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人物多数都有字,而《水浒传》却大多无字?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人物多数都有字,而《水浒传》却大多无字?

2020-09-06 03:33阅读(76)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人物多数都有字,而《水浒传》却大多无字?:姓,氏、名、字、号,都是人与人互相区别的标签符号,但是从西周强调礼教治国开始,华夏民族的

1

姓,氏、名、字、号,都是人与人互相区别的标签符号,但是从西周强调礼教治国开始,华夏民族的名字中又加入了身份和阶级的含义。

“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既“女”“生”,意思是妈妈是谁。比如:黄帝姓“姬”——美女妈妈,炎帝姓“姜”——牧羊女。

“氏”氏父系社会的产物,意思是爸爸是谁,是指父亲所处的行业,比如:黄帝也叫“轩辕氏”,黄帝祖上是制造车辆的;“氏”在西周大封建时代逐步跟“姓”合并,所以也称为“姓氏”。

“名”既是“命”,古代要求是初生婴儿在满百日之前,由父亲来起名,在未正式取名前,为了好称呼,就还会有一个“乳名”,显然,名字是父母长辈才可以叫的,所以古人认为直乎其名就等于骂人。而“乳名”是很私密的,如果可以称呼“乳名”则是亲密关系。尤其女孩子告诉你自己的乳名则更是说明人家心里有你。

那么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如何称呼?“字”,“字”是男人独有的,男生年满20岁,要行“冠礼”,从那天开始要把头发梳起来、穿成人的衣服了,此时,就标志着你已经走向社会,要自己承担所有的社会责任了,那天,自己要结合自己的名字和志向给自己定一个“字”,比如:曹操,字孟德,意思是如“孔孟之德”的人;显然,“字”的社会属性非常强烈,所以彼此之间称呼字是互相尊重。

“号”其实就是外号,对高人来说是尊重,比如,李时珍,雅号:濒湖老人。对于社会地位低的人就是“绰号”,兄弟们彼此叫起来顺嘴、亲切。

另外,王莽篡权后规定,犯罪分子姓名要三个字,以示跟好人的区别,所以东汉一直到三国期间,中国人的姓名是两个字的,但是安礼法,姓名至少是三个字的,因为“姓”后面的那个字是在家族中的“辈分”,是宗庙规定死的,第三个字才是“名”。

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明白了:“姓氏名谁”跟礼法息息相关,自然是上流社会的讲究,平民就很随意了,民间有“起个贱名,好养活的说法”。

2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弄清字的含意。

首先,古人的字,是一个人身份的补充和延伸,一般和姓名有一定的呼应关系,说它与名字相得益彰锦上添花也无不可、

其次古人的表字,大都是上层人士,文人雅士才有的称呼,下层人士和平民百姓一般是没有的。

再有,古人的名字,大都是在长辈称呼晚辈,上级称呼下级时才使用的。而表字,则大都是平辈相互之间的尊称,代表一种亲切和尊重之意。当然也有上级对下级表示关切时称呼字的现象。

最后,表字是汉民族过去的一种习俗,延续了几千年。比如毛主席,字润之。朱德,字玉阶。这种习俗直至新中国建立后,才逐渐有所改变。如今的人已经基本没有这个习俗了。

一、人物身份和生活轨迹的区别。

《三国演义》由于演绎的大都是王公贵族,是诸侯争霸统领千军万马的猛将,是为政一方的封疆大吏。可以说三国基本描写的都是那个时代天下最顶端的一群人物。因此他们除掉正式名字之外,也有表字之称。例如:

魏:曹操,字孟德。司马懿,字仲达。

蜀: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诸葛亮,字孔明。

吴:孙权,字仲谋。鲁肃,字子敬。周瑜,字公瑾。

同样是四大古典名著,为什么《水浒传》里的古人却大都只有名而没有字呢?

其实,《水浒传》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没有字。宋江就有字,是字公明,所以叫宋公明。吴用,字学究,号加亮。老学究这个旧时文化人的称呼,大概就是从吴用这里发起的。

只是,《水浒传》中有些人,按理说也达到了有字的阶层。比如高俅,蔡京等朝庭重臣。比如卢俊义,柴进等豪门巨富。比如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等朝庭降将。他们的身份也不低,之所以没有字,皆因为《水浒传》重在描写的是官逼民反,农民起义,惩恶扬善,除暴安良,打家劫舍,占山为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等下层人的生存状态。这就没必要非要再弄个文趋趋的表字了。

相反,108条好汉每个人都有代表自己身份的绰号,这些独具特色,特点鲜明的绰号,已经完美准确地代表了他们的特点和特长,这就足够了。

二、真实和虚构,各有侧重的关系。

《三国演义》虽然也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但里面的主要人物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其名字也是真实的。既然人物是历史真实存在,其与身俱来的表字,也就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作品之中了。

而《水浒传》里面的人物,却大都是虚构的。在历史典籍中,只有宋江等三十六人是真实存在。但《水浒传》中有108人,可见虚构的比例是相当大,再把这些人填加表字也就没有必要了。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里的人物,前者有表字,后者大都没有表字的原因所在。

3

三国时代,承袭秦汉文化,讲究较多,名是名,字是字,号是号,不同场合,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称谓,不可乱叫,也不能乱叫。

水浒时代,社会已呈多元,拘束变少,规矩变简,起名来的干脆最好!所以,只有名而无字了。

4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大都有字无号,而《水浒传》人物大多有号无字?

绰号又称诨号、外号、花名等,是在姓、名、字、号、小名之外的又一种称谓。这种称谓一般是由别人根据当事人的外貌、性格、特长、嗜好、生理特征,特殊经历等特点而取的,大多带有戏谑、幽默、讽刺等色彩。而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因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大都有字无号,而《水浒传》人物大多有号无字呢?

首先是两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阶层不同:

《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都是中上层的人士,都是大家族、大世家或者传统的将门和文士,这一部分人就如同现在的“中产阶级”,属于统治阶级的一份子。这一部分的人往往在社会上都是有一定的地位和知名度的,就是所谓的有产者了。中国的社会有一个特点,凡是在社会上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都要通过种种的标签,来标榜自己的统治地位,标榜自己的特权,以此来区分被统治阶级或者区分其他的阶层。就比如解放初期,当大多数的人民自视为无产阶级后,他们就要标榜自己与资产阶级的不同,比如无产阶级讲究“天下为公”,所以就要提倡集体的精神、奉献的精神!而相比资产阶级,则是批判他们的自私自利、损公肥己的特点。历史上无论是天生的统治阶级还是后天通过自己的奋斗达到统治阶级的地位的人,都要做出一些行动来标榜自己的不同,标榜自己与其他阶层的不同,通过取“表字”来标榜自己则是最平常和最简单的事了。

而《水浒传》里的主要人物都是社会的草根阶层、中下级知识分子,就如同现在的“产业工人”。他们日常的生活就是在市井里面摸爬打滚,为的就是一日三餐的果腹和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薪水。因为在社会上没有多大的地位,当然也没有能够得到多少的社会权利,在整个社会阶层上,是属于最底层的。比如阮氏三兄弟就是靠天吃饭、终日打渔的渔夫。黑旋风李逵则是社会上的“古惑仔”,虽然靠关系(戴宗)成了监狱的狱警,说白了也是临时工,并不是正统的编制,所以他后来说跳槽就跳槽,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还有浪子燕青则是卢俊义家的奴仆,奴仆在古代是最没有地位可言的,在古代等级社会里,奴仆并不享有基本的人权,主人可以随心随意打骂甚至打杀而不会被治罪,他们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可以随意买卖和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说,燕青更是底层中的底层了。像这类的小人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小偷专家鼓上蚤、开中餐馆的孙二娘、酒肉和尚鲁智深等等。这些人或者要在市井之中忙碌奔波、或者要在江湖上摸爬滚打、或者要在职场中小心翼翼,因为生活中所接触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小人物,同时又要面对各种社会底层的明抢暗盗。因此取一个响当当的“绰号”比一个毫无实际用处的“表字”更有用处、更能凸显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也更能为自己得到一部分的利益。

其次,《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创作取材不同,人物侧重也不同。

《三国演义》取材于正史陈寿的《三国志》,讲述的是东汉末年之三国鼎立,最后到三分归一的历史传奇,书中大部分的人物都是历史中真实出现的人物,如刘关张、诸葛亮等,如孙权父子、周瑜鲁肃等,如曹操父子、夏侯司马家族等。这些甚至在正史之中都是专门立传的,有许多人更是历朝历代多少文人骚客歌颂的对象,如歌颂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如孙权的“千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等。对这些历史上的名人,作者本能的是怀着敬意的,因此还原其表字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若在其本名上擅自给其取“绰号”反而会引起读者的反感和抵触。

  • 《水浒传》则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方腊起义,正史中宋江起义并没有108将,有记载的则是36将。正史中对于农民起义大都是贬斥的,农民起义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乱,而农民引起的战争往往的破坏性都很大,因此统治阶级对于农民起义大都是深恶痛绝的。因此作者在创作《水浒传》的时候,没有太多的顾虑,可以大胆的虚构人物,包括虚构人物的“绰号”,至于在虚构人物“绰号”的同时虚构其“表字”则有画蛇添足之嫌,因为这些人物都是市井之人,本书的读者和听众也是倾向于广大的市民阶级的,因此取“表字”反而拉开了和市民阶级之间的距离,而“绰号”则更吸引体现市民阶层的共鸣。

5

很荣幸,【识海泛舟】来回答~~~

名字,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人的标识,是我们对他人的称呼,但是在中国古代名和字是有区别的,是区分开来的,那么名和字到底有什么联系区别,为什么有的人有名和字有的却没有,这里我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名和字的联系以及区别

在古代中国,人一般都是有名又有字,“名”即“本名”,“字”是对“名”的补充,又称“表字”。他们是有所区别的。

  1. 所取时间不同。根据周代礼制规定,一般来说“名”,是在孩子出生三个月由父亲所取,而《礼记·曲礼》记载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也就是无论男女成年以后才会取“字”。

  2. 意义不同。古人常自称己“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一般都是长辈或者自己对自己是称呼“名”,而对外人表示尊重会称呼他人的“字”。

但是“名”和“字”也是有联系的,一般来说“字”是对“名”的补充,“字”的含义有是“名”的同义,有的是对“名”的辅助意义,也有是相反含义的。

为何《三国演义》中出现人物大都有字,《水浒传》中的人没有呢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我们无论是读原著或是看影视作品的时候,都会发现,介绍三国人物出场的时候一般都会介绍这个人姓甚名谁字什么,比如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等等,而水浒中一般都是除了外号以外就只有姓名,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


一、首先,古人取名确实会有字,因为“字”是对一个人的尊称,因此不是每个人都有字的,一般只有有身份、有文化、有地位的人才会取字。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故事,出现在三国里面的人物要么就是当世名将,要么就是能人志士,都是那个年代最顶尖的人物,所以无论从身份地位上来说,都是十分显赫的,在出场被介绍的时候往往都是比较隆重的,其他人也为了尊重他们都会称呼其字,因此他们都有字。

但是《水浒传》主要讲述的是农民反抗封建统治起义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以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压迫的民众或者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人为主,因此他们一般都是没有字的,毕竟这些人很少受到尊重,一般都是直呼其名的。但是也不是说《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是没有字的,如宋江字公明,所以有没有字一般都是社会地位挂钩的。


二、《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文学小说,但是里面的人物基本上都是遵循历史史实的,在各种史书上都是可以查到相关记载的,有很多记载他们的名和字的地方,所以作者也是参考了历史资料后才撰写的。

而《水浒传》中的故事大多来自民间故事传说,很多人物都是虚构或者自己加以命名的,因此并没有很多人有字。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名和字在古代是对一个人不同的称谓,他们包含的意义不同,既有所联系又有所区别,在古代一般有身份地位的人才会有字,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大家也渐渐简化这样一个称呼的习惯,名和字渐渐统一为一个人的社会符号。

6

“诨号”和“表字”虽然都是古人称呼他人的一种方式,但两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其中“诨号”更多用于行走江湖,而“表字”则更多用于中上层社会。因此,由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两本名著本质上的区别,进而形成了这一特点。

丨“诨号”和“表字”的区别

对于现代人来说,“直呼其名”乃是一种常用的称呼他人的方式,但在古代社会当中,“直呼其名”却是不太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姓名更多只用于长辈和自己称呼,而不被外人所用。

1、表字。表字是指除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外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通常为父母或师长所取。

2、诨号。又称诨名、绰号、花名、外号、雅号等,一般是由他人根据本人的外貌、性格、特长、嗜好、生理特征、特殊经历等特点而取的。诨号在虽然大多带有戏谑、幽默、讽刺等色彩,却也通常代表了个人特点,因而也具有唯一性。

如上所述,表字和诨号虽然都是称呼他人的方式,但两者的意义和用法却截然不同。因取表字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再加上普通百姓一般不会远离居所,故而下层穷苦百姓较少使用表字,而诨号又因通常具有戏谑、讽刺意味而不被中上层人士所用。
丨《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本质区别而形成的特点

就《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两本书而言,两本书的侧重点和描写的社会阶层完全不同,因而造就了称呼上截然不同的特点。

1、人物阶层不同。《水浒传》具有浓重的江湖色彩,其中大多梁山好汉都出自于市井小民,他们这些人本就很少有人取有表字,此外《水浒传》中的人物多为虚构,历史上留下姓名的本就较少,而诨号无疑比表字更能代表这些江湖人物。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仅大多为中上层政治人物,而且大多出自史实,能够青史留名的人物,具有表字也就不奇怪了。

2、内容侧重不同。《水浒传》描写的更多是江湖纷争,由于诨号往往能够代表个人性格、经历等特点,对于行走江湖的人来说,这显然更为符合他们的身份,而且在体现他们赫赫威名的同时,也更有利于读者对他们的行事作风和性格有个初步了解,例如“黑旋风”李逵,给人一听就是个莽撞的粗黑汉子。《三国演义》虽说是演义,但由于更侧重于政治、军事等事务,自然要更为正式一些。

3、两书均有例外。《水浒传》中并非所有人都没有表字,例如宋江便有表字公明,无用则有表字学究,这两人一个曾为小吏,另一个乃是个知识分子,这两人比较例外,应该也是为了与其他草莽之辈有所区分。《三国演义》中也并非所有人都没有诨号,例如关羽的美髯公,又如吕布的三姓家奴,还有孙坚的江东猛虎,公孙瓒的白马将军,这些诨号无疑均凸显了他们的自身特点和性格。

7

你好,我是国风

因为三国里所写的人物,很大一部分都是“士”族。也就是所谓的名门望族!想当年刘关张一出,诛除黄巾。那一日行军北上路过一山,忽闻山后杀声震天。刘关张纵马登高而望,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玄德曰:“此张角也!可速战!”三人飞马引军而出。张角正杀败董卓,乘势赴来,忽遇三人冲杀,角军大乱,败走五十余里。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

此可见当时的士族是多么瞧不起平民百姓。虽然刘备也是没落的士族,一样因为没有了官职被人瞧不起。刘备是因为家族自然而然有名有字的。姓刘名备字玄德!但是关羽张飞的字,恐怕是认识了刘备之后才起的。如之以前杀猪卖肉,贩枣鬻豆之徒。绝计只是有名无字之辈。

古代唤名为谦,称字为尊。所以见了人,自己报名,别人称字。比如刘备自称“备”如何如何,曹操就要称之“玄德公”如何如何。如果不想尊重你,就直呼其名了。比如汉中之战曹操见了刘备就直呼:“刘备忘恩失义,反叛朝廷之贼!”张飞见了吕布,不是叫他三姓家奴,就是直呼其吕布那厮。都是丝毫没有一点尊重瞧不起他的意思!

无论是真正的士族,还是后来进身名流,开始附庸风雅。三国中这些青史留名的人都是有字的。这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但是水浒传所写的这些人物就不同了,基本上很少有社会名流。大都是些杀人越货的匪徒罪犯,江湖商道的痞子小人。这些人基本上字都难识几个,像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之流连名都没有,哪会有什么字?他们的社会地位注定了身份的低微,就有如三国演义中的黄巾军中很大多数人也是没有字的。虽然他们占山为王,成就了一时的霸业。但是之于历史的洪流,他们连沧海里的一片落叶都不及。

8

这是古人有意正三观,《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无论成败,都是高贵的,所以应该有字。而《水浒传》里的主角,都是反贼,只能给个外号。

9

时代的发展。

10

可能到水许时字已不重要,三国时应有尽有。水浒则人人有绰号,虽有人无绰号,也算是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