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说章邯是不入流的小角色,我看你也是没看过什么历史。从战绩上来说,把秦末的章邯和秦灭六国时的王翦、王贲、李信、内史腾、桓齮、尉缭、蒙恬、蒙武这些人放在一起,章邯的水平应该在王翦之下和蒙恬一个水准,其他将领和这三人相比,才叫不入流。
章邯可以说是最被低估的秦将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章邯的战绩。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六国旧贵族和苦秦久矣的关东百姓纷纷起义复国。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派出八路大军四面出击,其中一路由陈县俊杰周文率领,直捣关中咸阳。
周文可不是陈胜吴广这样的草根,他以前曾在楚国名将项燕军中当过军官,又在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手下做过事,是张楚政权里少有的能文能武的角色。周文从陈县出发,没两个月的时间就拉起了一支“车千乘,卒数十万”的大军,一举攻破函谷关,打到距离咸阳不足百里的戏地。
由于周文的攻势太快,以至于秦二世都没时间集结军队,只好听了章邯的建议,释放骊山的20万囚犯仓促应战。章邯就是带着这样一群囚犯大军,三战三捷,全歼了周文数十万起义军,周文兵败自杀。这还没有完,章邯又带着囚犯大军在敖仓击杀田藏、在荥阳击杀李归、在郯县击败邓说、在许县击败伍徐,将河南地区的反秦义军系数歼灭,将陈胜包围在陈县。
陈胜派出上柱国房君出战,被章邯斩杀,陈胜又派张贺出战并亲自督战,结果又被章邯打败,陈胜不得不逃出陈县,最后在下城父被自己的车夫庄贾弑杀。庄贾带着陈胜的头颅,来到陈县向章邯投降,张楚政权覆灭,从大泽乡起义算起,只过了六个月。
章邯的开挂之路还没有结束,张楚政权覆灭后 ,章邯继续在关东镇压叛乱复立的六国,在栗县击败项梁、项羽的部队,斩杀楚将余樊君,在临济击败齐魏联军,斩杀齐王田譫,魏王魏咎自杀,围田荣于东阿。项梁在薛县召开反秦大会,联合刘邦等起义部队,组建反秦联军,这才在东阿终结了章邯的不败神话,可要知道,章邯率领的秦军依然是骊山的囚犯部队。
不久之后,秦二世将集结好的20万关中老秦军交予章邯。获得补充的章邯在定陶之战中,一举击溃反秦联军,击杀义军最高指挥官项梁,随后转战赵国,配合南下的王离将赵军围困在巨鹿城,在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巨鹿之战。可以说,要不是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轰轰烈烈的反秦大起义说不定就被章邯平定了。
所以,章邯并不是什么不入流的角色,是当之无愧的名将。那么秦灭六国时的其他名将呢?
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内史腾灭韩,王翦灭楚,王贲灭赵、燕、魏、齐,而李信、桓齮、蒙恬、蒙武等人也有自己的战绩,从结果上看,似乎王贲的功劳最大,其实不然。
六国之中,赵国、楚国实力最强,齐国、燕国次之,魏国、韩国灭亡前只剩下都城和周边几个小城池,实力最弱,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秦灭六国的第一目标就是死敌赵国,从公元前236年到公元前229年,秦国先后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才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宗室公子嘉逃到代郡苟延残喘,最终在公元前222年被王贲收了人头。前两次率军攻赵的桓齮,虽然在漳河一战中,杀敌十万,可还是被战果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击败,三十万秦军覆灭,桓齮逃亡燕国。第三次攻赵没有记载主将是何人,不过还是被李牧击败。第四次攻赵的主将才是王翦,王翦利用反间计,致使赵王处死了李牧,之后一举攻克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名存实亡。
在攻赵期间,秦国派内史腾攻灭了韩国,没有斗智斗勇,没有起承转合,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甚至连秦军主将都没有一个完成的名字,而是一个名为“腾”的内史将领,把内史腾看做名将,真的有点抬举他了。
灭亡赵国之后,王翦带着秦军陈兵易水河畔,歼灭燕赵联军,攻克燕国都城蓟城,燕王逃到辽东,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太子丹,向秦国乞降。秦始皇放下垂死的燕国和赵国不管,派王贲攻灭魏国。王贲水淹大梁城,魏王不战而降。
魏国灭亡后,秦始皇以李信为主将、蒙武为副将攻楚,李信虽然是秦国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但还是被楚国名将项燕击败,20万秦军损失殆尽,不得已,秦始皇改任王翦为将,率60万秦军攻楚。王翦利用秦楚两国的国力差距,和项燕打消耗战,逼项燕主动出击,最终击败项燕,楚国灭亡。
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收了赵国和燕国的人口,然后攻打最后一个国家齐国,可齐王自知不敌,还没打就投降了。至此,秦始皇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总结一下,秦灭六国时期所谓的名将,王翦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名副其实;王翦的儿子王贲,虽然有捡人头的嫌疑,但也独立攻灭了魏国和齐国两个国家,勉强算是名将;桓齮、李信也有不错的战绩,但功不抵过,只能算是一般将领;蒙武是蒙恬的父亲,只在灭楚之战中出过场,还是个副将,也没有什么出彩的战绩,和连全名都没有的内史腾一样,算是不入流的将领。
再看看这些将领的结局,史书上没有记载王翦的生卒时间,已知的是,在秦灭六国的时王翦已经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了,就是因为年纪的问题,在灭楚之战中秦始皇最开始选李信为主将,因此王翦大抵没有活到秦末大起义就老死了。王贲的的生卒年同样不详,应属于英年早逝,因为巨鹿之战中,率领长城军团的主将是王离,也就是王贲的儿子,如果王贲还活着,主将的位置应当轮不到王离。剩下的几人当中,桓齮败逃燕国,结局不详;李信败军之将,不再启用;蒙武垂垂老矣,安享晚年;内史腾连全名都没有,淹没于人海。
综上所述,首先,章邯不是不入流的角色,其次,秦灭六国时所谓的名将,要么没能熬到秦末大起义,要么就是不堪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