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何吕后对戚夫人心狠手辣,却对薄姬手下留情?

为何吕后对戚夫人心狠手辣,却对薄姬手下留情?

2020-09-16 19:31阅读(69)

为何吕后对戚夫人心狠手辣,却对薄姬手下留情?如题:吕后痛恨戚姬,根本原因是戚姬掀起了一场明争暗斗的太子废立之争。吕后素来不喜欢戚姬,但女人之间的嫉妒之

1

吕后痛恨戚姬,根本原因是戚姬掀起了一场明争暗斗的太子废立之争。吕后素来不喜欢戚姬,但女人之间的嫉妒之心跟承袭大统这样的命脉大事来比根本不值一提。


吕雉年轻时也是远近闻名的美人,但人会老,珠会黄。吃尽人间之苦后,憔悴不堪的吕雉从项羽军营回到刘邦身边,本以为苦难过去可以一家团圆。可是眼前的却是戚姬和刘如意已经代替她的位置多时。相比吕后,戚姬基本没有吃什么苦。罪都是这个皇后去受,福却是戚夫人去享。这对于吕后或者是任何一个处在同等位置的女人来说,都是难以令人忍受的。

(图为电影《王的盛宴》中的戚夫人和吕后)


刘邦在世时戚姬凭借几分姿色和舞技,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再加上此时吕后的儿子刘盈已经是太子,而戚姬却想借着刘邦宠爱刘如意而意图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更可怕的是,刘邦居然还真的动了心。幸亏群臣心向吕后,再加上中国传统王位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见满朝皆是反对之声,刘邦不得不打消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但这次险关令吕后对吹枕边风的戚姬恨之入骨。

(电影《王的盛宴》中吕后、刘邦、戚姬)


刘邦死后戚夫人遭到吕雉囚于永巷、毒杀赵王刘如意、最后惨被做成人彘除了吕后心狠外,戚姬自身的问题十分突出:


1.吕雉有与刘邦同甘共苦的本钱,人有魄力和能力,因此得到群臣肯定和拥护。而戚夫人认识刘邦以后,基本过的都是丰衣足食的日子,没有与刘邦共食苦淡的经历。戚姬唯一的资本就是刘邦对自己的支持,而朝臣却没人支持她。

(图为电视剧《大风歌》中的戚夫人和刘邦)


2.戚夫人政治阅历太浅,利用丈夫的宠爱就幻想改立太子,这触犯了很多利益集团。戚姬除了哄丈夫,没有笼络朝臣的本事。但还不知道量力而行,非要去捅这个篓子,下场悲惨是必然的。

(图为电视剧《大风歌》中的刘盈、刘如意、戚夫人和吕雉)


3.戚姬做法欠考虑。刘邦死后,戚夫人被关进永巷,她却不懂得暂时忍气吞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非要唱《舂歌》这样的曲子触怒吕后。她的行为间接害死了儿子刘如意,最后的靠山也没了。而如日中天的吕后早已愤怒达到极点,将戚夫人变成人彘也就不意外了。


然而,后来儿子做了汉文帝的薄姬,也就是薄太后为何幸免于难,没有遭到吕后毒手呢?


原因如下:

薄姬本是项羽部将魏豹妻子,魏豹被韩信击败后,薄姬被召入汉宫。刘邦偶然开恩和志趣不投的薄姬一夜云雨,就这一次薄姬就生下刘恒。薄姬性格宽厚,不像戚姬那样恃子而骄。她专心抚育刘恒,在刘邦死后安心随幼子远离京都,不问政事。因此她没有遭到吕后的反感。


吕后对刘邦的小老婆们都不友好,曾与戚姬关系不错的妃嫔都被吕后幽禁。“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之所以得以和儿子前往偏远的代国,是因为她和刘邦简直可以说没什么关系,仅仅为对方生了个儿子,与刘邦也不怎么见面。薄姬对吕后而言毫无政治威胁,所能去的封地代国也是各封国中最偏远贫穷的。再加上薄姬从未对不起吕后,又懂得远离政治漩涡,安心做个平常女人,吕雉对她也就没有加害的必要了。

(图为电视剧《大风歌》中的薄姬薄太后)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作者

参考书目:《吕后传》察应坤/著

PS.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2

谁的威胁大当然要除掉谁,戚夫人不是一个甘居人后的人,她因美貌受宠与刘邦,戚夫人的出现让吕雉逐渐失去了宠爱,再加上吕雉经过这些年的奔波劳累容貌早就不如年轻时那样动人,反观刘邦事业有了很大的成就,心中自然不甘心只有一个吕雉,戚夫人的出现大大满足了刘邦,这是吕雉憎恨戚夫人的原因。而薄姬虽然也被刘邦宠爱生下一子,但是她是一个隐忍不争的人,她的不出头正好让她有了一线生机

再者就是在戚夫人花言巧语下,刘邦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这个应该是彻底激怒了吕雉,才会导致戚夫人日后的惨剧!

3

1、吕雉的黑化跟刘邦和戚姬是躲不掉的,戚姬一心只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总是在刘邦面前吹耳旁风,而对于吕雉来说,你得宠没有关系,但是要废掉自己儿子太子之位触犯了自己最后的底线,然而戚姬不死心,处处算计刘盈这就彻底惹怒了吕雉

2.为啥对薄姬那么好,因为薄姬很聪明,她懂的明哲保身,也清楚自己不得宠,对吕雉和刘盈造成不了威胁,所以对薄姬那么好

4

如果让人评价中国历史上最恶毒的女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很可能会名列前三。

这是因为,她在刘邦死后,曾经大肆杀戮刘姓皇族,而她对待刘邦生前宠姬戚夫人的手法,更是让人听来都毛骨悚然!

《汉书》记载,在刘邦死后,她先是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为奴,再毒杀了她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断了她仅存的念想,最后更是将这个绝望的女人砍断手脚、毒哑熏聋,做成“人彘”,任其自生自灭。

这些手段,就连吕雉自己的儿子刘盈看到了,都感到不寒而栗,以至于精神崩溃。

可事有例外,就在吕后大肆杀戮刘氏子孙后裔时,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及她的母亲薄姬,却始终没有受到波及。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吕后的恶毒和狠辣,并不是毫无缘由的。

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吕后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强势女主,更是《史记》中唯一一位拥有“本纪”(按照太史公的写作习惯,一般只有帝王才列入本纪)待遇的唯一女性。但实事求是地讲,吕雉的一生过得十分艰难。

吕雉与刘邦的相识,在我们看来实在是有些“魔幻”。史书记载,她的父亲吕文因为看到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就觉得此人“必成大器(什么鬼)”。

于是,出于押宝的目的,吕文将女儿吕雉许配给了这个认识才不到一个天的“沛县亭长”。更加魔幻的是,刘邦这个在老丈人接风宴上大模大样的要随礼“万金”的货,家中却是标准的“家徒四壁风”。

没办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知书达理的吕雉并没有任何怨言,只是任劳任怨地当一个贤妻良母(划重点),照顾刘邦以及……他的儿子刘肥(问号脸)。

可以想象,当时的吕雉面对的是一种何等扯淡的局面,但她却没有显露出丝毫不满情绪。但在之后,刘邦给了这位贤惠的妻子什么呢?

他押解囚犯,却半道跑路,连累吕雉在狱中呆了足足四年;

后来,刘项交恶,吕雉和她的公公又被项羽俘虏两年半;

好不容易熬到战争结束,刘邦登基称帝,没想到这个昔日的市井流氓依旧改不了见色忘义的毛病,被戚夫人迷得神魂颠倒,竟然打算废掉吕雉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储君。

对此,刘邦还煞有介事地称刘盈“懦弱无刚,无储君之相”。但到了这个时候,试问如果你是吕雉,你还会相信刘邦的大义凛然么?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从十八岁嫁给这个男人,吕雉得到的只有数不尽的烦恼和恐惧,烦恼于贫贱时的一餐一饭,恐惧于骤然而至的牢狱之灾,恐惧于随时来临的刀剑相向,而到了最后,自己付出了一切,却换来了丈夫又一次的背叛。

被废的储君是什么下场,熟读历史的读者们不会不清楚,一旦被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圈禁还是死亡,一切皆皆有可能。吕后为何会如此恼恨戚夫人,稍微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一定会有自己的结论。

但可笑的是,史书却经常会忽略这些细节,得出一个个空洞而直接的结论,说“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呵呵!两个女人早就已经涉及储位争夺,成为了你死我活的政敌好不好!

而薄姬母子,却并不是吕后的敌人。

与吕雉相比,薄姬的前半生其实也极为坎坷,她最早是魏王豹的妾室,但从她跟随魏王多年却没有诞下一子一女可以看出,薄姬并不受前者宠爱。

后来,魏王豹叛变投敌被刘邦剿灭,薄姬因此成为了他的“战利品”。可她入宫一年多来,一直没有受到刘邦宠幸,以至于被自己的闺蜜赵子儿和管夫人嘲笑。

这些话被刘邦听到,这才宠幸了薄姬一次。没错,这种宠幸在某种意义上,竟然还是刘邦的一种怜悯!

可没想到,就这一次,薄姬竟然就怀上了龙种,生下了后来的汉文帝。但就当时而言,刘邦子嗣众多,薄姬母子依旧是宫中的小透明。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不受重视,构不成对吕后地位的威胁,反而没被吕后列入铲除的名单。刘恒被封贫瘠偏远的代国,母子两人才得以避开吕后掌权后的一系列腥风血雨。

所以我说,吕后的狠毒,只针对那些对她可能造成威胁的人,而性情宽厚又不受刘邦宠幸的薄姬,也因此得以幸免。

5

我觉得啊是解恨吧!不能说手下留情,也不能说心狠手辣!要是有一个女人,比你得你老公的宠,比你会跳舞,甚至儿子都比自己的儿子得宠,最关键的是她儿子还威慑到你儿子的天下!我觉得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情况下,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你死!所以就是一种解恨加之警示,不要成为下一个戚夫人……

6

薄姬出身于魏国宗室,深知如何在险象环生的后宫中生存下来

史载,汉王刘邦好酒及色,薄姬之所以能够从织室入汉王后宫,纯粹因为薄姬「有色」。但「有色」的薄姬在入汉王后宫后逾一年,竟不得「好酒及色」的刘邦宠幸,岂不怪哉?

纵使汉王刘邦忙于军事和政事,无暇顾及后宫,但只要薄姬见缝插针,使些狐媚手段,还不轻而易举地爬上刘邦的床榻?为什么薄姬没这么做?

其实,只要我们把薄姬入汉王后宫的时间点和整个楚汉之争的大背景结合起来,便能猜到,薄姬是在躲着汉王刘邦。

楚汉之争前期,楚强汉弱,没人能100%确定,刘邦会是最后的赢家,还是会像魏王豹一样成为彻底的输家。

对于刚刚进入汉王后宫的薄姬来说,如果亲近汉王刘邦,自是能够得到非常之恩宠,但若刘邦被项羽打败,或刘邦战死于前线,不单昔日的恩宠不再,自己也很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因此,不主动、不亲近、不放弃才是最佳选择。

随着楚汉之争的战局逐渐明朗,薄姬也终于意识到,汉王刘邦非常有可能击败霸王项羽,问鼎天下,自己再也不用担心像做魏王豹姬妾那样被项王俘虏,因此,薄姬开始谋划接近汉王刘邦

薄姬少时,曾与管夫人和赵子儿交好,三人约定,「苟富贵勿相忘」,哦不,台词有点窜,让我想想,薄姬不是陈胜,台词不应该是这样的,对了,我想起来了,正确的台词是「先贵无相忘」。

薄姬找到管夫人和赵子儿,要求管夫人和赵子儿践行昔日之约。此时的管夫人和赵子儿已先后得到刘邦的宠幸,怎么可能愿意帮薄姬呢?

管夫人和赵子儿不但不帮薄姬,还聚在一处,嘲笑薄姬的幼稚。

无巧不巧,汉王刘邦听到管夫人和赵子儿嘲笑薄姬,问其故,二人不敢隐瞒,把少女时的约定据实告汉王。

汉王刘邦听了薄姬的故事后,触动了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部分,非常不忍,决定召薄姬侍寝

当晚,薄姬梳洗打扮后,以一生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形象,出现在刘邦面前。

薄姬见到汉王刘邦,立马跪下,行大礼。

礼毕,薄姬对汉王刘邦说:「臣妾昨天晚上,梦到一条苍龙盘踞在我的肚子上。

汉王刘邦一听,笑了,刘邦琢磨着,苍者,白也,如今的我已是五旬老人,鬓角皆白,你说的苍龙不就是我吗?

(ps.为啥我没取“青龙”之意?)

刘邦对薄姬说:「你这是好梦,是你我大贵之征兆,我们一起来完成它!

说完,二人便行起好事来,一夜过后,薄姬便有了身孕,生下一个男孩,是为刘邦第四子,即汉文帝刘恒。

那一夜之后,薄姬依旧不再主动,见刘邦时也没了那夜的热情,刘邦自觉无趣,也就不常去见薄姬了。

我上边的叙述,是我根据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中相关记录中推演出来的,大体不会错。从司马迁的记录中,我们能够看到,比起戚夫人、管夫人之属,薄姬想得更长远,也更知道如何利用后宫中的倾轧来为自己谋利益。

也正因为薄姬有这般的思维,所以薄姬在后宫之争中,最终胜出,先成为王太后,进而成为皇太后,又成为太皇太后。

薄姬深知,在后宫之中,丈夫的恩宠是一时的,儿子健康成长、出息人才是永久的。

因此,在诞下刘恒之后,薄姬便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抚养刘恒的身上,在刘邦大封子侄时,薄姬母子也没去争富饶之地,而是选择了偏远的代地,在吕太后当政之时,因刘恒代王当得好,吕太后有意把刘恒改封到富饶的赵地,也被刘恒模子谢绝了。

薄姬这种不到关键时刻不争,平时一副不争不抢的态势,一次次地让薄姬母子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幸存下来,难怪老子说,「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我是金戈,如果你认为我的回答有那么一丁点道理,希望你不要吝啬你点赞的权利,伸出你抓钱的小手,为我点个赞,给我个大大的鼓励!如果你希望继续看到我的回答,请点击本回答上方的关注按钮,或者搜索“jin_sg”关注我的公众号。

7

戚姬就是搞不清楚状况,她干啥不好非要想着废长立幼,他也不想想除了一个老的快死的皇帝还有谁可支持她,人家吕后是跟着刘邦过过苦日子的曹康之妻人家的儿子继承大统那是天经地义,她还要废了人家的儿子那不是无赖吗?我可不觉得吕后有什么错,只不过自古都是史书把皇帝的过错推到女人头上,那韩信被杀如果不是刘邦授意那吕后干嘛操那个心?吕后为了刘邦那也是忍受了千般苦忍受世人的唾骂,到最后她的丈夫还听了小三的话想废长立幼,那得多寒心,所以,戚姬的下场那是应该的,不值得同情

8

薄姬和戚夫人不一样,她和吕后之间没有仇恨,更对吕后没有威胁。

众所周知,吕后在历史上一直以狠辣著称,汉朝的那些开国功臣大部分都直接或者间接死在了她手里。同时,其对于自己的那些情敌们,也是丝毫不留情。

其中最惨的便是戚夫人,在刘邦死后,她遭到了吕后的残忍报复,被做成人彘,最终折磨致死。

这里的人彘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其需要将人的四肢剁掉,使其失去行动能力;把眼睛挖出来,使其失聪;用铜水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用药物灌进喉咙,破坏声带,并将舌头割去,使其不能说话。然后将其然后扔到厕所,像猪一样生活。

甚至于更惨然的,还会将人的鼻子割掉,并剃光身上的毛发,并抹上暗药,破坏其毛囊,使毛发永远不能再生。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史记》

那么,吕后与戚夫人到底有何仇怨,需要如此对她?

有人说是因为嫉妒,因为戚夫人比她年轻,更比她漂亮。

戚夫人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以善舞著称,堪与虞姬并称。有诗云: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

刘邦遇到戚夫人时,已经年过五十,此时的戚夫人却不过二十来岁,真可谓是才貌双全。而此时的吕后,虽然也不过三十来岁,但常年劳累奔波,为刘邦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早已经年老色衰。

且喜新厌旧乃是男人本性,年轻貌美的戚夫人,成功夺去了属于吕后的所有宠爱。

吕后因此而嫉妒甚至仇恨戚夫人,是非常合理的,但这并不是吕后如此残忍对待戚夫人的主要原因。因为自古以来,帝王多情已是常态,吕后也应该有此观念。

戚夫人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更多的是她的野心太大。

吕后是刘邦发妻,劳苦功高,虽然年老色衰之后,不得刘邦宠爱,但她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她仍然是后宫之主,而她的儿子刘盈,仍然是太子,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但由于刘邦盛宠戚夫人,使其日渐骄纵,野心逐渐膨胀,想取代吕后。同时儿子刘如意,天性聪慧,深得刘邦喜爱。相较之下,太子刘盈,因为性格太过羸弱,而为刘邦所不喜。

所以,看到机会的戚夫人利用自己和刘邦经常在一起的机会,开始狂吹耳边风,鼓动刘邦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转而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那么刘邦百年之后,刘如意就是皇帝,自己便是太后。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刘邦也因此多次提出想要改立太子的想法,不过最终在张良等人为首的大臣劝诫下放弃了。

虽然改立太子一事并没有成功,但是其确确实实让吕后感到了威胁。当然,还有愤怒。她吕雉可是刘邦的结发妻子,当初刘邦还是一个混混儿的时候,自己就嫁给了他,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后来,刘邦因为私放囚徒而遭到通缉,不得不落草芒砀山。是吕雉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并且还冒险为刘邦送饭;再往后的楚汉之争,刘邦数战不利,妻儿老小都被项羽俘虏,是吕雉一直照顾他们。

甚至于杀害韩信等一众开国功臣,也是吕雉出面,背下恶名。所以,吕雉对于刘邦,可谓是仁至义尽。以她的功劳,坐这个皇后之位,绝对的实至名归。如今,却因为戚夫人的枕边巧语,就差点将其拿走,否定她这半生的付出。任谁,都咽不下这口气。

所以,刘邦死后,大权在握的吕后,对戚夫人展开了报复。将心比心,吕雉的所作所为虽然残忍,但却也是情有可原。

如果不是戚夫人锋芒太盛,首先挑衅吕后的地位,后来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而相比于戚夫人,薄姬可就低调多了。

在刘邦的妻妾中,薄姬永远都是最不显眼的那一个。甚至于入宫一年多,都没有得到刘邦的御幸。最后还是靠着宫中姐妹的推荐,这才上了刘邦的龙床。幸运的是,就这一次,薄姬就有了身孕,为刘邦生下了儿子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虽然薄姬为刘邦诞下了子嗣,但为人依旧低调,从来不去争宠,当然,这也或许是因为刘邦独宠戚夫人,在冷落吕后的同时,也冷落了她。

总而言之,薄姬和吕后,没有那种情敌的对立关系,更谈不上去威胁她的地位了。正是因为她的低调,导致吕后并没有对她过于迫害。甚至于,因为薄姬的无欲无争,影响到到了儿子刘恒,使其同样也是低调的性格。

最终,刘邦死后,吕后出于报复以及清除威胁的目的,大肆残害刘邦的其他妃子和儿子。薄姬母子却能在封地,安稳的生活。

最终,吕后去世,太尉周勃等人发动政变,平定诸吕之乱,薄姬母子幸运的入主长安,成为了最大赢家。

所以,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凡事不要太锋芒,笑到最后的,往往是最低调的那个人。

9

薄姫幍光养晦,也从不争抢不属于自己的。戚夫人自己的没政治头脑,且贪得无厌。夺宠夺爱还企图夺后位夺太子位。贬为庶民了,也不收敛。幻想天上会掉下救星,帮她招唤为王的儿子来解救她,甚至都不知道儿子早就命悬一线,刘邦邦保她儿子,就是不想她死于非命。就她这智商与吕所争权?安分一点,吕后才没心情理她,可她实在太蠢。吕后儿子身体不好,一旦她儿子掌权,吕,刘都会倒霉。但吕后儿子仁慈,不懂政治的残酷。吕后想让儿子明白这一点。没想到事与愿违,。

10

刘邦认识戚姬时,他的父亲刘太公和老婆吕雉才刚刚被项羽俘虏。吕雉不曾怨过刘邦的薄幸。

刘邦夺得天下之后,行军打仗都带着戚姬,却让吕雉独守深宫。吕雉不曾恨过刘邦的无情。

刘邦称帝后,立吕雉为后,吕后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而封戚姬为夫人,戚姬所生之子刘如意为赵王。戚夫人却觉得刘邦厚此薄彼,亏欠了自己,于是哭哭啼啼,非要为如意争这个太子之位。

她却没有想到,这是吕雉最后的底线。

你可以夺走她的丈夫对她的爱,她无话可说。

如果你还要夺走她寄托在自已儿子身上的全部希望,那么,你这就叫欺人太甚,别怪老娘心狠手辣,翻脸无情。

所以,这世间的事大多如此,你种的什么因,就结的是什么果,不要临到了头,你才怨天尤人,悔不当初。

刘邦听了戚姬吹来的枕边风,愈发地觉得太子刘盈宽厚仁慈,哪有当年自己那种横走沛县的无赖作风,于是便在一次朝会上把自己想废太子的事情说了出来。

御史周昌第一个就站了出来,表示反对。无奈他有口吃的毛病,越是着急越说不出话来。

别看周昌这副模样,刘邦的心里却很怵他。有一次刘邦在大庭广众之下正和戚姬亲热,恰巧被周昌碰上,周昌转身就走,刘邦跳起来追上他,骑在他的脖子上,喝问道:\"瞧你这一脸不屑的样子,把朕当成了什么样的君王?″,周昌硬着脖子答道:\"荒淫无道的暴君\",刘邦见他如此刚强,也不敢拿他怎么样,哈哈一笑,任由他去了。

此时刘邦见他站出来反对,就知道事情要糟,沉下脸道:\"那你总得给朕一个理由吧!”

周昌愈发急了起来,半天才从嘴里蹦出几个字来:\"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见他急得一脸大汗,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改立太子的事因此作罢。\"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却由此诞生。

吕雉当时就在朝堂之外,眼见周昌出来,非常感谢他的仗义直言:\"今天要不是大人,太子只怕就废了”。

当太子刘盈请出\"商山四皓\"为他站台造势之后,刘邦就知道太子羽翼己丰,由不得自己任性了,满怀歉意地对戚姬道:\"这是天意,不容更改”。

戚姬由是大哭。在刘邦的安排下,由结巴周昌出任赵国相,随同赵王刘如意一起前往封地赵国。

刘邦道:\"周昌有恩于吕雉,有他在!吕雉就不敢轻易去招惹如意。如意在外,又手握重兵,只要他活着,这宫里也就没人敢动你\"。

戚姬虽然觉得刘邦说得很有道理,可依然还是对未知的命运感到忐忑。在刘邦的鼓动下,她跳起了最擅长的\"翘袖折腰舞\",翩翩踏歌,花样繁复,宛如一只穿行花间的蝴蝶,迷惘中己不识前路。

刘邦死后,大权在握的吕雉终于下手了。她把戚姬关在宫中一个叫永春巷的地方,剃去眉发,戴上重枷,每天干着舂米捣谷的重活。

自古就有成王败寇一说,用于宫斗同样如此。平心而论,吕雉此举不算过份,戚姬真要能隐忍下来,日后未必就没有翻身的机会。

然而愚蠢如戚姬者却唱了一首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传到吕雉的耳朵里,终于让吕雉意识到,如果不除掉戚姬母子,那么她们早晚会成为自己的心头大患。

于是,她连续三次要赵王刘如意应召入京,都被周昌以赵王有病这个托辞婉拒。面对曾经的恩人,如今却是各为其主,吕雉表现得十分宽仁大度,并没有强人所难,只是以调虎离山计先召周昌入朝,再骗如意进京。

赵王如意一入宫中,很快就被吕雉派人下毒毒死,时年不过十五六岁。

而戚姬则被吕雉残忍地制成了\"人彘”,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其状之惨,简直骇人听闻,以此便可知吕雉对戚姬这位昔日的情敌兼政敌恨到了何等深刻的地步,恨有多深,这人就有多狠,三天之后,曾经是如此千娇百媚地一代佳人,却以这种惨淡的方式谢幕。

于是世人皆骂吕雉的狠毒,可是谁又曾想过风光之时的戚姬带给了吕雉多少屈辱。人性本善,单从吕雉对周昌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个女人并非生性凉薄。她只是活在了尔虞我诈的深宫之中,每天面对的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我若对你心存半点仁慈,也许到了明天,你就将置我于万劫不复之地。

如那与世无争的薄姬,吕雉就表现得十分宽容大度。这固然有薄姬母子刻意隐忍,性情温和的一面,吕雉也从薄姬的身上看到了往日自己的影子。

对于吕雉来说,她也曾被人俘获,她也曾饱受冷落,她也曾如薄姬这般无欲无求地单纯恬静过。没有人天生就想着作恶,若非身不由己,形势所迫,谁也不愿意去作妖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