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田氏代齐”的记载,为什么有人说被太史公司马迁欺骗了2000多年?

“田氏代齐”的记载,为什么有人说被太史公司马迁欺骗了2000多年?

2020-11-12 10:04阅读(59)

“田氏代齐”的记载,为什么有人说被太史公司马迁欺骗了2000多年?据现有史料记载,陈氏改田氏的首次记载,来自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田

1

公园前1044年,姜太公因为辅佐周武王夺得商纣王的天下,建立了周王朝而受封齐国,成为了齐国开国君主,所以齐国的国姓是“姜”。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大名就是“姜小白”。齐国通过煮盐垦地,开疆扩土,一度兵强马壮,不可一世。周王室能够成就八百年江山的神话,也与齐桓公首倡的“尊王攘夷”政治主张有着很大关系。

  • 影视剧中的姜子牙

齐国成国大约600年后,国姓竟然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突然变成了“田”。更惊奇的是,齐国国民似乎并不抵制这种变化,理所当然,周天子也觉得毫不违和,最终还从法理上为其正了名。新上位的田氏君王田和不仅继续延用“齐”作为自己的国号,其后世诸王甚至将齐国发扬光大,成为最终的战国七雄中少有的可以与秦国匹敌的大帝国。

  • 田忌(陈完后人)赛马中的??出战顺序

这一政权更迭,明明是田氏历代家主图谋已久,田成子处心积虑,田恒专权,田和乘周天子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因势利导的一次成功谋朝篡位。但是太史公却在《史记》中给出了一个,天道轮回,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的说法。

史书记载,齐国的田氏的始祖是由于国内动乱,逃到齐国的陈完。陈完是春秋时陈国贵族,陈厉公妫跃的儿子。据说,当时“陈”和“田”在发音上都读dien(跟殿这个音类似)。陈完跑到齐国后为了融入当地百姓,改姓为同音的“田”。所以,“田氏代齐”又被成为“陈田篡齐”,齐国的田氏也是可以称为陈氏的。

  • 影视剧《钟无艳》中扮演齐宣王的梅姑

之所以说太史公有误导之嫌,是因为《史记陈杞世家第六》记载“厉公二年,生子敬仲完。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太岳之後。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翻译过来,就是“陈厉公继位第二年,生了个儿子叫陈完,字敬仲。正赶上周太史路过陈国,厉公就请他为儿子算了一卦。得到的卦象是观卦变否卦,周太史的解释是“陈完将是国家的骄傲,将来可为诸侯。难道是说他会取代陈国而拥有自己的国家吗?如果不在陈,会在其他国家吗?这不是他这一辈能实现的,会发生在他子孙身上,如发生在别国,一定是在姜姓国家(显然就是齐国)。但是这种好事是不会两头都占的,所以等到陈国衰亡的时候,他的后代才能成事,昌盛起来”。

《左传》中也有类似预言的记载,说的是陈完成年时,陈国的大夫懿氏想把女儿嫁给他,所以未来丈母娘也占卜了一下,结果显示为“吉”,说他将在姜姓之国发展壮大,子孙到第五代开始昌盛,地位及于正卿,到家族第八代就没有人能比得上了。原文为“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问卜之事,真真假假,也是说不清的。不过如果是真的,姜小白就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他在世的时候,可是八合诸侯,可谓是齐国王室跟周王室过从最密切的时候。不过这个故事,多少比后期“青帝转世,斩白蛇”,“出生的当夜,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什么的听起来更可信些。

  • 齐桓公和管仲

2

首先必须说明,《史记》里关于“田氏代齐”的记载是是“真实”的,至少没有其他佐证说明此事是虚构的。“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分界点和最大政治事件。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几乎是同时到。“田氏代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篡位事件,所以也叫田陈篡齐。在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法律”上取得了齐国国君的合法地位。而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

“田氏代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田成子弑杀齐国国君齐简公,就此成为齐国的实际统治者。此事引发鲁国的孔子的不满。《史记》对此事的描述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於战功矣“。从中可以看出,田成子在齐国废立和弑杀国君(庆父第二)的作为,已经让各个诸侯国感到了危机,惧怕自己的臣属有样学样,如果是春秋初期,各国肯定会联合干涉齐国内政。维护现有”国际秩序”、但现在只能“抗议”一番 罢了。自己家里一大摊子破事都管不了,田成子弑杀齐国国君真没有人去管了。

当然,也必须承认田氏篡位的工作很巧妙,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运作的很利索。让周王和其他诸侯国也难有作为。田氏家族作的最有名事情,就是通过小斗进,大斗出。邀买人心。再就是逐步窃取国君奖罚权。架空了齐国国君权力。牢牢控制了齐国的大权,位及人臣之巅峰。而作为春秋第一强国,第一位超级大国齐国居然被夺权实在是可惜。最初,齐僖公在位时候,邻国陈国发生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为逃避国内动乱,要求在齐国“政治避难”。齐僖公答应他的请求,却想不到是引狼入室,妫完为表示忠心脱离了陈国宗室,从而改姓田,他也就成了田氏之祖。齐僖公很看重此人,加封为卿。

经过田氏数代努力,到第五代家主田无宇的时候,田氏已经是齐国重臣,到第六代田乞时候,田氏到处撒钱,对下十分宽厚,田氏在民间名声极高,使得民众只知有田乞丐,不知有齐君。在“对外关系”上,积极加强对外联系,保持良好形象。在三家分晋的时候,田乞在第一时间和这三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正式承认他们的地位。公元前405年,齐康公继位,田氏家主田乞病死,其子田和继承家主。这个时候,历经田氏六代经营。完全是瓜熟蒂落了。

公元前391年,田和将齐康公迁至海滨,随即然后自立为君。在公元前386年,田和通过魏文候魏斯上书周安王,要求给田和晋封诸侯(他自己当年也这么干的),周安王想不到自己的这个橡皮图章还有用,立即用印,田和被正式封为齐侯,姜齐被田齐完全取代。登基后国号依然为齐,史称“田齐”。七年后,齐康公死。姜太公一脉至此断绝。

至于说《战国策》没有记载很正常,《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是选择性记载,不是什么都写。作为史料《战国策》可信性是最低的,而《左传》和《春秋》真实性却很高,《战国策》更像故事,比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完全是胡说。所以说,司马迁《史记》关于“田氏代齐”的记载是真实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3

熟悉齐国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齐国是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的封地,但到战国时,齐国的国君却全部是田姓了,你知道为何吗?说到齐国国君血统的变更,就不得不提两件标志性的事件。一是“陈国公子完投齐”,另一件便是直接垫付姜氏政权的“田氏代齐”了。这是历史上真实的大事件,并非司马迁虚构。

[左上]第一件:陈国公子完投齐

(陈)庄公卒,立弟杵臼,是为宣公。宣公十一年,杀其太子御寇。御寇与完相爱,恐祸及己,完故奔齐。齐桓公欲使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桓公使为工正。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卒妻完。完之奔齐,齐桓公立十四年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故事发生在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完本是陈厉公之子,有贤名。后来因为即任的陈宣公杀了自己的太子,陈完因为与太子交好,怕受牵连,于是收拾行囊投奔了齐国。齐桓公很欣赏他,想委他为客卿,陈完以“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婉拒了,最后当了工正(春秋时 齐、宋、鲁 等国设置,为掌百工之官)。齐国大夫齐懿仲看上了陈完,打算把女儿嫁给他,于是就替这位未来女婿卜了一卦,结果说,此人八代以后,地位无人能及,齐懿仲很高兴,就把女儿嫁给了田完。陈完就此在齐国落下了脚,并改姓为“田”,后称田完,是齐国田氏家族的鼻祖。

[左上]第二件:田氏代齐

宣公卒,子康公贷立。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乃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正如卜卦所说,田完的子孙在齐国的发展越来越强盛,经过近三百年的传承和积蓄力量,到田完八世孙田和时,齐国国君基本成了“傀儡”和摆设,齐康公直接就放弃了朝政,沉浸酒色和乐舞,田氏家族位高权重,把持朝政。到了康公十四年(公元前386年),田和直接把齐康公流放到海上孤岛上,自立为齐候,并于公元前381年,被东周王室册立为诸侯,算是真正完成了齐国血统的变更,史称“田氏代齐”。

[左上]家族特性:

田氏一族,从一个比“逃犯”好不了多少的家族背景,历经三百年,终而爬到了齐国庙堂之巅,虽有卜卦之“冥冥”之说,但多有后世子孙自我美化和神话之嫌,并不足信。这样一个家族其实具备了很多其他家族不具备的特点,让它能够三百年下来没有倒在家族间的权力倾轧中,还能始终稳定持续奋斗和经营直至登顶权力巅峰。

概括总结田氏家族的特性,笔者以为有志存高远、有勇有谋、高度团结这三点。

一、志存高远

一个家族犹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清晰、正确的战略目标,没有几代人持续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苦心经营,必然无法成长为百年老店。而齐国田氏300年内持续发展壮大,靠的可不是偶然机会,有道是幸运一时,难以幸运一世,这个家族一定有清晰的战略目标,而这一目标已经融合到家族首领的血液之中。

前面讲过,齐国田氏始祖陈完本是陈国公子,是虞舜后裔,出身高贵,即便是逃亡齐国,流淌在身上的公族血统会让他不会甘心安于平淡。身处异国他乡,首先要做得是求生存,在此基础之上便是图发展了,田氏一族在齐国能够持续奋进,和其高贵的血统分不开,其志不低。

另外,陈完在出生之时和到齐国之初,分别有人对其卜卦。

完生,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周太史的卦辞说的意思是,陈完命中有国,不一定是陈国,如果是异国,那一定是姜姓国,而齐国当时就是姜姓国,因此他后来逃亡齐国,我相信一定有过这个心理暗示和考虑的。另外,卦辞说陈完本人是没办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而其子孙可以办到,且必须等到陈国衰败之时,其子孙便可以在其他国家昌盛繁荣。

如前文,陈完岳父曾找人给他卜卦。

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这次卦辞更加玄乎了,说陈完在齐国五世之后家族将昌盛,八世之后将贵不可言。

古人多迷信,田氏对这两个卦辞那一定是心照不宣,笃信不疑的。这对田氏家族成员来说,在心理层面上能够得到持续的暗示和激励。因此,田氏一族在齐国能够持续奋进,和这两次卜卦的暗示也分不开,志存高远。

二、有勇有谋

田氏家族在几代人的努力之下于齐国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介入到了公族、世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之中。一手持续打击对手,另一手则不断收拢民心,是田氏家族长期斗争的主要策略,有勇有谋,有的放矢。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个策略其实类似于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

公元前545年,田氏联合鲍氏、栾氏、高氏等豪强家族,共同灭了权势独大的庆氏家族;

公元前532年,田氏又联合鲍氏灭掉了专权的栾氏,并召回了流亡在外的齐国的公子、公孙,此举使田氏得到了齐国公室的支持。为表彰田氏家族对齐国公室的忠诚,公室将“高唐之邑”封给田氏家族。有了高唐这块根据地之后,“陈(田)氏始大”。

公元前485年,田常(田成子恒)唆使鲍氏弑杀齐悼公,改立齐简公。田成子和阚止(又名监止,字子我)任齐国的左右相。

公元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齐平公。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成子的封邑,大于齐平公直辖的地区。

田常既杀简公,惧诸侯共诛己,乃尽归鲁、韂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修功行赏,亲于百姓,以故齐复定。——《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田氏壮大的过程就是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以消灭异己,同时通过“大斗借粮小斗还”等策略收拢人心,不仅深谙民心向背之深刻道理,更是将兵法战术运用自如,确实有勇有谋,技高一筹,如此之田氏不壮大都难。

三、高度团结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毛泽东

田氏家族在齐国的成长壮大过程中,未曾有过大的内斗,基本都是扎起篱笆一致对外,所谓家和万事兴在这里体现的尤为明显。家族之内,大家目标明确,众志成城,没有萧墙之祸便没有内耗,家族势力的稳固增长就能得以延续。历史上很多命名望族最后会没落,大部分都是祸起萧墙,家族成员不够团结所致。《论语·季氏》中记载孔夫子在说鲁国季氏时曾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所表达的道理也在于此。

齐国田氏家族从陈完在齐国落脚到取代姜氏掌齐国,足足三百年时间,单算直系子孙便已非常庞大,相传田常一人就有七十几个孩子,可想而知其家族成员之规模。但就是这样的庞大族群,能够三百年没有内耗,家族成员间高度团结,笔者以为非常难得。主要有赖于田氏的祖训族规强大的教化和约束作用。

[左上]结语:

三百年间,田氏家族从一个逃亡者逐渐发展成齐国第一大家族,甚至取代姜氏成为齐国王族,绝不是偶然。志存高远、有勇有谋、高度团结和人才辈出便是确保其不断壮大强盛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4

因为“有人”缺乏最基本的历史常识,容易被人忽悠,比如题主您——很显然,使用这样的“为什么体”,无非为自己受人影响所产生的错误定义寻找啦啦队,“您觉得呢”?

您能告诉我是哪部“现有史料”记载了“陈氏改田氏的首次记载来自2000多年前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田氏代齐‘的纪录”?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这其实就是陈氏奔齐、且已经明显露出“将昌”迹象的明显记载。

《左传.昭公三年》:齐其为陈氏矣!……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这里提到陈氏代齐的具体做法,即大斗借,小斗还以收买民心,并在朝中大量安置私人。《左传》成书于春秋末年,这里说的是“陈氏”,而不是“田氏”,您不是说“陈氏改田氏的首次记载是司马迁”么?左丘明和司马迁谁年龄大些?您应该知道一个常识,就是从陈完奔齐,并以谐音改田后,才有了田氏,也就是说,“田”是齐姓,既然直呼“陈氏”,那么只能说明齐的田氏就是原来的陈氏,您自己看不懂,还要诬陷古人?

至于陈氏篡齐的记载,六国因为“为尊者讳”,固然痕迹不多,但由韩国人韩非撰写、在不怕齐国的秦国广为流传的《韩非子》里可不忌讳,《韩非子卷17,.说疑44》:“以今时之所闻,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易牙之取卫,韩、魏、赵三子分晋,此六人者,臣之弑其君者也”,您去查一查《新华书店》的《韩非子》里有没有这一句,或者我家这本是假的?

好了,在语出惊人之前,能不能好歹多读点书?

顺便,《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如果论成书年代,比司马迁还要晚点儿,别怪我不告诉您。

5

田氏代齐的故事,《史记》中有明确记载,司马迁认为是大事,但在当时春秋战国,尤其是战国的历史下,这种君代臣、臣代君的事情,实在太多太频繁了,最终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剩下的诸侯国,要么被灭,要么附庸到七国之下了。而田氏代齐,在这样的大时代下,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

司马迁并没有欺骗大家,田氏代齐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大家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吧,这个故事中,齐威王已经是田氏了,而且是第四代田氏的王。

而且,这个齐威王在历史上很有名啊,有很多典故在他身上,比如:驺忌子弹琴谏齐王、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威王比宝、齐威王烹阿大夫、一鸣惊人等等,齐威王也算是比较有名的齐国君主。其他田姓齐王,有名的,也非常多。

后来,周天子也正式封田氏为侯了,算是名正言顺了。跟三家分晋,一个意思。

所以,不是没有田氏代齐这件事,而是问主读史少了。

6

太史公没有在这件事上欺骗过我们。

因为出土文物证实了司马迁的记载。据出土金文,田氏之齐亦称陈侯。比如齐威王被出土文物作陈侯因齐(上次下月)。


“田氏代齐”是真实出现过的,因为在先秦的其他史料中曾经记载或者暗示过“田氏代齐”一事。

《左传》中的记载可以看做田氏代齐的间接证据:

  • 陈厉公有一次与周朝廷的太史相见,太史拿着《周易》见厉公,厉公要他帮儿子公子完占卜,得到“《观》之《否》”。太史就预言:“公子完将要享有诸侯国,但不在本国,也不是他这一代人,而是在其子孙。而被他的子孙取得的那个国家,将会是一个姜姓国。然而事物不可能两全其美,要等到陈国衰亡后,他的子孙才会昌盛。”

  • 而齐国重臣晏婴也认为田家的先祖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和先君陈胡公、太姬已经来到齐国,接受祭祀了。齐国将要成为田氏的了。

《左传》中的预言,是后人附会的可能性很大,这可以间接证明田氏取代了姜齐。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干》,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 《左传·昭公三年》:……齐其为陈氏矣!……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对于田氏在齐国逐渐增长的力量,《左传》中记录了过程:

齐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陈国内乱,公子完逃往齐国,并受到齐桓公的赏识,任“工正”一职,改为田氏,是为田完。

田无宇时田氏开始强大,其子田乞在位时,甚至以“大斗出小斗进”等手段极力拉拢平民和失势的公族,得民意所向。

前481年,田恒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齐平公。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成子的封邑,大于齐平公直辖的地区。

田恒杀害齐简公,大权独揽的故事应该是确切无疑的,有多方史料证实

1.当陈恒(田恒)杀害齐简公的消息传到鲁国,孔子斋戒三日,请求鲁哀公讨伐齐国,鲁哀公表示鲁国势力弱小,让孔子去问季孙肥,结果遭到拒绝。

《论语·宪问》: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2.《韩非子·卷十七·说疑四十四》:

又曰:“以今时之所闻,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易牙之取卫,韩、魏、赵三子分晋,此六人者,臣之弑其君者也。”

韩非子把田成子与韩赵魏三家并列,暗示了田氏最终取代姜姓齐国的事实。

3.庄子《庄子·胠箧》记载田成子盗齐国之事,指他为诸侯大盗。也是后世常引用之成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由来。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到了田和担任齐相国时,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齐。这就是历史上的田氏代齐。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取代了姜齐。

前379年齐康公死,姜齐宗庙绝祀,被田齐完全取代。

7

其他史料没记载等于不存在?《史记》毫无疑问是最具历史价值的史料,没有之一![灵光一闪]

8

齐国立国,要一统天下,布局全在吃上田字,田氏意义姓,正好拿一把,连锅端了齐国,所以有了田氏代齐,其实田氏代谁都可以,只要他想,比田氏还厉害是球姓和国姓,想拿谁拿谁,总之国之根本字之皮里,只要正确谁都可以白赚一个,所以凡一身抱负之人,先把文化课学好,最为适当,不然会很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