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匈奴人为什么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匈奴人为什么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2020-08-06 03:31阅读(107)

匈奴人为什么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中原民族历史以来跟游牧民族就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特别是在刘邦被困白登之后,汉朝跟匈奴更是

1

中原民族历史以来跟游牧民族就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特别是在刘邦被困白登之后,汉朝跟匈奴更是你死我活。但两个王朝之间有个令人称奇的地方就是,匈奴人往往抓到汉人后就出现一种半强迫性的婚姻关系。

在这些长期的两国交往过程中,一方面匈奴以军事为手段,强迫汉朝采用和亲政策,将汉女子嫁到匈奴;另一方面,匈奴如果在战场上俘获汉朝男子,那么他们就会被强迫取匈奴女子为妻。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出现一个疑问,为什么匈奴会让成为战犯或奴隶的汉朝男子,取自己国家的女子为妻,并让他们生孩子呢?

据《史记》、《汉书》记载,历史上汉人因某种原因流落到匈奴国家的,大部分都设有娶妻生子的经历。

首先就是张骞,他在出使大月氏的途中,不幸被匈奴人抓获,匈奴国家流亡长达十几年,而史料记载中,张骞曾娶了一名胡人女子为妻。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从上面的“予”字可以看出,张骞和胡人妻子的婚姻必定不是你情我愿的,而是匈奴人强迫张骞取了胡人女子。

而为汉守节十几年的苏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苏武宁死不投降匈奴,匈奴单于气得把他丢在北海牧羊,要公羊生小羊才能让他回来。但尽管受到这样残酷的待遇,他们仍让苏武取了胡人为妻,从匈奴回来后还生了儿子“苏通国”。

除了这些历史记载的时节外,汉人还有因战斗失败被俘的军人,比如李陵。他在兵败后被俘虏到匈奴国家,但单于未来拉拢李陵,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从此后李陵的后裔在匈奴里生息繁衍,形成了强大的黠戛斯族,到如今黠戛斯人演化成了吉尔吉斯坦人。

为什么匈奴人会喜欢强迫汉人取胡人女子为妻?

  • 首先来说,从上面的历史记载来看,这些被俘的汉人都是国家精英级人士,汉人对家的概念又特别的看中。因此,匈奴人喜欢用家庭这种无形的枷锁来困住他们,希望这些人可以长期停留在匈奴,在时间长久后进而为匈奴效力。而事实上,这其实就是一种美人计,用女人和家庭来软化汉人男子的一种计谋,而这样的计谋恰恰是最管用的。


  • 其次,匈奴人是希望可以利用这些女子来监视他们,预防他们逃跑或发动叛乱,从苏武和张骞的经历可以看出,汉人对家庭、同甘共苦的女人都特别看中,所以他们如果要逃跑或叛乱,一旦身边有女人形成累赘,反而不容易逃跑。

  • 最后,从匈奴人的习俗上来看,他们的观念很开放,并不反感将本族女子嫁给汉人。而历史以来外邦国家对汉文化是极度的崇拜,如果这些汉人会因为美人计而留下来,那么这对匈奴这种文明比较落后的国家,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盐铁论》:“匈奴处沙漠之中,生不食之地,天所贱而弃之。无坛宇之居、男女之别。”

再从军事角度来讲,匈奴人也非常希望汉男子来本族通婚。

根据历史记载,匈奴最强盛时期的人口不过“汉之大郡”,而汉朝时期的一个大郡的人口在150万左右,而匈奴的人口也差不多在这里。为了能够长期跟汉朝对抗,匈奴必须要维持更多的人口。

但是草原环境恶劣、食物来源稀少,而频繁的战争导致男丁锐减,出现许多的孤儿寡母,女多男少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匈奴才会出现“妻后母”这样的收继婚习俗。

而让汉人来草原娶妻生子在匈奴国家繁衍生息,消化过剩的女性,是增加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也是为了能让匈奴的人口增长,来对抗汉朝的一种策略。

匈奴人,除了会优待汉朝精英人士,也会让秦朝普通百姓和匈奴女子通婚。据《史记》记载:

卫律为单于谋划,“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共守之”。颜师古注说:“秦时有人亡入匈奴着,今其子孙仍号秦人。”

秦末大乱之时,有大量的人逃亡到匈奴,而汉武帝时期到秦末已经有80多年,从“仍号秦人”这句话来看,这些匈奴籍的秦人起码繁衍到三代了,而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秦人与匈奴人一定有过通婚的关系。

修长城是为了预防汉人跑到匈奴通婚?

或许是受到“优待汉男子,取匈奴女子为妻”的优待政策影响。汉朝时期,经常有人穿过边境,投靠匈奴娶妻生子的事件,“闻匈奴中乐”也正是由此而来,汉男子频繁投靠匈奴,造成“乐不思蜀”的场面。

汉元帝时,匈奴单于希望汉朝撤掉边塞的士兵,以提供双方国家休养生息的环境,而汉元帝却说,镇守士兵、修建长城,不但是为了防御匈奴,也是为了预防汉人越过边境,跑到匈奴那边跟本族女子通婚。

边境的汉人为了享受匈奴给予的待遇,甚至不顾自身的性命安危也要进入匈奴国家,这也体现了当时汉人亡入匈奴的普遍性。

2

匈奴与西汉,在历史上都处在敌对的状态。但是,匈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抓到汉人俘虏之后,都不杀死,反而匹配匈奴女子,优待他们在匈奴结婚生子。如在《史记》、《汉书》里面就记载,历史上一些汉人由于某种原因,流落在一些匈奴国家,然后都被匈奴人优待娶妻生子。最突出例子就是通西域的张骞,他在出使大月氏的路途中,不幸被匈奴人抓捕。之后,他一直在匈奴国家过着十几年的流亡生活。在这十几年中,他也娶了一个匈奴人的女子为妻子。如《史记》记载: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从这个“予”字,就表达张骞娶匈奴妻子不是自愿,却是匈奴人强迫的。另外,中国著名的“苏武牧羊”故事中的苏武,就是宁死也不愿意投降匈奴。匈奴人为此大发脾气,让他一个人在北海牧羊,要公羊生出小羊的时候,才能让他回来。尽管受到这一种残酷的待遇。匈奴继续让苏武娶本民族的女子为妻。当苏武离开匈奴的时候,他的匈奴妻子还生了儿子“苏通国”。

除了著名的历史名人外,汉人在与匈奴战斗中被俘虏的士兵,如李陵兵败之后被俘虏到匈奴部落,单于却把自己女儿嫁给他。之后,李陵与匈奴单于女儿的后裔不断生息繁衍,形成了强大的黠戛斯族,一直演化为今天的吉尔吉斯坦人。现在就讨论,为什么匈奴喜欢强迫汉人俘虏与本民族女子繁衍生息呢?

战略资源的需要

在古书中记载,匈奴人与后来兴起游牧民族不一样在于,它不是单纯种族的民族。在匈奴族中,有白种人、黄种人,更多也是混血的。造成这个现象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匈奴在战争中高度重视人口资源。

在古代战争中,土地和人口往往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战略资源。战争的发生,加剧了人口的丧失和土地的荒芜。所以,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是决定统治集团是否成就的重要因素。如三国时候,刘备虽然被打得四处流窜,每一次他都是不忍心丢弃老百姓,扶老携幼都要带着老百姓逃离在另外地方。不是这些老百姓只有跟着他才能生存下去,却是人口是刘备能够东山再起的唯一资本。又如为了增加人口,曹操就率先娶了寡妇,规定女人的婚嫁年龄强行提前到了12-13岁。有了人口,就有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也有了上前线打仗的士兵,战斗力也会提高。

中原王朝重视人口,匈奴这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更是重视人口资源。匈奴也知道,如果过于注重血统的纯正,没有人口增长作为强有力的补充,民族也不会壮大。如匈奴袭击中原的边郡地区,通常是分为几部兵马倾巢出动。只有通过这一种战术,才能保障每一次发兵的损失降为最少,收回却是最大。如果兵马一次被歼,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恢复元气。

匈奴在袭扰汉朝边境的时候,实际就是拿成年男子的生命去换取汉朝边境上的重要生存物质,如牛羊、财富和人口等。所以,不管匈奴获得战利品多么丰厚,代价就是大量成年男子人口的死亡。这也造成了匈奴民族形成了一种父亲死了,儿子继续娶父亲的妻子。哥哥死了,弟弟继续娶哥哥的妻子这一种粗陋的风俗。因为,匈奴成年男子在战争中死去,留下更多寡妇,为了繁衍人口,也只能让这些寡妇与活着的男子搭配生育出更多的孩子,养出强壮的成年男子,不然打劫和打仗的士兵都没有。

所以,这就是汉朝的张骞、苏武、李陵、李广利等被匈奴人捕获,都会发配一个匈奴老婆。娶了匈奴老婆,这些汉人也会拥有一定的家产,代价就是一定要生孩子。在离开匈奴的时候,可以带走老婆,孩子却一定留下的原因所在。由于匈奴是奴隶制国家,汉人与匈奴女子生下的孩子,平日可以为奴隶主劳动,战争时候为国家承担兵役,对匈奴发展壮大是非常有益处的。

基因改良的需要

如果一匹马的质量不好怎么办?那就需要用基因变异的方法或者基因突变的方法,把这匹马的质量给改良。在古代,就只能采取人口配种的方式,改良人口基因。

在古代,游牧民族都居住在大草原地带,是茹毛饮血的奴隶制社会。中原的汉人王朝是农耕社会,是封建制国家,文化自然比游牧民族先进。匈奴人俘虏汉人,给予汉人优厚的待遇且要求娶妻生子,主要原因都还是文化的自卑感。匈奴人就是希望通过给汉人俘虏优厚的待遇,希望他们能够在匈奴地盘上安家乐业,然后汉人向匈奴传授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如当时西汉百姓掌握的先进军队制造、冶铁技术、先进武器装备,都被匈奴人先进,这些都使得匈奴人迫切希望汉人俘虏能为本民族服务,也特别优厚汉人俘虏的原因。

所以,可能是中原汉族百姓受到匈奴优待汉族男子,娶匈奴女子为妻的政策影响。汉朝时候,经常有汉人偷偷越过边境地带,投靠匈奴娶妻子的事件。“闻匈奴中乐”也就是这么而来,也有汉族男子投降匈奴“乐不思蜀”,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越过边境私奔匈奴。《史记》里记载:

卫律为单于谋划,“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共守之”。颜师古注说:“秦时有人亡入匈奴着,今其子孙仍号秦人。”

可以看到,秦末大乱的时候,很多人都逃亡在匈奴中。在汉武帝秦末时候,已经有八十多年历史了。这些匈奴籍的秦人起码繁衍了三代以上,可看到秦人与匈奴通婚很久了。

如汉元帝的时候,就修建长城和镇守士兵,不但是为了防御匈奴,也是为了防止汉人越过边境投降匈奴的现象频繁出现。所以,长城的作用也不是简单军事防御,可能也是防止汉人百姓投降匈奴。

3

我是津城,我来回答。

匈奴人为什么抓到俘虏后不杀死,反而把自己民族的女人送给他们,让他们娶妻生子呢?

我们都知道,在中原王朝眼里,女人就像是自己的宝物似的,非常看重,把汉人的女人嫁给其他民族,大多数情况是出于不得已,很少是心甘情愿的。



比如汉朝初年,因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力量有限,便采取和亲政策,经常给匈奴人送去钱粮和女人,才能保持大汉北部边疆的相对和平稳定。

再比如,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远嫁吐蕃,也是情不甘心不愿的事。吐蕃刚开始要和亲,唐朝拒绝,吐蕃见唐朝不允,率领军队不断侵扰唐朝边境,最后唐朝才答应出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和亲之后保持了想当长的和平局面。

那匈奴为什么把自己的女人送给被俘虏的人呢?



因为匈奴人和汉人的习俗不一样,社会情况也不一样。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如果遇到灾害天气,牛羊冻死不少。恶劣的环境面前,人口相对稀少,匈奴人就更加重视人口的繁衍生息。

所以,当汉人被匈奴俘虏后,他们往往给他们娶妻生子,让他们留下来,一方面直接充实人口,另一方面繁衍生息,增加人口。



比如张骞出使西域,中途被匈奴扣留,匈奴人给他匈奴女人,等张骞从西域回来之时,孩子都大了。

少数游牧民族的环境,形成了很多中原地区无法理解的习俗,除了送自己民族女人给俘虏,更是有着弟继兄媳、子继父媳等很多习俗,都是中原人所不耻、对他们来说却很正常的行为。



知历史,明兴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随手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4

在中国的古代,像匈奴等游牧民族会经常南下中原打草谷,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后,很多邻近北方的汉人村庄几乎就受到了灭顶之灾。听起来好像整个村庄都被杀光了,其实不然,匈奴人只是将汉人俘虏捉起来,并且将他们带回自己的部落当中,更是将本族的女子送给汉人当老婆,这是为何呢?

首先是一个血统的问题,在中国的古代,中原一直是整个天下最繁荣昌盛的地方,不论是文化程度还是生活水平,跟匈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要说这些匈奴人不羡慕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却又不明白,为何中原的生活就比他们好。

于是就有一些智者开始研究两者之是的差距,然后发现中原的汉人更懂得创造等方面的技术。

其实这也是大家的生活习惯问题,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安下心来研究如何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

而中原的汉人百姓住在某个村子里,这一住或许就是几代,所以就会留下很多传承,这些传承对于生活的品质有着巨大的影响。

但是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不理解,他们单纯的认为可能是大家的血脉不一样,所以产生的后代也不一样,可能是中原的汉人生下的孩子更聪明吧。

一开始这种想法还只是望风捕影,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可是当某个汉族百姓跑到匈奴来定居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这个汉人所带的种种生活习惯,极大的提高了匈奴人的生活水平。

不论任何人都向往着美好的生活,所以匈奴人在看到汉人带给自己的好处之后,打算好好的学习一下。

可还是因为生活习惯的问题,大多数匈奴人很努力的在学习了,结果却强差人意。

但是这个汉人所留下来的后代却可以轻松的掌握到这种技巧,说白了就是文化水平的差距,所以在理解方面的不同而已。

只是这么高大上的观点,身为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匈奴人根本就想不明白。

他们单纯的认为汉人有一种传统,就是只会把这些宝贵的技能传承给自己的儿子,除了自己的儿子,任何人都没办法从他们的嘴里得到一点有用的东西,哪怕用生死来威胁也没有用。

在使用了很多方法都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技术之后,匈奴人就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策略。

也就是把自己部落当中的女人嫁给这些被捉来的汉人,让他们结婚生子,等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自然就得到了所谓的技术。

还别说这种方法虽然见效慢,但却是唯一可行的一种方法。

同时我们也明白一件事,就是混血的孩子基因更强大,身体更健康,但是古代的匈奴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基因。

可是这些跟结婚所产生的后代,明显要比同族的孩子们更聪明、更强大的时候,匈奴人就开始两眼放光了。

其实这也是匈奴人自己的悲哀,虽说匈奴是个大势力,但是他们却是由一个个部落形成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本族人跟本族人进行婚姻。

一开始还好说,等时间长了之后,相互之间大多数都沾亲带故,于是生下来的后代当中就出现了各种的畸形人,或者说生下来的后代,明显不如上一代人强壮。

而这些问题,自从捉到汉人俘虏进行结婚之后,全部给解决掉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匈奴人认为自己本族的人跟汉人结婚,就一定会产生更强壮的后代,而且因为还可以传承到汉人的优良技术。

于是在这两方面的原因下,匈奴人每年都会南下捉一些汉人俘虏,优待他们不说,更是为这些汉人解决了婚姻大事,然后自己的部落也因为这些汉人的加入,从而越来越强大。

5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游牧民族的特点决定的。

不单单是匈奴,蒙古西征大军中也有很多的异族,很多还是战俘。

为什么这些游牧民族不嫌弃异族,往往还给女人让他们成家?

主要游牧民族对于族群的数量特别看重。

下面内容少儿不宜,未满18岁自动过滤。

沙俄东征西伯利亚和远东曾发现,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有少数竟然有群交的风俗。

沙俄虽比较野蛮,也不能接受这种风俗,认为式道德沦丧和乱伦行为。

但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环境中,这种也是有原因的。

当时整个西伯利亚汗国才有15万人口,地广人稀到极点。

在这种残酷环境下,部落美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然而,如果一夫一妻制度,因为男人可能精子质量差,或者干脆就不孕不育,导致女人无法怀孕。

在这些民族看来,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群交这种道德沦丧的行为,却能提高妇女受孕率,在游牧民族看来是必不可少的。

实际上,很多类似的部落根本搞不清孩子父亲是谁,部落也是公有制,没有私人财产,孩子也是整个部落的。

道理相同,匈奴人抓到异族男人后,不是做奴隶,就是作为战士,总之不能随便杀掉。因为人也是重要的资源,比牛羊和金银更重要。

所以无论苏武还是李陵,匈奴人都给女人,让他成家生子。

6

汉朝建立之后,汉匈就处于战争与和平之间。白登之围以后,汉朝为了换取短暂的和平只得实行和亲政策,把和亲公主嫁给匈奴人,用女人和财物换取和平。我们可能只看到汉人女子嫁给匈奴人,却看不到匈奴人也利用女人收买汉朝人。匈奴人为了拉拢汉朝人也会使用“美人计”。



匈奴人经常抢掠汉朝边境,似乎又对汉朝将军格外喜欢。汉朝初年,韩王信被刘邦打败之后投降匈奴,受到匈奴人的礼遇。燕王卢绾背叛刘邦之后也投靠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庐王。匈奴人不仅礼遇这些投降者,对于战败被俘的将军也格外礼遇。比如李陵兵败被俘之后,匈奴单于将女儿嫁给他,并且封其为右校王。李陵本人在匈奴有一定地位,李陵的子孙甚至曾经左右匈奴的政局。李广利算是一个草包将军,李广投降匈奴以后,也受到了匈奴的礼遇。狐鹿姑单于将女儿嫁给李广利,并且非常宠爱他,对李广利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卫律。为什么匈奴人要格外看重这些汉朝的降将、俘虏,甚至不惜将单于公主嫁给他们呢?



汉朝在匈奴面前不是一个富国的身份就是一个强国的身份。汉朝初年国力并不如匈奴,但是汉朝却要比匈奴富庶,人口也要远远超过匈奴。匈奴人口也不过是汉朝一个大郡的人口。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帝国,国家的抗灾能力相对较弱,经济发展潜力和水平远不如农耕文明的汉朝。汉朝不仅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匈奴,政治和文化程度更是远远超过了匈奴。匈奴虽然是草原上的民族,但是也深知政治、经济、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重要性。原本匈奴没有计数方法,汉朝的中行说教会匈奴人计数方法。中行说的传授大大便利了匈奴人计算自己的财产。匈奴人在汉朝人那里得到了不少好处,知道汉朝人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所以匈奴人非常需要这些有能力的汉朝人。

现在不少国家利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让这些人才为我所用。匈奴不能用优厚的待遇吸收汉朝人才,便采用嫁女儿或者封官的方式吸引汉朝人才。匈奴利用汉朝人才努力发展自己,汉朝人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匈奴相对落后的状态。匈奴人学习汉朝先进的经济、文化、生产和生活技术以及制度促进了本民族发展。没有被俘虏的汉将或者在汉朝受到重用的汉将自然不愿意到匈奴发展。汉朝降将、俘虏便成了匈奴人吸纳汉朝人才最佳的选择。汉朝降将、俘虏不少也是人才,也能促进匈奴的发展,匈奴人需要拉拢这批人。嫁一个女儿,封一个高官是拉拢这些人最好的方法。



汉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战争状态。战争双方都在寻找克敌制胜办法,拉拢敌方阵营中的人便是其中一种手段。汉朝利用匈奴降将帮助训练汉朝骑兵,增强汉军作战能力。汉军甚至有匈奴骑兵队。匈奴也利用汉朝降将训练匈奴部队。双方互相利用,取长补短。比如赵信投降汉朝之后,汉朝非常重视他。后来他投降匈奴的时候,匈奴单于认为他了解汉朝详情,所以把妹妹嫁给他,而且封其为自次王。赵信重回匈奴之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情报确实给汉军带来不少麻烦。再比如汉朝都尉李绪投降匈奴之后,曾经帮助匈奴训练军队对付汉朝。汉武帝误以为是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而杀李陵全家。通过此事至少可以说明匈奴人有意识利用汉朝降将训练自己的军队,熟悉汉军的作战策略和作战理念。汉武帝之后,汉朝士兵的战斗力已经大大超过了匈奴士兵。当时流传着一汉当五胡的说法。这样汉朝俘虏的价值便更大。



汉朝的降将、俘虏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或者官职不高。这些汉将因为一些原因被迫投降匈奴,其实有些人有一定能力或者身居高位。李陵当年被迫投降匈奴,但没有人能否定李陵的能力。李陵用五千步兵对抗匈奴十几万骑兵的事迹已经打服了匈奴,匈奴人也非常敬重李陵。李广利虽然能力很一般,但是也曾经“威震西域”。李广利的职位要远远高于他的能力。匈奴单于非常看重李广利的职位,像李广利这样身份和地位的人投降匈奴并不多。所以匈奴单于非常宠爱李广利,不仅把女儿嫁给李广利,还给予高官厚禄。汉朝不少降将、俘虏都是打击匈奴的好手,他们都有一定军事能力,他们也都受到匈奴的敬重。匈奴人历来崇拜强者,他们愿意给这些降将、俘虏足够的待遇,甚至愿意将女儿嫁给他们。



匈奴人优待汉朝降将、俘虏,让他们在匈奴娶妻,都是为了拉拢他们。匈奴大部分国土位于寒冷地区,生存条件比汉朝要差很多,生活设施也比汉朝差很多。想让这些汉朝的降将长时间呆在这里并不容易。汉朝不少降将也都受到传统忠孝观念影响,想让他们心甘情愿留在匈奴也不容易。赵破奴曾经投降匈奴,但是他却一直想重回汉朝。最后他终于跑回汉朝,并且成为对匈作战的猛将。一刀结果了他们固然简单,但是对匈奴却没有任何好处。为了留住他们的人,也留住他们的心,优待他们,让他们在匈奴娶妻生子是最好的选择。一旦这些汉朝降将、俘虏在匈奴有了高官厚禄便可能会对匈奴心怀感恩,一旦这些人在匈奴有了家便有了牵挂,他们便可能会长久留在匈奴。



汉匈两国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汉朝的人才储备远远超过匈奴。即使这样汉朝还不断吸收匈奴的降将。汉武帝曾经封了近二十个匈奴降将为侯,汉武帝封他们为侯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利用高官厚禄吸收更多人来投降。匈奴人优待汉朝降将也有此种目的。匈奴希望通过优待汉朝降将、俘虏,吸引更多汉朝将领投降,降低汉军打仗时以命相搏的概率。如果他们把汉朝降将、俘虏全部处死,估计就没有人敢投降了,他们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意投降匈奴。战死疆场,家属还能还能受到汉朝优待。投降匈奴则要承受全家被斩杀的风险。

7

匈奴人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原因如下:

一、为了匈奴发展的需要

匈奴人生活在北方沙漠、草原地带,地广人稀。匈奴人为了快速发展实力,就必须要快速实现人口繁盛。要想快速实现人口繁盛,除了多生育,以及妻后母、妻嫂子等外,就需要四处掠夺人口,甚至是俘虏人口。

二、为了战争的需要

匈奴人是个好战的民族,内部经常发生战争,各部落之间互相仇杀,报仇雪恨;争夺大汗、单于的领导地位等。通过战争,来达到一级级的征服、兼并,逐步地壮大力量,最后达到匈奴的统一,形成势力的鼎盛时期,大约能召集军队四五十万人。

一旦统一强盛后,就开始对外发动掠夺战争,特别是对汉朝的战争。汉朝在当时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大国,所以,匈奴与这个强大的对手较量,胜利只是暂时的,失败却是必然的。在数百年的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匈奴人也大批伤亡,造成人口的更加缺乏。这就需要补充人口。

三、匈奴人的人口繁殖规律及战争

1、参考古籍对匈奴的记载发现,匈奴人在被汉朝打败以后,人员大量伤亡减员,残余势力就会分散为各个部落或部落联盟。对外战争就变为小股偷袭,掠夺物资、人口后,快速逃走。

2、维持约十几年后,人口稍有增长,就开始掠夺、吞并其他部落,以快速壮大实力。但在兼并中也要有伤亡。

3、继续兼并其他部落,形成部落联盟。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十余年时间。兼并中也会造成人员减少。

4、部落联盟之间互相掠夺和兼并,夺取最高领导权力,以达到统一。这个统一的过程也会造成人员损耗。这个时期大约需要十来年时间。

总之,每到匈奴因战争彻底失败被打残以后,如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的征伐匈奴。匈奴需要四十多年的休整时间,而后就能卷土重来。在这休整期的四十多年中,匈奴对外战争相对较少。

5、在达到统一后,形成鼎盛时期,这是匈奴最猖獗的时期,大肆侵略、掠夺、骚扰等。这个时期随着汉朝的反抗和打击力度而成反比。即匈奴的鼎盛时期等于1除以反抗力度加打击力度。

8

匈奴在和汉朝的战争中,俘虏了很多汉朝的人,匈奴都没有杀他们。尤其是一些俘虏的汉朝将军。不但不会杀他们,而且还会把他们封为王,单于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把他们当成一家人。

(李陵剧照)

最典型的例子,是李陵投降匈奴以后,匈奴单于就把他封为王,把女儿嫁给了他。当时在匈奴,已经被匈奴单于封为王的,还包括早些时候投降过去的卫律和李绪,后来李广利也投降了过去。

而且围绕这几个投降匈奴的人,还发生了很多故事。当时李绪是最积极投降匈奴的人,他不但投降了匈奴,还帮助匈奴练兵,用以攻打汉朝。李陵没这么做,但探子回去给汉武帝报告说,李陵在帮匈奴人练兵。因此,汉武帝把李陵一家老小全部给杀掉了。这件事,也造成李陵恨透了汉朝。

后来汉武帝去世以后,霍光和上官桀派人去匈奴,准备把李陵接回去。当时卫律招待汉朝使者,实际上是监督李陵,不许李陵回去。而李陵因为伤心和愤恨,坚决表示不回汉朝。

后来,李广利投降了匈奴以后,匈奴也封他为王。但是,他和卫律争斗了起来,结果,卫律怂恿匈奴单于,杀掉了李广利。

看看,汉朝的将军投降匈奴的,不但非常的多,而且还在匈奴的高层中形成了派系的争斗,真是非常热闹。

(李广利剧照)

那么,匈奴为什么那么看得上汉朝将军呢?

一、匈奴认可汉朝是上邦大国。

在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北方游牧民族一直认中原国家为上邦大国。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中原国家的文明高度发达,物产也非常丰富,礼仪制度各方面都比较健全。这让北方游牧民族非常羡慕。

北方游牧民族虽然多次南下入侵中原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眼红。他们想获得中原国家那些丰富的物质,乃至于入主中原这一片土地。如果打得赢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打;打不赢的时候,他们就会去求中原国家,希望中原国家能给予他们照顾。比如说赐给他们一些物资,比如希望中原国家的皇帝能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当妻子。等等。

他们仰慕中原国家,因此对中原国家的人才也就非常欣赏。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卫律,还是李陵、李绪、李广利都是治理国家的大才。他们希望这些人才,能够把中原国家先进的经验带到匈奴去。比如,他们让卫律当了宰相,让李绪帮助训练军队等等。

既然是人才,因此他们当然不会杀的。

(汉武帝剧照)

二、匈奴软化汉朝军队的意志。

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军队整体上对匈奴的军队构成一种攻势。也就是说,匈奴军队一般都打不赢汉朝军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不愿意汉朝军队把他们往死里打。如果俘获了汉朝军队的将领以后,对他们给予很大的优待。那么,那些汉朝将军们在战场上,如果打不赢就会投降。反正投降过去以后,都会获得极大的优待,为什么还要拼死打呢?

这一点,其实不只是匈奴人这么做,汉朝也这么做。当年,有五个匈奴将军投降了汉朝,汉景帝就立刻把这五个人封为侯。因为这件事,汉武帝还和周亚夫争执起来。周亚夫认为,投降的人品德上是很差的,不能够封他们为侯。但是汉景帝认为,封侯会软化匈奴军队的意志。

原因就在于,汉景帝时期的汉朝的军队,打不赢匈奴的军队。

(霍光剧照)

三、匈奴分化瓦解汉朝的朝廷。

以李陵事件为例,最能说清楚这个问题。

李陵在投降匈奴以后,围绕李陵事件的问题,汉朝朝廷里,很多人都卷入其中。大史学家司马迁还因为李陵,受到了腐刑。朝廷中很多人也非常同情李陵,同时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政策,越来越不满。觉得汉武帝做法,实在是薄情寡恩。后来汉武帝去世以后,霍光和上官桀立马就派使者去匈奴,想把李陵接过来。这就是他们不满汉武帝的表现。

后来李广利投降匈奴以后,汉朝朝廷内部又一次出现了极大的分化,甚至牵涉到了汉武帝立储的问题。

而这些事情的发生,最终也让汉武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晚年的时候,他调整了政策,不再对匈奴穷追猛打了。

由此可见,匈奴的做法,在汉朝朝廷中确实起到明显的干涉效果。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9

其实不仅仅是匈奴,诸如突厥、契丹、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他们在南下是,并不是将汉人全部杀死,很多时候是希望生擒的。至于生擒的汉人,大部分会给他们分配妻子,让他们留在部落之中。



至于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其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为了降低对方抵抗情绪。第二、学习汉民族先进技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增加人口数量。

首先需要说的是,历史上不仅仅是匈奴人优待掳掠的汉人,汉人也会优待掳掠的匈奴人。

在秦朝之后,匈奴崛起北方草原,一度威胁到新生的汉帝国。当时,强盛的匈奴不仅统一了草原,而且还击败了东胡,赶走了月氏,迫使了西域诸国臣服,势力可谓是空前强大。

这时,刚刚建立汉帝国的刘邦决定统帅大军北伐。但不料却发生了白登之围,从此之后,汉帝国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亲政策。



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匈奴人虽然接受了汉帝国的公主和礼物,但始终在不间断的南下劫掠,在这一过程中,汉帝国也会生擒或者策反一些匈奴人。比如,汉景帝时期有五个匈奴王投降,汉景帝立刻册封了这五个人为侯爵;

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後。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史记》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匈奴王徐卢等五个人投降后,汉景帝想要封侯。当时周亚夫表示反对,不过,汉景帝最终还是将他们五人封了侯爵。



至于其中的原因,第一、分化匈奴人内部势力,降低匈奴人抵抗情绪。毕竟这五个人是榜样,其他的匈奴人看到投降之后不仅不会被杀,反而还会封官拜爵,自然而然会产生一些动摇,甚至在作战的时候也不会拼死反抗了。

同理,匈奴人也是如此。他们在生擒了李陵、苏武、张骞之后,给了他们非常好的生活条件,目的就是以他们为榜样,希望中原汉人可以投靠匈奴,借此以壮大匈奴人的势力。

再有、匈奴人优待被俘汉人,也想借此学习汉人的先进技术。

当时,由于汉族百姓掌握着先进的冶铁技术,军队制造、装备的武器相比于匈奴人先进太多,也因此,汉族一个士兵的战斗力等于五个匈奴士兵;

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汉书》

也正是这个原因,匈奴俘虏到汉族百姓后并不会杀死,毕竟他们也希望俘虏的汉人能够为他们服务。

当然,汉帝国俘虏匈奴人后,也有向他们学习的目的。比如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俘虏了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就被汉武帝封为了御马监。

总体来说,双方都希望得到对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这种竞争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不断地进步。



最后、增加人口数量

先说一下,北方游牧民族的婚姻观念比较开放,其目的就是繁衍人口,毕竟人口是争霸的基础。另外,偌大的草原上,地广人稀,所以,让部落发展壮大成为了每个人的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游牧民族基本上都是收继婚制度。

所谓收继婚,就是女子的丈夫死后,其兄弟或者子侄全部继承他的老婆(儿子除生母之外全部继承)。

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记》

另外,在古代游牧民族的思想中,婚姻是没有辈分可言的。

有时候,父子二人是可以同时娶姐妹二人为妻的,而且不同辈分的两个女子也可以同时嫁给一个男人。比如,成吉思汗和其子拖雷同时娶了王罕的两个女儿,另外,成吉思汗的妹妹帖木仑和女儿火臣别吉(射雕英雄传中华筝原型)也都嫁给了成吉思汗手下的将军孛秃。



也正是出于增加人口数量的考虑,北方游牧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环境下,诞生了相对淡泊的婚姻观念。也因此,在游牧民族南下俘虏了汉人之后,他们也会给俘虏的汉人配备妻子,让这些人可以在部落里繁衍生息。

当然,为了增加人口,游牧民族不仅会南下劫掠汉人北上,也会主动吸引。比如宋辽时期,辽国为了稳定幽云十六州,主动降低了赋税,而且还会给那些北投的宋朝百姓免除几年的税收。

10

技术角度来说,给一个女人有点不够,一个女人一生最多也就能生十几个人(通常不超过一打);但是如果给10个女人,或者100个女人的话,...,生一个加强营也是可以做到的——铁木真同志早就破过这个记录了。现实可能更残酷,古代游牧民族因为内部大小各部落互相掠夺征战,有大量的奴隶甚至贱民,其中女奴和女贱民大概率过着人尽可淫的生活,在奴隶主和上层阶级眼里给这些女奴和贱民配种繁衍更多的奴隶人口当然是很划算的事,所以给俘虏配妻子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就是配种繁殖而已,想想你成了匈奴俘虏,人给你配个女人,隔三差五都有人来要这个女人,你还得给他们放羊,这是好日子吗?当然回来的人会给自己的经历美化一翻,你可能不信我说的,反正几百年后隋征高句丽失败背俘的士兵就是这么过的。

汉朝男子娶匈奴女人,到底有多悲惨?——我说给你听听:匈奴人生活在塞北苦寒之地,常年风吹日晒,食不果腹,这种条件下匈奴女人的外貌就不会有多好;而且匈奴人缺水,一年都洗不上一次澡,常年累月下来匈奴女人身上会是一股什么样的味道,大家能想象得出来吧。把这样的女人硬塞给男人,逼着男人,这到底是对男人的优待还是折磨?呵呵,不用我说大家都该明白了。

个人观点。1、所谓蒙羞,当是理学兴起之后,秦汉时并不严重,更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不能用现代人想法去想像古人。2、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游牧民族更甚,基本赞同于生育工具和私人财产。长期战争男丁不足,有配种的机会不可能不用。

千万不能用现在的生产效率去想象工业革命以前,不论是农业、牧业和渔业都是如此。看看现存的非洲游牧民,牛羊都是生产工具,由于技术落后环境恶劣,繁殖和生长都是很低效,哪里舍得杀健康的牛羊吃肉,都是日常喝点奶再找点其他食物了事,个个都瘦了吧唧的。其实如果按现在的农业水平去想象以前,是不是也会觉得农民们都是吃得饱饱的,谷仓满满的,鸡鸭满地跑,瓜果蔬菜随便吃?还有两个角度可以看出当初游牧民族的生产力有多落后,一个就是历史记载中,游牧民族普遍不如农业民族身材高大(看看八国联军,都是已经进入工业时代几十年上百年的国家,且欧美国家一直是牧业成分比中国大的多,但其军人并未比几乎是纯粹农业国的中国人高大),另一个就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政权的人口数量一直比中原政权少的多(几十分之一,而面积差不多),如果肉和奶随便吃还会是这么少人口吗?

在清朝的蒙古八旗制度推开以前,草原上都是这样的,死亡率太高,很少有男丁能够活到成年,所以必须要广撒网才行,因为一旦有一代男丁数量没上去,部落可能就没了。在生存面前,伦理,道德,正义,种族,血统,尊严都不重要,生存和丛林法则才是第一位的,养或者抢更多的牛羊人口,生更多的孩子,活下去是最高的目标和不二法则。

明朝军队被俘虏后,如果身体强壮为满清效力,赏赐一个女人和耕地牛羊。北方少民是奴隶制,送个女人很简单因为女人只是和狗一样的财产。但壮丁可以当兵去帮酋长们抢更多女人和财富。归根结底人家是奴隶制社会优势!在古代冷兵器时代,人口就是财富,就是力量。谁的部落人口多,谁就有资本发动战争,吞并其他弱小部落。在北方寒冷地带,文明水平比较低、经济条件比较差,这些都影响人口的繁殖,那个时代部落的第一要务,就是想方设法增加人口规模。匈奴赐婚汉族俘虏的政策,首先一点就是增加人口,其次就是改良匈奴的人种基因。什么栓住俘虏的心,都是次要的。我觉得还有一条,匈奴是奴隶制,更崇尚血脉,然后汉朝的几次战斗胜利,让他们承认了汉朝是和他们平等的存在。能被俘虏过去的基本都是汉朝的官员阶级,匈奴觉得他们的血脉也是高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