然得了一个奇怪的“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的待遇,却显然是不得宠的。封妃最少五年时间,不仅没有子女,也没有給家族带来正面收益,反而是大观园的巨大财政包袱和太监们的勒索。

对于这个局面,贾母看不见吗?

是没有办法改变。

儿孙不成器啊。

长子在家喝酒玩丫头。次子是万年员外郎的伪君子。

贾琏也就一个跑腿,贾宝玉更是文不能科举,武不能从军。实在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最后还来了个六亲不认,一走了之。

问题还更多。

贾母对次子的偏爱已经超越了正常的底线。

因为偏爱,所以纵容二房贪污公共财产,致长幼无序,家庭不宁。

二房管家决策,每年大量缺少租佃,甚至二房奴隶的女婿都能开古董店。可别说冷子兴是一个富豪,愿意娶一个放出来的奴隶女儿。

至于赖大家族的贪污盗窃,那就更是公开化了,光是那个大花园,就不是赖家人当奴隶能够挣到的钱。

对于这些,贾母看不到?想不到?

当然是看见了,却是不想管,也没办法管。

因为纵容了二房贪污,自然无法遏制奴隶们的盗窃。

2

贾母,其实对于整个贾府来说,不但是一个精神领袖,还是实际的掌权者,虽然她平时并没有出手,但是她一直都是眼如明镜,王熙凤曾奉承了一句,任谁能巧得过老太太去。

这句话真不仅仅是奉承,一个历经贾府辉煌与没落的老太太,什么没有见识过,就连府中稍微有些年龄的老嬷嬷都是经历过事情的,更何况贾母这样一个一直站在“高处”的女性了。

不肖子孙的挥霍,贾母不是看不到,是根本管不了

贾府的三位男性掌权者,贾政、贾赦,还有贾珍,并没有起到挽救家族命运的作用。

贾政虽然为官,却并没有太大的建树,但是总归是平稳的,而贾珍、贾赦等人就是劣迹斑斑了,更兼各房中挥霍无度,贾府其实已经外强中干。

一个家族的衰落,以一人之力是无法挽救的,贾母即使可以掌权管理家中内务,却没有办法阻止家族的衰落,封建社会的女性,掌管家中大权,也仅仅限于内宅,虽然曹公一直强调“裙钗一二可齐家”,可是关于家族兴旺的大任,还是在男人身上。

一个家族的依靠,是男人为官作宰,或者女人步入了权利的中心,比如元春入宫做了妃子,单凭一人之力是无法“力挽狂澜”的。

贾母不是不知道贾府内部的空虚,贾府的列祖列宗也不是不知道,贾珍等人开夜宴狂欢时听到一声怪异的叹息,这不就是一种衰败的象征吗?

贾府的衰落,是无法避免的结局,如果不通过科举考试,只单单捐官买爵,继承爵位,已经很难实现家族的兴旺了,要不然怎么会有李纨清净守寡,换来贾兰破袄换“紫蟒”呢?

贾母不是不管,是根本管不了,鞭长莫及,无可奈何。就像探春说的那样,但凡是个男人,就走出这地方去闯荡一番,自有道理。

儿孙不肖,本来已经有衰败景象了

贾母在文中一共对贾府的男性掌权者发过三次火,一次是贾政要惩罚宝玉;一次是贾赦想娶鸳鸯为妾;还有一次是贾链与王熙凤吵架。

头两次贾母发火,都搬出了一样的理由,儿孙不孝顺。可见女性的社会地位再高,也很难凌驾于男性的头上,只能拿出不孝去指责儿孙。而后来的一次,在指责贾链的时候,贾母还这样劝解了凤姐一句,年轻人都和馋嘴的猫一样,哪里有不偷腥的。

贾母的地位再高,也无法抗衡社会规则,她始终是个女性,她能做的,唯有提醒,却没有权利去干涉儿孙们的生活。

连黛玉的婚事,贾母都没有绝对的话语权,王夫人虽然看起来老实,不掌管任何权利,可是她也绝对不是表面上那么“温和”,贾母看起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其实对于贾府的命运,她完全没有把控的权力。

特别是贾赦,要娶鸳鸯,她也只是骂骂王夫人,顾左右而言他,却不能真正去触及到贾赦的面子,当着面给他一阵好骂,贾赦也完全没有把贾母的话放在心上,继续去娶了一位叫嫣红的年轻姑娘。

贾家的儿孙不肖,正如冷子兴演说宁荣二府那样,“一代不如一代”。这本来就是一个家族的没落之期,叫一个已经垂垂老矣的贾母如何去拯救于它。

贾母不是看不出来贾府的衰落景象,只是无能为力而已,一个家族的衰落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特别是像贾家这种盘根错节的大家族,总有一些不肖子孙去败家败产,以一人之力很难“力挽狂澜”。

3

贾府衰落,连探春一个小丫头都明白,贾母不痴不傻,不聋不瞎,怎么会视而不见!贾母不但看见,还采取了相应措施,可是那又能如何,时运欠佳,子孙又不成器,她也只能装聋装傻,得过且过了。


一,人算不如天算。贾母为避免贾府衰落而做的所有准备最终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贾母是有大智慧的,早在很多年前,贾母就筹谋贾府前程。比如把贾敏嫁给前科探花林如海,借此扩大贾府人脉,让孙子贾珠娶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李纨,为贾府成功走进文臣之路铺垫,把孙女贾元春送入宫中,为保证贾府富贵埋下伏笔,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贾敏林如海早死,贾珠早夭,贾元春虽得封贵妃却无子嗣,因而,贾母的所有筹谋都化作了镜中月,水中花,贾府最后仍然落得了被抄家的结局。


贾母在贾家的所有措施都付之东流。

贾母不仅为贾府的前途做了种种准备。还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是由于后力不继,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贾母查赌,虽然采用了雷霆手段,查出了大庄头三个,小庄头十多个,并且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取得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可惜子孙们却认识不到位。他们在背后仍然我行我素,而且规模比下人们的要大的多。如贾珍就在府中设置了赌局,并且养着妓女和娈童。

再比如贾母批评贾赦不好好做官,也不保养身体,每天只知道与小老婆们喝酒取乐。但是贾赦却并不理会贾母的责怪,依然是不断纳妾,做一些违法的事情。


子孙阳奉阴违。

贾府传承上百年,子孙们享受惯了,个个只会享受安逸,却不思进取,不知人间疾苦。比如贾宝玉,尽管贾府已经入不敷出,寅吃卯粮了。仍然认为不管将来怎么样,断不会少了自己的吃穿住用。

而且贾府的子孙们仗势欺人,知法犯法。比如王熙凤擅权弄权,逼死人命,高利盘剥,知法犯法,比如贾赦结交外官,贪婪成性,为了贪图石呆子的20把古扇,逼的石呆子家破人亡等


贾府子孙的种种不肖行为,贾母知道的无能为力,贾母不知道的更不要说了。所以到了最后,即使贾母暗中把自己的私房拿出来,借鸳鸯之手,帮贾琏度贾府难关,贾府仍然难逃衰败的命运。

4

贾母应该是看在眼里的!

第一:贾琏请求鸳鸯偷贾母的体己救急!以鸳鸯的人品,应该不会真的去“偷”,肯定要告诉贾母的,贾母同意了,她才会“偷”出来!

贾母为什么同意?应该是对于荣府的艰难,心知肚明!她让贾琏“偷”去的体己,是用在贾政这一大家子的开销上!

她也只能用“偷”的方式,暗地里支援!明着给是不行的!正经大老爷那里还说她“偏心”,邢夫人那里斗的跟个乌眼鸡似的!哪里能大喇喇的去“偏心”贾政这一房!

只是这样实实是坑了鸳鸯,就像凤姐儿所虑的“如今有了这个因由,恐怕又造出些没天理的话来也定不得”!只怕结局比凤姐儿虑到的要惨烈的多,某一日贾母西去,贾赦恐怕就是抓着这个把柄,断了鸳鸯的生路!

第二,甄家获罪,书中写道“贾母听了正不自在”!恰逢姊妹们来了,贾母便点头叹着转移了话题“咱们别管人家的事……”

这一个不自在,一句别管人家的事,我觉得贾母,应该已经想到贾府可能的败落了!

但是,她似乎也无力回天!所以,也只能压下心头的焦虑了“且商量咱们赏月是正经”!

但是,终究不能再开怀过节了!宴席之上,贾母又是“长叹”,又是“堕泪”,笑也写明了是“勉强”……

5

贾府的衰落确实是不争的事实,《红楼梦》的第二回,贾雨村在村肆中遇着冷子兴,问及贾府,冷子兴用了先时钟鸣鼎食,如今萧索,不比当时光景这样的词汇来描述贾府的近况,

他说:“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前那么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外面的架子虽然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冷子兴是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女婿,其信息源的准确性和真实度是相当之高了,一个外人尚且对贾府的萧索那么知根知底清楚,心如明镜的贾母焉会不知。

所以这一代不如一代看起来正是贾家衰落的重要内因。宁国府那边,宁国公到了贾珍贾蓉是一味高乐,乌烟瘴气。荣国府这边,荣国公的长子是贾代善,贾代善娶的妻子正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即后来荣国府的权力第一人贾母。 贾代善后来袭的荣国公的官(注意是袭官),可见贾母做儿媳的时候,才是贾家最鼎盛的时候,烈火烹油、鲜衣着锦。接着贾母的大儿子贾赦又继续袭官(又是袭官),二儿子贾政入部习学,做了员外郎。贾政原来是要从科甲出身的,按照现在的说法估计是梦想考北大,教育部部长却怜念说,不用考了(是久考不中否?),直接到某单位当个科员去吧。君命不可违,贾政的科举梦灭,意味着贾府在社会上的地位只能靠世袭的官,一代一代世袭后,那权力、荣誉和辉煌都是不断打折扣的,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

春花秋月,年复一年,贾母从做孙媳妇到做儿媳妇到有了儿媳妇、孙媳妇、重孙媳妇,漫长岁月,人事更迭,年轻时候比凤丫头还要来得(一个来得包含凤丫头的精明强干)的她,一切事物,亲闻亲历。岂能不知贾府在衰败的路上愈行于远。一次王夫人都对王熙凤说,

“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樽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这么看来,这短短的一、二十年(从贾敏未出阁时候起算),贾府的衰落就非常明显了,王夫人体会既深,贾母洞察秋毫,只是不说罢了。

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贾母只是一个女子,大家族女子会经历的悲凉和无奈,她又岂能少过。大观园的女孩子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定早走了,另立一番事业,那时自由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一句多话也没有我说的。”或许在贾母,无奈更要多一层,一大家子人的吃穿用度,要考虑的要更周全。所以,贾母虽说一家之长,却毕竟年事已高,她的希望只能寄托于儿孙辈。

荣国公一支的家族成员里,袭官的贾赦是官儿也不好生做,成日和小老婆喝酒,左一个、又一个的放在屋里。 贾政这支,上文说了,贾政无望科举,科举的希望向后代转移,可惜贾政的大儿子贾珠十四岁进了学、不到二十岁却死了(为何而死,文中未明说,从王夫人宠爱宝玉的态度上,倒很有可能是读书太尽心所致)。贾珠夭亡,贾兰尚幼,贾环举止形容皆猥琐,贾琏的官也是捐的,虽则在世路上好言谈善机变却不喜正务。

所以宝玉是唯一让贾母倾注了最多疼爱的孙儿,衔玉而生的宝玉,仿佛是贾府的希望之光。而且宝玉长得又像他爷爷。张道士曾说宝玉“同当年国公爷一个稿子”,所以贾母当时就满脸泪痕,这裂痕里大约也是一种光复门楣的期待,有多少泪痕,就有多少期望,就有多少对当时贾府衰落的感知。 只因为担心他像贾珠一样早夭,因此特别允许他在脂粉堆里厮混玩耍,但是在内心深处,贾母或许仍期待宝玉仍有光宗耀祖的那一天。所以,贾母不是对贾府的衰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她只能以自己的生存智慧生活。听戏、猜灯谜、游园赏花,老太太看似乐在其中,又谁知她的忧虑与哀愁。

贾母也在为末世的未来筹划和布局。除了对孙儿的期冀和寄予,她也给孙女很大的期待,元春进宫,亦是贾府家族未来的一个谋划,谁不知深宫不是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元春省亲回来,祖孙对泣垂泪无言,离别时哭得哽咽难言。所以不是视而不见而是不得已的无奈何吧。

就像项羽的“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末世之声,其声也悲,其境也哀,最后红楼一梦,曲终人散,万艳同悲。

6

贾母对贾家的衰落不是视而不见,而而是有难言之隐,不得以而为之。

贾母的丈夫贾代善很早就去世了,是她一人操持荣国府至今,也是唯一可以把宁荣二府连为一体之人。贾府上下内外大事,都要经过贾母决断后外事由贾珍、贾琏去具体办理,内事则由王熙凤一人来料理。贾母大权独揽,因此,贾母对贾府资金紧缺,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底细,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虽然我们看到的是贾母每天找孙子孙女说笑话解闷,时常以打牌散心,看戏听唱曲说故事,凡是二府中热闹活动,如猜谜、赏雪、游玩、都有老太太的身影,非但如此,府中更是三日一小晏,五日一大晏。极尽奢华之能事。其时贾母也并非一味奢华之人,她考虑的是贾府的未来,子孙们的出路,才硬撑住奢华,否则,贾府若真的紧缩开支,过紧日子,会是怎样一种情景?贾府颜面何在?贵妃元春在宫中又情以何堪?简直是打贵妃的脸,打圣上的脸。就连贾家引以为荣的国公之家,也将遭到世人耻笑,子孙也将被上流社会摒弃,辉煌不在,子弟再难出人头地,小姐再难觅体面婚姻。如此,就能理解贾母的难言之隐了,谁又知她内心深处的忧虑呢?

7

谢题主之邀。贾母、贾府的荣誉主席,而她实际上的权力,可以左右贾府。尽管如此,她面对朝廷、面对贾府的运势,依然是有心扶助、无力回天的。贾母,作为一名大家闺秀、曾经的侯爵老夫人,经朝历代、世事更迭、见多识广,阅人无数,又怎能不明白朝廷内幕、更深知贾府之安危。相信她也预见到朝廷之威,只可能未料及如此之烈;她也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贾府的未来作过一些盘算,只是鸳鸯所保管的她的所有却难以弥补那摧枯拉朽般的查抄。试想,对于贾府子孙、无论是如何地不宵,她又怎能弃之不管、见死不救呢?

8

贾母并非是对贾家的衰落视而不见,作为一个家族的老前辈,当然是盼望着自己的家族繁荣昌盛,犹如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一般,不会有些许减少。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贾母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她清楚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与其自己瞎折腾,不如静观其变看着它的变化,与其瞎折腾,不如放手让年轻的一辈人去担当,他们迟早会自己承担一切的,自己也就没有必要不放手,或许她自己也知道了这个家族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了,与其去较劲,不如牢记它曾经的荣光,任何事都是双面性的,物极必反,久盛必衰,这个道理,贾母还是知道的。

9

贾府的衰落以贾母的精明肯定洞若观火,但盛极而衰的趋势,整个家族不得不进行的巨大开支和家族的整体堕落(男的穷奢极欲,纸醉金迷,女的如王熙凤在不断掏空家族财政),贾母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无可奈何花落去。

10

贾母对贾府的衰落心里明镜似的,可是她无能为力。她只能尽到最大努力来阻止贾府不出祸端,其实贾府只要不觊觎权力之位,不对皇帝的安全构成威胁,安安分分守自己家族本份,配合朝廷要做的善待功臣后裔的姿态,家族是完全可以平安软着陆,渐渐脱离朝廷的警惕和监视,渐渐变为普通中等之家。

这需要家族成员耐得寂寞,安分守己,不出幺蛾子,不妄想荣华富贵。

可惜,她的想法无论在宁国府还是荣国府都没有被执行,晚辈们表面尊重她,私下里依然各行其是,骄奢淫逸、妄想荣华富贵、胡乱作为,最后致贾府被抄家而彻底败落。

不出场、不参与表达对宁国府作风的不满

第七回,宝玉和王熙凤去宁国府作客。尤氏是专门请王熙凤的,打牌散心,中间穿插着宝玉会秦钟的情节。宝玉能在宁国府见到秦钟,当然不是偶然,是秦可卿费了很多心力才促成的事。尤氏当场就表现出不满,当晚天已快黑了,非要送走秦钟,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及其不给儿媳妇秦可卿面子。还在人事安排上作文章,让焦大骂出“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些话明显是抹黑秦可卿。婆婆排挤、抹黑儿媳;公公觊觎儿媳美貌;夫妻猜忌不和;奴才骂主子等等这些宁国府不好的家庭作风都会被传进贾母的耳朵里。

贾母对宁国府不满,所以第十一回,贾敬的生日时,贾母就故意不去,贾珍和尤氏为父亲过生日是很希望长辈贾母去的。贾母的不参与不出场是对他们夫妇作风的不认可,希望他们改变。

贾珍是侄孙,贾母毕竟和他隔着,手也不能伸太长,只能做到这份上,表明态度。

可惜,她的苦心没有被后代理解,宁国府还是发生了乱伦,最后致秦可卿自杀。又被冯紫英和皇帝利用,把事态扩大!

贾珍作妖,高规格各种僭越,丝毫不把朝廷规矩放眼里,一定引起京城议论纷纷,几乎影响朝廷执政。于是皇帝和太上皇为了早日去掉这些尾大不掉的老功臣之后作乱,升了元春并准许省亲,荣誉是贾府的,花钱也是贾府花,荣誉是虚的,实际从经济上掏空他们家却是实打实的。后来又利用贾敬葬礼变相掏空宁国府,这贾珍作妖终究是要偿还的。

贾母的想法在宁国府没有得到实现和执行,也没有被晚辈理解。

为保荣国府安全,与可能影响荣国府安全的王薛家族联盟暗战几十回合

对荣国府的家族道路及未来当家人的选择,贾母可是费了很多心血。

对宝玉未来的设想,贾母和王夫人想法完全不同。为了保护家族的安全,为了荣国府将来能安稳过渡,贾母与王夫人为家族选择内当家的接班人也有不同的思路。

荣国府的政治前途如在走钢丝,家族没到读书奋进的时期,因此必须韬光养晦,黛玉一进贾府,贾母就委婉告诉黛玉,国公府孩子不过认得几个字。孩子们不要有太大追求,按自己本心活着,别引起朝廷忌惮。小说一开篇,第三回黛玉进贾府还发现宝玉被养在女孩子堆里,这些现象都是贾母在抽身的表现。

可惜,儿子贾政、儿媳王夫人不理解贾母的用意。贾母为了家族的安全,明里暗里和王夫人、薛姨妈为代表的王、薛联盟较劲、暗战几十回合,基本从小说开始一直延续到小说结束第七十八回,最后贾母输了,贾母的路线没有得到执行,代之实行的是王夫人联合薛姨妈、宝钗的荣国府家族走向荣华富贵的路线及逼宝玉作为的方向,又站错队,很快惹怒皇帝,导致大火烧了毛毛虫!

元春被赐死,死后托梦给贾政夫妇“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是提醒父母在富贵的路上要退步抽身早,元春被赐死前认识到的道理是贾母早就悟到的道理,贾母早就在做。

然,不论是宁国府还是荣国府都没有尊行贾母奉行的家族自保路线,最后致抄家彻底败落,也是大悲剧了!贾母越到后来越掌控不了家族的局面!只能眼看衰落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