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汉朝和匈奴是不是南北朝?

汉朝和匈奴是不是南北朝?

2020-10-05 17:01阅读(65)

汉朝和匈奴是不是南北朝?: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分为南朝和北朝。北朝始于北魏统一北方与南朝形成对峙,北魏后分裂:-匈奴,南

1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分为南朝和北朝。

北朝始于北魏统一北方与南朝形成对峙,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周灭北齐。581年,北周静帝禅让隋文帝,北朝结束。因此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南朝始于刘裕(420年)取代东晋建宋,之后是齐、梁、陈顺次更替。公元589年,隋灭南陈,标致着南朝结束,标致隋统一中国,结束三百多年的分裂史。习惯上说南朝包括:刘宋、南齐、南梁、南陈。

很显然南北朝不包括汉朝和匈奴。

2

此问题问得很好,要认真回答是很难的,足以完成几万字的论文。简单聊一聊:

1 汉朝

汉朝(公元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

汉朝与在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帝国。汉朝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

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2 匈奴

匈奴是当时蒙古高原游牧民族,起源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

秦代,匈奴被蒙恬赶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

秦末汉初,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

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的历史进程,《史记》《汉书》均有记载。

匈奴属于游牧民族,好强斗勇,经济文化科技比较低下。

?3 两者关系

匈奴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贝加尔湖)\"。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西汉。

公元前36年,西汉诛灭北匈奴郅支单于。

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

公元48年,南匈奴首领醢落尸逐鞮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

而北匈奴还是叛服不定,让东汉下决心摧毁北匈奴。

汉和帝时,即公元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并迫其西迁。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与鲜卑的后代铁弗人建立了胡夏政权。

此后,北匈奴向西迁徙,间接改变了欧洲历史格局。

结论:?

汉朝与匈奴之争属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之争。

匈奴的历史地位,文化经济贡献构不成南北朝廷。

?


3

汉朝和匈奴,不但不属于南北朝,二者甚至都不属于同一个文明体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知道两点:

第一,什么是南北朝,为什么会出现南北朝?

第二,为什么北魏和南朝宋齐梁陈这段对峙时期,会被称为南北朝?

一、什么是南北朝

南北朝,是指在一个文化圈内、一个民族内或者一个文明体系内,分裂为南北两个独立且紧密联系的政权。

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下,汉朝和匈奴是否满足南北朝的条件:

首先,汉朝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中原文明,可以说汉朝就是三皇五帝的直接继承者;而匈奴出现在公元3世纪,兴起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游牧民族。可以说汉朝和匈奴,二者的发源地虽然都在黄河流域,但是却一南一北相距甚远,所以从诞生到灭亡,匈奴一直混迹在中原文化圈以外。

其次,汉朝作为农业文明的继承者,主要的生产生活是围绕着耕地开展的,人民讲汉语用汉字,有固定的居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匈奴政权则属于草原文明,他们的生活方式为逐水草而居,人民四散在广袤的草原上,饿了吃肉渴了喝酒。可以看出汉朝和匈奴完完全属于两个文明体系,大家各过各的,除了匈奴偶尔南下抢抢东西,在文化上并没什么太多交集

最后,汉朝的政权模式,属于封建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由统一的领导,有庞大的官僚体系和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税收制度;而匈奴的政权模式,属于游牧部落联盟体制,即国家领导由各部落选举产生,个部落之间有自己的管理体系,由于人口分散,使得匈奴主要的收入来源为草原贸易和掠夺。汉朝和匈奴政权,可以用“先进”和“原始”来评价,虽然匈奴人的进犯让汉朝吃了不少亏,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文明终将战胜野蛮。

二、北魏和宋齐梁陈为什么会成为南北朝

北魏的统治者和匈奴一样,也是起家于北方蒙古高原,也属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那么为什么北魏却成为了南北朝的一部分了?

首先,鲜卑人经过长期与中原汉人进行融合,已经开始接受中原汉文化,居住在南部的鲜卑人已经开始修建固定居所,像汉人一样进行耕种了。而且随着鲜卑各部落的统一,鲜卑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北魏,并且在公元439年统一了中国北方。

其次,统一后的北魏,开始学习汉族文化,并且在北魏孝文帝时期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汉化运动,也正是这场汉化运动使鲜卑人完全的融入到汉文化圈内,鲜卑人已经完全的失去了草原民族的特性。

最后,南北朝时期,两方都认同一种文化,使用一种语言交流,有同样的政权体系,并且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王朝,双方的目的都是统一南北,如此二者真正的成为了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这的两个政权。


古代中国改朝换代很频繁,而且每次都会更改朝代名称,那么历朝历代为什么要称“朝”而不称“国”。除了“朝”在古代是国的意思外,“朝”还代表着文化的传承,每一次改朝换代大家都会认为本朝是前朝的继承,新朝建立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前朝修史,这表明大家都是一脉相承,只是领导人换了名字,但是国家的根基还是一样的。

所以南北朝,并不是南北两个国家就可以称之为南北朝,而是需要有文化上的传承和联系,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让后世可以把你认为是自己历史的一部分,而不是历史的侵略者。

4

为什么同是“南北对峙”的局面里,有一些情况就会认为双方都是“正统”,形成所谓的南北朝;而另一些情况就会被认为是朝代更迭的过程。

其实,“南北朝”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像汉朝和匈奴这样的对立远远够不上“南北朝”的条件。


什么是“南北朝”?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都会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汉化”。

需要知道,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念不是针对“血统”而言的,这是一个“文化”概念。

在《王制》中曾经有这样的描述:

东方曰夷,被髪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西方曰戎,被髪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从这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文明发展进程的不同是判别华夏和夷蛮戎狄的标准。

而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华夏退化为蛮夷、蛮夷进化成华夏的案例。


比如如今的江苏以南地区,在周代是就是荆蛮之地,文化水平很低,并没有收入中国版图之中,是泰伯奔吴之后逐渐教化,为这一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明,从此才归入华夏文明之中。

而北方有一个诸侯国叫做“孤竹”,本来是商代分封的诸侯,但是由于长期和北方游牧民族混杂,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退化为蛮夷之地,后来被齐燕联军在追杀山戎的时候消灭掉。

而“南北朝”的形成就和这一华夷观念有关。

“汉末三国分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讲述的就是“南朝”与“北朝”的对峙和由来。

西晋遭受少数民族的入侵,逃到了南方,史称“衣冠南渡”。司马氏在南方重新建立了政权,这就是东晋;而北方地区进入到了“五胡十六国”混战的局面,其中也有东晋势力北伐所造成的战乱,如闻鸡起舞的两位主人公祖逖、刘琨就是这一时期的英雄人物。

这是南北朝双方形成的基础。


  • 先来说说南朝。

南朝是汉族统治的政权,很多史书将其认作“正统”,比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齐梁陈”四朝更迭,都继承了南渡以来的汉族文明,可以认为是南渡人士在异地所建立的王朝。

这些朝代无论是经济、人口还是文化发展都是远超北方的,就拿文学领域来说,当时所有的著名文人都是南朝人,北方连一个稍有名气的文人都没有,像虞信等人在北朝声名卓著,其实也是南朝人滞留北方而已。


  • 而北朝正处于一个民族融合的过程。

西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就有内迁的趋势,民族融合势在必行,随后的五胡十六国就是这一过程的一个阶段。而北朝正是以它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系列政权。

这其中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等国家,依次成为这一片土地的统治者。

这些政权当中绝大多数都是鲜卑族所建立的,其中最著名的统治者就是魏孝文帝。

但是,这些政权当中都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逐步地汉化。

他们不仅在民族血统上要求和汉族通婚,逐渐实现民族交融,更是在各领域文化中学习汉族的文明,建立官制、国家政策、学习汉语以及任用汉人。

甚至其中一些政权虽然是鲜卑族建立,但实际领导者是完全汉化的鲜卑族,甚至就是汉族。


所以,无论是从表面形制还是从内层实际来看,这些由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建立的朝代和之前汉族人建立的国家都没有任何的区别。

也就是说,如今的这些游牧民族已经完全被汉文明所同化了,不能再视为异族。

南北朝之后的“隋”其实就是以北朝中“北周”为基础,进而统一全国的。

所以,“南北朝”实际上是同一文明下的两方势力进行的对峙,而不是异种文明的对抗和碰撞。

汉朝和匈奴是一种什么样的对立状态?

与此相比,汉朝和匈奴之间就和这一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汉朝不必多说,这是华夏文明最为正统的继承者,但是匈奴其实也和华夏文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之前说,有一些部族因为长期处于边陲,所以文明的进化程度有所延缓,其中就有匈奴各部族。

匈奴本来是夏朝君主的后裔,源出“姒”姓,是一个非常有底蕴的部族。但是因为在北方游牧,和中原诸国日渐疏远,文明逐渐落后于大部分诸侯。

这样一来,匈奴就从华夏退化成了蛮夷,从同族变成了异族。

春秋战国时期,匈奴还没有统一,像猃狁、义渠、山戎等等都属于匈奴,各自为战,和中原王朝为敌,灭亡西周,和秦、燕、齐、三晋等国摩擦不断。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阶段里,匈奴各部族出现了一代雄主,就是头曼单于。他在中原诸国统一的过程中,也逐渐完成了匈奴各部族的统一。

这时候就看出来文明进程的差距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的是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而匈奴此时形成的是名义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这落后了中原王朝近千年的时间。

所以,匈奴所信奉的文明和中原王朝是有根本差别的,而其生活习惯、统治形式、思想状态等等方面无一不和中原王朝有根本区别。

这不是因为匈奴的变化,而是中原王朝在秦代这一节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而匈奴还沿用这古老的传统,自然就没有跟上文明进化的脚步。

我们从汉代和匈奴之间的对峙就能看出来,双方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并且汉朝虽然在最初对匈奴采取了屈辱的和亲、纳贡等政策,但实际上是瞧不起匈奴落后文明的。

匈奴虽然表现得很强势,但一直也没有能力真正灭亡汉朝,反而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显颓势。


所以,汉朝和匈奴在很远的祖上是有关联的,甚至某些遗留下来的习俗还是有相似之处,比如对“龙”图腾的崇拜都是一样的。

但是,两者最晚在春秋战国阶段已经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了。

这样对比来说,“南北朝”其实是在同一文明下两方势力之间的较量,而汉朝和匈奴是两种文明之间的碰撞。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5

不是,如果汉朝和匈奴能被称为“南北朝”,那宋朝不是要哭死,“东西南北朝”?

正统王朝

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乱世时期,南朝北朝都乱,北朝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王朝。

看着挺多,其实一个北魏占据了150多年的时间,东魏西魏都是北魏分裂出来的,同时存在了十几年,接着北齐取代东魏又存在27年,北周取代西魏又存在24年,基本也是同时存在。

南朝则有宋、齐、梁、陈四个时期,也是几十年一换代。

南朝不用说,是汉人正统政权,北朝则多是鲜卑政权,但隋唐两代皇室都出于北朝,因此也认为北朝也是正统。

这也不是绝对,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只认南朝为正统王朝。

汉与匈奴

所谓正统王朝,是以中原正朔为基准的,北朝虽不是汉族,但北朝占据中原,统治汉族,事实上成了中原王朝,也接受了汉文化,这才能被认定为正统。

汉朝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打边周围各国,占据中原,扩地数千里,是最正统的汉人王朝。

而对匈奴来说,怎么看都不符合。

这是被汉朝打的臣服的民族,一不是汉人,二不占中原之地,三没有汉族文化,怎么能说是正统呢?

既然不是正统,那就谈不上什么南北朝了。

对立

汉朝与匈奴时期的对立,和南北朝时期的对立是不一样的。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是政权、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逐渐汉化的存在,游牧民族的风格多大程度上削弱了,已经变成类似“大军阀割据”的模式而存在。

而匈奴是独立的游牧群体,所有的模式都和汉朝不一样,双方都可看成是独立的个体,除了军事上的对峙能产生关系,其他并无太多关联。

当时的匈奴并不是汉的一部分,更没有中原朝廷的继承关系,双方是俩个不同的群体,而不是一个相似的群体。

因此,“匈奴南北朝”之说是不合适的。

6

在西汉时期,匈奴的确是与汉朝是以对立为主的,但称汉与匈奴为南北朝还是不恰当的。首先,南北朝的界定应该是在一个文明内部产生的,中国历史上能称为南北朝的时期,虽然也有北方异族入侵的情况,但入侵的异族也有汉化的趋势,可以认同是同一文明内部。不过汉初的匈奴文明与中原文明却是大相径庭的。虽说史记里说匈奴是夏朝后裔,但牵强附会的层面较大。而且南北朝的双方应该有长期对峙的势态和相当的文明基础,匈奴与汉也是不对等的。匈奴强大的只有其灵活的战斗力,而经济、文化等方面要远远落后与汉。简单的讲,南北朝的基础应该是“朝”,而匈奴也就是个部落联盟,甚至都不能说是国,更别提朝了,政治形态和汉也并不对等,后来被汉击败后,部分西迁,部分依附于汉,逐步融合于汉,乃至被吸收,被吞没。

7

明白楼主的意思,因为在大汉王朝上,北方有匈奴,南方有大汉,所以这是两个对立的王朝,所以认为汉朝是南北朝。其实当时不仅南边儿有大汉,还有其他国家,比如南越国。

南北朝是一个国家在两个正统王朝下的对峙阶段,有一个严格的限制,那就是正统。这个情况在历史上多次出现,比较熟悉的是晋朝的南北朝以及宋朝的南北朝。无论北魏还是辽,都具有正统的身份。

澶渊之盟标志着辽宋进入南北朝

汉朝和匈奴算不算南北朝呢?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为什么,因为当时的天子是大汉人家。

首先说一下中原的天子身份吧。很多人忽视了这个概念,实际上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皇帝是有多种权威的。比如说在政权上他最高指挥官,在军权上他也是最高指挥官,此外在神权上他也是最高指挥官。秦始皇这个皇帝的神权色彩最典型的是把楚国的武术的大巫祝身份继承了,因为大巫祝身份是宗教的首领,在此之前中原王朝并不怎么在乎宗教首领的地位,但是很明显秦始皇很重视,所以自此之后,天地的宗教首领天子也是皇帝。

秦始皇的历史贡献很大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是在中国的版图中,有一部分还没有被他天子,这就是草原。草原首领是单于,单于也是天子,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两个天子开始争天下正主了。

所以说当刘邦开始北征冒顿单于的时候,本质上是两个天子争天下正统的时候,很明显这一仗大汉王朝输了,此时天下正主是在草原。

冒顿单于也有争天下的野心

其次,虽然在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汉朝是对匈奴弱势的。但是汉武帝非常英武,他打败了匈奴,奠定了大汉王朝的天子地位,这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霍去病封狼居胥。风狼居去就是后来的封禅,那里先封天再封地,在此情况下,整个天地正主就已经明确了是大汉王朝。

至于为什么霍去病可以封禅,是因为在当时皇帝自己都没弄清楚封禅的定义,历史上第一次皇帝封禅是汉武帝,也是在霍去病这次封禅之后,所以说霍去病的封禅是正确的,没有问题的。

霍去病封狼居胥名垂千古

汉武帝成为天下正主之后,对天下影响很大。首先大汉已经成为真正的天下中心,而不仅仅是中国本身的中心,而是在在天下系统。很多其他国家人会来到大汉来进行很多商品贸易,在当时留下的一个词叫做胡姬当垆,就是那些草原民族的孤单女人,跑到大汉卖酒做生意。这本身体现的就是大汉王朝的包括的性质。其次,大汉成了当时整个东亚地区的真正盟主,其他很多国家都要依靠大汉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匈奴。最后匈奴当时也发生了巨变,很多匈奴人也依靠大汉,他们并不把自己当做是外人,相反他认为自己是汉家亲戚,接受大汉分封。这个影响时间很长,不仅在汉朝匈奴时期有,后来汉朝没有了,到了晋朝时候依然有匈奴认为自己是汉朝亲戚,认为自己是汉朝后代。

古代图画的胡姬当垆

而另一些匈奴人自发的辞去了单于这个身份,而是认为自己是可汗。自此之后草原可汗代替了单于,也就是说草原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了天子,而是变成了国王。草原之后的宗教领袖就变成了大萨满,约等同于前面说的大巫祝。

刘渊就认为自己是刘禅的后代

最后,虽然匈奴和大汉长期存在,但是大汉是真正的天地之主,而当时的匈奴和大汉是一个天下的两个部分,大汉是天下正主,匈奴听从大汉指挥。这非常像明朝时期,其实明朝的领土并不大,但是明朝是当时的天下正主,也就是天子,而当时草原上也有一部分蒙古人认为自己尊崇大明的法统,接受大明分封。所以说大明和大汉一样都属于正经的王朝,而不是南北朝。

8

肯定不是

9

汉朝自刘邦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220年灭亡,共享国四百零五年,传29帝;分西汉和东汉两部分,是继秦王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王朝。汉朝时期,在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方面,均有长足发展。

西汉时期,定都西安;由文景二帝开创的文景之治,奉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使自秦末以来,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在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下,得以安心从事耕种。

到了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家思想用作统一全国,开辟西域,大力开疆扩土。而与匈奴的战争是不得不说得话题。自汉高祖以来,就受匈奴的侵扰边境之苦,但是考虑到王朝的刚刚成立,且高祖被匈奴困于白登山,因而接受大臣的意见,将汉朝宗室之女以公主之名,嫁于单于,并开通互市,以长城为界。

此后的六十年,经惠帝、文帝、景帝到武帝前期,都以和亲为主要手段;面对匈奴的边界骚扰,虽有军事手段,相对来说采取的都是比较柔和、隐忍的手段。其实这是为了巩固政权和经济发展,为之后的反攻做准备。

当所有条件成熟之时,即汉武帝元光二年开始,刘彻决然放弃和亲政策,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对匈奴先后进行了十余次反击。而到了东汉,双方作战没有西汉那么频繁。

由此可见,对于汉朝,匈奴是侵略者,但是不是南北朝。首先,从西汉到东汉,中原地区是统一王朝;而南北朝则是分了北魏,北齐,前秦等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这其中就有游牧民族的政权;而这些政权已经在和汉人融合;而匈奴是彻头彻尾的游牧民族,对此南下侵犯,只是为了掠夺他们日常的所需品;综上所述,汉朝与匈奴之间不是南北朝。

10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