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若我是刘邦或朱元璋的将领,建国后,交出兵权隐居能保命吗?

若我是刘邦或朱元璋的将领,建国后,交出兵权隐居能保命吗?

2020-11-15 05:02阅读(59)

若我是刘邦或朱元璋的将领,建国后,交出兵权隐居能保命吗?:趣谈答案:如果你跟着的那个人是刘邦,肯定能够活下去,如果你跟着的那个人是朱元璋,你死定了。刘

1

趣谈答案:如果你跟着的那个人是刘邦,肯定能够活下去,如果你跟着的那个人是朱元璋,你死定了。

刘邦的可耻与不可耻

我们每一次谈到楚汉之争,每一次谈到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斗时,总会觉得刘邦就是一个无耻小人,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但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真实的历史当中,刘邦真的是一个无耻小人吗?

我们并不能这样说,只能说在某一个历史时间节点塑造了刘邦这样的一个人物,而刘邦这样的一个人物,在某个时间节点又用了一些比较卑鄙的手法罢了。

根据对应的历史文献记载,刘邦时期的文臣武将,凡是高等级的将领一共有143位,而在这143位当中被刘邦杀掉的只有三位。

至于那三位是怎么杀掉的就不用多讲了,要么就是想谋反,要么就是想搞事情。

像雍齿这样的人先后惹了刘邦很多次,甚至差点把刘邦置之死地,而最后突然表忠心的人都能够活得下来,就更不用说已经交出所有的兵权隐居保命的人了。

而刘邦身边的文臣有萧何、张良他们,张良在为刘邦打下天下之后一溜烟的就跑掉了,刘邦还死乞白赖的非让人家留下来帮自己一段时间。

尽管后期张良直接泯然众人,手中不再掌握政权,可是对于一个绝顶聪明的大才子、绝顶聪明的谋臣而言,能够落到这样一个下场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是我们能够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刘邦时期,哪怕你不交出兵权,只要你老老实实说话,老老实实办事,一心一意的跟着刘邦,你也死不了,还能够享受很大的待遇。

朱元璋时期的悲惨

我们来看一下朱元璋时期大名鼎鼎的李善长是怎样死的。

大家可千万不要瞧不起李善长,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六将军当中的第1位将军,也就是说李善长是整个明朝朱元璋之外的第2位核心人物。

而明朝历史记载李善长死是因为他动用了汤和的一部分兵力来给自己盖房子,动了多少人呢?动了300个人。

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单纯的讲就是一个事而已,李善长没有能力盖大房子,请自己的好伙伴借了他家里面的兵丁给自己盖了一个房子。

好的,把李善长放弃在外的话,朱元璋还杀过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自己的岳父。为什么杀自己的岳父呢?因为岳父在未经自己许可的时候,直接来后宫来看自己的媳妇了,也就是这个岳父的女儿。

这种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事情,很多地方都会把它无限度的扁小,无限度的忽视,因为这种事情对于帝国来说,实在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事情。

但是很抱歉,朱元璋就抓住了这个小辫子,而且死抓着没放。

除此之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时候,给了很多的免死铁卷,这些免死铁券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免任何一个人的罪名的,但是朱元璋再一次食言了。

免死铁卷终究是免不了大明王朝所有臣子们的悲惨命运。

历史启示录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在历史人物当中挑选出那么一两位帝王就跟随的话,尽可能的跟随刘邦,至于朱元璋想都不要想了。

刘伯温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一心一意的想要离开朱元璋,到最后不还是给灭了吗?

朱元璋和刘邦他们两个人的心理路程不一样,两个人对于臣子们的感观也是不一样,更多的时候是个人胸怀的问题。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2

刘邦、朱元璋都是从一介布衣逆袭当皇帝,在千难万险争取的皇位非常珍惜,虽说其他皇帝也珍惜,但是他们大多都不是从平头百姓起来,而刘邦与朱元璋过惯了苦日子,自然对权力富贵格外重视,面对那些潜在的威胁自然是不会心存手软,从而留下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剧,那如果是作为刘邦或朱元璋的将领,建国后,交出兵权隐居能不能保命呢?

首先来看刘邦,刘邦当初作为沛县的一个亭长,押送百姓去骊山服徭役,由于路上逃跑的人很多,到骊山也是个死,刘邦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将那些个民夫给放了,其中一些精壮点的汉子愿意跟随刘邦,他们就躲到芒、砀一带的深山大泽中,直到秦二世二年陈胜吴广造反,萧何、曹参计划在沛县起义,让樊哙去招刘邦回沛县,可当刘邦回来之后沛县县令不让他进城,结果这萧何、曹参就翻墙去投靠刘邦,刘邦写给城里百姓,最终百姓杀死县令放刘邦进城,刘邦顺势被百姓推举为沛公,就此开始了他推翻暴秦的革命生涯。

那当初在沛县跟随一起义的人萧何、曹参、樊哙、卢绾、周勃以及后来的张良、韩信、陈平等,这些人可以说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可刘邦在皇帝坐稳之后对这些人毫不手软,汉初三杰萧何因为贪污而让给刘邦放心没有杀他,张良因为帮助吕雉请来四圣稳住太子之位,得到吕雉保护而没有被处死,韩信密谋响应陈豨造反,而萧何计谋将其骗入宫中被吕后打死,刘邦平叛回来得知韩信死了,感到非常高兴又怜悯,就问他死前说什么了没有,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史记·淮阴候传》刘邦怜悯韩信是因为他死于女人之手,而他高兴是天下再无韩信了,没有能够驾驭百万军队的战神了,刘邦丝毫没有感念韩信的攻来而感到惭愧。

再说卢绾是和刘邦同一天生的,从小一起长大的铁哥们,在建立汉朝之后,那些和他一起从沛县起兵功勋,就卢绾一人被封王,还被封为燕王低于匈奴,后来卢绾受到下属张胜挑唆对抗刘邦,刘邦平定陈豨之后多次招卢绾到长安,卢绾均称病不去,后来刘邦派樊哙攻打卢绾,卢绾逃到匈奴去最终客死匈奴。再说这樊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跟刘邦的关系应该其它将领中最好一个,可当刘邦病危是时候有人挑唆说,吕后与樊哙密谋在刘邦死后就派兵杀死戚夫人和刘如意,刘邦毫不犹疑的派陈平,周勃去军中接替樊哙,并且立即处死樊哙,好在这二人只是将樊哙囚禁起来并未立即杀害,不久刘邦病死了樊哙也就被放了,而曹参是刘肥的丞相,周勃在刘邦眼中忠厚老实可以托付重任,他们都活到了文帝时期,而其它的不是被刘邦杀了就是被吕后杀了,或者依附吕后而活下来。

再来看朱元璋,从一个衣不蔽体的放牛娃,到为了生存去当和尚,最后在好友汤和的介绍下,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来常遇春、徐达、李文忠,李善长、刘伯温等人追随朱元璋一起打下,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后的第三年开始分封功臣,这些人也都得到了封赏,这其中主动被朱元璋杀死的人除了李善长受胡惟庸拖累,一家70余口人被杀,而胡惟庸是李善出一手替他起来的人,最终接替李善长的丞相职务,胡惟庸谋反李善出脱不掉干系,再者就是刘伯温,刘伯温朱元璋建国之后不受重用,只封了个三等伯爵,年俸240石粮食,后来对大明官场心灰意冷辞职回家,最终在家中病逝61岁。

常遇春死时候只有40岁大明还没有建立,汤和活到年近70,徐达、李文忠病期间都得到了朱元璋探望,徐达死朱元璋停止临朝听政,发丧时悲恸不已,而李文忠死朱元璋降低主治医生华中的爵位,其它医生被处死,可见朱元璋对他们的重视,这些都是《明史》中记载的他们死亡,不是赐药、吃烧鹅等方式死的,因胡蓝之案而受到牵连的他将领,都是建国之后手握兵权有点飘,加上朱元璋晚年猜忌心而死,且死的大多都是家里人,因此受到牵连的人多,并不是如小说杜撰一般,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因为《明史》是乾隆年间的编纂完成的,如果朱元璋真的屠杀功臣,为什么到清乾隆年间会不记载呢?可见那都是后人杜撰的,如徐达吃烧鹅而死就是出自,清朝乾隆后期文人赵翼赵翼所撰写的《廿二史札礼》中。

有此可见假如你在建国后,交出兵权隐居能不能保命,那就要看你的领导是刘邦还是朱元璋,如果是朱元璋那你在交出兵权之后,是有机会或者的活着的,因为那些因胡蓝之案而死的人,都是和谋反沾边才死,其它方面并未见他乱杀什么人,而刘邦除了谋反被杀像樊哙那样中心的人,就因为小人说和吕后勾结,要杀他的爱姬和刘如意,他不问是非曲直就要杀樊哙,可见刘邦对待任何人都是怀疑的,加上后来的吕后执政杀了不少人,因此,生活在汉初比明初要艰难,但是只要和谋反沾边,不管是你生活在汉初还是明初都不会好过,即使你已经在野也有生命危险。

3

首先先问问自己能够真的舍弃开国功臣带来的荣誉和富贵吗?

若是刘邦或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交出兵权并隐居能保命?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是 交出兵权和过去彻底告别,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第二是刘邦和朱元璋怎么对待开国功臣。



先问答第一个问题。

古人常说“飞鸟尽,良弓藏”,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从最底层达到最高层,打江山肯定不是一个人的事,好不容易打下了江山,应该是论功行赏封侯拜相,好好享受一番。

这时如果是你,你真的愿意舍弃所有吗?既然要舍弃,就舍弃的彻底些,与曾经的战友不再往来,不再炫耀自己曾经的功绩,不再过问时事,安心做一个田舍翁,这样当然可以高枕无忧,完全可以保证自身安全。

如果与曾经的过往藕断丝连,有意炫耀自己的功绩,或者做着出格的事,难保有一天不会被牵连,参考李善长。

前者,皇帝也喜欢,也放心;后者,肯定会嘀咕、怀疑,毕竟没有权利但影响力还在。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刘邦和朱元璋为怎么对待功臣?

对于功臣,刘邦和朱元璋肯定不能让别人说自己卸磨杀驴、刻薄寡恩,依照功劳高低分别给予丰厚的赏赐。

刘邦按照王公侯伯子男六个等级先后分封145位功臣。

汉初功臣,除了最早追随刘邦,后来还要不少是投降过来或者是原本地方势力加盟(如英布、彭越等人),刘邦当上皇帝后,这些人一样手握重兵,刘邦能放心吗?

刘邦所针对的都是拥兵自重能够威胁汉王朝安全的异姓王功臣,大部分安分守己的功臣(张良、萧何等)依然得到善终。

真正蒙冤的是韩信,主要也是自己自负,缺少头脑,没心思,有能力。



再看朱元璋,据《皇明开国功臣录》共有597位开国功臣,依照公侯伯子男等级论功排座。

功臣当中有不少是后来追封,除了胡惟庸、蓝玉证据确凿无疑,但受到这两人的影响、牵连(像陆仲亨等人),不少功臣也被卷入其中,所以朱元璋才不得不痛下杀手。



朱元璋出身底层,铁腕治国,对于欺男霸女,胡作非为的功臣丝毫不手软,刘邦同样是出于稳定王朝,保证后继君主顺利统治的目的,针对的也是少部分功臣,也是无奈的选择。

说刘邦和朱元璋针对部分功臣的,也不看看这部分功臣自己干了什么,能让人放心?

假如你真的能够舍弃一切荣誉或者在其位安分守己,刘邦和朱元璋自然没理由举起屠刀。

4

刘邦手下可以!朱元璋手下洗干净脖子等着吧!为什么这样讲呢?刘邦他至少还是个正常人,而朱元璋他已经超出了正常人这个范畴了!

先说说老朱同志吧

老朱同志,那是真狠,把一个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打到阿猫阿狗几只!这还不算完!

老朱同志,干翻了外部势力,为了对付一个宰相制度,老朱可以隐忍几十年,容许胡惟庸这鸟人,肆意撒野!直到最后闹到要造反,才彻底把胡惟庸掀翻的!

这还没完!朱老板重来就是一个暴脾气,黑心老板,这不,砍完几十万人,又死死的盯着朝堂,只要你敢犯错!

兄弟,对不住了,下辈子再见吧!傅友德如此,蓝玉如此,数10万的大明官员亦如此,哦,对了,包括那个卸甲归田的刘伯温也也如此!

再看刘邦把!

虽然总说老刘这个人不咋地!可人家做事地道啊!

只要你没心思反他,他也不会故意砍你的!

比如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卢绾,楚汉争霸,卢绾立了多少功劳?有萧何大?有张良大?

可人家刘邦就是顶着所有人反对给了卢绾一个燕王当。

当然你这会要跟我讲卢绾背叛啥的!

兄弟!那是他卢绾不地道,关老刘啥事呀!您说不是?


所以只有你活在老刘手下,乖乖交出兵权,安心做富家翁,保你没事,可老朱同志么,你不交都无所谓!先洗干净脖子,等老朱同志拿着大刀找你唠嗑就行了。

5

那你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他们打天下干嘛?不是为了成功之后分红吗?世代享受荣华富贵?

这就好比说,你跟着兄弟们创业,公司做起来上市了,你说把股份捐了,他们问为什么,你说你怕公司破产你也跟着倒霉,你就这点出息,注定成功不了。

历朝历代,打天下成功之后的功臣,被杀的屈指可数,而活下来世代分红的车载斗量,

刘邦封的143个侯爵,除了韩信和陈豨,还有谁被杀?还杀了哪个功臣?

一百四十三个,被杀的两个,这个比例也能吓得你尿裤子?

说句不好听的,想被杀还得你够资格呢?你的权力能大到威胁皇帝了,开国功臣几人能威胁皇帝的?

如果一个人只有这么点胆子,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像刘邦这样打天下,刀口舔血的走过来,不需要勇气?怎么,成功了就怕了?

你未必真以为,张良是怕被杀才隐居的?

6

要说历史之中那些皇帝最让我们佩服,或许你会想到秦皇汉武,可朱元璋和刘邦这两位草根皇帝直接给我们上了一堂励志课,他们从底层出身手持三尺剑最终夺得天下成为开国之君。

这两位底层出身的皇帝给我们上演了一场励志课,可他们后来做出的事情一直让我们后世不敢苟同,比如朱元璋处死了很多功臣,刘邦也是如此,在诟病这两位草根皇帝的时候,难免让人产生一个有趣的问题,若是自己是刘邦或朱元璋的将领,建国后,交出兵权隐居能保命吗?

这个做法也许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也许能让自己被第一个铲除,所以说要看自己在什么时候交出兵权,在什么情况下交出兵权。

既然假设自己是朱元璋和刘邦的将领了,那想必也是同他们一起造反的,起事之初就跟随着他们的。朱元璋和刘邦本身就是底层出身,由于当时的局势让他们走上了造反之路,假设自己就是当时的一位将领的话,当时造反时自己绝对是朱元璋和刘邦的亲信之人,对朱元璋和刘邦之前也是了解的一清二楚。

当朱元璋和刘邦开国称帝之后,你自然也是在当时举足轻重的将领,朱元璋和刘邦自然也会把猜忌的眼睛放在了你的身上。

此时首先要表现出对权利没有太大的兴趣,在他们面前要尽可能低调,不要故作聪明,卖弄才智,再则表现出一些贪欲,这里的贪欲主要是表现在对金钱美女之上,而不是权利之上。主动说出自己因为连年征战,旧伤复发希望告老还乡颐养天年,或许第一个说出这样话的人会得到朱元璋和刘邦的赞赏,毕竟做了表率作用。朱元璋和刘邦也许会高兴的赏赐一些金银或者封地给于这位将领,在到了归老之地,尽量要自污起来,一心只沉醉于酒色之中,不要与朝中任何一位大臣有所交际,如此之下或许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这只是按照常理来说,自己第一个交出兵权隐居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可惜帝王之心往往是最难猜测的一件事情。也就是说以上的做法或许也能被第一个清洗,因为你主动第一个交出兵权,或许在帝王眼里已经知道你以交出兵权来保住自己的性命,可也不是在说朱元璋和刘邦有大肆处死功臣的嫌疑,你第一个交出兵权如此聪明,肯定留不得,要么是你心里绝对有鬼才主动交出兵权的,或许第一个就被清洗掉了。

通过以上我们很容易可以看,若我是刘邦或朱元璋的将领,建国后,交出兵权隐居要么保住性命,要么第一个被清洗。

真正能保全自己的或许并不是交出兵权,而是在什么时候交出兵权,刘邦和朱元璋建国称帝之后其实都有暗示过各位将领,如果你善于发现,在他们有此想法的时候,交出兵权才是最理智之举。

按照历史进程来说,只要自己忠于他们,不持功自傲,不仗着功劳目中无人,不结党营私,不欺压民众肯定能得以善终的,他们虽然害怕开国功臣功劳太大,威望太高,可那些被处死的功臣那个不是触犯了帝王的底线才被处死的,所以说要做一个忠君爱民之臣就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7

主动交权,自污以证明没有威胁,只想做个富家翁,或许能够提高生存率。

成功之后,主动交权,换点钱,然后在距离皇宫3-5公里的地方住下(不能太近,容易被怀疑对皇宫安全造成威胁,也不能太远,感觉你在躲着皇上),不养亲兵和太多家奴,自觉接受特务监督,让自己的老婆和皇后搞好关系(关键时刻能给皇帝说话,救你一命)但坚决不和皇子挂上一点关系,拒绝一切一切官场上的往来和拜访,除了顶着皇帝的谕令,谁来都不见,就说自己身体不好,不见客,不参和,然后多取机房姨太太,儿孙满堂。除了必要的宫廷宴席和皇帝皇后生辰,绝不进宫,进宫必带上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和自己的孙子(很重要),把皇帝一顿夸,然后拉着自己的孙子,叫几声皇爷爷,然后跟皇帝夸夸自己的孙子,但一定一定一定要暗示皇上,自己的最看重的孙子以后要做个书法家,画家(你就是说你这个孙子做菜好吃,想当个厨子;木匠活好,想当个木匠都可以)但就是不想走上仕途。

然后在皇帝身体不好的时候,你哪怕是再健康,也要吃点毒药把自己搞成半残,然后看风向,如果没事,你就半死不活的继续上述步骤,如果皇帝还要搞你,你就进宫,和皇帝说:我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估计这是咱们两个最后一次见面了,我这一辈子跟着您,无怨无悔,救民于水火,实现我一生抱负,心满意足,可我累了,官场太难,我不想家里人再在官场受苦,我死之后,我的族人会回到故乡,希望您赏他们点钱财,给一点照顾,让他们做一辈子富家翁,无忧无虑。然后回家之后,半个月内,哪怕是自杀也要把自己能死,这样能换来一族人富足,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按我这套流程做,起码应该能保命,最惨也是保住晚节,换来一族人的荣华富贵。




8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都知道,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个皇帝都是非常在乎自己的权力,同时也是非常有手段捍卫自己权力的人。

刘邦上台之后,军权更多是在几个异姓王手里,因为当时流行有功劳有军权的人,攻成之后封王,所以,刘邦当上皇帝之后,杀的主要是这些个异姓王。

到了朱元璋这一代,封王已经不流行了,军权更多集中在那些开国老将身上,因此,朱元璋杀的最多的是手下的文武大臣。

假如你是刘邦或朱元璋的将领,建国后,你把兵权一股脑儿的交出,选择去乡下隐居,能不能保命?

这个要分两头来说。

刘邦

如果你是刘邦的手下,那么恭喜你,你应该可以活命,因为留侯张良的例子摆在那里,刘邦还算是仗义的,你不要功名,我就给你利禄,许你一世富贵。

不过你隐居就要真的隐居,千万别参与政治,暗中参与也不要,因为吕后在暗处盯着你。

朱元璋

如果你是跟着朱元璋打的天下,建国后,你主动交出兵权,然后你就辞职隐居去了。

走到这一步,只能说你暂时没有了危险,但是你依然不安全。

朱元璋很多疑,也很冷酷。

你交出权力,不问世事,仍然不能让朱元璋对你一百个放心,因为你仍然有威信,朱元璋恰恰又是一个做事情做的很绝的人,他并不太在乎所谓仁君的虚名。

而且,朱元璋是通过编织谋逆罪来灭掉功臣的,一次就几万人,几次下来,仅剩的开国功臣就可以用双手来数了。

你尽管避世隐居了,但是如果胡惟庸或者谁不小心把你给放进了谋逆罪里,你还是要把朱元璋杀掉的。

以上就是無月的观点了,好自为之吧。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9

朱元璋和刘邦都是白手起家,他们的创业之路也十分艰难,最令人诟病的便是他们都在称帝之后滥杀功臣。虽说朱元璋和刘邦有类似之处,但他们毕竟不是同一个人,性格、做派大有不同,所以朱元璋和刘邦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是刘邦的将领,建国后交出兵权能保住命吗?

总的来讲,刘邦并非弑杀无度,如果及时交出兵权,并学会审时度势,是有很大几率保住性命的。

刘邦曾问韩信:

“按照我的才能,能统领多少兵马?”

韩信答:

“陛下统兵超不过十万。”

刘邦继续问:

“那你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道:

“多多益善!”

当时论军事才能,韩信排第二,没有人敢排第一,而刘邦对韩信的才能十分忌惮。事实上,以韩信的水平,足以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但他为了情义,并没有背叛刘邦。

只是在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韩信的内心愈发不平衡,接着韩信联合陈豨准备反叛。陈豨很够意思,果然按时起兵,而韩信这儿却走漏了消息,之后被吕后骗入长乐宫,一代英杰就这样死于吕后手中。

韩信的死不能算刘邦滥杀,毕竟韩信想造反,刘邦杀他那是必然。比如彭越、英布等诸侯王,不论是否被逼,但他们的确有造反的事实,这和朱元璋杀戮功臣有明显区别。

几位异姓诸侯王基本都被杀了,但刘邦手下很多功臣依旧活了下来,比如张良、陈平、周勃、樊哙、萧何等等。张良是西汉头号谋臣,为刘邦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如此功勋之下张良却选择明哲保身。

史料记载:

“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穀,杜门不出岁馀。”

在天下稍微安定之后,张良多称病不出,甚至没有必要的事情,连门都很少出。除此之外,在刘邦想改立太子之时、在刘邦剿杀诸侯之际,张良同样报以漠不关心的态度。

权贵就如过眼云烟,太过执着必将受其牵连,所以张良选择明哲保身,况且张子房的声誉已经可以流芳万世,这已经足够了。不争功名的张良便躲过了刘邦屠刀。

萧何是刘邦后勤大总管,功勋之高无人能及,除此之外,萧丞相工作兢兢业业,受到百姓爱戴,这让刘邦十分不安。

起初,萧何还没有意识到刘邦对他的猜忌,但在刘邦亲征英布之时,却经常使者监视萧何,有一门客奉劝萧何:

“丞相将大祸临头!”

萧何很纳闷,门客解释道:

“丞相到关中已经十余年,非常受百姓爱戴,现在皇帝出征,最担心的就是丞相会有所异动,如果运用自污之法,方可打消皇帝疑心。”

萧何听后恍然大悟,马上按照门客的意思照做,萧何强占了百姓不少土地,百姓怨声载道,甚至有的百姓拦住刘邦的车辇伸冤,刘邦表面上不悦,实际上却十分高兴。

借此萧何才逃过一劫,也就是说想要在刘邦手下保住性命,最好交出权位,还需要会审时度势,如此这般,保住性命应该没有问题。

如果是朱元璋的将领,建国后交出兵权能保住命吗?

在刘邦手下,或许可以通过某些方式保住性命,但在朱元璋手下,就只能靠运气了。汤和是朱元璋加入起义军的介绍人,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论私人关系,汤和与朱元璋可谓不分彼此。

洪武二十二年左右,汤和选择放弃兵权,回家养老。汤和同样是选择了明哲保身的办法,最终汤和得以善终。事实上,汤和之所以能活下来,并非因其交出了兵权。朱元璋杀戮功臣的决定因素是威胁,能力越大的人威胁越大,而汤和对朱元璋的威胁较小。

不论文官还是武将,只要朱元璋感觉他可能存在威胁,只要朱元璋认定子孙难以掌控,那么此人将必死无疑。交出兵权也可能是暂时的,而那些开国名将有些时候也无需兵权,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此等猛将,只要振臂一呼,将有无数响应者。

在朱元璋看来,交不交兵权无关痛痒,很多时候朱元璋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可以决定人的生死,这和刘邦有很大不同。

刘基是明初最大功臣之一,在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争夺天下之际,刘基多次出谋划策,以刘基的能力,绝对是逐鹿天下的一大利器。对此,朱元璋也非常清楚,开国初期,聪明绝顶的刘基,只被封了个伯爵,对比刘基的功劳,最起码应该封个公爵。

刘基很清楚朱元璋的心思,所以在洪武四年,刘基就告老还乡了,虽说刘基已经很低调了,但朱元璋根本忘不了他。

况且在朝中,刘基多少有些嫉恶如仇,得罪了宰相胡惟庸,所以胡惟庸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刘基坏话。不管刘基是否辞官不做,都逃不了权力的漩涡。为了保住性命,刘基回到京城,待在朱元璋眼皮底下,这么做同样是为了保命。

就算如此,刘基的死多少也跟朱元璋有关系。洪武八年,刘基病重,胡惟庸带人前来看望,并开了药给刘基喝,刘基喝完药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感觉肚子里积了一个硬物。在得知刘基命不久矣之后,朱元璋才派人护送刘基回到老家,没有多久,刘基便驾鹤西游了。

很有可能胡惟庸这么做,是朱元璋授意的,这个事情,跟朱元璋脱不了干系。另外,很多将领的死只是因为被牵连,冯胜、傅友德并没有什么过错,反而被蓝玉案牵连致死。换言之,哪怕你想明哲保身,但你无法左右命运,因为牵连这种事情根本无法控制。

还有很多人被杀,只是因为锦衣卫认为你有罪,朱元璋则报以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理念,屠杀大量功臣宿将。当然了,杀人总要有个罪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大多数人的罪名是谋反,只此一项罪名,足以。

想要在洪武年间保住性命很难,郭英、耿炳文、汤和、沐英等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很大程度上是运气成分。朱元璋几乎把功臣一扫而空,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也是靖难成功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在刘邦手下保存自身,还是有很大机会的,但在朱元璋手下很难,而且跟交不交兵权关系不大。

10

如果是军事将领的话,交出兵权颐养天年是完全可以的。只要你老实本分,不勾结官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亦或是恃功自专,骄横跋扈。想要保全一条性命实在是太简单了。

为什么题主会举出刘邦或者朱元璋,是因为刘邦与朱元璋貌似给民间留下了擅杀功臣的坏影响。尤其是朱元璋,一度被民间刻画为暴君一个,嗜杀成性。其实这都是“不从政不知政治之险恶”,就如同你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是一个道理。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刘邦,我自始至终都不认为刘邦是一个擅杀功臣的暴君!

刘邦开国一共一百四十三个功臣,刘邦只杀了韩信与陈豨两人,也就是说开国功臣活下来了一百四十一个。至于韩信被杀,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情了,其实韩信的死与吕后、萧何有很大的关系,刘邦只是忌惮韩信的才能,并没有直接想要杀他的意思。况且韩信本身的功高震主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权。至于陈豨,那直接是造反,造反在历朝历代都是必死无疑的,这没有什么可以辩解的必要。

总体来看,刘邦并不是那种兔死狗烹的主儿,所以题主要是在汉朝,交付兵权之后肯定能颐养天年。亦或者是还能到地方上当个官员,总之肯定能善终。前提是不能造反、不能恃功自专。

朱元璋一直被人冠名以暴君形象,题主如果到了朱元璋手中能不能生存呢?

朱元璋曾经对太子朱标说过这么一段话:“文臣武将,相比之下还是武将好操控。文臣可用之但是不可亲之;可御之但不可以信之。”为什么?因为文臣都是搞政治的,政治都是阴暗的,操纵权术的。

相比之下,朱元璋杀掉的文臣要比武将多得多:胡惟庸、李善长等等。武将之中的蓝玉案,这都是当时发生的大案件。笔者在这里要为朱元璋鸣冤,其实常遇春、徐达等人都是病死的,民间野史中老是说是被朱元璋害死的,还拿出一些无根无据的理由,目的就是为了黑化一下布衣天子朱元璋,笔者认为没有必要。毕竟历史是要被尊重的。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他们被杀的原因。胡惟庸恃功自专、结党营私,正好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肯定死路一条;李善长是朱元璋为了过渡权力而不得不杀;蓝玉骄横跋扈、时常口出佞言,为了给孙子朱允炆留下一片太平江山,蓝玉必须死。

综上所述,朱元璋也并不是见人就杀的那种君王,至于发明的“剥皮充草”的酷刑,那也是针对贪官等不法官员的。毛主席曾经说过:“贪污和浪费都是一种犯罪”,很明显,朱元璋在贪污这一环节是比较严格的。毕竟官员的贪污,极大程度上来自于平民百姓赋税,官员贪得越多,百姓就越苦。

既然如此,若题主在明朝能够主动交权,归养乡里,那是绝对可以颐养天年的。

结束语:出于民间流传的故事影响,人们很容易对刘邦与朱元璋产生一些误解。事实上说破了就是:不威胁君权、不骄横跋、不口无遮拦,这条命还是很容易保全的。这就是自古以来的常态,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去找你麻烦,意外的几率是非常之小的。

【文 / 楚南青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