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西游记》中白龙马为什么不在休息的时候变回人型?

《西游记》中白龙马为什么不在休息的时候变回人型?

2020-09-26 14:32阅读(65)

《西游记》中白龙马为什么不在休息的时候变回人型?: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白龙马是西海龙宫三太子小白龙。他变成白龙马驮着唐僧取经,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

1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白龙马是西海龙宫三太子小白龙。他变成白龙马驮着唐僧取经,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纵火烧了殿上明珠”,就被他的父王——时任西海龙王的敖闰“表奏天庭,告了忤逆”。小白龙被玉帝“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正在那儿哀嚎呢,正巧,观音菩萨打他跟前路过。观音菩萨一瞅,这龙不错,给取经人当个“脚力”正合适。于是就求玉帝批个条子,把小白龙划给她用;然后又把小白龙送入鹰愁涧,让他跟那儿等着唐僧。接着唐僧骑着唐王李世民给的马,领着孙到了鹰愁涧,小白龙以龙的身份出现,一口吞了唐僧骑的马,再钻入水中。唐僧马没了,坐在水边鼻涕眼泪的一大把,一边哭一边骂孙没本事,把马让妖精给吃了,以后没得骑。孙也是恨恨得不行,想找小白龙PK,唐僧拽着不让,说万一你下水寻他,他再上来吃我怎么办?给孙愁的,打也不是,留也不是。唐僧正抹眼泪抹得起劲呢,观音菩萨派下来的19个天仙到了。其中,金头谒谛就和孙说了,这事儿好办,你师父不是不让你挪窝嘛,那我替你去请观音菩萨吧!最后,观音菩萨来了,把小白龙变成了白龙马——菩萨上前,把那小龙的项下明珠摘了,将杨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气,喝声叫:“变!”那龙即变做他原来的马匹毛片。又将言语吩咐道:“你须用心还了业障,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那小龙口衔着横骨,心心领诺。这下,唐僧也不哭了,凡马变宝马,他偷着乐还来不及呢!所以您看,白龙马的真身,是龙。他变成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变马,不驮唐僧,他有可能就会被玉帝给弄死。所以这马,他得扮一路。而小白龙变人形,其实和他变白马是一样的道理。小白龙变人并不轻松,也是很费劲的事情。这就如同,战士上战场必须披战甲一样。您说小白龙在休息的时候为什么不变人?等于是在问,战士在休息的时候,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战甲脱了,背上炊事兵的那一套掌勺的设备——这答案不是很明显的吗?战士休息的时候只想着把沉重的战甲卸下来,而不是再背上炊事兵的大铁锅。就算白龙马想休息,他要“变回”的,也只能是他龙的本尊,而非人形。况且,对于白龙马而言,取经不结束,他就不能休息。所以他为什么要变人呢?

2

在《西游记》中,白龙马一直是个谜。

在取经路上,唐僧遭遇了这么多的劫难,其他三个徒弟都是上阵敌妖,为什么很少见白龙马出手?难道它只能作为一匹马存在?

当然不是,因为白龙马确实出手过。在宝象国的时候,黄袍怪把唐僧变成了老虎,白龙马一着急,出手了。

除了这次特殊情况,白龙马都是默默无闻的当着坐骑。

其实白龙马之所以不变回人形,都是因为观音菩萨。

看原文当中写的:

菩萨上前,把那小龙的项下明珠摘了,将杨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气,喝声叫“变!”那龙即变作他原来的马匹。又将言语吩咐道:“你须用心了还业障;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那小龙口衔着横骨,心心领诺。

这短短的一段内容,说明了一切。

首先,白龙马的任务是“了还业障”,也就是驮着唐僧去西天取经,这个必须要遵守。

其次,变成白龙马,并不是自己使得法术,而是菩萨把他变成这样的。菩萨的法力很强,又是大老板,必须要“心心领诺”,好好听话。

再者,看白龙马在宝象国出手的那一次,似乎也不算很厉害,为什么?因为菩萨把他脖子上的明珠摘了。这样的话,白龙马法力降低了很多,既然菩萨把他变成的马,就像是孙头顶上的金箍一样,想变回来哪这么容易?说不定要耗费很多法力才行。

最后,白龙马所要做的就是驮着唐僧去取经,一旦成功,自己就会“超越凡龙”,修的“金身正果”,这个诱惑足够大了,小白龙无需多做什么,老老实实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

宝象国那次出手,小白龙实在是迫于无奈,孙不在,八戒沙僧又没有消息。要是唐僧真出了意外,这个任务不就完蛋了。

3

小白龙本是西海小龙王,因犯天条,被菩萨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不管是龙变马,还是马变龙,这个变化的过程,唐僧始终都没有见过。

小白龙在唐僧变成老虎之后,因为取经队伍无人可用,着急上火,直接变为人形,意欲救下唐僧。整个过程,唐僧也不曾见过。

还有一次是在朱紫国,孙为国王看病,需要小白龙的尿来治病。猪八戒这次是把小白龙胖揍一顿,然后孙亲自出面,才让小白龙开口说话,取了一点尿。这一次,唐僧依然没有露面。

在之后的取经路上,唐僧也是多次遇难,小白龙再也不曾变成人形,甚至连人话都不曾说半句。这是为什么呢?

小白龙不管是变人,还是说人话,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而且,都极力避开唐僧,因为他是一匹马,马要有马的觉悟,口吐人言吓着唐僧怎么办?

再者说了,他被退了鳞片之后已经不再是龙了,只能马的形态在取经路上,这是他的宿命,也是观音菩萨的硬性要求。要不然,何苦让他进一次化龙池呢?

马亦谢恩讫,仍命揭谛引了马下灵山后崖化龙池边,将马推入池中。

4

这个问题有意思,《西游记》中,取经团队除了唐僧师徒四众外,还有一位小白龙,也就是唐僧骑的那匹白龙马。

这白龙马非等闲之马,他本体是龙,乃西海龙王敖闰之子,摩昂太子的弟弟。


小白龙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他的父亲敖闰一气之下,将他告上天庭,玉帝叛他忤逆之罪,吊在空中,打了一顿,准备过几天宰了。

恰逢观音菩萨与惠岸(木叉)路过,上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小白龙在空中大喊,请求菩萨救他一命。

菩萨问明缘由后,向玉帝求情,让小白龙给取经人做个“脚力”,于是小白龙得救,被菩萨送到了鹰愁涧,静候取经人。

唐僧与孙路过鹰愁涧时,小白龙一口吞了唐僧的白马,随后观音菩萨赶来,将其锯角退鳞,变成了一匹白马,驼着唐僧去西天取经。


小白龙虽然变成了马,但他仍是一条龙,而且他本领还在,仍可变化成原型,或者变成人形。

比如在宝象国时,孙回花果山去了,沙和尚被黄袍怪抓了,猪八戒躲在一个犄角旮旯里睡着了。

而唐僧却被黄袍怪变成了一只老虎,小白龙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亲自出马,变成人形,大战黄袍怪,结果可想而知,完全不敌。

从小说中一些其它描述来看,即便是马形,小白龙也还有龙的特性。

比如,他能口吐人言,而且会飞,其尿液也还有龙的特性,乃良药。

所以,从小说中来看,小白龙闲时不变回原形,肯定不是不能。


那么小白龙为何不在休息的时候变回原形呢?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没必要,因为他的任务就是当脚力,很多时候都不用管事,哪怕被妖怪抓走了,他也不会反抗,甚至被几个毛贼偷走了,他也顺其自然。

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小白龙是马形时,可以不吃饭,不吃肉,只吃草即可。

唐僧师徒取经,本就风餐露宿,很多时候都没啥东西吃,就算有点东西,也都给唐僧吃了,猪八戒就天天抱怨吃不饱。

如果像孙那样高深的道行,自然可以不怎么吃,但小白龙不行,他在鹰愁涧时,经常跑到上山去找东西吃,还吃了唐僧的马,可见他还是需要吃东西的。

所以,小白龙完全没有必要变回原型。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小白龙大部分时候,其实都被作者当成了普通的马,根本不想去写他,很多时候就是马匹行囊一笔带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卓尔不群黄老邪,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5

不敢

小白龙因为犯了忤逆大罪,被吊在半空等着砍头,因为唐僧西天取经需要一副非凡的脚力,观音菩萨看中了他,才特地跑了一趟天庭为他向玉帝求情免死。

给取经人做个脚力,这是一开始就讲好的条件,小白龙肯定不敢违背观音菩萨的旨意。再说观音菩萨许给他的条件很诱惑:

“你须用心了还业障,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

这个前景太光明了,光明到可以忍受一切苦难,所以他不敢因小失大。

不能

当初在鹰愁涧,是观音菩萨亲自把他变成马交给唐僧的:

“菩萨上前,把那小龙的项下明珠摘了,将杨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气,喝声叫“变!”那龙即变做他原来的马匹毛片。”

在朱紫国为国王治病时,白龙马也说是观音菩萨亲自将他“锯了角,退了鳞,变作马”,观音菩萨法力比他高深太多太多,又是锯角退鳞,他再想变回来根本不可能。

所以到了灵山,他是被推入化龙池才重新变成了金龙。

不会

白龙马就是专职的脚力,是一匹马,这是他的职责和使命,也是他在西天取经路上的正常形态、日常形态。

对他来说,变成人就需要施展法术、消耗法力,但是他项上的明珠被观音菩萨摘下来了,相当于没有了动力,就是变成人也不能长久。

西天取经途中,他只在唐僧被奎木狼捉去的万般无奈之际才变了一回。

不堪

唐僧是一个正常人,他骑着的是一匹马,要是白龙马不时显现出人形,一个人驮着另一个人,你让唐僧情何以堪?

整部西游记中,也只有牛魔王这一个妖怪骑着另一只妖怪,因为牛魔王本身就是一个异类,又很神秘,他是妖怪,所以才能见怪不怪。

白龙马要是不时显出人形,别说读者奇怪,就是唐僧也别扭,他肯定也不会再骑了。

6

从拍片的角度说,如果让小白龙频繁地变回人形,会多花钱,所以还是让他长期以马的形象存在吧。

你想啊,如果小白龙总变回人形,演人形的演员戏会增加不少,片酬就会多支出。剧组吃饭的时候,还得多准备一份盒饭,拍片的成本就会增加。小白龙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唐僧当坐骑,其它的戏很少,即使变回人形,除了吃饭走路也没有别的什么事,变回人形的意义不大,花冤枉钱不值得。

这年头赞助不好拉,能省点就省点吧。

7

末到,关键时刻,不能显身?

8

“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三徒弟……”

虽然这只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歌词,却也写出了白龙马在西天取经里的职能,那就是驮着唐三藏。其他事情,如非必要,白龙马绝对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出手。

其实看白龙马出场就与一般妖邪不同,其他妖怪只要法力足够,皆是人形出现。比如白龙马的亲戚鼍龙,是西海龙王外甥,在黑水河抢人家河神府邸,他也是人形现身。但是白龙马不同,白龙马似乎更喜欢龙形现身。他刚露面的时候就是吞了唐僧的凡马,而且菩萨告诉他不许害人,所以唐僧他是不吃的。与孙争斗的时候他也不愿意人形现身,靠真身与之争斗。直到观音菩萨到来,他才变化人形拜见。后来观音菩萨取了他明珠,把他变化成白马,白龙马由此而来,他主要职责就是一个脚力。

那为啥白龙平日里不变作人的模样呢,比如晚上唐僧睡觉,或者在某些国家逗留良久。小白龙如果变成人的模样,岂不是也可以有得斋饭吃,有得大床睡,远好过在马厩里风餐露宿?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在西游记的世界里,龙的地位是很一般的,当然这只是针对仙界而言,对人来说,龙还是高高在上的存在。现在这唐僧虽然是金蝉子转世,但毕竟是个凡人,做他徒弟已然是委屈,何况还要做个脚力。想想看,如果小白龙平日休息就变成人的模样,唐僧要赶路时再变成马,这样的画风怎么看怎么别扭,而且十分伤龙尊。小白龙虽然只是“凡龙”,但那只是在观音大士的眼中。实际上小白龙是西海龙王太子,是龙族里的顶尖贵族,只因触犯天规要被处死,被观音菩萨救下,才有此劫。为了龙族的尊严,小白龙也不会随便在人马之间切换。

另一个原因呢就是开头提到的职责的原因。白龙马在西天取经路上就是个脚力,他只要把脚力做好了就是大功果。看看其他几个人,孙打妖怪化斋,是第一主力。猪八戒挑担,沙僧牵马,顺带扫扫小妖怪,当然,他们更重要的职责是在孙不在的时候看护唐僧,虽然多次看护不力,但总好过没有,不然孙一个人绝对忙不过来。看护唐僧的任务已经有两个人在干了,如果小白龙再变成人形,八戒还好说,好歹挑担,那沙僧还要他干嘛呢。小白龙本来是脚力,再变成人形未免有跟八戒、沙僧争功之嫌,如果唐僧再出个闪失,还要一起怪罪到他头上去。变成人形其实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小白龙没必要这么做。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小白龙有一次变成了人形,那是因为情况实在危难,就是在遇到黄袍怪那次,孙被唐僧撵走,沙僧被抓,唐僧又被黄袍怪变成了老虎,身边实在没人了,小白龙才变成侍女模样去战黄袍怪,结果不敌。猪八戒呢,本来取经之心就不坚定,看到那个局面就想着散伙,是小白龙口出人言,苦劝猪八戒去请孙回来。其实在取经的几个人当中,小白龙和沙僧是最渴望取经成功的两位,因为他俩之前一个犯了死罪,另一个是过的生不如死,只有取经成功,才能成就道果,免去罪灾。所以,如果遇到十分危急的情况,已经要中断取经大计的时候,白龙马只能变化人形来救急了。

按照观音菩萨的说法,小白龙只是凡龙罢了,可见在观音眼中,就算他老爹西海龙王也不过比凡龙高一点点罢了。这小白龙虽说烧了玉帝明珠,却是他父亲西海龙王亲自告他忤逆之罪,可以推想他跟父亲关系只能说是一般甚至不怎么样。而最后他成就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地位远远高于龙王了,也可算是出了一口气。

9

谢谢邀请! 话说:混沌初开,盘古开天辟地耗尽天地真气而亡,女娲为使天地不再回复往日之混沌,并使得天地间有序可循,便一边补师兄开天之漏洞,一边册封三皇,五帝,四海龙王,各自分工管理天庭,地域,四海之一切事物! 三皇者(天皇,地皇,人皇是也); 五帝者皇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zhuan xu)是也; 四海龙王者

1 青龙,属水,东海广德王敖广是也,掌管天地间雨水,海潮,雷鸣,洪灾等;

2 赤龙,属火,南海广利王敖钦是也,掌管电光石火,二味真火;

3 黑龙,属风,西海广顺王是也,掌管飞沙走石,风云变幻;

4 白龙,属冰,北海广泽王敖顺是也,掌管冰雪霜!

“西游记”里的白龙马便是西海龙王广顺王敖闰的三太子敖烈(另一说叫敖玉的)。三太子生来与他的两个哥哥,大哥敖摩昂,二哥敖荣不一样的是:其父乃黑龙,可是敖烈一生下了便是全身纯白,无一杂色……

据说这三太子敖烈自小性情顽劣,且长相奇丑无比,忽而反上天庭,忽而搅乱西海,直闹得天地间不得安宁,西海龙王无奈,只好想法子找个女的来管束这个来路不明的三太子,因为敖烈太丑,西海龙王只好让侄儿鼍tuo龙假冒看亲!不曾想,新婚之夜,三太子竟然发现其新婚妻子碧波潭万圣龙王之女万圣公主竟然与九头虫厮混,暴怒之下一把火烧了新婚喜窝!更想不到的是把玉帝赐的夜明珠也烧成了灰烬!

父亲敖闰听说此事,恼怒之下,一纸诉状以“忤逆罪”将儿子告上天庭! 三太子被玉帝重罚,吊打三百,不日移送剐龙台处死! 话说这三太子命不当死,恰好遇到观音菩萨巡游西海,听闻此事大惊,急赴天庭玉帝面前为三太子求情,三太子死罪赦免,活罪难逃,被玉帝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禁闭,后经观音菩萨玉瓶净水点化,化做“白马”,加入“唐僧”西天取经之慢慢长路! 背负凡人之重,历经十万八千里行程,方可化去当年“业障”!

十万八千里漫漫长路,除了大战黄袍怪,白龙马难得化人形,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他必须不折不扣执行观音菩萨的命令,化白马驮重负,以此“救赎”自己; 其二,化人形就可能与师兄及师傅一起吃斋念佛,它已经化龙而马,只能食草不可其他; 其三,观音菩萨点化之时已取走他口中修炼之“龙珠”,每化一次人形便要失去几层功力; 其四,马只能站着吃,站着睡,只有死才可以躺下,白龙马化人形后很难保证不躺下休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的原来面目太丑陋,他不愿意再回到从前!

吴承恩老先生在西游记里,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白龙马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小白龙大战孙时,吴老爷子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意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他们两个,一个是迷爷娘的业子,一个是欺天将的妖精! 这可是一句细思极恐的句子:迷爷娘……当年小白龙竟然对西海龙后有什么企图? 难怪敖闰会因为烧了一个小小夜明珠而将儿子“告”了一个“忤逆”罪,要知道“忤逆”罪在古代一般是“乱上”或者“犯上”的杀头大罪啊!

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不喜勿喷,谢谢阅读,欢迎指教!

10

其实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由这个问题,还可以申发出另一个问题,白龙马为什么会吃草呢?为什么不吃斋饭?再进一步的问题是,白龙马究竟是龙还是人?



白龙马是西海龙王之子,因为火烧夜明珠犯了天条,菩萨慈悲,让他保取经人西行。他在等待唐僧师徒的时候,因缘巧合吃掉了唐僧的白马。菩萨却说:“东土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于是,菩萨亲自施法,摘去小龙的项上明珠,再为他变化,有人认为,明珠是小龙的内丹,先摘去内丹再变化成马,就是让他以龙马的表象专心修炼,最终成就正果金身。

这样,小白龙变成白龙马,他以龙马的身体修行,因此必然吃草料,一切以马的生活习惯生活。甚至在西游的一集中,师徒治药需要马尿,他也任师兄弟取来,并没有觉得羞耻而变回人型,他在当时就是一匹龙马。在西游中,他变身成人型的时候似乎只有两次,一次是在危难的时候,大战黄袍怪,当时师父被变成老虎,还有一次是遇到九头虫的时候,暴怒变身。我认为,这两次变身应该是用法力变化,他当时正常的形态应该是马才对。

他最后才真正变回原型,取经结束后,他们各自修成正果。白龙马成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跳入化龙池,“那马打个展身,即退了毛皮,换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一身瑞气,四爪祥云,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

那时,才是真的圆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