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永江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文官,准确地说,他是个理财高手,当时甚至有“奉系财神爷”之称。

王永江是大连(当时叫金州)人,但并不算是纯东北人,而是闯关东的“新东北人”。他爹是金州城里某客栈的帐房先生,生了俩小子,次子曾混上候补知县,但因为没人帮忙(不花钱走路子,哪里能当官呢),苦等一年,气死了!

弟弟死得窝囊,哥哥混得也不好,他最初开的是中药铺子,但此时西药远比中药受认可,最终只能关门。这个时候,他有一个老朋友在辽阳做警务提调,推荐他去警务学堂当老师。也实在是否极泰来,王永江这就得到认可,直做到辽阳的警务所长。随后东三省的总督赵尔巽,甚至想让他做奉天民政司使(即民政局长)。

这个时候,便有人跳出来反对,那便是张作霖。赵尔巽让王永江去见张作霖,这货居然空着两手就去了——与他弟弟完全一样,结果自然是没戏。

但凡事都有转折,这转折便出现在1916年,此时张作霖已经是奉天的省长,当然就需要人才。于是便有人向他推荐王永江,并且说此人是天下奇才,将军你一定要抛弃前嫌,成就大业。

于是张作霖备礼请老王出山,老王一来,老张出门相迎,还抛出四个字:"公何来迟?"老王的回答也是四个字:"尚未晚也。"

据说两人这就聊了整整一天,老王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奉天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警察厅厅长。

这也就是说, 张作霖给老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整顿沈阳的乱象。因为奉系的军人,说白就是土匪出身,何曾把警察放在眼里?所以横行霸道的事常有。王永江一上任,汤玉麟的部下就出来惹事,被抓进警局。汤玉麟二话不说,带着卫兵就闯进警局,让老王放人。老王不放,汤的军队便包围警局。而老王呢,在院子里架起了小钢炮。

这事闹得真不小,张作霖都没办法收拾乱局,最后只能假骂汤玉麟,随后将老王从警察局长调任去做财政厅长兼烟酒专卖局局长。

其实这是糊稀泥,但老王跑到财政厅长这个任上,真的是对了胃口。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清丈土地,查出那些过去隐瞒不报的庄园、围场、牧场,全部加征田赋。而后是发行公债500万元,筹集资金,创办实业……如果有人贪腐,他就直接拉出来枪毙。结果数年之后,奉天从一个欠债1000万的穷省,一下子成为有结余的富省。

老王帮张作霖挣钱,张作霖能不高兴么?随即就要把省长的位置让给他。老王说,省长的活,我可以做,但这个官还是你做——随后王永江便提出,省内大小官吏,都由他来任命,不许张作霖干预"。张作霖居然也答应,还对在政府任职的小兄弟们叮嘱说:

"老王脾气不好,颇难伺候,务要谨慎。"

当时已经是民国,直系吴佩孚为了离间王永江与张作霖的关系,提议让老王到北京来做内务部部长。王永江压根就没理他。但老王和老张不是没矛盾,这矛盾就是老张要扩军作战,要打直系,而王永江认为不行,甚至为此着急上火,"左目失明,心脏漏血"。而结果是张作霖获胜,但军费支出高达一个多亿,东北因此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东北人怨声载道。

此时,心灰意冷的老王,便请同事吃了一顿"鹿尾白菜卷"(鹿尾寓意"路危",白菜卷寓意"铺盖卷"),然后请假回老家。老张还以为他是躲避应酬故意回乡待几天,爽快答应。结果数日后不见人回来,却收到一封辞职信。

老张自然是急了,财神爷跑路了,他怎能不去追。可纵然亲自出面,吃的还是"闭门羹"。随后,奉天省发行的纸币币值暴跌。老王则在金州家中,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张雨亭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人之将死,强作回光,此之谓也。"

1927年11月1日,王永江在金州病逝,享年56岁。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的专列行至皇姑屯三洞桥,一声巨响,屏幕之上,亮出:“GAMEOVER!”

老实说,张作霖能用王永江这个理财达人,确实说明他有用人之能,但用了诸葛亮却不能听他的话,也就难怪他不能成为刘备了。

最佳贡献者
2

王永江出身金州大户人家,当过警备和税务官员,声誉极佳。张作霖的秘书长袁金铠推荐他,当了警务处长。这个职位以前是军人担当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管理军纪的职责,以前军人间互相包庇,奉军军纪很差,选非军人出身的人做警务处长,张作霖也是希望能有所改观。

军人确实难管,王永江面对的第一个刺头就是大将汤玉麟,他不但反对,还悍然率部出走,但张作霖一直为王永江站台。这是非常认同他的能力。

张作霖又提拔王永江当了省财政厅长。王永江整顿税务,稳定奉天元,两手都硬。

比如整顿税务,王永江上任一年,税收比预算多了一倍还多。据说张作霖很高兴,说:妈了巴子的,这个王永江还硬是有办法!

奉天元就更难,张作霖没钱就乱印,搞得东北老百姓都用日元。王永江主持财政后,严格执行银本位制,慢慢经济转好,两年后奉天省欠下的内债外债全部还清。

于是张作霖让王永江做奉天省长。

可好景不长,张作霖和曹锟打第一次直奉大战,王永江的财政努力全白费,一气之下养病去了。张作霖三次去请他,他开出条件,一,奉军不得再发动战争,只负责保卫东三省就行,二,军费保持目前水平,三,军政分离,军人不得干预行政,更不许军人向政府持枪要钱。

张作霖全答应!

此后两年,王永江办纺纱厂,一举打破了日本工厂一家垄断市场的局面,还大力吸引关内移民,车船码头设办事处,关内来的游民,一律给安家费。

在张作霖发动第二次直奉大战前,东三省的经济民生相当不错,但战争打响后,王永江彻底失望,坚决辞职,此后再也没出山。

他的辞职,让商界金融界不得不收紧了投资(因为不看好后继人选,对政策也谨慎观望),加上军队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东北经济一落千丈。

可以说,王永江不仅是张作霖的钱袋子,财神爷,他的能力至少可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另外,他一心为民生的情怀和抱负,也是当时值得称道的。

3

杨宇霆在东北很出名,去年我去沈阳大帅府参观的时候,在大青楼景点,张学良枪杀杨宇霆的老虎厅参观的人数最多,很多人都知道杨宇霆是张作霖的智囊,作为当时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高材生,杨宇霆在整军经武上很有一套。

然而,真正了解奉系军阀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当时张作霖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刘备是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得天下,张作霖是在王永江和杨宇霆的共同帮助下走向辉煌的。

在奉系系统内,王永江以理财而闻名,被称为奉系的财神爷,张作霖对其是言听计从,那么王永江到底有哪些能耐,为奉系做了哪些贡献,能够与杨宇霆齐名?

王永江的祖上是关内人,在闯关东的移民浪潮中到了东北,其父亲因为有点文化,在大连金州一家货栈当账房先生,这对王永江此后为奉系整理财政打下了基础。

当然,王永江也不是一开始就走上了人生巅峰,在成名之前,也很不容易,王永江曾在老丈人的支助下开了一家杂货铺,然而生意并不好,王永江因为懂一点中医,就到旅顺开了一家药铺,专门出售中草药,可是当时西医涌入,王永江的药店也没有干起来,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干啥啥不行,还拖家带口的,自然十分困难。

就在其最困难的时候,他的朋友袁金铠在辽阳担任警务提调,请他帮忙在大连日占区考察日本警察制度,王永江很用心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交给了袁金铠,袁金铠读后就推荐他去辽阳警务学堂担任老师。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王永江没有照搬照抄日本的警务制度,而是根据中国社会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正是因为其能力过人,因此被誉为全省警政第一,很快被提拔为辽阳警务所长。

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在全国范围内招揽人才,王永江作为储备人才,被奉天省举荐到袁世凯那里,受到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欣赏,但张作霖看不惯王永江的作风,有意打压。

直到张作霖担任奉天省长后,极其缺乏人才,在袁金铠的保荐下,张作霖还是想着法把王永江纳入自己的团队,并且直接任命其为奉天警务处长兼沈阳警察厅厅长,对当时沈阳治安进行了很大的治理。

正如开篇所讲,王永江虽然警务出身,但是最发光发热的部门还是财政部门,当时奉天的财政一团乱麻,一直到王永江担任财政厅长后才有所改观。

王永江对奉天财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到1921年奉天的财政就趋于好转,不但扭亏,还有财政盈余。正因为如此,张作霖后来让王永江代理奉天省长。

在张作霖的支持下,王永江开始在奉天乃至东北全省推动新政,奉天军事上所展示出来的能量,实际上跟东北的经济情况息息相关,没有钱你用啥买枪买炮啊!要知道,张作霖可是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航空母舰”,想要把牛吹上天,兜里必须全是钱。

也正是在王永江的财政支持下,张作霖才取得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

王永江在担任奉天省长期间主张振兴东北教育事业,1923年东北大学成立后,王永江担任第一届校长,为东北乃至全国培养了很多人才。

然而在给张作霖赚了那么多钱后,反而使得张作霖一直野心勃勃,想要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内战,这让王永江十分难受,在奉军对外扩张时,奉天的经费也急剧增加,导致东北地区货币贬值。

在多次劝说张作霖无效的情况下,王永江最后向张作霖提出辞职,由于长期劳累,在辞职后不久因病去世。

4

北洋时期,被称为财神的能人有好几个,但真正名副其实的恐怕只有奉系财神王永江。其他派系的财神,不过是善敛财也敢敛财而已,只有王永江是因地制宜,干实事,有本事的,在他主政的那段时间里,东三省的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王永江是闯关东的后代,1872年生于大连金州。父亲王克谦是个忠厚勤恳的账房先生,膝下有两子,老大永江、老二永潮,都是天资聪颖,好学上进的后生,两兄弟很早就成了当地的贡生。

乱世之中,本分勤劳人家有时候也是有一份好运势的。王克谦一直在双兴货栈做账房先生,货栈曹姓老板不仅器重他,而且喜欢他的两个儿子,王家两兄弟成人后,曹老板不仅将家中的两个千金分别嫁给了两兄弟,还资助王克谦在金州南街开了一间杂货铺,名叫“永庆和”。

然而,小民人家想在乱世奔出一个好前程终究还是不容易的。就在王家的日子稍有些奔头时,想走仕途路的王永潮因为没钱疏通门路,又忧又急,最后竟然英年早逝了。

一霜之后还有一霜,王家杂货铺的生意也一直不太好,为了生计,王家父子后来又向亲友借钱,到旅顺开了一家“采真堂”中药铺,谁知道中药铺刚开不久,西药便大量涌了进来,而且旅顺人还很认,久而久之中药铺也就干不下去了。

无奈无法,王家父子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金州,那段日子,王永江手里整日攥着一卷《管子》,四处徘徊,不知人生的前路该如何走下去。

1907年,就在王永江几近绝望的时候,昔日学友袁金铠帮了他一把,将他推荐进辽阳警察系统,先干警务学堂教员,再做警察所所长。
算算年龄,从一名不文的郁闷书生到干上一份正经差使,王永江已经35岁了,从这个轨迹看,王永江好似是一个眼高手低的无用书生。其实好饭不怕晚,自从进了辽阳警察系统,王永江就显现了他的务实、不简单,干起工作来,他不仅热衷调查研究,而且擅长观察总结日本人先进的地方治理经验。

这一点让袁金铠深信此人是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这一幕——1916年4月,张作霖坐上奉天督军的宝座后,请袁金铠推荐一位能够治理地方的大才,袁金铠十分肯定地说,若要治理奉天,非王永江不可。

张作霖急需治世之才,皆因他接手大权时,东北的问题十分严重。

严重在哪里呢?

一、 秩序混乱。

张作霖上台后,虽说匪患已大为改观,但奉军的土匪习气依旧很重,尤其跟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那帮土匪老弟兄,个个飞扬跋扈,胡作非为,没有人敢管。

二、 土地所有关系混乱,官府田赋收入一点准头没有。

东三省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有大量的皇庄、朝廷马场、王公贵族的田庄、猎场,这些土地的面积很大,统统不交田赋,具体数量有多少,没人清楚。

这个问题,清末新政时虽说已经开始着手整理,但涉及皇家和亲贵的部分,毫无进展。进入民国后,这些土地实际上已经被田庄庄主、庄头霸占或者私卖,但所有者和具体数量,依旧是个谜。

这就造成了眼看东三省有大面积的良田,但天赋收入却少得可怜。

三、 各级官府的税局厘卡,几乎没有严格的管理、考核,税收跑冒滴漏情况严重。

这一点对商旅之害尤其严重,当时整个奉天,工商业只有一些再传统不过的钱庄、烧锅、炸油和丝绸皮毛行业,官府想从中受益,既没有负责任的手,有也无处下手。

还有一点,那年月,大豆是大宗出口商品,但因为南满和北满被日俄分别占据,其中的利益全让日俄拿走了,地方官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肥水流到外人田里。

受张作霖礼聘,王永江出山时虽然像个落魄卧龙,但看问题之准,手段之实,魄力之足,却很叫明眼人赞赏。
治理奉天,王永江首先担任的职务是奉天警务处长,然后是财政厅长,而这两方面正是他认定的治理地方的关键。

在张作霖的支持下,王永江大刀阔斧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引进专业人才,学习日本办法,整顿警务,肃清地方。在当时,这是件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并且有丧命风险的差使,但在王永江那里,他非但没有退缩,相反敢向奉系老土匪、张作霖把兄弟汤玉麟下狠手。

因为这事,汤玉麟差点跟王永江火并,幸好张作霖懂得马下文治的道理,及时弹压了汤玉麟这一帮老弟兄,王永江这才镇住了奉军,取得了第一步成效。

地方秩序的根本改善为王永江干第二件大事提供了关键基础。随后,他凭借奉天的警察力量,对全省的土地数量、所有者展开了全面的丈量、核实工作,而且是一查到底,绝不半途而废。

这个动作下去,奉天全省的田赋收入立即呈现出激增的态势,而且从侧面刺激了大豆种植、出口,间接从日俄殖民者手里争回了不少利益。

与此同时,王永江对全省各地税局的整顿也是有章有法,见效显著。王永江规定,税务人员超额完成任务,可以提成,一旦发现有人接受贿赂、放纵偷税漏税,严惩不贷。

如此一来,奉天的税局厘卡也有了根本的改观。

这几项工作做完,王永江还有一招更显远见卓识,他用极负责任的态度整顿了金融秩序、稳定了奉票,使奉票成了当时全国最坚挺的通行货币,信誉远超京城北洋政府。

因为这一套做法太立竿见影,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后,先后又把奉天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了吉林、黑龙江,由此奉吉黑连成一片,东三省开始富得流油,张作霖成了各路军阀中最为财大气粗的一位。

然而,就在东北形势一片大好之下,因为张作霖持续膨胀的野心,王永江和东北王的和弦最终还是崩断了。
因为有枪有钱,自1917年开始,张作霖就屡屡进关捞好处。南北战争、直皖战争,他都占到了大便宜,这让他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欲念越来越强。

第一次直奉大战,虽然奉系败了,但此败也挤干了奉军的水分,让张作霖明白了整军经武的重要性,所以到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形势发生了逆转,张作霖联合冯玉祥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吴佩孚。

但在王永江看来,张作霖的风光轻说是深陷泥潭,重说则是引戈自戕,因为在王永江眼里,张作霖并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威势,而东三省也无力支撑他进行旷日持久的中原混战。

张作霖在很多方面有乱世枭雄的大格局,但在野心面前,他还是犯了明知不可为而强为的致命错误。

看清张作霖的致命问题后,王永江苦劝不成,最后只好以托病辞官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立场。

君臣的和弦崩断之后,张作霖本来还是很有胸怀的,也曾不止一次地放下身段试图挽回王永江;王永江眼见东三省财政已陷入崩盘的边缘,也曾有过再帮张作霖一把的念头。

遗憾的是,张作霖身边的主战派,尤其是杨宇霆,暗中作梗,毁掉了这种可能性。

再次合作的可能性被毁掉之后,历史留给这一对君臣的时间也就不多了。
说到他们的结局,宿命的意味很浓。

好似是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苦心辅佐的恩主踏上黄泉路一般,在张作霖于皇姑屯被炸死前的几个月,王永江突然病故在金州。

有王家后人说,王永江是被日本医生害死的,因为日本人忌惮他的治世之才、治世之智。

北洋豪杰,多有一声叹息。

最后说一句,奉系曾有王永江是文诸葛,杨宇霆是武诸葛的说法,但在黑哥看来,杨宇霆的野心太重,锋芒太寒,他是有能力,但破坏力也强,而王永江是真真有萧何的意思,只可惜,北洋乱世,他没有萧何的运势,而张作霖也没有刘邦的历史机遇。

5

目前能与杨宇霆齐名的人有二!“小诸葛”的称号,至今只有三个人取得过,左宗棠,白崇禧,杨宇霆!

6

感谢邀请,老二来答。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位草根出身,堪称传奇的大军阀张作霖,在那个年代所有的军阀中可以说张作霖是势力最大,最有钱,兵多将广雄踞一方的势力。张作霖时代的东北,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日本的一半,占当时中国GDP的70%。兵工厂、造船厂、修铁路、建立大学办教育,可以说是把东北建设的应有尽有。又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二次直奉战争又耗费钱财无数,这些钱都是哪来的?

提到这个最近几年看过影视剧《少帅》的人应该会比较清楚,这些钱都是因为张作霖麾下有一个能人王永江,当时的人们称奉天城“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可谓是一时瑜亮。张作霖将王永江看的很重,他是奉系的财神爷,先着重介绍一下王永江这个人。

王永江(1871—1927),字岷源,奉天省金州(现大连市金州区)人,民国初年学者,被称为奉系的财神爷。祖籍山东蓬莱县,出生于辽宁大连。20岁以县试第一考取优贡,步入仕途。1916年,王永江出任奉天省督军署高级顾问,旋即为全省警务处处长兼奉天警察厅厅长,始得张作霖信任。1917年,张作霖委任王永江为奉天省财政厅厅长兼东三省官银号督办。1922年擢任省长 。先后创办奉天纺织厂、东北大学(兼校长),修建沈海与洮昂铁路 。任省长期间,与孙中山有多次信函往来,曾为支援北伐军百万巨资起过重要作用 。1923年,曾以奉天省长身份向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提出收回“关东州”、恢复中国主权的要求 。王永江如鱼得水,干得很出色,财政收入迅速好转,国库得以充实。从此,他深得张作霖的赏识相器重,每每言听计从。

1922年,在张作霖的执意要求下,王永江开始着手筹建东北大学,次年4月26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时任奉天省省长的王永江,为东北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如今东北大学的校训,"知行合一"匾额就是出自王永江的手笔。学校仿德国柏林大学设计,东北大学的基建费用高达奉洋600万元,校园占地900亩,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校园,东大经费在当时的国内大学中也是首屈一指,每年高达160万,人均奉洋800元。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打响,次月5日,奉军惨败,6月18日,直奉签订停战条约,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奉军惨败结束,张作霖宣布东北独立,并任命王永江为奉天省省长。一年后,奉天省经济复苏,全省税收高达3000余万,盈余800余万。

可是,张作霖并没有因为第一次直奉战争的惨败而就此罢休止戈停战,第二次直奉战争,虽然奉军胜利,但是也是花费惊人,仅陆军支出就高达一亿多元,占全年总支出的89%,王永江着急上火,以至于左目失明!张作霖的乘胜追击穷兵黩武,导致东北地区物价飞涨,经济险些崩溃。可惜在直奉战争前王永江都劝不住这位野心勃勃的张作霖,更别提能阻止一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张大帅可以见好收兵。

1926年1月24日,心灰意冷的王永江便辞职回到金州,心意已决的王永江,对于张作霖张学良等人,一概不见。在没有王永江这位财神爷这位理财高手在背后的运筹帷幄,仅仅一年,奉天物价飞涨经济陷入僵局。可见王永江在奉天政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7

王永江在张作霖时期称为“钱袋子”。特别是在任财政厅厅长时业绩显著。对于东北这块地方的顽疾,王永江也是毫不手软,从根部进行了更彻底的财政改革,整顿东北地区的金融,清丈土地,兴办实业,用铁血手段横扫了阻碍发展的毒瘤,整个东北的经济焕然一新。

经过一系列整改后,东北不光还完的之前所欠的400万债务,还能有一千余万的结余。光是1923年丰田一省的税收就高达三千万元,张作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甚至一度想把省长的位置让给他,但王永江也有自己的追求,便一次次地谢绝了。

在这些的基础上,张作霖两次入关作战都没有拖垮东北的经济,全靠王永江在后面勉力支撑,战争时的军备优选方案和后勤维系,抚恤统筹都是由他一手操办,可以说是东北名副其实的“大管家”。没有王永江就没有东北这块民国最为发达的工业区,就没有这亚种最大的兵工厂,可以这么说,王永江才是东北重工业的奠基人,就凭这个,他虽然声名不显,却功在千秋。

值得一提的是,王永江不仅对财务的管控治理轻车熟路,更是对教育方面无比重视。东北大学就是由他一己创办,甚至王永江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要去见见那一年的应届毕业生,可谓是鞠躬尽瘁了,不为服务谁的江山,只为服务这片自己热爱的土地。

8

王永江是张作霖的钱袋子,主管东三省财政和经济,撤销空耗官办企业,扶持发展好的民营企业,提出移民政策和警察制度,对东三省经济的发展和治安整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9

蒋介石曾对张学良提起过王永江

1934年,老蒋曾向小张询问:“在东北政要中我所看重的一个人是王永江,虽未与他谋面,却心仪已久。不知他与先大帅因何走向决裂?”  

小张答:“完全是由于总参议杨宇霆的从中挑拨所致。1929年我枪毙杨宇霆也有为王永江平反之意。”  

蒋介石所心仪的王永江已少为今人所知,至于王永江与张作霖的合作与分裂,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话题。

 著名历史学家金毓黻曾这样评价王永江:‘立东北大学、造沈海铁路、设奉天纺纱厂,行区村制、辟修公路,皆匠心独运,开东省未有之局。"

王永江是如何认识张作霖,并一步步走向成名的呢?

早在1915年之前,王永江经袁金铠介绍,就走出金州,在北京、青岛等地考察,回来又在辽阳、海城、牛庄等地担任税捐局长,1915年升任到奉天省城税捐局长兼官地清丈局长,以“干练”而知名。  

那一年,张作霖初掌奉天省大权,作为上司,王永江去求见过他,但是老张根本没把王永江放在眼里。王永江曾以刘备慢怠庞统事作诗讽之:士元竟以酒糊涂,大耳如何慢凤雏?才得荆襄宁志满,英雄通病是轻儒。  

但老张也不是一般人,也不是仅仅只会骂“妈了巴子”,已经是“长于权谋术数”的军阀。因此,当谋士袁金铠向他举荐王永江时,老张礼贤下士约来王永江,在帅府谈了整整一天,旋即任命王永江为全省警务处处长兼奉天警察厅厅长。  

那一年,王永江44岁,张作霖40岁,这是两个人合作之始。王永江在警察厅一上任,就对警务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尤其是仿效日本关东州的警察制度,在奉天各地设立了派出所。  

东北的警察派出所制度,始于王永江。王永江以正直敢为得到了张作霖的高度信任,也得到了奉系官员们的刮目相看。因此警察厅长刚干了半年,老张就委任王永江为奉天省财政厅厅长兼东三省官银号督办。王永江又主持发行公债500万元,筹集资金,创办实业……全省财政收入迅速好转,奉天国库得以充实。从此,他深得老张的赏识器重,每每言听计从。  

1921年王永江任奉天省代省长(省长张作霖),并且继续兼任财政厅厅长,这是他向老张几次推辞之后才接任的。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老张败于老吴退回关外。王永江一开始就坚决反对这场战争。他认为,东北“久病初愈”,应继续搞好民生建设,不应自不量力,有问鼎中原的贪欲。

但老张一意孤行,王永江愤笔写道:英雄见与书生异,书生抱负济何事?因此在战争开始后,王永江便离开了沈阳,表面上的理由是眼疾,一次意外中他的左眼被灼伤而接近失明,日本医生建议他到大连日本眼科专家那里诊治。  

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王永江这个理由不过是一借口而已,实际是因为“道不同不与相谋”。 

于是1922年7月1日,王永江回到了金州古城老宅子。在省城,奉系军方以总参谋长杨宇霆和旅长汤玉麟等人是反对王永江的主要代表,他们甚至想将王永江清出省政府,以建立一个顺从军方的政府和财政机构。

但是老张权衡利害之后认为,奉天省离不开王永江,于是他派人到大连医院去与王永江谈判。王永江提出省府的民政部门与军政部门要实行分治,否则不回去,老张作出让步。  

在那个年代,笔杆子敢和枪杆子叫板,王永江大概是第一人。在离开省府36天之后,8月6日,王永江在张作霖派来的高官陪同下返回,他乘坐的列车晚上抵达奉天火车站时,受到了奉天70多位社会精英团队的隆重欢迎,而且由此开始,王永江头衔上去掉了“代理”二字,正式成为奉天省省长。此之前,北京的北洋政府还曾经下令任命他为内务部部长。但被王永江拒绝了。  

张重要公务必问计于永江,而王永江每有事情也必来请示。每当王永江来时,老张必要笑迎于门外阶下,这是老张对部下绝无仅有的特殊礼遇。以致于官场传出这样的歇后语:王永江进门,高人一等。    

王永江与张作霖的矛盾,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再一次爆发,王永江痛苦地目睹了张作霖发动战争对奉天造成的伤害,战争的支出超出了他和省政府的承受能力,张作霖宁可毁掉东北经济也要实现军事的胜利,所以王永江毅然决然地下了最后的决心。  

1926年2月,王永江以给父亲祝寿为名,离开了奉天城。老张当时在北京,得知王永江再次辞职,当日即给王永江发电挽留:尚望以大局为重,旱日言旋。  然后立即召开会议,讨论由于王永江的辞职而造成的困难局面。

这期间,他可以说给与了王永江最高礼遇。目的就是请王永江回沈阳主持大局。但是王永江依然拒绝返回省城。

最后,是老张到大连会见日本关东洲的儿玉长官,利用这个机会,老张让自己的专列在金州火车站停了几小时,派人去请王永江面谈。但王永江坚决不见,他只好悻悻而归。  

有人说,王永江的离去对于整个奉系的打击,比爆发郭松龄反叛那一次更为严重。所以后来张作霖说:“郭松龄用枪杆子伐我,王泯源是用笔杆子伐我呀。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10

王永江,生于1872年,奉天今州人,字岷源,号铁龛。自幼饱读诗书,1897年受袁金铠的邀请到辽阳试办警务学堂。由于王成绩斐然,被提升为辽阳警务所长,并得到时任东三省总督锡良的赏识,被誉为“奉省办警务的第一人”。辛亥革命时,王永江任南路巡防营管带,后奉命镇压革命党的活动。1912年辞官回乡,次年袁世凯命令各省选拔人才,王永江得到奉天省推荐,被袁世凯任命为记名内务部存记道尹。

张作霖任陆军第27师师长时,王永江自恃有才,没有去拜见张作霖,因此并没有得到张作霖的赏识。1916年,张作霖升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后,急需为之出谋划策的智囊。在袁金铠的引荐之下,张作霖与王永江摈弃前嫌。张作霖随即被任命为奉天省督军军署高级顾问,后又升任奉天省警务处长兼奉天警察厅厅长。

1917年王永江升任奉天省财政厅长兼东三省官银号督办,从此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东三省的金融。王永江从整顿税收入手,对贪污公款、偷税漏税的人员一律按章严惩。王永江秉公办事,得罪了不少人,被骂作“万民源”。不到三年的时间,王永江就使奉天省的财政收入大为好转,不仅还清了外债,还使省库有所剩余,为张作霖发动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5年成为奉天省的代理省长,并成为张作霖手下“文治派”的首领。

王永江和杨宇霆是张作霖的左膀右臂,为张作霖的霸业立下了大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