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美国为什么不支持英、法两国,反而联合苏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美国为什么不支持英、法两国,反而联合苏

2020-09-05 18:33阅读(109)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美国为什么不支持英、法两国,反而联合苏联一起打压他们?:英法合伙欺负银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准

1

英法合伙欺负银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准备独立修建一条水坝。这一举动引起英法两国的强烈不满,因为英国银行和企业本来占了运河49%的股份,另外51%则属于法国。

虽然当时殖民地独立运动风潮涌动,但苏伊士运河的战略意义重大,两个欧洲强国明显都不准备放手。作威作福已成习惯的老牌殖民者准备再次选择战争,只不过他们需要先找到一个借口。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突然不宣而战强攻下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半岛,并迅速向运河区挺进。在以色列进攻发起2小时后英法两国假惺惺的声称出于运河安全考虑,最后通牒双方停火,各自撤军10公里。

早有默契的以色列单方面接受了通牒,却继续向埃及进攻,纳赛尔那边一看以色列根本没停手的打算,干脆拒绝了这份通牒。也不得不说纳赛尔同学的心眼儿太实,人家英法等的就是他拒绝,这下总算找到借口群殴了!

10月31日,英法两国调集了100多艘舰艇,200余架飞机开始对埃及狂轰滥炸,短短两天就能调动这种规模的轰炸,说他们提前没准备鬼都不信。到了11月5日,英军1000多伞兵加2万多海军陆战队已经开始对运河区实施直接占领了,还好埃及军民拼死抵抗,总算运河没被完全占领。

美苏仁义大哥出手

英法以三国唱的这出双簧实在不怎么高明,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一致表示这吃相太难看,几百年来一点进步都没有,差评!白头鹰大统领艾森豪威尔先生不失时机的出来开始主持公道,着实收拢了一大波人心。

老艾是技术流选手,他先给英国首相艾登发了个电报,赶紧给我滚回来!不然有你好看!然而艾登却假装没看见,继续军事行动。折了面子的老艾终于开始发飙,他表示要让不长进的英国佬看看高端玩家怎么浪,之后开始抛售英镑.....

仅仅一天的时间英镑就贬值了15%,搞的英国佬欲哭无泪。更狠的是老艾还直接否决了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同时停止向英国的经济援助。不给我面子是吧?那你也别想过日子啦!

白头鹰这边大杀特杀的时候苏联大毛熊也没闲着,他们正焦头烂额的摆平匈牙利造反的事儿,赫鲁晓夫一看老艾这么露脸也赶紧出来刷存在感。当然,毛熊的方法自然是一贯的简单粗暴。

他们直接向英法以三国发去通牒,赶紧给我滚回去,保持好你们的和平状态,如果你们不选择和平,老子就会选择核平!英国两国对这个威胁表示无所谓,你家的熊牌原子弹够不着伦敦也够不着巴黎。以色列这边可不干了,合着你俩拿我当枪使唤完还想再当把炮灰呗?毛熊的原子弹能够着我啊!

不过英法的强硬也确实没坚持多久,比下限他们根本不是毛熊的对手,赫秃子见他俩不惧自己,直接给老艾发了个公开信。信中表示咱们两国是时候重温下二战时摆平小胡子的旧梦啦,再组团抽那俩孙子一顿怎么样?还没等老艾回信儿呢,那边的哥仨就受不鸟了,表示俺们撤出来不就完了嘛!何必搞得这么伤感情呢?

其实都有小算盘

就这样,11月6日,英法接受停火协议开始撤军,11月8日以色列也接受了撤军的协议,只是他们赖唧唧的带到第二年3月才走。一场由运河归属权引起的战争在两个仁义大哥的努力下平息了,只是仁义大哥们是真仗义吗?当然不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算盘。

美国一反常态的压制英法大抵基于以下几个考虑:

  1. 英法的军事行动事先没通知自己,这是美国秩序制定者身份的挑衅,必须打压。

  2. 英法找借口的军事行动也可能成为苏联的借口,他们可能会借机在中东扩大势力。

  3. 英法的行为是典型旧殖民主义体现,作为新带头大哥,绝不能让他们露头。

  4. 可以在整个地区大量刚独立的旧殖民地国家中狂刷一波好感,有利于他们在中东的势力扩展。

而苏联不惜发动战争威胁也要逼退英法大抵处于以下几个考量:

  1. 苏联与埃及纳赛尔政府本就关系亲密,那是他们在中东的桥头堡,谁碰谁死。

  2. 在匈牙利事件中的国际形象太差,他们需要换换脸。

  3. 配合美国压制英法可以让他们离心,给英法一种美国不可靠的信号。

  4. 可以进一步加强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感。

没啥能总结的,这帮玩战术的都心黑,而且越来越黑,原来身为顶级玩家的英法两国这时候只能叫人家玩,怎一个惨字了得。事实上这次苏伊士战争对各国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的艾登政府直接垮台,从此由一个全球大国沦为地区强国,甚至成了美国的跟班;法国那个永不服输的戴高乐则意识到美国人不可靠,开始走独立外交政策,一直延续到21世纪才停止。

纳赛尔带领的埃及虽然在战争中受到重创,但在政治上收获颇丰,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共主,身后还多了毛熊做靠山。以色列把到嘴的肥肉吐了出去,但也不是毫无所得,在谈判过程中他们取得了美国的支持,崛起已不可阻挡。

2

其实,冷战初期,美国真真正正的敌人并不是苏联,而是英国,当然,法国也可以算一个名额。

二战后,美英苏实际上是三国博弈

很多人以为,二战结束后英国便彻底的沦落为二流国家。但实际上,英国当时并没有衰落,而且整体实力上和美、苏并没有太大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英国的实力还要强于美苏。

二战之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靠着其殖民体系统治着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其政治、军事,以及国际影响力在当时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可以比肩的国家。

到了二战之后,大英帝国虽然整体实力下滑,但闹腾了好几年,也只有英属印度地区独立(印度、巴基斯坦等等)。此时,英国充其量只是损失英女王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其他的明珠屁事没有,还都留在王冠之上。

可以说,如果保住这些殖民地,英国完全有实力成为世界第三极,甚至有可能威胁美苏霸权。

这个时候的情况基本上就是三国争霸,谁都不想和其中一方成为死敌,让第三方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英国佬这个全球著名搅屎棍开始长袖善舞了。

不得不说,英国佬确实很坏,也懂得利用国际局势。在二战结束后,自己辛苦建立的殖民体系已经开始崩塌,为了避免美苏合力攻击自己,1947年3月5号,丘吉尔悻悻的跑到了美国富尔顿城发表了一通反苏言论,即铁幕演说。

这场铿锵有力的演讲中,丘吉尔把美国称为站在权力巅峰的国家,应该有新的战略目标,那就是遏制苏联。

这个高帽戴的,让美国人非常高兴。

但人家美国还没说话,这里的英国佬就已经按耐不住为别人找对手。显然,英国佬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遏制苏联,实际上更多的是挑逗美国和苏联狗咬狗,以此来转移美、苏对英国压力。

美国得知后,虽然被赶鸭子上架,开始了针对苏联,但实际上,美国也知道英国的目的。这也是冷战初期,美国一直没有对苏联下狠手,斯大林也一直处于防御状态的原因。

因为美、苏也明白,如果现在两个国家咬起来,英国佬就捡便宜了。

第二次中东战争

时间来到1952年,埃及的纳赛尔推翻了英国扶持的法鲁克王朝,之后,纳赛尔摒弃了法鲁克王朝亲近西方的政策,英国军队被迫陆续撤离埃及。

不过,英国佬岂肯就此收手,因此并没有放弃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

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不用多说,连通东西方的重要航道,不仅可以为控制国创造大量过路费,而且其作为战略通道,必要时还可以对敌对国进行制裁。

1956年7月26日之前,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份41%为英国持有,52%为法国持有。但从这一天起,由于纳赛尔将其收归国有,苏伊士运河被埃及掌控。埃及此举立刻招致了英国佬、法国雄鸡的不满,两个国家一合计,不报此仇非君子。

与此同时,由于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的仇视,埃及宣布,以色列船只禁止通过苏伊士运河。

以色列一看曾经的世界老大、世界老二都准备打埃及,那自己怎么可能落后,所以立刻加入英、法。

经过英、法、以的商量,决定由以色列率先出兵,对西奈半岛发动攻击,然后英法两国拉偏架,号召两家在苏伊士运河两岸停火。之后,英国佬、法国雄鸡接管苏伊士运河。

想法很好,但现实真的很残酷。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不宣而战,采用偷袭的方式进攻西奈半岛,纳赛尔见此情况开始调集军队准备反扑。但次日早上6点,英、法以保护运河通航为由向埃及发出通牒,要求两家停火。

纳赛尔看后表示坚决不同意。此举正中英国佬、法国雄鸡的下怀,于是英国立刻以调停为名出兵,迅速占领了苏伊士运河两岸(不得不说,纳赛尔也是一个耿直的男孩儿)。

英国佬占领苏伊士运河,目的是维护其殖民体系和霸权,但这一举动触动了白头鹰和毛熊脆弱的神经,两家同时感觉当下一颤、大事不妙。

为此,美国、苏联开始合击英法。

美、苏联手方式和影响

美国毕竟是北约成员国,因此,明面上并没有和英国佬撕破脸,但也采取了实质性的手段来打击英国。

美国当即抛售大量英镑,导致英镑贬值了15%以上,同时,美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停止了英国的贷款和援助。

和白头鹰相比,毛熊的做法要简单粗暴很多,直接怼英国佬,如果你们不撤军,到时候原子弹可不长眼睛!

英国佬一看,得,经济命脉被人家美国掌控了,军事上又不敌苏联,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家吧。

法国一看,英国佬都走了,自己还呆在这儿干嘛,卷铺盖走人吧。

于是一对难兄难弟手牵手回家了,留下了小兄弟以色列在西奈半岛独自伫立了很久很久。是不是有点被抛弃的感觉,说好的打埃及呢?

经过这件事,英国佬彻底放弃了经营殖民体系的想法,从全球性大国变成了一个西欧地区性大国,而且还成为了美国的忠实小弟,唯命是从。

而法国呢,为了避免核威慑,决定自己研发核武器。另外,他觉得人一定要靠自己,哦不,是高卢雄鸡一定要靠自己,所以组建了欧盟,决心建立美苏之外的第三个国际力量。

以色列呢,看到了美国白头鹰高高在上的姿态,羡慕极了,从此成为了白头鹰的坚定追随者。

美、苏两国的心思

其实,此次美苏联手,不仅仅是为了彻底摧毁英国的殖民体系,也是为了争取中东地区国家的好感。也因此,两个国家都表现出了对阿拉伯世界的关心,为了接下来加剧冷战斗争拉拢人心。

后来,美国为了拉拢阿拉伯世界国家,还提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由美国出资给中东国家提供军事、经济援助,以此拉拢阿拉伯世界的盟友。不过,由于以色列投靠美国,阿拉伯世界很多国家都选择了投靠苏联。

最后说说纳赛尔,纳赛尔可谓是第二次中东战争的最大赢家,虽然输了战争,但是面对的是英、法,所以并不丢人。而且,此次事件之后,埃及名正言顺的拿回苏伊士运河,美苏争相向纳赛尔抛来橄榄枝。因此,纳赛尔瞬间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领袖,政治上可谓收获满满。

3

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的战争,起因是当时的埃及推翻了法鲁克国王,新任埃及总统的纳赛尔为了把苏伊士运河的权益收归国有,废除了英法两国在苏伊士运河的特权。

英法两国自是不甘心就此罢手。

英法两国曾称霸世界几百年,虽说在二战中一个被打败、另一个被打残,雄风虽早已不在,但不会就此俯首认输。

苏联、美国就不说了,在国力、科技、军事和工业领域早已超过自己,对此英法两国虽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不是对手。

但是英法两国面对着这些第三世界的对手,心里还是以老大自居,虽说已经是破落户贵族,但毕竟比这些老贫农要好得多。

所以,当埃及这个国家要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权益时,英法两国怎肯罢休?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时的苏伊士运河确实是英法两国搞得投资建设,这得要佩服人家英法两国的眼光的独到之处。

因为它是贯通地中海和红海的一条关键通道,不管是从欧洲到亚洲,还是从亚洲到欧洲,正因为有了苏伊士运河,才使得邮轮和货船不再绕道非洲好望角的几千里冤枉路程。

想当初日俄战争时,俄国的太平洋舰队不敌日本的联合舰队,为了支援太平洋舰队,沙俄最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不得不从波罗的海出发,顺着大西洋一路南下绕道非洲的好望角 费了大半年的时间,等到达战场时被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一举击垮。

所以,苏伊士运河不仅影响着埃及、以色列和英法两国,也同样影响着全世界。

而经过苏伊士水道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更是令人垂涎三尺。

因此,无论如何英法两国面对着埃及想要收回的苏伊士运河,自然是不肯罢手。

埃及自然不是英法以三国的对手,但此时引起了国际上的巨大反响。

首先苏联出面干预,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对英法以三国发出严厉警告,让三国停止战争,不然就对它们使用核武器。

英法两国自然不甘心就此认输,他们还在指望美国能替他们出头呢,因为他们可都是属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在军事上是有协定的。

但谁知美国就像没事人似的无动于衷,好像这事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

其实英国和法国根本就不知道,美国最恨的国家其实正是他俩。

在美国独立之后不久,虽说已经独立了,但是实力还很孱弱,这时的英国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不断的打压美国,封锁美国海岸,逼迫美国签订不平等的贸易协定。

而当时的法国也来跟着凑热闹,跟英国一道欺压美国。

应该说,当时的美国可真是很透了这两个国家。

但反过来说,美国和包括德国、苏联在内的其他国家并无什么深仇大恨和过节。

在雅尔塔会议时,当时的美国的立场明显的是站在苏联一边。

美国认为,在欧洲地区保持一个强大的苏联是符合美国的利益的。

并且,罗斯福还再三的劝导英国首相丘吉尔把香港归还给中国,战后放弃殖民地等。

大英帝国虽已经日暮穷途,但世界第一霸主的光环还尚未褪去,它还想继续领导世界。

在苏伊士运河事件爆发之后,苏联首先向英法两国发出了撤军通牒,不然的话要使用核武器招呼他们。

按他们的想法,这时的美国是应该挺身而出为他们撑起核保护伞的,但美国人根本就不鸟他们。

反而和苏联一起联合打压他们,真让这两个国家大出意料之外——美国人把他们出卖了!

这也难怪,想当初就是这两个坏家伙欺负和打压美国,也是这俩家伙在《巴黎和会》上把美国摒弃在欧洲之外,拒绝美国融入欧洲。

现在美国总算等到机会出这口恶气了!

4

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不从头说起。

苏伊士运河修建在苏伊士地峡,狭窄的地峡上修运河,没毛病,因为巴拿马运河也是建立在巴拿马地峡一带,克拉地峡也一直是筹建中的运河绝佳所在。

苏伊士地峡在很久以前的状态很可能是海峡,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地峡隆起于地面,海峡就不通了,变成了一片荒漠,地中海与红海的联系被阻隔了。

从此后,要走水路从地中海来到红海,船只必须要绕道好望角,画一个奢侈无比的大圈,如果把苏伊士地峡挖成运河,就能将红海与地中海连接,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可以大大缩短东西方航程。

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公里;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公里,

一旦开通,世界上将有至少七分之一的船只就会从此经过,运河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苏伊士运河现在的主权归埃及所有,但运河实际上却是法国人修建的。

不是埃及人不想修,而是埃及人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这个能力,只好在1858年让法国人承揽这项工程,谁修谁受益,期限是99年。工程修了11年,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最终花费1860万英镑,超过工程预算2倍还多,承建者因此负债累累,不得不把部分运河经营权出卖给英国人。

埃及没有能力,法国修建了,法国人没能力撑下去,将部分股份转手卖给了英国,在合同期内,英国受益,没毛病。

由此可见,英国对运河拥有经营权、控制权,合理、合情、合法。

1936年,英国与埃及签订《英埃条约》,英国坚持保留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1951年,埃及强人纳赛尔发动政变上台,单方面推翻了1936年《英埃条约》,要求英国撤军。

1954年英国同意放弃。1956年6月,最后一批英军撤离埃及。

但是后来英国为什么又和法国一道入侵埃及?

原来埃及政府不但在1956年7月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且还要在畅通无阻的运河上修建一条水坝。

这下子英法不干了,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了,英国银行和企业占了运河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一则属于法国。

两国都是老牌殖民地国家,横行霸道惯了,当然咽不下这口气,打算强迫埃及政府收回成命,但苦于没有借口,因为运河主权是埃及的。

正在着急的时候,机会来了。


因为埃及不让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派兵攻下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半岛,向运河区推进。

英法立马向埃及和以色列军队发出最后通牒,意思是说你们打仗不能影响到运河安全,因为运河有我们的股份,埃以军队必须停火、后撤。但是埃及总统纳赛尔仗着苏联撑腰,断然拒绝了英法的最后通牒,英法出手了。

10月31日,英法军队联合出兵占领运河,遭到埃及军队抵抗。

11月1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在联大紧急大会上提出立即停战的提案。

次日,联大特别会议对此进行投票,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这个提案。

5日,苏联和美国联合发出声明,谴责英法,要求英法赶快撤军。

苏美还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扬言说,如果英法置之不理,两国将出兵埃及制止侵略。

英、法政府在国际上陷入空前孤立,国内反战呼声高涨,内外交困,不得不宣布从6日开始停火。

12月3日,英、法宣布从埃及撤军,22日全部撤走。

至此,埃及大获全胜,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致电英国首相艾登,向他施压。还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镑汇率大幅下挫,短短一周贬值15%。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否决英国向国际货币组织发出的贷款申请,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宣布停止一切对英国的经济援助。

为把英法势力赶出运河区,美国还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跟英法摆出恐吓的姿势。

众所周知,英法是美国的盟友,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但是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旗帜鲜明支持埃及,不是无缘无故的,有自己的战略考量。

一、美国不希望有人挑战新型国际秩序

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虽然受益匪浅,但也蒙受巨大损失。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就是国际上没有秩序,大国明目张胆入侵别国。

为了杜绝战争,在美国主导下成立了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宪章》,英法对埃及的军事行动,已经属于赤裸裸的侵略,符合联合国宪章关于\"侵略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以及\"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封锁另一国家的港口或海岸\"的定义。

美国如果因为英法是盟国,就偏袒他们,联合国宪章就没有了权威,美国也没有了威信,不具备世界领导者和世界警察的资格。

所以美国才不惜威胁要跟英法一战,来维护自己的公正形象。

二、告诉英法谁是老大

美国在二战中拯救了欧洲,也拯救了英美。二战后又启动了马歇尔计划,向欧洲大把撒钱,帮助西欧各国战后重建,恢复造血功能。

但是英法恢复元气后,就不听美国了,这还了得。

所以美国不惜跟英法闹翻,也要修理两个小兄弟,告诉他们,请摆清自己的位置,以后国际事务中,我才是老大。

三、美国害怕埃及倒向苏联

埃及是中东大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举足轻重。如果美国对英法的入侵袖手旁观,任凭苏联发挥,会让埃及彻底倒向苏联。

美国如果跳出来支持英法,即使是隔岸观火,英法也绝对不会撤军,苏联也无可奈何。

正是因为美国的\"主持公道\",让埃及感激涕零,为日后美国和埃及靠近留下余地。

1970年,萨达特担任埃及总统,加速向美国靠近,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伙伴。

1978年,埃及和以色列在美国的撮合下,签订了《戴维营协议》。埃及的行为让中东阿拉伯国家群起效仿,中东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如果当初美国没有“主持公道”,肯定伤害埃及人民的感情,美国跟埃及就不会走得那么近。

由此可见,美国政治家还是有战略眼光的,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扮演了“正义”角色,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

5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是以英法最后一次殖民战争,但由于战争的失败也标志着英法彻底退出国际一流大国的行列。也是地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觉醒。但这战争中,最初是英法是避开美国而进行的,但后来当英法向美国求助的时候,美国不仅没有施以援手与,反而与苏联联手共同打压英法,这实际上标志着属于美苏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在1952年,埃及军官纳赛尔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法傀儡国法鲁克王朝,在1956年埃及政府没收英法在埃及所有资产,包括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对此强烈不满,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开始武力侵犯埃及,而纳赛尔在苏联支持下积极应战,而此时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态度暧昧,1956年10月,英法以三国联军正式开始发发动了对埃及的战争。色列先发制人,对埃及发动军事打击。在11月1日,美国居然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停战的提案。5天以后,苏联与美国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声称英法是侵略行为。美苏会全力帮助埃及的反侵略。英法得知以后被迫于12月初从埃及撤军,在美苏的干预下,埃及取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

但美国为何没有帮助英法?而是和苏联穿一条裤子呢,美国这么作的首要目的就是为告诉全世界,现在是美国时代,英法当老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现在是美国当家的时候,没有美国的“同意”小弟的行为大哥是不认的。实际上早在9月2日战争发生之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致信英国艾登政府明确反对战争行为,美国有拉拢埃及新政府(控制埃及)意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才和苏联联手制约英法两国。这也预示着美苏控制世界和冷战的的到来。而对于新兴国家而言。他们纷纷反抗殖民独立,预示着英法的在全世界的殖民统治的瓦解。而新兴国家的独立,也有利于美国控制和拉拢。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用最简单的话说,美国就是为了瓦解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的势力。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通过这场战争,也让英国知道了美国的真实意图,从此彻底成为美国的小弟,而法国提高了警觉,认为美国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走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德国一起共同建立新欧洲。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6

因为美国人并不傻。

发生在1956年的第2次中东战争,仍然令很多人记忆犹新,这不仅仅是因为战争的核心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围绕这一小小的苏伊士运河展开的地区战争。虽然时间很短,规模最小,却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在标志着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开始成为中东主宰的同时,也宣告了英法两大殖民帝国体系的彻底瓦解。

而英法这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尴尬结局,与其说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倒不如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这场战争的起因,是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麦加尔·纳赛尔发表纪念埃及“七月革命”4周年的演说。这场演说看似平淡,却蕴藏了这个雄心勃勃的总统一剑封喉的杀机,因为在演说的最后,纳赛尔宣布《共和国总统关于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即“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而这一决定也将在世界引发强烈地震。

果不其然,在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之后,英法两国瞬间原地爆炸。虽然法国早在19世纪就被英国赶出了埃及,但当时法国的石油进口超过一半需要通过苏伊士运河,虽然作为发达国家的法国并不差过路费那几块钱,但高卢鸡的荣耀必然会葬送在苏伊士运河的收费口,所以就是为了面子,法国也不能坐视不理。

而相比之下英国更有干涉埃及内政的理由,因为在很长时间里埃及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而就在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之前的前几年,英国还在苏伊士运河大量驻军。如果做是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不仅石油进口会被卡脖子,更重要的是日不落帝国的脸面没地儿搁。

所以,为了英法两个殖民帝国的老脸,两国必然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但二战后的英法两国早已今非昔比,家到中落的两大殖民帝国如果没有美国的点头和支持,基本就是小孩过家家。但此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忙着总统竞选,并不想被英法两国拿枪使,所以态度相当暧昧。

而感觉美国靠不住的英法两国在得不到美国支持的情况下,决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再拉上中东小霸王以色列,感觉事情是有八九是稳了。

于是在虚情假意的所谓国际协会始终无法达成任何协议的情况下,英法以三国迫不及待地开始对埃及动手。

10月29日以色列率先动手,而后拉偏架的英法两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战双方停火,得了便宜的以色列当然乐见其成,但受伤的埃及则表示我去年买了个表。纳赛尔明确拒绝英法两国要求。于是得理的英法两国于10月31日开始出兵干涉,战争规模迅速扩大。

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新生的共和国埃及面前,英法以三国联盟可谓势如破竹,屡战屡胜。

英法的不要脸行为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美苏两国更是反应激烈。由于当时的匈牙利事件逐渐明朗,为转移国际视线,苏联开始向英法以三国施压。比如警告以色列要将这个弹丸小国从地图上抹去,威胁英法将使用大规模核武器。

苏联的表态让三国大为恐惧,尤其是英法,作为北约成员国,他们将炽热的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而美国虽然表示绝不与苏联同流合污,但也对英法嗤之以鼻。美国先是威胁英国撤军,并抛售英镑进行经济打击,迫使狼狈不堪的英国率先打了退堂鼓。而面对背叛了队友的英国,上蹿下跳的法国没有任何办法,只好鸣金收兵,以色列也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偃旗息鼓,第二次中东战争宣告结束。

很多人从埃及伤亡远大于英法以联军得出埃及战败的结论,事实上埃及是名副其实的赢家,纳塞尔不仅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为阿斯旺大坝筹集了更多的经费。且因第2次中东战争,个人威望空前提高,不仅成为埃及众望所归的领袖也让埃及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盟主。

而在第2次中东战争中,苏联成功转移了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同时掌控了了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很长时期内一直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靠山。

而美国通过干涉第2次中东战争,彻底将英法两大殖民帝国打垮,成为中东地区的霸主之一。从此英国彻底沦为美国的小弟,法国虽然有心“自力更生”却有心无力。

而以色列则取得了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可以说小赚。

而英法则成为最大的输家。虽然在二战中因及时投降保全了实力,但法国的衰落早已不可避免,而法国面对此起彼伏的独立运动,从来都是粗暴的镇压,这让法国在疲于奔命中被彻底边缘化。

而英国在二战中的损失更大,第2次中东战争只能作为其回光返照,而英国的殖民体系也通过这场战争彻底瓦解,从此第三世界一跃而起,日不落帝国成为昨日黄花。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7

美国豪横不管是否盟友,只要有损自身利益,那就怼他没商量。1956年英法联手与埃及争夺苏伊士运河所有权时,美国一反与英法友好之态,与对手苏联联手将英法挤出中东,美国真的是见弱国被欺侮,主持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吗?非也,美国只是巩固霸权在中东分一杯羹而已。

苏伊士运河开凿之前,由亚洲赴欧洲航运必须绕非洲南段好望角才行,不然就需将货物卸下通过埃及陆路运往欧洲。

其实早在埃及十二世法老时期,就有意将苏伊士地峡打通,把红海与地中海连接起来,打造一条连接亚非欧的航运通道,可是埃及陆陆续续一直无力完成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到十九世纪中叶只得依靠欧洲强国力量完成。

于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打通后,一直由英法垄断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运营。1872年,英国将埃及全面纳入殖民地范围后,苏伊士运河所有收入更无埃及的份了,甚至英国还在苏伊士运河港口建立了军事基地。

1952年,随着纳赛尔率领的埃及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英国被埃及人赶出国门,不过苏伊士运河所有权还在英法人手中。

二战后,美苏形成两大阵营,苏联为拉拢埃及一时间称兄道弟,来往比较热络。而美国则随即撤销了对埃及阿斯旺大坝工程的经济援助。纳赛尔为筹集建坝资金,遂于1956年7月宣布将苏伊士运河经营权收归国有,所有收入皆用于阿斯旺大坝工程。

纳赛尔此言一出,英法两国立马炸了锅。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不仅是牵涉到英法两国收入问题,更对两国日益衰落的国际影响力雪上加霜,尤其是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已狼狈退出多处殖民地,如今在把在中东仅剩的苏伊士运河权交出,那真的是日暮西山退出世界第一强国之位了。

英法有意与埃及叫叫板,可其实力在二战中被消耗殆尽还未缓过劲来。可英法又不甘心看着埃及得逞,于是两国一合计就暗中撺掇以色列侵占加沙地带后,向苏伊士运河地区方向蚕食。

本来纳赛尔就硬汉作风,其背后又有苏联撑腰,以色列来了迎接他的只有猎枪。埃及与以色列一动手,英法两国就以调和人身份出面命令两国停火,各自后退十里。

以色列深知其中奥妙,遂很听话就开始后撤,可是纳赛尔未看懂英法居心叵测,坚决不撤军,遂直接中了英法圈套,给英法出兵埃及的借口。

埃及毕竟国弱,很快被英法以三国联军打得溃不成军,只得向苏联求救。随即苏联就以动用核武器威胁英法撤军,其实苏联出头也有自己小算盘。

当时苏联称霸之心正盛,他们援救埃及一来可以显示大哥护小兄弟的气势,以便更有效统领阵营中的弟兄;二来苏联看中苏伊士运河重要军事地理位置,也想藉此涉足中东事务,以方便日后在中东布局;三来在埃及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支持情势下,为埃及出头,不但可以提升苏联的国际正义形象,而且还将公众视线从匈牙利乱局中转向埃及,以便苏联从匈牙利事件的焦头烂额中脱离出来。

美国一看苏联出头就有些坐不住了,他们可不想让苏联在中东占尽便宜,于是就与苏联一起勒令英法撤军。英法本来打埃及都有些力不从心之感,一见美苏同时出手,也只得乖乖撤军了。

美英法本属同一阵营,那美国又为何不为英法助阵,反而与敌手一起挤兑英法呢?其实这正说明了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而没有永远的朋友。

二战后随着美国崛起,英国衰落,世界霸主地位已到更迭之际,但还未完成全面交接。当初英法起心想出兵埃及是,英国首相艾登曾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援,可当时艾森豪威尔正忙于竞选总统无暇顾及此事,也并未同意艾登出兵埃及。

等苏伊士运河战争打响,艾森豪威尔也腾出手开始审视中东战局,遂决定出手搅动中东风云。其心中小算盘也不在乎以下几点,一是英法未经美国同意出兵,美国当然要威吓英法以显示世界老大地位,英法必须遵从,随便也与英国交接好霸主地位;二来中东石油资源丰富,美国也不容忍苏联在中东一家独大,怎么也要分一杯羹。

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埃及虽败却完全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经营权。美苏正式涉足中东事务,开始了两国正式冷战争霸时期。

法国看到了美国眼中只有利益的不靠谱,就开始实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同时也有意与其他欧洲国家实施欧洲一体化进程。而英国不仅失去苏伊士运河掌控权,同时也正式让出世界头把交椅,沦为二流强国,成为此次战争最大输家,艾登也因此自动辞职。

一场苏伊士战争为世界重新洗牌,改变了世界格局。如今有人将新冠疫情看做另一场苏伊士战争,随着我国对多国实施援助,在国际影响力声誉更隆,而深陷新冠疫情泥潭的美国,是否会因此衰落,世界格局再一次重新洗牌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8

“我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巩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把纳赛尔打到空中,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巩固了纳赛尔(领导权),却将苏伊士运河从自己手中打到空中。”

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的名字就是苏伊士,是他这个十二代国王下令开凿了运河,所以由此得名,但两千多年的变迁造成这条运河修修停停,弃而复用,所以和现在的苏伊士运河并不能完全等同。

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在于,他摆脱了好望角,使欧亚两大洲之间的航程缩短了六千至一万二千公里,是东西方交流和交通的咽喉要道。

真正通过大规模工程贯通地中海和红海的是法国殖民者,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授权雷赛布正式建立同名公司,获准运营苏伊士运河99年。

1858年,苏伊士运河公司开始开凿运河,解决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最终才得以贯通。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耗时11年,耗资近1900万镑,这个足以令任何一国财长头晕目眩的巨额投资,压榨了几十万埃及劳工的血汗,这几十万劳工中,死亡人数高达12万人,遗骸排起来比苏伊士运河还长。

1882年,英国把法军挤出了埃及并正式占领,英法两国共持有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权,作为欧亚两洲的交流、贸易要地,英法殖民者赚得钵满盆满,可怜的埃及,利润聊胜于无,但在英法的淫威下也无计可施。

1856年签订运营权,时长99年,到了1956年,这个问题应该得到解决了。

1956年,同时也是埃及七月革命爆发的第四年,苏伊士运河的问题摆到了总统纳赛尔桌案,无论是出于维护领土权益还是履行合同的义务已经结束,无论哪个理由都足够支撑纳赛尔从侵略者的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一切权益。

同年6月,所有英军在埃及政府的施压下,在条约的束缚下,在埃及人民的怒骂中,离开了埃及这片曾给他带来丰厚利润的领土,但“苏伊士运河”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控制权并没有回到埃及政府的手中。

同年7月26日,纳赛尔对亚历山大解放广场的十一万群众开始发布演说,这是“阿拉伯的声音”,所以阿拉伯世界所有国家大部分人都在收音机前用心地听着他的讲演,在长达三个小时的现场讲演中,他的讲话受到了现场无数人的支持,热烈且经久不息的掌声令纳赛尔不得不收声静待掌声结束。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讲演接近尾声的时候,纳赛尔丢出了他的重磅消息,“苏伊士运河是我们的”,他要“建立新的运河公司,这个公司由埃及管理!由埃及管理!由埃及管理!”。

从资金上考虑,纳赛尔也必须收回苏伊士所有权利,无论是农田水利还是修筑大坝,他所要做的所有事都需要有巨额的投入,他必须掌握这条财源。

英法对苏伊士运河投入、运营百年,这涉及他们巨大的经济利益,凭借船坚炮利而骄横跋扈的侵略者们,还没有及时从殖民思想中抽离,所以英法决定对埃及发动战争,妄图在撤军的当年再次卷土重来打败埃及,无论是苏伊士运河还是埃及,他们都要掌控在手里。

什么理由呢,当时的英国首相艾登把苏伊士控制权的丢失,推到“完全失去中东石油”的高度,所以必须要积极备战,不止运河运营权,包括纳赛尔政府也要被推翻。

本来美国和埃及的关系还算不错,因为美苏都在争夺埃及这个“朋友”,但是囊中羞涩的纳赛尔最终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了苏联的武器,同时把即将上马的大坝项目也给了苏联,这让美国失去了支援埃及的动力。

苏伊士运河同样有着法国的利益,而且“可恶”的纳赛尔竟然将手伸到了阿尔及利亚,这让法国更加不爽,所以纳赛尔必须倒台,苏伊士运河必须被收回。

出于不愉快的合作,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同样想要搞掉纳赛尔,但当他知道英法打算玩真的以后,美国改变了态度,在多国代表参与的调解会议上,政客们激烈讨论着埃及问题,都想让他人能够接受自己的主张。

而就在他们的争吵趋于白热化的时候,早就决定动手的英法却在背后积极备战,以色列也在这个时期参与进来,别问以色列是咋知道的,因为他有个举世闻名的机构名叫摩萨德。

后期开战相关埃及的大部分情报也是由摩萨德提供的,包括摧毁埃及的200架最新战机,令埃及损失惨重一度失去了制空权。

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率先发难,将伞兵迅速降落在西奈半岛,后期坦克部队也迅速到位,考虑到埃及的反击,三国发出无耻的通牒,在自家部队距离苏伊士运河150公里的时候,要求两方驻军在苏伊士运河两边的十公里以外,为的就是让自己的部队不受阻碍的快速推进。

在自己领土上战斗的纳赛尔怎么会与三国联军妥协,结果就是200架新式战机报销,并有千余人在轰炸中丧生,六天后的11月5日,英法伞兵降临埃及,虽然在顽强的抵抗下推进缓慢,但按当时的情势分析,占领埃及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就在转天,这场举世瞩目的苏伊士战争竟然戏剧般的结束了,虽然三国一再声名战争的结束是因为目的已经达到,其实这些话从来就没人相信。

最终的原因是苏联发出了无比清晰的不容置疑的信号,苏军将坚定的向埃及投入军力,以抵御英法侵袭,之前没有参与是因为当时的匈牙利让苏联无法兼顾。美国想要中东利益,苏联当然也想要,所以苏联打出的旗帜是“重新建立中东和平”。

面对苏联这个大块头,英国议会多名大佬威胁辞职,法国也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压力,12月22日,联军在联合国监督下全部撤军。

冷战时期美苏意见很少能够达到统一,苏伊士战争就是个例外,他们共同施压结束了战争,争取到了暂时的中东和平。

这个例外是怎么来的呢?

二战后,反战主义席卷欧美,英法以的作为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中一员的美国也是如此,而令他更为恼火的是英法以这三个铁杆盟友竟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背着自己搞事情,这让素以老大自称的美国情何以堪。

美国同意加拿大的建议,打算主导并建立国际部队进驻埃及维护和平,而就在英法伞兵大举突破埃及防线的当晚,苏联主动与美国沟通,建议双方合作共同制止这场战争,否则苏联不惜采取一切武力手段。

艾森豪威尔就爱瞎说大实话,“中东出现真空,美国一定要赶在苏联前填补。”,这就说明在利益上,英法与美国也有冲突,随着英法在中东没落,美国适时的将黑手伸了进去,简单说就是通过一切手段将英法丢出中东利益圈,他自己来填补真空这非常符合美国的利益。

一旦苏联参与,英法将面临巨大的涉及生存的挑战,随着苏军在中东地区的推进,所过之地都有可能投入苏联的怀抱,这是美国所不想看到的,一旦苏英法动手,美国进退维谷也会落入两难境地。

二战后,世界格局已经发生改变,殖民主义也不再被人们接受,自认地球统治者的美国,他绝不会支持这种殖民势头再次席卷全球,这不符合主流思想,更不符合国际准则。

英法不占自有美国来占地盘,在占地盘之前总要有个光辉的形象,这有利于美国今后在中东地区攥取利益。

苏联与美国联手的原因大致相同,都是因为利益,苏联不希望任何国家和他抢肉吃,对美国,苏联可以偶尔压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对英法这种没落“小国”,他是丝毫都不放在眼里的。

苏联也不似表面上那般强硬,毕竟相互都有干掉对方的核实力,一旦打起来收不住手会很麻烦,所以要求美国作为老大哥管教管教小弟,否则擦枪走火对谁都没好处,还可以顺便离间西方势力阵营的关系。

苏联同样也要面子,也要在中东树立伟大形象,所以美苏的合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9

在人们印象中,美英法一直是最亲密的盟友,因为他们都是西方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三国立场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不但没有跟英法站在一起,反而和苏联联手打压英法,这是怎么回事?

埃及人请法国修建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在1869年修筑通航,它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它的开通让地中海与红海紧紧相连。

开通后,过往的船只不必再绕道,从欧洲到非洲东海岸和西亚以及南亚、东亚、东南亚的海上距离被大大缩短。

具体地说,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的船只要是到印度洋去,航程缩短了5500—8009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去,航程可以缩短8000—10000公里;对黑海沿岸来说,则至少可以缩短12000公里航程。


而且苏伊士运河开通的话,全世界七分之一的运输船只,都会从这里经过。

既然过往船只可以“抄近路”,节约时间和成本,大家都会争先恐后从运河经过,经过就要收费。这就像我国的高速一样,走高速便捷,就要给修高速的路桥公司缴费。

因此,运河开通就会给所在国埃及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是个硕大无比的聚宝盆。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权却不在埃及手里,而是被英国人掌握。

因为苏伊士运河是法国人开通,将运营权卖给了英国。埃及为什么自己不开通,因为埃及人的智慧和工业水平不行,自己无法修建这么大的工程,

所以尽管他们也很想独立自主开通,不想让别人分吃这块蛋糕,但是开凿运河不是修金字塔那么容易,他们只好给法国人讲好话,邀请人家开通。

但是法国人不是活雷锋,也不是白求恩,他们开通是要付出巨大代价,人家是为了回报才去开凿的。于是埃及政府跟承建运河的法国公司签订协议,规定运河开通后99年内,法国拥有运河管理权,有权进行收益分配。


埃及政府为什么那么慷慨,是不是受到看恐吓?完全没有,因为开通运河代价太高了。

运河工程进行了11年,可以说费尽千辛万苦,由于没有经验,方案几经改变,修建经费一再追加,超过了预算的两倍。

所以说埃及跟法国人签订的协议是合情合理的,也是非常公平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且当初埃及政府是向全世界招标的,跟帝国主义和强权不沾边。

法国人修建了运河,原本没有英国什么事,但是在1875年,负债累累的法国人将运河的股份卖给了英国,英国人就顺理成章地拥有了运河的经营管理权。不过法国人也没有完全退出,英国银行和企业占了运河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一则属于法国。

要说合同不到期,英法经营运河,大家应该相安无事。

但是二战之后,埃及出了个叫纳赛尔的强人,他跟萨达姆、卡扎菲一样也都是中层军官,也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埃及法鲁克王朝统治,掌握了政权。

通过政变上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无所畏惧,天不怕地不怕,把以前的合同全都推翻。

纳赛尔强行终止合同,宣布在1956年将运河收为国有,埃及不但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且还要在运河上修建一条水坝。


这下子英法不干了,认为在好好的运河上面修建大坝,损害了英法利益,是违规行为。英法在联合国积极活动,提出一个方案,希望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但是英法的建议没有获得多数国家支持,方案无果而终。

正在着急的时候,机会来了。原来埃及跟以色列处于敌对状态,不允许以色列船只经过运河,以色列对此耿耿于怀。英法两国就跟以色列秘密接触,打算入侵埃及。

以色列正打算教训埃及,见英法两个强国也想跟埃及开战自然喜出望外,于是三国一拍即合,打算对埃及进行群殴,控制运河。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在法国空军掩护下,向埃及开战,不久就派兵攻下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半岛,向运河区推进。

这时候英法开始出面,两国同时向埃及和以色列军队放出狠话,你们埃及掐架不能到运河这里来,因为我们两国有运河经营权。

但是埃及总统纳赛尔是个强人,对英法的警告毫不理睬,英法正好找到借口,跟埃及军队动手。

1956年10月31日,英法联军出兵埃及,以保护为名,控制了运河。

形势十万火急,联合国在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提议下,召开了联大紧急大会,美国在会议上提出各方在埃及必须立即停火的提案。


联大特别会议对美国代表的提案进行表决,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

在这场战争中,苏美立场罕见一致,他们联手向英法施压。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措辞强硬;甚至威胁不惜使用武力。

美国双管齐下,在国会通过了对英国的制裁法案,还使劲抛售英镑,造成英镑大幅度贬值。

英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大哥来发话,他们见老大都发飙了,心里怂了,立马宣布从埃及撤军。

这场战争,由于美苏介入,埃及轻而易举大获全胜,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

美国为什么一反常态,胳膊肘向外,跟自己的小弟弟唱反调?

美国想主导世界秩序

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付出了巨大伤亡,心有余悸。无论从什么角度讲,他们不希望世界范围爆发大的冲突,希望自己当世界警察,建立世界秩序,不许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


英法对埃及的军事行动,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悍然入侵,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跟二战时日本入侵亚洲国家,德国入侵欧洲各国没有本质区别。

美国作为世界警察不能主持公道,袒护自己的小兄弟,那就没有资格当世界警察。

因此美国才拉下脸,摆出一副不顾一切的架势,阻止英法侵略,来树立一个铁面无私的包公形象。

美国想争取埃及

埃及是中东大国,在阿拉伯国家中影响巨大,在阿以冲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谁拥有了埃及,谁就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如果美国对英法的入侵隔岸观火,不能旗帜鲜明地支持埃及,会让埃及成为苏联小弟。事实上苏联在战争爆发后,一直在不遗余力支持埃及,从道义和军事援助,不惜血本。在此情况下,美国必须争取主动。


苏伊士运河战争,表面上美苏打个平手,其实是美国人占了上风。

埃及人心知肚明,如果没有美国的强势介入,苏联那杯水车薪的援助,根本就不能打败英法。

美国别说是跟英法同流合污,即使是保持中立,英法也是稳操胜券,至少埃及要陷入持久战中。

所以纳赛尔虽然表面跟苏联眉来眼去,但是对苏联这个穷汉子始终不感冒,对美国这个富豪一直情有独钟。1967年埃及跟苏联闹掰,1970年萨达特担任埃及总统后,埃及和美国关系进入蜜月期。

在美国推动下,埃以签订和平条约,两国关系正常化,中东和平出现曙光。

当初要不是美国施压英法主持公道,埃及直到现在也不会原谅美国。

由此可见,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最大的赢家不是苏。

10

对美国而言这是有历史教训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了,英法两个国家已经打得筋疲力尽,但是在战后分赃的巴黎和会上,后来居上的美国虽然出力不少,也死了人,但捞到的利益并不怎么多。威尔逊还是被劳合.乔治与克里蒙梭两条老狐狸合谋给耍了。美国只是在美洲范围里接管了了英法的地盘,但是在欧洲、亚洲、非洲都还插不进手去。地盘最大的英国还搞起了英联邦,玩起了帝国特惠制,摆明了把意图用经济渗透世界的美国拦在英联邦帝国外面。国际贸易40%还是用英镑结算。这让一直嚷嚷门户开放的美国十分不爽,但又无可奈何。因为英法凭借着之前攒下的庞大的殖民帝国体系还能持续地吸血维系下去。因此,这两个老牌殖民帝国就成了美国这个暴发户的眼中钉,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找机会就要做掉它两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而言是天上掉了个巨大的馅饼,希特勒德国把英法逼到了墙角,美国可以对这两家既当婊子又立牌坊了。例如对英国,1940年9月2日,美英两国政府达成著名的《驱逐舰换基地》协议。按照协议,美国向英国提供50艘超龄的驱逐舰,英国则把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安提瓜、圣卢西亚、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等地的军事基地租给美国使用99年,同时将纽芬兰的阿根夏和百慕大岛基地无偿提供给美国使用。英国人该庆幸的是他们已经扛住了希特勒的空中打击,否则要付出的代价就不止这8处军事基地了。彼时双方还算保持了一团和气,但到了1943年下半年,美英双方在讨论战后国际金融体系架构时就图穷匕见了:美国主张的“怀特计划”和英国主张的“凯恩斯计划”斗得不可开交,但是此时的美国已经手握超过一半的世界黄金储备,对美国的主张,英国是听也得听,不想听也得听。最终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以美元为基础的战后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制确立,凯恩斯在战争结束不到一年时即去世,难说不是给气死的。这还没完,美国接茬推动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就是针对着维系英国殖民体系的帝国特惠制去的。总之,在世界新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上,二战后的美国是穷追猛打,绝不给老殖民帝国半点喘息的机会。

这样一来,英法在苏伊士运河上出手就不是偶然的了。苏伊士运河沟通了欧洲与亚洲的大部分海运,如果英国把这个要害抓到自己手里,配合战后英国在地中海保存下来的直布罗陀-马耳他-塞浦路斯-希腊基地体系,英国仍旧可以控制欧亚之间的大部分货物贸易,特别是当时已经呈现出巨大前景的中东石油贸易。如果这样,英国在中东就占据了远超美国的主动权,并且可以压制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镇压行动相呼应,在北非地区是有可能牵制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义浪潮,进而维系英法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的。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英法就还可以勉强充当一等强国以等待时机。

美国很清楚地看出了英国的这一图谋,这对于美国问鼎中东的政策将构成巨大的障碍,美国可不想让人分享自己在中东的主导地位,更不会容许英法继续经营各自的非洲殖民地。因此,美国迅速出手,于11月底抛售英镑并阻挠IMF给英国贷款以维系英镑汇率。这手立刻要了英国人的命:财政大臣麦克米伦将在12月4日向公众做月度报告,届时必须公布英国外汇储备情况,任何隐瞒消息的行为都将被外界解读为英镑汇率下跌的信号,但当时英国外汇储备已经不足20亿美元,已经低于公认的警戒线。绝境之下的首相大人艾登最终屈服:在12月2日,英国内阁确定12月22日是英军撤出苏伊士运河的最后期限。结果,英国人趾高气扬地来,垂头丧气地走了。纳赛尔成了埃及的民族英雄。

总之,苏伊士运河事件让英法偷鸡不成蚀把米,还让其它国家看清了英国在美国面前的跟班小弟身份,同时也意味着老牌殖民帝国最终解体的进程悄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