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教师职称改革路在何方?

教师职称改革路在何方?

2020-09-05 12:04阅读(104)

教师职称改革路在何方?大家说说,如何进行教师职称改革,才能改变一个在农村学校从教十几年的二级教师的职称现状?:废除教师职称工资,增加教龄工资,让教师都

1

废除教师职称工资,增加教龄工资,让教师都静下来安心教书育人。

2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怎么改才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这是关键。

那么,教师职称制度为什么要改革呢?问题的焦点在哪里?

一、教师职称晋级,不是按标准,而是按名额。如果有一个职称晋级标准,谁达到标准,谁就晋级,这就好办了。但现在是按名额晋级,就是说,十个骨干教师,只给两个名额,而这十个人没有明显的工作上的差异,这样,晋级两个以后,其余八个人心理上一定会有挫败感。

二、职称制度是终身制,只要评上高级职称,啥也不干也不影响工资待遇。个别教师就是评上高级职称后,退出教学一线,什么工作清闲就去干什么,甚至有的老师干脆去门卫打更。这样的结果,严重影响其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职称评比内容与评比过程都不如人意。目前的职称晋级,采用一校一策,这就导致校长的权限过大。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倾向性,可能会过于偏向某个群体或某几个人。

在内容方面,有的加分项目不合理。比如科研课题加分。一些学校,只有中层领导才有资格主持课题研究,普通老师没有资格,而在课题加分上,主持人与参与者,分数差很大。

所以,职称晋级制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了。

怎么改才最合理?可以采取“自然晋级”“选优晋级”“达标晋级”“评聘分开”等办法。

一是“自然晋级”。鼓励教师终身从教,一直在一线任课满三十年教龄者,可以自然晋升高级。

二是“评聘分开”。高级职称教师,不能在一线任课,只能做辅助性工作,要适当降低高级职称待遇。

三是“达标晋级”。制定晋级标准,不设名额限制。符合标准,就给予晋级。

四是“选优晋级”。对于正高级,就要采取选优晋级的办法,让学科带头人获得更高待遇。

总之,一件事,如果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就要果断改变。

3

对于优秀的教师,可以采用评审方式,提前晋升,但这部分教师应不超过30%,对于大部分教师,只要没有受过处分,必须有到年晋升机制,至少要占70%。

4

一句话仿照公务员职称与职级并行。

5

教师职称应和教师资历与能力相对'应,不应有指标限制,够条件都应晋升,各级工资档次和不同职级工资档次之间差距不应过大,因这只是表明某人有这个资历与能力,工资差别主要应体现在工龄、教学工作量、工作绩效等

6

废除教师职称工资、增加教龄工资,这样的呼声很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诸多不合理的成分在里面。

中小学教育不同于大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不是引领学生做什么高深的研究。而职称评聘中有一重要考查项就是课题研究,到底合理不合理呢?我觉得很不合理,作个类比的话,农民种地只要掌握必要的农业技术就行了,还非得去研究种子、研究化肥农药?那些工作交给袁隆平那样的农业专家去做,普通农民享受成果就行了。更匪夷所思的是职称评聘还有创造发明这一项,前几年副高职称评聘的时候,学校推荐人选时一位校级领导光这一项就加了5分。他是教英语的,有一项全国级的科技发明奖,按规定加5分。教英语跟科技发明风马牛不相及,人家照样加分!所以评职称很多时候比的不是业务能力,比的是个人的能量,比的是人脉。这是教师职称评聘备受诟病的主要原因。

适当增加教龄工资是必要的,但完全依靠这一项无法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只能助长混的思想意识。最公道合理的是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但如何落到实处是个大问题。教师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向一线教师倾斜,吆喝了多少年,有多少学校(公办学校)做到了?不上课的领导拿这样的补贴那样的补助,每月到手的所谓绩效奖是普通任课教师的数倍,他们倒是安心了,干活的吃苦受累的能安心?

近几年提倡自主办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扩大校长权力范围,我觉得公办学校不适合。相反,应该由上级部门制定统一政策、制度,严格监督控制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包括各种补贴、补助、绩效奖的发放。

公正合理的奖励机制是教育健康发展的核心,它是一座大厦的支柱。缺少了它,考核制度再细再严,也是瞎子电灯——白费蜡!

7

很多教师对职称不满,希望改革,或者取消。为什么?因为教师的工资多少,全由职称决定。而职称使大多数教师晋升不了中高级职称而升不了工资,教师之间工资差距大。所以反对职称,希望取消职称。

客观的看,既然有多数人反对,那就说明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研究,有必要改革。

教师的职称改革,即要突出其职称的激励性,又不能损害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怎样改革最科学合理,全体教师都能接受?

应该这样来设置改革:

采取评审认定晋升制+任教年限考核认定晋升制。

一,现有政策续用,岗位等级,薪级不变,晋升职称不变。

初级职称任职5~6年以上,(本科学历5年以上,专科学历6年以上),符合中级职称可申报评审认定中级职称十级岗位。即评即聘。

任中级职称5一6年以上,具备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可申报评审认定高级职称七级岗位。即评即聘。

任高级职称职务5~6年以上可申报评审认定正高级职称四级岗位。即评即聘。

如果某校人才集中,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人数太多,应调离到其它学校。或者保留职称,暂不聘任,实行双向选择。

二,增加按任教年限考核晋升岗位制度。

1,任初级职称十一级岗位5~6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可从晋升十级岗位(本科学历任教5年,专科学历6年)。

2,任十级岗位5一6年(同上),年度考核合格,可以晋升九级岗位,任九级岗位5~6年(同上),年度考核合格,可以晋升八级岗位。

3,任八级岗位6一7年(专科学历7年,本科学历6年),年度考核合格可以晋升七级岗位。

4,任七级岗位5一6年(同上),年度考核合格,可以晋升六级岗位。任六级岗位5~6年(同上),年度考核合格可从晋升五级岗位。

5,任五级岗位7一8年(本科学历7年,专科学历8年),年度考核合格,可以晋升四级岗位。

6,任四级岗位6一7年,年度考核合格,可以晋升三级岗位。

如果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延长半年晋升,考核不合格,延长一年晋升。

三,这样改革设置的好处

1,激励少数特优教师,提前晋级。是对特优教师的肯定和回报。

2,鼓励大多数教师认真努力工作,对其给予安慰,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全体教师觉得有奔头。

3,具有很强的导向性,鼓励全体教师树立终身从教的思想,而且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

4,更能注重年度考核,真正发挥年度考核的作用,用好用活年度考核结果。

这样改革设置,顾忌了全体教师的利益,避免在职称评定中你争我夺,产生诸多矛盾。消除教师们时刻焦虑职称,精力不集中,分心教学,影响工作的的现象。反之,教师们更能安心工作,静心教书,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和提升。

8

取消职称评定。除了主张不正之风,打击一线教师工作积极性没有正面作用。上课能力的没有资格评,有资格评的已经老得上不了课了

9

路在市场化。

10

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