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

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

2020-10-07 00:01阅读(65)

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明朝版图北面那一块看不到的地方是不是明朝的,如果不是,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按道理来说那个版图是的,可是明朝的版图其实让人感到

1

按道理来说那个版图是的,可是明朝的版图其实让人感到有点虚.....

秦朝的面积为:960万-608.61万+3.30万平方公里=354.69万平方公里。

西汉的面积为:354.69万+311.68万=666.37万平方公里

东汉的面积为:666.37万+33.53万-45.28万=654.62万平方公里

西晋的面积为:654.62万-39.12万=615.5万平方公里

唐(唐高宗时期)的面积:470.57万+809.47万-28.85万=1251.19万平方公里

唐(唐玄宗时期)的面积:1251.19万+184.13万-545.73万=889.59万平方公里

吐蕃:453.88万平方公里 辽:448.54万平方公里

北宋的面积:889.59万-606.03万=283.56万平方公里

元朝的面积:960万+1207.82万-45.08万=2122.74万平方公里

明朝的面积:960万+449.19万-175.81万=1233.38万平方公里

清朝的面积:960万+324.65万=1284.65万平方公里

朝的疆域近些年在网上不断出现争议。有的文章引用台湾李傲的看法,认为明朝(至少是明朝末期)的疆域只有350万平方公里。有的文章却说明朝的疆域比清朝的还要大。那么,明朝的疆域究竟有多大呢? 明宣德八年疆域图

一.明朝前期的疆域 首先,我们引用国内公行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明朝宣德八年(1443年)疆域图(见上图),看一下明朝前期的疆域。 由图可以看出,明朝前期疆域包括下列现已不属于我国的地区: 俄罗斯远东地区,缅甸的约一半,不丹,锡金,克什米尔地区的1/2。 但明朝前期疆域不包括大部分新疆(近四分之三)、近一半内蒙古地区,也不包括台湾。

按此疆域图计算,明朝前期疆域面积大约是1100多万平方公里。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明朝的这些疆域中,地域面积最大的我国东北及现俄罗斯远东地区,青藏地区(包括不丹,克什米尔等),新疆哈密地区,都是羁縻统治区。分属于奴尔干都司、乌斯藏都司、西番五王驻地和哈密卫等。所谓羁縻统治区,就是明朝中央政府不设正式的管理机构,委任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管理这些区域。

明朝的正式行政区只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两京即京师(北京)、南京,十三个布政使司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大概李傲等人说的明朝350万平方公里疆域就是指这一部分吧。

二. 明朝后期的疆域 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开始,明朝东北羁縻地区(包括现今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就与明朝脱幅了。另外,内蒙、新疆哈密地区、青海和甘肃部分地区、缅甸的许多地方也早已不属于明朝。所以,此时明朝的疆域大约是不到570万平方公里(本人估算)。

三.如何看待明朝的羁縻地区

羁縻统治,是我国自唐朝以来中央政权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统治方式。羁縻区不同于藩属国,也不是正式行政区。中央政权通过委任当地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对这一地区实施统治。中央政权在羁縻地区没有行政机构,也不驻军。

当中央政权国力衰弱、鞭长莫及,或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反叛时,羁縻地区便不再属于中央政权。外部势力的争夺,也是羁縻地区变化的一个因素。对于那些地广人稀的羁縻地区,其疆界往往是模糊的,是随着当地少数民族的迁徙、变化以及外部势力的争夺而变化的,是不稳定的。明朝对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统治就属于这种模糊状态。

明朝只在辽东地区直接驻军,以控制东北。在西藏地区,连清朝设立的驻藏大臣那样的代表性机构都没有。

四.明朝疆域继承自元朝 明朝对西藏、东北地区的统治实际是继承自元朝。 因北元残余势力拒不投降,明朝对付蒙古游牧政权又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明朝疆域 不包括元朝的内蒙古部分地区、外蒙古和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

明万历十年(1582年)明朝疆域图。

当时,努尔哈赤尚未建立后金政权,东北地区仍是明朝疆域,但与明初疆域相比,内蒙、新疆哈密、青海和甘肃的部分地区、缅甸的许多地区已不属于明朝。

五.我国东北地区是满清入关带来的陪嫁吗? 有人说,东北原来不属于明朝,是满清入主中原给中国带来的陪嫁。这种说法不对!明朝前期在打败、招降了元太师哈纳出后,继承了元朝在东北的领土(包括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约200年间,东北一直是明朝的疆域,努尔哈赤父祖及其本人都是明朝任命的官吏。东北是在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后才与明朝脱幅的。

六.贝加尔湖地区是明朝疆域吗?

从上面的明朝前期疆域图看,贝加尔湖不在明朝疆域内。但网上有文章说,在永乐 ,贝加尔湖地区的布里亚特蒙古部落属于奴尔干都司管辖,所以,那时候西伯利亚勒那河以东地区都是明朝疆域。如果按那时的地域算明朝国土面积,应该在1200万平方公里以上。 这种说法我们姑且听之。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便贝加尔湖地区曾经属于奴尔干都司 管辖,它也不是明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而是通过当地少数民族部族首领管理,是短暂的、不稳定的。

七.如何看待明永乐朝对越南的统治 明朝建文帝时,越南发生宫廷政变,胡姓大臣杀死越南国王,篡位称王,后来又杀死了明永乐帝送回的王位继承人。而原越南国王是明朝册封的,明朝认为越南新王是犯上作乱,谋逆,于是发兵攻入越南。明军平定越南篡位新君后,因原国王家族已被篡位者杀光,无人可立为国王,索性将越南划入明朝版图。但由于治理越南的明朝官员管理无方、横征暴敛,大失民心,越南人民的起义此起彼伏,最后明朝政府在政治上无法立足,军事上没有取胜希望的情况下,被迫在宣德年间退出越南。

我们大可不必为越南的得而复失而懊恼。越南自五代十国时期独立后,到明初已经自立了几百年,对中原王朝已无向心力。再加上明朝政府管理失败,丢掉越南也在情理之中。

明朝对越作战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起码维护了明朝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打败了明朝的越南新君马上对明朝称臣纳贡,以接受明皇帝的册封,作为其合法统治越南的授权书。

2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们知道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领土大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领土也在随着li历朝历代国力的兴衰而不断的增减。

而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领土面积也成为很多人争论不休的焦点,那么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呢?静夜史认为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明朝的疆域和明朝的国力紧密相连,在古典王朝,封建王朝的疆域会随着国力的兴衰而出现领土的增减,因此在明朝276年时间里,其疆域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那么明朝的疆域到底是如何变化的呢?静夜史认为应当分为几个阶段来看:

1、明朝前期,疆域面积约为900万平方公里

和明朝之前的所有古典王朝相同,明朝的疆域并没有明确的国界线,烽燧所及,就是明朝的边界,因此明朝的疆域只能是一个大约的数值。

因为是古典王朝,所以说明朝疆域最大值往往是明朝国力最强盛的时候。

而明朝相比于其他朝代,最大的特点是明朝在王朝建立初期,即朱元璋在位时期就达到了国力的巅峰。

所以明朝疆域的巅峰也出现在朱元璋在位时期。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随即发起了对元朝的讨伐,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将领前赴后继收复了中原地区,将元朝势力赶回蒙古高原。

在完成了驱逐元朝统治者的历史使命后,明军和北元军队又进行了数年的拉锯战,直到1388年蓝玉取得捕鱼儿海之战的胜利,彻底消灭北元朝廷。

除消灭北元势力外,朱元璋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例如在西南方向平定云南的梁王政权,消灭四川的刘夏政权;在西北方向招降吐蕃,攻打哈密,并于其后设置哈密卫等卫所。

在正北方向,朱元璋在驱逐北元势力后,陆续在长城以北数百里的地区建立大宁卫,东胜卫、开平卫等一系列卫所,组成极为牢固的军事防御体系。

而在东北方向,朱元璋则降服了元朝丞相哈纳出,收复辽东地区。

不过为了争取李氏朝鲜的支持,朱元璋将鸭绿江以东的铁岭卫内迁,使明朝失去了鸭绿江以东的大片土地。

应该说经过了朱元璋的一系列猛烈扩张,明朝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为后来朱棣设置努尔干都司、完善关西七卫、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以及收复安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古典王朝,明朝的疆域统治形式和前朝一样,都是分为直接统治区和羁縻统治区。

明朝的机密统治区,大致包括后来形成的“两京一十三省及长城以北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一区域,明朝设置流官进行管理,并在西南广大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中央的统治。

但是除了面积不到400万平方公里的直接控制区,剩下的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皆为明朝的羁縻统治区。

因为明朝属于古典王朝,因此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有军队驻扎才算领土的原则来核算明朝的疆域面积,事实上只要向明朝称臣纳贡的,受明朝政治影响的羁縻统治区都属于明朝的疆域范围。

因为明朝奉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因此对于直接控制区之外的蛮荒之地,明朝并没有直接管理的兴趣,因此他们采取的是因地制宜的方式。

以东北地区为例,虽然在永乐二年设置了努尔干都司,但是东北地区的卫所,基本都是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军事长官,比如努尔哈赤就是明朝的建州都指挥使司。明朝并未向东北北部地区派遣流官和进行军事驻扎,所以明朝在东北北部地区统治的力度相当薄弱。

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当明朝国力强盛时,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乐于接受明朝的赏赐,向明朝称臣纳贡,但是一旦明朝的国力转衰,这些少数民族就会纷纷改换门庭,对明朝置若罔闻,明朝也就失去了这片土地。

2、明朝中后期,疆域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

因为明朝在朱元璋时期就达到了疆域的顶峰,因此朱元璋驾崩后,明朝的疆域就开始了不断的缩水过程。

虽然朱棣在1407年征服了安南,将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版图,但是相比于明朝在长城以北土地的丢失,安南的补充并没有起到增加领土的作用。

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并陆续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

首先是朱棣为增强造反势力,绑架了宁王朱权。这使得宁王驻守的大宁城成为一座空城,大宁城的废弃使明朝长城以北防御体系出现巨大漏洞,为整个体系的崩溃埋下了祸根。

靖难之役成功后,恰逢明朝的气候开始转冷,长城以北的卫所再也无法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这使得朱棣开始考虑将长城以北的卫所陆续内迁。1403年,朱棣内迁东胜卫。

这导致两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一是明朝在河套平原再也没有军事存在,为其后的蒙古侵占河套地区提供了便利;二是东胜卫的内迁直接使开平卫成为孤悬长城之外的独堡。

作为元朝的上都城,开平卫位于北京的正北方向,对于巩固北京的防御,增加北京的战略纵深意义重大。但是此时的开平卫已经难以维持,长城以北防御体系的崩坏,气候的转冷加上明朝腐败的横行,使得卫所逃户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在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宣布内迁开平卫到独石口。

此举意味着明朝在长城以北的防御体系彻底崩溃,明朝长城以北的土地也全部丢失,都城北京成为真正的国门。

长城以北土地的丢失,是明朝疆域缩水的一个重要缩影。

事实上今天我们看历史地图,努尔干都司以及乌思藏都司等地区标注非常模糊,边界也非常平直,这说明明朝缺乏这些地区的详细资料,也意味着明朝在前期短暂统治了这些边疆地区后,很快就将其放弃。

1427年,明宣宗放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1435年,明宣宗撤销奴尔干都司。

明代中期间,蒙古部落开始侵占河套平原;明世宗时期,关西七卫被陆续放弃,明朝退守嘉峪关。

而与此同时,朱元璋前期在青藏高原地区推行的多法王制度,也因为青藏地区宗教上层的相互倾轧而烟消云散。

最晚到明世宗时期,明朝的疆域已经萎缩到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这就是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这一局面基本保持到了明朝末年。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西方殖民者已经纷至沓来,在澳门地区建立了殖民据点。加上前期的明蒙战争,以及明朝中期以来的倭寇进犯。明朝始终在内忧外患的状态下,疆域也随之不断萎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3

中国明代的实际控制面积为300多万平方公里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其国土面积也备受人们关注。

其实明朝的实际国土面积并没有后世宣传的那么辽阔,大致际疆域都只限于长城以南的地区,清代叫关内十八省。

(清代由督抚管辖的汉地十八省,大致相当于明朝的领土范围)

中国古代的汉族人对于关外领土并没有特别大的感兴趣,那里的土地对于一个农耕民族来说也没有太大的价值,反而还要花费巨额军费去派兵驻守,十分劳民伤财。

试想,如果你是一个古人,在中原或是江南吃着烧烤,泡着澡,喝个小酒,遛个鸟。但突然有一天朝廷号召你去支援西伯利亚搞建设,你去不去?

在当时,去西伯利亚=发配!

就是搁到现在,也没几个人去西伯利亚,还是北上广深过的舒服。

当然,像是盛唐和两汉都曾经控制过西域,甚至蒙古高原地区。但这些控制也都是采取羁縻政策,大多是采取驻军威慑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并没有派驻官员直接管辖,相当于内藩。(这是一张明朝永乐年间最鼎盛时期的疆域图,但实际上明朝政府的控制面积远远没有这么大,帝国对于东北和西藏主要还是采取羁縻政策)

明代,明帝国的主要控制地区基本还是是关内,但在前期也收复了一些关外的汉家故地,比如说辽东地区,并一直保持到了明末。

除此以外,明代初期还曾经占领了关外的河套、哈密地区和越南,不过到了明朝中后期,这些土地都渐渐被明政府放弃了。

(明朝万历年间的实际控制疆域,明朝的疆域虽然不及日后清朝辽阔,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个伟大的王朝)

其实我们现在没有必要纠结明代的领土大小问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对于领土面积有了一种莫名的痴迷,总认为中国古代王朝面积都应该是辽阔至极的,恨不得整个东亚都是天朝的。

但其实中国古代王朝的强盛还真不是因为其领土的辽阔。

而是在于文化、科技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的领先。。

明代在科技、市民文化、民主政治、资本主义经济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发达的国家,这一点是之后疆域更加辽阔的清朝远远比不上。

4

实际上我国关于明朝版图的划定是大大美化了,如果对比一下国际史学界的看法,就不难发现中国和国际上关于清朝的版图是没有争议的,但关于明朝版图的划定差别非常大。以下是我国历史书和哈佛大学地图册的明朝地图,可以发现差别很大。

(哈佛大学的明朝版图与国内的版本差别很大)

可以发现,哈佛大学的明朝地图不包括乌斯藏,奴儿干都司的管辖范围也小了一圈,和国内划定的明朝版图比缩水了一大截,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乌斯藏不算明朝领土,连明朝人自己都不认为是

实际上,明朝时期对于西藏的管辖并不符合现代国际法对于领土的定义,现代国际法的领土定义,包含三个层面:一是领土所有权,二是领土管辖权,三是领土不容侵犯的主权。而明朝对于乌斯藏的控制一条都不符合,明朝在乌斯藏没有一点驻军,也没有派遣官员,乌斯藏与朝鲜一样,完全处于自治状态,对于明朝中央政府的义务除了朝贡别无他物。因此,乌斯藏实在算不上明朝领土,很多人总是指责西方人双标,说罗马地方自治也很普遍,为何那些行省依然算作罗马领土,但熟不知人家罗马虽然奉行地方自治,但好歹有军团驻守,皇帝也任命总督来监督地方,总督拥有收税权和最终决策权,而明朝在乌斯藏是一个官员一个军人都没有,如果说乌斯藏是明朝领土,那朝鲜也应该是。

其实这一点,看看明朝的记载就知道了,明朝人自己都没有把乌斯藏算作自己的领土。在明朝的外夷朝贡表里,将西藏(西番)禺日本、朝鲜一并列为外夷,明显视作外国人,连明朝人自己都不认为乌斯藏是明朝领土,现代人凭什么将其划入呢?

乌斯藏和朝鲜一样,都属于羁索,这是一个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相当于附属国的意思,这些国家名义上对明朝臣服,按时进贡,但享有完全的自治权,这些地方顶多算明朝的势力范围,而实在算不上明朝版图。

二、清朝将西藏正式列为中国版图,进行直接统治

西藏成为中国版图是清朝的时候,清朝消灭准格尔后,在西藏设立驻军,并派遣官员,虽然西藏仍拥有一定自治权,但必须受到中央派遣官员的监督。

除此之外,清朝还通过金瓶掣签的方式控制了达赖和班禅的选任,从而彻底完全的控制了西藏,现代中国对于西藏的法理也完全来自于清朝。

可以说,我国对于西藏的领土主权几乎全由清朝所确立,承认清朝对西藏的控制是我国最为有利的法理武器。

(哈佛大学清朝版图与国内完全一样,这表明国际史学界都公认清朝时西藏已成为中国正式领土)

5


  腾飞说史   明成祖朱棣时期派郑和下西洋的同时,还派遣亦失哈对黑龙江流域进行探险,陈诚出使帖木儿帝国的首都赫拉特。我们比较多的关注郑和下西洋,却很少知道亦失哈对黑龙江流域的探险活动和陈诚出使西域。
  1409年,明成祖在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居住的中国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不久派遣亦失哈率探险队前往黑龙江下游地区,要求当地的野人女真归附明朝,以便明朝在远征鞑靼之时没有后顾之忧。
  明代在世界的影响力  经过两年的准备之后,亦失哈于1411年率领1000人分乘25只船,从今日的吉林市出发,沿着松花江而下进入黑龙江。起初野人女真部落的居民们与之有些对立情绪,但亦失哈用大量丰厚礼物收买了部落首领,在该地区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其首府位于今日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利奇斯基区的特林附近。这个地方也是1260年至1320年元朝征东元帅府的所在地。这次亦失哈的船队经过了松花江、乌苏里江、乌尔米河、牡丹江和嫩江。野人女真派遣由178人组成的进贡使团,跟随亦失哈回到北京。
  永宁寺遗留的石经幢,1904年被毁。海的对面就是库页岛。  1413年至1414年期间,亦失哈第二次前往黑龙江下游探险,并在特林(今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利奇斯基区特林地方特林)逗留了将近一年。他在特林海岬上建了一座名叫永宁寺的佛教寺院以供奉观世音菩萨,并用汉文、蒙古文和女真文竖立石碑以记其事。这块被称作《永宁寺碑》的石碑现位于海参崴的阿尔谢尼耶夫博物馆内,上面的碑文称赞当地的居民擅于射箭和捕鱼,他们的衣服是用鱼皮制成的。  这次前往黑龙江流域,最远到达了库页岛,亦失哈在1413年前往黑龙江入海口处的库页岛沿海一带,册封当地酋长为明朝官员。
  明朝在库页岛北部近海处设立囊哈儿卫,在中部波罗奈河流域设波罗河卫,东部驽烈河流域设兀烈河卫,隶属于奴尔干都司。  永乐十一年(1413年)9月,明成祖诏令中官李达护送帖木儿帝国国王沙哈鲁派遣的使者回国。随行使者包括副使李暹,典书记陈诚、杨忠等8人。使团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10月,抵达帖木儿帝国国都哈烈。
  明朝的领土囊括今日万里长城以南及辽宁省之范围,初年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及黑龙江流域诸部落有宗主权,东北疆域最远到达库页岛以及外兴安领更北的地区。  西北至新疆哈密,后改为嘉峪关,明朝在今中国东北、新疆东部及西藏等地都设有羁縻机构。  明成祖时期曾短暂征服及统治安南(今越南北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其领土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
  相对于清朝而言,明朝的领土面积是少了点,清朝领土极盛时可达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时期也维持1130万平方公里。但是明朝的开放性远远超过清朝,明朝有郑和下西洋、亦失哈对黑龙江流域的探险、陈诚出使西域。
  明代《职贡图》  更为重要的是,明朝士大夫和皇帝的世界地理知识全备,都看过当时的世界地图。

6

是明朝的。

我们今人所理解的“版图”概念,和古人所言的“版图”不是同一个概念。今天的版图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主权政权必须在领土上行使排他的管辖权,而古代则未必。正是有这种差异,所以我们今人理解古代的版图,才会有很多误解。


明朝版图的北部是哪里

明朝的北部是朵颜三卫奴尔干司都

一听这两块地名就知道这未必是汉族传统的土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部分土地原本是元朝统治者敕封的汉国。但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历史学家会把这两块土地算作明朝的版图呢?因为明朝是推翻了元朝统治而建立的国家,从法统上来讲,元灭以后,明朝就天然袭承了元朝的版图。

所以,从明朝开始,朵颜三卫和奴儿干都司就属于华夏的土地了!

朵颜三卫/奴儿干都司与明朝的实际关系

奴儿干都司和朵颜三卫需要分开讨论。

先说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全称是【奴儿干都指挥使】,【奴儿干】是名,【指挥使】是行政机构。奴儿干都司实际上是一个叫奴儿干的都指挥使,比方我们今天的山西省,山西是名,省是一个行政机构。

都指挥使是明代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与布政使、按察使,组成地方政府的三个核心,分管军事、行政、司法。

三司名义上是权力并行的,但在某些特殊地区指挥使的权力要高于按察使与布政使,比如在新归化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都是指挥使军政一把抓的。

奴儿干都司就是这样。奴儿干都司设立的时候是为了管理归降明政府的元代故臣,因为人心不稳,所以就用奴儿干都司来管理。

奴儿干都司采取的是一种比较松散的羁縻统治,也就说当时在那地区并无很强实力存在,所以派了女真人亦失哈等几个人到当地说名义成立奴儿干都司,随后就走,并无有效管理。

再说朵颜三卫。朵颜三卫的地区实际上原先是归属于元朝三个汗国,后来明朝推翻元朝,三个汗国也被傅友德、蓝玉教训的够呛,不得不低头降服与大明政权。不过三个汗国毕竟自己当老大当惯了,大明政权又天高皇帝远,因此明朝军队一走就背叛了大明。等到明朝强势了,又归附。有明一代,朵颜三卫不断的归降与背叛。

针对这种情况,洪武帝把朵颜三卫的地区封给了十七子宁王朱权。自此以后,朱权所辖的朵颜三卫地区就成了北方最大的王。朵颜三卫的三个领导后来也被永乐帝封为外姓王,以加强对中央的归属权。

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

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其实由于周边归附地区的反复无常,明朝的版图是在逐渐变化的。明朝虽然继承了元朝的超级大版图,但是在统一了汉民族的传统土地之外,明朝人就没有心思再去接手元朝在中亚以及欧洲的版图了。

顶多是在可能对神州地区产生危害的北方游牧民族上下力气整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会使瓦剌和鞑靼坐大,到了明后期,有了土木堡之变这种状况。


以上,希望能够帮到题主!

7

答 | 獬执事

中国直到清末才被迫接受了西方的国际关系体系,清晰地划分出了国界,在此之前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国际关系体系是宗藩体系,天子与四夷的边界并不绝对清晰,故而其边界也不可能划分得非常准确,这为后人考察其边界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那么外东北地区属不属于明朝的领土?这个回答是肯定的。但外东北地区的领土有没有那么大,甚至要扩展到北冰洋地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值得商榷了。

首先,明朝在外东北设置的奴尔干都司是沿袭元朝征东元帅府的建制。这里的“征东”指的是东北亚一连串半岛及岛屿,主要指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忽必烈以奴儿干为大本营,三征苦兀,这里的苦兀说的就是库页岛。

元朝的北疆究竟在何处,史书记载语焉不详。欧美地图基本划在库页岛、外兴安岭至北亚三河的中上游一带,而中国主要有两个版本,一种以谭其骧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代表,直接将元朝北疆划到了北冰洋沿岸,所依据的是元人郭守敬曾经在北海进行日影观测实验;

另一种以顾颉刚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代表,以外兴安岭为北界,这便与欧美地图相似——钱穆《国史大纲》中所用的版本也与其类似,并没有将北界推至北冰洋。

事实上,元朝对北亚很难说有多少控制力,就算其北疆真的到达了北冰洋,也只能算是名义上的羁縻统治。明朝在外东北沿袭元朝故土,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先后在奴尔干永宁寺立了一块石碑,记载了明朝建立奴儿干都司的情况,并没有明确写明北界的范围,但可以推测最北不会超过外兴安岭。

可以说奴儿干都司疆域无限北扩的源头在于元朝地图,那为什么谭其骧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会标新立异将元朝的北界扩展到北冰洋呢?很可能是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谭其骧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20世纪70年代,个中原因,读者可以结合当时的中苏关系,自己思考。

综上,明朝版图北面那一块看不到的地方应该不是明朝的,但即使这样,奴儿干都司的疆域也足以与明朝真正控制的中原地区相媲美了。在明末,奴儿干都司已经脱离明朝统治,其疆域甚至比明朝还要大。

8

历史都是受现实政治影响的,而明清史更是还受到满清秽史影响。明朝东北包括外兴安岭以北,包括东西伯利亚,而明在西南南洋的开拓却总是忽略。至于蒙古诸部,明清两朝时都是朝廷册封的诸藩,简单粗暴的将清的蒙古藩属部落区算入清土而明的蒙古藩属部落区不算明土是极不公平涉嫌双重标准。

9

谢谢网友邀请。

1、标准问题。

明朝版图争议较大,不同标准得出的结论差距往往很大。因此,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标准问题。

我们现在说的领土与版图,是近现代才有的概念,和古代计算标准也存在巨大差异。一般而言,西方国家18世纪才有这个概念,中国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才慢慢有这个概念与意识。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以1640年——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近代史标志的,而中国近代史是以1840年为开端的。因此,不管怎么算,明朝都属于古代王朝,而不属于近代王朝。今天我们就按古代标准、近现代标准、谭其骧标准、西方标准,分别统计明朝版图。

2、按世界古代版图标准计算(汉唐模式):1500多万平方公里或者1700多万平方公里

1)1500多万平方公里说法依据

参照汉朝对西域,西晋及三国对西域,唐朝对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南诏(羁縻附属国)的松散羁縻统治,明朝版图在永乐时期,最大可达1500多万平方公里。

这个是把《明史》列为外国列传的鞑靼、瓦剌(参照南诏)及旧港等的300多万平方公里加起来统计的。一些史学家认为,鞑靼、瓦剌对明朝一直有称臣、纳贡并接受明朝官爵,参照唐朝对南诏、靺鞨、回鹘等羁縻标准,也应该算作明朝版图。

对于鞑靼、瓦剌问题,不少史学家认为:“元朝的后裔鞑靼被清朝人别有用心的划在了‘外国传’,其实成吉思汗子孙的可汗称号,是来自明王朝的册封,瓦剌的三大部落封号也来自明朝册封,兀良哈是明朝的都督,蒙古部落与明朝的关系,不是外国与中国的关系,而是中央政府与被册封藩王之间的关系。”“明朝三百年,蒙古、新疆、西藏都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现代中国领土版图,是由明朝奠定,再被清朝一点点出卖成今天形状的,这是最起码的事实。”

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所以传统明朝版图也都把鞑靼、瓦剌标示为不同于外部藩属国的颜色区别对待,后面要说的亦力把里也是如此。

1771年,蒙古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领17万族人东归,交给乾隆一件重要物品,表达归附中华之意。这就是明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朱棣册封前土尔扈特部首领太平为贤义王的“永乐印”。送上此物,即表达归附中华之意。

这个不为人所注意的情节,既意味着清朝从此继承了明朝对土尔扈特的统治,也同样揭开了素来不为人关注的明朝对蒙古部落的统治情况。有关明朝和蒙古部落的关系,很多历史记载被清朝康雍乾皇帝借着修《明史》的名义,刻意删除了。

2)1700多万平方公里说法依据

这个是把亦力把里算进来的,很多人可能或有点意外,其实也好理解。把西域纳入汉朝的依据是什么?汉朝在此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把西域、回鹘、靺鞨纳入唐朝的依据是什么?唐朝在此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东都护府等。把亦力把里纳入明朝版图的依据是什么?明朝在此设置了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


因为西域都护府也好,安西都护府也罢,都属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同样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也属于明朝的一个军事机构。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实行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5600人。卫下有千户所(1120士兵),千户所下设百户所(112士兵)。

3)几个容易被忽略的明朝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斡难河卫指挥使司:是明朝统治蒙古国东部及中国呼伦贝尔市西部和俄罗斯贝加尔湖以南地区的机构。“1392年,明军兵锋抵达斡难河(今鄂嫩河),统一蒙古。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二月,明朝在斡难河流域设立斡难河卫,作为羁縻卫,管理蒙古族和其他民族。”


关西七卫:是指明朝在今甘肃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东部设立的7个卫所,又称“西北七卫”。

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明成祖时在西域亦力把里城设置了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具体资料多已丢失或被刻意删去,散见于明朝部分史料。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明朝在西藏设立的地方统治机构,包括现今西藏西部、新疆西部和今天的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东部。目前。国家档案局保存有明太祖任命搠思公失监为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元帅的圣旨。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的设立,表明在明朝西藏西部地区、新疆西部和克什米尔地区东部当时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是明朝对今西藏自治区除昌都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锡金国、不丹国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1373年明朝在此地置乌思藏卫,1374年改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治所乌思藏(今拉萨)。

“明朝政府还采取“僧官制度”,封喇嘛教僧人为卫所的指挥使、同知、通判等官。最高僧官为法王,任乌思藏都指挥使。可见西藏地区与明朝中央政府是隶属关系,此关系一直维持到万历、崇祯时期。”

朵甘都指挥使司:是明朝在青藏高原东部的 最高军政管辖机构,其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藏昌都地区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下辖1卫、2法王封地、3宣慰使司、5招讨司、4万户府、16千户所。



旧港宣慰司:明代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东部设置的一个行政机构,大约12万平方公里,明朝时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政府驻地位于今印尼苏门答腊巨港,是明朝当时驻南洋最高行政机构,也是当时明朝领土最南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



三宣六慰:是指明朝在云南和中南半岛设置的管辖机构统称,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

据《明史》记载,三宣六慰的范围除了云南,还包括今缅甸、泰国北部和老挝中北部,皆“滇中可以调遣者”。



3、按世界近现代版图标准计算:400万平方公里

如果不算羁縻统治范围,只算郡县制也就是现在的省市县实打实统治地区,明朝版图只有约400万平方公里。

当然,如果按这个标准计算,扣除明朝大规模移民的贵州和云南,使云贵真正纳入中华帝国核心版图的面积,明朝以前的朝代版图最大也不会超过350万平方公里,更别说秦汉时期几乎没怎么开发的南方地区了。就是1908年(都快进入人类现代历史范畴了)以前的清朝版图,也只有约400万平方公里。

2014年3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赠送给我国的国礼,一幅清朝地图。1735年,德国绘制的世界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注:按清朝实际控制面积来划的,大约360多万平方公里,这也是欧美一些国家统计的清朝版图大小)。

当然,套用这套标准,清朝这方面还是可以占一些便宜的,因为在即将灭亡的1908年,清朝先后对全国将军领地(新疆、内外东北)等部分羁縻统治地区进行了郡县制(省市县)管理模式,此时的清朝明面上的实控面积达到600多万平方公里(西藏1912年民国建立后才改为行省,青海1929年建省,内蒙古地区民国时期陆续建省,外蒙古 1911年驱逐清政府驻库伦办事大臣,宣布独立时还不是省),说到真正实打实控制住全国每一寸土地,实控面积最大的还是现在,能控制到村镇和社区。当然,这也是历史的进步,世界各国都如此。

4、按谭其骧统计标准:1200多万平方公里

这个很好统计,不算鞑靼、瓦剌、旧港等地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明朝永乐时期版图最大达到1200多万平方公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家日常看到明朝所谓“最大版图”(997万平方公里)是宣德8年的,已经比永乐时期缩小了很多,此时的明朝已经放弃安南及蒙古的开平卫等,使得明朝在蒙古地区的版图后撤了300多里。

5、按西方历史地图统计:600多万平方公里

众所周知,由于世界观、价值观不一样,西方国家对中国古代王朝版图统计一向异常苛刻在西方国家明朝版图只有约60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两京十三省+奴儿干(内、外东北地区东部)+旧港+安南+内蒙古大部+青海省+关西七卫(新疆东部)+缅甸东北部。但在西方国家历史地图,清朝也同样很小,甚至不到400万平方公,只有明朝两京十三省的大部地区。下图就是2014年3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赠送给我国的国礼,1735年德国绘制的世界上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大约360多万平方公里,这也是欧美一些国家统计的清朝版图大小。

6、明朝版图统计的几个误区

1)拿明末版图和清朝鼎盛时期的版图对比

2)汉、晋、隋、唐、元、清等羁縻统治地区可以纳入版图进行统计,明朝就不可以。

典型比如西汉对西域的羁縻统治(前后持续60年),西晋及三国时期对西域的羁縻统治,唐朝对蒙古地区的羁縻统治(前后持续不到4年),清朝对西藏的羁縻统治(从头到尾),在满清及其御用文人的刻意宣扬下(包括上述将鞑靼和瓦剌刻意列入外国列传),明朝对奴儿干(前后持续约200年)就不算了,这个很不公平,明显的双重标准。就算明宣宗时期撤销了奴儿干(史料没有明确说撤销,但也没有史料记载还存在)的行政机构,但是明朝对奴儿干地区的卫所(军事机构,占领)设置反而由明初的100多个,增加到晚明万历时期的400多个,有增无减。

3)同样是内部蕃属的蒙古等地,可以算做清朝版图,而在《明史》将明朝内部蕃属鞑靼、瓦剌等标成外国,清朝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搞双重标准。

4)南诏是唐朝的附属国,清朝时期的内部藩属国内外蒙古、西臧(拥有自己的附属国)等地,尚且纳入唐朝和清朝版图进行统计,为啥明朝设置有行政+军事机构的奴儿干、乌斯藏都司、关西七卫、朵干都司、三宣六慰、旧港宣慰司(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一部)、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地就不能纳入明朝版图进行统计?!明显的双重标准,要么大家都统一不纳入计算,要么就同等对待。

连一向对中国古代版图统计异常苛刻的欧美国家,都把旧港宣慰司算作明朝版图(约600万平方公里)进行统计的,国内一些学者自己反而不纳入统计,是何道理?同样的还有奴儿干地区。一些人说,在西方国家历史地图,明朝版图只有600多万平方公里,但你没说后半句,同样在西方国家历史地图,清朝版图只有不到400万平方公里(下图)!

一些人为了抬高清朝,称清朝无羁縻版图,这是一种谬论。其实清朝在绝大部分的时间,实打实控制的也就是汉地18省(也就是默克尔送的国礼绘制的版图),其他地区都属于藩属部落或者将军领土等羁縻统治地区,这也是中、日、韩三国官方组织编纂的《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中日韩三国历史编纂委员会):“国际共识”。

总评:明朝是一个争议较大的朝代,但不管怎么说,在谈论明朝历史时,希望大家能公平客观对待,不能搞双重标准。当然,正因为明朝历史一贯这样大量的被抹黑,也使得越来越大的人,随着明史研究的深入,对明朝认识越来越多,反而对明朝愈加热爱,这恐怕也是满清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和那些故意抹黑明朝的人所想不到的了。


当然,如果有人还想继续拿近代王朝或现代国家和古代王朝比拼实控版图,比拼科技发达,比拼军事强大,以此刷他所谓的某朝代的强大,那就没办法了。就如同一个网友说的,如果你想刷荣誉感,你可以和古代人比先进,如果你想如实客观评价自己,那就请把自己和当代人或者周围世界的人进行对比。个人尚且如此,国家及朝代也是如此,一些人老拿20世纪的清朝和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的朝代吹谁的实际控制面积大,是荒谬的。

10


明朝的版图在朱棣时期最大,朱棣北击蒙古,东收辽东,南下南亚,西建藩部,形成了庞大规模的大中华时代。

北面朱棣四次深入蒙古,蒙古部落不断分裂北迁,明朝得到了大量领土。

东北收复辽东,用于牵制蒙古,设立三卫,由于女真最大活动范围远达白令海峡,因此名义上明朝在辽东的领土范围很大。

西面明朝继承元廷对西域西藏的统治,设有设有羁縻卫所。

南面收复安南(今越南缅甸柬埔寨),并且下西洋后,并设置旧港宣慰司,管理东南亚诸地区,曾一度占了马六甲。


如今在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东岸还有未证实的中国村,因此明朝的领土范围远不止地图所画那么多,大明王朝远迈汉唐,就可想而知其世界的影响力了。据明粉统计,明朝疆域实际大于2000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