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访问德国,与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会面,在会谈中他曾向俾斯麦抱怨道:“与妇人孺子共事,亦不得已也!”
作为晚清四大中兴之臣中名望仅次于曾国藩,并最有势力的一位汉臣,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其中就包括他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法国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战败后,不仅在中欧以及南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遭到削弱,而且赔偿普鲁士50亿法郎,让法国经济遭受重创,而法国希望在远东继续扩大殖民地,来增强实力,而目标就是法国经营了很长时间的越南,而越南和朝鲜一样,是清朝所剩不多的藩属国,法国试图吞并越南,并威胁中国云南、广西一带,结果越南想宗主国清朝求救,中法矛盾激化,而后法国偷袭南洋水师,中法战争爆发。
战争中李鸿章主张和平解决,但是张之洞则主张与法国开战,结果南洋水师全军覆没,法军攻占澎湖,但是在基隆港北刘铭传击退,在越南北部与中国交界的镇南关被老将冯子材击退,而后李鸿章的主持下,与法国签订《中法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
1894年到1895年,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战争最开始在藩属国朝鲜开始,最后延伸到国内的辽宁、山东以及黄渤海,结果李鸿章耗费巨资和心血以旧时淮军为班底打造的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装备着西式武器的淮军陆军也在朝鲜战场和辽东战场惨败。洋务运动在军事改革上的成果完全灰飞烟灭。让中国的依靠西方工业和科技的自强之路中断。而在日本的压力之下,李鸿章被迫到日本马关与日本进行和谈,最后达成割让辽东、台湾岛以及赔偿2亿两白银的《马关条约》,从此之后中日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直到50年后日本在二战中失败,才改变过来这种情况。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1896年在李鸿章所倚重的淮军和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失落的李鸿章成为了背锅侠,天下之人都骂他是汉奸卖国贼,满清朝廷将其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职务罢免,而后被清廷委派开始了对西方的访问,其第一站就是前往沙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登基典礼。
访问沙俄的李鸿章
抵达圣彼得堡后,为了抵制日本对于东北的侵略渗透,李鸿章想要借助沙俄的势力“以夷制夷”,于是代表清廷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其中包括允许沙俄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也就是后来的中东铁路,然而李鸿章的“以夷制夷”变成了“引狼入室”,在《中俄密约》签订不的2年以后,沙俄就派兵强占了旅顺港,成为列强中第一个强租中国沿海地区的国家,随后德国强占胶州湾、英国强占威海卫、法国强占广州湾,列强们牵起了瓜分中国的新一轮狂潮。
1900年慈禧向全国下诏,对世界上的11个列强宣战,几乎包括当初世界上的所有强国,而后八国联军先后攻占天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
慈禧宣战时,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他明确提出不接受慈禧的诏书“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联合东南各省签订“东南互保条约”不参与清朝与列强的战争,但是慈禧逃到西安之后,立即让李鸿章背上给她收拾烂摊子,去为慈禧的无知行为擦屁股,无奈之下,李鸿章只能北上与在占领北京的八国联军进行谈判,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最终签订《辛丑条约》其中包括想列强支付4.5亿两白银,以及允许列强在山海关一线的驻兵权。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李鸿章就死了,是带着千古骂名死的,由于李鸿章长期担任封疆大吏和北洋大臣,他成为晚清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大臣,他死后他的经济财产包括一系列官办的产业由盛宣怀继承,而政治军事遗产由袁世凯继承。
让李鸿章背上千古骂名的主要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但实际上这两个条约李鸿章都是背锅侠,特别是1895年3月,李鸿章赴日进行谈判之时,日军仍旧在发动进攻,并对清朝提出了极为苛刻的停战条件,而就再谈判陷入僵局之际,李鸿章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刺杀,被子弹击中脸部,而后日本才被迫停战,而《马关条约》签订后,法德俄又干涉日本不得占领辽东,李鸿章又与日本谈判,致使最终花费了3000万两白银保住了辽东。
而后在《辛丑条约》的签订上,此时在两广总督任上的李鸿章已经病入膏肓,他完全有理由拒绝北上替慈禧进行谈判,而当时英国人还别有用心劝他不要北上,但是他还是毅然北上参与谈判,与列强进行唇枪舌战,最后以每名中国人掏一两银子的代价,签订了《辛丑条约》,当然4.5亿两白银的数量是巨大的,在都城被攻破的情况下之下,此次清朝没有割让一寸土地已经是难得了,要知道在此的30年以前,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不仅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普鲁士,还赔偿普鲁士也就是后来的德国50亿法郎,其赔款金额远大于庚子赔款的4.5亿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