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你们有没有发现,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

你们有没有发现,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

2020-11-07 08:32阅读(80)

你们有没有发现,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与导师相处的怎么样,完全在这个老师的人品。我读

1

与导师相处的怎么样,完全在这个老师的人品。我读研的时候导师也干过许多奇葩事儿。我帮他修手机,报账,帮他孩子买教科书,管理教研室财务和采买,组织师弟们装修教研室……。按理说我是属于导师比较信任的学生,但是他指挥我干事儿的时候依旧会用延迟毕业,答辩不通过之类的话来要挟我。其实,我本来处于对导师的尊重,帮他处理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儿都完全不在话下,但是,将这个事情和我读研挂上钩难免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

读研的两年半时间里,每天早上我们七点半必须到达教研室,晚上十点才准离开,没有寒暑假,过年只休息七天,接各种课题,写很多论文,横向纵向课题都不放过。真正的矛盾激化在于,我们为了顺利毕业,必须在A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自己为第一作者的文章,结果文章发表后,导师拒出版面费。当时每个研究生培养都是有培养费的,我们在读研期间开展的相应课题也没有收到任何报酬,这样仍在版面费上为难我们,让大家难免怨声载道。

为了毕业,一切都只能忍耐,顺利毕业后,我只是过年发个短信给他拜年,但再也没有见过他了,其实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和导师应该早就超越了师生情谊,但是因为导师的处事让我们不愿意再跟他有过多的交流。近两年出了很多研究生因为导师压榨轻生的新闻,回想起我的研究生生涯,真是感谢自己心够大,也感谢同门师兄弟的守望相助和开解。研究生生涯只是漫长人生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不要太在意细节了。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

2

从提问者的口吻分析来看,TA显然是个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也不能绝对排除博士研究生),而非研究生导师,而且多少对导师有些\"怨气\"。那么好,老夫作为自1993年起即开始独立招收、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资深导师而言,也想对\"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这个确实颇有些微妙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背景资料\",有必要先交待一下:自从本人独立招收、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始,直至退休前停止招生时止,前后一共招收、指导了130余个硕士研究生。其中,既有学术型的法学硕士研究生,也有实务型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当然大部分都是前者。而且,从培养结果来看,全部顺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当然,TA们踏上工作岗位后的情况,老夫就不是太了解了,因为TA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一旦毕业离校,便是“音讯全无“,形若\"失踪“,直至如今!好了,有点跑偏,还是书归正传。[呲牙][呲牙][呲牙]

由于\"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这个问题所涉范围极广,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一一论及。故而,老夫下面仅仅择其二三,以抒胸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哈哈,你想得太美了吧?!表面来看,硕士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主要乃是一对一的指导格局,故在客观上,似乎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似乎导师能对学生起到“生杀予夺“之全面掌控。但是须知,硕士研究生并不是导师的私人“财产“,TA们跟你读书,也不是来为导师\"打工\"、“干苦力\"的,尤其是超过学业部分的“私事“。因此,导师们千万不能太霸道,太强势!师就是师,师不是父!这两个字现如今万万不可连读连用!否则就是拎不清,就是自作多情,自讨没趣!

△“硕士研究生都是(导师)自己的孩子,因而要尽可能地对TA们好一些\"。老夫认为,这种观点与作法,其实不过是上述“强势导师家长制“的另外一种表现,同样不可取。这是因为,时至今日,说破大天去,适度的“师道尊严\"还是要讲的。如果一味地将硕士研究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并且经常弄出些“小情趣\"来\"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以示学科\"繁荣昌盛\"之景象,以享\"老太爷“(或\"老祖母“)之尊福,那么久而久之,便会使得你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近之不逊,远之则怨!因为TA们毕竟不是你的孩子!

在此老夫想要硬插进来一句放到任何一个“别处\"都不合适讲的话:导师不要老是请弟子们吃饭,更不要老是去吃弟子们的饭!虽然“民以食为天“,但还是回自己家去吃饭比较好!哈哈!你懂的![呲牙][呲牙]

△导师们千万不要陶醉于别人说你“桃李满天下\"的虚荣。许多老先生,老导师,最爱听的一句话恐怕就是\"您真是桃李满天下啊\"!老夫近些年来也经常听到这句话,虽然说这话的人也都是出于“善意\",但俺听后还是颇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记得好些年前,老夫在一次研讨会之余,与一位教授谈及了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与自己原来导师的联系如何这个话题,其间老夫绝对原创性地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的观点,即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

$有三分之一的人,毕业即\"失踪\",时至今日,下落不明,音讯全无!更不用说主动与导师联系了,那怕TA们甚至与导师就居于同城,亦是如此!因为忙吗?因为压力太大吗?可能是这样吧,但这能归咎于你可爱的导师吗?呵呵,这样的学生,去就去了吧!

$有三分之一的人,毕业之后,仅仅与导师保持着“不即不离\"或“若即若离“的“松散“关系,也即平时没有短信、微信,逢年过节则会\"问候“一声,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仅是\"群发\",而非“私聊\"!呜呼!说你什么好呢?!懒得说!

$有三分之一的人,毕业之后,一直与导师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微信常有,联系不断,走动频频,师生愉悦,彼此尊爱,真乃不枉师生一场!

以上“三个三分之一\"的\"学说“,自老夫创立至今,大约已有十年了。这十年间,情况基本无变化。当然,不变是相对的,变则是绝对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最后一个三分之一,作为一种类型,仍然是存在的;但从数量占比来看,则是越来越少了!

至于提问中\"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的描述,老夫觉得太无档次,太细碎,根本不值得作为问题的组成部分,故可将之抽象掉,不予回答。

最后说一句:通过老夫以上几个方面的叙述,你是否也觉得硕士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确实很微妙呢?!哈哈!拜拜!

3

我跟山大的一个搞材料的教授经常一起出差,他本人有我们公司的股份。有些很专业的客户,需要他亲自谈。

他自己带着研究生,具体几个没问。但是说到不回信息这件事,我很有感触。

去年底的时候,他跟我们一起出差,开车在路上,他说:你们有什么事情,这个周一定要给我讲清楚,哪些事情需要处理?我从下周一开始要闭关七天,写研究成果,这七天谁给我打电话发信息我都不会回的!包括他的学生。

期间他给几个学生打了电话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晚上喝酒的时候,喝了几杯,开始暴露性情,骂人,开荤腔,饭后洗脚,别的我没参与,估计也很晚了,都回去睡觉了。

第二周因为有事情,确实解决不了,需要他接电话,但是真的打不通,发信息也不回。持续了10几天才开始回电话。后来他说,这样的稿子,成果很重要,评什么东西的。

所以依据我的经历来讲,不理你们,有情绪的成分,但是更多的应该是他在谈事情,写报告,或者喝酒把妹呢!

4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确实比较特殊,比较“微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了。



一、有传统的师徒成分,又有老板与员工的意味。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有师生的名分,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但实际上,这种师生关系与中小学(包括高中生)的师生关系的紧密程度差远了,导师一个学期露不了几次面,给学生的指导也是少之又少。一方面导师自己比较忙,另一方面研究生本身完全可以自己学习。

但是研究生又离不了导师,论文指导、奖学金申请、就业推荐等这些,有导师的帮助好过自己摸索打拼。并且,如果能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不但可以有工资可以拿(虽然很少),但研究过程中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很重要的。

所以这种微妙的关系有点介于师徒关系和老板员工关系之间。



二、既有长辈对晚辈的指点提携,又有类似“剥削”的相处模式。

不管是在年龄上,还是在专业、学术上,导师无疑都是前辈。如果能得到导师的指点和提携,对研究生来说,以后就业就会容易很多。大部分导师也会帮助自己的研究生,有的甚至写推荐信、或者帮忙找关系,遇到这样的导师,可以说是幸运了。

导师很忙,很多事情会让自己带的研究生去做,所以有的研究生抱怨自己变身导师助理,要负责制作教学PPT、编写教案、批改作业、替导师讲课等事情。从这一点来说,导师似乎对研究生有“剥削”之嫌。



三、为什么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日益不好相处。

很多研究生抱怨自己的导师有与没有差不多,面谈见不着,发信息也通常不回,做研究也完全靠自己摸索,老师根本没有给与指导。

而导师也常常觉得学生不够勤奋,能力太差,吩咐个小事都可以折腾很久都没结果,不做贡献就罢了,还帮倒忙。

其实很多时候矛盾的产生是由于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相互期待过高造成的。研究生希望导师像父母一样给予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照顾。导师则希望学生是自己科研甚至生活中的分身。

但现实是导师不是父母,更何况就算是自己的父母也很难为你做一个生涯规划。而学生受限于自己的能力,与导师的要求总会有一段距离。



四、研究生怎样做才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对学生而言,你要明白,导师不会也不可能“包办”你的人生。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你是来学习的,你要利用导师的资源进行学习,锻炼自己的能力,万事求别人不如求自己。

对导师的要求尽量做,但是别一味迎合导师的要求,而忘了自己的学习,该拒绝的时候要懂得说“不”,要让导师知道自己的底线,也应该有着自己的规划。



只要能处理好这个度,这种看似不平等的学习方式其实是双方都需要的,导师利用学生做事,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向导师学习,双方都有付出有收获。

5

小徐老师也是老师,非常能理解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微妙的原因,像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的这种情况确实存在,那么造成这种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的师生关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越来越商业化,各取所需,少了深厚的师生情感交流。


一、从研究生的学业来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研究生开始称导师为“老板”,老板和老师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却有天壤之别,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似乎对学生有说不尽的,无法推辞的责任。

然而,到了研究生,这种责任就弱化了,因为研究生无论从学识还是从心理上,都不再是一个时时刻刻需要老师手把手指导的学生,能上研究生也算百里挑一,你来做研究的,选定一个方向,或者导师为你指导一个方向,剩下的就是自己翻文献,找出路,不断做实验,提取数据,发现问题,再改进再发现问题,实在做不下去了,可以向导师讨教一二,但是你所研究的东西,导师并没有全程参与也没有做过,因此导师也很难细致地指出你哪里有问题,只能凭专业能力提一些建议,最终要怎么做,只能从实验中不断的摸索。

这样一来,导师确和普通老师不一样,如果在做实验过程中,研究生没有个人思路,每遇到问题就请教导师,导师也会不胜其烦,懒得回答你的问题,但如果你的实验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又有新问题出现,导师也会有兴趣与你讨论一二。这也许就是与导师沟通,导师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之一吧。


二、有的导师真的很忙,搞学术、找项目、做报告等等,导师没有义务帮你搞定毕业课题和论文,做科研时,老师只起辅助和引导作用。

我同学做研究生时,导师在圈内极有名气,本来以为跟着知名导师会对自己很有帮助,但不想,只有在开学起始的半个月见过导师几面,导师就介绍了自己研究的领域,提供一个研究方向,让学哥学姐带着她做实验,之后老板就没了踪影,遇到问题跟导师发邮件也不回,发微信也不回,她也不敢跟导师打电话,怕打扰导师。

最后,我同学急了,问导师研究方向对不对?只要导师说一个“对”字,她就再不问了,结果,导师秒回:“对”,于是,她信心倍增,坚定自己研究的方向,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里,实验有新进展会汇报给导师,在失败无数次后,导师和她都觉得可能是实验设备不够先进,于是导师找赞助,买了套新设备,最终我同学终于找到了最佳数据结合点,据我同学说,她那项研究可以填补国内某技术空白,而她也累得大病一场,她也明白了,做研究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路和方向才行,所有的问题只能在不断的实验中才能验证,而让导师不断看到实验新进展,导师才愿意引导你,帮助你。


三、学生对导师的感情越来越淡漠,让带了无数届研究生的导师越来越看淡师生情。

现在的学生从小对老师就没有很深依恋情感,也许是学业压力大,师生情感交流少,也许是应试教育本身就缺乏情感交流,再加上社会及家长对老师的诸多质疑以及学生越来越“巨婴化”,这一切都使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越来越淡漠。

老师越来越觉得,即使倾注再大的心血,学生不一定领情,特别是研究生,一毕业,音信皆无,这样一来,导师对学生也只讲责任不讲情感,该指导的时候指导,但如果学生懒惰、愚钝,导师也没有闲情苦口婆心的手把手指导你做人和做学问。


总之,读研的过程,很大程度是一个锻炼你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的过程,很多本科就想读研的优秀学生,在本科期间就对某一领域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并自己摸索着思考,研究并翻文献找思路和方向了,这样的学生在读研期间,一旦得到导师的引导会醍醐灌顶,不断有新发现,而导师有这样的学生才能教学相长。所以,研究生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调整心态,不要纠结和导师的关系,做好自己的事才是关键。

6

谨以此答献给我的恩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三年了,这几年,我真的很想他。

不要误会啊,没有英年早逝,也没有仙人永隔,恩师就是到点退休,我是他的关门弟子而已。

先回答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low,什么叫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再怎么微妙,也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管讨论什么,不能失了这个根本。实在有什么不忿,有什么想法,就先把从幼儿园到硕博的老师待你种种,从头到尾想一遍,怎么样,是不是舒服了一点。

至于导师回复消息这个问题,恕我直言,我觉得发短信和微信谈正事的行为真的也很low。可能因为我导师年纪比较大微信使用频率低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和我关系真的不好,重要的通知他除了当面告诉我,都是通过电话告知,我对他也是,很少在微信上谈工作。

题主的问题算是答完了吧,剩下的说说为什么怀念他老人家吧。

1.首先是因材施教。我是工作几年之后脱产读的硕士,当时已成家多年,大女初生,加上又是跨专业就读,基础薄弱。停岗留职,读研也只是为个学历镀镀金。面对我这种情况,恩师没有像对其他应届生那么严格,只是给我布置基本的工作,工作量既能够我完成毕业论文,又不会浪费我太多时间,并且时时关心我的家庭,这让我很感动。

2.凡事身体力行。跟导师出过几次差,说实话,因为临近退休,导师停掉了手里大半工作,科研项目也交出去七七八八,机会不多。本来打算利用好仅有的几次机会,好好表现一番,没想到,从来回机票到食宿,导师都早已安排好,不是我慵懒,我得知出差的第一时间就和他联系,他说他自己来就行,后来从毕业师兄那里得知,导师来回路上的一切票据,也都是自己亲自贴。

3.不摆架子。一件小事是,我们单位虽然有保洁,但是自己的房间,总不愿意让他们用公共卫生工具打扫。同时由于我办公室和导师刚好对门,好几次在保洁工作之前,我在整理完自己房间的时候,会顺便到对面去看看,印象中,只给导师打扫过一次卫生,其余的,都是导师自己在干,用他自己的话说,上了年纪,活动活动不是坏事。

还有一件小事就是,有一次我去导师房间拿点资料,敲了几次门没人应就开门进去了,一打开门正好看到导师在吃鸡腿还是鸭腿,满嘴油,那个场面,真的现在想起来都不禁莞尔。

4.最后一个话题,略微敏感,是送礼。工作之后读研,这些方面确实比应届生有点经验。送没送过,说实话,确实送过,但是纯粹真的就是心意,出差的伴手礼,旅游回来的纪念品,其中有几件略微贵重的,导师都给我退回来了,留下了其余的。

7

我以一个导师的身份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对于研究生的微信,我都会选择回复。

回复的速度:有的秒回;有的会拖延一段时间,但极个别情形下拖着拖着有的也可能忘了回复。

秒回的情况:比如正好我有充足的时间,手头没有什么事,研究生的问题或信息又比较容易回复,这个时候,我会选择秒回。

但研究生有的信息:可能的确会拖延回复。

拖延恢复的情况:研究生问的问题,有点复杂,我自己也需要思考一下才能回答。

比如有研究生会通过微信让导师给出关于论文结构和观点的具体意见,如果碰上研究生所做的选题并非我擅长的,我可能自己就得思考斟酌一下才能作答。这样的情形下,我不会选择秒回,可能会拖延一些时间。

可能有的人就会很奇怪:为什么导师都解决不了研究生的问题呢?因为研究生以上,不再是通识教育,强调的是术业有专攻。硕士博士以上,所做的研究一般都是集中于某个领域的纵深研究,导师同样如此,导师一般都专注于某个领域,研究一般都围绕这个领域展开。比如我:我的研究方向就是网络政治传播,大众文化研究。(参看下图学士硕士博士的区别)

选择导师,应该冲着与自己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接近的选。但现在很多研究生选择导师的时候都很盲目,好多都是冲着导师人品名头或其他,这样选择下,常常就会导致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出现“强扭的瓜不甜”现象:研究生做的选题导师不太感冒,导师感冒的研究生又不感冒。这导致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一般止于把握大方向和大框架,其他太具体的内容问题导师有心无力。

除了上述难以即时回复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导师们尤其是名导们一般都很忙:上课,搞科研,会议,讲座,评审等一天工作基本都安排的满满当当,还有很多工作之外的事情,有时候的确会出现拖延着拖延着就忘了回复。

这种情形下,研究生不必多想,这不意味着导师对你有意见或者导师心情不好,更可能意味着他觉得难以回复或是忙到忘了回复,你需要做的就是再多提醒导师几次就可以了。

以上,供参考。

8

记得2002年的时候,广州也发生过,研究生与导师发生矛盾,因为事情发生髙考当天,在接孩子考试完刚出门口,突然间有人大喊杀人了,我回头看到慌张奔跑的人群,拉起儿子拼命的跑回家,好在是最后一场考试,对孩子考试发挥没有受到影响。

晚上打开电视看到新闻报道,才知道白天发生在校门口的事情原委。原来是某校在读研究生,平时他的导师经常在外接了企业无关本专业的活给他做,所赚的钱全部归导师,研二那一年他与其他几个同学一起找到一家很不错的企业,提前签了合同,在等半年就可以工作了。毕业时间到了,那几位同学都顺利毕业到企业工作了,只有他一人毕不了业,原因导师说他毕业论文不过关,他只好继续邦导师做一些,接孩子,换煤气,还有接单之类,就这样又熬过一年,又要到毕业季,他在毕业前去深圳找到一家非常不错的大企业签约,就等毕业了,那曾想导师还是不给毕业,最后他把5年的忍气吞声变成了复仇计划。导师的儿子(独生子省重点中学)那天正在高考,考完试刚刚出门口,躲在人群中那个愤怒的他,手拿着把刀对着导师的儿子捅了三刀,经抢救无效。后来听说那个研究生被判了死缓!讲到这里,我个人没什么文化,但我心里总是觉得这个社会是怎么了,就连教书育人的老师,居然也变得品行不端,道德败坏。我有时在想,怪不得国家人才流失如此严重!致使我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我的支持鼓励下,去了美国留学现己回国工作。不得不说上面所讲述的那位研究生,是我支持儿子去美国留学起到了很大影想,真的害怕孩子拼命读了十几年的书,就要迎来胜利曙光的时候,确被无良导师打入地狱,太可怕了!!!

9

研究生相对于导师是一个弱势群体,对于大部分研究生来说,导师导师说一学生不敢说二。导师说这是正确的,虽然同学们都认为这是错的,但是导师说这正确的,你就得按照他的意愿来。如果最后真的发现错了,那导师可能也会归咎你为什么不和他坚持讨论。总是最后的责任总是会在你,而不是在他。

第一点,杂事就是日常

我以我的实验室的例子来说吧,我今年研一,但是我在上学期在实验室待的时候,我们师兄他们就会时常被老师叫过去做一些杂事儿,比如报账,装修自习室,买器材,买材料等等。有时候还老说的让人很气愤的一句话说:我让你做这些事,是不是让你的能力提高了?我在一学期之内总结了一件就是。研究生。其实就是给老师当苦力的,并不是说你研究出了什么东西。

第二点,实验不会指导

原来以为上研究生老师会指导你,实验怎么做,教会你实验的方法或者会给你的实验指出一个大体思路,让你朝着这个方向去做,但是这些都没有,都需要你自己来做。如果等着老师指导,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老师只会让找你要数据,要不就让你写文章把他的名字加通讯或者加一作。

第三点,不好的老师就让你延期

现在的硕导博导对研究生,一点儿都不关心,一点儿都不友好。每天都会逼着你。说你不怎么怎么听我的话,我就不会让你毕业就让你延期,你什么时候毕业都是我说了算。这就酿成了好多研究生,承受不住压力跳楼自杀。好多研究生的都有抑郁的症状。很多研究生在毕业之前看到一切都是灰暗的,但是在毕业之后看到天空是蓝的,草是绿的,花儿都是香的,可能这就是感觉真正的自己解脱了吧。

总结

希望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做好大量的工作,选一个真正的好老师,这让你在研究生阶段会学到很多的知识,真正会感觉到科研的美好。如果现在的导师可能不尽人意还是希望,我们能够为了以后自己毕业和老师处好关系,当毕业之后,就和导师不联系了吧!

10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一下我当时读研的背景:西部地区的某211大学,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我们班有7个人,专业有5位导师。虽然表面上按照学校实行的是导师制,即1-2人跟一个导师。

但实际,我们实行的导师组集体负责制:专业有一位学术大拿,为导师组的组长,其他四位导师为组员。

当时在划分导师的时候,大拿组长明确表示:哪个同学跟哪位导师只是为了按照学校要求做的划分,其实在专业内部,5位导师负责7位学生。大家也可以理解为每1位学生都拥有5位导师的指导,同时5位导师的资源也会向7位学生都开放。

以上是背景,下面说一说我的情况吧!

第一,我是我导师的关门弟子。

因为导师是女的,之前担任过副院长和院党委书记的职务,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所以办理了退休手续。因为我们这个专业的导师组要求,才又被返聘回来。

因为属于返聘教职工,除了研一、研二的部分她的专业课之外,其他时间她都不在学校内,而是回到自己城里的家中。

但是,因为只带我一个,所以她对我还是要求比较高的。研一的时候固定的每周要出去吃一顿饭。我和班上其他有问题请教的同学一起组团,每次也就花费个150-200元左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导师买单。

每次吃饭时,我必须汇报下本周的读书情况、课题的研究进度、是否存在困难和问题、需要她协调哪些方面的资源。其他的同学,则是有问题就提问题,没问题就是交流了。

第二,导师要求我们,紧急事情就打电话说。非紧急事情的话,可以发短信。

她说:“短信她一般看到的时候就会回复,没有回复可能就是忘了。如果超过一天没有回复的话,就直接打电话。”

我的导师家里只有一个女儿,也是在外校读研究生。也可能导师是高知女性,和男学生相处起来比较融洽,毕竟异性相吸嘛。

因为导师属于返聘,也没有承担相应的课题了,所以我和她之间的交流基本就限于学科知识讨论、论文指导、校内课题的申报等等。

第三,因为我们是导师组制度,7个学生同时划归4个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我们所有的同学,其实和组里其他四位导师的交流时长是多过自己导师的。

导师组有三位住校老师,包括我前面说的组长大拿(本专业是他一手创建,硕士博士点也是他申报),以及两位年富力强的理论功底深厚的博导,他们三人也都有校内、省部级以及基因资助的课题在研。

而我们专业每年招收的硕博都有限,研一的学生做不了,研三的师兄们都在忙毕业论文和工作,所以主要的科研工作就落在研二学生身上。


比如,我就参与了三个组内导师的三个项目。其中,组长大拿的一个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有15本著作),其中一本由我和同班的一个同学合著;另一个导师的项目属于他和某985高校师兄合著,我参与该专著的一个章节的撰写。同时,我还跟着这位校外的老师做了其他两本专著。

毕业时,这位老师让我读他的博士,被当时一心工作的我婉拒了。后来,我都毕业1年多了,这位老师还一直邀请我,读他和某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其实是他做访问学者的高校),也被我婉拒了。

回到主题,其实导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并不是因为发短信不回或者秒回就让关系很微妙,也不是说导师秒回就是心情好。

因为有课题在研的导师,每天忙到要飞起。他秒回未必是他心情好,而是他可能刚刚看到。隔很长时间才会并不是心情差,也可能是忙忘记了。

所以,请理性看待这件事!

原创码字不易,如果认同我的回答,麻烦“关注+点赞”

如果不认同我说的,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