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中国社会有哪些“中国式教育”,即人们教育孩子的和自己做的是两

中国社会有哪些“中国式教育”,即人们教育孩子的和自己做的是两

2020-07-28 02:47阅读(74)

中国社会有哪些“中国式教育”,即人们教育孩子的和自己做的是两个样?:我认为你说的“教育孩子和自己做的两样”其实不是中国人特有的行为,这是全人类都会做的

1

我认为你说的“教育孩子和自己做的两样”其实不是中国人特有的行为,这是全人类都会做的事情,我们通常把它称为“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就是要求别人是一套标准,要求自己又是另一套标准。比如要求别人慷慨大方,自己却小气吝啬等等。我相信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有这样的行为。

2

答: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应给孩子作出表率,保证他(她)们健康成长。

但是,有些家长,不太在乎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是一套,自己的行为又是另一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守信用。

要求孩子完成学习或其它任务,许诺给孩子物质或旅游方面的奖励,经常不予兑现,找各种理由一推了之;

二、闯红灯。

从小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行”,父母则有空就闯红灯;

三、生活恶习。

教育孩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不抽烟不喝酒,文明用语,可是自己破坏环境,乱扔垃圾,抽烟酗酒,出口成“脏”;

四、不忠不孝。

教育孩子要爱国,尊老爱幼,自己却不忠不孝;

五、不爱读书学习。

整天督促孩子看书学习,自己抱着手机一天到晚不放手,一年到头读不一本书。对孩子的教育效果肯定不好;

六、没有秩序概念。

教育孩子守秩序,别乱插队,自己有空就钻,惹人讨厌,给孩子不好的影响。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孩子眼盯着自己的父母,父母是他(她)们摹仿的对象,孩子长大后成不成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实际上是由父母决定的。

您认为呢?我是海边漫步者,欢迎交流。

3

这是教育的虚伪……

《高考,从固定制走向自选制》

郝峰涛(2019.9.10)

教育的功利性和应试性,促使高考变成了新式科举,我们必须对教育进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发展,还是优科(优势)发展?

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优科专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各有未知的兴趣和天赋,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就会选择“优势中心发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为核心,带动相关或相近方面的学习,而强制性全科发展是以大量的知识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趋势”,最后连兴趣和天赋一块埋葬。

二,学习是“从外到内”的灌输,还是“由内到外”的觉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进行“从外到内”的填鸭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谁能理解孩子“由内到外”觉醒的渴望呢?学习的本质是:三分知识,七分非知识;三分看的见,七分看不见;三分学习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导,七分靠自我觉醒。学习的原力在于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引导,而教育只是一种辅助孩子成长的手段。过度的知识教育就是“拔苗助长”,反而会延迟、扼杀孩子“由内到外”的觉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还是无差别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强势灌输的幌子,毕竟我们连自己有什么才能都不清楚,岂能妄议孩子有什么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态度让孩子在“自然世界、社会人文和无差别学科”中无差别学习,以宽容之态让学孩子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

四,高考是“指挥棒”,能否从固定制走向自选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语数外+文理科”,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自选制既可维护高考公平,也可保护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应试性,正在侵蚀着孩子的童年和未来!

?

致谢:

若您觉此文不错,请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助力!

4

曾看过一个教学视频。老师在讲《皇帝的新装》一课。老师讲到故事里的小孩,只有小孩敢于说实话。明知道皇帝没穿新衣,大臣和那么多大人怎么就不敢说实话呢?

我们教育孩子要诚实。但有时候我们却不敢说实话。因为我们怕某件事说了实话,真话会使我们失去某些东西,或者招惹麻烦事。

我们教小孩子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现在又出现了礼让行人。中国式过马路已经让很多司机不满意。可是那么多人仍然我行我素,根本不考虑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甚至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们教育孩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些人却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去饭店吃饭,剩饭剩菜也不也不打包别人嘲笑,觉得丢人。这一点,中国男人比日本男人差远了。

我们教育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却不愿投资自己,自己不读书学习,不懂得提升自己。因此,和孩子代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造成孩子越来越叛逆。

我们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但有的却对父母不管不问,不敬不孝,更不愿伺侯他们。和他们说话都没有好声气,甚至忘了孩子就在身边正观察自己的一言一行。

你如果光用理论的东西去说教,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肤浅的。理论结合实践,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给他们真实的环境,让他们明辨是非。教育和现实的脱节,怎么能发挥教育的实质性作用呢?

5

双重标准全球存在,但有权有势有钱的家庭还是把子女送往国外。虽说接受的也是双重标准,毕竟内外有别否则怎么可能让这么多的(小精英)弃别母国接受洋(二重)呢?

6

1、父母不要孩子玩手机,一边自己又抱着手机玩,不辅导孩子,也不陪伴孩子

2、父母要求孩子不要讲脏话,一边自己遇到点事情又着急暴躁骂脏话

3、父母要求孩子多看书,自己有空时却从来不看书

4、父母要求孩子实话实说不撒谎,自己有时候面对老师又谎话不断(比如昨天明明是忘记给孩子的作业签字,跟老师却说是孩子没有提这事)。

5、父母一边要求孩子要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自己经常对孩子又没有耐心,不理解孩子出现某些行为的心理。

6、父母一边要求孩子要尊敬自己,自己一边又对自己的父母呼来唤去。

7、父母一边要求孩子要好好学习考上班级第一名,自己小时候学习也不好,工作上业绩也做不到小组第一。

8、父母一边要求孩子要知错就改,自己有时候却会为了一点面子死不认错。

9、父母一边要求孩子要积极向上,自己却经常下班抱怨公司、工作上遇到的烦心事。

......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大型双标现场,对待孩子一套标准严格要求,对待自己时却将这些标准抛之脑后,当孩子质问他们时,他们总会以大人的权威震慑孩子,使孩子不敢多说,也不敢多问。久而久之,孩子不但会用双重标准要求自己,还会养成自卑的性格。


孩子是父母的投影仪,父母的行为举止、性格品行都会在孩子身上逐一体现,不分好坏。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尽量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摒弃不好的部分。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作则,父母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首先自己就要努力变成什么样的人,这样孩子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父母的为人处事,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当然,每个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经验,没有教程,一切都靠学习和摸索,作为孩子要多体谅自己的父母,只有互相理解、关心的家庭,亲子关系才会和谐、长久。

7

当然,曾经家没有多少钱呀,我妈妈总说我们有钱。其实也必须这么说才能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