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认为轩羲崇洋媚外,中国上下五千年能称之为“战神”的人不胜枚举,然而能与亚历山大并肩的唯有秦始皇、成吉思汗了。因为他们这种所谓的“战神”不仅仅是打赢了几场战争,而是统一了广阔的沃土,然而最为重要的奴役他人思想,使人甘愿臣服。
亚历山大出生与马其顿的首都派拉,受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洛伊战争的神话故事的影响,他对英雄人物奥德修斯更是视为偶像,这样的教育无疑为他日后的征战埋下了火种。
当腓力二世进攻拜占庭城邦的时候,年仅16岁的亚历山大便被父亲委以重任,监国马其顿。然而就在腓力二世出兵不久,北方就有人起义,意图摆脱马其顿,摆脱腓力二世的统治。然而,天不作美,以为国中只有年轻的亚历山大,不能把他们怎么样,然而他们错得很彻底。初次出征的亚历山大,毫无稚嫩之气,一举将起义军给灭了,还建立第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德鲁波利斯。
少年成名
然而两年之后,当雅典和底比斯两大城邦结成了同盟,派兵讨伐腓力二世时,人们在这场号称改变希腊命运的战役——喀罗尼亚战役中真正见识了亚历山大这个军事天才。
根据习惯,马其顿的排兵布阵是右翼为指挥中心,左翼是骑兵支援,主力步兵部队被部署在右翼。而亚历山大作为左翼总指挥要求打破常规,以骑兵为主力集中在右翼,左翼变成步兵支援。就这样一个变化,当两军交战时,马其顿骑兵就将希腊的阵型冲散,战斗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闻名希腊的最强战队底比斯圣队被全部歼灭。
临危受命
亚历山大一战成名后,迎来的却不是父亲的扶持,或作为继承人的培养,而是排挤,换来的是父亲与母亲奥林匹亚斯的分手,继母克丽欧佩特拉的无视。
因为在酒会上顶撞了继母,亚历山大被父亲驱逐,后来便到了伊利里亚,此时原本稳当的皇位继承权渐渐蒙上了一层阴影。后来虽然父亲派出使者要和亚历山大和解,却在此刻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非常聪明地将此事指定为波斯帝国所为,这样既解除了母亲的嫌疑,也将矛盾的矛头指向了波斯帝国。
因为看到了亚历山大的才干,马其顿的重臣兼外交家安提帕特便力亚历山大继承大统。于是亚历山大在重臣的帮助下,也通过父亲的葬礼和减少税收赢得了马其顿人民和军队的支持,成为了马其顿的新国王,这时他才20岁。
肃清内政
亚历山大登基之后,便先后处死了继母和拥有继承权的儿子,让自己成为马其顿王族中唯一健全的男性继承人。这样的手段可谓非常有远见,解除了王国分裂的风险。
亚历山大继位不到一年,希腊便把腓力二世遇刺身亡,看作重新赢得独立的机会,蠢蠢欲动。亚历山大面对希腊的情绪,简直不要太聪明,他一边假装议和,一边派兵暗度陈仓进入,迫使雅典重新臣服在他的脚下。后来,希腊的联邦数次想要脱离马其顿,都被亚历山大彻底摧毁了,为他的东征解除了内忧,肃清了内政。
雄才大略,扬名东征
马其顿与波斯的敌对由来已久,亚历山大以父亲被波斯人波斯人刺杀和“解放小亚细亚希腊城邦”为名,带领着马其顿4万步兵、五千骑兵出兵小亚细亚,此时他只带了30天的补给,便开始了他的东征。
格拉尼库斯战役
当22岁的亚历山大带着军队快到格拉尼库斯河的时候,他发现了波斯的大军正在河的对岸列阵,当时波斯的兵力至少有4万人,与亚历山大的兵力相当。
根据当时的情况,便有人建议应顺河扎营,隔日渡河进军。然而,军事天才的思维可非常人所能及,亚历山大直接用了最简单的方法,直接下令马上渡河。就这样,马其顿的数千骑兵在顶住了波斯军队漫天的弓箭和标枪之后,将波斯人的两翼击了个粉碎。等到居中的波斯主力与马其顿的步兵短兵相接时,他们遇到的是当中的马其顿步兵方阵,突如其来的左右两翼骑兵夹击。
顷刻之间,波斯就一败涂地了。此战之后,波斯帝国损失了2万余人,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儿子和女婿均被俘虏。
伊苏斯之战
亚历山大在格拉尼库斯获胜后继续向前进军,这时气急败坏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亲统大军想包抄亚历山大的后路。
亚历山大被逼无奈,只能被迫按照大流士的意图,在伊苏斯附近的皮纳尔河与波斯人决一死战,然而马其顿不足4万的军队面对的是大流士的15万人,兵力可谓悬殊至极。
大流士也并非徒有虚名的君主,此战他并没有大的失误,但波斯军队实在不是训练有素的马其顿方阵的对手。大流士的中路希腊的雇佣军猛攻马其顿的中路,后者只能竭尽全力的守卫。但亚历山大亲领右翼冒着箭雨突击,对方的弓箭手在惊慌之余,反而冲散了自己的队伍。
在右翼被突破之后,亚历山大不做纠缠,直冲大流士的王座。这时大流士只能倚仗身边的2千贵族武士。但勇猛的武士在方阵面前全无用处,最终大流士败逃,引发全军溃败。
在这次惊人的胜利之后,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2年进军埃及,并创立了着名的亚历山大城。
高加米拉之战
公元前331年10月1日进行的高加米拉之战则注定要彪炳史册。
战前,亚历山大果断拒绝了波斯王大流士三世提出的平分天下的和平建议,因为他此行的目的便是要征服波斯,而并非和平相处。
亚历山大,拼拼凑凑,聚拢了身边所有的人,也不过4万步兵、7千骑兵,他要用这点兵力征服波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为此时穷途末路的大流士三世则集结了近百万的兵力,是亚历山大兵力的20倍。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对待这次大战和前两场的方式不同,亚历山大并没有身先士卒,他只是在等。他看着自己的两翼被波斯人碾压,马其顿人奋力支撑,他没动;他看着自己的大营被波斯人拿下,所有的辎重、战俘全部被抢回去,他还是没动。直到波斯人都认为赢定了,开始四下寻找立功机会了,这时波斯王身前的重兵露出了一线缝隙。
亚历山大带着他的两千骑兵在三千步兵的跟随下,再一次直冲王座。马其顿人的楔形阵法攻击极其凌厉,从正中撕开了波斯禁卫军的防守。马其顿王和波斯王最后互掷长矛,亚历山大的长矛杀死了波斯王的驾车人。波斯王再次上马逃走,他身后本已获胜的大军也再次在顷刻之间溃败,亚历山大就这样缔造了军事史上不可复制的战争神话。
后记
就这样,亚历山大凭着训练有素的军队、天生的军事才干、英勇无畏的精神,亚历山大用了短短十年时间,便从马其顿开始东征,先收希腊半岛,后横扫整个波斯帝国,一直打到了印度河流域,其国土势力范围达520万平方公里,西起希腊半岛,东至印度河流域,从而建立了西亚、中亚众多民族混杂在一起的大帝国。
希腊地区和西亚北非地区第一次被统一在一个国家里,希腊文明、两河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是印度河文明也是第一次被联系起来,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帝国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上天却是公平的,太厉害的人物,它总是会和你开着玩笑,而这些玩笑非常致命。公元前323年6月初,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然因发热而病倒,十天后就死去了,关于他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一代战神,千古传奇,就此烟消云散,随风而逝。
轩羲说
如果你还是要问我亚历山大到底有多厉害?我想说只要翻开历史画卷,对亚历山大的评价数不胜数,基本上都是对他军事才能,统治能力的肯定。
正如有人把亚历山大评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如此,看出他的厉害之处,因为排在他后面的罗马帝国的战略之父汉尼拔·巴卡、罗马帝国的皇帝凯撒、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个顶个的军事能人。
如果你对这些欧洲军事统帅不太了解话,我想《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评价更容易理解:“亚历山大的伟大几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项羽是长于战斗,韩信是长于战术,刘邦是长于大战略,但亚历山大则似乎是三者兼而有之。”项羽何等英雄,韩信何等兵仙,刘邦何等大略,同时拥有它们的优点,是多么可怖的一种存在。
亚历山大的厉害之处,也不仅仅局限于他的军事才能,还有他的统治力。
虽然每场战斗初期亚历山大是在后方坐镇指挥,但他的方针是如果部队发动决定性进攻,他则身先士卒。这种冒险的战术使他屡次受伤,但士兵们看到他与他们生死与共,并不要求他们去冒那些他自己不愿冒的危险,这对鼓舞他们的士气影响巨大,也让士兵从心底臣服于他。
所以,当拿破仑评价亚历山大时,便用到这样的话:“我对亚历山大特别感到羡慕的地方,不是他的那些战役,而是他的政治意识,他具有一种能够赢得人民好感的艺术。”
亚历山大,一位“战神”,却高于“战神”,一位征服者,却高于征服者,一位统治者,却高于统治者。他让我相信,人生不应该给自己设限。
就这样,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请点一下关注,我是轩羲十三,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