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现代火葬会不会影响后人考古?

现代火葬会不会影响后人考古?

2020-11-10 04:31阅读(61)

现代火葬会不会影响后人考古?都没有尸骨可以分析了。:答案:完全不影响!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对现代人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吸

1

答案:完全不影响!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对现代人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吸引了无数人去探索、研究、欣赏、见证古代的历史、文化、文物、古建筑、风土人情。但是古代没有很好的保存和记录历史、文物的方式,最终只剩下墓葬这一种方式供后人去考古,去探究。

在现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现代科技高度发达,记录和保存历史的方式有各种各样:书籍、语音、影像、文物等等。而且这些保存媒介的容量比较庞大,可以保证用尽量少的媒介去保存历史,不会太庞大,太占用空间。同时还有各种黑科技可以保证这些东西经久存在,不会腐烂、变质、消失。

相对而言,现代可以比古代更好的保存和记录历史,留给后人欣赏、研究、追述。不必像古代一样,用墓葬的方式留存着微小的文物让后人去考古研究。毕竟墓葬会让很多的文物受到破坏、消失,留下很多让人费解,无法考证的历史谜团。

现代火葬是薄葬文化的进一步延续,不会影响后人考古。后人可以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名胜古迹等等更好、更文便的地方去考古、去研究过去的历史和文件。墓地考古毕竟费时费力费钱,还破坏植被,不环保。

2

火葬是当代人的一种丧葬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节省土地资源。那么这对今后的考古工作有没有影响,这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想要了解火葬对考古的影响就要对考古这个名词进行一个剖析。简单来说,考古就是发掘并研究古代人类的遗存,但是发掘的范围,研究的维度以及考古的目的和意义无法一言以蔽之。

首先考古发掘的范围并不局限在墓葬,古代人类的居住遗址、城址、作坊等各种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古遗迹都是考古的对象。问题中的“火葬”仅仅是把问题局限在了墓葬上,当千百年后我们也成为古人的时候,考古的范围依旧不会仅限于此。

其次考古的目的是通过实物遗存来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并以此来启发当今的社会。中国范围内从旧石器时期至晚清民国历经了一百多万年的沧海桑田,即使是经过这么久的变幻,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文学家等各个领域的研究者,都可以借助考古发掘研究古代各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无所不触及。墓葬考古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古代墓葬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人的墓葬制度、氏族关系、等级制度。古代墓葬进一步反应的是现实生活。但是当今社会结构的大框架不是一个坟茔可以反应的了的。当今社会已经不是一家做主,打破了分封、氏族的关系,所以考古现今的墓葬意义并不大。

最后,考古的范围再广阔,内容再丰富,但其根本是着眼于人类本身。古代的信息记录并不发达,虽说古籍是卷帙浩繁,但是依旧不足以让现今的人做到无死角的研究。当今信息存储量巨大,医学、科学、文学等各种有关人类的信息通过网络都可以查得到。简单粗暴来讲,只要千百年后还有网络,就不愁了解不到如今社会的状况。至于火葬自然对于今后的考古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

3

这个问题挺牛的,已进入了哲学的范畴。这里我们要明白,考古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考古?考古是通过科学的调查,发掘,取证,得到完整的系统的有说服力的揭示和收集。在历史,人文,艺术,宗教,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给我们更精确的佐证,帮助我们建立完整的资料,便于后人站在现有的平台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

火葬是必然的,地球上已经这么多人,住得已经很拥挤,还哪有那么多地方埋人呢?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虽然没留下头骨供后人研究,但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资料和发掘保护的古物。后人会有更高的空间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这是我们为后世所做的事情,就算我们不做,后人也会做的,为他们的后人而做。

再,世界这么广阔,还有无数未知在等着我们发现,发掘。只有起点高了,新发现的遗迹发掘才会有更精确的定位,更高的价值。这也是考古为后世所留下的遗产。

最后,比起担心后世找不到我们这代人畜头骨,我们不如从更实际的角度出发,如何更好的,更长久的保护保存我们已经发掘的遗迹,古物,最大程度的留给后人。不要等到后世找我们时找不到,再找我们之前的,发现也没有了...

想起郑大圣的电影《古玩》,一个出色的画师收藏了很多古画,后来古画没了,留下一本印刷画册...电影很多人看过,例子举的并不恰当,不过可以想象后人拿着画册时的心情,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事情,不要让后人...

4

很多老人不想火葬,特别是农村的,因为他们怕挫骨扬灰。算是个传统思想吧。

现在的现实也是,假如土葬的话,那么不用很久,山头上除了坟包就是坟包,树木都被砍伐做成了棺木。很可怕的现象,觉得吐槽火化政策是有一点极端,因为这个真的是关系到这个地球还能不能给后代住下去的大事。当然,那些所谓的火葬的各种圈钱手段被人深恶痛绝,特讨厌的还垄断经营,这个喷一喷真的不冤枉,因为有点缺DE。

至于说不留尸体做以后考古的问题,那就不需要担心那么多了。

假如人类文明不中断,那么依照现在的科技文明,根本再也不要考古了,因为各种医学数据,各种遗体捐赠之后的保留手段,比埋在土里面高明的多。其他的各种文明形态的保留以及传承,就更加不用说了。

假如人类文明中断了,那么我们还保留这些玩意干什么呢?

与时俱进,为现代人的后代保留最大的生存空间,应该是我们最大的义务了。环保,应该是最大的保护地球的方法。

(如果我估计没错的话,未来一定会嫌弃火葬消耗的能源太多。人类的尸体,估计会用生物的办法解决。)

5

这个问题再深一步:会不会有一天,考古学将要终结?大学不再设考古专业了,不单一门学问没了,考古工作者也没事做了、没饭吃了,集体失业?!

不会的。

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源于一个误解,以为考古就是挖墓,甚至有人极端地说,考古就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盗墓。

诚然,对普通人来说,挖墓是最有意思的考古活动,充满了神奇色彩,有人看了《盗墓笔记》就自称爱上了考古!但考古绝不等同于挖墓,或墓葬的发掘。考古还包括古代遗址、遗迹和遗物的发掘,比如上古、先秦时期的城址,在这些城址里,有城墙、宫殿、作坊、冶炼场所、祭祀台、天象观测台、水利设施等等,当然也有大大小小的墓葬和殉葬坑。可见,墓葬只构成考古的一部分内容。



然而这个问题也不是毫无价值的。

从考古学存在的基础来说,主要面临两个问题:

首先,古代遗址遗迹随着大规模的发现与发掘,必然会越来越少,这个大趋势是没法改变的。人类活动会不断留下新的遗址,然而我们从现实中看到,今天的现代化城市里,连五十年以上的老房子都很少见了,不断的拆拆拆、建建建,当代文明留给后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将非常有限。电子化生存的时代,一切都在加速,似乎再也没有时间进行沉淀了。

其次,今天除了部分特殊地区,大多数地方都强制推行火葬。火葬的意义不仅仅是遗体的火化,而是丧葬文化的根本变化。虽然人死后,还会留一把骨灰,但骨灰多安葬在公墓里,一只木匣、一处小穴、一块异常简单的墓碑而已(当然还有一份20年一续的公墓续租合同),千坟一面,再无任何文化和遗物的附着。


古人实行土葬,遗体入土时,地上地下都会留下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物的遗存,如墓穴(不同的葬式、葬俗)、陪葬品、棺椁、遗体、碑刻(墓志铭、神道碑)、坟茔、地面建筑(及其附属物)等,为考古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材料。而几十年来,除了分散的民间坟包(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迅速消失),再就是集中入葬的商业性的公墓、陵园,人死之后入葬在标准化的公墓里,已成为时代的新趋势。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墓兴起以来,到今天已过去一代人的时光,这二十多年到底为将来的考古留下了什么呢?怕是什么都没有!

所以,人类的器物化历史:遗迹、遗址、遗存、遗骨,如同地球人的自然资源一样,整体上将是不断减少的趋势,但何时耗尽还不好说,毕竟现在每年还在评选年度的“考古十大发现”。或许很快,当“十大”很难再评选出来,那时危机就会明显了。

然而“考古文博”这个学科和专业不会无事可做,即便很少有“古”可考(发掘活动)了,但还有海量的文物要保存、整理和研究,届时,文博事业(各类博物馆和收藏机构)还会继续兴旺发达下去。

说到这,我想说一句,我其实是挺为人类的命运担心的,现在发展这么快,二百年超出了过去三千年,当今消费文化盛行,一次性产品、电子产品大行其道,而缺乏文明的积淀,会不会人类最终把自己也当成了快速消费的一次性产品?说不定未来二百年不到,都不用考古了,因为人类自己先已经灭亡了!人类的坟墓就是一个堆满了废品的巨型垃圾场。

希望这只是危言耸听和杞人忧天。

6

原本都是埋起来,突然都改火葬了,如此突然的转变,或许历史上还真不多见。但不管如何,这种改变还是无可避免的发生了,并且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这个时候,一些好奇心强的宝宝们,很自然地抛出了个问题:

现代火葬会不会影响后人考古?

客观来讲,包括考古学家在内,基本都难以回避这个问题,坦然承认,影响是肯定有影响的,但不至于让考古工作者“失业”。

就所谓的“尸骨”来说,考古学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叫体质人类学,就是利用考古发现的人类骨骼、牙齿等检测分析,从而可以得出这个标本的年龄、性别、病理甚至人种、进化程度、生活习性等。

我们中学的时候做理化实验都知道,标本越多、标本反映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减小误差、减小偶然性,所得到的结论就越可靠、越有说服力。火化后的骨灰和土葬后自然腐烂形成的骸骨,从量上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并且高温火化对材料本身也是有所伤害,因此仅就尸骨标本来看,影响是不小的。题目中所说的“都没有尸骨可以分析了”就是这个道理。

图:体质人类学复原的古人容貌

但是考古,不只是考“骨”。

以火葬为代表的现代丧葬方式,与传统的土葬相比,差别并不只是对尸体的处理上。

古代墓葬,远了不说,就明清而言。有功名的墓前有一排石像生、供桌、香炉,墓室则由石或砖砌成,还有主室、侧室之分,墓壁绘有壁画,墓内会有反映墓主生平的墓志铭,墓室或者棺椁内会随葬一定的器物,有日用器或者墓主把玩、收藏的珍贵器物。而普通的平民墓,一般都有家族的茔地,或者叫茔林。

上世纪的农村还有这种地方,当然现在有些地方也有,但规模、形制以及讲究上都跟当时比不了。之前家族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制度,哪一支埋在哪个方位,老大在哪,老二在哪,秩序上都比较分明。现在农村大部分都是埋在自家的田里,或者埋在村里一个公共地方。反倒不如以前讲究多了。城市的公墓更省劲,一排整齐的松树,一排整齐的石碑,有的地方甚至连封土(坟包子)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墓葬所反映的信息就十分有限了。

但是墓葬只是考古的一小部分,尽管我们所知道的重要考古发现兵马俑、海昏侯等都跟墓葬有关,但考古关注的点多了。

比如圆明园这样的建筑遗迹。圆明园里有许多的宫殿、石刻以及树木、池塘。我们可以根据文献记载找到相关遗迹的位置,也可以根据考古发掘揭露遗迹的归属。比如这地方里有许多淤土,我们就可以推测可能与池塘有关。如果出土树木标本,我们还能拿到实验室去化验树种、年龄以及当时的气候环境,那可推测的东西就多了。所以看到这跟墓葬没有关系,就算清朝都用火葬了,也碍不着圆明园的考古研究。

事实上,对考古造成冲击的不只有火葬。

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加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能力”也提高了。例如现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为了安全得打地基吧?这必定要深挖土地,这种情况下土里的遗迹也就被破坏的一干二净。

另一方面,子孙后代也难以用常规的考古手段去“了解我们”。例如商周时有车马坑,通过考古我们就可以复原当时车的形状。而现在我们并不会因为车辆报废或者其他原因就把车埋在土里,后世人也就无法用我们的考古手段就了解我们的情况。

7

火葬人人都不情愿的事,谁愿意把自己的亲人,瞬间变成骨灰,是对逝者的蔑视,以不敬,也是对亲人的二次打击,中华几干年的人类史,到处都有先人的遗骨,又能占用多少土地,不是都被深埋于地下了吗?而如今的人们,太极功尽利,许老将军,临终前不也是,要求土葬的吗?给逝者以最后的尊重吧,不要让亲人在遭受二次打击了。

8

我觉得还是会的。墓葬对于考古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墓葬中的遗骸是体质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材料,考古学家不仅可以借此研究古人的身高、年龄、性别、死因等生物学因素,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研究墓主人之间的亲族关系,进而管窥社会。

二是墓葬中的随葬品,按照“事死如事生”的思想,是可以反映生者死前的生活的,比如汉代,像海昏侯、满城汉墓墓主中山靖王刘胜,都把衣食住行各种器用带入了墓内,几乎力图在地下照搬地上的生活。当然,严格地来说,墓葬不能等同于现实世界,它应该等同于“理想世界”,比如现在的晚辈给故去的老人烧纸钱,一烧就烧个“几万”、“几亿”——想让人有钱,这是和现实世界等同的,但是想这么有钱就是“妄想”了。由此就可以说到墓葬中的一些壁画、帛画等美术图像,它们往往“半真半假”,有西方接引、神兽开道这般的内容,还有墓主人对坐、打马球等现实场景。不过换个思路看,人们的“妄想”其实也是思想史上的“真实”不是?也很有意义。总之,对随葬品、墓葬美术的研究,是考古学的重要课题。

三是墓葬本身,其结构、布局等等,也带有很重要的考古学信息。古人建墓不是挖个坑把人埋进去就完了,根据地位、辈分、性别、风水等等因素,安排墓位、设计墓形,这其中蕴含着包括亲族关系、社会等级、风俗演变等等层面上的信息,可以引发考古学家极为丰富的解读。

由此,相比来看,火葬虽然也不是彻底的“水过无痕”,多少还会剩下灰烬和焚烧地点,也算是一种社会风俗观念的反映,但总体而言还是失却了前述的很多信息留存可能。虽然墓葬考古只是考古学的一部分,未来的考古学家还可以发掘城市、沉船等等,未来的文献史学(包括用纸和电子手段记载下的文献)材料肯定也会丰富到爆炸,但墓葬考古这个分支领域,确实很可能因为火葬的普及而日渐失色。

9

感谢邀请!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是靓姐儿聊丝路,一个喜欢读书思考、行走在浩瀚天地间的美女旅行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想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年关于各种各样的资讯让人们通过考古研究,可以了解我们未知的遥远的历史,例如各类的鉴宝、拍卖形式等,另一方面是关于考古、盗墓的文学作品盛行,足够吸引人的眼球。这些都和我国一直延续的土葬、厚葬形式有关。当然,厚葬形式除了达官贵族,普通平民老百姓是没有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近代以后,几乎再也没有了。

现代人考古,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古代科技不发达,很多历史记载下来的事件、事物十分有限。有的还出现了断代,所以需要考古工作者通过出土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来还原当时的历史,印证后人的猜测研究。

现在来说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几乎所有的事件都能清楚地记载,而且现在文明的不断更替也是建立在已知的原有文明基础之上的。一直延续,所以后人想了解什么都是很轻松的就可以查阅的。

所以,我认为对考古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随着人口发展越来越多,火葬基本普及了。这样可以减少占地,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但是火葬也存在弊端,火化了DNA就消失了,对于后人要是想研究这个阶段的人的时候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