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你反推一下,靠锦衣卫和东厂来控制百官,恰恰说明百官不好控制,皇上很难压制他们,否则就不需要这些机构的存在。

明朝文人是政权核心,有和皇权分1权的能力,清朝的统治核心大多数时间都是依靠满人和蒙古人,汉人很难进入核心统治圈子,明朝内阁和皇帝分权,清朝的军机处只是权利核心之一,还有满洲八旗各王公,这些人实际上的地位远在汉人臣子只上,也就清朝末年才有所改变。皇上只有保证八旗阶层的利益国家就能稳定,其它各族没有权利自然没有反抗能力,皇上更好控制。

还有就是文字狱受害的人很多,而且以汉人士绅阶层为主,没有权利的士绅阶层又糟受此打击,当然更是不敢说话

最佳贡献者
2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小君君。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清朝在乾隆之前也是有特务机关的,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于汉族是不相信的,特务机构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清朝设立特务机构是在雍正时期,雍正却是为了夺皇位而设立。这个特务机构叫粘杆处,还有个别名叫血滴子,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尚虞备用处是有一定实权的部门,负责每天早晨到内奏事处接收奏折,还有负责稽查官员二人,如发现奏事处有形迹可疑的人员,有权命令上虞备用处的侍卫缉拿。

相比较而言,清朝的血滴子更胜于锦衣卫,血滴子行事只听命令,而不问所以,更像一个机器,杀人的机器。

至于清朝的皇帝对于统治方面采用了中央集权的制度,采用愚民教育,大兴文字狱,用奴化的汉人治理汉人,最主要的还是闭关锁国政策,完美的让国人无法接触到国外的先进思想。

以上便是为什么清朝比明朝更为出色!

3

明朝的厂卫,是指宦官与侍卫组成的特务机构。厂,分为东厂、西厂、内行厂。其中,后两者存在时间较短,只有东厂设立于明成祖朱棣时期直至明灭亡。锦衣卫,设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相当于禁军。明朝的厂卫制度是为了监视文武百官。这种制度也造成了很大的弊端,宦官权倾朝野,如:魏忠贤就是有名的大宦官。

明朝实行的是内阁管理国家,所以文官集团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因此,皇帝不得不借助厂卫制度来削弱文官集团。但是,总的来说,文官集团的话语权较高。文人在明朝有着非常高的地位,有些言官甚至敢数落皇帝。他们讽议朝政,评论官吏,要求公正廉洁,明代皇帝一直以大德自居,未对普通文人这种情况给予足够重视。而清朝对此确实相当重视。

清灭明建国,肯定是看到了厂卫制度的弊端的。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起的王朝,它的根基是八旗,因此,时时刻刻防范汉人的复兴。不管是在京城还是在地方或者在军队,都会有一定的满族人做主官,抑制汉人。所以文官集团与武将都不可能独大,另外,清朝的皇帝都喜欢亲力亲为,直接管理朝政。在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一多半时满族皇亲国戚,汉族成员少的可怜,他们实则跪受笔录,皇帝说啥就是啥,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满清认识到,对自己不利的话语引起的舆论对自己少数民族统治的危害,所以大兴文字狱。

文字狱,用比较术语的话来说就是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在多个朝代都有,但在清朝发挥到极致,比厂卫制度效果好太多了。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

皇帝只要觉得是对自己有威胁的,都可以查办。据史料记载,顺治帝施文字狱7次,康熙帝施文字狱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狱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狱130多次。只要是敢评议朝廷,感叹怀才不遇都可能会被杀头。

厂卫机构抓人也要讲究证据,总需要一个理由。而文字狱就简单多,只有从官员、书生家里搜一搜几篇文章,东拼字凑,无中生有,随意歪解,就可以给你下大狱。所以,清朝靠文字狱大大控制了文官集团,文人群体。

文字狱各朝都有,但只有清朝严重危害了社会发展。大兴文字狱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人才。

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

刘三元,此人神经有毛病。某日,他疯气一犯,对着衙门大喊:我乃汉室后裔,要众官扶持。此等书面语言大老粗是说不出的,这个刘三元很可能是位落第秀才,因屡试不第,压抑而疯。可惜,乾隆政府并没有因精神的问题赦免他,判他个一刀之刑。今天精神病伤人免于刑事处罚吧。。。。。。

乾隆四十六年,湖北孝感县生员程明湮在读《后汉书·赵壹传》中的五言诗“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后,批下“古今同慨”四字,被人告发,判斩立决。

太惨了。。。。。。

4

明朝士风很盛,读书人地位很高,即使贵为天子对读书人也是礼遇有加,明朝言官集团权利很大,文官地位高,皇帝也不得不设置锦衣卫和东厂来打压官员。清朝和明朝完全不同,清朝是满族,在人口中占很小比例,为了维持统治,就把皇权提到很高的高度,大臣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可见皇权的高度,超越其他所有朝代,文治上实行八股文,便于控制选拔皇帝易于掌握的人才,其实是文化的倒退,还有一个就是清朝大兴文字狱,杀害很多读书人,由于满人数量比较少,所以为了维持统治,皇帝一直重用满人和蒙古人,打压好人,进一步造成汉学不兴,所以清朝控制的比明朝好

5

我是历史史光机,我来回答!首先清朝不是没有特务机构,只是不太为人熟知,毕竟现在锦衣卫东厂西厂名气太大,而清朝又以清宫戏的影视题材比较多...清朝的特务机构,名为粘杆处(也称血滴子)!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说说清朝控制舆论和驾驭百官这两个方面的方法。

1.解决一个误区:特务机构主要是监察百官,并非控制舆论

先不说近年明朝题材的影视剧怎么表现,在我们真实的史料记载当中呢,锦衣卫的主要职责都是监察百官,很少对舆论有插手,其实这才是正常的,毕竟当初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目的,就是经过空印案以后,对臣子们失去了信任,觉得他们欺上瞒下,感到深深的不安,于是设立锦衣卫监察百官。百官们的生活、工作,朱元璋要求事无巨细锦衣卫日夜监视...

锦衣卫


到了明成祖以后,锦衣卫再度启用,后来明朝陆续出现了东厂西厂,但出发点都是监察臣属和平衡权力,说白了就是对皇权的进一步加强,让皇帝睡的更安稳。至于舆论什么的?对不起天下间的情报大部分都在我手里,我就是舆论的源头,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最终解释权在我手里!——锦衣卫、东厂西厂以及清朝的粘杆处联合发表以上声明!

粘杆处


2.清朝的对百姓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刑罚手段

先不说史料记载,从一般人角度来看,看过《大明1566》和《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明清剧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在清朝真的聊天都要把着嘴!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平民的生活状态是大致相同的(不是指的生活水平),但清朝和明朝有个规定或者说手段的不同,就是“文字狱”。

纵观历史上各大王朝,没有哪个王朝像清朝这样,把文字狱玩的这么出神入化的,上到百官下到贩夫走狗,这一条人人通用。乾隆时期数得上来的文字狱130多起,其捕风捉影之荒唐,株连之广泛,处理之严酷,均超过了康熙朝和雍正朝。

清朝文字狱


这里简单举个例子。乾隆年间有一名监生名为石卓槐,湖北黄梅县人,在其所著《芥圃诗抄》中,有“大道目以没,谁与相维持”这句。结果经仇家告发,乾隆批道:“大清主宰天下,焉有大道没落之理,更焉用外人维持?”于是在乾隆四十五年,下令将石卓槐凌迟处死...

舆论的起源自然是“说”,但在清朝“祸从口出”那是无比真实的写照,而且这个频率,多的不可思议,很有可能你今天和人喝茶聊了会前朝的哪个地方的糕点好吃,第二天中午就有清朝官兵上门抓人,人家连查水表都不说,直接撞门进来,你正在家吃着火锅唱着歌,下午就在监狱里打的隔夜饭都吐出来...

3.清朝皇帝靠什么驾驭百官

明朝和清朝在官僚体制的管理上是基本一致的,像面对贪官的处置上,明朝有朱元璋,清朝有雍正,两人均是从严从重处置,但都是管得住一时,之后贪官变本加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清朝在权力手段上,比明朝确实更加成熟。

康熙


清朝的皇帝能够在官员的驾驭上比明朝做的好的原因是——皇权的集中到达巅峰!认真追溯,清朝的皇帝们都要感谢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以后,皇权终于无人可以制衡,真正变成了一言堂,而在这个背景下,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自然官员们都是围着皇帝跑!

有人就要问了,明朝废除丞相那么早,也没见后来人做的多好啊!这就要说到明朝在清朝心里一直忌惮的2个现象——党争和阉人干政。从清朝的顺治帝开始,实际上清朝的每代帝王都对这个问题十分敏感,所以你看终有清一朝,朋党基本没有壮大过,太监干政更是一个都没有!

乾隆


这两个问题的本质,依然是皇权的问题,皇帝没有任何势力和手段来制衡,真正做到了独断专行,而只要保证这一点,就能极大程度上保证百官的顺从...至于贪污和土地兼并问题,那不是皇权能解决的问题,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只要不动摇皇权,怎么可能因为这些问题主动为难给他工作的小地主们?

6

你要是弄他个几十年的文字狱,你也可以这样驾驭百官。满清皇帝是通货屠杀和文字狱来达到控制群臣和读书人的。

这样是控制了舆论,但也把整个国民全都弄成了傻子机器人奴才。所以列强一来,就只能割地赔款咯。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