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王聪儿起义就剥了所谓乾隆盛世的皮。

王聪儿,一个年轻寡妇号八路总统师,领15万暴动百姓转战陕川鄂豫,威逼西安,破绿营八旗无数。

??????

同期的英国访问团明确描述乾隆时期,中国百姓穷困,衣不蔽体,饮食无着的局面。所以那些所谓康乾盛世的说法,不过是满遗子孙鼓吹当时无良文人的说法。

最佳贡献者
2

被误解最深的乾隆盛世,可耻的盛世!

其实,很多人都会认为康乾时期是一个盛世,但从历史上来说,这个时期已经是和世界脱轨了,并不能说是一个盛世,人家在发展,而自己却停滞不前,至于为啥怎么说,且看下文分析。

可能各位对清朝的印象就是

不过,微博网友曾发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感觉呢?这一切要从18世纪,这个被称为人类历史的伟大转折点,这个神奇的时期看起

当时的大清,在乾隆的统治下,的确是很牛逼——GDP占世界比例达30%还要多,就算是今天的中国,也大概占12%,乾隆在位的人口达3个亿,比他老爸祖父翻了一倍,更别提他平定新疆,国土是今天的1.5倍。

外国人还在追捧《马可·波罗》,认为中国黄金遍地,人人都穿着绫罗绸缎,一切都似乎富到流油,然而,实际上…

“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在乾隆出生前200年,也就是1522年,麦哲伦就完成了环球航行,接着,葡萄牙、荷兰、英国也到达过中国。

康熙时期,光速、微积分已经被计算创立,当康熙33岁时,他还不知道,世界的另一边,44岁的牛顿已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其实,康熙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是个对科学充满热情的boy,靠传教士,他还和法国路易十四,有过一段时间的千里传书。

至高无上、伟大的王子,最亲爱的朋友……愿神以美好的成果使您更显尊荣——文字来自台北故宫《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

只是,后来康熙发觉了一件事,从此结束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第一次西学东渐的浪潮…

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之可也,免得多事——康熙

当中国人还在耍算盘的时候,德国人发明了机械计算机,等到乾隆接下他祖父和老爸的棒子时。

没错,乾隆在位的六十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从此发展吊打其他国家,法国爆发大革命,君主制完蛋了,美国独立,之后更是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而这些乾隆却毫不在意…

世界的发展格局已经如此,更别提大国出现了,对现代思想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名人

其实,也有人向乾隆介绍了日心说

什么地球仪、天体运行仪、船体模型、热气球,乾隆都不在乎,他真正想要的是

乾隆出现了三十余年的文字狱运动,案件就有一百三十件

在乾隆皇帝退位后的第二年(1795年),他又把皇帝的位置传递嘉庆,而在美国,华盛顿宣布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绝不连任!

可以说,18世纪,世界主流是削弱统治者的权力,提高法律的地位,清朝的皇帝却在鞭打臣子,让他们更听话,妃子也忙着争宠宫斗。

所以,14世纪时,欧洲人和中国人生活水平差不多,18世纪后,那就是天差地别!

英国普通人已经可以吃上面包牛奶,而中国只有贵族吃得好,平民只有野菜度日,乾隆之后,中国就直接被世界抛弃了

光绪期间,爱卿最喜欢的肥宅快乐水——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也是在同一皇帝的统治期间,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也诞生了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等到中国民国诞生的1940年,动画片《猫和老鼠》中,角色名字正式命名为“汤姆”和“杰瑞”。

鲁迅曾经说过:“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电的利弊》

然而,那时世界摆了一个机会在中国面前,中国却白白错失了…当清朝皇帝在把玩着外国洋玩意儿的时,会不会想到国外大国正想着如何用洋武器撬开中国的大门…


【喜欢作者的清奇文风和脑洞漫画,欢迎关注:朕说】

3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只要没有较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统治阶级不折腾,都可以进入所谓的盛世。

但是不管是汉唐盛世,还是大明的洪武永乐盛世,包括清朝康熙雍正盛世,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整个社会欣欣向荣,非常的有活力和创造力。这个特点,唯独乾隆没有!

中国历史的规律:

进入盛世前,一定有大规模的战争。导致人口锐减,大量的耕地无人耕种。也就是说,没有人地矛盾。

进入盛世后,人口暴涨,土地兼并加剧,富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也就是说,产生人地矛盾。

富商、官僚、地主三方联合,联合形成新兴的豪强阶级,这些人会让老百姓无地可耕种,让朝廷就会收不到税。

当王朝遇上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时,朝廷需要钱来赈灾和打仗。皇权必然会将压力施加到豪强身上,而豪强又会将压力转嫁到小老百姓身上。加剧老百姓的负担,造成劳动力和生产力的急剧下降。大量的老百姓吃不上饭,于是就出现饥荒或者起义造反。

王朝又一次陷入大规模的战争,最终造成盛世的解体。

看懂了以上内容,就应该能明白,所谓的康雍乾盛世,是什么样的模样。


明末清初,人口大量流失,土地没人种,顺治和康熙鼓励生产和生育。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也就是所谓的康熙盛世。

康熙晚年,社会发展进入停滞。各种矛盾不断出现,康熙的盛世期进入了瓶颈,如果处理的不好,康熙盛世就会瓦解。所幸有雍正的几大改革,又扭转了颓废的社会风气,使盛世又延续了十几年。

到了乾隆年间,人口剧增。

雍正二年,全国总人口12611万;

乾隆22年,全国总人口19034万。

但是,人口是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却并没有提高,无非就是两亿农民吃红薯凑活过日子。

西汉时,人口巅峰是汉成帝时期;东汉时,人口巅峰是汉和帝时期。历史上的人口巅峰期,往往不是史学界公认的“盛世期”。

所以,用人口和社会产量来评价乾隆时期是没有意义的。


相比于雍正,乾隆废掉了他的新政。以至于乾隆时期的社会,没有任何发展和进步。几乎就是死水一潭,写错个字都要被凌迟。

《清代文字狱档》中有一个故事,乾隆年间某日,广西布政使朱椿出巡,一位长者给朱大人上书,内容有五条:

(一)请朝廷进一步减免钱粮,减轻底层人民负担;

(二)建议各地添设社义仓,以救济贫民;

(三)革除盐商盗案连坐;

(四)禁止种烟,以利人民健康;

(五)裁减寺僧,减轻社会负担。

五条都是利国利民的好建议,结果老者被当场拿下,以“妄议朝廷”和“避讳”两条大罪被判处凌迟处死。

只因为上书中有“圣上遵太后之遗命,免各省税粮,其德非不弘也……”一段,用了乾隆名字中的“弘”字,就被凌迟处死,女眷及未成年者一律发配为奴。

大汉昭宣中兴时,汉宣帝因为自己名字“病已”二字太常用,自己主动改名。

大唐盛世时,李世民为了避免避讳给人民造成困扰,允许世民二字单独拿出不避讳,只有合在一起才避讳。

看看人家盛世的包容性,再看看乾隆,这种一潭死水,没有发展前途的社会,有什么资格担得起盛世?

历史上在评判盛世标准的条件中,必须要有交流、革新、进步的特点。这个特点,汉朝有,唐朝有,大明朝也有。康熙时期有,雍正时期也有。唯独乾隆没有!

要我说,清朝的盛世,到雍正时期就算是到头了。康熙盖楼,雍正装修,乾隆直接就住进去了,这孙子啥玩意没干。

乾隆盛世?这不是搞笑吗!

4

历史怎么写你就怎么学吧,即使砖家也不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

5

严格地讲,应该是康雍乾盛世,共有100多年。在历史上,盛世的标准之一就是人口增多。到了清朝,由于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使得中国历史上限制人口规模的粮食瓶颈得以突破,在清以前,中国人口很难突破1亿;而到了乾隆年间,人口达到了2亿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乾隆年间为我国历史上的又一盛世,并不为过。但此时,西方不少国家(如英、法)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已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社会生产率极大提高,相比之下的中国仍停留小农经济时代,生产水平极低,人均财富比西方差远了,就是比宋朝,也是不如;所以,乾隆时期,中国的发展已被西方远远抛在后面,而统治者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醒,后面嘉道咸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祸根在乾隆时就种下了。

6

谢邀请。

盛世不盛世不太敢确定,因为盛世的标准是什么我不清楚。但至少,康乾时期至少是国泰民安,物华丰盛,相比与前后期,其国家体系运转还没有显现大的问题。

7

当时的清朝在乾隆的统治下确实很富裕,不少人都将这个时期称为“乾隆盛世”,所谓盛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经济实力强大

那个时期的GDP占世界比例的30%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是当时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

2.军事实力强大

乾隆时期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新疆,当时中国的疆域达到了1453万平方公里,是现在国土面积的1.5倍。

3.人口数量多

乾隆继位时的人口是1.4亿,到退位时达到了2.9亿,乾隆用了54年的时间让中国的人口翻了一番。

现在现在清宫剧的热播,大家都认为清朝是真正的富裕,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不认为是这样。

乾隆五十八年夏天,也就是公元1793年,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了中国,英国人对我们中国充满了好奇,他们认为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里写的那样,中国遍地都是黄金,人人都穿着绫罗绸缎。但一到了中国,他们才发现真实的现象:中国人都很消瘦,很多百姓都在英国使团的船上为他们端茶倒水。

乾隆在位的六十年里,英国就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但此时中国人吃的是什么呢?农民通常只能吃粗粮和青菜,遇到饥荒时,更是民不聊生。在西方世界突飞猛进的时候,我们中国还沉溺于以前的功绩沾沾自喜,朝政也日趋腐败,爆发了多达四次农民起义,特别是重用了贪官和珅,腐败的家产折合银两八到十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余年的财政收入。

乾隆的统治可以说是历代以来最成功的,但对于乾隆相处的18世纪来说,就又变得失败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

甚至在欧洲已经重视人权的时候,乾隆皇帝还在大兴“文字狱”。他以残酷的手段扫除了一切可能危及到朝廷统治的思想萌芽,在三十余年的文字狱运动中,案件就有一百三十起。

为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鸦片是并不是在道光年间大量流入中国的,而是在乾隆年间。乾隆年间英国的工艺品根本卖不到中国,只能用白银来购买中国的东西,这时候英国就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在印度种植鸦片,然后再卖到中国,到乾隆晚年,中国上流社会已经普遍流行吸食鸦片了。

当清朝皇帝还在沾沾自喜时,外面的大国已经准备好用武器打开中国的大门了。

8

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 。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发展,修建圆明园,文修武备,经济、文化盛极一时,算是盛世。

9

民族原因:对待民族关系上不平等的地位,形成北方游牧民族与内地中原民族的文化矛盾、西南藏族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的冲突,造成民族之间的刻板印象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造成后面的天地会、白莲教等教会组织的民族矛盾的事件

文字原因:大兴文字狱,造成全国上下的冤假错案的频发事件,篡改前朝历史,科举考试害人的倾向程度越高,奴才相成为典型的政治人物的炒作

现实原因:中央集权制达到巅峰的时期,黄赌毒大行其道,社会不满情绪高涨,西南少数民族起义不断

综上所述,康乾盛世是“粉饰太平”,欺上瞒下的自我欺骗的心理安慰的历史悲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