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战国时期的吴起文韬武略战无不胜,为什么没被列入战国四大战将?

战国时期的吴起文韬武略战无不胜,为什么没被列入战国四大战将?

2020-09-19 01:31阅读(68)

战国时期的吴起文韬武略战无不胜,为什么没被列入战国四大战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一直都被人想当然地认为是战国四大名将,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是司马迁

1

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一直都被人想当然地认为是战国四大名将,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是司马迁排的,后来我发现司马迁好像从来没有过这种提法,于是我翻开《史记》,打算从中找到关于他们四个人的列传。

但是令我惊讶的是,以前读《史记》的时候竟然没有注意到,目录中只有《白起王翦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并没有李牧的单独列传,关于李牧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笔,篇幅不过一页。

如此看来,四大名将的说法应该绝非出自《史记》,况且光是战国时期,在《史记》中有资格单独列传的就包括吴起、乐毅、蒙恬等人,而白起、王翦是共入一个列传,廉颇是与蔺相如、李牧一个列传。

是不是说,战国四大名将的排名不太靠谱呢?

以军事贡献来说,吴起绝对是战国时期标榜千秋的人物,很多人肯定会认为白起最猛,号称杀神,是战国时期的人头收割机,斩杀近百万人头。

但是在军事思想上未必有吴起厉害,要知道白起之所以叫白起,就是因为受吴起影响,希望成为吴起那样文武全才式的风云人物。

吴起厉害到什么程度,战国时期两国的变法图强都有他的影子,魏文侯变法的时候有他,魏文侯死的时候他担心被报复,又跑到楚国变法,使得楚国后来能够成为战国七雄,其实早年的时候,他还在鲁国,率领弱小的鲁国击败传统东方大国齐国。

吴起的军事造诣是相当强悍的,应该说是中国最早特种部队的建立者,吴起改革魏国的兵制,创立的魏武卒实力相当强悍,以五万魏武卒就可以击败几十万的秦国虎狼之师,当时如果不是魏武王想要向中原发展,吴起一抬手可能就把秦国给灭了。

吴起帮扶的两个国家,魏国和楚国都是秦国东出的障碍,直到吴起死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才逐渐强大起来,一直等到魏齐马陵之战后,田忌与孙膑将魏武卒主力消灭,秦国才敢于挑战魏国的权威,收复河东之地。

因此,秦国的人都拿吴起当偶像,白起的名字也就是这样来的了。

那么,为何战国四大名将中有白起,却没有吴起呢?难道以吴起的实力,可能在人头上没有白起多,但是在实力上完全不输于另外三人,尤其是李牧,司马迁连单独列传的资格都没给他。

其实,还真是这个名字的缘故,假如吴起不叫吴起,白起不叫“起”,也许吴起真能排进四大名将之列。

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最早可能出自南北朝时期编纂的《千字文》。

梁武帝时期要求周兴嗣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成文,估计要是一般人接到这个任务直接自尽了,不过周兴嗣不是一般人,经过一番努力,最终编纂称一篇对仗工整,条理清晰的文章,正好一千字,因此被称为《千字文》。

在这篇文章中,周兴嗣编纂到“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这个“起”要是单独出来一个起,可能不一定就是白起,但是这四个中又出现了“翦”“颇”“牧”,只要稍微有点历史常识就知道说的是王翦、廉颇、李牧,那前面的这个起,肯定是跟这三位差不多同时代的白起。

由于《千字文》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识字启蒙教育说,几乎是必学的文章,久而久之,后来的人,就将这四位称为战国四名将了,所以就把吴起排除在外了。

之所以有白起就不能再有吴起是因为,《千字文》在创作过程中被要求这一千个字不能重复,尽管吴起和白起都很出色,但是只能有一个“起”。

不止是吴起,就是乐毅也比除白起之外的那三位出色。

中国古代又一个武庙十哲的说法,唐肃宗时期将太公庙改为武庙,将历代十位名将列入其中,战国时期的名将有孙武、吴起、乐毅和白起,在唐德宗时期将武庙祭祀人物大幅度增加,搞了一个古今名将六十四人的阵容,才将廉颇、王翦、李牧加入其中。

当然,六十四名将中,战国时期的田单、赵奢、孙膑也位列其中。

可见,战国四大名将的排名并不靠谱,不能完全代表战国时期最高军事水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由于《千字文》是文学读本,并非严肃的历史读本,而且在上千个汉字的艰难排列组合成一篇文章,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性,文意要是能够连贯起来表达出内容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

2

和“四大名著”、“四大发明”、“百大金曲”一样,所谓“战国四大将”的提法实际上只是后人对古人的美称,在某种程度上还带有数字崇拜之嫌的排行榜。准确地讲,该榜单应该是仅限于战国后期的秦赵两国的著名军事将领。“战国四大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公元前257年)、王翦,赵国的廉颇(前327年-前243年)、李牧(?-公元前229年)。


上榜的确是战国后期了不起的名将,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榜单也遗失了不少同时代的著名将领,比如秦国的李信(灭燕功臣)、赵国的赵奢(也是入祀武庙的名将之一)、楚国的项燕(项羽的祖父,曾击败李信)等,当然战国前期的乐毅、田单、孙膑、庞涓以及著名兵家的尉缭子也均未上榜。根据贾谊的《过秦论》,其实还有“东方六国八名将”之说,即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


所以,千万不要把“战国四大将”这个榜单,看成是战国时期的至高荣誉和无敌存在。


其实,较之“战国四大将”,还有更为高大上的榜单----\"兵家四圣\",它是对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四位战略家与军事家孙武、吴起、孙膑和尉缭等四人的统称,他们的军事造诣非同一般,分别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等。当然,兵圣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孙武、鬼谷子、吴起、孙膑。但无论那种说法,吴起都是榜上有名,妥妥的兵家四圣之一。


吴起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据《吴子兵法》记载,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率兵南征北战,为魏国夺取土地千里。期间共与诸侯军队大战76次,大胜64次,其余不分胜负。


孙武号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吴起的称号是“亚圣”,这在儒家里可是专属于孟子的位置,后世把吴起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您说吴起在兵家中的地位高不高?吴起不仅在军事上造诣很深,而且也长于法家,为楚国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继商鞅后另一位改革家。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若把他这个战国前期的卫国人,列入战国后期专属秦赵两国“战国四大将”,是不是有些削足适履、强人所难,而且也是将他降级了呢?


另外,在武庙里,廉颇、赵奢、王翦、李牧算作是六十四名将,吴起是武庙十哲,有人说白起也在十哲之列。说的不错,但是当宋太祖赵匡胤视察武庙后,“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直接就把白起踢出了武庙。吴起在武庙中的地位也是比战国四大将整体要高出一个档次。


欢迎关注,我将为您带来更多有理、有据、有趣的历史知识。

3

因为他的功业不在一国

4

《千字文》中的“起剪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明确指出战国四大战将是秦国白起、王剪,赵国廉颇、李牧。为何百战百胜的吴起没有被列入其中呢?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第一、《千字文》中的战国四大名将,分别出生在各自的国家,都是为自己祖国效力。而身为卫国人的吴起,建功立业均在他国。在鲁国他击败齐军;在魏国他创武卒制,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在楚国他实行了变法。以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千字文》,不可能为一个不为自己祖国效力之人扬名。

第二、吴起是一个利益至上之人。如吴起在曾申门下学习儒学时,逢其母去世,他没按儒家忠孝思想回家奔丧,致使曾申断决了与他的师生关系。在鲁国对抗齐国军队时,为消除鲁国国君的猜疑,他杀死了自己身为齐国人的妻子。在受到楚国大贵族们的攻击时,他躲到楚悼王尸旁,致使楚悼死后也不得安宁。对这样的人,《千字文》不可能将其列为名将之列。

第三、与白起、王剪、廉颇和李牧相比,吴起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事家,他即是军事家,也是政治家、改革家。如他在楚国进行的变法,除军事外,以政治、法律为重点,吴起被楚王任命为令尹,此官在楚国是楚王之下的、相当于丞相的最高行政长官。从这方面看,与战国四大名将相比,吴起可堪称帅才,而并非只是将才。

总而言之,儒家代表作之一《千字文》,将不遵守儒学思想的吴起列为战国四大战将之外,不是偶然。

5

《吴子·图国》有载,“(吴起)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纵观吴起一生,在内政军事均有极高建树,军事方面不仅无一败绩,且留有《吴子兵法》传世,唐肃宗时被列入武庙十哲,且与兵圣孙武一起并称“孙吴”。那么,军事成就如此高的吴起,为何没有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呢?

原因之一:时间问题,吴起乃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人物

我们知道,东周被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然而关于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目前则仍有争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1、前481年。“春秋”因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而《春秋》主要记述的便是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之间,共计二百四十二年的大事。因此,部分人认为应该将《春秋》记载的最后一年,即前481年作为春秋和战国分界线。

2、前476年。郭沫若等历史学家根据历史的断代认为,公元前476年以前是奴隶社会,而前475年以后则是封建社会,因而应该将前476年定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同时,司马迁的《史记》,也是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来记述“六国时事”的。

3、前403年。这种说法认为应该以“三家分晋”为分界线,因为“三家分晋”不仅代表了春秋霸主晋国的彻底灭亡,而且还代表了维持周王室统治的“礼乐制度”彻底崩溃,同时也标志着战国七雄的正式诞生。同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将此作为开篇之作。

除了以上三种说法外,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应该以孔子去世的前479年为分界线,另一种认为应该以韩、赵、魏三家攻灭晋国执政智氏的前453年为分界线。而这五种说法中,目前比较公认,也是采用最多的乃是第三种,即以“三家分晋”的前403年为分界线。

对于吴起来说,不论是以他的生卒年份(前440年至前381年),还是以他的为官年份(前412年至前381年)来说,吴起都是标准的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人物。而“战国四大名将”,则全部为战国中后期人物。

原因之二:价值观问题,吴起虽然才能出色但不符合传统价值观

就个人能力来说,吴起毫无疑问极为出色,然而吴起却太过贪恋权力,甚至为了权力不惜手段,这导致他在个人品德方面风评不佳,且并不符合传统价值观。

1、残杀乡里。吴起出身于一个富有之家,但为了在仕途上取得发展,便曾到处寻找入仕的门路,结果弄得倾家荡产,也没能得到一官半职,结果遭到了乡里人的讥讽嘲笑。吴起气愤不过,一气之下便杀了嘲笑自己的三十余人。

2、不讲孝道。吴起在孔子的弟子曹参门下学习儒术期间,虽然他的母亲去世,但他却没有返回家中奔丧守孝,导致曾申认为其不讲孝道,违背了儒家忠孝的信条,不配作儒家的门徒,于是和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

3、杀妻求官。齐宣公于前412年发兵攻打鲁国,鲁穆公便想起用弃儒学兵的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却是齐国人,鲁穆公担心其立场。吴起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便杀死了妻子,鲁穆公于是起用吴起为将,率兵大败齐军。吴起虽然立下战功,但这种杀妻求官的做法,却令鲁穆公对其极为忌惮,于是不久便免去了吴起的官职。

4、效忠三国。吴起最初在鲁国为官,被鲁穆公免职之后便又到了魏国, 在魏国为将的吴起,在魏国相国田文死后(非战国四公子之一的田文),因与公叔痤争夺相国之位失败,又转而逃至楚国为官。

要知道,“战国四大名将”这种说法出自于《千字文》,而《千字文》乃是南北朝时期,由南梁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撰而成。南北朝时期,儒家的忠孝廉礼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吴起不仅先后曾在三个国家为官,且还有不守孝道、杀妻求官这样的劣迹,显然不符合当时的价值观,未将其选入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千字文》乃是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之所以将战国中后期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选入,乃是考虑到了押韵的问题,而并不是说吴起、乐毅等人的军事才能不如以上四人。

6

吴起,商鞅这样的圣人级别的高手,微妙玄通,神不可识,段位太高了,最起码写千字文的那位是理解不了的。

换句话说,吴起,商鞅,屈原,韩非比起白起李牧王翦廉颇乐毅要高那么一个段位。

可惜的是天下无道,圣人被世刑了。

7

战国时期波谲云诡,列国之间兼并攻伐,合纵连横轮番上演,战争规模扩大升级。战争的改变让职业军人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也由此出现了不少名将,比如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他们就是秦国的白起和王翦以及赵国的廉颇和李牧。

四人中又以白起战功最为赫赫,白起一生历经数次大战,从伊阙之战到鄢郢之战再到华阳之战、陉城之战,最后是战国时期最惨烈的长平之战,等等,在这数次大战中,白起共歼灭百万余人,攻下了七十余座城池,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只不过这样一个对秦国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大将最终在长平之战后被秦昭襄王赐死,白起死后,秦国又出现了一位大将,即王翦,是帮助秦始皇攻灭六国的最大力量,他横扫三晋、攻灭楚国,与其子一起助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又能急流勇退,得以保全,倒是战国时期难得的得了善终的大将。

秦国有白起和王翦这样的大将,而赵国则有廉颇和李牧。廉颇的事迹比较著名的就有和蔺相如之间的负荆请罪,再就是廉颇的赫赫战功,他数次攻打齐国和魏国,与秦军作战,均取得不俗的战绩,但长平之战的开始,廉颇连番失利,最终决定坚壁不出,被赵王换上了赵括与秦国的白起对战,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惨败,损失了四十多万兵力。

赵国元气大伤,后来燕国趁机攻打赵国,被廉颇反击,包围了燕国都城,燕国不得不割地求和,之后的廉颇还曾攻打过魏国,但赵悼襄王继位之后,君臣失和,廉颇投奔了魏国,后来又去了楚国,其间本有机会继续回到赵国效力,却被郭开诬陷不中用而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赵国。

郭开这个人可以说是赵国的祸害,他不仅害了廉颇,还害了李牧。李牧是赵国最后的长城,但赵国最终还是自毁长城,李牧的战绩主要有两个,其一就是赵破匈奴之战,另一个就是秦赵之间的肥之战,也正是有这样的战绩,才让秦国很忌惮李牧,然后郭开被派上了用场,赵王准备临阵换将,而李牧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最终被捕杀。

李牧死后,赵国的灭亡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抛开个人的命运不谈,实际上,战国四大名将的确是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将领,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战功。但也有很多人比较好奇的一点就是,提到战场上战无不胜的存在,那吴起绝对是其中之一,为何吴起就没有成为四大名将之一呢?要知道吴起的功绩丝毫不逊于这四个人,甚至比他们还要优秀,但偏偏他不在四大名将之列,这又是为什么呢?

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先来看看四大名将这个说法的出处,其最早的出处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纂的《千字文》,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这就是四大名将的出处,也是唯一的出处,除此之外,史籍中并没有四大名将的说法,所谓战国四大名将,很多人认为是战国时期最厉害的战将,其实不然,我们从《千字文》上来看,只能说这四个人合在一起比较通顺、好听,所以提及了这四个人。

实际上战国历史上人才辈出,从来不缺名将,比如除四大名将之外,还有吴起、孙膑、乐毅、赵奢、乐羊、田单、司马错、蒙恬、匡章等等,他们在当时都是征战一方的名将,而四大名将只能说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且,这四大名将的所处的时代正是战国末期,是秦国经由商鞅变法强大起来后的时期,再往小了说,就是秦昭襄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天下这一时间段内,这一段时间,东方六国衰落,而赵国是唯一能与秦国一战的诸侯国,也因此两国之间的征战不断,长平之战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无论是从战争的规模来看,还是战争的惨烈程度来看,战国的主要大战主要就集中在这一时期,也因此,这一时期的大将格外的引人注目,这也是四人之所以能相提并论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而吴起则不同,他是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著名人物,其所处的年代与后来战国四大名将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区别,不足以放在一起评判,而且,如果单从吴起自身来说的话,他的能力远在四大名将之上,且并不是单纯的武将,而是一位全才,和他相提并论的从来不是战国四大名将,而是孙武、孙膑这样的人物,更有“孙吴”的说法。正如班固所说:

“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

吴起的在历史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有一种很传神的说法是,吴起到哪一个诸侯国,哪一个诸侯国就能强盛起来,这并非夸大,而是吴起本就是如此。

单就军事上来说,吴起在魏国改革兵制,组建了战国时期威名赫赫的魏武卒,曾以五万新兵大败秦惠公的五十万兵力,即著名的阴晋之战。吴起本人在战场上“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绝对是当时最为强悍的将领,更是留有《吴子兵法》留存于世,因此,单就军事上的成就来说,吴起就胜过了四大名将。

而且吴起还是政治家、改革家,他在楚国被楚悼王重用,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这就是著名的吴起变法,吴起变法丝毫不逊于商鞅变法,但因为变法不过才进行了五六年,楚悼王就去世了,楚悼王一死,吴起失去了庇护他的大树,被楚国的贵族们群起而攻之,以至于变法被迅速扑灭,重新强大起来的楚国又迅速衰落,这倒是相当可惜的。

8

他在任的国家太多了

9

年代问题,毕竟有些书籍记载公元前375年才是战国的开始,而吴起名扬天下是在这之前,有归纳为春秋名将的嫌疑。

还有这四大名将评比主要评比的是战国后期。

要是评中前期,难道庞涓、田忌、樗里疾、景翠等战功赫赫之将会不如那四大名将吗?

10

吴起,在上小学时,历史书上有此人,而且很有才学。我已经忘记了他的功绩。成年以后,所看的书从西汉到满清这段历史,不详细,最喜欢的三本书,一,三国演义,从刘备曹操到孙权,手下名将十之八九,数的上来,最为清楚的是蜀汉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及众将,前后排序,及官职,知之甚详。二,岳飞全传。三,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