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始皇[(公元前259一前210年)赢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史称“秦始皇”

秦始皇葬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Km、临潼县骊山,也称山园。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公元前210年一一公元年)现”兵马俑“是秦陵的一部份。

秦始皇陵墓于1962年,我国考古队已对其全面勘察。但实际发现于1974年1月29日,陕西省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现秦陵东面1'5公里处打井时,“兵马俑”被意外发现。

1974年7月,国家科考队第一次进驻工地。对已被发现的小部份文物实行抢救保护,并在陵墓南面挖掘出三个“兵马俑”坑。……

自1974去一1983年12月止,秦陵再没有挖掘。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联:

一、政令国家已下令对现存的皇陵墓实施保护,不作主动性的挖掘。再者,秦始皇陵是我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文物)遗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受限制。

二、工程量

据考古有关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墓总区域面积约56平方千米。主墓区域土高(夯填土)达80m,深度可达40m(徒直立式墙体)。东西长度345m,南北宽达350m,面积有120750m2。此外,周边还有现勘察知道的设施(人殉坑、徒刑坑、陶俑坑、马厩坑、葬马坑、禽兽坑以修陵人的殉葬坑)。可见规模,工程量,涉及时间、自然因素、废土搬运和堆放等等问题。

三、技术设备与自然因素由于秦陵至今已有2200的历史,主墓区(棺椁地宫顶部)是否已凹陷或完好?里面水银存量、是否对施工人员和科考人员有危害性?

假如允许挖掘。机械施工时会不会造成地表凹陷,由此损坏文物?如果用人工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时间要多久?时间太长,遇到下雨天怎么办?排水或成为人工湖。文物一但与外部空气接触时间长,对文物的氧化怎么办?由于陵墓规模磐大,需一支非常专业考古人员且所需人员要多少?土方堆放去处?……?

1980年抢救的二辆铜马车,举全国之力,还用了3年时间。更何况地宫之规模,文物有多少?要多少人才应付得了?太多太多的假设都没能拿出行之效的把握方案。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四、效益如果地宫里的文物价值及对研究秦朝文化没有特别之处(考古价值在史记中已完全记录清楚)。那么,就造成劳民伤财。况且,秦陵已列入世界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旅游景点收入可观。让它同长城 并存于世,是否更合适。……

综上所议,虽未尽完整,但已尽力。敬请指正,望能参与评论。??????????????????

最佳贡献者
2

技术保存文物手段有限,会极大的损害一大部分的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目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适合发掘秦始皇陵!

3

1955年,郭沫若率领考古队开始了定陵的考古挖掘,明代万历皇帝的陵寝被打开后,大量的文物在接触空气后立即被氧化、破坏,各种珍贵字画、丝织品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让人心痛。定陵发掘也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悲剧事件。教训太惨痛,周总理得知后,立即通令全国,禁止挖掘任何帝陵,这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劫难。成为了新中国从此不再允许发掘帝王陵寝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陵兵马桶在挖掘的时候,在兵马俑身上的色彩还是比较明显比较鲜艳的,有朱红、紫红、粉红、深绿、粉紫、中黄、橘黄、黑、白、赭等。当年在考古挖出来时,每个兵马俑其实都颜色丰富。但经过两千多年的埋藏,那些保存下来的颜料出土后15秒就开始变化,4分钟内就完全起翘、剥落。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依照目前的科技条件,一旦陵墓打开,陵寝中的各类陪葬品将在一瞬间灰飞烟灭。即使有幸保留下来,也会失去原有的研究价值。在我们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国家是不会允许贸然进行的,尤其重要性如此之高的帝陵。
另外秦陵和乾陵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怎能轻易挖得?秦陵在1987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真的要挖,作为世界性的人类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得点头。2004年前后秦陵也面临过被摘牌的危机,差点被列为濒危世界遗产。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对秦陵进行实地调查后,发出了保护状况不乐观的函告,要求进一步履行保护世界遗产的公约。所以,国家早就开始了对秦兵马俑及秦始皇陵的彻底的保护与整治,投资对始皇陵遗址公园和秦兵马俑周边进行环境改造。

4

正儿八经的就不说了,大家都明白,说点玄的

前些年,亚丁湾护航,各国派遣了大量军舰前往,有传言说,那边发现了星际之门,所以各国军队才聚集……

真相如何,作为平民百姓,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若此为真,秦始皇陵,可能也比较玄幻

当年祖龙干了三件事,一个是铸12金人,镇压国运,而这十二金人没了;第二是召集术士,研究长生不了药,为此徐福带领500童男童女东渡不知所踪,后世日本至今还有过来寻宗问祖的……

作为身受现代文明教育的我们,不信鬼神、不信虚无,但是,古代人真的傻么?即便历史局限性,他们所知道的并不比我们少,除了科学。然而,今天的很多物种灰飞烟灭了,但是古人看到了呀,比如说龙,史书记载很多次……

秦始皇陵,里面到底有什么,科学之内的,我们都清楚,不就是氧化么,不就是工程量大了些么,不就是兵马俑么……

但是,科学之外的呢?以一国之力,里面到底藏了些啥?长生不了药,我们是不信的,但外星文明搞出的基因药品呢?谁知道啊

或许,在祖龙时代,真的有什么不可言传的东西记录呢,今天开挖了,或许得扭转世界观,人生观……

新生代的我们,太渺小了,新文明不过几百年而已,而人类,却有几十万年历史

5

主要还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原因。

考古的目的是通过发掘的文物研究历史,那么这就有一个前提,即保证文物的完好,如果挖出来就坏了,或者说无法将其好好保存,那么这个考古就没有意义,还不如将其埋在地下。

而咱们国家历史上在这方面经历了太多的教训。

比如发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定陵事件。

1955年,由郭沫若和吴晗牵头联合沈雁冰、邓拓、范文澜、张苏等学者向国务院联名提交了《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以便更好的研究明史。

明长陵是明十三陵之首,乃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但由于长陵的规模太过于宏大,墓葬内部结构可能会相对比较复杂。当时的长陵发掘委员会在一系列试探性挖掘无果之后,出于保险起见,决定在明十三陵中挑选一个小一点的练练手。

而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由于保存比较完整,且万历皇帝在位时间久,史料可能相对丰富等因素,便被选做了练手的对象。

于是乎,在经上报批准之后,郭沫若团队于1956年5月开始试掘,一年后,正式打开地宫入口。明定陵也因此成为明十三陵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发掘的墓葬。

当然了,毕竟是发掘的帝王陵墓,此次发掘绝对是收获颇丰,金银珠宝、金丝玉帛、书画文物等,堆满了墓室。整理出来的,大小文物超过3000件,其中包括有著名的万历皇帝金冠,其乃是中国至今发现的唯一一顶纯金的金冠,工艺水平极高。

此外,还通过打开万历皇帝的棺椁,检查万历皇帝的遗体,发现其身体有残疾。

总之,收获颇丰。

但大家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由于事先没有对文物进行保护处理,导致四百多年的岁月痕迹逐渐在文物身上出现,丝绸氧化腐烂,人偶变黑,字画脱墨……大量的文物失去了本来的面目,而且永远无法还原。

这些都是国宝啊

当时主持发掘工作的夏鼐先生看到这一幕,急得眼泪都出来了。不是他们不想保护这些文物,而是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根本无法去保护。

于是乎,定陵事件成为了中国考古界最为惨痛的一个教训

而鉴于这个教训,夏鼐等人上报,建议停止帝王陵墓发掘,这才使得郭沫若等人所坚持的长陵发掘计划被停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而同样是因为定陵事件的教训,国家文物部门发出来一个硬性规定,即不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

注意,这里说的是不主动发掘,不代表不发掘。如果帝王陵墓有着被盗的风险或者遇到诸如建筑施工,工程建设,甚至于地质灾害这样的意外发掘情况,文物部门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是会对其进行抢救性挖掘的。

换句话说,只要这个帝王陵墓有条件保存下去,那么就不会去动他。

而咱们的秦始皇陵,早已经被好好的保护了起来,所以自然没有去挖他的必要。毕竟其无论是尘封的年限还是地宫规模那都不是定陵可以相比的。

以目前的技术来讲,很难有把握在对其不造成损伤的情况下,进行发掘。

别的不说,就说离秦始皇陵不远处的兵马俑。其在最初被发掘的时候,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灰色泥土的样子,兵马俑身上都有着鲜艳的色彩,只不过由于遇到空气以后被氧化,导致颜料的脱落,这才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兵马俑。

当然,除了技术原因。

发掘秦始皇陵还需要考虑到一个成本问题。

因为,如果非要挖掘秦始皇陵,技术上也不是完全不可以。面对复杂且危险的地宫结构,咱们有考古机器人,以及大量的自动化设备;面对易于氧化的环境因素,我们可以制造一个室内发掘环境,就像三星堆那样。

但这无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比如那数十亿立方米的浩大封土堆,仅仅是挖土运方的花费那都是上百亿。此外,营造一个数十平方千米的密闭室内环境,那得需要多少的材料,多少的建筑费用?

还有,传说秦始皇地宫内大量的水银,该如何处理?要知道那玩意儿一旦蒸发上地表,届时对于方圆周边的居民无疑是一场灾难,所以这又涉及到一个拆迁安置的问题。

文物部门不是拆迁办,其经费有限,不可能把钱砸在这一个项目上。而如果联合有关部门合作,甚至于引进社会上的一些投资,这就不是考古了,带有商业性质以后,那可就变了味道。

秦始皇毕竟是中华民族的先祖,老祖宗可不是这样来对待的。

换句话讲,难道你愿意去刨你家祖坟?

6

为什么一直没有打开

秦始皇陵是中国三大古墓之谜,近年来中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1、技术不达标

发现秦始皇陵的时间是很早了,但是当时没有发掘是说技术不达标。如今过去几十年了,还是技术发展没有达标。墓室内的环境和墓室外的差距特别的大,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墓室内几乎是真空的。文物一旦被发觉出来,除非你立刻给一个完全一样的真空环境,否则发觉出

来的东西立刻会被氧化,这在之前可是有着前车之鉴。

2、国家发展不需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真的将秦始皇陵挖出来需要多少钱。先不说整个挖掘出来,就先说把秦始皇陵上面的土给清掉需要多少钱。以前为了容易找到墓穴在哪,一般都会有封土,渐渐的封土也成了地位的象征,封土越高,地位越是显贵,这完全是在移山啊。那移走了秦始皇陵上面的山,究竟是需要多少钱?秦始皇陵是56.2平方公里,封土高有74米。为了方便计算,我们暂时看作是圆锥体,那么就是14.2亿立方米土。假设将挖出来的土运到十公里以外,假设单位运费40,那么所需要的钱将近是600亿人民币。这还只是将上面的土移走,还不算处理好里面的水银等隔绝开,还有挖掘等工作,这个简直是个耗钱的无底洞。我国是为了发展为第一要义,经济建设为中心。怎么可能会把钱财耗在这个地方上面,还不知道要需要多少年才可以挖掘完成,所以说一时半会不会去发掘的。

打开以后会对目前的中国有什么帮助吗:

好处一:伴随品

随着世界奇迹之一的被曝光,很快伴随品发展太多了。比如说旅游,会带动绝大的周边的发展;除此之外,我们国家的历史研究会进一大步,毕竟这可是世界上的奇迹之一,里面的好东西太多了。

好处二:历史研究

之前也说了,秦始皇陵的发展对中国历史甚至是世界史的影响太大了。是里程碑的事件,甚至可能会改变历史谜团。

坏处:经济损失太大,收不回来成本

  1. 最大的坏处是,秦始皇皇陵的发掘的损耗,是在几十年里面都不会收回来收益的。就像是建造地铁高铁一样,是个长久的收益的过程。所以说,过去几十年里面,秦始皇陵没有被发掘,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面也不会被挖掘。除非是那个不要命的盗墓贼对皇陵有着巨大的破坏,到了不得不去发掘才可以。但是几千年过去了,还没有哪个盗墓贼成功过。假设挖掘了,对中国的好处,目前几十年内坏处大于好处。

7

大家好,我是小陌,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秦始皇陵墓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开挖呢?首先现有的技术达不到对开采出文物的完美保护;其次陵墓工程过于浩大,对于施工是一个难题;还有开挖势必会造成陵墓上方景观不同程度的损毁;而且国家对大型陵墓的发掘是慎之又慎,采取的是不主动发掘的策略。

大家来具体看一下原因:

一、现有的技术做不到完美的挖掘保护

我们熟知的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当初的兵马俑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兵马俑原本都是彩色的,但是在被发掘出土后不久,就会出现颜色褪去、脱落的现象。虽然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完美的保护方案。

除了陶勇及其表面的颜色之外,秦始皇陵墓地宫中,还很有可能出现的笔画、绢纸、丝绸、食物等等类型的文物,现在也都没有完美的保护方案。这类文物的保护,特别的有机质的文物,也都是考古界的难题。就是打算挖掘,大多数文物都会遭到不可逆的损坏。现有的技术是做不到对陵墓内文物的完美保护。

二、秦始皇陵墓工程巨大,影响挖掘工程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千米。陵墓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

始皇帝13岁刚登上王位就开始修建了陵墓,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及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修建到了始皇帝驾崩之后还未完成,驾崩之后才草草完工,一共历时39年。

我们所看到这些数据,也能感叹道秦始皇陵墓工程的浩瀚,这么大的工程,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来支撑挖掘,又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呢?可见发掘难度是可想而知。这么大工程就限制了对陵墓发掘。

三、陵墓上方的景观会遭到破坏

看了第二点也能了解到秦始皇陵墓的占地面积是很大的,秦始皇陵墓占地如此庞大的陵墓想要发掘的话,对地面上的已存在的陵墓景观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毁坏。随着现今旅游业的兴盛,西安更是一个旅游胜地,陵墓上方的景观被开发、保护起来,供游人欣赏、游玩,加上周边的配套设施。

一旦发掘秦始皇陵墓,地上陵墓景观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周边众多的配套设施也势必会瘫痪,还没进行发掘,这么大损失已经要考虑到发掘之前,是否可行。现在的能力更是不具备同时发掘秦始皇陵墓和保护地上景观进行的条件,因此,这也是秦始皇陵墓长时间内见不了天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国家的政策是保护性挖掘、不会主动挖掘的

国家所持态度是“不主动发掘”,以持此态度,主要是从文物保护方面的考虑的。毕竟所有的古墓,以及墓葬中的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如果遭到顺坏,那就再也不可能被重造了。这方面曾经有过很多次的惨痛教训。

1956年考古学家开始挖掘明定陵,在挖开后,定陵中泛起许多名贵文物,然而由于缺乏隔氧技术,被密封几百年的文物出土就氧化,甚至化为灰烬。

正是由于多次考古发掘的凄惨教训,所以,国家是不允许再进行类似“杀鸡取卵”式的考古发掘。也让国家意识到,考古应该是保护,从此给考古定下不主动挖掘大型帝王陵墓的规定。只有当陵墓泛起被破坏的情况下,才能够举行掩护性的挖掘。

总结:

综合以上几点,最终秦始皇陵墓到现在也没有进行挖掘,以上单独一点就限制的对陵墓的挖掘,何况这么多的因素,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秦始皇陵墓是不会进行挖掘的。而我们对秦始皇陵墓的好奇心理,只能放在心底了。秦始皇陵墓作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体现这我国古代人民才能,也是我们国家骄傲和宝贵财富。我们应该进行保护。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话留个关注吧,小陌期待与您一起探讨、分享更多的历史事物。

8

秦始皇陵不发掘的原因,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是考古发掘的目的和意义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秦始皇陵不发掘是保护的一种方式;

二是发掘秦始皇陵的坏处远远大于好处,弊大于利不划算;

三是我们对于秦始皇陵的了解有限,以目前的技术来发掘,那是毁坏文物,会被历史和人民谴责的。

(仿秦始皇陵地宫,图片来自网络)

我只是一个学过历史的历史学渣,曾经也有学习考古的冲动,结果发现所学专业根本没有考古,只能遗憾的沦为了学渣。但从我的认识和了解来说,考古发掘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研究性发掘考古,在能够保护文物的提前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小规模发掘考古;另一类是抢救性和保护性发掘,一般是被盗墓者破坏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破坏才进行的抢救性发掘。

秦始皇陵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陵墓,其规模、其埋藏珍宝与其先秦及秦历史文化都是对研究都有重大意义,于秦始皇陵的好奇是可想而知的。不仅是我们普通人好奇,许多专家学者也很好奇,但是记着“好奇害死猫”!

不能因为个人好奇而破坏历史文物,对待历史文物要以保护和传承为主。当下的科学技术根本不足以不破坏的进行研究性发掘,目前发掘就是破坏!当下,无论谁发掘秦始皇皇陵的地宫都与盗墓分子无异!

一、秦始皇陵重要影响与价值

(秦始皇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秦始皇陵的影响与价值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人。但凡与秦始皇沾边的文物基本上都属于国宝级别,随便一个皇陵边上的陪葬坑就是震惊中外的历史考古发现。被世人成为“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其实只是秦始皇陵的一个普通陪葬坑而已。

(陪葬坑之一就是兵马俑,这气势只有始皇帝了,图片来自网络)

陪葬坑都那么牛,你说主墓和地宫那不更牛了,所以秦始皇陵的重要价值与影响可想而知。我就不一一列举数据了,毕竟我是个学渣,不是学者和专家。我就一句话,秦始皇陵与秦长城、秦直道、阿房宫是秦始皇留下的四大伟大“建筑奇迹”,如今就只剩下秦始皇陵保存最为完好了!

如果是随便一座明清的王后墓,即使是研究性挖掘,那么我觉得大家觉得没啥不可以的。但是,若是动秦始皇陵,那你就要考虑考虑了,因为你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遗臭万年

就是因为秦始皇陵的地位和价值极高,因为不能轻易发掘,要好好保护,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万不可以轻易发掘的!


二、秦始皇陵的历史状况与当前相关的发掘与研究

秦始皇陵因为太有名了,所以历史上经受了不少劫难,但至今保存依旧十分完好。

秦始皇赢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眼红他的人可不少。从各朝代的政治家到军事家、阴谋家与小商小贩等,都打过秦始皇陵的主意。再者各位专家学者也打他的主意,这不,一直争论不休的发掘秦始皇陵的主张从未停过。

(秦始皇陵,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上曾经与秦始皇陵有关盗掘与破坏行为,我网上查了一些,列举一二。

首先,打秦始皇陵主意的是项羽,他破坏了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试图挖过皇陵。结果大家都知道,项羽没有得到天下,而刘邦为笼络天下人心,下令保护秦始皇陵。历朝历代统治者也遵循了这一点保护秦始皇陵,毕竟没有哪位皇帝也想被后人挖他的陵墓。

此外,历代混乱时期有不少人打过秦始皇陵的主意。王莽时期的赤眉军挖过;魏晋时期,后赵统治者石虎盗掘过秦陵;五代时军阀温韬再次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陕西军阀盗掘过秦陵。

简单来看就是,但凡动荡时期就会有人打秦始皇陵的主意,而但凡统一稳定的时期一般征服都会好好保护秦始皇陵。即便如此,秦始皇陵至今依旧还算比较完好,据专家说法至今秦始皇陵地宫没有遭到人为破坏,保存完好。

(陵墓发掘模型)

从历史上来看,秦始皇陵不能动,因为动它的人都是盗墓分子,都为遗臭万年。但是,这就意味着秦始皇陵的研究与发掘就是停滞不前的吗?这种理解是错的,对于秦始皇陵的保护与发掘。

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秦始皇陵为陕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03月,秦始皇陵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74年01月29日,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1979年10月0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成立。

其实,对于秦始皇陵的发掘与研究一直在进行,不过不是发掘主墓的秦始皇陵,而是周边的陪葬陵与陪葬坑。比如,兵马俑的发掘。还有最近看新闻在秦始皇陵周边发现和挖掘了陪葬的将军陵。

三、权衡利弊,不发掘才是保护


回答问题,不小心又写成长文了。作为历史学渣有点控制不住闲谈,所以这就是学渣与学霸的区别。

回到问题,我认为不发掘秦始皇陵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保护它。因为权衡各种利弊,发掘的代价和坏处远远大于发掘。简单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1. 秦始皇陵目前的状态保存和保护较为完好,不存在抢救性发掘的问题;

  2. 秦始皇陵自带保护措施,自我保护功能完善,至少三道防护:水银防护、坚固宫墙防护、自带防水墙;

  3. 秦始皇陵发掘的工程量太大,太复杂,风险太高,难度很大,发掘导致的附带破坏可能性极高;

  4. 当前考古技术水平与科技水平不足以不破坏的发掘秦始皇陵。

(秦始皇陪葬坑出土的文物都是国宝,修一件文物就不简单,没有技术保护最好就别发掘,图片来自网络)

怎么看,发掘秦始皇陵的成本与技术难度都太大了,代价又高,搞不好就成为历史罪人,谁想挨后人骂?谁想遗臭一万年?

还有一点,国家文物局早有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曾在陕西读过书,学到一句歇后语:王八的屁股——龟腚(规定)。

作为历史学渣,这个问题我就说到这了,再说下去就成臭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了。还是那句话,谁轻易动秦始皇陵,谁就是历史的罪人,可能会遗臭万年!这样说知道不能发掘的原因了吧!

文人鬼个人观点,我说自己的观点,写自己的书。欢迎关注、交流与评论。

9

秦始皇陵到现在还未发掘。陕西考古工作者经过近三年的勘察研究,得出秦始皇陵墓保存基本完好,未遭严重破坏和盗掘的结论。那么,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陵墓何时才能打开呢?专家们认为,根据目前的条件,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开掘秦始皇陵的时机还不成熟,主要困难有如下几点:

1、 秦始皇陵规模宏大,陵墓约500米乘500米的正方形,按通常的考古程序,必须大揭顶,将封土一层层去掉,再一层层挖向地宫,移土工程的巨大且不说,要保护好地宫,必须要建一座跨度500米的永久性的保护大厅,建这样大跨度的大厅,不要说在国内,就是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而且费用极为浩大。

2、 另外,秦岭地区地下水位相当高,距地16米就见水了,而地宫是在26米以下,开掘时,如没有特大型排水设备,整个地宫必定会被大水淹没。陵墓内有大量水银,这些水银形成了浓密的水银密封层,如何通过这密封层也是一个难题。

3、 如何解决出土文物保险也是一个难题。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秦兵马俑时,就遇到过这一问题。当时,土层被打开,兵马俑都是色彩鲜艳的彩陶,可出土不久,色彩全部褪尽了,变成了清一色的灰褐色。北京定陵曾出土了大量的丝织品,其中包括一件龙袍,当时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保护,结果还是失败了。现在的那件龙袍只要稍微一动,就有可能变成一堆碎片或粉末。

目前,这些技术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所以,秦始皇陵暂不能发掘。

10

挖掘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出土的文物无法保存。

兵马俑其实都是彩俑,出土后其表面颜色迅速被氧化脱落,从而造成现在这种原胚色,这是对文物的极大破坏。

1956年,郭沫若强烈主张开挖万历皇帝的定陵,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条件,导致大量文物出土后被氧化而销毁,诸如万历皇帝的龙袍、金冠,都是在数秒内碎成了粉末,还有许多字画和木雕瓷器等,也都因为接触空气的原因而损坏。最后,就连万历皇帝的尸体也被一把火烧了。

文物在墓中,隔绝空气上百年上千年,如果没有高超的保存技术,还不如让它们继续埋在地下,比较才是最安全最保险的收藏空间。

下图照片是1956年开挖出的万历皇帝尸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