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人到中年每天都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颈动脉斑块吗?

人到中年每天都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颈动脉斑块吗?

2020-11-02 04:01阅读(63)

人到中年每天都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颈动脉斑块吗?:阿司匹林素有“百年神药”之称,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从解热镇痛,治疗感冒发热,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甚至

1

阿司匹林素有“百年神药”之称,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从解热镇痛,治疗感冒发热,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是抗癌,阿司匹林可以说是“无所不能”。也因此,很多老年人把阿司匹林当做保健品来用,觉得人到中年,就得开始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人到中年每天都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颈动脉斑块吗?

阿司匹林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确实是很常见的一种药物。但是,常见不代表就可以滥用,很多时候阿司匹林并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曾有研究发现,超过1/10的患者存在滥用阿司匹林的现象。其中就包括用于颈动脉斑块的预防。

斑块形成在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它可以认为是人类衰老的自然规律,是从动脉粥样硬化开始的,而斑块形成是导致血管狭窄堵塞,诱发脑中风、冠心病、心梗等疾病的元凶。因此,很多人对颈动脉斑块是极为担心的。事实上,斑块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即便查出斑块也不代表就有危险,关键还是得积极应对。至于阿司匹林,它本身其实并没有预防斑块形成的作用。

斑块发生在血管内皮受损后,是由于多余的脂质堆积在破损处而形成的。因为颈动脉位置表浅且有分叉,所以更易形成斑块,要被作为主要的检查部位。颈动脉斑块形成,预示其他部位可能也存在斑块。由此可见,斑块形成与高血脂和血管内皮损伤有关,而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它的作用是一直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形成,对斑块本身其实没有太大的作用。之所以很多因为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的患者,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其实是为了防止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凝集,而形成的血栓,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防止患者因为血管被堵塞而发生心梗、脑梗等危急重症,而并不是为了预防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哪些人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为了预防斑块形成也好,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好,很多时候阿司匹林的作用都被放大了,甚至有些人拿它作为保健品来用,结果是得不偿失。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来说,如果非必要的服用阿司匹林,反而会增加胃出血的风险。

在临床中,阿司匹林明确的适应症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即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如心梗、脑梗患者等,若无禁忌,都需要坚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复发。而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并不建议健康的中老年人群轻易服用。一般认为,只有在经过医生评估,属于血栓高风险的患者,才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就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具体是否需要服用,还得根据医生指导来定。

总之,阿司匹林不是灵丹妙药,无需服用者而擅自服用,只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即便确实需要服用,也得权衡利弊,像是溃疡病患者、哮喘患者、有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障碍等人群,不建议服用。另外,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掌握好剂量,从小剂量开始,推荐预防性长期用药每天75mg,不超过100mg,长期吃需定期进行粪便潜血、血常规检查。

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阿司匹林相关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2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

看看这几个关键词,“中年”、“阿司匹林”、“颈动脉斑块”,都透着与健康相关的问题。“颈动脉斑块”是非常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逐渐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因为它对健康的影响大,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意识里面,颈动脉斑块这种病变是“老人病”,其实这些年不仅仅是老年人,在中年人当中也逐渐增多。“阿司匹林”更不用说,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广泛使用,并且在“一级预防”方面也有部分推荐的适应症。中年人每天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颈动脉斑块吗?了解一下几个知识您就一清二楚了。

1、阿司匹林是什么作用?

(1)阿司匹林化学名称叫做乙酰水杨酸,应用于临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早期是用来治疗各种疼痛,比如关节疼痛、头痛、牙痛,以及用来退热,治疗感冒等。

(2)后来发现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所以逐渐用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这就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用途,比如用来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脑缺血发作、周围血管疾病等。因为这些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引起动脉血栓形成。

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1)我们人体的动脉血管分三层结构,分别是内膜中层和外膜。正常的血管是很柔软很有弹性的,比如新生儿、婴幼儿以及儿童。在心脏收缩的时候,血液进入动脉血管,血管能够有弹性的膨胀,当心脏舒张的时候,血液从血管进入到各个组织器官,血管能够自主的回缩。

(2)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动脉血管都有逐渐发生粥样硬化的趋势,只不过有些人表现的非常轻微,甚至通过超声检查都看不出来,有些人就相对比较明显。这些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就是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在血管内膜下的沉积。如果一个人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肥胖、又缺少运动,那这种脂质的沉积就会加重,慢慢地形成动脉粥样斑块,方块逐渐增大就会堵塞血管影响血管的血流,那这个器官的血液供应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说如果心脏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那就称之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如果脑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就有可能出现脑梗塞。

3、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什么关系?

(1)如果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那内膜的表面就会显得凹凸不平,比较粗糙,血流经过的时候,血流动力学就会发生改变,血液中的这些成分,比如血小板,就有可能吸附在内膜表面,被激活,发生聚集,促使血栓形成。尤其是动脉斑块表面破裂,那更容易诱发血栓形成。

(2)斑块逐渐增大,血管被堵塞逐渐加重,比如血管堵塞百分之八九十,那这个地方血液通过的路就变得很小了,不通畅了,自然容易形成血栓。

4、阿司匹林与动脉粥样硬化什么关系?

(1)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通俗的说就是抗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有血栓形成的风险,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形成血栓,只有当血管堵塞比较严重或者重要斑块破裂的时候,才容易形成血栓。

(2)回答开头的问题,阿司匹林对于粥样硬化来说,并不是直接的治疗作用,不能使斑块缩小或者稳定,更不能预防动脉斑块,而是预防继斑块形成之后的血栓的作用。

5、中年人有没有必要吃阿司匹林

(1)首先要说明的是,对于没有明确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按照指南上的数值是40岁到70岁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来进行一级预防,是要很慎重的,一方面要评估有没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就是说能不能带来收益,另外一方面要评估服用阿司匹林会不会带来风险,也就是出血的风险。

(2)哪些人需要需要服用?

第一,年龄在40~70岁;

第二,通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确定为10年ASCVD高危人群,也就是说风险>10%.

第三,经过积极控制,仍然有以下7项当中的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控制不佳。高血压; 糖尿病;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 6.2 mmol/L 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1 mmol/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 岁);肥胖,体重指数(BMI)≥28 kg/m2;冠状动脉钙化评分≥100或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50%)。

(3)满足前面这第一、第二、第三条因素的患者,如果患者有医院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但必须再进行出血风险评估,若评估为高出血风险,也就是说风险大于收益,也是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

总之,阿司匹林不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且阿司匹林用于ASCVD的预防要严格选择适应症,不能随随便便就吃,它不是保健品,服用是有风险的。

关注知心蓝医生,了解更多心脏知识。

3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说明了现在很多人对阿司匹林的作用有些误解,今天华子就来说一说阿司匹林究竟能干什么,还有颈动脉的斑块是怎么回事儿。

一、颈动脉的斑块是什么

颈动脉距体表较近,便于进行超声检查,是反映人体动脉系统整体情况的一个窗口。据统计分析,在50岁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人约占15%,而到80岁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升到了45%左右。

颈动脉的斑块的形成与血管内膜受损有关,当血管内膜受损之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会从受损的部位进入到血管内膜之中沉积。

这些进入血管内膜中的LDL-C会被识别为“外来物”,人体就会调动巨噬细胞进入血管内膜进行吞噬。吞噬过多LDL-C的巨噬细胞会转化成泡沫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淡黄色“米粥”样的泡沫细胞群。出于身我保护功能,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又会增生覆盖到泡沫细胞之上,于是,就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

人的颈动脉有一处“Y”形分支,在此部位承受血液压力较大,血管内膜容易受损。能引起血管内膜受损的因素有血压、吸烟、外伤、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年龄等。除了年龄因素之外,其他的危险因素都是人为可控的。

二、阿司匹林能做什么

最近几年,阿司匹林已经成为大家口口相传,中老年人必服的保健“神药”。从人类的药物历史来看,阿司匹林对人类的贡献之大,称之为“神药”似乎也不为过。但是无论“神”或“不神”,首先阿司匹林是“药”。是药物,就有适应症、不良反应与禁忌。所以并不是谁都可以服用阿司匹林。

早期的阿司匹林被用于解热镇痛,现在仍然有些人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来对抗风湿。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阿司匹林还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弱人体的凝血功能。这个功能对健康人来说有点“鸡肋”,但对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来说,抗凝是非常大的好处。血小板功能减弱了,血液就不会在血管里凝固了,原本可能发作的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也不会发生了。长期的试验表明,阿司匹林可以使高危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概率降低24%。

但服用阿司匹林有副作用,就是会影响胃黏膜的完整性及减弱人体凝血功能,会导致胃溃疡和胃出血。所以每天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人,需要服用肠溶片避免对胃的直接刺激,需要密切注意是否出现消化道不适及出血倾向,还需要定期找医生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三、阿司匹林与颈动脉斑块

从引起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来说,阿司匹林不能降压、不能降脂、不能降糖,更不能使人返老还童,所以阿司匹林实际上没有预防颈动脉产生斑块的效果!阿司匹林只是对那些已经有斑块的人,进行“亡羊补牢”式的预防。

人体的血小板在血管中流动,在人体受伤的时候,会聚集在伤口处,激活凝血功能,阻止宝贵的血液流出。但血小板有个特性,就是在遇到粗糙不平的表面时,容易激发凝血功能。我们平时包扎伤口,用表面粗糙的纱布覆盖伤口,而不用光滑的胶带,就是这个原因。

正常人体血管内是光滑的,不会激发血小板的凝血功能。但血管内斑块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血小板容易在此处聚集。而斑块本身也会使血管内径变得狭窄,血小板在此处聚集,就极容易导致血管发生堵塞,造成疾病。

而阿司匹林则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使血管保持畅通。人体每天会不停产生新的血小板,这就需要每天按时服用阿司匹林,才能持续发挥抑制血小板的功能,保护心脑血管。停止服用阿司匹林超过48小时,保护作用就消失了。所以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的人,除非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否则不要轻易停药。

总结一下,颈动脉斑块不能依靠阿司匹林来预防,戒烟限酒,“管住嘴,迈开腿”,控制好血压和血糖,才是预防颈动脉斑块的真正方法。阿司匹林是药物,有了斑块之后,由医生评估需要服用时才可以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也不要擅自停药。服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联系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4

人到中年没必要吃阿司匹林,人到老年都没必要吃阿司匹林,吃不吃阿司匹林并不是根据年龄,而是根据疾病。

更何况阿司匹林并不能预防颈动脉斑块,我们就来聊聊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如何预防颈动脉斑块。

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呢?

其实跟年龄关系不大,就好比一个人20岁发生了心肌梗死,那么他也得吃阿司匹林;一个人80岁,没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肯定不用吃阿司匹林。

对于明确的冠心病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搭桥术后、脑梗死、严重颈动脉斑块或狭窄,这部分人,不管多大年龄都需要吃阿司匹林,目的是为了防止血栓形成。要防止斑块加重还得同时配合他汀,因为他汀才是预防和稳定斑块的药物。对于已经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肯定知道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可是暂时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可是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哪些人要吃阿司匹林呢?

1、高脂血症: 胆固醇≥7.2mmol/L或低密度≥4.9mmol/L,年龄≥55岁。

2、糖尿病: 年龄≥50岁,伴以下至少1项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胆固醇≥5.2mmol/L或低密度-C≥3.4mmol/L或高密度<1.04mmol/L)或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

3、高血压: 血压控制良好(<150/90mmHg),伴有以下3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2项: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高密度<1.04mmol/L。

4、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eGFR 30~45ml·min-1·1.73m-2。

5、不符合以上条件者,同时具备以下5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4项: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BMI≥28kg/m2)、血脂异常。

哪些人即使有上述风险,也不能吃阿司匹林预防呢?

1、70岁以上,没有明确心脑血管疾病,但有上述危险因素,也不能吃阿司匹林。

2、有明确出现风险的人,即使有上述危险因素,也不能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颈动脉斑块是什么?

心脑血管通过普通检查,很难查出来有没有狭窄,一般都得CTA或造影。颈动脉是离人体体表比较近的大血管,通过彩超就能初步判断血管有没有斑块或狭窄,通过这里斑块的评估,能了解全身大血管的情况,尤其对于脑血管以意外的判断很有班帮助。因为我们说的脑梗死,大部分都是颈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颈动脉比较粗,血栓会跑到脑子去,脑血管比较小就会堵死,就会发生脑梗死。

据统计分析,在50岁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人约占15%,而到80岁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升到了45%左右。 颈动脉斑块的本质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加重,所以预防颈动脉斑块,就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如何预防颈动脉斑块?

健康生活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远离烟酒,控制体重,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坚持有氧运动,规律作息,减少压力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对于已经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必须积极正规严格的控制三高,因为三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颈动脉斑块。

如果狭窄超过30-50%以上可以考虑用他汀类药物使低密度脂蛋白达标来限制斑块生长或逆转斑块。若狹窄超过50%以上可考虑加用抗血小板的阿斯匹林。如果仅有斑块或轻度狹窄建议你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血管B超用来对比斑块和狭窄的进展再决定用药。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本身就已经升高且有斑块,那么最好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以下,高危人群控制在1.8以下。

所以,预防颈动脉斑块是每个人的事情,尤其年轻人,少年人,越早预防越有效,从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唯一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加及不良习惯是养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要不要吃他汀或和阿司匹林,前提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压、高血脂的问题,可私信我,我会尽快回复您。】

5

这个问题存在两个谣言误区:1. 并非人到中年就要每天都吃阿司匹林,2.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目的,也并不能预防颈动脉斑块。

人到中年,必须长期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吗?

很多中老年朋友都在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来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不知道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前,进行充分的用药风险评估。

之所以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栓素A2生成,从而能够到达减少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风险的重要作用。举个例子说:如果我们有动脉硬化的问题,血管内存在血脂及其他成分形成的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产物为脂质核心,上部覆盖着纤维帽,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发生硬化,同时也会导致血管通道的狭窄,血液流通的不畅,而如果斑块又不够稳定,比如说纤维帽很薄,容易破裂,当斑块出现破裂时,就会激发血小板凝集堵塞伤口的应激机制,血小板聚集在斑块附近,就有可能形成血栓,最终导致血管的梗塞,而阿司匹林的作用,就是减少血小板凝集的趋势,减少血小板凝集导致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概率。

因此,是否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能但看年龄,进入中年就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了,而是要分情况,如果是已发生过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为了预防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二次发生,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通常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而对于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中老年人,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则应该经过严格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的方面,除了年龄以外,血脂情况、血压情况,糖尿病、慢性肾病,是否有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肥胖等多个方面,都是综合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经过综合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未来10年发病风险超过10%的情况,则可以考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作为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为什么说是“可以考虑”呢?因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但要考虑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获益,还好考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带来的服药风险,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的皮下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等出血性风险,都是值得格外关注的;另外有高尿酸痛风问题的朋友,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前,也要注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带来的尿酸升高诱发痛风风险。

对于是否选择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终还是一个健康获益和服药风险的综合评估,如果长期服药的健康获益高于可能发生的风险,就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本身没有服用阿司匹林的适应症和心血管风险,却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而胃部又不那么健康,有溃疡或糜烂等方面的问题,这种乱吃阿司匹林的情况,最终导致的只能是心血管没有获益,而却导致了胃出血的风险。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不能预防颈动脉斑块问题

刚才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动脉斑块的形成和主要成分,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也不例外,颈动脉斑块是导致血栓性脑卒中的重要风险因素,但很多中老年人,在体检时,都会发现颈动脉斑块的问题。对轻度的稳定型的颈动脉斑块问题,完全不必太过担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好血压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一般发展不快,甚至在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一些轻度的斑块情况,甚至可能会逆转缩小。

我们前面也谈到,阿司匹林主要是用来预防斑块破裂后出现血栓的风险的,对于还没有颈动脉斑块的朋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无法达到预防颈动脉斑块问题的效果的。想要预防颈动脉斑块,如果您有高血脂的问题,不妨先控制好血脂,把血脂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2.6以下,如果您有高血压的问题,不妨也先把血压控制达标,140/90以下很好,但如果能控制到130/80以下则更佳;如果有糖尿病等其他心脑血管风险疾病,也应该注意控制和调理好。只有控制好这些可能导致颈动脉斑块和使颈动脉斑块加快进展的相关慢病,才是预防颈动脉斑块,减少颈动脉斑块发展加速风险的重要方面。

有的朋友问:有颈动脉斑块,就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吗?这也同样要分情况,如果您是轻度的颈动脉斑块问题,而没有其他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问题,完全没有必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这种情况,倒不如在生活上严格自律,针对不良习惯进行充分的改善和控制,坚持保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平和心态、良好作息的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颈动脉斑块的获益,反而来的更大一些。

而如果是颈动脉斑块较严重,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了50%以上,而颈动脉斑块又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属于容易破裂的颈动脉斑块类型,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来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因此,对于预防颈动脉斑块来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没有预防作用,而对于已有颈动脉斑块的朋友,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疾病风险,也需要根据情况,经过严格的评估确认后,遵医嘱服药最靠谱。

6

吃不吃阿司匹林和年龄没有什么关系,更重要的是,阿司匹林并没有预防颈动脉斑块的作用,就算天天吃,也阻止不了动脉斑块的形成;阿司匹林之所以被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患者,其原因在于该药可以阻止血小板在斑块处发生凝集而形成血栓,从而防止动脉栓塞引发梗死性疾病。

那么,哪些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

首先,只要是明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比如颈动脉狭窄或脑梗死的患者,再比如心脏及颈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只要没有阿司匹林的相关禁忌症,无论年龄大小都必须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因为该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性;

其次,没有心脑血管疾病但却有着以下相关危险因素中至少三项的人: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嗜好、肥胖体型、心脑血管家族病史、血脂血压异常或糖尿病;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是需要考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当然,具体用药方案的制定还需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动脉斑块的形成多由不良生活方式所致,所以,预防斑块的形成应该从生活干预入手,比如合理饮食、戒烟戒酒、适度运动、按时作息、控制体重等,而不能仅仅依靠药物。

7

阿司匹林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百年老药”称号对它来说,仍是实至名归。它临床使用范围广,从治疗发热、疼痛、感冒发烧,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甚至还有专家推荐用它来预防大肠癌疾病。正因如此,不少人把它当成是“无所不能”的神药了,有些中老年人甚至把它作为保健品来使用。

阿司匹林真有怎么神奇?

阿司匹林最早因为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而广泛用于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的患者。同时,它良好的退热治疗效果,故也用于感冒、流感等疾病。

后来人们发现它在消炎抗风湿疗效显著,因此,阿司匹林又成为了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此外,它也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的常用治疗药物。

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专家渐渐发现它对血小板聚集有很好抑制作用,能有效阻止血栓形成,于是越来越多的专家推荐用它来预防与治疗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心绞痛、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等疾病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长期的试验进一步表明,阿司匹林可以使高危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概率降低24%。因此,阿司匹林能够成为百年老药,还是有它的神奇之处。

但凡是药物,就有适应症、不良反应与禁忌。所以也不是谁都可以服用阿司匹林。

口服阿司匹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发现长期使用它,会对人体胃肠道、肝、肾、心脏及血液与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其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另外,过敏反应(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与水杨酸反应(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也是比较多见的不良反应。并且随着人们长期应用或不正确大量使用阿司匹林药物,由此造成的药物并发症也越来越多。我们普外科就经常会碰到长期口服或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穿孔并急性腹膜炎的病人。因此,阿司匹林药物使用,还要有讲究的。以下人群是需要慎用、限制使用或禁用该药物:

  •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出血倾向者不宜服用。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痛风、肾病、胃溃疡、腐蚀性胃炎、糖尿病患者。
  • 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 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不能大量用药,避免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 .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
  • 对于甲亢危象而引起高热的病人慎用。
  • 对阿司匹林药物过敏者。
  • 儿童、青少年和孕妇,不宜使用阿司匹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人体的动脉血管分为内膜、中层和外膜,血管内膜可以阻挡血液中有害物质对血管壁的侵害,将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交换到血管壁中,并且能够分泌因子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平衡促凝血和抗凝血系统,抑制血栓形成。

随着年龄的自然增长,血管内皮细胞会自然出现萎缩和退化现象,并且随着岁月地增长,也难以避免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会出现损伤,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血管内膜屏障功能减弱或消失,造成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细胞会浸润至内膜下,进而慢性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也是为什么40岁以上的人,比较常见有动脉硬化斑块的原因。

当然,如果患者又合并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吸烟等危害血管内皮细胞的因素存在,就会让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速度加快、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假如斑块造成血管管腔堵塞75%以上,患者就会有比较典型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症状出现。

另外,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血管内膜屏障的消失,就会导致病变血管收缩与舒张能力下降,血管内膜表面不平,以及血管自身抗凝血功能下降,结果就会导致血小板容易沉积于血管病变部位,慢慢就形成为血栓了。并且,一旦血管又变得狭窄,加上血流速度慢或血液粘稠时,快速形成的血栓就会阻塞血管,出现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表现。

因上述原因,加上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

  • 降低心绞痛患者与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 中风的二级预防。
  •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 动脉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旁路术、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或介入手术(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后血栓形成。

上述病人,如无阿司匹林使用禁忌症的情况下,是适合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来避免动脉血栓形成,但当患者通过各种综合预防与治疗后,上述各种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逐渐减少或消失时,或者患者心肌梗死与脑梗死的风险下降了,自然也可以慢慢减少服药,甚至完全停止服药了。另外,在口服阿司匹林防治血栓时,也要注意不可与下列药物同时服用:

  • 口服降糖药:降糖灵、优降糖及氯磺丙脲等药物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
  • 催眠药:苯巴比妥(鲁米那)和健脑片可促使药酶活性增强,加速阿司匹林代谢,降低其治疗效果。
  • 降血脂药:消胆胺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否则会形成复合物妨碍药物吸收。
  • 利尿药:利尿药与阿司匹林合用会使药物蓄积体内,加重毒性反应;乙酰唑胺与阿司匹林联用,可使血药浓度增高,引起毒性反应。
  • 消炎镇痛药:消炎痛、炎痛静与阿司匹林合用易导致胃出血;药如非甾体镇痛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同用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
  • 抗痛风药:丙磺舒、保泰松和苯磺唑酮的治疗作用,可能被阿司匹林拮抗,导致痛风病发作,不宜联用。
  • 维生素:阿司匹林能减少维生素C在肠内吸收,促其排泄,降低疗效;维生素B1能促进阿司匹林分解,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
  • 激素:长期使用强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龙会引起胃、十二指肠,甚至食管和大肠消化道溃疡,阿斯匹林可加重这种不良反应,因此不宜同服。

8

题主的问题主要问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颈动脉斑块的预防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问题,不妨一块来说。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它包括心脏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颈动脉狭窄、脑卒中等等疾病,这类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而引起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既然心脑血管疾病对于人身体会带来如此大的损害,而且恰巧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够对这类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那是否就可以理解为中年人以后只要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就可以不得心脑血管疾病呢?事实也并非如此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先来看一下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作用是什么?

阿司匹林肠溶片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而他主要是减少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出现破裂或糜烂时,引起血小板凝血反应,聚集产生新鲜血栓的风险。

而这一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二级预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一点来看,阿司匹林肠溶片主要是预防斑块破裂时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栓的风险,它并非直接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就是说,对于血管斑块的形成起不到主要的预防作用。

那到底什么原因引起动脉硬化和血管斑块呢?

颈动脉斑块是脂质在动脉内膜下的沉积的过程。与全身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一样,促使这个过程的直接的因素,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其他的因素包括有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肥胖、缺少运动等。

动脉斑块的形成也是缓慢形成的、逐渐进展的。

那么如何预防动脉斑块的形成呢?

既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综合因素,那就需要日常综合各方面注意。抛开年龄、性别因素,其他许多因素是可以控制的。

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控制基础病

如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高血脂情况需将血脂降到理想水平等。

2、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上清淡为主,少吃高油高脂肪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谷物和豆类食品,每天食盐量应小于6克,尤其对高血压患者目前主张每天食盐量减半。

3、戒烟、控制饮酒

戒烟,最好戒酒,如果饮酒男性平均每天饮酒量不应超过20-30克酒精含量,女性不应超过10-15克酒精含量。

4、控制体重

通过减少饮食的热量和增加体育运动减轻或控制体重。坚持每天至少30分钟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上楼梯、骑自行车等。

5、保持良好心情

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十分重要,要保持积极乐观、豁达和轻松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知足常乐。

通过以上方式积极控制动脉斑块形成,减少疾病发生,但并非能够完全控制住。出现动脉斑块后,还是需要积极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疾病。

到底哪些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呢?

以上说了,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用来预防血栓性疾病形成,那些人可以用呢?

1、用于疑似心肌梗塞患者或心梗后。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2、预防中风或中风后。中风的二级预防

3、用于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4、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

5、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

6、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7、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比如有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

阿司匹林肠溶片有很好的作用,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用。哪些人不适合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1、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出血性疾病,阿司匹林过敏者。

2、有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皮下青紫、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鼻出血等),脑出血患者半年内不宜服用。

3、患有哮喘、痛风的患者急性发病时须慎用。

4、肝肾功能不全者也应慎用。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2级预防药物,对于动脉斑块稳定性起作用,预防斑块破解后血栓的形成,但是紧靠阿司匹林肠溶片来预防动脉斑块形成,显然起不到很好的作用,需要综合日常各项管理。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好药,但并不是说可以任意使用,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

我是@全科医聊 ,码字不易,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9

大家好,我是医疗工作者张,是一名执业医师,可以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人到中年每天都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颈动脉斑块嘛?这个问题很综合,我们一一来解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目前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可能为:斑块增大致颈动脉管径狭窄引起颅内低灌注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导致颅内动脉栓塞。临床上,通过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形态学测定,来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价,判断其危害性。

再来看看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其他用途: 用途一: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用途二: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

那么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颈动脉斑块嘛?颈动脉斑块怎么预防呢?

  1. 积极改善生活方式 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超重和肥胖、饮食缺乏蔬菜水果、长期精神紧张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改善饮食结构、适量增加运动、减轻体重、保持平和的心态等。
  2. 积极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除改善生活方式外,还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积极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上述危险因素的控制除可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外,对于整体心血管病风险的降低也大有裨益。
  3. 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石。对于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是否需要应用这两种药物,应当由心血管医师结合检查结果、合并症、其他危险因素等综合考量做出决策。

总结:阿司匹林是可以作为颈动脉斑块的预防用药的,但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症状,所以每天吃阿司匹林预防的一定要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10

在每天的临床工作中,张大夫最常被问起的一个问题就是“普通健康人,或者说人到中年,到底能不能吃一点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这个问题被问起次数之多,几乎可以说这个问题是每天都被问起的问题。今天张大夫就来给大家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国外最新研究怎么看?

其实,这个问题涉及的问题用医学术语讲主要就是“如何看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这里所说的一级预防,其实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没有疾病,预防疾病发生的阶段。而最近一些最新的国外研究都在解答这个问题。

国外最新的研究都显示,对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中危和低危的人群,没有必要小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即使有些试验显示可以降低中低危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但是综合出血事件的风险,总体说来并无获益。

更有大型权威的RCT研究提示,与其小剂量吃阿司匹林预防疾病,还不如把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好更为重要。下图是Rothwell等2018年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研究,汇总了10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大型临床试验。

二、欧洲和美国怎么看?

1、欧洲心脏学会

欧洲心脏学会并不推荐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来进行一级预防。用咱老百姓的话说,欧洲权威医疗指南不推荐那些没有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来进行预防疾病。

2、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

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2019最新的指南,不推荐普通人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来预防疾病。同时不建议70岁以上老年人常规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进行疾病的一级预防。

推荐那些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年龄在40-70岁的话,同时如果出血风险低,可以考虑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如何界定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咱们以前文章讲过,这里不再赘述,大家也可以去张大夫的专栏看。

三、国内专家怎么看?

国内医学界的认识也基本上和欧美学术界一致,也不建议普通健康人使用阿司匹林来进行一级预防。

但是有一些国内从事老年病的专家认为,服用阿司匹林的治疗反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有些老年人每天口服40-50mg的更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既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又能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但是,这需要进一步大型试验和更多证据来证实。

四、张大夫怎么看?

应该说,我们国人的体质不同于欧美人种,我们体重比他们更小,也没有欧美人皮实抗造,平时吃阿司匹林更加容易发生出血。所以即使对于应该口服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口服阿司匹林过程中都需要注意监测出血情况。而对于那些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中低危人群和普通健康人群,并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疾病。

大家通过上面这4个角度看,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开篇我们所说的问题,希望手机前面的你看完这篇文章有所收获,觉得这篇文章不错也可以转给亲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