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改“金”的国号为“清”,还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当年也正是女真人灭辽,攻入中原,靖康之变让中原人记忆犹新。皇太极此举也是妄图缓和当年的仇恨。
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有一个“五行学说”,朝代更迭也是对应了五行的相生相克,一般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相克相生,即顺次相生,隔一相克,水生木,而克火,这样依次类推。
清朝原为金,而明朝之“明”属火,火克金。所以皇太极将女真族改“满族”,金国改大清国,“满清”二字均属三点水,水克火(明),最后灭掉明,一统江山,改写了历史。
皇太极改“金”的国号为“清”,还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当年也正是女真人灭辽,攻入中原,靖康之变让中原人记忆犹新。皇太极此举也是妄图缓和当年的仇恨。
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有一个“五行学说”,朝代更迭也是对应了五行的相生相克,一般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相克相生,即顺次相生,隔一相克,水生木,而克火,这样依次类推。
清朝原为金,而明朝之“明”属火,火克金。所以皇太极将女真族改“满族”,金国改大清国,“满清”二字均属三点水,水克火(明),最后灭掉明,一统江山,改写了历史。
1636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一日),后金国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正式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定都沈阳,改名盛京。皇太极改国号意欲何为呢?
同年5月30日,崇德皇帝皇太极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八旗兵十万攻明。
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并迅速攻明。
“改国号”与紧随其后的军事行动,暴露了皇太极的野心!
“明”五行属“火”??“清”五行属“水”?
其国号正是有以水灭火之意。即:以满清之水灭大明之火!
皇太极“水”能克“火”之说取自《易经》五行八卦。
八卦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他们略不同
简单的讲,它们在起点与排列的位置上有差异。
伏羲先天八卦为上乾下坤。
文王后天八卦为上离下坎,也就是上火下水。
伏羲先天八卦向下推演,无论如何旋转,八卦重叠,其永远是乾对坤!
伏羲先天八卦讲的是宇宙万物的核心规律。
文王后天八卦向下推演,无论如何旋转,八卦重叠,其永远是火对水!
文王后天八卦讲的是四季更替,时间流转。
明属火,位于后天八卦的离卦。
清属水,位于后天八卦的坎卦。
火、水相对——明、清相对。
由八卦而衍生的五行学说。
五行相生相胜。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又称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清”国号取的是,水能克“火”——“清”可以灭“明”之意。
皇太极不愧为“太极”。
皇太极改“国号”——乃暗藏玄机!
更多精彩@真真假假红楼梦
历朝历代,关于本朝的国号都有自己翔实的解说,但唯一清朝在正史中却从来没有提及国号的因由,只是在1636年,明朝崇祯九年的时分,皇太极俄然将"大金"国号改为"大清",年号为崇德。那么是什么促进皇太极在继位女真大汗十年之后有了这样的行动?大清的国号又有什么含义?
网络配图
在崇祯九年农历四月之前,李自成的农人军现已成为如火如荼之势,也就在前一年农人军攻陷了凤阳,又发掘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坟墓,大明江山现已危如累卵。但反观皇太极控制下的后金,也在崇祯八年将后金旧有的民族称号“诸申”即女真,改为满洲。一同他不断地通过联婚与战争的方式在崇祯九年将漠南蒙古的16个部族49位领主全部降服,将蒙古地区收入囊中。
而作为大明忠诚藩国的朝鲜也在皇太极改国号之前受到了后金的要挟“二月丁丑,八和硕贝勒与外藩49贝勒各遗书朝鲜,约其国王劝进尊号”。皇太极命令八旗的各个头目和刚刚降服的蒙古49位首领一同向朝鲜国王递送信件,让他和这些贝勒一同向皇太极劝进,让他更改国号。感觉鸡儿不给力肾需要补一补的,不妨查照faa后面是数字086的魏昕,帮你揭决问题作为大明的属国,朝鲜拒绝了,但因而也给朝鲜招来大祸,三年之后,皇太极率兵围困汉城,朝鲜国王在内无精兵,外无救援的情况下出城受降,成为了大清的藩臣。
不光如此,在更改国号之前,后金曾派人“致书明帝,索其报书”。在此刻皇太极现已将自己的后金视为了和大明一样的国家了,不再是像努尔哈赤一样只要占有东北一隅的满足感了。在此前他规划让崇祯皇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一同又一改努尔哈赤任意杀戮汉族文人的做法,不光大力撮合汉人,还举办考试,选取了满、蒙、汉生员二百余人。而他最宠爱的汉族忠臣范文程,也在这时为他出力不少。
网络配图
有了窥伺华夏国家神器的主意,皇太极自然要做好统御广阔汉族地区的准备,因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民族变革。所以他才会将与汉民族带有世仇色彩的女真二字改为满洲,而且他在自己的姓名之上也大做文章,正本皇太极依照汉人的音译规范应为“黄台吉”,台吉者是汉语“太子”的音译,是华夏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谓。而“黄台吉”,也极有可能是汉语“皇太子”的音译。但为了摆脱这种汉人关于蛮夷的观点,他将一切书中的姓名都改为皇太极,而且也能够彰显他的正统气度。
而关于他改国号为“清”一般解说为“扫清澄清”之义,就是扫清污秽,清净宇内的意思。而且依照我国国运五德相生相克的理论,明朝为火德,清为水德,以水克火,自然能够消除大明,统御万民。而且“清”在某种含义上与“明”的同义词,有与明朝比美之意。而将年号改为“崇德”,也能够从旁证明,“崇德”与“崇祯”亦有比美之意,而这样的做法也肯定是出于他身旁的汉族大臣所策划的。所以这些都是为了消除汉人的歹意,也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的替代明朝做好言论造势。
网络配图
为了更好地造势,皇太极还命令蒙古各部落为他寻觅北元时期失落在草原上的传国玉玺,而且也找到了(极有可能是假的)。因而他以此为突破口,在沈阳于1636年“夏四月乙酉日,祭告六合,行受尊号礼,定有全国之号曰:大清。改元崇德,群臣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
而在这一番运作之后,总算崇祯十七年,北京城被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攻破,一致的大明王朝就此消亡。而此刻的皇太极也早在一年前病逝,但大清依旧点齐戎马,打出为明朝报仇,诛灭李闯的标语,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进入山海关,由此敞开了大清关于华夏大地正式的控制。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统一了女真各个部落之后在赫图阿拉公开建立与明廷分庭抗礼的大金国,并自称天命大汗,史学家为了把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国与12世纪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相区分,因此称其为后金。自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定国号为大金之后,金国的国号一直使用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直到公元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在沈阳正式改元称帝,并将国号“大金”改为“大清”。一般而言,清王朝的历代统治者并不轻易对先祖们的决定做出改变,但是皇太极为何在正式称帝后将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制定的国号进行改变呢?这其实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大金”这个国号实际上是一个在历史上被使用过的国号,金国这个曾经于12世纪称霸中国的王朝在先后灭亡不可一世的辽国和硕大富饶的北宋之后,曾让南渡的南宋政权难以招架,尤其是北宋灭亡时金国统治者和将领对于宋朝皇族惨绝人寰的凌辱迫害,让广大汉族知识分子和百姓深以为耻,这段回忆也是汉人心中难以抹去的痛。所以中原的汉人对于“金国”这样的字眼实际上是发自肺腑的仇视的。
皇太极继位之后,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又逐步蚕食兼并了明朝的辽东大部地区,并且将漠南蒙古征服,被皇太极统治的臣民中已经有了大量的汉族人,因此为了争取到汉族知识分子的合作以及汉族人的拥护,皇太极将这样一个刺眼的国号做出改变实际上也是一种统治策略。
努尔哈赤通过逐步统一女真各个部落后而建立了金国,在努尔哈赤征服女真各部以及抢夺明朝辽东地区的时候,实际上努尔哈赤执行了一套错误的民族政策,这期间,满洲人对于辽东地区的广大汉族进行了毫无道理的杀戮,努尔哈赤旨在平息汉族人的反抗的做法实际上却激起了广大汉族人更为强烈的反抗,这也使得女真人刚刚建立起的政权内部矛盾重重。皇太极在继位之前就已经察觉到了当时“金国”实行的这一政策是存在问题的,因此在皇太极继位之后,便果断将这一不利于国家稳定的错误的民族政策进行了纠正,并且,皇太极在位时还对汉族知识分子进行笼络,尤其是对于明朝的失意的知识分子前来投奔“后金”政权的,皇太极通常都是给予礼遇。并且皇太极还严禁了女真人滥杀汉人的错误做法。在皇太极正确的民族政策的实施下,他所统治的国家已经是一个以女真人为主体,广大汉族人蒙古人共同拥护的多民族政权了。因此皇太极在此时选择更改国号,实际上是可以理解额。
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讲,明朝的明字,左边是个日,日是火,代表有火的意思,而清朝的“清”字左边是三点水,正好是水克火,所以清朝要灭掉明朝,皇太极才用的清。除此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说法,这个说法不见于清朝官方史料,但是长期以来却为人们广为传说:是清朝在未改国号为大清的时候,但是的国号还是后金,努尔哈赤曾败给了袁崇焕,袁崇焕是大明将领,而且焕字中含火。而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后,清军成功入关,建立大清帝国。女真族也改称满族,因为满是三点水,能克火。
通过这些说法我认为以上都是各有各的说辞,其实历史就是这样的,它有趣且耐人琢磨,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这些事情来洞悉古人的思维模式,其实很多历史问题也正是因为有了多种说法的原因而变得更加有趣,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更加让喜爱它们的人欲罢不能,这也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清之前以金为国号,目的就是为了刻意显示与“前金”金朝的相承。明朝在朝鲜进行的抗倭援朝战争,国力消耗巨大,给了努尔哈赤在东北称雄的时机,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改元天命。第三年,努尔哈赤公布“七大恨”讨明檄文,开始公开反明,明王朝东北方出现劲敌。
随着疆域的扩大,不少蒙古人、汉人、朝鲜人等受后金统治,从民族上说,再用“金”国号已不适应;而且汉人因受历史特别是岳飞抗金影响,对金人深怀敌意,使用与金国挂钩的国号对绥靖汉人并不明智,于是,1636年,皇太极在天聪十年改国号为“清”。(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为什么用“清”为国号?一说在改“金”为“清”的前一年,皇太极已废除女真族号,改为满州。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另一种认为,满语中“清”即“金”的谐音,汉语的“清”即满语的“金”,“金”改为“清”,是改汉不改满,其目的仅是适应政治需要,让汉人易于接受。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与五德始终说有关,明朝属火德,有“三重火”之称,满清初期国号是金,火生土而克金,国运被克。便改国号为“清”,属水德,以水克火。(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国,如果不是在皇太极手里发扬光大,很可能会一直叫“金”。
努尔哈赤最初的想法是给先祖报仇(祖父和父亲被明朝误杀),统一女真各部,弄个藩镇割据就差不多了。
原来的女真人被大辽狠狠摩擦过,“辽”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努尔哈赤叫自己的汗国为“金”,表示比铁好使,女真人听名字也更愿意服从于他。
▲皇太极画像
但后来,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着实干得不错。很多契丹人、蒙古人、汉人、纷纷归附,再叫“金”这种针对契丹人的名字,已经不利于内部团结。
而且汉人也非常反感“金国”,毕竟在南宋时,金国让汉人丢尽了脸面。
所以,必须要改名字了。
女真已经大体臣服,皇太极的主要对手就是大明了。
当时五行学说盛行,“明”五行属“火”,所以自然要起一个属水的名字,去终结大明。
“清”字五行属“水”,在汉语中的读音,与满语中的“金”也非常像。
而且,“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在佛语中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
▲皇太极改年号后的禁烟令
所以,皇太极在继位后十年,改国号为“清”。
自称为大清国,满文??????? ?????,转写为daicing gurun。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作为世居东北的游牧民族女真族,自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来,女真人便以明朝臣民自居。努尔哈赤是建州女真首领,与明朝有杀祖杀父之仇,努尔哈赤凭借父亲留下的十三副铠甲起兵,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在此后成为明朝在辽东地区最大的劲敌。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大汗(天命汗)建立后金,建元天命,开始与明朝分庭抗礼。天命四年(1619年)努尔哈赤于萨尔浒之战大败14万明军,同年迁都沈阳,此后金军席卷辽东,攻下明朝辽东七十余城,明朝逐渐趋于守势,后金实力大大增强,有了公开与明廷叫板的资本。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即大汗位,称天聪汗。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即位,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国号为大清,从以下两点分析可以得到答案: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容易跟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混淆,要知道在两宋之际完颜氏金朝在汉人心中一直是臭名昭著,金朝不仅灭亡北宋虏走徽钦二帝,而且在中原汉地烧杀掳掠恶行累累,被认为是一个野蛮未开化的民族。皇太极以为,建州女真建立的王朝必须要与完颜氏金朝割裂开来,显示出了其要以一个崭新的王朝统御天下的决心。同时,摈弃金这个国名,以一个全新的国名作为开始,可以让中原汉地的人更容易接受,为将来入主中原统治汉地提前打基础。
几百年来关于大清国号的含义史学界存在着多种猜测:
- “五德之说”,以水克火。阴阳五行之说自古以来倍受帝王推崇,从字面上看,“清”字带三点水旁,乃水德。而明朝之国名,源于早年的明教(摩尼教),属火德,而清为火德,以水克火,通过国名抬高自己,故取“大清”为国号。
- 清,有“扫清廓清”之义,意思是说清朝要以雄威之师扫清六合,一统天下。
- 清,同青,青为信奉古老的宗教萨满教诸部所崇尚,而女真人同样信奉萨摩教,故而以“大清”为国号,其宗教色彩较为浓厚。
- 清,乃“上国”之意,什么叫上国?意思是“至高无上之国”或者“善战之国”,女真人尚武,作战勇猛,皇太极在统一桀骜不驯的漠南蒙古之后,颇为自满之得,取“大清”之国名乃拔高自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皇太极去旧革新的决心和统一天下的野心,清朝经过努尔哈赤打下的基础,到了皇太极这一代更进了一步,统一漠南蒙古,在与明朝的辽东对峙中已占据绝对的上风。皇太极作为一个英明神武,志在争夺天下的皇帝,取“大清”为国号,其野心是非常明显的。
1616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大金”国号停止使用,史称后金。
清皇太极改“大金”为“大清”,是因为其受汉化影响的原因,首先女真在宋时建立金朝,靖康之耻,金灭北宋,大肆屠杀汉人,民族英雄岳飞对抗的就是当时金朝,改国号一是避免中原汉人敌视;二是受汉文化五行说影响,大明的“明”字含火义,而“清”字以水作偏旁,以清代明,犹如水灭火;因此推测是皇太极是利用迷信为自己夺取全国政权制造舆论。
皇太极登基以后,大力集权,完善八旗制度,改革朝政,对外降服整合了蒙古,并派兵迫使李氏朝鲜奉清为新的宗主国,兵围北京后利用反间计杀掉入关最大的隐患袁崇焕,明朝当时已经是内部揭竿而起农民起义不绝,清利用其农民起义要两线作战难以应付之际,进一步蚕食明朝领土,时明思宗朱由检皇帝年号为“崇祯”,清改国号克明以后,又改年号为“崇德”,一个崇祯一个崇德,意思不言而喻,国号年号都要压制明。
通过种种迹象,皇太极是立志进关的,通过一系列大动作,改革了满清,将其内部矛盾压制到最低,所以哪怕1643年皇太极猝死,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以身殉国以后,满清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入关南下夺取天下。
中国历朝历代政权均有国号,而国号的来历都有说法。比如明朝的国号出自明教,取自光明之意。而清朝的国号原为“大金”,努尔哈赤东征西讨建立起了金国,但在皇太极称汗十年之后,却将“大金”改成了“大清”。那么皇太极为何要变更国号,“大清”又有何含义呢?
在存世的清初相关典籍,诸如《清太宗实录》、《满洲实录》和《满文老档》等史料中,均寻觅不得清太宗更改国号的原因。因而有人从阴阳五行中做出这样的解释,即明朝的“明”字,五行属火。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中,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清与金读音相近,左部偏旁却是三点水,属水。如此以来,就顺应了五行,清朝取代明朝就是天命所归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纯粹就是为了洗白法统。皇太极攻破锦州时纵兵抢掠,三天之内就杀了十三万人,因此招致天下百姓的恐惧和仇恨,甚至谈金色变。这当然非常不利于皇太极的统治,因而急需撇清与“金”这个概念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处于五行天命观的考虑,还是消除“金”这一历史概念的不良印象(包括金宋对立和后金与大明的对立),均说明皇太极改元之时的格局眼光与努尔哈赤时期有着本质的不同。公元1636年,皇太极天聪十年正式改国号为“大清”,而此前一年林丹汗之子额哲携大元玉玺归降,皇太极自此获得了元朝遗脉的法统。相较于大一统的元朝,一直被努尔哈赤遥奉的金朝,因其不过是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权,而显得微不足道。
需要指出的是,大清一词在满文中读作daicing,应当源于蒙语daicin,意为「善战者」。之所以被成为大清,应当是汉人谋士处于前文所述五行天命论的考虑作出的翻译处理。因而应当是皇太极处于改元需要,定国号为“大清”在前,处于天命观考虑而选定音译汉字在后。
总之,自皇太极改元之后,彻底剔除了明朝曾为其宗主的痕迹。从“大金”到“大清”不仅是规避了汉人对“金”的憎恨,同样也掩盖了女真诸部曾是明朝藩属的地位。从此清朝君主成为了从满洲到蒙古诸部广袤地域的大可汗,以新的王朝名称征伐天下。
1636年 皇太极之所以将国号改为大清,而摒弃后金,明显是想自立门户,脱掉以前的旧衣,因为金这个国号已经被人用过,是五百年前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第一次带领东北人入关取中原,席卷八荒,将东亚最强的大辽和繁华的北宋闪电似的给扳倒。
这对于女真民族而言自然是骄傲,曾经辉煌都想被复制,南下中原女真完颜部自然是天下的主子,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完颜阿骨打亲自改国号为大金,年号收国,完全按辽对等起步来建国的,而且自己作为完颜部女真主子,像辽发动挑战,辽国号本来以镔铁为意,但镔铁容易生锈腐烂,金子却相反永不生锈,而且无论放在哪都是珍宝,女真本来喜欢白色,金子的颜色也是女真最喜欢的。所以金这个国号出现也注定他走到哪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这也就有为什么后来努尔哈赤为什么改国号为金,目的还不是自己都是女真族一部分,也该重振曾经女真的辉煌,也就是大金的辉煌。
但这个时候,辽宋早已被祖宗阿骨打及其子孙所灭,而且出了令宋不堪回首的靖康之耻,曾经金太宗完颜晟当着许多人的面羞辱他们,还举行牵羊礼,起了一个不起眼的名字给宋徽宗赵佶重昏侯,给其子宋钦宗起了昏德公,让他们放马,为此还把辽天祚帝请了出来,正此已到绍兴二十六年,意思宋钦宗的堂兄赵构在江南坐了二十六年皇帝,早已把北宋亡国,二帝被俘已忘到脑后,不闻不问,划淮水而治形成金宋君臣两国。这个时候辽宋亡国君已没有利用价值,在位的完颜亮藉此利用赛马球之际正好来个一箭双雕。56岁的宋钦宗和81岁的耶律延禧一同上阵,可由于宋钦宗不喜马术,掉在地上被马踩死。耶律延禧则喜马术刚好会自救但由于面对万箭齐发,倒地而亡但不管事实如何,辽宋确实受这样大的屈辱。
这对于金朝而言虽然是一种可称得上的荣耀,可是却负面严重,因此也就有皇太极为什么摒弃金的国号一个原因,而且将族名改为满洲族,因为他要得天下必须得民心即等于得天下,像蒙元一样,让百姓望风而归,所以另起炉灶,改新换面,试图建立一个大统一的帝国。将原有的天聪汗,草原式的大汗改为皇帝,欲想与大明平起平坐。
但是毕竟这个时候南面有个统一的大明摆着,虽然已陈旧经历辉煌的二百年,到万历时又遇到外部困境,尤其朝鲜战争爆发 ,由于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使大明反转了嘉靖以来的徒势,也由此压制住了后金崛起。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只算东北一隅王朝,可是到了皇太极手中,大明也随便经历朱由校和朱由检两兄弟当政时期,由于朱由校荒废朝政,喜欢木工,也助成了魏忠贤的飞扬跋扈,到崇祯帝朱由检手上那可是日渐下滑,这对于皇太极来说那可是天赐良机,尤其是后来农民起义不断,李自成崛起更是对于皇太极而言取代大明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他也会想到清恰恰在五行中以水克明的火来寓意这场未来的胜利,这也让他想到曾经一匹大青马救了太祖努尔哈赤,让他逃出被押解明朝京师路上,也无不坚定信念改国号为清,清恰恰就如蒙古的元一样,也体现皇太极的野心,试图建立像大元一样大统一的王朝,而不是只守半隅的大金,这也是他为什么改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