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水浒传》中的好汉到底能不能吃上牛肉?

《水浒传》中的好汉到底能不能吃上牛肉?

2020-10-15 06:02阅读(65)

《水浒传》中的好汉到底能不能吃上牛肉?:相信大家对《水浒传》中好汉们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场景都有印象,而且他们吃的都是牛肉。比如说武松去挂着“三碗不过

1

相信大家对《水浒传》中好汉们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场景都有印象,而且他们吃的都是牛肉。比如说武松去挂着“三碗不过岗”酒旗的酒店就叫店家上二、三斤熟牛肉。然而很多人都知道宋代有明确法令禁止食牛肉,屠牛者会受到重罚甚至是处以死刑,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曾下诏,“自今屠耕牛及盗牛罪不致死者,并系狱以闻,当以重判。”蓄意盗牛宰杀者将受到更严重的处罚,“头首处死,从者减一等”,盗割牛鼻,盗斫牛脚的首犯也会被处死。在农耕社会,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上禁止杀牛屠牛的不止宋朝,唐代的《唐律疏议》中记载到,“诸盗官私马牛而杀者,徒两年半。”也就是在唐代盗牛宰杀是要坐牢的。宋朝的刑罚显然要比唐朝严厉,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梁山好汉吃牛肉是作者虚构的,实际上当时的好汉吃不上牛肉呢?实际上好汉们是可以吃上牛肉的。虽然上面有明文规定,但是底下的人们并没有按照规定来办事,屠牛食牛在民间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然而上层官员对这种情况并不了解,南宋有一位名叫胡颖的官员听说有人在贩卖牛肉,就要将其缉拿归案,结果胡大人发现不管事乡村和城市都有许多贩卖牛肉的人,有的人还靠此发家致富了。《宋会要》载,宋真宗出巡的时候,沿也发现很多贩卖牛肉的现象。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店都出售牛肉,胆敢贩卖牛肉的店铺也不是一般店。这一点从《水浒传》中也可以看出来,那些供应的牛肉的店要么地处偏僻之处要么就是黑店。店家既然愿意冒着风险卖牛肉就证明了这当中有利可图。《宋会要》中提到大观年间“肉每斤价直须百钱”,是牛价的数倍。利润如此高昂,难怪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卖牛肉的需要点勇气,吃牛肉也得大着胆子。吃牛肉还是很符合好汉叛逆的人物设定的。参考资料:程民生:《宋代食品价格与餐费考察》谭燕鹏:《田亩之外——中古时期牛的功用余意探讨》

2

在北宋宋徽宗期间,吃牛肉压根没问题。

吃牛肉--并不是体现反叛精神,而是民间老百姓的最爱

水浒里面有个特点,就是牛肉出现的特别多,据统计有400,500处。

最早出现牛肉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去史家庄借住的时候。太公不但让他住下,还热情招待他吃饭。

书中写道: 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铺放桌上,先烫酒来筛下。

放在今天大家似乎觉得没什么,不过是四个蔬菜,一个荤菜,还给了几杯酒而已。但其实在那个时候,这就是相当高的招待了。自然,这个高规格招待并不是指这些蔬菜和酒,而就是指这盘牛肉。

还有林冲在大军草料场的一段: 

酒店主人道:“客人,那里来?”

  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儿?”

  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

  林冲道:“原来如此。”

  店主道:“即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

  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

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

林冲当时的身份是草料场看守,算起来也算是这家酒店的近邻,应该会经常来这家吃酒,自然要好好招待。

所以店主人立即拿住一盘熟牛肉说给他“接风”!

如果放在今天,大家也许会想,一盘牛肉有什么了不起,算得上什么接风?

其实,这还真的算接风,因为牛肉堪称是当时比较贵重的美食了。

再说吴用去拉阮氏三兄弟入伙。吴用期间通过买食物赠送给阮家兄弟,作为拉拢,书中写道: 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

乖乖,看来这20斤牛肉,就算是很大的礼物了,阮氏三兄弟当时看了都很高兴。

类似的内容,全书还有很多!重点就是牛肉这两个字!

为什么水浒里面对牛肉如此看重,其实这是符合北宋历史的。

自古以来,牛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对于传统的农耕,有牛或者没有牛是完全不同的。有头耕牛,农业效率会提高太多,如果没有牛,一些重货只能靠人来干,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对劳动者是一个很艰巨的工作,即使青壮年往往也不能胜任。

所以自秦朝一来,历代王朝对于私宰耕牛都严格控制。普通的老百姓,即使耕牛受伤不能再用,或者因为年老无法耕地,也必须上报官府。如果没有上报,私自杀了,一般都是要严厉惩处。甚至到了新中国也是这样,建国初期,一例数十头耕牛死亡的事件,曾惊动中央,周总理亲自下了批示,要求限期破案。甚至改革开放的1979年,国家仍然对耕牛的宰杀,贩卖给予政策的严格限制。

北宋亦不例外,北宋初年的《宋刑统》中,明确写道“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乖乖,宰一头管家的牛,居然要坐一年半牢,就是杀自己家的,也要坐1年牢!

到了南宋,由于北方沦陷,而南方的农业主要是稻米种植,对于耕牛,准确的说是水牛更是需要。所以南宋的法律更为严厉,杀官家的牛要坐牢三年,杀自己家的,也要坐牢一年半。甚至不要说杀,就算让自己家的耕牛残疾了,或者受伤无法使用了,如果是故意的,那么也当做宰杀,要坐一年牢!

这里就出现一个误解了!

水浒的作者施耐庵由此认为,在北宋吃牛肉的人是很少的,多是一些胆大妄为,不在乎官府法律的人。所以,施耐庵几百次提到牛肉的目的,主要是宣扬水浒的好汉们的叛逆。

其实,这就是施耐庵老先生历史知识不足了。

诚然,北宋初期,整个南宋时代,都严令不允许宰杀耕牛,但并不代表水浒的时代也是这样。

实际上,北宋初年经济不发达,大部分地方都缺乏耕牛,禁止屠宰自然是正确的。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宋的地方经济一下就突飞猛进,导致徽宗时代人口都超过了8000万人。

到了大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时代,还是严禁杀牛,甚至连王公贵族杀牛也要重罚。宋真宗以身作则,连自己也不吃牛肉。史料记载,宋真宗的御厨房一年吃掉40万斤羊肉和4000多斤猪肉,却没有一两牛肉。

作为一个九五之尊,要什么有什么的皇帝,能够做到这样真是不容易!

但即使是极端严厉的真宗时代,也不是铁板一块。

当时宋朝民间已经出现一定的私宰牛的现象,而且逐步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所谓法不制众,当时官府就已经网开一面,默许部分地方可以宰杀耕牛。

《宋会要?刑法志》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司勋员外郎孔宗闵进言:“浙民以牛肉为上味,不逞之辈,竞于屠杀,事发即逮捕滋广,请释不问罪。”

宋真宗见私宰耕牛在浙江已经成为风气,而且浙江确实也是耕牛过剩,也就不便于严厉打击,随机下诏书曰:两浙诸州,有屠牛充膳,自非通议烹宰,其因缘买者,悉不问罪。

到了下一代的宋仁宗时代,变化就更大了。仁宗时代,宫廷的肉类仍然是羊肉,皇宫每天要宰杀200多只活羊,但民间却不同了。北宋经过三代皇帝的和平时代,经济突飞猛进,耕牛也到处都是,很多地方出现严重过剩的情况,不再是什么稀罕物了。

耕牛过剩,不需要用这么多牛来耕地,又不能杀,难道白养着这么多牛做老爷的吗,这岂不是不合情理的怪事。

所以当时民间意见很大,一些地方官为了缓解民怨,开始巧妙的迂回政策。他们一面提供官府同意杀牛的手续,一面进行收税。

这样一来,不但养牛的人得到好处,爱吃牛肉的人欣喜不已,官府也得到了实惠。

宋朝的王公贵族对牛肉并不在意,这主要是从中医养生角度考虑。但为什么牛肉如此为老百姓喜欢?

原因也不复杂,一来,耕牛虽然养殖时间较长,但出肉很多。宋徽宗大观四年一份资料写道:一牛之肉不下三二百斤。相比猪样鸡鸭,一头牛出的肉很多,而且当时宰杀的多是不能耕田的耕牛。一头牛的肉,就可以提供给几百人食用,挺不错了。

二来,牛肉的味道是独特的,是其他肉类无法相比的。牛肉蛋白质含量高 ,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直到今天,不但中国人多吃牛肉,西方更是对牛肉爱不释手。宋朝民间老百姓非常喜欢吃牛肉,对牛肉的评价很高。就如同水浒中写道的:店小二把四支大盏子摆开,铺下四双筋,放了四盘菜蔬,打一桶放在桌子上。阮小七道:“有甚么下口?”

  小二哥道:“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似好肥肉!”

  阮小二道:“大块切十斤来。”

  催促小二哥只顾筛酒,早把牛肉切做两盘,将来放在桌上。

  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

  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到了宋仁宗时代,由于民间耕牛实在过剩,而且私下交牛肉税就可以宰牛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当时一头活牛贩卖给别人,只能卖到5至7贯,一头牛的肉,却可以卖到20到30贯

当时的宋仁宗顺应民间,开始逐步放开对宰杀耕牛的限制,最终完全取消了这一限制。

所以到了水浒他们的宋徽宗时期,民间已经不限制杀牛,到处都可以杀牛,也可以卖牛肉。

这是到了南宋时期,由于北方领土基本丢失,大量人口涌入南方,必须增加农业开发,耕牛又变成了稀缺物,这才重新开始禁止杀牛。

呵呵,施耐庵老先生毕竟是明朝的人,对历史又不太了解,他只知道北宋初期和南宋时期都严禁杀牛,并不知道北宋末期这个政策已经放开,所以犯了一个错误。

实际上,在宋徽宗时期吃点牛肉根本算不了什么,就如同吃猪肉,吃羊肉一样。

如果谁有胆量在宋太祖时代私宰耕牛吃牛肉,那才是真正的又反叛精神。

------------------------武松在景阳冈吃的几斤牛肉。当时牛肉产业很火的,到处都是宰牛的作坊。本来牛基本都是用来耕田或者拉车,但宋代也出现专门为了吃肉的肉牛。但牛肉价格并不算便宜,一般老百姓一个月也就能吃上几斤。所以水浒所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口号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3


谢邀。

在《水浒》传里,那些吃货们每次吃饭时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这两样不管是在《水浒传》里的机关食堂还是荒村野店,不管是公务宴请还是私人聚会,从五星级大酒店到乡村大排档都有它们的身影,一样就是酒,一样就是牛肉。

牛,在中国,在古代一直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耕牛是不允许私自宰杀的。而且牛还是受法律保护的重要对象。汉朝就有法律规定“不得屠杀少齿”。犯者当诛。宋朝时吃羊肉很火,从皇家到贵族士大夫们,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宰280只,羊肉成了皇家每天喜涮涮的头等原材料。猪肉此时只是下层贫民的副食品。牛肉是禁止食用的。

《水浒传》里牛肉出现的频率虽高,但是在当时肯定不可能。

4

一般来说很难吃到,但也并不是不可能。

先说一下为什么很难吃到。

编订于北宋初年的《宋刑统》中,有这样的法令:

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
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

在北宋的时候,牛和马都不能杀,因为一个是生产业的支柱,一个是交通业的支柱。

到了南宋,刑罚更重:

诸故杀官私马牛徒三年。

连杀自己的牛,都要判刑三年,更别说杀别人的了。

其实不仅在宋朝,在周朝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说法,《礼记》中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

那么,《水浒传》的好汉们如何能够在明令禁止的制度下,吃上大块牛肉呢?即便是好汉们不怕事,那些店家不怕事吗?

其实在古代,牛作为主要生产力,基本上是家家必备的,那时候的牛,绝对要比现在的狗多。

不说古代了,就是二三十年前,你到农村里看看,哪家没有牛?

那么多牛,肯定有很多自然死亡的,这样就不算是杀死了。在宋代的时候,自然死亡的牛,要先请官府派人来确认并出具文书,然后再由主人决定是卖是吃。

吃掉自然死的牛……为什么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

于是这些老死的牛,一般都卖给了酒店。

当然,虽然牛很多,但自然死亡的牛,绝对满足不了人们的食欲,那接下来怎么操作?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有交易的地方,自然也就有黑市。

黑市上面,往往可以提供非自然死亡的牛,酒店购买之后,将之剖解,与自然死亡的牛放在一起,这样基本上无懈可击。

还有一种地方,就是天高皇帝远的那种,比如梁山泊,在上面宰牛,肯定没有官府管的。

5

比起《水浒传》小说里,各路好汉们动辄大块吃牛肉的热闹景象,放在真实的北宋年间,吃牛肉的代价,可以说十分巨大。

因为在漫长的古代农业社会里,耕牛就是生产中的重要劳动力,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更是重要战略资源。随随便便杀了吃?那就是严重的资源浪费。所以历代王朝都出台严格法律,严打乱杀乱吃耕牛现象。

特别是北宋年间的法律,别说吃牛肉,就算是杀耕牛,后果都是非常严重:以《宋刑统》的法律条文,就是杀死自家的耕牛,也要劳动改造一年。南宋年间更变成“劳改”一年半。理论上说,在宋朝“大块吃牛肉”,就基本难逃牢狱之苦。

但实际操作起来,好些宋朝“聪明人”,也早找到了空子:法律上说的不许杀耕牛,那牛病死了总可以吃吧?于是偷杀偷卖牛肉的风气,从宋初时就屡禁不止。很快官府也就想开了,既然抓不过来,何不趁机抓抓创收?于是高额的牛肉税很快推广各地,只要交足了税,官府也就睁一只眼。照着宋仁宗年间名臣张周物的吐槽说:“官禁屠牛,而州场税膀有收算之文”。一边不许宰牛,一边大收牛肉税,您这不是自打耳光?

靠着这“自打耳光”的操作,饶是把“劳改一年”变成“劳改一年半”,两宋年间吃牛肉的现象,三百年里就没断。浙江地区的大型宴会上,牛肉都是必须有的硬菜。合法专营牛肉的店铺,也在各地大量出现。基本是有钱就能买到牛肉吃,可价格却水涨船高。以《宋史》记载,宋徽宗年间时,一头牛的价格不过五千多钱,可要把这头牛杀了卖肉,一斤牛肉可卖上百钱,一头牛身上的牛肉,通常能卖到三万多钱。

所以说,放在《水浒传》的时代里,梁山好汉能吃上牛肉不假,但想像小说里的武松们那样,顿顿都大口吃好几斤?得先问问身上的钱够不够。除了宋江柴进等个别有钱人,真没几个好汉能顿顿吃。

那既然这样,为何整部《水浒传》小说里,吃牛肉的桥段却如此多,以至于让人误会牛肉是宋代的家常菜呢?除去作者的写作思想外,应该和作者的生活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水浒传》虽说写北宋故事,但作者施耐庵却生活在元末明初。其实在元代开国时,对于偷杀耕牛的禁令就已放松,原先的流放变成打板子。一线大城市里,牛肉消费也更火热。以《元典章》记载,元初时“内外官员士庶之家,凡是婚姻庆贺一切宴会,往往宰杀马牛食用”。大小官员只要办宴会,基本都吃得起牛肉。待到施耐庵创作水浒的元末明初时,那些扯起反元大旗的起义军,歃血为盟的仪式上,常见抓起牛肉大嚼。

这些生活经历,应该都是施耐庵写《水浒传》里的牛肉宴席时,顺手拈来的素材。

而到了《水浒传》火热畅销的明朝中后期,老百姓吃牛肉?那更不是稀罕事。明朝嘉靖年间,造访广州的葡萄牙人克鲁士,就记录了大段明朝市民吃牛肉的场景。比起宋元时代吃牛肉要高价的景象,欧洲传教士笔下的中国南方城市,每个集市上都有大量牛肉出售,价格更比欧洲便宜得多。可以更容易吃到牛肉的明代读者,读到《水浒传》里的吃牛肉桥段,当然也不会见怪。

一盘牛肉,就是中国古代民生经济发展的见证。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6

水浒好汉确实能吃上牛肉,吃的就是牛肉。水浒好汉吃牛肉能成为一个议论焦点,是好事。人们开始关注历史,关注文化,关注美食。往大了说,是文化复苏之风,传统文化有继承;往小了说,人们的求知意识在增强,学习总比游戏强。

牛肉在我国历史上非同一般的肉食,从古到今都由皇权直接管着。从三个节点证明:①唐朝以前的先秦时期,只有“王”可以吃,诸侯都不准吃;②唐朝到清朝,各朝代严禁杀牛,杀牛犯刑法;新中国成立后,直到八十年代,同样对耕牛严加保护,偷杀滥杀耕牛触犯刑法。

几千年的沿袭,把保护耕牛列为国家法典,是因为牛充当着主要农业生产力,并不仅仅是牛肉好吃。当然也形成了牛肉的地位,比其他肉高贵。当下牛肉还贵很多,牛肉40元每斤,猪肉10元一斤。

有说法宋朝富裕了,朝廷允许杀牛吃肉,还有引经据典的,这个不可信。简单的道理是,无论多富裕,农业也是简单再生产模式,靠天吃饭,牛的作用不会丝毫减少。农民不会傻到杀牛吃肉自己去耕田,再说农民与耕牛的感情,不是人与动物,是家人关系。解放后多少年了,农村还都是土墙草屋的时候,三间屋两头房,大都一房睡人一房睡牛,中间堂屋。

还有说法,水浒作者施耐庵在元末明初改朝换代大动乱时期站错了队,帮错了人。结果同门师兄刘伯温帮朱元璋打下了天下,自己帮张士诚混了个落水狗的下场。一生倒霉,就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把对当朝的不满,在书里让宋朝好汉表现出来。单从作品看,这观点是成立的。水浒好汉就是当朝叛逆,绿林土匪,大吃牛肉就是表现自己的反叛精神。朝廷不让杀人,我杀了;朝廷不让吃牛肉,我偏偏吃了。不过牢骚归牢骚,施耐庵的思想还是正统儒家,最终还是让宋江把这帮好汉送上了不归路,给朝廷减少了麻烦。

7

梁山好汉爱吃牛肉,我们在《水浒传》中随处可见“小二,打两角酒,切三斤牛肉”之类的描写。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牛肉可以随便吃吗?梁山好汉到底能不能吃上牛肉?

牛在中国农耕文明时代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据汉代史料记载,民间不能屠杀耕牛。汉律对私自杀牛的惩罚十分严厉,犯禁者斩,给牛偿命。唐宋时期延续了这个做法,绝对不能擅杀耕牛,只有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牛才能食用。

在中国古代,耕牛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在北宋时期,别说民间百姓,就连皇帝也很少食用牛肉。据《随园食单》记载,北宋宫廷的主要肉食是羊肉,真宗时期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宰280只,英宗时减少到40只。之所以逐年减少吃羊的数量,并不是皇帝及其嫔妃、子女吃素了,而是另外引进了一种新的肉类。

这种新肉食便是猪肉。在中国古代,猪肉长期不被重视,据《国语》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那时等级多么森严,普通老百姓连吃肉的资格都没有。

猪肉在宋朝时得到发扬光大,其中苏东坡老先生居功甚伟,他发明了小火慢炖的东坡肉,还写了一首《食猪肉诗》,让猪的名声大大好转:“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吃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东坡肉

由以上史料所知,北宋年间宫廷和民间都很少食用牛肉,主要食用肉类是羊肉和猪肉,可见小说中大块吃肉的梁山好汉们吃的大概是猪和羊。

8

《水浒传》介绍雷横出场时有一句:“杀牛放赌”,把“杀牛”和“开赌坊”,“放高利贷”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高危行业放到等同位置,可见“牛”的重要程度和牛肉的资源稀缺特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耕牛对于种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就如同现在的信息社会,如果把你的手机拿走,哪怕只有一天就都像丢了魂似的。

当时政府法律对于保护耕牛的苛刻程度,这也可以理解。

但是,这并不代表那时的人们就普遍吃不上牛肉,有句话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不论你下的政策有多严厉,下面总会有变通之术来应对,正所谓“挂羊头,卖狗肉”嘛。

另外,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壮起来,10%会保障他在任何地方被利用;20%它会活泼起来……300%就会使人不顾犯罪,甚至不惜冒绞首的危险了。

我想,北宋末年的人们并不比现在的人笨多少,又有利益的驱动,只要你不是顶风作案,别说牛肉,鳄鱼肉都有可能给你端上来。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既然有鲁智深,武松这些好汉爱吃牛肉,就会有雷横这样“杀牛放赌”的人干这营生,满足前面他们的需求。

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所以说,《水浒传》中的好汉如果要吃牛肉,这个真的“可以有”。

9

估计有点难,我们在水浒传小说里总是能找到作者关于人物的饮食的交代。

首先在水浒里出现的最多的几道菜便是什么鲜鸡鲜鱼、嫩鸭、各种果蔬,酿鹅。要么就是杀了几个猪,几个羊,款待某某好汉(原著里有很多这样的桥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孙二娘的人肉包子,张横的刀板面,以及大朗牌炊饼??。开个玩笑,现在进入正题。

在我国古代,几千年来我们的祖祖辈辈靠的是什么手艺生活?没错,可能大家伙都知道,咱们靠的是农业。古代可不能跟现在比,现代是越是沿海城市越是发达,内陆城市反而会有所退步,而在古时候,内陆城市才是王道,所以长安洛阳建邺(今南京)开封寿春(今寿县)都是当时很多朝代的首都,我说这些感觉不搭边的事,看似有些跑题,实际上我希望大家知道为什么水浒中的英雄吃不到牛肉,大家知道了答案,也要了解不是??。

其实上面说了那么多,简单概括就一句话,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大国,老百姓的生活都与农业脱不开关系。既然与农业脱不开关系,那就好理解了,古代牛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劳动力而存在的。老百姓们养牛并不是为了吃或者说来年卖个好价钱,而是为了每年的春种秋收,那时不像现在,有许多方便的东西,牛是重要的生产劳动力,是不可能说杀就杀的,而且当时每个衙门都会把每家的牛登记在案的,少了牛可是要马上报官的!哪怕就是梁山上,也要种地吧?不然这一年年的粮食作物都去哪弄?总不能啥都靠抢劫吧?所以当时其实并没有吃牛肉的习惯,一切都是小说经过美化加工的原因,大家伙看这部小说是不是也很憧憬着好汉们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气呢?我也有这种想法啦!小风我才疏学浅,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前辈指教,谢谢??

10

不能说完全不能,但要说像《水浒传》情节里描述的那样,好像没个酒馆都是牛肉馆,随便都可以吃到二斤熟牛肉,就是没有其他的配菜,酒和牛肉却照样可以管够,那就真的是大错特错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现代人吃鲍鱼燕窝花的是钱,古代杀牛吃肉要命,直接叫你吃大狱,吃不了兜着走,花钱也不好使,如此说来吃牛肉是违法了,怎么还要大刑伺候了?

的确是违法了,而且还不轻,近代社会,随着文明的发展,其实刑罚是趋向于宽松的,但在古代,杀牛吃肉是重罪,唐代叛你个几年没商量,宋代一段时期内势必杀人还重的罪。

在汉代,由于常年战乱,天子出行拉车的马都凑不齐,不得不征用耕牛拉车,但不要据此以为汉代的耕牛就多的用不完,遍地都是。


整个封建社会其实耕牛都是一种战略物资,同时也是一种稀缺物,汉代除了皇帝勉强弄一色的牛儿拉车,一般身份的高官甚至拉车的牛都是杂色的,没办法,“牛”资紧缺。

因此,历朝历代可以说都是有相应的法律保护耕牛,极端的做法甚至是耕牛即使死了,也不能杀牛吃肉,而要安葬,像对待亲人一样送上天。

就《水浒传》里那个搞法,早晚要把耕牛都吃到肚子里不可,那就真的不用吃粮食了,耕牛是农业社会动力方面的一次革命,其历史意义比后来的这发明那发明要大的多。

因此,在“禁牛令”的紧箍咒下,随随便便就有牛肉吃,还是不太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