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水浒传》梁山集团最大的硬伤是什么?为什么?

《水浒传》梁山集团最大的硬伤是什么?为什么?

2020-10-11 10:31阅读(61)

《水浒传》梁山集团最大的硬伤是什么?为什么?:梁山集团最大的硬伤是“不生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当然主要指的是梁山军人,物力资源包括

1

梁山集团最大的硬伤是“不生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人力资源当然主要指的是梁山军人,物力资源包括钱粮布等生活物资及马匹、铁器等各种军事物资。

因为梁山是个“孤岛”,山上土著居民很少。山上的人就是108将外加梁山的军人,这些军人又叫“小喽罗”。这些喽罗一旦战死,在梁山上得不到补充,只能从梁山外去补充。而梁山的军人们又不从事生产,衣食住行及军事斗争的所有物资(除了“水”以外)都只能通过去山外抢劫来获取。

这就是梁山最大的“硬伤”!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梁山泊的形成

水浒里首次提到梁山泊是柴进对林冲说的,说梁山泊是个水乡,方圆八百里,中间宛子城、蓼儿洼。

梁山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北宋时期真有800里梁山泊吗?查阅《辞海》,还真有800里:

《辞海·梁山泊》:泊,一作泺(泺是泊的古体)。在今山东梁山、郓城等县间。南部梁山以南,本系大野泽的一部分,五代时,泽面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从五代到北宋,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水灌入,面积逐渐扩大,熙宁以后,周围达八百里。入金后河徒水退,渐涸为平地。元末一度为黄河决入,又成大泊。不久又涸。北宋以来,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相传宣和初宋江起义,曾屯聚于此。

从《辞海》收录的内容来看,梁山泊原来是大野泽的一部分,唐与宋之间的五代时期,大野泽北移,把梁山围在中间,梁山泊成形。后来因为黄河水灌入,面积不断扩大,到了北宋熙宁年间,方圆就达800里。

北宋熙宁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始于1068年。水浒的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期,主要在宣和年间,距熙宁年间大概50年左右。

这说明,水浒中的梁山泊确实达到方圆800里,是一个大湖泊。林冲初上梁山时,看到的景象是“山排巨浪,水接遥天”,泊里的巨浪能有山高,也间接证明湖泊很大。

梁山泊不仅大,而且还深。高俅征梁山时,就造了海鳅大船,海鳅大船是海内航行用的,吃水比较深,用来征剿梁山,说明梁山泊水很深。

梁山四面环水,山在水中间,从陆地去梁山,只能通过坐船过去,如果是旅游,坐在船上,极目远眺湖光山色、野鸭飞鸟,自然令人心旷神怡。

二、梁山泊的地利优势

梁山泊的特殊地理结构,对于“防守”具有天然的优势。

梁山的防守有三层战略纵深:

第一层防御,湖泊以外陆地上。可以利用梁山的马步军优势展开。梁山马军五虎将、八骠骑都是厉害角色,步军将中的鲁智深、武松、李逵、刘唐、雷横、二解等也是勇贯三军的。征剿梁山的官军数量一两万人以下的,都可以在湖泊外解决。梁山大聚义以前,朝廷征剿梁山的主要有两支人马,一是呼延灼的连环马,大概一万人左右;二是关胜的兵马,一万五千人。都是水泊外面对垒,最后梁山获胜。大聚义以后,童贯起十万大军征剿梁山,战场也摆在水泊外,两阵大败童贯。

第二层防御,就是湖泊上面。童贯败回,高俅见陆上不能取胜,自点13万人马,并带一万五千水军亲自前来征剿梁山。梁山泊水军头领虽然没有马步军头领多,但个个都是厉害角色,李俊、张横、张顺、三阮、二童都能在水下生活的人,加上平时训练的梁山水军。所以湖泊上更是梁山优势。高俅的水军第一阵就败了下来,折了许多人马,水军副帅党世雄被活捉。第二阵效仿曹操赤壁之战做法,将小船连成大船,成连环船,结果梁山效法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更离奇的是公孙胜效仿诸葛亮借风,又打败高俅,三个水军统帅刘梦龙、牛邦喜、党世英都被杀死。第三阵高俅监造大海鳅船,本想踏平梁山,没想到又被张顺带着水军凿漏,高俅自己都做了俘虏。所以,湖泊上作战,梁山还是有优势的。

第三层防御,就是梁山上的各关卡。这些关卡是在陆上、水上都失利时才用得上。《水浒传》中梁山上关卡没用上。

综上,梁山泊是梁山的天然屏障,有利于梁山防御,这是地利优势。

三、梁山泊的地理劣势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梁山泊八百里水面是天然的防御屏障,这是梁山的地利。

但如果大宋朝廷对这个地理特点善加利用,那么对梁山来说,地理优势就会变成地理劣势,并且这种劣势对梁山来说是致命的。

陈道明演的《康熙王朝》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康熙为了收复台湾,启用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姚启圣采取了“禁海”与“征剿”相结合的策略,先通过将福建沿海的居民内迁,使台湾的明郑军队抢不到资源。然后时机成熟时派施琅海军进攻台湾,并一举收复台湾。

应该说“禁海”是个非常狠毒的措施,其目的就是要把明郑政权困死在台湾岛。因为台湾岛上资源贫乏,不能支持明郑集团长期坚持下去,明郑集团要想补充资源,只能渡海到大陆,到福建沿海去抢。

梁山的地理和台湾非常相似,四面环水,中间一个孤岛。并且梁山并不大,山上也没什么土著居民,基本没有人种粮食,除了渔业资源以外,大部分生活资源及军事资源,都要跨过水泊到陆地上去“抢劫”。

这是梁山的地理劣势,也是梁山最大的短板,更是梁山最大的硬伤。

如果北宋朝廷采取“禁湖”政策,将梁山泊四周的居民都迁走,并派重兵堵住梁山泊登岸的几个港口,把梁山的人困在湖泊内,那么梁山将会面临四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一,生活物资无法得到补充。梁山自己不生产粮食,山上的存粮正常也就一年半载,一旦发生粮食危机,山上几万人都得饿死。除了粮食,还有衣服、被褥、油盐酱醋、酒、牛羊等,也得不到补充。另外还有药品,如果得不到补充,疾病不能控制,必然造成瘟疫流行。

其二,军事物资无法得到补充。梁山发展到招安以前,兵力达到几万人,各种枪械、被服、战马、铠甲、弓箭等随着战争的进行,肯定会有大量消耗,出不了港、打不了胜仗,就无法得到补充,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力必然不断下降,最后就是不战自溃。

其三,士兵得不到及时补充。梁山有几万兵丁,但打仗肯定会有伤亡。以前是从四乡八里招募,或者通过俘虏朝廷兵丁补充,一旦禁湖,兵有伤亡,无法得到补充,军队必定越打越少。要知道,真正打仗的时候,单挑很少的,大部分都是阵战,兵员得不到及时补充,军队数量就会越来越少,整体战斗力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其四,军事斗争上会形成“死棋”局面。军事上,打仗讲究犄角之势、互相策应。就好比围棋,只有一眼是死棋,两眼以上才是活棋。梁山所有人马都集中在梁山泊里,就形成了一个眼的“死棋”局面,如果梁山泊被困住,梁山人走不出去,就会被困死在水泊里。如果当时梁山在收编各路草莽的时候,能留一两个山头不烧,比如二龙山,而在那里布置一队兵力,那么战争时就会互相牵制策应。

梁山上不乏能工巧匠,能人异士。比如,汤隆就是铁匠,专门负责打造枪械,但如果没有“铁”,拿什么打?所以,一旦禁湖,生活资源、军事资源无法补充,各种原材料都得不到,再多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别以为“禁湖”政策大宋朝廷想不到。南宋时期,岳飞破洞庭湖杨幺起义,采取的就是类似策略:

杨幺在洞庭湖采取“陆耕水战”体制,春夏水涨时种田,秋冬水降时作战,加上水军厉害,官军一时奈何不得,宋高宗派岳飞去镇压。岳飞到了洞庭后,一反过去秋冬作战的做法,春夏作战,让杨幺不能生产。又把有关的出湖港汊封死,断了杨幺粮道。然后又开闸放水,把洞庭湖水位降下,再用木筏堵死港汊,湖上洒满青草,使杨幺机动船的叶轮被卷死开不动。同时,一边困湖,一边招降,削弱杨幺的军事力量。等这些功夫都做足了,8天就灭了杨幺!

梁山集团全伙受招安的时间是大宋宣和四年,这一年,岳飞20岁。

梁山泊因为有这个致命“硬伤”,所以,如果大宋朝廷动真格“禁湖”,不用什么大的战争,困个一年半载,梁山基本就自我灭亡了!

也因为这个“硬伤”因素,梁山集团除了接受“招安”,剩下的都是死路!

2

一,没有大的财团作后盾,所以没有坚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二,没有统一的核心领导集体。

三,水寨中山头太多,各山头严重的不团结。

四,最大的硬伤就是大当家的是朝庭的走狗。一心一意想着到朝庭那去当官发财。所以他一直把这一群响马往邪路上带,最后全部都把这群响马带到了深沟里。

3

要说梁山集团最大的硬伤应该是梁山军马虽然有一百零八将,但不是所有的头领全部本领高强。战争就像淘汰赛,弱一些就会被淘汰。所以征方腊才伤亡惨重。

4

梁山的成员都是些草莽英雄,绿林好汉,甚至是地痞流氓,所做的事情没有真正体现“替天行道”“为民作主”。

连接、约束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是靠义气,而非人人适用的制度。

领导核心的价值观就是投降朝廷,效力朝廷,谋个一官半职,有个好归宿,所以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5

是宋江的投降行为——把整个粱山好汉都给害了???

6

梁山集团最大的硬伤,我认为是没有文化。伟人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01 梁山集团文化状况分析

宋江用人之道端的了得,梁山泊好汉基本上做到了人尽其才,所以不用培训,军师、人事、纪检、财务、后勤、马战、步战、医生、兽医、造船、监工等各岗位几乎笼统配套,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行政体系,领导干部实现了“专业化”。

但说到干部知识化,梁山集团就远远不及格了,好汉们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人们常说的一字不识的“大老粗”不在少数。大致分类如下:

专家水平的:指有一技之长的,包括入云龙公孙胜(法术高人)、轰天雷凌振(导弹专家)、神医安道全、紫髯伯皇甫端(兽医专家)、玉幡竿孟康(航母专家),这几人的学科没有点文化估计难于达成他们的成就。但梁山泊一人例外,他也许机缘巧合上过古代蓝翔之类技校,更可能真的没有文化,但靠刻苦钻研,他胜任了梁山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诸般事宜,按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宗旨,可以破格评上职称,他就是梁山泊少有的纯庄户出身、使把铁锹做兵器的九尾龟陶宗旺。

可能跟文化有些关系,直白点说认识字的都算数的: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大刀关胜、小旋风柴进、青面兽杨志、混金龙李俊、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美髯公朱仝、豹子头林冲、扑天雕李应、行者武松、病关索杨雄、拼命三郎石秀、霹雳火秦明、花和尚鲁智深、没羽箭张清、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广花荣、金枪手徐宁、浪子燕青、金钱豹汤隆、铁叫子乐和、玉臂匠金大坚、混世魔王樊瑞、神算子蒋敬、圣手书生萧让、神机军师朱武、铁面孔目裴宜、百胜将军韩滔、天目将彭玘、井木犴郝思文、丑郡马宣赞、病尉迟孙立、镇三山黄信、圣水将军单廷珪、神火将军魏定国、一丈青扈三娘等,不到一半。

其他人等,接近文盲的居多。

02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

虽然前面提到好汉识字的不少,但纵观《水浒传》全书,除了宋江、林冲自题过两三首诗,吴用做过小学民办老师,裴宣当过法庭书记员,卢俊义、柴进论富裕程度应该有点文化之外,其他好汉的文化素质末必怎么样,半数处于扫盲班或文盲状态。

那些官府降将,貌似有些文化,但天天以练武操兵器为主,文化程度高不到哪去,只有杨志和韩滔两个中过武举便是例证。

整体的文化水平偏低,决定了梁山集团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宋江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重要的几个岗位都有“高级知识分子”把持,但绝大多数好汉除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本事之外,小打小闹、打打杀杀还能糊弄一气,估计如果派到地方主持工作,真的没几个能够胜任。

梁山好汉受招安后,你能相信像李逵等人,确实能做好一个地方的父母官吗?让糊涂官判糊涂案吧;所以说,仅凭梁山集团高、中层的综合实力,达到改换朝廷的目标是痴心妄想。

佩服黑三郎宋江,面对这样一支战斗力超强、文化素质却很低的特殊群体,奇思妙想,通过子虚乌有的九天玄女“替天行道”的迷信说法,终于达到了维系队伍至成功接受受招安的目的。

虽然最终结局悲惨,但那是梁山集团最好的博弈结局。还是那句英明论断一言九鼎: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识字篇排名不分先后,想到谁写到谁。哪位看官有不同意见或补充,请评论留言,必采纳修改补充,敬请关注@童童读史)

7

说到硬伤,咱们看一下什么叫做硬伤。所谓硬伤就是那些一眼就看得出来的伤。一个国家的硬伤就是没有政治体系,没用民族信仰。一个团体的硬伤就是没有管理体系,没有组织能力,各自为政,不服从管理。这也就是梁山集团的硬伤。

梁山集团山头林立,各自为政。不服从领导指挥,妄自尊大。都是些草莽之辈,没经过专业培训,都是些个草头王。就那么几个官方出身的人,在梁山还没有话语权。宋江一人之言,一门心思诏安。惹得众多头领反感,宋江没有什么心思把梁山发展壮大,他的心思就是诏安。他处心积虑害死了晁盖,以为他的阴谋得逞。可没想到还是有那么多人反对,他还是一意孤行频繁的和朝廷联系,最终把梁山葬送。

替天行道的大旗立起来那天,也是梁山开始没落的开始。宋江的策略就是诏安,李逵砍到了大旗也是表明了反对招安派的态度,你宋江要招安我们不同意,可是这些反对派却不能反下山去,因为一旦下山等着他们的也是一死,并且会死的更快。没办法只能在山上耗着,明里暗里阻挠着诏安,又是往酒里掺水,又是羞辱诏安官员。就这样的一个团体,散伙仅仅是时间问题了。这就是梁山的致命硬伤。

到了后期,征方腊回来以后,梁山众人死的死走的走。这时候怎么走了呢!这时候已经没人能拦住那些要走的人了,他们已经不是当初那些通缉犯了,已经不怕朝廷的通缉令了。所以抓紧走,离开宋江这个祸根,跟着宋江迟早都是死。这就是梁山的致命硬伤。

内部不团结,领导人没有威信,没有正确的战略目标。梁山有这种致命的硬伤,不散伙都怪了。

8

喜欢读《水浒》的朋友都会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即水浒英雄们大多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他们没有妻儿子女,只有父母、兄弟、姐妹。在水浒108条好汉中,真正有家有室的没有几位,扳着指头也能数过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呢?

绝大多数梁山好汉既没有结过婚。也曾未想过结婚的事,他们不愿受妻儿、家庭的拖累,只想过一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随意洒脱的生活。有的虽也结过婚,曾经有过妻儿,但正是不幸的婚姻把他们拖入苦难之中,使他们感到不堪回首,从此再也没有结婚的念头。因此可以说梁山泊既是一个好汉的世界,也是一个光棍的世界,在这里女人少之又少,而且是不大受欢迎的一类。

由于作者以及梁山泊的大部分好汉都对妇女持一种歧视和轻蔑的态度,甚至把女性视为祸水,不管是好女人,还是坏女人都是灾星,都会给男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灾殃。因此,在他们看来,婚姻就是一个陷阱,一旦结婚就等于掉进陷阱之中,不但会失去自由,还将带来灾难:有的因为选择不慎,女方是个淫邪放荡之人,结婚之后背叛丈夫,与外人勾搭成奸,回过头来谋害丈夫,逼得丈夫不得已而杀人,结果无处藏身,只好亡命江湖,最后走上梁山,如宋江、杨雄、卢俊义;有的选择虽不错,却因妻子美貌,引得他人垂涎,结果招来祸害,弄得家破人亡,如林冲;有的是因为家中亲人择偶不慎,引来外鬼,不仅使亲人受害,还迫使自己出手为亲人报仇,结果使自己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沦落为官府通缉的罪犯,如武松。总之,不管是那种情况,婚姻给男人带来的不仅不是幸福,而是灾难,因此男人要全身远害,就要远离女人,远离婚姻。

譬如宋江,由于他的行侠仗义,他在江湖上名声颇好,日子过得也不错,虽因给晁盖等通风报信,心里多少有点惶恐,但这种事只要没人告发,也就平安无事。不幸的是,他不该答应阎婆的要求,娶她的女儿阎婆惜为外室,又因他于女色上不大要紧,未能满足女方的情欲,从而为妻子的勾引外人埋下了祸根,于是阎婆惜公然勾引自己的手下张文远;不仅如此,阎婆惜还以招文袋来要挟他,要他交出一百两黄金,否则就要出首报告官府。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宋江不得已杀了这位既淫荡又贪婪的女人,并从此亡命江湖。显然,如果他不结婚,也就没有这场飞来横祸。又

如杨雄,他做押狱做得好好的,却不该娶潘巧云为妻。这个女人看似美貌,然却生性淫荡,杨雄稍不留神,她就与和尚裴如海勾搭上了,不仅如此,她还要恶人先告状,反而诬陷自己的结义兄弟石秀,害得自己疏远了石秀。在明了真相后,杨雄忍无可忍,于是活剐了潘巧云,为此押狱做不成了,只好跟着石秀上了梁山。再如卢俊义,本是河北的大地主,又有一身好武艺,原以为自己找了一个贤良的妻子,谁知自己一旦有事,妻子不但不设法营救,反而与管家李固勾搭成奸,对自己落井下石,必欲置自己于死地,结果害得自己两次被押上刑场,险些掉了脑袋。这样的女人实在太可恨了,所以后来卢俊义被梁山英雄救出后就亲手把她活剐了。在作者看来,宋江、杨雄、卢俊义三人本来都有一个好家庭、一份好差事,日子过得也不错,只为结了婚,找了一个淫荡、贪婪、邪恶、狠毒的女人,结果安定的生活被打破,最后不得不亡命江湖,上了梁山。

林冲的妻子张氏本是个美貌而贤惠的女人,两口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却因妻子的美貌引来高衙内的垂涎,不仅三番五次意欲调戏妻子,最后为了得到张氏,竟设计陷害林冲,几次要将林冲置于死地,逼得林冲忍无可忍,只好手刃了仇人,最后走上梁山。以林冲的人品、武艺,做的又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完全可以出人头地,可就因为娶了一位美貌的妻子而给自己带来横祸。显然,林冲之灾也是起于结婚娶亲。

武松本是个打虎英雄,名声赫赫,又被知县任为都头,官虽不大,吃穿是不用发愁的。后来又与哥哥武大意外相见,而哥哥又已娶亲,原想着一家三口可以过平安日子了。谁曾想却因嫂嫂不良,勾引自己不成,就与当地恶少西门庆勾搭成奸,并趁自己不在家,把哥哥害死。武松就这么一个亲人。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手刃了嫂嫂潘金莲,打死了西门庆。作为一个光明磊落的男子汉,武松自不会一走了之,于是投案自首,被判充军,他的太平日子也就此结束。显而易见,如果武松的哥哥武大不结婚,家里没有一个不正经的嫂嫂潘金莲,武大不会死,武松也用不着杀人,自然也用不着亡命江湖。

在作者看来,宋江、杨雄、卢俊义、林冲、武松的逼上梁山,都是起因于女人,都是因为不该结婚(包括自己和亲人),不管所娶的女人是好是坏,其结果都是祸胎,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灾难。因此,男人避祸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结婚,不走夜路总不至于见鬼吧。

应当指出的是,作者视婚姻为男人的陷阱这是一种偏见。实际上,梁山好汉的上山更多的人并与婚姻、家庭无关,而是自身行为造成的。象鲁智深、李逵、石秀、刘唐、吴用、三阮等,他们并未结婚,也并非因家中亲人结婚而给他们带来麻烦。如果说鲁智深、石秀的上山还与女人有关的话;那么李逵、刘唐、吴用、三阮等的上山就与女人毫无瓜葛。因此婚姻和女人并非是造成人们拔剑造反、走上梁山的主要原因,甚至连次要原因都不是。封建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其所以会拔剑造反,组成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军去反抗官府,乃至推翻封建王朝,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百姓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水浒》对封建孝道说来也算重视,梁山好汉中不少人均以孝顺父母知名。如宋江号为“孝义黑三郎”,为了不给老父带来意外麻烦,事先在家中准备好父子绝交书;李逵虽行事鲁莽,却对老母极为孝顺,见宋江接老父上山,他也要接老母上山;雷横路过梁山泊,宋江劝他人伙,他即向宋江表明,要等到给老母送终以后方能上山。由此可见,作者对孝子是持肯定态度的。然而奇怪的是,儒家关于孝道的一些基本信条,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之类,作者却似乎并不放在心上。很多江湖好汉根本不考虑结婚生子,为家庭传宗接代的问题,他们虽有父母在家,却毅然上山造反。应当说,这也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一种背离。


9

《水浒传》梁山集团最大的硬伤是天时不利,但凡所谓的农民起义,最后都有政治豪强或地主集团支持或接盘,从而完成朝代的更替,而北宋末年遍地烽火的农民起义,最后的结局要么被剿灭,要么被招安。

单纯的农民起义,声势再浩大,最后也落得失败的结局。

中国历史上,真真正正的把农民起义发展到立朝,有能力和封建朝廷抗衡的,只有明末李自成起义和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

但中国古代的文化根基牢牢控制在地主阶层,政治豪强的手中,而农民起义的根源是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加上天灾人祸的推波助澜,所以,这些起义虽然一时有很强的发展势头,但政治纲领上是提不出更好的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办法的,而农民依附于地主集团而生,农民起义实际起到的效果是地主集团放松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榨,农民的生存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这种状况的出现,人心思定,农民起义的动力就没有了,再加上农民起义领袖集团的快速腐化,结局只能是失败。

天时有利,农民起义最后有地主集团接盘,也能分得一份胜利果实。

隋末瓦岗英雄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很多瓦岗英雄,像秦琼、程咬金、徐茂公等这些人,最后都成了大唐开国功臣。

再说最成功的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他们的起义团队受到地主集团的支持,最后成就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

北宋末年主要是和辽金西夏等周边的战争,社会相对稳定。

北宋末年,虽然不断有农民起义,但规模都不大,最重要的是北宋朝廷的基石,地主阶层非常稳定,国家并没有治乱,梁山、方腊这些农民起义军并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割据一地求自保就够艰难的了,更别说改朝换代了。

另外,北宋末年主要矛盾集中在防止边地辽西夏等的劫掠或入侵,边地稳定是老百姓的愿望。

所以,梁山所处时代,能割据一地发展到一定规模,已经很不错了,宋江等人只能顺应天时,寻求招安的机会,争取进入正常的社会。

硬伤是天时不利,但顺应天时,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10

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