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康熙王朝在索额图和明珠倒台以后,康熙为什么把李光地也发配了?

康熙王朝在索额图和明珠倒台以后,康熙为什么把李光地也发配了?

2020-09-15 03:31阅读(99)

康熙王朝在索额图和明珠倒台以后,康熙为什么把李光地也发配了?:这个就得说到在康熙未见李光地时,仅凭容妃对他的事迹描述下的评语,当时康熙曾说李光地为:有

1

这个就得说到在康熙未见李光地时,仅凭容妃对他的事迹描述下的评语,当时康熙曾说李光地为:有勇有谋,甚至手段刁毒!

李光地的出身

李光地是康熙少年时期老师伍次友的学生,在福建一带比较有才名,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容妃的老家在福建,因为时常思念家乡,康熙特旨让容妃带着蓝齐儿回家省亲,顺便看一下姚启圣在福建的工作做得怎么样。

在福建的时候,容妃问姚启圣福建有什么有才干的后生,于是姚启圣说了一个人名,就是李光地,只不过姚启圣说他的字写得不错!后来在容妃回京的时候,李光地带着数百孩童拦了驾,并且上呈万言书!

容妃将这些带回去之后,交给了康熙看,康熙就给出了:“有勇有谋,甚至手段刁毒!”的评语。

李光地也由此获得康熙赏识步入仕途,康熙先是让他在福建做官,帮助姚启圣和施琅为收复台湾做准备工作。

李光地立下大功进入中央却水土不服

而李光地确实也不负康熙所青睐,确实有勇有谋,他辅佐姚启圣和施琅收复台湾,为康熙复台立下了大功。

而李光地也由此官运亨通,从地方直接进入中央,但是在中央期间李光地则表现出了水土不服,因为李光地夹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难以求生,而且李光地本人恃才傲物,他没有将明珠和索额图放在眼里,所以也导致了两位官场大佬后来对李光地落井下石。

李光地进入中央后,不明官场规则,打破朝堂的和睦并将一直不和的明索二党暴露在康熙面前,虽然,康熙早有处理两人打算,但当时还不是时候。

最后李光地也被康熙打入天牢,而明珠和索额图也趁机落井下石,如果不是苏麻喇姑救了他,可以说他已经死了。

重获重用的李光地就开始变得心地歹毒

经过这次事情后,李光地醒悟了,他改变了以往的态度,他变得冷酷回到朝堂后他跟明索二党争斗,并且什么都不在怕,他开始学习明珠、索额图学习他们的优势,等待扳倒他们的机会。

出狱后李光地很快获得康熙重用,伴随康熙征战葛尔丹并且一步步高升,从而获得皇帝的信任,因为他知道康熙需要他,他要做康熙手中那把利刃扳倒明索二党。

经过李光地的努力,也是在康熙默许下,他暗地里收集两人罪状,就等在他们犯错的时候给他们致命一击。

因此李光地在明珠六十大寿那天,实名弹劾明珠,并且当场把那些进贡给明珠的各类礼物全部交公,可以说李光地这招太狠也导致康熙不得不处理明珠。

索额图蛊惑太子,排挤明珠,勾结朱三太子企图弑君,这些罪状哪一条都是死罪,但是康熙还不能太轻易处理索额图,因为他是功臣之后,是国丈,所以李光地又出现了,他利用明珠审索额图,这一招非常之阴毒。

李光地终于顺利的扳倒了明珠和索额图,明珠和索额图倒台后,大阿哥和太子也受到牵连,这时李光地已经膨胀不已,所以当太子召见李光地时,他对太子说的那番话可见其心之阴毒,太子当即扇了李光地一耳光,说他是阴险小人。

而李光地也毫不留情的以眼还眼,借着索额图将太子彻底摧毁。

这些都能看出来李光地最后已经成了非常善于记恨报复的阴毒小人,而后来李光地也膨胀不已,他认为他可以取代索额图和明珠,他殊不知他所做的一切都被康熙看在眼里。

所以当康熙利用他扳倒明珠和索额图之后,康熙也就该处理他了,留他在身边也没有意义了。

李光地被贬也算是康熙对他的保护,也是他自己自保之路

当处理完明珠、索额图、大阿哥和太子之后,康熙意味深长的跟李光地说,当初被他贬到台湾澎湖去做知县的魏东亭年纪大了,该有人替他了。

李光地何等心思,其实他知道这是自保之路也是康熙在保他,当初魏东亭就是因为中央内部勾心斗角而被牺牲,是康熙念在自幼交情上保了魏东亭,派他去了澎湖。

这时康熙又对李光地说这番话,其实也是有意要保李光地,台湾虽然收服,但是也确实需要人去安抚,而李光地既有才能又有阴毒的手段,所以康熙想派他去。

而且李光地扳倒了明索两大党派,已经基本把朝廷上下官员都得罪光了,而李光地还越发膨胀,所以康熙在这时候开始处理李光地,即是敲打他,也是想保全他。

李光地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也觉得自己不适合在中央继续待下去,所以他临走前恳求康熙不要再让他回来了,就是为此。

所以说电视剧中康熙贬李光地也算是对他的一种保护,而李光地自己也愿意走这条路,因此李光地这个结局是比较不错的结局。

上面说的电视剧中的李光地,下面说一说历史上真实的李光地

电视剧中的李光地最后有些阴毒,其实历史上的李光地可是深得康熙信任的高官,他一生屹立在康熙朝,始终深得康熙信任,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这在不设宰相的清代来说,李光地基本算是拜相了。

历史上的李光地比康熙还要大将近10岁,他早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就以立下战功,被康熙所赏识,不过历史上的李光地也有点像电视剧中为了立功不择手段,历史上的李光地在平定三藩之乱时,联系到一个身在耿精忠叛乱地区的好友陈梦雷,他通过派人暗中与陈梦雷联系,获取了耿精忠方面情报,而陈梦雷还教他如何平叛,写了平叛的计策。

但是李光地不厚道的地方就在这时表现出来,他自己署名将陈梦雷平叛计策呈给了康熙,也由此深得康熙赏识,但是对陈梦雷只字未提,可以说李光地独占了平叛献策之功。

耿精忠叛乱被平定后,陈梦雷反而被抓,以附敌罪要将他问斩,最后李光地良心发现,上书证明陈梦雷与他安通消息没有附敌,但是依旧没有提陈梦雷参与平叛献策之事,结果陈梦雷是没有被问斩,改成了充军发配,也是比较惨。

李光地在三藩之乱平定后,又参与复台之战,也是李光地积极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和施琅主持复台战事,所以台湾收复后,李光地更进一步被康熙重用。

之后李光地就一直深受康熙重用,后来年过七旬的李光地几次向康熙请求告老退休,康熙都批准,执意重用李光地,直到李光地77岁时在家中病逝,康熙一直都没让他退休。

所以历史上的李光地是非常受康熙信任的大臣,而且官职也比电视剧中李光地大得多。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2

你好,我是小崔读书说事,我来回答!


题主所问:《康熙王朝》在索额图和明珠倒台以后,康熙为什么把李光地也发配了?

李光地实际上个伪君子、假道学,卖友求荣,亲生骨肉都不认之人。他居丧不谨,在居丧期间居然和歌女有染,十足的败坏风气。

康熙之所以重用他,是因为他是伍次友父亲的关门弟子,康熙很敬重伍次友,再一个,李光地本身也有才学,但他满口道德文章,表面很是正经,背地里却做坑人的事。康熙看中他的才学和伍次友的背景,但并不看中他的为人,之所以被发配,有这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也陷入了党争。详细解答,且听小崔细细道来!


一、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李光地

李光地,福建安溪人,李光地并不是书香名门出身,家虽豪富,却是行商巨贾。弟兄四个他最小,因为从小聪明伶俐、酷爱读书,常遭受受父亲的白眼,只有他母亲出身乡宦,最钟爱这个读书种子。正巧有一年当年前明大儒伍次友的父亲老先生伍稚逊游历福建,偶尔乏资,来李家教书,李光地也是伍老先生的关门弟子,李光地才有了今日的荣耀,这全亏了他母亲的坚持和伍老先生的教导。

原著中有讲述,有一次康熙和魏东亭微服出游时,在一个旅店里遇到了李光地和他的同乡陈梦雷,康熙见他们二人同其他进京赶考的举子会文作诗才思敏捷,很是欣赏,言谈间得知这李光地原来是伍次友父亲的关门弟子康熙更加对他看中,伍次友远离庙堂之后,康熙对接触过伍次友的人格外亲切,比如周培公,高士奇等等……这也是康熙后来重用他的一个原因,后来他和陈梦雷参加科举考试,都考中了进士,这时二人关系还是极好的,后来就变了味。

二、李光地做出卖友求荣之事

话说康熙准备撤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时,朝中局势紧张,这时李光地和陈梦雷已经入朝为臣了。一天晚上,康熙召见众臣子商量三藩事宜,康熙派人去传李光地,结果太监告知康熙李光地的父亲去世了,他准备交办差事,回去丁忧守制呢。康熙本想夺情,想了想像李光地这样的新进翰林,夺情是没有道理的,于是康熙命传话太监道:“就是丁忧也罢,叫他进来,再叫上他那个福建同乡陈梦雷也来。”

过了一会儿,李光地和陈梦雷便一前一后走了进来。“臣以不祥之身辱圣上召见,不知道有何圣谕?”李光地一边叩首行礼一边说道。陈梦雷却一言不发地跟着行礼,用目光揣测康熙召见的用意。“李光地,听说你丁忧了?”李光地连连叩头道:“是。”康熙叹息一声道:“朕看你满面戚容,可要善自珍重。朕眼前正在用人之时,想夺情留用,你看如何?”

李光地听了,急道:“臣万难奉诏!老父阗然下世,白发老母倚闾相望,臣方寸已乱,何能为国筹谋效力?”说完,泪水已经夺眶而出。“好吧,忠臣出孝子,朕不拦你了。”康熙默谋良久,说道,“你和陈梦雷都是朕非常器重的臣子,你们二人又有莫逆之交,朕想索性成全你一下,让陈梦雷和你一同回去,一来帮你料理一下丧事,二来陈梦雷也可回家看看,为朕办个差使——陈梦雷,你可愿意?”

金榜题名,奉旨还乡,哪个读书人不想呢?这太喜出望外了。陈梦雷先是一怔,忙叩头答道:“臣受皇上恩宠,敢不铭心刻骨,以图报效!——但不知是何差使?”“目下正逢风云变幻之时,无事便罢,有事就不是小事。”康熙的瞳仁里放出晶亮的光,“你们福建地处海隅,东有台湾,西有三藩,是个是非之地,朕有意让你们回去替朝廷出力,但办什么差,怎么办,朕一时还说不清楚。”

“敢问圣上,”李光地叩头道,“万一世事有变,臣等可否在耿藩处谋一差事?”“梦雷可以,你不成。”康熙道,“你是丁忧守制的人,不祥之身嘛——你们明白了?”“奴才明白!”二人忙都答道,康熙并拨了三十万两银子给他们,以做不时之需。

后来三藩叛乱,陈梦雷在耿精忠处谋了一个差事,李光地则在家丁忧守制,二人密约,上“蜡丸书”给康熙,告知耿精忠造反的详细情况。两人商量完所有细节,约好由李光地写给康熙密信。可李光地是个夺情卖友之人,上“蜡丸书”之时只写了自己的名字。三藩被打败之后,陈梦雷便成了附逆罪臣,逮捕下狱。李光地却扶摇直上,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非但不救陈梦雷,反而落井下石。陈梦雷被锁拿进京后写的《告城隍书》、《与李光地绝交书》风行天下,李光地却弹劾陈梦雷负恩背义、甘心从贼。

三、李光地居丧不谨,在丁忧守制期间与青楼女子有染,母亲去世隐瞒不报

话说这李光地丁忧期间,居然不守孝道,与当地的一个名叫李秀芝的青楼女子有染,生出了两个儿子,活脱脱的长得像两个小李光地。三藩被平叛之后,李光地丁忧也结束了,他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了李秀芝母子,因为寄“蜡丸书”有功受到了表彰,官居高位。

有一次,河道总督靳辅进京的时候,李秀芝母子找到了他,让他带着他们母子去找李光地,靳辅看这母子很可怜便带了他们到京城,靳辅到京城后找到了李光地,本来想让他悄悄认下李秀芝母子,以免闹的尽人皆知,说了此事之后,没想到这李光地居然不认,后来靳辅带着李秀芝母子出来恰巧碰到了明珠,这明珠油滑啊,因为李光地和索额图走的近,这正好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排上用场,便让靳辅把人交给他,他让管家养了起来。

后来李光地因为主张平台湾有功,官拜文渊阁大学士,正是红极一时,索额图就让他弹劾明珠,李光地同意了,但被明珠的探子给打听到了,明珠在李光地的庆功宴上率先发难,请出了李秀芝母子,李光地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才勉强认下李秀芝母子。详细情节此处暂且不表。李光地满口道德文章,假仁假义,最疼爱他的母亲去世他居然隐瞒不报,亏他还经常自称孝子。因为这时他是有功之人,指望着能进上书房,所以隐瞒想进入权力中枢,但康熙是何等样人,早就知悉,痛批了他一番。


结语:李光地十足的假道学,伪君子,卖友求荣,假仁假义,抛妻弃子,居丧不谨,人品有问题,被贬很正常。需要说明的是,小崔以上所写都是讨论电视剧与小说里的内容,与真实历史事件无关,请看清楚再评论,小崔拙见,欢迎关注点评,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

于公于私李光地都得罪了康熙,想当初康熙皇帝的蓝齐格格对李光地有意,李光地也很喜欢蓝齐格格,可是李光地在喜欢蓝齐格格的时候居然背地里跟一个妓女有了关系,这件事一开始康熙是不知道的,可是后来李光地揭发索额图与明珠各自为党的时候,被此二人反咬一口,这时候康熙才知道了李光地的丑事,想当初康熙把蓝齐格格许配给噶尔丹的时候对李光地还有所愧疚,此时康熙则是感觉受了欺骗蒙蔽,心里自然对李光地是厌恶的。

再者康熙希望通过提拔李光地起到制约索明二党的目的,可是李光地不争气啊,不仅让索额图掌握了自己的把柄还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后来即使求助了苏麻喇姑也无济于事,居然破罐子破摔跑到皇帝面前揭发索额图与明珠各自结党一事,康熙爷是谁呀,康熙爷这一辈子什么没见过,他会不知道索额图与明珠各有党派吗?

可是康熙是天下之主,所做的就是要权衡朝局,结果李光地把这事说开了,果然索额图与明珠就迅速联手打击了李光地,康熙看李光地如此不堪重用也是怒急攻心,后来即使再次用了李光地也还是从大局考虑,可翻过身的李光地开启了疯狂报复索额图与明珠,在明珠的寿宴之上宣读明珠罪状,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卑鄙令康熙所不耻。

李光地如此手段难保他日不会成为隐患,康熙在除掉索额图与明珠以后也直接打压了李光地,把李光地贬到台澎做个知县,这辈子也回不了京都,也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4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在索额图和明珠倒台后,也被康熙发配了,这是为什么呢?

电视剧《康熙王朝》是根据二月河先生的小说《康熙大帝》改编的,与小说相比,电视剧改编很大,删去了很多人物和情节,而把李光地的形象拔高了许多,所以李光地在电视剧中被康熙贬到台湾,是与原著不符的。

在原著中,李光地并没有被贬,而是他一直过于热衷仕途,梦想进入上书房,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但是在索额图和明珠倒台后,他也彻底与上书房无缘了,这是对他最大的打击。然而,康熙也保了他,并没有贬他,一直荣宠不休,哪怕在废太子复立时,他的表现也仅仅是换了康熙的讽刺,并没有对他做处罚。

对于李光地来说,他是个学问很大的人,康熙很欣赏他的才学,但是李光地此人的人品实在是有很大问题,这也是康熙最终没有选他进入上书房的原因。但是康熙作为一代明君,一代仁主,轻易不惩罚臣子,尤其是轻易不杀官员,这也就是李光地尽管德行有亏,却仍受到康熙重用的原因。

因为二月河的小说很接近历史,所以关于李光地的情况,小说中所写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

那么,在《康熙大帝》原著中的李光地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李光地的这个人,他的一生可以用“博学多才,品性无耻”来总结。那么他的无耻品性又指的是什么呢?书中说的很清楚“卖友、弃子、匿丧”这三件事。我们来分别看看他的这三件无耻的行为。

一、卖友

李光地的卖友指的是出卖自己最好的朋友陈梦雷,不仅侵占朋友的功劳,而且反诬陈梦雷与反贼勾结,导致陈梦雷差点被杀,这一做法不仅让陈梦雷从此和他绝交,对他恨之入骨,也直接影响了很多人包括康熙对他的看法。

在原著中,李光地是伍稚逊老先生的弟子。而伍稚逊是康熙的老师伍次友先生的父亲。李光地是福建安溪人,和陈梦雷是同乡。两人在进京赶考的路上认识,成为好友。又偶遇微服私访的康熙和魏东亭,两人的才学惊艳了康熙,康熙对这两人非常欣赏,尤其是李光地。

后来李光地和陈梦雷一起中了进士,准备进入仕途的时候,李光地的父亲过世,他不得不丁忧回乡。此时三藩尾大不掉,谋反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康熙也有意要撤藩,想要了解三藩的动态。

康熙召见了李光地和陈梦雷,让他们回福建,去观察耿精忠的动向。于是两人商量好,由陈梦雷在耿精忠麾下做官,探知三藩的动态,然后将消息传递给丁忧的李光地,由李光地传回京城,报给康熙。

后来三藩果然叛乱,陈梦雷冒死将三藩叛乱,孔四贞被软禁的消息传递给李光地,又写了平叛的计策交给李光地。而李光地历经艰难回到京城,将三藩叛乱的情报和平叛策略详细汇报给了康熙。康熙依据此调配兵马,平定了三藩。

在这一过程中,李光地却隐瞒了陈梦雷传递消息的功劳,甚至连陈梦雷的平叛策略也据为己有。这导致三藩被灭后,陈梦雷作为三藩的乱臣被逮捕下狱,等待处死。

此时陈梦雷还不知道李光地对他所做的无耻行为,还指望李光地会为他作证。谁知李光地不仅绝口不提陈梦雷的功劳,还想置陈梦雷于死地。幸亏康熙怜惜陈梦雷的才学,特赦了陈梦雷,让他跟着三阿哥胤祉修书,编撰《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这才逃过一死。

而李光地因为三藩之乱的功劳,加上才学超群,开始被康熙重用。后陈梦雷写了《与李光地绝交书》风行天下,引发官场大哗,使他的无耻为人被众人所知,成为他的一大污点。

二、弃子

李光地的弃子行为也是发生在三藩之乱,他回乡丁忧的时候。

按照清朝的制度,官员丁忧的时候,是不能和女人亲近,尤其是不能嫖娼、纳妾,生子,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孝,德行有亏,影响仕途。

而李光地在丁忧之时,不仅嫖娼,而且还纳了青楼女子李秀芝为妾,并且还生了一对双胞胎。事后他在三藩乱起后逃回京城,隐瞒了这一行为。抛弃了这个青楼女子不说,也抛弃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后来三藩被平定后,李秀芝带着儿子在家乡过不下去,投奔李光地的父母,但是李家是当地的望族,自然不肯承认这样的丑事,不准李秀芝和儿子进门。李秀芝无奈之下,一路带着儿子讨饭,到京城去寻找李光地。路遇河道总督靳辅,被靳辅带到了京城。

谁知李光地死活不认自己的小妾和儿子,反而诬赖靳辅随便找了一个女子和孩子诬陷自己,无奈之下,靳辅带着李秀芝母子找到了明珠。

此时,李光地是索额图的人,明珠和索额图党争激烈,精明的明珠为了把李秀芝母子作为攻击李光地和索额图的武器,于是收留了李秀芝母子。

正当索额图和李光地抓住了明珠的小辫子,准备把明珠打下台的时候,此时李光地发生了第三件事,而明珠抓住机会,用李秀芝母子和李光地的第三件无耻的事做武器,扭败为胜,打败了李光地。

三、匿丧

李光地第三件无耻的事就是“匿丧不报”。

按古代制度,在职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要按制丁忧守孝。也就是辞职回家给父母守孝。这种情况,一般官员都会去做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

有一些比较穷的官员,如果丁忧会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或者一些人热衷于仕途做官,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有些人就会隐瞒家中的丧事不上报。这样的情况如果被发现了,后果会很严重,会被革职,有的人很可能仕途就此完结

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皇帝很需要此人,不放他回去守孝,就会选择“夺情”,也就是不让官员辞职回家守孝,而是继续为皇帝服务。这种情况谓之“夺情”。

但是按照道学的要求,即使是皇帝夺情,官员也要一再上书,坚持请求丁忧,方能说明是君子行为,品性贵重,也会落一个好官声。除非这名官员确实对皇帝很重要,皇帝一再夺情,那丁忧的事就会作罢。

有的人皇帝刚一表示夺情就立即取消丁忧,这样的人的人品也是会被道学家们诟病的,官声也会受影响。

那么匿丧不报的情况就更严重了,搞不好会被革职永不录用。所以一般的官员都不会做这种选择。

李光地的母亲去世,按制他应该上报朝庭,申请丁忧。但李光地此时正在为进入上书房而努力,眼看就要成功,自然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功亏一篑,因此他选择匿丧不报。但这件事已经被很多人知道了。

恰逢李光地生日,大宴宾客,大小官员都来祝贺,热闹非凡。乘此机会,明珠带着李秀芝母子出现了,揭了李光地的老底,逼他认亲。众目暌暌之下,李光地只好吃了这个暗亏,认了小妾孩子。同时他匿丧不报的事也暴露无遗。

李光地只好上书丁忧,却被夺情。而他只夺情一次就放弃了丁忧的行为,再次招来非议。官员们纷纷上书弹劾他。虽然康熙保了他,但他进上书房当宰相的梦想彻底绝了。

此后康熙虽然还重用他,但也只限于文事方面,大政方针方面不再咨询他的意见。而明珠和索额图的倒台更与他无关。

明珠是被康熙朝的名臣郭琇参倒的,抄家后跟着儿子养老。索额图是因为废太子时他意图兵变,扶太子上位,被康熙圈禁而死。有李光地什么事呢?

晚节不保

李光地此人的无耻,一直延续到晚年。他在晚年还做了一件无耻的事,令康熙对他很不满。

一废太子时,康熙命百官推举新太子。按康熙的想法,太子胤礽在位多年,应该有很多人会保他的,结果却是八爷党声势浩大,包括李光地在内,不仅保八爷,还利用自己多年做官的人脉,帮助八爷胤祀拉人保他登太子位。康熙一怒之下,斥责了八爷胤祀,并复立了胤礽的太子位。

在这件事上,李光地再次表现出了对仕途的过于热衷和无耻。于是康熙让他彻底退休,不再用他。

这就是李光地其人。

康熙为什么没有处罚李光地,反而保他。

康熙是一代明君,为君仁慈,对有才的人很怜惜,也很重用。他一生对于自己的臣子很宽仁,极少杀大臣,而且官员哪怕德行有亏,只要有才,他一般都不会过多追究。

像明珠,有人认为可以算是奸臣了。但是康熙虽然抄了他的家,却也没有再处罚他,让他跟着儿子养老,得了善终。即使是索额图谋反,康熙也仅仅是圈禁了他,没有杀他。像陈梦雷和李光地的案子,陈梦雷的冤枉没有人能够给他证明,按照律法,应该被斩,但是康熙怜他的才华,赦免了他,让他去跟着三阿哥修书。

包括高士奇、徐乾学这些大贪官,康熙也没有处罚他们,只是让他们退出中枢,或者罢官了事,并没有追究他们的贪污罪,继续过着逍遥的日子。

这就是康熙。所以李光地能够光荣致仕,退休养老,也是不奇怪的。

5

这是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李光地为人刁钻狠毒,尚有品行不端的表现,为什么康熙皇帝要重用他,又为什么在索额图和明珠倒台之后,将他发配澎湖接魏东亭的班?这都是令人思考的东西。

其实要解释康熙的行为也并不难,《康熙王朝》讲述的是康熙皇帝的一生,从他身上的经历可以管窥一二。


康熙皇帝年青的时候,受鳌拜钳制,于是,年幼的康熙皇帝以一己智慧擒拿鳌拜,从而走上亲政的道路。但是,康熙掌控皇权,皇权独大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在《康熙王朝》里面,我们只看到他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的丰功伟绩,却看不到他是如何乾纲独断,掌控皇权的斗争的。这话怎么讲?顺治年间有一则小故事可以说明问题:话说顺治想要修建被雷劈坏的宫殿,但是议案受阻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结果没有通过。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可以和皇权抗衡的机构(关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大家可以上网查询,我在很多回答中也提及过),顺治作为皇帝,也拿他们没办法。

这说明,康熙皇帝继承皇位之后,虽然铲除了鳌拜集团,但是依然还受制于由八旗制度演变而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他是不能轻易或随便施政的,唯有铲除这些阻力,让皇权绝对集中,才可能有平三藩、收台湾等功绩的。


对此,康熙皇帝仍然孜孜不倦挣脱这些来自于皇室贵族的桎梏,如:

康熙年间,由内阁处理政务。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 年)设立南书房,由皇帝亲自挑选某些经过精审确定的亲信文人入南书房办事,组成自己直接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许多重大政务已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改为径由南书房传渝或遵旨起草上谕,甚至收纳来自各地的密奏小折,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更直接地行使皇权。

在《雍正王朝》里,我们看见雍正皇帝建立了军机处,将皇权推向另一个高度,从朱元璋废黜宰相制度之后,到清朝几百年,皇室、皇帝成为“一枝独秀”,成为中国大一统历史上最高的权力机关和权力象征,再没有什么行政力量与皇权抗衡。皇帝的内阁,只不过是皇帝本人的秘书班子而已,干的不过是起草文书,撰写诏书的事儿,与决定决策无关,只有皇帝的话才是最高指令。


为什么要介绍这样的历史背景,因为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很有帮助。《康熙王朝》里,到收复台湾,干掉葛儿丹之后,康熙皇帝一生的传奇算得上已经写完,后面的戏是明珠和索额图党争。康熙皇帝为什么迟迟不除掉党争?原因在于太皇太后的一句话,党争虽然坏,但是也可以利用。康熙皇帝实际上早就盯上了党争,只是在等待除掉他们的时机而已,等到南北都平定之后,索额图和明珠两大党争头子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为什么康熙皇帝要搞掉索额图和明珠,因为党争架空了康熙的皇帝权力,不仅仅李光地在其中受着夹板气,康熙皇帝也一样,从明珠和索额图安排人事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他们互相安插自己的亲信,其目的还是要蒙蔽皇帝的手眼,让皇帝成为睁眼瞎,从而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


康熙皇帝从年少的时候就在不断挣脱这些束缚,在他更为成熟的中晚年,怎么会受制于明珠和索额图的安排,这是对皇权至上赤裸裸的威胁和绑架,索额图甚至还心生歹意,与假朱三太子合谋要弑杀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怎么会容忍二人。当然会除掉他俩。

再说李光地,一个靠万言书起家的投机分子,在李光地飞黄腾达之前,编剧对他做了很多铺垫,编剧让他和康熙皇帝的女儿蓝齐格格谈恋爱,让他在谈恋爱和丁忧的时候逛青楼,这种铺陈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自虐,也有人说根本就是品行不端。个人认为有两点,一点是因为历史上的李光地的确有一段并不光彩的历史,电视剧为了符合历史需要,所以编了他一点不光彩的故事;另一点是为李光地因为刁钻狠毒,最终被康熙皇帝贬斥埋下伏笔。总归一条,李光地确实做出过品行不端的事儿。

但是品行不端的人并非一无是处,李光地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他建议康熙皇帝开启风闻言事,他在明珠寿宴上公开弹劾,他还建议明珠审理索额图一案。所以,李光地虽然品行不端,但是康熙皇帝重视他,重视他的原因,正是他刁钻的治人治事手段。


在另一部经典《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撤掉处事比较周全的吕方,而启用手段毒辣的陈洪,来对付严嵩父子和海瑞等官员,和康熙皇帝启用李光地,对付明珠索额图等,有异曲同工之妙。说到底,皇帝使用的臣子不过就是一枚棋子,看重的是臣子的能力和手段能为己所用,而不是其他什么要素。

在康熙收拾完明珠和索额图之后,就只剩下一个李光地了,不用质疑,像李光地这样的人即或不结党营私,对于朝政的危害并不比明珠索额图小。随着一大批新秀的崛起,比如说在《康熙王朝》中仅出现几场的张廷玉,康熙皇帝已经将朝廷上的各种势力收拾殆尽,剩下的,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和皇帝的权威。张廷玉等,不过是初入内阁的几个毛蛋而已,没有根基,没有势力,没有权力,也没有威胁。


所以,李光地是康熙皇帝进一步收拢皇权,强化皇权的最后一个打击对象,所谓对他的保护,纯属于无稽之谈,此时的康熙,才是真的天子,其他所有人,都不过是他手中的棋子罢了。

6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李光地是帝师伍次友的学生,康熙念在伍次友的情分上,对李光地颇为照顾。但真正接触到李光地之后,康熙一眼就看穿了李光地的内心,知道这个人心肠狠毒,不择手段,不可留在身边重用。于是,康熙在利用李光地扳倒明珠和索额图后,将把他打发到了台湾澎湖去做了个知县。

在电视剧和历史上,对李光地的描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我们先来看看电视剧中的描述。

李光地是经容妃和姚启圣推荐,才进入到康熙视野中的。后来,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李光地密上蜡丸书,令康熙深受感动。之后,康熙让他在福建做官,帮助姚启圣和施琅收复台湾,而李光地长袖善舞,协调姚启圣和施琅的关系,为收复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于是将他调入中央为官。

刚到中央的李光地刚正不阿,恃才傲物,积极检举揭发明珠和索额图的罪状,但此时康熙并不打算对两位内阁大臣动手,所以没有看清形势的李光地就只好被打入了大牢。幸好被苏麻喇姑营救,李光地才得以戴罪立功。

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后,李光地大彻大悟,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表示自己以后将“师从明珠”,重新学习为官之道。懂得了隐忍和退让的李光地果然成了一个可怕的对手,他先是在明珠六十大寿的时候,上书弹劾明珠,并拿出了明珠收受贿赂的证据,一举扳倒了“明相”。

之后,索额图因蛊惑太子篡位,康熙将其下狱,但却无人能审得了索额图,这时候李光地献上一计,那就是以毒攻毒,让明珠来审索额图。最后,明珠成功将索额图拉下了水,李光地也为扳倒“索相”立下了大功。

立下大功的李光地开始膨胀,当太子胤礽向他打听索额图的事情时,李光地竟然劝太子“遇险自保,逢危当弃”,意思就是让太子对索额图落井下石,结果被太子打了一个耳光。这句话其实就是李光地当时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此时的做人做事原则,从这点看,李光地已经彻底堕落成了一个唯利是图、寡廉鲜耻的小人了。

于是,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康熙对李光地说,在台湾澎湖做知县的魏东亭年纪大了,想找个人顶替他。李光地何等聪明,一听就知道康熙是想让自己去,于是主动要求到澎湖做知县,并且恳求康熙,再也不要让他回来了。其实,康熙这么做,应该也有保护李光地的意思,如果任由李光地在中央发展下去,无论如何风光,最后都免不了落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而到澎湖当知县,远离官场的是是非非,虽然不能大富大贵,却也能保个善始善终。

除去上面所说的政治斗争的原因外,康熙还有一个十分充分的理由贬斥李光地,那就是蓝齐儿。电视剧中,蓝齐儿在跟随容妃到福建时,对为孤儿请命的李光地一见钟情,随后便开始了“书信恋爱”。然而李光地却明白两人地位的巨大差异,注定他们将来必无结果,苦闷之下,竟然酒后与一女子苟合,并使其怀孕。康熙后来知道此事,自然怒不可遏,只是当时正在用人之际,才没一刀杀了李光地。后来万事皆了,康熙当然要和李光地算一算这笔旧账!

总而言之,在电视剧中,李光地是从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书生,逐步蜕变为了一个狠毒、无情、不择手段的权臣,最后达成了人生目标,却也自尝苦果,兜兜转转,还是做了一个澎湖知县,一切都成了镜花水月一场空。

但是,在历史上,李光地却完完全全不是这样一个人,他比康熙还要大12岁,是康熙一生的知己。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康熙九年中进士,康熙十一年被授与翰林院编修之职。康熙十三年,靖南王耿精忠造反,李光地与家人藏匿山谷,拒绝了耿精忠的招安。同时,李光地还与同乡、同年进士陈梦雷共同上密书奏破敌之策。但是,在上“蜡丸书”时,李光地只写了自己的名字。后来,耿精忠投降后,李光地官运亨通,陈梦雷却因投附逆党而被关入大牢论斩。李光地上书说明实情,陈梦雷这才得免死罪,被发配奉天。

其实,就当时的情况而论,李光地在“蜡丸书”上没写陈梦雷的名字,其本意恐怕不是想独揽功劳,而是为了保护陈梦雷,毕竟当时陈梦雷就在耿精忠手下做官,一旦事情泄露,就是死罪。只是后来事情顺利,这才导致两人迥异的结果。但是,李光地没有第一时间向上奏报陈梦雷的功劳,是他无意之中造成的过失。

在收复台湾的问题上,李光地力排众议,极力举荐台湾降将施琅,他向康熙保证说,“施琅全家被杀,是世仇,可以相信他的忠心。”最终,康熙任用施琅,成功收复台湾,李光地在这方面立有大功。

康熙三十七年,李光地任直隶巡抚,在任期间他大力治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直隶收成大增,水患得到了彻底治理。为此,康熙赐给他“永定河诗”字,以及“夙志澄清”的牌匾,这都是非常难得的殊荣。

到了康熙四十四年,李光地被提拔为文渊阁大学士,由于清朝官制不设宰相,李光地实际上已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位置。李光地死后,康熙曾说过,“最了解他的人,没有人能超过我;而最了解我的人,没有人能超过他。”这种让康熙引为唯一知己的人,除李光地外再无第二人。

7

康熙很器重李光地,索额图明珠倒台了就进监狱了,李光地还能起来,主要是有苏麻和蓝齐儿情分在,但是李光地毫不留情当着明珠寿宴参倒明珠,将索额图刺杀皇帝曝光,让康熙觉得她不适合自己的恩威并用,太绝情,所以外放了,本来说了改天在让你回来,结果李光地决绝,再也不回来了。已经心死了。

8

既然是说《康熙王朝》那我就按照《康熙王朝》里的剧情进行分析了。

《康熙王朝》作为一部大型国产历史剧,在细节上深化了人物个性,其中有个角色给人印象深刻,就是扳倒索额图与明珠的李光地,他在里面演绎的简直是一个黑化复仇的角色,那么他是怎么黑化的,又为何在立了大功之后被康熙发配到台澎做知县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初涉官场

李光地早年就在福建小有名气,为人正直,德才兼备,被很多人称道。有一次听说康熙的妃子容妃要来福建,李光地便带着一群孤女拦了贵妃的道并上呈万言书说到:朝廷禁海已久,两岸本来是骨肉一体,朝廷何必图霸与其相杀,何不怀柔四海,弃武修文。”

贵妃立即表示道会呈给皇上,并拿出200两银子,解决孤女的生活困难。

容贵妃 剧照

从而李光地名声大噪,康熙却认为其上万言书的做法刁毒,但的的确确是个人才,敢为人先,于是派李光地去解决台湾的收复事宜。

李光地在福建做巡抚的期间,积极配合总督姚启圣与水师提督施琅,这两人虽然平时偶尔会有分歧矛盾,但都是一心向着朝廷,所以李光地与他们相处还算和谐,并且在台海战争中三人完美配合,协调有度,保证了台海战争的胜利,成功收复台湾!

施琅收复台湾

地方官容易,京官不易

李光地出色的表现被康熙寄予厚望,不久便调任北京,本来是认为来到一个更大的舞台,想要一展身手,实现自己抱负,何曾想着朝廷的水这么深,大臣之间结党私营,尔虞我诈。李光地被夹在索额图和明珠之间甚是难受,不站队便被打压,索额图以李光地逛青楼逼死青楼女子为由进行要挟,明珠也拉拢李光地,拉拢不成便排挤打压。


因为李光地在朝廷没有根基,只有依附康熙,是康熙制衡朝廷两大势力的利刃。所以索额图与明珠把他视为眼中钉,李光地在朝廷举步维艰,后来为了自保,便向康熙认罪并告发两人!

李光地就这样下了狱,但康熙并不会牺牲李光地,便保了他一条命,等李光地官复原职后,便开始了他的黑化之路!

李光地剧照

黑化的开始,不择手段,打击报复政敌

李光地在牢中差点自杀,幸好苏麻喇姑及时赶到。在牢中他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之前自己过于恪守原则,所以才会处处被牵制打压,所以她要重新做人,做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先是收集证据,弹劾索额图与明珠,两人倒台之后,还不够,只要是牵涉其中的人,不论是官员还是皇室宗亲,都一个个进行追究问责,搅得朝廷动荡不安,这也惹怒了康熙,康熙扶持李光地是为了解决朝廷朝廷党争的,而不是到处“咬人”如果还继续下去,估计整个朝廷要被搞得乌烟瘴气。


被贬台澎做知县

明明李光地扳倒了索额图与明珠,是有功之臣,那为何康熙还是要把李光地贬到台湾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李光地已经黑化,不再是过去的那个一心为国家,为朝廷考虑的正直官员了。康熙在剧中说过一段话:“你用心狠毒,但才能卓越,用你除恶吧,你当之无愧,但是要让你行善,那可就难了。”

李光地自从出狱之后就变了个人,变得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已经不适合在朝堂做官了,朝廷需要行事作风正派的官员,净化朝廷的腐败之气。为其他官员树立榜样!

第二,康熙讨厌李光地的为人。古之君王以孝治天下,而李光地在母亲丁忧期间竟然一边与妓女厮混,一边给蓝齐儿写情书。人品着实让人讨厌!

第三,以李光地现在的行事作风与手段,必定会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他也由康熙的心腹变成心腹大患,不能说赶走了索额图,明珠,又迎来个李光地。这是康熙最不想看到的,现在提前把李光地扫地出门才是上策。

第四,李光地树敌太多,把朝廷很多官员得罪了个遍。把他下放到地方做知县,也是出于对他的一种保护,毕竟李光地功劳之大有目共睹,现在让他即使抽身,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他自己都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台澎形势复杂,需要像李光地这样厉害的人物去做知县。

《康熙王朝》李光地和历史上的李光地有何不同?

所以大家看历史剧,或者历史小说,不能太入戏!不能因里面对人物的描述而定型历史人物。那么历史中的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并不是因为献万言书而被重用,而是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进入官场!

历史上康熙帝对其评价: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知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雍正对其评价:“一代完人”。

李光地是个孝子。康熙二十一年,李光地请假送母归乡,康熙二十二年,母亲患病,李光地上疏回家探望。康熙三十三年,李光地母亲离世,本需回乡守孝,康熙下旨:“提督顺天学制要紧,可在任守制。”李光地恳请康熙给予九个月反乡治丧。

李光地于康熙四十四年升为文渊阁大学士,登上相位,深得康熙信任!

李光地往年多次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康熙不舍,拒绝批准!至死也没有达成告老还乡的心愿!所以跟电视剧里的完全不同!更别说被贬去台澎做知县令了!

9

康熙时期,台湾可不像现在经济发达、生活富裕,是亚洲四小龙之一。而是远离大陆、人口稀少,粮食无法自足的蛮荒之地。让李光地到台澎当知县,说发配也不为过。之所以把李光地安排到台湾,主要有几种考虑:

一、李光地心狠手辣,不适合继续在朝中当政。李光耀因为结识康熙爱女蓝齐儿格格,康熙把他调进中枢,进入上书房工作,把他作为准驸马来培养。因为人事安排事情,李光耀把明珠、索额图、太子、大阿哥全部得罪了,这些人想置李光地于死地。康熙爱李光地的才华,又因为蓝齐儿喜欢李光地,就把他保下来。后来外放到福建当巡抚,协助总督姚启圣攻打台湾。


台湾统一后,李光地再次进入上书房,这次康熙召他回朝,目的是让李光地整治明珠和索额图。李光地心里憋了一股气,发誓要把这两个权臣连根拨起。他变得比以前低调谦虚,表面上拜两位权臣为师,暗地里收集各种罪证。

明珠60岁大寿前,李光地罪证收集差不多了,康熙决定收网。但明珠毕竟是康熙朝多年的重臣,康熙派李光地前往贺寿,为明珠保留一点脸面。只是李光地做事更决,直接在宾客满堂的明珠府上揭露罪状,这种狠毒劲就连康熙也过意不去,责怪李光地不留情面。

康熙之所以没有继续让李光地留在朝廷,也是因为李光地的手段过于狠毒,万一这种人坐上高位,只怕比索额图危害还大。

二、安抚台湾,需要李光地治国之材。李光地是福建人,又当过福建巡抚,对台湾风土人情比较了解,早在康熙决心收台之时,李光地就提出“收台必抚台”的方略,深受康熙赏识,康熙甚至认为李光地想的比自己还深远。

台湾当时远离大陆,长期受大陆政治影响较少,虽然台湾收回来了,但要让台湾人归心可是不容易的是。台湾山地多,耕地少,粮食产量不足,如果没有大陆支持,因为收台之战让台湾经济凋零,需要一个有能力又了解台湾情况的人来治理。魏东亭是康熙信得过的人,也是有能力的人,如今魏东亭老了,让李光地代替是再合适不过了。一方面,李光地手段毒辣,用于对付当地不服的民众正好派上用场;另一方面,需要李光地对台湾励精图治,而这也是李光地本意,让他去也十分合适。

三、保护李光地不卷入夺嫡之争。明珠和索额图倒台后,大阿哥和皇太子也被圈禁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康熙朝的“九龙夺嫡”就此结束了。本剧中尚未露脸的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等人才是后面夺嫡的主角。

康熙中期把魏东亭贬斥到台彭当知县,除了要魏东亭治理台湾外,另外也是为了让魏东亭远离政治中心,免得卷入夺嫡之争。让李光地去台彭接替魏东亭,同样是不希望他成为夺嫡之争的牺牲品。

10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原为布衣,因容妃南巡时,聚集沿海众孤儿拦驾上万民书陈迁界禁海之弊及官吏之贪腐及不作为而被康熙所知。容妃南巡完毕抵京后向康熙详述了南巡所见原禁海区百姓迁徙后生活的艰难及吏治的腐败,并建议康熙起用李光地。思虑后,康熙决定采纳容妃建议,用李光地整肃迁界禁海中的不法官吏。


李光地志在鸿儒,本不愿做官。无奈皇帝严旨,地方官只得将李光地绑缚至京!在蓝琪儿的软磨硬施下以及康熙晓以大义后,为百姓民生计, 李光地终决心走出书房入仕为官并领命整肃迁界禁海中的腐败及遗留问题并发展生产,安定民生。

李光地为官后即因在收复台湾一役中功勋卓著,不久即获重用。此时党争尚处于初期,党争之祸尚未完全显现。 明珠、索额图都在尽力安插培植自己的党羽,并极力拉拢李光地等重臣到自己的阵营来。


李光地深知两边均非善类,也无心加入党争,他想保持中立,那样只会得罪双方,自己也不见得有好果子吃。起初,他去找苏麻拉姑希望能通过她让康熙了解自己的苦衷与无奈,被拒。

最后只得寄希望于直陈康熙,不过他的算盘落空了。当时,党争尚未构成大患,又适逢康熙亲征噶尔丹,为了稳定,从大局出发,康熙只得暂时牺牲李光地个人利益。李光地身陷囹圄。


但康熙不愧为圣君,康熙李知光地的拳拳之心,为防党人乘自己西征离京之机报复迫害李光地,也想顺便消磨下他那身傲气,故令李光地戴罪随行。后李光地重获重用。明珠,索额图结党营私,误国篡政及因两党构陷而身陷囹圄带来的的苦难与羞辱,让李光地对两大权臣及其势力集团的痛恨达到了极点,并暗自立誓不扳倒索额图和明珠两大权臣誓不罢休。从后来李光地和苏麻的谈话中可知,这种想法于私亦于公。


说李光地阴险,用心狠毒,不无道理。权臣玩弄权术,靠的无非是对上级极尽阿谀奉承谄媚之能事,对心腹大加庇护,擢升以培植自己的势力,对异己挟私报复。李光地之前就吃了大亏,这次他学聪明了,要斗垮权臣就得向权臣学习权谋之术。但李光地又不是个彻底的阴险小人,至少这个所谓的阴险小人并非纯粹顾及个人私利。

李光地做事还算光明磊落:从他向苏麻直言自己将要“学习权谋之术以扳倒明珠和索额图”可见其磊落的一面;向明珠表示“在下将向明相学习权谋之术”足见其耿直性情,当然或许还有几分挑战的意味;而在明珠60大寿上公开宣读弹劾明珠疏亦可见其磊落之处,虽然这看起来有点过火也太不近人情。


康熙西征病危期间,皇太子胤礽的势力集团中竟有人制好龙袍,准备迎接太子登极大宝,索额图同期密调直隶三营铁骑进京准备应变;上书房形同虚设,政令均出自索相府;此外,太子和也索尔图肆意裁撤内臣,奖拔外官,且均无奏明康熙。

明珠亦乘索额图赴沙皇俄国谈判之机,打击异己,培植党羽等等。种种迹象表明清廷党争已经愈演愈烈,不能再坐视纵容了!


康熙遂决定采用李光地进言的“纳新,不吐故”的方式,使用自己的人以架空明珠、索额图的势力。康熙赋予李光地的使命本是治世之臣,因此,当初李光地和权臣发生了冲突时,康熙权衡再三后,最终还是舍弃了他这颗小卒子。

但现在的时局已大不一样。而且李光地复出后,在决心复仇的同时,吸取以往的教训,知道自己势单力薄直接抗击两位权臣无疑以卵击石,关键时候反而皇帝也不向着自己。转而研习权谋之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李光地在明珠六十大寿那天,弹劾明珠,当场把那些进贡给明珠的各类礼物全部交公,李光地的这招真狠,让康熙不得不处理明珠。索额图蛊惑太子,排挤明珠,勾结朱三太子企图弑君,这些罪状哪一条都是死罪,但是康熙对处理索额图有顾虑,因为他是功臣之后,是国丈,这时李光地提出利用明珠审索额图,这一招也非常狠毒。

李光地在明珠60寿宴上宣读弹劾疏让明珠极其难堪,这和胤褆私自决定刺死噶尔丹并斩下葛尔丹首级何其相似,大半都是出于报复的私心。康熙听后,对二人的行为都严加斥责。这同时也暴露出了李光地开始张狂的一面。后来,李光地奉命抄了大阿哥胤褆府邸,复命康熙时还特地提出四阿哥,八阿哥闭门谢客,烧毁来往书信有嫌疑等等,大有欲将权贵们弄得惶惶不可终日的嫌疑。


或许康熙冷静下来细想后感觉到了李光地心性逐步变得暴戾,他日很可能也会发展成为一大权臣,遂在其可能为祸之前就将其远远的调离政治中心,直接贬到台、澎任知县。此举让我们不得不服康熙,康熙这样处理李光地,即是敲打他,也是保护他。李光地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李光地也算有了个不错的结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