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岳飞和于谦都是忠臣,但为什么他们的结局那么悲惨?

岳飞和于谦都是忠臣,但为什么他们的结局那么悲惨?

2020-10-21 21:31阅读(60)

岳飞和于谦都是忠臣,但为什么他们的结局那么悲惨?:天下的忠臣莫过于岳飞和于谦,但两个人又是最惨的,都没有善终,那么为何忠臣没有善终呢?其实他们之死,完

1

天下的忠臣莫过于岳飞和于谦,但两个人又是最惨的,都没有善终,那么为何忠臣没有善终呢?其实他们之死,完全和他们掺合皇家的大事有关。

先说说岳飞,南宋名将,被奸臣秦桧所害,最终死在风波亭。在很小的时候,有一件事搞不清楚,那就是岳飞那么能打,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不喜欢他,非得自毁长城。后来慢慢知道了,岳飞的所作所为,换作谁是宋高宗也要杀之而后快。

1.迎徽钦二帝犯了大忌

岳飞收复故土的理想是好的,爱国情怀也值得今人学习。但他的迎徽钦二圣还朝,是犯很大忌讳的。二圣回来,把赵构摆在什么位置。甚至极端的说,徽宗回来还好,毕竟赵构是儿子,皇位可以继承给他。钦宗是哥哥,如果由后代,自己肯定要靠边站。赵构历尽艰辛获得的天下,他能甘心拱手于人吗?可以说在对待北虏二帝问题上,作为高级将领的岳飞没有考虑好主公赵构的心思,导致在这个问题几近激怒赵构。当然,在这个问题上,赵构是有控制权的,只要他的军队没有深入金占区,逼迫金朝把徽钦二帝送回来,就没有大问题。

2.关心储位刺痛了赵构

如果说迎二圣还朝,赵构还可以忍。岳飞下面做的事就已经超出了臣子该管的范围。而且已经伤及了赵构的尊严。岳飞曾经当面向赵构陈述让赵构早日立储,以绝金人把钦宗儿子放回南宋立为太子的想法。岳飞本意绝对是好心,但是立储是赵构最伤心的事。靖康之变后,一段时间赵构一直在逃命,因为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而唯一的儿子,也在苗刘兵变中被吓死了。可以说,赵构绝嗣了,在这种情况下提立储之事,赵构不可能舒服,而且这件事如果是文官说,关心立储这样的国家大事还有心可原,武将关心立储之事,还有前面的苗刘兵变跟着,赵构不杀岳飞自己很仁至义尽了。在立储风波之后,赵构也认识到岳飞的好意,让岳飞进宫见了新确立的储君。

3.拥兵自重激怒了赵构

皇帝对于拥有兵权的将领是忌惮的,尤其两宋之交的特殊时刻,兵变甚至投敌的情况都发生过,在法理上受制于徽钦二帝还活着的赵构自然害怕兵变。而岳飞一门心思要收复失地,一雪靖康之耻。在取得郾城大捷后,意欲直捣黄龙。然而,南宋的实力比金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连年战争,需要通过这场大捷震慑金人,换来休整的机会。客观的说,当时南宋求和并不一定是错误,而是一种需要。执意北上的岳飞,在赵构十二道金牌后,才退兵。而后来在金兀术入侵淮西的时候,赵构想让韩世忠、岳飞、张俊三大将联合击败来犯的金兵,岳飞却一意孤行想偷袭开封,结果导致一次非常好的机会错过,严重贻误战机。

从上面看,可以说,作为高级将领,岳飞的军事能力是说一说二的。但为臣之道方面确实是非常的欠缺。做了很大伤害赵构尊严的事,虽然冤屈却也有其历史原因。

明朝的大忠臣于谦,虽然为臣之道比岳飞要厉害很多,但非常可惜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作为朱祁钰的臣子,在朱祁镇复位后,只能落得被杀的悲惨结局。

本来皇帝就是朱祁镇的,但是他比较能够显摆,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被瓦剌生擒活捉,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瓦剌把可是捡了一个大宝贝,利用手中掌握的明朝皇帝,不断的要挟明朝,勒索钱物,威胁京师安全。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提出南迁,这个时候,于谦站了出来,不仅打赢了京师保卫战,而且劝说皇太后同意立朱祁镇的同父异母弟弟朱祁钰为帝,以彻底绝了瓦剌要挟的念头。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沉着应对瓦剌,瓦剌见朱祁镇已经没有价值了,就把朱祁镇放了回来。

朱祁镇归来,给明朝带来个问题。皇位本来是他,朱祁钰已经坐稳了不想下来了,而且要传给后代。他选择了尊自己的哥哥朱祁镇为太上皇,并软禁了他。在这个过程中,于谦也是无能为力的,朱祁镇是之前的皇帝,朱祁钰是他拥立的,他只能选择了相对中立。这种中立虽然是不想掺和皇家的事,但实际上,已经偏袒朱祁钰了,因为朱祁钰已经坐稳皇帝,朱祁镇是瓦剌的俘虏,回来后也一直被软禁。如果维持这样的局面,于谦也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实现善终。

即使朱祁镇被软禁也有人支持他,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趁朱祁钰病重,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实现了复辟。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兵部尚书的于谦如果采取行动,朱祁镇的复辟很有可能失败。他的想法还是不想掺和皇家的事。但既然他最初参加了拥立了朱祁钰,就已经介入了皇家事务,他没有处理好两个皇帝的问题。朱祁镇复辟后,就命人以谋逆罪逮捕了于谦并最终处死他。

颇为讽刺的是,他一心辅佐的朱祁钰躺在病重上听到宫里出现撞钟擂鼓的声音,第一反应竟然是于谦有没有造反。也说明此时的于谦在明朝的地位,如果他想完全可以成为权臣,但他没有,他选择了“要留清白在人间”。读于谦的故事也让人感慨,做忠臣太难了。

在历史上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南朝宋的名将檀道济,他也因为掺和皇家的事被杀。臣子尤其武将,在皇权社会,不是简简单单的愚忠就可以生存的。郭子仪和唐肃宗、代宗这样相安无事的君臣关系很难。世人都让曹操把权力交还给汉献帝,做汉朝忠臣,试想如果曹操交权,献帝能放过曹操一家吗?皇家的事,要么不要掺和,要么就选择好明主,站好队。岳飞与于谦,自古忠诚,却落得被杀的凄惨下场。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感兴趣的欢迎关注评论。

2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忠心的是国家,是百姓,而不是帝王

这话看起来矛盾,毕竟在古代“朕即天下”,可对岳飞和于谦眼界高的人来说,一朝的帝王始终只是一个人而已,他们的重要性比不过整个朝代,以及其治下的百姓,所谓“得民心得天下”,能稳定好国家局势,安抚好百姓,这才是保证帝王能够长治久安的基础,也就是孟子所提倡的“民贵君轻”的思想。

可惜的是,受限于封建社会思想束缚的帝王们偏偏就不喜欢孟子,而对于和孟子有同样思考能力的“忠臣们”,自然也是恨屋及乌的了。历史上除了岳飞和于谦之外,被冤杀的忠臣们历朝历代都有,伍子胥、白起、李牧、蒙恬、檀道济、高长恭、袁崇焕等等都是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

这些人无一不是对自己的国家忠心耿耿,可却不受帝王的喜爱,因为当他们以自己对局势的判断而做出的一些行为时,在帝王看来要么就是“居功威胁”,要么就是养寇自重,要么就是收买人心,要么就是意图谋反,再加上小人在耳边撺掇几句,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威和帝位,也只能狠下决心,对其下毒手了,而岳飞和于谦也是如此。

当年赵构被金人追得到处狂奔时,如果不是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全力抵挡,恐怕赵构的皇位也做不了多久了,可是在时局稍微安定之后,岳飞却多次向赵构提出要立储以安民心。可要知道,赵构当时已经因受惊过度而失去了生育能力,连唯一的儿子都在逃亡路上吓死了,赵构没了后代,岳飞的建议听在赵构耳里,就十分地刺耳了。

岳飞此建议本来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的,毕竟赵构当时朝不保夕,万一出了事,有储君在的话那各地军队也有了旗帜,也还能凝聚起来,再保大宋江山,可是赵构当时还是想要有自己的孩子,他不愿把江山交给别人,即使他们都姓“赵”,所以他一直在努力造人,可却没有什么效果。而岳飞提议立储,言下之意就是要放弃赵构,或者说要挟储君自立,毕竟有宋一朝,武将权力之大莫过于两宋交接之时,所以对赵构来说,岳飞的建议就是对自己一脉帝位继承的最大舆论威胁。

本来岳飞要是政治智商能够高一点,在赵构对立储不置可否或是拒绝之后就住嘴不说的话,赵构也未必就要杀他,可是岳飞为人耿直,不会去弄这些门道,不但一直上书要立储,而且还要赵构把淮西军队全交给他,让他去收复北宋旧地。岳飞这希望同时也是南北千万汉人的梦想,而岳飞也确实有本事和能力来带领这支军队,配合自己的岳家军直捣黄龙,再复大宋地盘的。

可这下子就使赵构正式担心起来了,一个不懂得愚忠于自己的武将,又掌握了全国最精锐的部队,摆明了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再加上金人的“杀岳飞,再和谈”的要求,赵构也乐得把岳飞拿去当替死鬼了,既解决了金人要和谈的纠结,又把罪名都推给了秦桧,自己则得了个耳根清净和帝位安稳。

同样的于谦也是一样,他忠心的是大明王朝,而不是朱祁镇或是朱祁钰这两兄弟,身为皇帝的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后,于谦联合众臣拥立了监国的朱祁钰为帝,并率领军队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为大明国祚续命了一百多年。

可是在战争进行的一年多时间里,于谦禁止朝臣私自去和瓦剌讲和,也不允许任何人以朝廷名义送钱物给瓦剌,这使得朱祁镇在瓦剌的生活很不好过。而且在北京保卫战的时候,于谦炮轰朱祁镇所在的民房,这一点使得朱祁镇对于谦芥蒂很深。

在于谦眼中,不送钱财和讲和是要保证全国上下一致对外,同仇敌忾,皇帝在别人手里,如果各部私下去和敌人讲和的话,那敌人要是狮子大开口怎么办?在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后的明廷早已伤筋动骨,为了应付瓦剌的要求,则势必剥削百姓,可如果剥削完之后瓦剌还是不退兵呢?

这时钱没了、军饷发不了了,百姓得罪光了,那北京城可就岌岌可危了,别忘了北宋的靖康之耻是怎样发生的,不就是因为宋廷一昧地求和、送金宋银送女人,而不思抵抗罢了,所以于谦为了保存实力而拒绝了瓦剌的要求,虽然牺牲的是朱祁镇一人,可保住了大明的元气和士气,这才最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何况瓦剌既然用朱祁镇来做交易,那有什么比直接在战场上打败他们,更能保住朱祁镇的?

可惜于谦虽然处理各事都胸有成竹,可是对朱祁镇来说,于谦一立朱祁钰为帝,二没有想尽一切方法来救自己,那就是不忠,即使他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即使他挽救了大明,可他在朱祁镇眼中依旧是个不忠的臣子,这也埋下了于谦日后被杀的伏笔。

岳飞和于谦都是是国家的忠臣,却是帝王眼中的“逆臣”,这就注定了他们和直接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是很难调和的,而岳飞和于谦又不是曹操、王莽之流,自然也不会做什么改朝换代、乾纲独断的事来,最后的下场也只能是成为帝王的牺牲品了。忠心孝义写在书里,看着很是激动人心,可却也经常出现像岳飞、于谦这样的历史遗憾,足见在古代,做忠臣难,做一个能善终的忠臣那更是难上加难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3

是当时的国策,朝廷要讲和,杀岳飞是宋金议和的(金国提出的)首要条件。为什么说岳飞是英雄。当时岳飞是知道为什么自己必须死的原因。于谦也是,张居正也是。杭州西湖之所以名扬天下,无不与有英魂相守有关!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4

忠臣都不够圆滑 说话太直接 就放到现在也一样有几个老板喜欢说话直接的 老板就算下达的任务是错了 你也不能说他错 更不能在有外人的情况下说他错

5

他们的共同点是触碰了现任皇帝的红线。

6

他们是真正做事情的,是真正为国家为民族的,不畏皇权挺身而出。

那些溜须拍马碌碌无为的官,当然一辈子都没事,也没留下名字,我们也不知道。做事情难免遭人嫉妒,难免触碰各方利益。而古代读书人更注重名声,即使死了也不怕。方孝孺宁可被诛十族也铁骨铮铮不松口,儒家就是这样。

7

功高盖主,兔死狗烹

岳飞的死源于他是战场的神将,官场中的庸人,把握不准帝王的心术,是他最大的败笔。对于他的一生,我们都视其为民族英雄,可对于皇帝,他只是一个有可能毁掉自己皇位的大臣,所以,秦桧只是催化剂,真正的原因,就是君要臣死!

至于于谦老师,毕竟他是德云社的二当家,被老郭压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好在他乐得自在,家底殷实,所以虽然心死了人还活着,希望皇后娘娘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的相声!

8

为国家着想不行得为皇帝老儿扬名,……古近代都这味

9

忠臣?!挺有意思的话题!

没错,这是俩公认的大忠臣!但他们忠的是谁?

岳飞。欲“直捣黄龙”,救出徽钦二帝,一血靖康之耻!如果岳飞成功,高宗赵构怎么办?让位吗?你不死谁死?冤不冤?

于谦。这个更冤!土木堡之变英宗朱祁镇被俘,其弟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是为代宗。代宗重用于谦抵御瓦剌,于谦文武双全,定国安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可惜英宗朱祁镇趁代宗朱祁钰病危发动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于谦作为代宗的肱骨之臣也就没能善终。

这俩都是国家的忠臣猛将,他们忠的对象是国家和民族。但上位者并不给与认可,这才可悲啊!要说冤,于谦比岳飞还冤。岳飞是壮志未酬身先死,而于谦却是功成名就遭杀劫。于谦又不是土木堡的罪魁,代宗重用,他效命国家还有错了?这种人谁代表国家,他就会忠于谁,哪来的谋反之心?可见英宗朱祁镇愚蠢之极!落得骂名千载也实属活该!其实老朱家的皇帝除了太祖、成祖和孝宗,其他个个跟??一样,一个比一个蠢!

这就是那两个混蛋帝王!

10

于谦不是捧哏的那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