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梁山好汉108人为什么没有姓赵的?

梁山好汉108人为什么没有姓赵的?

2020-10-10 19:02阅读(62)

梁山好汉108人为什么没有姓赵的?:梁山108条好汉中,确实没有赵姓。但是,文本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条赵姓好汉。或者说,施耐庵暗写了一位赵姓梁山好汉。如果真是:

1

梁山108条好汉中,确实没有赵姓。但是,文本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条赵姓好汉。或者说,施耐庵暗写了一位赵姓梁山好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

梁山好汉姓氏简析

梁山好汉108人总共只有77个姓氏,只占当时百家姓五百余姓氏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很多姓氏在梁山空缺。其中,百家姓第二位,有可能是有意回避吴越国钱氏。据说,《百家姓》便是吴越国钱家人时期鼓捣出来的。

潘姓肯定无法挤进梁山,施耐庵很不屑这个姓氏,以潘金莲、潘巧云隐射张士诚手下两个不忠的潘姓将领潘元绍、潘元明。这二人深得张士诚的信任,却在朱元璋攻打西吴时,苟且偷生,背叛张士诚向朱元璋部队投降。梁山以忠义相聚,不忠之人怎么能进梁山呢?

这两个姓氏明显有寓意,施耐庵没让“他们”上梁山自有道理。如果再深入一步,恐怕还会发现其他一些姓氏没进梁山大名单的缘由,比如洪姓、高姓等。梁山好汉都是洪太尉放出来的,洪姓也就不能进入妖魔行列。高俅是《水浒传》中最坏的角色,梁山上容不得这个姓氏可想而知。

施耐庵没有太黑蔡京,甚至在一些章节中还流露出几分肯定的意思。比如,江州、大名府战役结束后,分别迅速统计官军百姓伤亡情况,组织烧埋等善后。这是照应“楔子”的隐喻,写北宋时期的民政救济制度,而蔡京就是这项制度最坚定的执行者。所以,梁山好汉有蔡姓便不足为奇了。

当然,这类现象不可能穷举,并不是每个姓氏都经过筛选,都隐藏着施耐庵的寓意。但是,梁山上没有赵姓则肯定如上述所说的那样,必定是大有深意的。

《水浒传》中的赵姓

这部书最早出场的角色,就是赵姓,写的是北宋开国之主赵匡胤。然后,接着写赵恒(宋真宗)、赵祯(宋仁宗)、找曙(宋英宗)、赵顼(宋神宗)、赵煦(宋哲宗)、赵佶(宋徽宗)、赵桓(宋钦宗),一共九个姓赵的。鲁达拳打镇关西,逃到了雁门县遇到了赵员外。抓获宋江,后来又把宋江赶进九天玄女庙的,又是两个姓赵的兄弟,赵能、赵得。这样算下来,《水浒传》这部书出现次数最多的,反倒是是百家姓的排名第一的赵姓。

施耐庵如此频繁的写赵家人,意图很明显,《水浒传》就是一部北宋的兴亡史。得江山的是赵家人,葬送江山的还是赵家人,与梁山好汉无关。因而,梁山之上没有姓赵的,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北宋九代皇帝有八位在《水浒传》中出场,只有一位被隐写,就是第九代皇帝赵桓。宋钦宗出场时,是以“龙”来隐喻的,这是在“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回书中的事情。宋江看到的“二龙相戏”场景,就是宋徽宗、宋钦宗坐井观天的历史真实。那么,又是谁让宋江预见了这一幕呢?还是姓赵的,也就是赵能赵得。

施耐庵写了北宋九位皇帝,分水岭则是误走妖魔的宋仁宗。仁宗皇帝虽然放走了妖魔,但这一朝也是风调雨顺的太平天下。这些妖魔在经历了六十二年时光后,在宋徽宗朝出来作乱。鲁智深禅杖重六十二斤,则是告诉读者,梁山故事从宋徽宗宣和二年便开始了。

宋仁宗误走妖魔是1058年,这一年就是嘉佑三年。六十二年后,也就是1120年,梁山人物纷纷出场,妖魔开始兴风作浪。在鲁智深打造禅杖这回书中,施耐庵专门安排鲁智深吃了一回狗肉。这是因为,宋徽宗是属狗的,还曾经下诏在全国范围内禁吃狗肉。施耐庵以如此诸多的信息,隐含了《水浒传》的内在主题,姓赵的人物都是赵氏皇帝的暗喻。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水浒传》故事的隐喻

赵匡胤是道家雷部的霹雳大仙,陈桥兵变后结束五代战乱,开创太平盛世。在宋徽宗之前的历代北宋君主,都是天下太平的世道。宋徽宗时期,天下失道,赵家祖先需要一个“替天行道”之人,还道以“辅国安民”。于是,赵能赵得出场了。他们在施耐庵的笔下,忽然成了郓城县“新参”的都头,取代朱仝、雷横,把宋江赶进了九天玄女庙。

宋江从梁山悄悄潜回家中,却早被埋伏在附近的赵能赵得看见,便一路追赶,把宋江逼进了九天玄女庙。为什么偏偏是姓赵的追赶宋江,而不是其他姓氏的人呢?别认为施耐庵就这么一写,没有别的意思了。施耐庵想表达的,当是赵家人也在寻找拯救危机中的王朝,他们应当是奉九天玄女之命,来请宋星主的。

把宋江捉去江州充军,逼宋江进九天玄女庙的不仅都姓赵,而且又是兄弟俩。这种写法很奇怪。施耐庵这样写,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徽宗的祖先不能让妖魔作乱,要灭掉妖魔首领。但是,宋江是道家紫府中的星宿,是九天玄女选定的“替天行道”之人。当赵能赵得追赶紧急之时,九天玄女出手保护了宋江,并且,点醒魔头。

另一层含义就是赵能赵得也在物色“替天行道”之人,看似把宋江赶进了九天玄女庙,实则是把宋江“请”到了道家最高阶神的宫殿,让他接受训导,从魔道还于天道,帮助赵家重建太平盛世。

赵能赵得完成这个使命后,立即被梁山好汉杀死。这一点都不奇怪,这两人原本就是“死人”,倘若再留在书中,就不好讲故事了。施耐庵写故事绝不会有头无尾,但凡无缘无故神秘失踪的重要人物,恐怕会在七十回后出现。而赵能赵得便交代得非常清楚,他们已经没有故事了。他们的故事在北宋开国时已经讲完,施耐庵在《水浒传》开头便交代得非常清楚。

另一位赵姓人物,则是把鲁达变成鲁智深的赵员外。这段故事隐写的是宋徽宗压制佛教,窜通金国灭辽,让北宋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赵员外对五台山的压制和无限的权威,就能够看出此人暗藏的信息非同小可。智真长老因为赵员外而预见了鲁智深的非凡正果。智真长告诉僧众,除自己而外,谁都不及鲁智深。因而,鲁智深的正果可以达到智真长老的级别,成为五台山或者东京大相国寺的住持方丈。

这是《水浒传》有关赵姓的几点隐喻,既然他们的身上都具备北宋皇帝的符码,又怎么能上梁山呢?

宋三郎另有其人

梁山好汉中的三十六天罡,都是有蓝本的,《大宋宣和遗事》与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所开列的名单中,没有一个是姓赵的。七十二地煞也因为上述原因,没有一个姓赵的好汉。但是,姓赵的却一直不在梁山上晃荡。

宋江出场时,施耐庵说他行三,诨号有“宋三郎”、“黑三郎”、“孝义黑三郎”等等。但是,书中并没有交代宋江上面还有哥哥。那么,是不是宋江的哥哥早就夭亡,施耐庵为省笔墨而略去不写呢?也不会。施耐庵在介绍宋江时,专门写到了其家庭成员,无论故去的,还是在世的,一笔都不漏:

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宋江是没有哥哥的,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绿野老道备细考证了《宋史·本纪》的有关记载,很惊喜的发现,有一个赵家人与“黑三郎”有关。这个人就是梁山故事中的皇帝宋徽宗。

宋哲宗死后,因为没有儿子,便在兄弟中选一个继承人。端王赵佶排行第十一,按讲是轮不到他做皇帝的。此时,在赵佶之前的哥哥中,有好几位都去世了,于是,他的行序排到了第二位。但是,在赵佶的后面还有一位简王,是宋哲宗的同母弟弟。按照皇位继承规制,赵佶应当是第三顺位继承人。但是,由于皇太后的坚持,力排章惇等大臣的非议,将赵佶送上了皇位。皇太后的理由很简单: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

施耐庵把端王写成了一个不务正业、宠信奸佞的亲王,自然是要黑他的,皇太后夸端王是福寿仁孝之人,这就是“孝义黑三郎”的由来。

施耐庵的两难创作

在宋江的身上,隐含着宋徽宗的符码,这也是施耐庵写这个人物充满矛盾之处,也是施耐庵写梁山好汉的两难之处。《水浒传》前七十回写梁山聚义声势浩大,108个妖魔在宋江的引导下,纷纷归还“正道”,一心拥护“替天行道,辅国安民”的聚义纲领。但是,又不能推翻北宋王朝,自己做皇帝。于是,按照历史真实,让宋江走上了投降招安之路。

按照施耐庵在开篇中所阐明的观点,《水浒传》中所强调的“道”,就是天下太平。赵匡胤以道家雷部霹雳大仙的身份,结束五代战乱,实际上就是“替天行道”之人。以这个逻辑来看宋江以及梁山的“替天行道”,就是要取宋徽宗以待之。但是,历史真实又是宋江被张叔夜打败后,全伙投降。

施耐庵写《水浒传》不是随意编故事,而是通过梁山聚义、招安这一个文本故事,隐含历史真实。梁山最终确实被招安了,这在《宋史·徽宗本纪》、《宋史·张叔夜传》、《侯蒙传》以及《东都事略》、《三朝北盟会编》中都能找到依据。而《水浒传》的最基础蓝本《大宋宣和遗事》也是这样记载的:

朝廷无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谕宋江等。有那元帅姓张名叔夜的,是世代将门之子,前来招诱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去诰惠,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后遣宋江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

因而,在九天玄女庙这段故事中,施耐庵就为宋江的结局定了调:“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懈怠!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

这一番话充满矛盾。明明是要“为主”替天行道,却又叮嘱宋江“为臣”。宋江到底要怎样做才能“重登紫府”,做了什么事又将被“罪下酆都”?

上文所述,“替天行道”不是替宋徽宗这个“天子”行道,反而有取宋徽宗而代之的意思。但为臣却又是做宋徽宗的臣子,摆明了是要招安的。

施耐庵这样两难的创作,实际上也体现在宋江这个人物的纠结上。天魁星及时雨宋江既是梁山聚义的首领,又隐含了赵家皇帝的符码。当宋江被青衣使女推下石桥,参与到“二龙戏水”的游戏之中时,实际上也是寓意这两个人物在一定程度上的合体。或者说,宋江做了赵家人的殉葬。

梁山好汉中没有赵姓,但《水浒传》却是写的赵家的事。

2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梁山好汉 108 人,合计 77 个姓氏。赵姓作为百家姓之首,却没有梁山好汉姓赵,这着实十分诡异。除了皇家姓赵这个表面原因之外,还隐藏着作者施耐庵对现实社会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梁山没有姓赵的,水浒传中确有姓赵的

(宋徽宗)

水浒传是以宋徽宗在位的北宋末年为大时代背景,从赵匡胤建立宋朝开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九代皇帝,在书中都或明或暗的有所交代,这些人自然都姓赵。

除了皇家姓赵,书中还有几个容易被人忽视,却有着非常重要隐喻的赵姓角色,包括郓城县都头赵能,赵得兄弟二人,以及赵员外。

赵员外,赵能,赵德的努力与悲哀

鲁智深救了金翠莲父女二人,金翠莲后来成了赵员外的外宅。赵员外将鲁智深送至五台山为僧,在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又花费重金重修文殊院。

赵能赵德做为郓城县的都头,在宋江秘密潜回老家后,率兵对宋江围追堵截穷追猛打,差点将宋江捉拿归案。

鲁智深和宋江都是梁山十分重要的角色,赵员外一心想让鲁智深出家为僧,并且请出了全书最牛的长老智真长老。赵能赵德勤勤恳恳,一心想要将梁山魁首捉拿归案,为大宋朝消除祸患。

这三人都姓赵,可以理解为皇族的底层代表。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试图拯救这栋即将倾覆的宋王朝,可惜大厦将倾,一己之力已难以为继。他们很努力,但结果很悲哀。

梁山好汉中不能有姓赵的出现

(宋江 剧照)

梁山好汉之所以没有姓赵的,这是作者埋藏的非常深的一个隐喻,那就是大宋王朝的衰落与崩溃,是其自身原因造成的。

在朝廷看来,是梁山好汉等动摇了宋朝的国本,危害了宋朝社稷。但在作者看来,真正的原因在大宋朝的内部,其政治的昏暗,朝政的腐败才是其衰败的真正原因。

大宋朝败在他自己手里,与别人无关,与梁山无关,与外寇无关。城堡都是从内部攻破,这是一套非常高级的辩证法思想,是作者对大宋朝衰败的根本原因的深刻认知和理解。

3

今天直入主题!首先,《水浒传》中虽然梁山上没有姓赵的,但梁山之外的人除了宋徽宗姓赵的可也不算少,比如说修文殊院的赵员外,捉拿宋江的捕头兄弟赵能、赵得,方腊方江南十二神之一的赵毅,与李师师其名的京城名妓赵元奴等。有人说梁山方小说中的主要贼寇,所以要和皇家有所避讳,但要避讳一般来说是讳名不讳姓,但同样身为贼寇,田虎方和方腊方也出现了赵姓的人物,这是不是就有点奇怪了,别急,往下看。

我们再来看看大致产生于北宋初期的《百家姓》,《百家姓》的姓氏排名毫无疑问是宋廷按照他们所认为的姓氏尊贱排列的,因此赵姓排第一无可争议。第二位的钱姓是那位三千强弩咔咔射潮的吴越王钱镠的大姓,之后的第三到第八名就是皇后和几位主要夫人的姓。而梁山第一代寨主姓晁(不理会王伦了),第二代寨主姓宋,公明哥哥有难八方支援,天下英雄不服赵家却服宋江(以及威望比宋江还高的柴进),因此我们是否能推测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对赵姓并不感冒。等到大排位后,梁山等人有了座次,但我们观察他们的姓氏也没有什么尊卑之分,而《水浒传》以宋朝为背景,说施耐庵把赵姓忘了,这也不太可能,我们继续往下看。

在历史层面,《水浒传》里的天罡36人大多和历史上宋江起义的36人一致,这36人也明确被记载在《大宋宣和遗事》中,这个不难发现,这36人中就没有姓赵的,这36人以宋江为首并继续衍生至《水浒传》中,有种以“宋”代“ 赵”的意思,宋江,即可理解为宋朝的江山,而施耐庵更是借李逵之口说出了以宋代赵的隐喻,当时朝廷前来诏安,众好汉齐聚一堂等候吩咐,但朝廷命官表现的很是傲慢,这时李逵暴躁的冲了出来撕毁了圣旨,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他大宋皇帝姓宋,我哥哥也姓宋,凭啥他能做皇帝,我哥哥就做不得!

车逻辑分析这段话施公可能要表达这么几层意思:

一、一方是贼寇,一方是朝廷,贼寇撕了圣旨已经是大逆不道,就算你诏安了也暗示你会不得善终;

二、当今天子姓赵可不是姓宋,你们这帮贼寇来基本的知识点都搞不清楚,还聚义,还想报效国家,你们可拉倒吧。这点间接反映了梁山聚义(或者是农民起义,梁山泊不算农民起义,但宋江三十六人算)的某些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

三、以“宋”代“ 赵”,延续《大宋宣和遗事》里徽宗部分的基调继续讽刺宋徽宗,说他才是导致当时农民起义的“罪魁祸首”。

这样,作为辅助天罡36人的地煞72将也依然没有姓赵的(宋江的弟弟宋清,作者可能想间接要表达宋江的清白,我宋江上梁山,但我不是草寇,我还是要继续报效朝廷的),众人从接受诏安开始一步步也走向了土崩瓦解。《水浒传》的主题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这108将可以代指“宋民”,逼他们上山的官则是朝廷,也就是“赵官家”,这样一来也能清楚的表明官和民两大阵营的对立关系。

可悲的是,即使官逼民反的罪魁祸首是宋徽宗,但好汉们落草后却并没有走推翻宋朝的道路,他们却在宋江的带领下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唱着“污吏贪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的歌谣。这里,一方面突出展示了梁山众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善终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暗示这宋家江山渐渐会被宋徽宗小号殆尽的一种过程。因此,单从梁山上没有赵姓这个议题来看,车逻辑认为是施公想隐射一种宋朝和宋江的悲剧罢了。


文/车逻辑的逻辑

108将还没有姓车的呢,谁给解释下?

4

“梁山108位好汉”是明朝施耐庵描写有关宋朝的事——《水浒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一多半是虚构的。

我们不难发现,在这108位好汉中竟然没有一位姓赵的,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这是施耐庵避讳大宋国姓“赵”,毕竟梁山好汉都是一些打家劫舍的强人,怕惹怒赵家皇族,所以梁山好汉中没有姓赵的。



但是通读全书,这种说法不靠谱。

全书有13位姓赵的,除了皇帝赵佶和宰相赵哲这些真实历史人物外,其中也不乏有强人和下贱之人。

比如江南造反的方腊手下强人有个叫赵毅的,有个名妓叫赵云奴,当初鲁智深解救的卖唱女金莲嫁给的就是一个姓赵的乡绅,押解杨志的官差就有一个姓赵的,捉拿宋江的都头也姓赵……

如果施耐庵是为了避讳“赵”姓,这些人就不应该出现在书中。

施耐庵是明朝人写宋朝事,北宋离明朝有400年的历史,赵家已成亡国皇族,施耐庵没必要避讳“赵”姓,他何怕之有?

剩下的原因就是施耐庵随意而起的姓名,没有什么特别意义。



施耐庵是根据《大宋宣和遗事》史料为基础创作了《水浒传》,原史料是以宋江为首的三十六位好汉啸聚梁山和官军死磕的故事。

施耐庵为了丰富内容,把三四六位好汉称“三十六天罡”,虚构添加了“七十二地煞”,凑够了梁山一百单八将。原本三十六好汉中没有姓赵的,施耐庵添加的七十二位都是随机起得姓名,没有姓赵的纯属巧合。

说到避讳,施耐庵是明朝人,他最应该避讳的是“朱”姓,但水浒中有四位姓朱的强人。他们是神机军师——朱武,旱地忽律——朱贵、朱贵的弟弟笑面虎——朱富和美髯公——朱仝。

综上所述,“108位梁山好汉中为何没有姓赵”的这个问题,只有施耐庵才有正确答案。我认为没有特别原因,不知亲们怎么看这个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秉烛读春秋

5

一是中国人的姓太多,二是梁山好汉人数太少,三是因为当时的皇帝可能是姓赵,四你去问问施耐庵

6

答:不为什么,中国姓氏实在太多了,梁山好汉108人,共77个姓,不可能一一都写完。

中国姓氏到底有多少呢?

我们说“百家姓”“百家姓”,但不要总想着只有一百个姓。

实际上,宋代人编写的《百家姓》就收入有628个姓氏!

就因为《百家姓》仅仅只收入628个姓氏,后人深以为憾。

于是,明代又有人编了《千家姓》,收入了1594个姓氏。

但1594这个数字,肯定还不是全部。

新中国成立后,单单北京市的户口档案中就有二千二百多个姓氏。

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

据不完全统计,见于文献的中国人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如果您要问“梁山好汉108人为什么没有姓赵的?”,那么,类似的问题您可以问5000多个,有意思吗?

当然,我知道,有人会说,在《百家姓》里,赵是第一大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是,赵是大姓不假,但它之所以排在第一,仅仅只因为《百家姓》诞生于宋朝,而赵是宋朝皇帝的国姓,赵姓人口数量其实比不过张、王、李等姓的人口数量。

而且,就“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这十六个姓来说,没有姓赵的,也没有姓钱的,没有姓冯的,没有姓褚的,没有姓卫的,没有姓沈的,您怎么解释?

现在,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那我们来看,梁山好汉中也没有姓胡的,没有姓高的,也没有姓何的!

所以,不要疑神疑鬼,以为梁山的故事发生在宋代,然后宋代皇帝姓赵,所以《水浒传》的作者就别有深意,不写姓赵的梁山好汉,免得出现姓赵人反姓赵人的尴尬。

没有的事,想多了。

宋江集团没写有姓赵的好汉,方腊集团里面写了,润州江南十二神之一,湖州统制官赵毅,绰号为“太白神”。

傻眼了吧?没话说了吧?

其实,《水浒传》出现的赵姓人还是蛮多的。

除了姓赵的宋朝皇帝赵佶,还有姓赵的大臣赵哲,以及姓赵的妓女赵元奴,还有金翠莲的接盘侠赵员外、都头赵得和赵能、开纸马铺的赵四郎赵仲铭等等,真是有男有女,有贵有贱。

真的,《水浒传》的作者真没在这个姓上想太多,如果他知道几百年后有人会因为这个事好奇而穷根究底,随便把李忠、周通之流的小角色写成赵忠、赵通,估计也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7

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赵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所谓郡国,仅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直至“靖康之乱”,金兵攻人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市),俘虏了赵姓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赵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成为赵姓家族在中国江南地区繁衍的主要支脉之一。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发生在宋朝,宋朝皇家姓赵,赵姓乃皇姓,贵人中的贵人,压根就不可能和梁山泊这群人有交集,也就不可能被骗上山。

8

这话让人很难接下去,虽然说“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在中国的百家姓中赵姓人数排位第一,但是事有凑巧,人家梁山一百单八将里就是没有赵姓也没什么,毕竟密度不够大嘛


其实读者注意一点就能发现,在梁山的一百单八将中从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开始,直到地煞最后一位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除了阮家几个兄弟之外几乎没有重名的,这也许是作者的心机,显示这些英雄的与众不同?


当然了,有人觉得还有另一个原因

赵这个姓氏虽然平常,但是在《水浒传》的社会背景中还有特殊的意思,毕竟那是北宋王朝,是赵家的天下,因此作者不愿意在啸聚山林的梁山好汉里面加上一个碍眼的皇族大姓的英雄,这也是有可能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9

这很简单啊。,皇帝姓赵,为了避讳,作者自然不敢让一群土匪,流氓,恶霸,姓国姓,但作者让头领姓宋,姓国号,隐隐透露了作者认为大宋皇帝带领着一群土匪像,流氓,恶霸。

10

在《水浒》所写的725个人物当中,姓赵的有13人。他们是:当朝风流天子宋徽宗赵佶、宰相赵哲、谏议大夫赵拆、监战官赵安抚、纳金翠莲的雁门县富户赵员外、押送杨志的公差赵虎、阳谷县开纸马铺的赵仲铭、捉宋江的郓城县都头赵能和赵得、田虎的部下赵能、方腊的部下赵毅、童贯的部下赵潭及东京名妓赵元奴之赵母等等,人可谓不少。宋朝的第一大姓就是赵,赵姓可说是国姓,《水浒》的作者应该是很清楚的。然而在水泊梁山之上,一百零八将的77个姓氏之中,作者宁愿有7个姓李的:李逵、李俊、李应、李立、李云、李忠、李衮;4个姓朱的:朱仝、朱武、朱富、朱贵;4个姓张的:张清、张青、张横、张顺;4个姓杨的:杨志、杨雄、杨林、杨春;也不让一位好汉姓赵,原因很简单,因为姓赵的是皇姓如果有姓赵的造反起来名正言顺,因为你可以说这个,姓赵的是某个宋朝王爷的后代,因为王爷和皇帝的区别只在于你能不能坐上金銮殿的那张龙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