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确有〝西汉无昏君〞之说,但说东汉多昏君,大体又是不正确的。
西汉皇帝感觉比东汉皇帝有作为,是因为西汉从一片废墟中起步。作为一个上升的社会,各方面都有待制度化,所以能有一番作为。包括刘邦、文帝、景帝和武帝等等,却给人一种励精图治,勃勃向上的感觉。
东汉就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封建制,刘秀承袭了西汉的制度,整个社会呈现一种平衡(也可以说是恐怖平衡)。社会死寂,皇帝要做的好象不多了。所以存在感差。
其实,东汉远比西汉强大。全铁制犂铧就是东汉发明的,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是农业史上的一场革命。但这突出不了东汉皇帝的光芒。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觉得东汉皇帝更昏庸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1:天时;2:运气;3:人和。
(图:汉朝皇帝影视形象)
一:天时
西汉初年,国家几乎被打烂,这比刘秀时,基层有豪强守护的东汉要差多了。
汉朝之前的战乱,包括战国七雄的混战,秦的暴政(比喻建长城、阿房宫、皇陵留下的累累白骨),楚汉之争等等,致全国人口大量减少,千里无人烟。
这就等于给刘邦一张白纸,然后在上面画。刘邦只要能维持社会稳定,就能有一番作为。
因为苦难太深,刘邦只要稍给人民一点甜头,休养生息,人民就会乖乖跟他。事实上刘邦就是这样做的。
首先是以〝无为而治〞控制社会基本面,然后请一帮文人和儒生打造各种制度。刘邦手下人才济济,都是经过战争磨砺过来的。
刘邦的一生,主要在打击异姓王。之后的文景之治也承袭〝无为而治〞,主要是削藩。汉武帝的工作主要是拓边,征服西域打击匈奴统一南越。
(图:刘邦影视形象)
所以荀悦说刘邦,何等豪迈。布衣创就伟业,生机勃勃:
〝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上古己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
刘邦的英雄伟业,他的儿孙也跟着沾光。盖文景武帝者,都自带光芒。
我的总结是,上升的社会最有成就感。打个比方,你说中国经济好还是美国经济好?有人说是中国,因为中国发展快,美国发展好象停滞了。其实傻子都知道是美国。就好象一个孩子刚长身体,肯定长得快。美国经济成熟了,肯定发展慢。
东汉也是这样,它承袭了西汉的制度,整个封建经济比较成热。所以皇帝也没有突出的事可做。给人戚戚无为的感觉。
所以,天时在西汉皇帝那里。
(图:影视中的汉朝皇帝和皇妃)
二:运气
东汉皇帝没几个寿命长的。想要有点作为都没时间给他们。
东汉一共14个皇帝,活过35岁的只有三个人。其他所有皇帝与这三个人加在一起,平均寿命才27岁。1/3是幼帝。正常死亡的只有九人。在所有大一统王朝里,东汉皇帝平均寿命最短。
活过35岁的3个皇帝,分别在东汉头尾。一个是汉初的刘秀和他的儿子刘庄,一个是末帝汉献帝。
刘秀和刘庄做得并不比西汉皇帝差。献帝并非无能,只是运气不好。他是豪强董卓扶立的,身不由已,只能做他傀儡。
但西汉的皇帝,平均寿命远比东汉高。刘恒在位24年,刘彻在位竟54年。
东汉195年,共14个皇帝;西汉210年,共12个皇帝。西汉也有早夭的皇帝(刘婴),去掉他,年龄优势更明显了。
所以,这就是东汉的现实。不联系当时现实,指责皇位没坐几天、甚至早夭的皇帝昏庸,是不公正的。
(图:东汉太后临朝)
三:人和
东汉的皇权,受到外戚、宦官、豪强冲击,皇帝束手束脚。
西汉只是末期受到外戚冲击。吕后时期社会很平稳,地方上有刘姓诸侯羁绊。外戚伤害不大。宦官和豪强也无大的冲击。
这里主要说说东汉,就谈这两方面:
- 1,宦官和外戚交替乱政
东汉宦官乱政尤其突出,这是中国历史上宦者乱政的开端。西汉的宦官基本无存在感。
到东汉明帝时,宦官开始制度化和合法化。
《后汉书·宦者列传》里说: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
外戚作乱,是西汉灭国主因。但为什么作乱?当然是制度造成的。但刘秀没斩断外戚的作恶路径,不改革制度,遗害子孙,使东汉皇帝俱受其累。
东汉宦官和外戚乘皇帝年幼,交替作乱,大体程序是这样的。
(图:东汉宦官形象)
比喻,和帝十岁即位,少不更事,故由窦太后临朝。窦氏外戚窦宪始专权。窦太后死后,15岁的和帝不满皇权旁落,遂联络宦官郑众袭杀窦宪一族。郑众封侯拜爵。
然后,和帝死。安帝幼,由邓太后临朝。外戚邓骘专权。邓太死,安帝依靠宦官李闰、江京袭杀邓骘一族。李闰江京封侯。
又,安帝死。帝幼,阎太后临朝。外戚阎显专权。太后死,宦官袭杀阎显,扶顺帝即位。
…
周而复始。皇帝一生就受太后、外戚和太监摆布。刚想做点事又死了。最后,董卓窃权,也是借诛宦官为借口入京,扰乱朝纲,引天下大乱。
范晔在《后汉书》中说:
〝赢氏以奢致灾,西京自外戚失祚,东都缘阉尹倾国。〞
(图:幼帝和权臣)
- 2,门阀冲击皇权
东汉豪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存在。
豪强的历史沿革,最初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并没杀光七国贵族,而是把他们一部分留在当地,一部分聚到咸阳。这些人后来发展成西汉豪强的一部分。
后来,刘邦又大封功臣,孵化了一批新豪强。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豪强又垄断了读书的权力。
西汉末年大乱,豪强建城坞收家兵自守。这些人,成了刘秀依靠的重要力量。
所以,刘秀不仅不打击他们,而且从制度上哺育他们的壮大,以报答他们的支持。刘秀明确指出,明经(通晓儒学之意)和拥有豪强身份,是当官的必备条件。
这样,豪门垄断了地方财富和行政权,给皇权以巨大冲击。桓宽《盐铁论》中谓: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
荀悦的《汉纪》中谓:
〝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
(图:游戏中的董卓和貂蝉)
东汉末的袁绍家族、董卓、刘表、孙坚这些人,以及直到东晋〝王与马共天下〞时的王导家族,都是豪族。豪族门阀制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皇帝不把几个高门大户巴结好,这皇位可真坐不稳。
西汉皇权受豪强冲击小。但是由西汉发端、且由西汉制度哺育的。等于西汉皇帝埋下的雷,经刘秀之手,到东汉爆炸。
结语
东汉皇帝是一帮被时代流沙裹挟的可怜虫。有天子之尊却无平民之福。
太监、外戚、豪门都可以戏弄他们。老天也不帮他们,个个来不及施展抱负就死了。
而西汉皇帝承袭刘邦的制度,稍加调整无为而治,就可以做个太平天子。西汉留下的外戚、豪强制度,却留下来祸害东汉。
把两汉皇帝放一块比,公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