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我我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啦啦啦,因为我有段时间想写慈安,所以把咸丰朝历史翻了一个遍,特别是后宫史!

可以这么说,咸丰的后宫一直就没有太平过,升升降降,热闹的不要不要的。尤其是,每次有宫妃怀孕前后,最为明显。

慈安作为皇后,很是特别,咸丰二年二月进宫,四月封嫔,五月封贵妃,六月封皇后。没见过这么快的。可见慈安很得圣心。

反观慈禧,一开始根本就没有动静。同样二年二月进宫,一直到咸丰四年才封嫔,六年才生子,七年才封贵妃。

慈安把慈禧甩了好远好远。但后宫不只有慈禧生了娃!

丽妃生了荣安固伦公主。

有伊尔根觉罗氏,咸丰五年二月二十四日降为常在,又降为答应。

有春贵人,咸丰五年二月二十四日降为明答应。

有玫贵人,咸丰五年五月二十四日降为常在,后降为徐官女子。

这一年,正好有一个妃子怀孕,丽妃,三月二十三生了咸丰的长女。

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慈禧生下了皇长子载淳。同年五月二十五,伊尔根觉罗氏和明答应同时升级。七月,伊尔根觉罗氏就死了。

玫贵人在咸丰八年二月初五生皇二子悯郡王,出生当日就死了。徐佳氏为宫女出身,出身低微。难说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所以咸丰没有娃,很有可能就是后宫不太平。慈安很喜欢荣安固伦公主,也很宠爱同治,同治对慈安比对自己的生母要亲近。所以慈安不可能像乌拉那拉氏宜修那样,疯狂的堕胎狂魔。

最大的可能性来自于慈禧。丽妃是她的同党,这个从后期丽妃的待遇可以看出。最后顺利存活到光绪年间的妃子,要么是默默无闻型,要么就是咸丰五年以后得宠的。

我以前想写《晚清后宫慈安传》来着,写了16万字,就没有往下写了。这个故事太长,太让人心塞,不过有机会,我一定要把它写完。

--------------------丸---------------------

文:祁门小谢

最佳贡献者
2

咸丰皇帝即爱新觉罗·奕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所面对的恰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英法大兵压境,1861年8月,年仅三十一岁的咸丰帝在内忧外患中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

咸丰帝一生有名份的妃嫔有十八人之多,可令人不解的是到他病逝时只有唯一的独苗儿子载淳,是什么原因导致咸丰帝子嗣单薄,几近绝后呢?

事实上,咸丰帝一生共有三位子女,1855年长女荣安固伦公主出生,生母是丽妃,后被追封为庄静皇贵妃。1856年,皇长子载淳出生,生母懿妃,也就是后来中国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1858年,玟贵人生皇次子悯郡王,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出生当日就死了,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因此,到他病逝的时候就只有载淳这么一个儿子。

咸丰帝一生喜好女色,说明他的性取向是正常的,又能生育子嗣,说明没有功能性障碍。妃嫔人数众多,按理来说子嗣应该不会少。但研究咸丰帝的生平可以发现,咸丰帝一生体弱多病,三十一岁就英年早逝可以反映出他的健康状况确实堪忧。要知道,这可是在太医日日问诊,天天把脉的情况下如此早逝,这只能说明他确实是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因此,导致他子嗣单薄的根本原因就是身体素质不行。

据说,咸丰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为了与祥妃(皇五子奕誴生母)争夺事实上的庶长子地位,逼迫太医用药物催产,使得咸丰帝成为早产儿,先天不足。因此,从小就体弱多病,再加上咸丰帝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长期吸食鸦片,借以麻醉自我,更是雪上加霜,令神仙束手了。

此外,当时的医疗水平低下也是一个因素,像悯郡王那样生下来就不治而亡的事例,在清宫中更是数不胜数。不过总体来说,咸丰帝至少没有绝后,比起在他后面的三位皇帝,同治、光绪、宣统来说,至少在子嗣方面已经算是功德圆满了。

解密历史,畅谈奇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历史茶坊各位读者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3

咸丰皇帝一共有一女两子。女儿居长,是荣安固伦公主;大儿子是慈禧所生的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小儿子无名,出生的当天就夭折了,后来追封为悯郡王。

咸丰的祖爷爷康熙皇帝有三十多个儿子,可是咸丰为何只有两个儿子呢?其中一个还早早地夭折了。

这并不是所谓的宫廷斗争导致的。事实上,宫斗电视剧里渲染的那些东西,在真实的清宫中并不存在。历朝历代的后宫里,清朝的后宫是最老实的。即便是慈禧这样的人,在咸丰活着时也不可能凌驾于其上,更谈不上残害其子嗣。

所以,咸丰少子完全是咸丰自身的原因。

第一,咸丰太短命了。

咸丰皇帝生于1831年,死于1861年,只活了区区30岁。尽管咸丰的后宫里有十几位妃嫔,但咸丰死得太早,自然没有机会生育更多的儿女。

第二,咸丰的身体太差了。这是主要原因。

咸丰身体差,既有先天原因,也有后天原因。首先,咸丰皇帝是个早产儿。

当年,道光皇帝的妃嫔中有两人几乎同时怀孕。其中一个就是咸丰的生母钮钴禄氏。由于道光皇帝的前三个儿子都死了,所以,当时谁先出生,就相当于道光皇帝的皇长子,就有更大的机会继承皇位。钮钴禄氏为了抢先,就服用了摧胎之物,让咸丰早早地降生了。由于早产,咸丰的体质一直比较弱。

其次,咸丰继位后,内忧外患,严重损坏了他的身体。先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接着又是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在位的十一年时间,一直在忧患中度过。因为无力解决忧患,后来他干脆堕落了,寄情于酒色。这让他的身体加速垮掉。

其实,自从咸丰往后,清朝的皇帝们都没有孩子。每到王朝末代,皇帝的人丁必然凋零。看来,当时满清的气数确实是尽了。

4

说咸丰后宫嫔妃众多,这是分时期的,咸丰共三次选秀,二年、五年、八年,三年一次,在咸丰五年之前,他的后宫除了选秀出来的一后三贵人,还有几位由宫女提拔的妃嫔,总体数量并不是很多。他后宫真正特别充实是在咸丰八年之后,很多野史中所说的文宗的后宫之事,大多也出在这个时期,所谓的“四春娘娘”,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咸丰一生共两子一女,咸丰五年由丽嫔他他拉氏生荣安固伦公主,六年由后来的慈禧生大阿哥载淳,八年由玟嫔徐佳氏生二阿哥(追封悯郡王),出生当天夭折,尚未起名。文宗在位11年,共三位子女,不算很多,但也不算少。如果说宫斗是影响子嗣的主因,我是不太赞同的,清宫制度到咸丰时已经非常严格。比如玟嫔,不过就是因为和太监孙来福说笑,便被降到了常在的位份,还差点把太监正法,后来又因为打骂宫女,竟然被降到了宫女的身份,可见管控之严。

咸丰的子女基本出生于其中期,也就是后宫渐渐充实的时候。在早期,他专宠皇后,入宫便是嫔位,其他三位皆是贵人,而一月晋贵妃,两月晋皇后,可见其宠,但慈安太后身体羸弱,并无子女。在后期,又由于后宫过于充实,文宗纵欲过度,对子嗣的繁衍应该也有很大影响,毕竟31岁即嘉宾,这是很说明问题的。而在中期的几年中,产下二子一女,其实从情理上分析,是比较合理的。最近这些年,宫斗剧、宫斗文学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什么历史现象都往宫斗上联系,实在是过度解读了。

5

咸丰皇帝嫔妃很多,可却只有同治一个儿子。为了让皇室昌盛,他的祖上,乾隆皇帝将紫禁城珍藏的39枚传世玉玺压缩到25枚,并装入25个宝匣中,他祈祷上苍,保佑大清能享国25代,然而事实却非如此,国不盛,丁不旺,其中原由自然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然而以下因素又被谁重视过呢?



纵看清朝一代又一代的后妃们,除了什么什么钮钴禄氏,就是什么什么乌鸦氏,等等,一方面是为了保持皇室的血统纯正,另一方面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是近亲通婚使某些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嫔妃们都说后宫的孩子不好养,早产,夭折缕缕发生,其实这恰恰是近亲通婚的表现,携带非正常基因较多,很难孕育孩子,有了孩子也不易长大,长大后也很难长寿。所以咸丰31岁便撒手人寰,悲剧也没能让他唯一的儿子幸免,仅仅活了18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所以尽管乾隆以《周易》中“大衍天数,二十有五”,就是用自然奇数1.3.5.7.9这五个数字相加,得数为25这个天数作为传世玉玺的数字,同时也把存放帽冠的大柜和放玉牒的柜子也都做了25层,可事实只传了10代,别说江山稳固,子孙几乎消失殆尽,他或许不知道科学比祈祷更重要!

6

生娃靠能力,生儿生女靠命!咸丰后宫众多,但无奈自己卵蛋不行,寿命也短,只添了3个子女(2男1个女),其中长子就是慈禧生下的同治皇帝。

清朝皇帝个个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随便幸,但其生育能力却有天壤之别,最能生的康熙一共生了35位儿子,20个女儿,最不能生的则是一个也没有(比如咸丰的儿子同治),这其中虽有寿命长短的差异,但最主要的还是男性的生育能力。

咸丰皇帝在位11年, 活了31岁,在不到20岁就结婚生育且老婆众多的古代,正常情况下十几年内怎么也能生7、8个孩子,但咸丰却只生了3个子女,其中原因或许有以下两点:

一是先天不足,身体状况不佳。

相传咸丰生母孝全成皇后(当时还是贵妃)怀孕时,预产期在祥妃(皇五子奕誴生母)之后。由于皇长子奕纬早逝,谁先生下孩子,只要是男丁,就会是事实上的庶长子,将来有机会继承皇位,所以全贵妃威逼利诱某太医为她下药,使得她终于比祥妃提前生下儿子,但由于是早产,咸丰先天发育不足,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体弱多病,是不争的事实。

二是后天恶习,透支身体健康。

咸丰有四大不良癖好,其中三个癖好对其健康影响极大:

其一,贪恋美色。咸丰时常在避暑山庄和众多嫔妃逍遥快活,即便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国难当头时,仍然沉湎美色,过于频繁的房事极大透支了他本就不强健的身体。

其二,贪恋美酒。咸丰喜欢喝酒,且一饮即醉,醉后大耍酒疯,一发酒疯就有太监或宫女遭殃,每次酒醒后悔恨不已,但又下次醉后又故态复萌,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其三,贪食鸦片。咸丰即位不久就违背祖训,吸食鸦片,美其名曰“益寿如意膏”。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躲在热河,更是靠吸食鸦片麻醉自我,逐渐染上毒瘾。

就是一个体魄强健的男人,在美色、酒精和毒品的三重摧残下,寿命也不会太长久,何况先天不足的早产儿咸丰,年纪轻轻,嫔妃众多的他只生出3个子女不足为怪。

至于为啥是慈禧生出了一个儿子,主要是因为慈禧凭借自己的美色和才能得到了咸丰的宠爱,咸丰帝一度对她十分沉迷,时有召幸,而慈禧的肚子也着实争气,入宫第4年就生儿子,这是咸丰的长子,也是惟一正常长大的儿子。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7

看了一些答主的回答,真是各种野史影视说满天飞啊。

咸丰并非先天不足

很多人都说咸丰帝他妈全贵妃钮钴禄氏为了争夺事实上的老大名分,服用催产药提前生下咸丰帝,咸丰帝因为不是足月生,所以先天不足云云,其实这个真是胡扯。

大家都知道清朝并没有庶长子即位的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崇尚立贤,贤的标准自然是由皇帝判定的,所以,根本没必要去为了所谓的事实上的庶长子名分而去冒那么大的风险去服用催产药,如果孩子有一点不好,一切都成空。况且,当时的孝慎皇后佟佳氏还活的好好的呢,钮钴禄氏怎么来凭借儿子谋取后位?

【孝全皇后钮钴禄氏】

全贵妃遇喜档详细记载了咸丰帝之母钮钴禄氏怀孕和生产的时间:全贵妃道光十年八月有孕,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在圆明园湛静斋生下四阿哥。可见,咸丰帝是足月所生。先天不足说站不住脚。

咸丰帝的身体状况

虽然咸丰帝是足月生的,但他的身体貌似并不强壮,和老六相比较,咸丰显得很瘦弱。就是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如六弟,咸丰才听从老师的话,不和弟弟拼骑射武艺,就拼孝心拼仁爱,果然胜过六弟成为储君。

【咸丰帝】

咸丰帝很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不够聪明,并不能胜任皇帝这份工作,但是他知道怎么当皇帝啊,做皇帝的规则和秘诀他很清楚,也很愿意朝明君的方向去努力。

可惜,他的自控能力太差,而且运气也很差,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就把他没有胆略才能毫无作为的一面暴露出来。

他的身边缺乏对他无比忠诚的人,比如肃顺,为了自己的权位,不顾皇帝体弱的事实,

《庸庵笔记》“益得出入自便,导上娱情声色。”

作为皇帝信任的宗室重臣,肃顺非但不劝谏皇帝远离这些声色犬马,反而是引导皇帝纵情享乐,这种做法就很佞臣了。

就咸丰帝这样的体格,去纵情声色,呵呵,操作起来比较那个啥,怎么办呢?

第一,服用壮阳药,咸丰帝让人配壮阳药给他用。

《十叶野闻》记载:“禁中蓄媚药数十种,以此为第一,即阉人服之,亦可骤生人道。与妇人交,药力弛则复其初。

第二,喝鹿血,鹿血是好东西,问题是,咸丰帝的体弱,这样大补真的合适吗?只怕适得其反。

《本草纲目》记载:“鹿血主阳痿、补虚、止腰痛。

第三,服用益寿如意膏,就是鸦片烟,服用之后,很提神,烟劲儿过了没神了继续吸,如此恶性循环。

咸丰帝身体虚弱,不是依靠正规途径去弥补,却用上面这三种方式,非但不能使身体康健,反而更致恶化,一日不如一日。

咸丰帝并非只生一个儿子

虽然咸丰的身体不好,但是他还是具备生育功能的,这一点比他的儿子同治帝以及嗣子光绪帝强多了。他的一生并非只有载淳一个儿子,他一共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咸丰五年【1855】,很受宠爱的丽嫔他他拉氏生了一个女儿荣安固伦公主,这时,咸丰已经25岁了,才迎来第一个孩子,很是钟爱,三天后就晋封丽嫔为丽妃。

【大公主影视照】

随即,懿嫔叶赫那拉氏也怀孕了,并在次年,咸丰六年【1856】生下了皇长子载淳,因此,晋封懿妃。

【同治帝】

之后两年宫中无新生儿啼哭声,直到咸丰八年【1858】,玟贵人徐佳氏生育了皇二子,很可惜,皇二子当天就夭折,后来同治帝即位追封多罗悯郡王。

分析后宫少育的原因

皇二子出生的时候,咸丰帝都28岁了,生的儿子夭折,可以看出他身体虚弱的程度已经很严重了,才导致精子质量低下孩子生下就夭折。

【梁家辉的咸丰帝】

从那之后,后宫再没有有孕者,直到咸丰帝驾崩,唯有一子一女。而这一双儿女也在大好年华先后离世,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载淳死于天花,年19岁,同月二十九,已到产期痛心弟弟死亡的荣安大公主也死于产后天花,年20岁,姐弟病死日期只相差25天。随着同治帝姐弟俩的死亡,世上再无咸丰帝的骨血。

写到这儿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咸丰帝子嗣不丰并不是后宫倾轧,更不是懿贵妃凶残伤害后宫,她还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而是咸丰帝自身的原因,身体虚弱导致精血不足,精子质量差,自然无法让后宫受孕。


请多多关注猴格!欢迎赐评!

8


咸丰皇帝后宫佳丽众多,但一生却只生育了两子一女(次子早夭)。所以,最后,咸丰实际只有一儿一女。

生育率如此低的原因,自然不在后妃,而在于咸丰皇帝自己:咸丰在性能力上有问题。作为清朝第9代皇帝的咸丰,自幼体弱多病,面如黄土,素有咯血的顽疾。

说到咸丰的这个病,医学界到现在都没有确切的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病是怪病非常难治。

史书记载,咸丰在御医指点下,一直服用鹿血。据说,也只有新鲜的鹿血,方能医治咸丰的怪病。当时,为了方便随时为咸丰取鹿血,宫里还专门养了100多头鹿,想想也真是壮观。

我在好奇心驱使下,搜索了下鹿血的药用价值,试图从其中找到咸丰帝的病因。

这一查不得了,原来,鹿血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精血虚亏,阳气不足,改善性能力,请看下图。

咸丰活了31岁,光皇后就有三个,嫔妃更是多如牛毛。但是,后宫妃人的肚子,却始终不见动静,这不是皇帝身子骨有问题,也是皇帝身子骨有问题!

有人要问,咸丰不是和慈禧生下了儿子同治吗,这不就结了,没问题啊!注意,我说的是咸丰那方面有问题,并没有说他没有生育能力,咸丰只是生育能力低而已。低到什么程度呢:百发而一中,所以,最后慈禧怀孕真真是天恩浩荡啊……

总结:偌大的后宫,仅慈禧生下儿子,这不是阴谋权斗的结果,实是咸丰自己不给力啊!

9

在宫廷,生儿子其实要冒很大风险的,而且是个争先恐后的过程,不管哪个女人,只要一入皇宫,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生个儿子,生的越早,地位越高,所谓母以子贵是也!正因为其中利益攸关,多大的利益就伴随着多大的风险,一不小心被人下药流产了,被人做局死掉了,都是可能的事情!(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咸丰帝一生好色淫逸,但却没有几个儿子,究其原因,据说也与上面的风险有关,咸丰帝1850年继位,成婚七年,夜夜耕耘,就是不见儿子出生,眼见就要断后。

好在1856年慈禧太后入宫,初时为兰贵人一年后升嫔――懿嫔!慈禧太后的肚子争气,在当年就怀了龙崽,圆了咸丰皇帝的儿子梦,也圆了大清帝国的后继有人梦,因此,慈禧太后怀孕这事的意义,由此可见一般。

但是,慈禧太后这时候就表现出了比一般人高的多的远见卓识,为了防人陷害,她让咸丰帝不对外公布消息,直到三个月后,肚子大了,危险期过了,才正式对外公布怀子的喜讯。

如果认为慈禧太后这样就满足的话,那就太小看他了,三国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混的风生水起,此时的慈禧太后也玩起了同样的套路。


“挟未来天子以令诸侯”,怎么理解呢?慈禧太后就这么有把握自己的儿子能正常长大成人,中间不会夭折或者非正常死亡啥的?

慈禧太后自由慈禧太后的招数,她不能保证自己的儿子一定能长大成人,但她会尽量保证咸丰帝没有其他的儿子出生。

怎么办?总不能让咸丰帝只宠幸自己,纵然慈禧太后风姿万千,她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本事,就咸丰帝的作风,不一夜来两三个就不错了。

前面说了慈禧太后的办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在怀孕期间先是中伤皇后,使得咸丰帝把皇后凉到了一边,没人播种,即使是皇后,也不敢乱怀孕。

再就是宠妃云嫔,让慈禧太后陷害的在皇宫里没了地位,自然也很难再得到咸丰帝临幸,咸丰帝宠爱的丽嫔,则被慈禧太后悄无声息的毁了容。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慈禧太后“母以子贵”,几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咸丰帝则由于过度纵欲,生育能力在30岁时就已聊胜于无。

到他去世就慈禧太后生得一个儿子。

从这些层面分析,咸丰帝少子,里面宫廷斗争的因素自然少不了!

10

只有慈禧一人为咸丰生下了儿子,显然是不准确的说法。事实上,咸丰一生中曾有两儿一女,不过,小儿子在生下来就夭折了。于是,慈禧母凭子贵,更加受到咸丰的宠爱。在咸丰死后,还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掌控了朝局。

对比清前期和清后期的几位君主,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想象,那就是大清的皇帝,到后期子嗣很少,甚至不乏绝嗣之君。咸丰仅有一子成年,显然不是什么宫廷斗争的结果,还应该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曾提到,为了稳固政权,满洲统治者与蒙古贵族实现联姻。而联来联去,逐渐演变成了非常严重的近亲结婚。皇帝娶自己的亲表妹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有时还娶好几个。另外,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皇亲贵族基本上也是排斥满汉联姻的。尽管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变,但在皇族还是以近亲结婚的情况为主。

长久以来,民间流传着不少清后期君主少嗣、绝嗣的“原因”。比如,有人还真通过查阅起居注找出了一些端倪。好像是后几位君主的大婚之日,都正值皇后的月事。因而有种说法称,对于天子而言,在皇后月事之际大婚,是有损国运的。不过,这种解释似乎有些迷信色彩。

无论怎么讲,近亲结婚对于满洲统治者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帝王寿命还是在个人智力、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而咸丰仅有一子成年,最主要的原因也应是自己身体的原因。因为代代近亲生育,致使后人逐渐生不出娃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