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年羹尧自恃功高、骄横跋扈是有的,但并没有到像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那样,雍正皇帝亲自出城迎接,年羹尧不下马叩拜的地步。不过年羹尧的跋扈,也是他从位极人臣沦落到自尽身亡的重要原因。
年羹尧生平简介
年羹尧的出身并不像《雍正王朝》中所描写的那样,是从雍亲王胤禛府上走出来的包衣奴才。他出生于官宦人家,父亲年遐龄,历任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官至湖广巡抚。这么高的官职,在当时的汉人中并不多见。
年羹尧自幼饱读诗书、学识渊博,21岁便高中进士,几年后便升迁为内阁学士。30岁时,年羹尧便升任为四川巡抚,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年纪轻轻便得康熙皇帝的格外赏识和破格提拔,这足以证明年羹尧却有真才实学。
此后,年羹尧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在西南、西北地区屡建军功。在他42岁时(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亲赐年羹尧弓矢,并升任他为川陕总督。年羹尧在康熙时期的权利地位达到顶峰。
由于年羹尧为雍正皇帝顺利即位立下了不小功劳,所以在雍正即位初期,年羹尧备受皇帝的器重,与雍正皇帝的亲娘舅隆科多,并称为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
雍正元年,年羹尧被授予抚远大将军,平定青海发生的罗布藏丹津叛乱。半年后,大获全胜,年羹尧“年大将军”的威名从此震慑西陲、享誉朝野。对于此次战事的胜利,雍正皇帝十分高兴,晋升年羹尧为一等公,并给予各种恩宠。
而这最终使得年羹尧渐渐地飞扬跋扈,进而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结果被雍正皇帝忌恨。雍正三年,朝廷开列年羹尧九十二条大罪。同年十二月,年羹尧在狱中自杀身亡,享年47岁。
年羹尧跋扈的表现
在雍正时期,年羹尧的跋扈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在平定了罗布藏丹津叛乱之后。据史书记载:
年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纵。行文诸督抚,书官斥姓名。请发侍卫从军,使为前后导引,执鞭坠镫。
年羹尧尧在边疆时,蒙古的王公见到他必须行跪拜之礼;在他返京的途中,他还命令直隶总督、陕西巡抚等地方高级官员跪道迎送;到京后,王公以下的官员跪接,年羹尧坐在马上看都不看一眼。
这些雍正皇帝都可以忍受,真正让年羹尧失宠的原因是年羹尧忘了君臣之礼。在雍正皇帝面前,年羹尧的态度十分骄横,这让雍正皇帝感到十分的不爽和担忧。加上年羹尧结党营私、贪敛财富,使得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急剧减少,不久后便获罪自尽。
年羹尧跋扈的原因
纵观年羹尧的一生,他在仕途上可谓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正是由于这种仕途之路过于平坦,才使得年羹尧没有经历过官场上的挫折,让他没有真正的领悟到为官之道、君臣之礼。
太容易到手的东西,人们往往不会过于珍惜。对于年羹尧来说,官职禄位便是如此。
从另一方面来说,雍正皇帝的过分宠信也是间接导致年羹尧嚣张跋扈的重要原因。
年羹尧虽然长期作为封疆大吏,但是他却能够直接上书参与朝政,如内外官员的优劣、民生吏治的兴革等。在重要的官员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皇帝经常和年羹尧商量。不仅如此,雍正皇帝还对年羹尧的家人关怀备至,各种奇宝珍玩、珍馐美食,时时赏赐。
由于雍正皇帝的过分宠信,年羹尧渐渐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和雍正之间本应该是君臣、主仆的关系,到后来俨然成了朋友的关系,这种超越了界限的友谊,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制度下必然难以善终。
不过这也可能是雍正皇帝的“糖衣炮弹”!
年羹尧功高震主,雍正皇帝可能想除之而后快,但是无罪而擅杀有功大臣,雍正皇帝不想背负着史笔如铁的千古骂名。所以只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年羹尧得意忘形,做出很多错事,最后罗列罪状,将其除掉,这样才不损害自己一代贤主之名。所以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圣心难测”,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这样演的原因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年羹尧得胜回朝,雍正皇帝亲自出城迎接,年羹尧在马上俯视雍正、没有下马参拜、态度十分跋扈。这桥段在正史中是没有的。电剧中这样演,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用这种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突,增强影视剧的表现力,让观众大呼过瘾;
二是这部剧本来就是突出表现正派的雍正皇帝,以这种视角来写年羹尧,让人们觉得他最后的结局是咎由自取,与皇帝和其他人无关。不损害雍正皇帝的个人形象。
若木语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正如雍正皇帝给年羹尧的这道朱谕上所说的那样:为人臣者,每时每刻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谨守君臣之礼,跋扈专权,遭君主忌恨后,必然不得善终!
【文/若木 图/网络】
(关注@若木小记 ,为您分享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