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祖孙三代蒙古大汗都曾经发动过大规模的西征。其中以窝阔台汗发动的那次西征声势最浩大,杀戮、破坏最惨烈,差点征服了整个欧洲,历史影响也极为深远。

拔都西征

公元1235年,窝阔台继挥军灭金、侵宋后,威望与日俱增,遂开始策划又一次大规模的西征军事行动。这次西征,被《蒙古秘史》称为“长子西征”。据记载,窝阔台汗本想率军亲征,但察合台建议,命各支宗室的长子替汗西征,各万户、千户、百户那颜(蒙语“官员”之意)以及公主、驸马的长子都要随军出征。窝阔台采纳了察合台的建议 。决定派遣诸王以及官员们的长子率军西征。但参加这次西征的并不仅限于长子。

此次西征的参加者与领导者大都是成吉思汗的孙辈 。拉施特·哀丁在《史集》中列出了他们的名字:术赤子拔都、斡儿答、别儿哥、昔班,察合台子拜答儿、孙子不里,窝阔台子贵由、合丹,托雷子蒙哥、拔绰儿等等。大军出征前,窝阔台汗明确指示:“这次远征的皇子和大臣们以拔都为首”,因而各种史籍都习惯性的把这次西征称为“拔都西征”。拔都虽为西征统帅,但这支远征军的灵魂人物是骁勇善战的大将速不台,他曾经参与过成吉思汗西征,在灭金之战中又屡建奇功,足可做诸王的指导者。

征服钦察

《蒙古秘史》记载,1236年春,速不台和诸王率十余万大军誓师西行。秋天,大军抵达不里阿儿境内(今俄罗斯维亚特卡——伯利亚纳以东地区),与先期到达的拔都兄弟会师。

蒙古军开始围攻不里阿尔城,这是一座用木料构筑的大木城,早在此前的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时哲别与速不台曾经攻打过这座城池,但未攻克。此次一举攻破,遂大肆掳掠,还纵火将木城焚毁。冬天来临后,蒙古军沿伏尔加河而下,向钦察草原腹心深入,居住在玉里博山中的钦察首领之子班都察见蒙军势大,自知不敌,遂率部众归附。另一位钦察首领八赤蛮不肯投降,聚众抵抗,被蒙军一举击溃,八赤蛮落荒而逃,藏匿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蒙哥率军衔枚急追,泅渡登岛,擒杀八赤蛮,将其残余部众尽数诛灭。蒙军随后又攻击了钦察附近的阿速人。后来,蒙古军将钦察忽坦汗的军队彻底击溃,忽坦汗率残部逃往马扎尔(今匈牙利)境内。

至此,成吉思汗、术赤父子生前都很喜欢的钦察大草原成了蒙古人的驻牧地。

攻伐罗斯

《史集》记载,公元1237年秋季,拔都与诸王商议后准备征伐罗斯(13世纪的罗斯并非今日的的俄罗斯,它很小,只包括今日欧洲部分的第聂伯河中游地区,其首都是今日乌克兰的基辅)。蒙古军首先击服摩尔多瓦,随后开至梁赞国。

拔都向梁赞公国大公玉里吉(尤里·伊戈列维奇)提出全体居民按年缴纳税赋,被大公拒绝。伊戈列维奇大公一面派人向附近各公国求助,一面派儿子率使团携带礼品去拜见拔都请和,拔都不许。史载,1237年12月16日,蒙古军将梁赞城围得水泄不通,随后开始攻城。城中军民浴血抵抗,激战六天六夜,蒙古军破城,伊戈列维奇大公被执杀;守城军民们大部分惨遭屠戮,一部分被烧死。拉施特写道:“一切都荡然无存,只剩硝烟、焦土与灰烬”。

捣毁梁赞城后,蒙古军队经科洛姆纳、莫斯科转向弗拉基米尔公国,一举击溃弗拉基米尔大公弗谢沃洛多维奇的军队。彼时的莫斯科城很小,居民也没进行抵抗,仍被蒙古军烧杀抢掠,守城大公也被蒙军俘虏。1238年2月3日,蒙古军兵临弗拉基米尔城下,随即展开围攻,四天后城陷,蒙军大肆掳掠,还纵火焚城。不久,整个弗拉基米尔公国全部被蒙军占领。3月4日,西齐河之战爆发。拔都大军击溃前来增援的罗斯军队,弗拉基米尔大公弗谢沃洛多维奇战死。蒙古军分兵四出,先后攻取罗斯托夫、戈洛杰茨、雅罗斯拉夫、德米特里耶夫、尤里耶夫、沃洛科等城市。

三月,蒙古军向诺夫哥罗德方向进发,不久因天气转暖,河水解冻,道路泥泞难行,被迫回撤。拔都率军后撤时转向东南方,顺道攻击柯基尔斯克城,该城很小,但守城军民顽强抵抗,蒙军苦战四十余天方才攻克,拔都大怒,下令屠城。拔都率军返回钦察草原休整了一段时间,接着又返回罗斯境内,朝着第聂伯河流域开进,攻灭了比列亚斯拉夫尔公国。冬天,蒙哥、贵由率军进攻定居库班河流域的阿速人,围攻阿速都城蔑切斯,因守城军民拼死坚守,三个月后才陷落。阿速贵胄杭忽思率部投降,蒙哥命其子阿塔赤率千名阿速军人随征,并做先锋。

1240年夏季,蒙军包围基辅,蒙哥派人进城招降。基辅人杀掉蒙古使者,基辅大公乘夜逃往马扎尔(匈牙利)。不久,拔都率蒙军主力开至,随即展开攻城。蒙古军征调汉人工匠用攻城机械投石击破城墙,从豁口冲进城去,在教堂附近与守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负责指挥守城的德米特尔千户受伤被擒,因表现英勇被拔都赦免。占领基辅后,蒙哥、贵由被窝阔台汗召回了蒙古。

连灭波、匈

1241年春,蒙古大军征服罗斯公国后继续西进。蒙古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拜答儿与速不台子兀良合台率领侵入孛烈儿(今波兰),另一路由拔都、速不台率领捣入马扎尔(今匈牙利)。当时的波兰内讧不断、四分五裂,其国王无力组织抵抗。2月,拜答儿、兀良合台率军横渡维斯瓦河,连破桑多梅日和克拉科夫(彼时波兰的首都)二城,所经无不残破灰灭。蒙军随后进入西里西亚,强渡奥德河,进攻西里西亚都城弗洛茨拉夫。西里西亚大公亨利在利格尼茨城集结了孛烈儿(波兰)军、日耳曼重甲骑兵、条顿骑士团共三万大军,准备迎击蒙古人。蒙古军在数量上占优势,装备则各有所长。4月9日,在利格尼茨附近的尼斯河畔,两军展开了厮杀。蒙军并不与敌正面接触,而是利用速度优势从两翼包抄过来,重盔重甲的波兰、日耳曼、条顿联军在蒙古军密如飞蝗的箭雨下纷纷人仰马翻,蒙军乘势遮杀过来,联军被杀的大败亏输,尼斯平原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亨利大公被杀。据记载,蒙古士卒为计算歼敌人数,打扫战场时从每具敌尸上割下一只耳朵,整整装了9大麻袋。当月蒙军又侵入摩拉维亚,一路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一直打到今天的德国、捷克、波兰三国交界处。

进军途中,拜答儿又率军围攻摩拉维亚公国的奥洛穆茨城,城中军民精血守城,死战不降,蒙军久攻不克。6月24日夜,奥洛穆茨城守军夜袭蒙古军营,蒙军酣睡不备,伤亡惨重,主将拜答儿被杀。蒙军杀战俘祭祀拜答儿,三天后撤围南下,进入匈牙利境内,与拔都大军会合。

彼时的匈牙利,因与入境的钦察忽坦汗所率领的数万残兵混战不休,加上内讧不止,早已率弱不堪。国王贝拉二世本指望与钦察人联手对付蒙古军,但愿望落空,只得调集各路援军来守卫国都佩斯城。4月初,蒙军发动试探性进攻,与匈军稍一接触即主动后退至撒岳河东。贝拉二世将大营设在撒岳河以西。撒岳河有桥,可连通东西,贝拉命千人守桥。4月10日夜,蒙军悍将速不台在下游命军士用皮筏偷渡,偷偷绕到贝拉大营背后,拔都则率大军从上游涉浅滩而过,架起“回回炮”攻桥。黎明时分,匈牙利军发现自己已被包围,士兵顿时丧失斗志,竞相抱头逃窜,阵脚大乱。蒙古军紧追不舍,大砍大杀,随后速不台指挥蒙军一举攻克佩斯城,拔都下令屠城,并纵火焚烧,随后离去。

公元1241年,蒙古西征大军仍然在多瑙河东面的匈牙利平原驻扎 ,牧放战马,休养士卒,时不时外出抢掠,还顺带灭掉了保加尔(今保加利亚)。这年8月,一支蒙古侦察部队抵近奥地利维也纳新城附近窥视,当时城中仅有50名守军、二十位弓弩手,危若累卵。奥地利大公联合波西米亚(吉普赛)王的军队入援,蒙古军主动退走。年底,多瑙河结冰,速不台率军踏冰而过,在圣诞夜一举攻克匈牙利第二大城格兰。1242年初,速不台派合丹率军追击匈牙利王贝拉,一直追到今天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贝拉最后逃入亚得里亚海边的一个岛上。合丹率军一面追赶,一面抄掠,扰动很大,3月间来到亚得里亚海滨,但无法登岛捉拿贝拉,只得遥相守望。不久,合丹进兵达尔马提高原,再经塞尔维亚,与拔都大军会合。蒙古军准备休整一段时间,再向欧洲更远的西部腹地进军。

蒙军东归

恰在此时,传来了窝阔台汗去世的消息,于是拔都放弃了西进计划,准备率军东返。蒙古大军在高加索山以北驻扎了数月,因被征服的钦察人又起兵反抗蒙古人的统治,攻打拔都之弟升豁儿,需出兵救援、镇压。1243年初,拔都大军辗转回到了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草原。

拔都因故东归,欧洲因此逃过一劫。假如窝阔台不死,拔都没有率军东归,以蒙古军队势如卷席的凶悍战力与咄咄逼人的征服欲望,那么整个欧洲很可能都会成为蒙古人的牧场......拔都西征的结果,是在钦察草原以及邻近地区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游牧帝国,中亚史料中将它称作术赤兀鲁思汗国(因拔都是术赤嫡子),也有叫青帐汗国的,俄罗斯编年史将它称为术赤金帐汗国。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请勿搬运】

最佳贡献者
2

战线太长!兵源齐缺!区区十万人!能力总归有限!没全军覆没就是老天对你的眷顾

3

鞭长莫及,大军远征后勤保障接济不上,争城掠地,安民设政都需要人力物力,蒙古铁骑打仗天下无敌,管理城市,安抚百姓,不是他的强项,游牧民族没有管理国家的历史和经验,元朝二世即崩。

4

蒙古帝国时期的蒙古军队着实厉害。所到之处,都如秋风扫落叶的阵势。当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抵挡得住蒙古军的穷追猛打。当时最厉害的也就是南宋,虽然蒙古人打南宋,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役,但好歹把南宋拿下来了。而西亚的国家和欧洲的国家,在和蒙古人对阵中,基本上没有胜绩。

既然如此,当年蒙古人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把整个欧洲拿下来呢?他们本来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为什么只打到东欧就停止了呢?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没能继续向前推进呢?

(蒙古军队)

蒙古人对欧洲的打击,前后经过了两次。

第一次是成吉思汗亲自领导的。不过,他只打了欧洲的少许部分。他打击的重心是放在西亚。当时西亚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花剌子模,本来,成吉思汗是想和花剌子模做生意,但是花剌子模侮辱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一怒之下,就率军西征。

花剌子模主要是西亚的国家,也包括一小部分欧洲的土地。当然了成吉思汗也没有停止征伐的脚步,他还在继续往前打。包括现在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都被成吉思汗打了下来。

蒙古人攻打欧洲,主要发生在第二次西征期间。第二次西征,也被称为“长子西征”,是由蒙古帝国的第三代担任的统帅。蒙古帝国的第三代统帅中,主要有拔都、贵由、蒙哥等人。拔都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由于性格豪迈,能征善战,他被大汗窝阔台任命为全军统帅。贵由是大汗窝阔台的长子。但是他却要归拔都指挥,也就因此,两人有矛盾。

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打得也比较顺利,在欧洲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强力的抗击。就顺利地打到了奥地利匈牙利一带。如果说继续往前打的话,把整个西亚拿下来都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当时相对强一些的,还是东欧的俄罗斯。西欧处在教皇统治之下,整个社会都是死气沉沉,他们根本抵挡不住蒙古人的强弓利箭。

(成吉思汗)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他们一下就停止了进攻的脚步了?

我们说了,在第二次西征中,拔都是整个军队的统帅,但是贵由是大汗的长子。照一般的情况下,窝阔台是应该让他的长子担任整个军队统帅的。但是,窝阔台这个人在政治上不太清醒。他特别喜欢贵由的娘脱列哥那,但就是不喜欢作为脱列哥那生的儿子贵由,基本上什么好事,都不会给贵由,当然更不会让贵由担任军队统帅了。

贵由没有担任军队的统帅,本来就是因为他的爹对他不信任。不过,他把怨气发在拔都身上,不服从拔都的指挥,和拔都大吵大闹起来。这就使得整个蒙古军队产生了极大的分裂。

蒙古军能够打胜,最重要的就是有统一的意志。这样产生分歧,显然就没办法再打下去了。这个事件之后,拔都打道回府,只剩下贵由还在高加索一带活动。

不过贵由在高加索一带也没有打太长时间,后来又遇到了一件大事情。这件大事情就是窝阔台去世了。

窝阔台死得很离奇。但是不管怎样,最终蒙古由窝阔台的遗孀,也就是贵由的母亲脱列哥那摄政。而当时,由于窝阔台突然去世,很多人正在觊觎窝阔台的汗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脱列哥那就把她的儿子贵由喊回来了。

(窝阔台)

贵由回来以后,在脱列哥那的帮助下,继承了汗位。

贵由继承汗位以后,由于不满拔都,就以发动西征为名,举兵攻打拔都。但出征不久,又离奇去世了。

贵由去世后,整个蒙古帝国,又涉及到汗位更迭的问题。本来汗位一直在窝阔台的后人中传递。但是由于拔都不满贵由曾试图打他,所以,他仗着兵强马壮,拥戴蒙哥,取代窝阔台的后人当了大汗。

蒙哥当了大汗以后,战略思想发生了转移。他没有继续进攻西欧,而是开启了对南宋的征伐。

蒙哥不进攻西欧,主要是因为迪欧在拔都地盘的西边。他为了感激拔都,对拔都势力范围的事情,完全不闻不问。拔都呢,也没有进攻西欧的打算。毕竟他只是偏师。

所以,最终在这些机缘巧合之下,西欧得以保全,没有落入蒙古人手里。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

5

蒙古三次西征,最终都会不约而同的停下脚步,甚至退兵。其实都发生了一件事,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导致蒙古大军停止进攻。

第一次西征,约1219-1224年,成吉思汗时期,主要进攻中亚等地,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进攻也就停止了。

第二次西征(长子西征),1235-1242年,窝阔台大汗时期,由拔都统帅,二次西征,打到欧洲,最西打过了多瑙河的布达、佩斯两座城,然后就结束了,甚至掉头回来了,原因是:窝阔台大汗去世了(1241年)。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西征),1252-1260年,第四任大汗蒙哥汗时期,由蒙哥的弟弟旭烈兀统帅进行西征,打到非洲,但在1260年就结束西征,原因是:蒙哥大汗在1259年去世,他在攻打南宋钓鱼城时,被流弹击中。

蒙古大军三次西征,最终都因蒙古大汗去世而告结束,并且还会撤兵。按蒙古惯例,新的大汗,必须经过“忽里台会议”推选任命才行,“忽里台会议”相当于贵族议会,由蒙古贵族组成。老大汗去世,那些贵族要回来参加“忽里台会议”,于是,停止西征,带着自己的人马,回来开会了。

开会重要,欧洲才逃过一劫。


6

13世纪,蒙古人横扫了亚欧大陆,成为当时世界上实力首屈一指的大帝国,也是人类历史上疆域面积最为庞大的帝国。但是在此时,蒙古铁骑却停下了攻伐的脚步,近在咫尺的欧洲大部分地区幸免于难。

对于当年为何蒙古人会停止进攻,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蒙古内部出现了问题。

1252年7月,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汗发动了蒙古帝国的第三次西征,在各宗王部众中每十人抽出二人,组成十二万大军,交由胞弟旭烈兀统率西进。蒙古铁骑如狂飙一样扫过中东大地,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并处死哈里发,立国五百余年的阿拔斯王朝最终灭亡。1260年初,蒙古军又攻克了今天依旧战火频燃的叙利亚重镇阿勒颇与大马士革。这年夏天,蒙古军的先锋已经抵达加沙,距离非洲只有一步之遥。

然而,正当蒙古大军准备朝欧洲和非洲全境进发的时候,蒙古人后方出现了大问题。

在后方,窝阔台突然去世,而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开始争夺帝位。这导致在前线的旭烈兀等皇子们再也无心留恋战场,转而班师回朝,也开始加入各自的阵营进行皇权的争夺。

这种情况很容易理解。毕竟和争夺汗位相比,攻城略地就成了小事。而当时蒙古帝国的版图已经庞大到了三千多平方公里。

一来一回就要花上太久的时间。另外,这些回到中央的王子们,几乎都参加了激烈的权利争夺斗争中去。这直接导致后来的蒙古帝国分裂成了四块。

分裂后的蒙古帝国实力上被严重削弱,除此之外,他们最大的敌人也从欧亚大陆的各国,变成了兄弟们的国度。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兵力,他们更加忌惮自己兄弟。

所以,基于这个原因,分裂后的蒙古各个帝国也就失去了进取的决心,转而开始经营自己的既得地盘。

结语:从蒙古国的发展来看,十三世纪可以说是蒙古人最为辉煌的世纪。蒙古部落在黄进家族的带领下,从亚洲腹地开始,通过连年的战争逐步建立了东到东海,北到北冰洋,南至南海,西至东欧的庞大帝国。在世界历史上抹下了极为浓厚的一笔,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而可惜的是,窝阔台的去世让本来一致对外的蒙古人转而将全部的精力用在内部的纷争上。对可汗位置的争夺极大的削弱了蒙古帝国的实力。最终庞大的帝国被肢解成四个部分。相互之间的征伐不断,再也无心无力延续成吉思汗的遗志。

7

蒙古打到东欧就停手了,并不是害怕自己打不过,而是因为蒙古大汗死了,停手回老家夺权去了。

蒙古人作为传统的草原游牧民族,一直有着武装掠夺人口和财富的传统,是一个由军事游牧贵族构成的,旨在征服世界的封建君主专制帝国,与古代中原王朝和西方封建王国有着根本区别。

最初几代蒙古大汗,也秉持着征服世界的理念连续发动三次大规模的西征,进而建立起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封建帝国。

第一次西征,入主中亚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率先发起了对曾经奴役自己的金国的战事。为了集中力量对付金国,成吉思汗遣使向西边的花刺子模,表达和平共处的愿望,希望缔结贸易协定。

然而,花刺子模自恃为中亚霸主,不仅决绝了成吉思汗和平共处的请求,还将蒙古的使者和商队全部屠杀。成吉思汗为了灭金大局,不愿意与花刺子模发生冲突,于是再派使者,希望花刺子模对之前杀使者的事情给个交代,然而花刺子模作大死的,又一次将蒙古使者杀害,并将副使的头发胡须剃光,驱逐出境,以作羞辱。

两国交战尚不斩来使,况且蒙古和花刺子模无冤无仇,遭到巨大羞辱的成吉思汗,将攻灭金国的事情交给了木华黎,决定亲自帅军灭了花刺子模,开启了第一次蒙古西征。

过程就不赘述了,总之,成吉思汗仅用了十多万的兵力,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横扫了花刺子模,共消灭40万花刺子模军队,顺道还把苟延残喘的西辽给灭了。

灭亡花刺子模后,蒙古帝国控制了从额尔齐斯河以西到乌兰尔河以东整个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将中亚地区交给长子木赤管理,自己则回到蒙古本部,继续主持灭金战争。但金国的战事远没有中亚那么简单,西夏的背盟导致蒙古军大败,主将木华黎战死,再次受到挑衅的成吉思汗,再次亲征西夏,但却在途中打猎的时候受伤染病,在西夏亡国后,自己也病死在六盘山,并留下了“拓展疆土,开藩建汗”的遗训。

第二次西征,征服东欧

成吉思汗死后,三子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窝阔台上台后,终于在1234年攻灭金国,消灭了蒙古族的宿敌。继承了成吉思汗意志的窝阔台,一方面继续南下攻宋,另一方面开启了第二次蒙古西征,这次的目标就是东欧,征服伏尔加河流域的钦察(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斡罗斯(东欧平原上的斯拉夫人国家)等国。

1236年,窝阔台派成吉思汗长子术赤长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长子拜答儿、三子窝阔台长子贵由、四子拖雷长子蒙哥各统本王室军共15万,有拔都率领开始西征,因为大军有四大宗室长子统领,也称“长子西征”。

当时的东欧处于后基辅罗斯时期,统一的东斯拉夫国家已不复存在,处于封建割据时期。当蒙古帝国四大王子率领大军攻打过来时,分散在东欧的各个诸侯国完全没有招架之力,象征性的抵抗了三年便全部被纳入蒙古帝国的统治之下。

虽然完成了征服钦察和斡罗斯的战略目标,但拔都、贵由、蒙哥等人并不满足,分四路大军继续向多瑙河流域进攻。先后击败波兰、匈牙利、波西米亚、奥地利等国军队,攻占了大量城市。

在拔都等人意犹未尽之时,突然接到了蒙古大汗窝阔台的死讯,又因为他们远在欧洲,此时的窝阔台都死了一年多了。蒙古帝国大汉暴毙,而拥有继承权的贵由又在欧洲,如此微妙的政治形势,使得拔都等人纷纷停止西征,赶回蒙古本部,争夺政治利益,第二次西征也由此结束。

第三次西征,征服中东

贵由紧赶慢赶从欧洲跑回蒙古本部,终于在窝阔台死后的第五年当上了蒙古大汗,不过贵由的命并不好,在大汗的位置上做了一年便病死了,蒙古大汗的位子落在了托雷长子蒙哥的手中。

蒙古军第一次西征灭花刺子模,第二次西征征服保加尔、钦察、斡罗斯、波兰、匈牙利后,蒙古帝国的实力已经扩展至中亚和欧洲。但蒙古大汗的梦想是征服世界,因此蒙哥即位之后,开始筹划第三次西征,这次的目标是中东。

1252年,蒙哥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率领10万大军攻波斯。这个时候的波斯同东欧一样,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而曾经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早已经瓦解。当蒙古大军西征之时,波斯地区较小的国家和部落纷纷投降,较为强大的木剌夷国和黑衣大食王国也在旭烈兀的进攻下覆灭。

旭烈兀征服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后,又继续西征,进入阿拉伯,灭亡阿拉伯帝国最后的遗种,随后又攻灭了最后一个强国叙利亚,彻底控制了中东地区。

正当旭烈兀准备进攻埃及,将蒙古帝国的势力渗透进非洲之时,蒙古大汗蒙哥却在与南宋的战争中,意外死在了钓鱼城。一场汗位争夺战即将到来,旭烈兀放下了西征埃及的计划,赶回蒙古本部。

四分五裂的蒙古帝国

蒙哥死后,他的四弟忽必烈和七弟阿里不哥为争夺蒙古大汗汗位爆发了兄弟大战,而木赤系(钦察)的拔都,窝阔台系的海都、察合台系阿鲁忽站在了阿里不哥这边,而旭烈兀则站在了忽必烈这边。

虽然忽必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成为蒙古大汗,但拔都、海都等人并不认可忽必烈的汗位,巨大的内部矛盾使蒙古帝国一分为五,形成了钦察汗国(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元朝

分裂的帝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斗,再也没能发起如以往那样规模巨大的对外征战,仅仅走向衰落和灭亡。

综上所述,并不是蒙古人不想整个欧洲,而是几乎每一次西征都因为蒙古大汗死亡而中断。经历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激烈的汗位争夺站后,蒙古帝国瓦解,这个时候即便有心征服欧洲,也没有了以往的实力。

8

蒙古军实际已经打到了中欧的维也纳,离打下全欧洲只剩一步之遥。问题叙述严谨点好。

直接原因是蒙古大汗窝阔台去世,需要由蒙古贵族召开忽里台大会来选举新的蒙古大汗。

而此次进军欧洲的征战,又被称为长子西征,军中有众多蒙古贵族宗王其中包括成吉思汗长子术赤长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长子拜答儿、三子窝阔台长子贵由、四子拖雷长子蒙哥,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分遣长子都在其列。

关键后来的蒙古大汗贵由以及他的竞争者也在此其列,因此他们才在战争胜利的情况下急速回撤。

由于蒙古大军回军后,拔都因与贵由不睦而称病不归在东欧建立新的钦察汗国。但不是说蒙古就只是打到了这里。

9

蒙古帝国西征共有三次,即成吉思汗时期的第一次西征、窝阔台时期的长子西征和蒙哥时期的旭烈兀西征。其中前两次西征,蒙古大军均打到了东欧地区。

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的主要军事目标是消灭中亚的花剌子模国。在追击花剌子模残部的过程中,蒙古大军在乌克兰东部重创基辅罗斯,教训了斯拉夫人。

长子西征时,蒙古大军的主要战略任务是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东欧是蒙古骑兵蹂躏的主要战场。旭烈兀西征主要是征服西亚诸国,一度打到非洲埃及。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的重点不在欧洲,仅在追击残敌时顺带殴打斯拉夫。长子西征的主战场才是欧洲,蒙古在这次西征中,一度摸到了神圣罗马帝国核心。

成吉思汗在达到战略目标后,停止了第一次西征。第二次西征停止的原因是窝阔台大汗的病逝,第三次停止的原因则是蒙哥大汗的病逝,都是被迫撤军的。

以至于有人戏说,窝阔台的死拯救了欧洲,蒙哥的死拯救了非洲。这虽然有些夸张成分,但也说明了蒙古骑兵在十三世纪的所向披靡,征服力不可忽视。

下面来介绍一下蒙古帝国西征欧洲的情况。

蒙古大军在欧洲的征服情况

众所周知,蒙古西征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伊朗高原向西进攻美索不达米亚以西的广大地区,二是从中亚经里海北部横扫伏尔加河流域并侵袭乌克兰。

第二条线路地势平坦,给了蒙古骑兵大肆发挥的空间。在第一次西征时,大将哲别和速不台在追打残敌时由波斯入格鲁吉亚,一路洗劫哈马丹和大不里士。

在打败格鲁吉亚人后,哲别率军从里海西岸越过高加索山入东欧平原。哲别和速不台在乌克兰东部与斯拉夫军队遭遇,在一番血战之后,斯拉夫人被击退。

这一战使得罗斯人和鲁塞尼亚人一路狂奔到第聂伯河以西,烧毁了所有渡河船只。但这时哲别和速不台已完成战略任务,在东撤时,顺带袭击了保加尔人。

这时东欧人第一次领教了蒙古骑兵的威力,一度让威尼斯人胆战心惊。真正让欧洲人感到恐惧的是蒙古第二次西征,窝阔台派出了术赤之子拔都率军西征。

拔都率领下的蒙古大军,想要征服欧洲的愿望更强烈。在首次西征结束十二年后,拔都和速不台率领两万多蒙古骑兵开始西征,伏尔加保加尔首先被吞并。

听到风声的库曼人主动选择了投降。第二年,蒙古大军用六天时间血洗了梁赞,这是拔都攻陷基辅罗斯的第一个城池。随后,基辅罗斯的莫斯科也被血洗。

接着,弗拉基米尔大公国被攻陷,弗拉基米尔公爵一家死于大火。拔都随后大军指向乌克兰,很快征服鲁塞尼亚。蒙古骑兵的犀利,使匈牙利人倍感紧张。

就连罗马教皇也倍感震惊。蹂躏了基辅罗斯之后,拔都兵分三路,分别进攻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四地突破之后,欧洲核心将暴露无遗。

在莱格尼察战役中,察合台之子拜答儿和窝阔台之子合丹率领一万蒙古骑兵打败波兰军队,波兰王亨里克二世阵亡。在南部,拔都主力抵达布达佩斯外围。

匈牙利王室认为蒙古人不堪一击,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亲自率军抗击。国王亲征,使得匈牙利军队士气大涨,一度在蒂萨河东突袭了蒙古大军个措手不及。

拔都改变以往策略,派遣一支精锐迂回突袭,最后蒙军主力使用突火枪等火器,给了马扎尔人沉重一击。随后蒙古大军对匈牙利的城池进行了掠夺和蹂躏。

蒙古军停止征服欧洲的原因

高傲的匈牙利王室逃到了神圣罗马帝国,整个欧洲陷入恐慌之中。正当蒙古大军军威正盛之时,窝阔台汗的死讯传到军营,拔都随即召回合丹,率军东还。

合丹在攻下克罗地亚和黑山二城后,经塞尔维亚与拔都会合。窝阔台死后,蒙古大汗之位争夺激烈,当时正值蒙宋战争时期,第二次西征不得不就此终止。

蒙古汗位的空缺,使得诸王纷纷率军东归。拔都也被召回镇守钦察,这便是钦察汗国的前身。窝阔台在位时,汗位继承人是其第三子阔出,后来阔出战死。

汗位继承人又改定为阔出之子失烈门。窝阔台去世时,失烈门年纪尚幼,出现了汗位争夺的现象。蒙古对外的战争全部停止,第二次西征也因此而终止了。

窝阔台死后,拔都和贵由的矛盾激化,速不台也被召回。随后拔都将欧洲主力撤出,以巩固他在基辅罗斯和中亚的统治。他的统治区域被称为“钦察汗国”。

蒙古大军是否能征服全欧洲?

不可否认,蒙古骑兵确实是十三世纪世界最具攻击力的军队之一。在西征欧洲时,的确是势不可挡,但并非是保持全胜战绩,在波兰和匈牙利就吃到败仗。

蒙古军队的长处是骑兵突袭,但面对东欧的森林和沼泽,就表现的束手无策。还有一个令蒙古人头疼的地方,就是欧洲的各种城堡,蒙古军也是难以拿下。

蒙古军在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斯塔特城下,就被不足百人的军队打退。如果蒙古军越过匈牙利向西进发,则会遇到更多的黑森林及城堡,蒙古大军肯定受阻。

再加上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财政吃紧、内部分裂等因素,蒙古大军打下全欧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还有蒙古军自成吉思汗以后,整体战斗力呈下降趋势。

所以说,打下欧洲的难度非常大。蒙古大军打到东欧停止的原因,就是窝阔台大汗的病逝,引起了诸王的激烈争夺,对外战争皆被叫停。

10

成吉思汗曾坦言:“人类最大的幸福在胜利之中:征服你的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亲人流泪,骑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女人!”

成吉思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他登上汗位到去世的21年中(1206~1227),蒙古铁骑踏遍了中北亚大地,而他最终也如一个追日的夸父,渴死途中。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大军的西征的脚步不但没有终止,反而迈到了比他更远的地方。他的孙子拔都(术赤次子)横扫欧洲,另一个孙子旭烈兀怀着“从阿姆河西岸到埃及尽头的土地都要尊循成吉思汗的习惯和法令”的信念鏖战欧洲,陈兵非洲边境。

然而,蒙古大军虽然在欧洲大陆横冲直撞,但是他们并没在当地“落地生根”,反而如同潮水般铺天盖地涌入,悄无声息退出。就连成吉思汗亲手缔造的四大汗国,也全部演绎了一个倏兴倏灭的故事。

那么,蒙古大军为什么没有打下全欧洲呢?我们先从蒙古的三次西征说起,从而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一、成吉思汗西征

最初,成吉思汗并没有西征的打算,但是13世纪的欧亚大陆如同一个没有人看管的宝藏,里面的金银珠宝是难以拒绝的诱惑。如果是在汉唐朝时期,成吉思汗自保都难,想必也不会有此“非分之想”。而此刻放眼四望,南部中原已经分裂为西夏、南宋、金国、大理等几个小国,一路向西依次是颓废的喀喇汗国、外强中干的花剌子模还有摇摇欲坠的阿拔斯王朝。无论南下,还是西进,于成吉思汗都是一马平川。而不久,花剌子模首先给成吉思汗递去了“邀请函”。

1218年春天,成吉思汗派出一支由450人组成的友好使团商队出访近邻花剌。本来是一次愉快的放行,没想到当使团行至讹答剌时遭遇抢劫,而且商队成员全被杀。随后,成吉思汗派使团到花剌子模交涉,要求对方严惩凶手,交还货物。但花剌子模根本没有把蒙古人放在眼里,因为他们倚仗有40万雄兵坐阵,可以随着戏辱蒙古帝国。接下来,花剌子模的操作更加亮眼,他们先将正使处死,后将副使的胡子与眉毛燎光,然后枕戈待旦,恭候蒙古大军光临。

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20万大军荡平花剌子模,除工匠外,花剌子模国民全遭屠杀,几乎无一幸免。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逃亡到里海,最终葬身于一座孤岛上,他的儿子在蒙古大军的追击下逃往印度南部。既然已经爬到了半山腰,何不去看看山顶的风光!于是,成吉思汗又向高加索开进,先打败格鲁吉亚人,后击垮俄罗斯军团,最终占领基辅罗斯。

接下来,是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刻,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得到相应的封分,四大汗国建立有三。不久,东方传来了西夏公然对抗蒙古的消息,成吉思汗命长子术赤留守钦察草原,自己挥师东归。然而,此次东归于成吉思汗来说更像是生命的落叶归根。因为,在与西夏交战的过程中,65岁的成吉思汗坠马负伤。1227年进攻金国时旧伤复发,当时年7月,与世长辞。因此,随着成吉思汗生命的结束,蒙古大军的第一次西征画上句号。

二、拔都西征

成吉思汗死后,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是为元太宗。1236年,元太宗拜大哥术赤次子拔都为兵马大元帅,率领由名将速不台、拔都之弟斡儿答、别儿哥、昔班及窝阔台之子贵由、合丹、窝阔台之孙海都、察合台之子拜答儿、察合台之孙不里等豪华阵容的组成的15万军团,开始了蒙古历史的第二次浩浩荡荡的西征。

战争如同生意,投入的资金越多,获利越容易。第二次西征,成吉思汗子孙不虚此行,首先保加尔人的卡马突厥国被荡平;其次俄罗斯草原上的钦察人望风而逃,来不及逃走者举手投降;再则,阿兰人蔑怯思城被攻陷,俄罗斯公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全被摧毁;最后,就连波兰、匈牙利也惨遭蹂躏。而正当蒙古大军如火如荼攻城掠地、欧洲大地瑟瑟发抖之时,元太宗窝阔台去世,于是大军核心成员一窝蜂回故乡奔丧、夺权。如此一来,欧洲人又迎来喘息的机会。

三、旭烈兀西征

1252年,元宪宗蒙哥派五弟旭烈兀再次西征,一路上诸如今伊朗、巴格达、叙利亚等地区的国家不战而降。唯一拒不投降的阿拔斯王朝,都城遭屠。随后,蒙古大军横扫大马士革,整个西亚匍匐在蒙古铁骑蹄下,致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焦土千里,一片废虚。而就在旭烈兀高哥猛进的时候,同时在攻打四川钓鱼城的蒙哥阵亡。由此,蒙古朝廷内部又产生了新一轮的权力争夺战。旭烈兀考虑再三,决定从巴勒斯坦与埃及战场撤军,率主力东归,参与角逐。同时命先锋怯的不花率五千人马继续于当地作战。

然而,当旭烈兀率军走到波斯时,东方传来忽必烈继承汗位的消息。原本旭烈兀就是四哥忽必烈的拥护者,因此他停止东归,接受册封,建立伊儿汗国。但是,陷入孤军奋战怯的不花却被埃及军团围剿殆尽,叙利亚相继丢失。曾几何时,旭烈兀也萌生过西征复仇的念头,无奈近邻金帐汗国早有吞并自己的意图,因此旭烈兀只好扎根于波斯大地。如此一来,蒙古大军第三次西征的脚步最终回归中亚。

总结:蒙古大军前赴后继,三次西征,均没有完全占领欧洲,其原因并不复杂,并不是蒙古大军实力不够。除成吉思汗亲征外,其余两次均是由于继承权的争夺而被迫中止。如同一名马拉松队员,在历尽艰辛即将跑到终点的时候,却被告知比赛取消一样的无奈。

事实上,自蒙古帝国建立到元朝灭亡,蒙古的权力中心一直暗流涌动。就在成吉思汗去世前,三个儿子就因汗位争的不可开交。因此,为了防止手足相残,成吉思汗临终前特立下遗命,将汉位传予三子窝阔台。而窝阔台去世后,蒙古内部的争夺战更加此起彼伏。

从窝阔台去世的1241年,到1251年拖雷长子蒙哥继承汗位的10年间,蒙古朝政大权先后由窝阔台遗孀马乃真、长子贵由及贵由遗孀斡兀立?海迷失轮番操控。而当蒙哥殒命钓鱼城时,蒙古帝国内部又掀起新一轮的角逐。因此,在与南宋作战正酣的忽必烈争位,急忙回兵,才给了南宋20年的喘息之功。

然而,从忽必烈去世的1294年,到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继位的1333年,元朝在短短的39年中换了9位皇帝。由此可见,元朝内部权力争斗之激烈程度。所以,尽管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都称得上是积极的创业者,但他们的内心又时刻惦记着祖上的那份家产。而当家产需要继承人时,他们又停止创业,转而加入争夺家产的行列,致使数次创业,半途而废。这就是他们没有打下全欧洲的关键原因。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