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农村老人常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有什么含义呢?有道理吗?

农村老人常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有什么含义呢?有道理吗?

2020-07-27 05:02阅读(581)

农村老人常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有什么含义呢?有道理吗?:我不懂这话意思,也没听说过。不作评论。但我拿我的两个儿女亲家情况说一下:我有两个女儿,她

1

我不懂这话意思,也没听说过。不作评论。但我拿我的两个儿女亲家情况说一下:我有两个女儿,她们自己找的对象,都是城里的,並都有两个孩子。並且我的女婿都是小的,一个有哥,一个有姐。一个当时是高知,一个在企业当干部。我是最低层的。他们都各自来过我家一次。年龄都比我们大十多岁。大亲家那边邀我全家去过一次,住了几天,安排了旅游。他们不单邀我小女儿一起去,还邀我妹妹去玩。可惜因为远,我们就再没去过。经常邀我们的。逢年过节我们双方都请小孩带礼品的。並双方都要求小孩多关心对方父母。小孩春节放假我尽量叫他们去亲家处过年,因为他们年龄大了,我们还小。而亲家总是叫他们年初二,三再来我家几天,弄得他们挺辛苦。开始几年没车都是挤火车的。我心疼他们,也为了省钱经常为这亊跟他们发脾气,(我的心挺好的,可是个爆脾气,小孩不听我的我就发脾气。好得女婿都不计较的。)叫他们少来我这里,其实我也希望小孩多来家聚聚的。若知道那个亲家生病住院等都互送慰问金的。就是我小女儿身体不好我大亲家知道后都送慰问金的。大亲家开始还跟我讲,待离休了要上我们这儿来养老。可因为我们这里是农村,就医不方便,就没有成行。我大女婿的兄嫂对我们也挺好的。主动关心我们。我们第一个冰箱还是他主动帮我们买了请人免费送到我市的。我小女儿跟他们关系都很好的。虽然距离远难得见。

我小的亲家在本市,我们也经常去女儿家。小女婿的姐姐为了腾出房子给我们住,想尽办法跟她父母一起搬出去住。她姐姐把我们也当亲人相待的。也经常送礼物给我们。逢到我们生病她总是和她妈一起带了钱物来看望我们。知道我六十九岁那年生日,她和我亲家母都分别送来大礼。其实我们只吃碗面而已。我老伴生日(正好跟她母亲同日,只是亲家大十岁。)她在网上订了一个大老寿星蛋糕叫我女婿带下。我们都很暖心的。这次我们拍全家福照邀请她一起拍,她也欣然答应。她把我们也当亲人待的。大亲家年龄大了不便带小孩。我外孙女小时侯全由我们带,我们养。我们也心甘情愿的。从保胎服侍一直到上班。以及放假后都是我们在带,所以小孩对我们特亲。女婿外挂职期间全由我老伴去接送孩子。我亲家跟我女婿说,这就是对你们的最大支持。要记得报恩。总之我们的亲家之间如同一家。关系挺好的。我还是那句话,人心是肉长的。你对人好,他也会对你好。我讲的都是实话,目的是为宣传正能量,要不然谁愿意把家亊讲出来。

亲家亲家亲如一家。愿天下所有亲家都亲如一家。

谢谢邀答。时间和水平问题写得不好请批评指正。

2

“亲家”一词,是指结婚男女双方的父母互相称呼对方父母时的统称,由此又演变出“亲家公”“亲家母”之说。农村老人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含义是:亲家上门来,并不值得像对待真正的客人一样隆重。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普遍反映人们一种“过河拆桥”的心理。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过河拆桥”四个字。

在双方的儿女没结婚或者没订婚之前,双方一般都客客气气的,生怕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了孩子们的婚姻。尤其是男方的家长,怕万一礼数不周,让对方挑了理,婚事黄了,所以对女孩子的家长是诚惶诚恐、毕恭毕敬。

但是一旦婚事订下来,或者双方结了婚,可能就不一样了。因为媳妇娶到家,生米做成了熟饭,也不怕女方变卦了。

更何况过去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孩子出了嫁,就是婆家的人了。女方的家长反过来可能要“讨好”男方家长,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女儿好一点。而这时候,男方家长的态度倒不如婚前了。甚至有些男方家长觉得对方是高攀了自己家,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亲家来了,也不如之前热情。其实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过河拆桥”的心态在起作用。

再者,婚前双方可能因为彩礼或者婚礼细节等发生过一些不愉快。婚前觉得不公平一方可能忍气吞声。但是婚后双方家长见面,想起之前的一些琐事,难免有些怨气,双方的态度也不如之前热情。

二、“亲家登门”往往是有事相求,不受主人欢迎。

结成儿女亲家的两家人,是一种特殊的“亲戚关系”。一般情况下,没有大事是不登对方家门的。

过去讲究男孩子找媳妇要找门第比自己家门第低一些的;女孩子找婆家要找比自己家门第高一些的。通常情况下,女方的家长登门,一定是遇上什么难事了。或者是需要经济上的支援,或者是需要人脉上的帮助。

这种情况下,女方家长登门,是仰人鼻息,是有求于人。男方自然有些财大气粗的感觉,态度就不会像对待客人一样热情了。很可能就会端着架子,以一种不平等的态度看待对方。而女方家长也会唯唯诺诺向对方说好话,以达到求助的目的。

因此一些明事理的女子的家长,一般不是走投无路,是不会找亲家帮忙的,以免对方看轻了自己,也让女儿难做人。

三、“亲家登门”可能是家里发生重大变故,对方只是礼节性的拜访。

再有,过去农村亲家很少登对方的门,除非家里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才会礼节性地拜访或者随些礼。而这种情况下,主人家里人来人往,往往忙得不可开交。亲家来了,平常亲家两个可以坐下来,闷上一壶酒,炒上几个小菜,把酒言欢。现在只能是过去打个招呼,跟对待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而登门的亲家也很理解对方,当然不会计较。有的时候还要伸手帮忙招呼一下客人,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四、“亲家登门”往往是来解决儿女矛盾,主人无心笑脸相迎。

过去男女结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人可能根本就没见过面,就被生生地安排结为了夫妻。因此过去婚姻更是一场赌博。赌对了,一生幸福。否则,两败俱伤。因此,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小两口闹矛盾的时候可能比较多。而过去两口子一吵架,女方就会收拾几件衣服,挎着小包袱回娘家。回家以后爹妈问起,也会哭天抹泪说明原委。女方家长自然心疼自家女儿,安慰一番,单等男方来负荆请罪。

可能最多一、两天,男方就会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女方家,请媳妇回去。这时候,岳父母难免把女婿数落一番。男方的父母也会小心翼翼地说着道歉的话,不管怎样,把媳妇接回家才是王道。还管什么尊严不尊严的。因此这时候男方家长登门,真的就是“不值半文”了。

更有甚者,女方还要让男方当着双方父母的面,写下保证书,或者拿出一定的钱财来,对男方作为惩罚,才答应回去。这样,男方的父母就更惨了!

有书君建议:小夫妻有什么分歧或者矛盾,尽量自己解决,不要让双方父母掺和进来,以免把事情闹大,两家关系更不好修复。

五、“亲家登门”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纠纷。

这层意思就要与时俱进地解释了。有的农村嫁女儿,讲究“好女不出村”。女孩子嫁到本村,婆家、娘家互相有个照顾。有的家里只有女儿的家庭,更希望把女儿嫁得比较近,可以把女儿当儿子一样,为自己养老送终。

有书君老家那边,老陈儿子娶了老齐家的独生女儿。当初结为儿女亲家的时候,说好将来小两口生的第一个孩子随妈妈姓齐,第二个再姓陈。老陈家也答应了。

婚后,小两口头胎生下一个大胖小子,两大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娘家住得近,小陈又几乎长年在外地打工,小齐就经常带着儿子住在娘家。老陈老两口想孙子,就得来齐家看。时间一长,老陈两口子心理开始不平衡了:我家的孙子,本来该姓陈,非让姓齐。姓齐也就算了,还天天见不着面。于是就提出让儿媳妇带着孙子回自己家住,可是小齐却以丈夫不在家为由,拒绝了。老陈非常不高兴,埋怨几句,并说“再不回陈家住,就让孩子改姓陈”。

这时候老齐就不高兴了。于是双方话赶话,越说越难听,后来两个老头子差一点打起来。

当然这是因为之前农村计划生育抓得紧,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也很多。他们婚后住在男方还是女方家,或者他们的孩子的姓氏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两亲家的不和。

看来这些事情双方还是要互相体谅,和平共处最好。

看来“亲家登门,不值半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这反映了人们一种普遍的“过河拆桥”心理,成为亲家了,就不必再担心儿女的婚事有变了;再者,亲家登门,不是有事相求,就是小夫妻闹了矛盾,或者是两亲家发生什么矛盾,这种场面总是不太和谐。再有就是亲家登门,有的时候是家里有大事发生了,主人应接不暇,也不能给予亲家必要的照顾,显得疏远不少。

其实,只要结为儿女亲家,就是一家人。亲家要本着和平相处的原则,互谅互让,互相帮衬,和谐相处,不要让小两口为难。为儿孙们共同建造一个美满幸福的大家庭,才是正理!

3

自古以来,婚姻总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要相当谨慎,绝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毕竟这是关系到孩子们一辈子的幸福,也从此是两个家庭从陌生走到“联姻”。成为亲戚当中关系最近,亲情最亲的。不过,农村的老话还是有“亲家上门,不值半分”的说法。如今,还被讹化成了“男亲家上门,不值半分”了。这不是彻底颠覆了男亲家的形象吗?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高彩礼不断地改变着对男亲家的认可

搁在过去,只要亲家们登门来了,都会准备好饭好菜,好烟好酒,来一顿热情周到的招待和促膝长谈。非弄出个不分彼此不可。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与时俱进”了。有些人家,还对男亲家“另眼相看了”。虽然婚姻自由了,两个人的结合宽全取决于他们之间的那份感情。问题是不得不面对彩礼这个“拦路虎”。现在的天价彩礼,主要原因还是攀比之风。而对女儿彩礼有直接决定权的还是男亲家。因为绝大多数家庭还是“男权”制,别人家女儿多少彩礼,咱家女儿也不能少于这个数,这可都要得到男亲家的“拍板”。

殊不知,高彩礼是男方家倾其所有,还要欠下一屁股的外债。给儿子娶了媳妇,正如人们戏谑“一夜回到解放前”。之所以负债前行,艰难度日,还不是因为男亲家“手下不留情”造成的。男亲家你来了就来了,打声招呼也算高抬了。

为了儿子娶上媳妇,男亲家自降了“身价”

人活在世上,总想子孙绵长,家族兴旺。殊不知,现在儿子娶媳妇难于上青天。儿媳妇没过门之前,程序之多,令人咋舌。相亲、看家、说彩礼、订婚到结婚,男方的父亲都要给女方钱,还要备上烟酒等礼品。这还不算,说话处处要小心。就是自己比女方父母年长,也要赔着笑脸,说着好话。不然还是那句“嫁夫看爹”的老话,弄不好会留下口舌的。不得不自降“身价”,其实,对女方父母来说,也未必和你往肩膀一样齐那里去想。

婚姻的存续也留有男亲家怂恿的影子

两个人的婚姻关系着两家人的未来和希望。可有些时候,事情并不是所期盼的那样。男女结婚后,大都是男方去打工挣钱,女方在家抚养孩子,照顾老人,这就是当下“假寡妇”的现象。孩子的淘气,任性,有些儿媳的“不自重”,有些父母絮絮叨叨,家庭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还真有些父亲给远在外地的儿子“汇报”儿媳的“不良”行为,是儿子与媳妇渐行渐远。违背了娶媳妇不容易的初衷,也是女方父母更加瞧不起男亲家的人格。

有些男方父亲如此,有些女方父亲也不逊色。不得不说,尽管男方有“劣迹”的多,但能包容的也不少。首先提出离婚的又多是女方,其原因也与一些女方父亲脱不了干系。父亲总是以威严的面孔出现,尤其是女孩子向来还是惧怕自己的父亲的。偏偏就有些做父亲“护犊子”思想严重,总是挑男方的不是,甚至教唆女儿离婚。因为他存有“私心”,女儿若再嫁,还能少了些彩礼?做为男方父亲觉得男亲家有一定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变化,亲家之间的关系也确实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了反转。女方父(母)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地位,都是现在“男多女少”,女孩成了香饽饽所造成的。不过,娶个儿媳本来就相当困难,在处理双方父母,尤其是男亲家的关系上更应该注重“沟通”,取得“理解”。“男亲家上门,不值半分”的情况,是不能出现,更不会出现了。

【#为生活而提神

4

本来两个毫无关系的两家人,在儿女结婚以后便成为了没有血缘的亲戚关系,这就是亲家。自古就讲究以礼待人,当有亲戚来自家串门时,就要好吃好喝的来招待,但是在以前却有一种情况并不用这样,那就是亲家上门时男方的父母并不会有好脸色,这和以前有着很严重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关系,当女亲家登门时并不会有好脸色,但是在男亲家登门时却好菜好酒的招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个“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也在发生着转变。

在以前农村儿女亲家来往的并不密切,除非是一方的家中出现变故后另一方才会去,一般是不会走动的,除非是子女婚姻出现问题。在以前人们有着很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人们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到婆家后就是婆家的人,而男方则觉得女方嫁过来后就和女方家长没有了关系,所以在女方亲家登门时不仅不会设好酒好菜宴请,还会不给好脸色看。但是在男方亲家到女方家时情况就截然不同,女方亲家就会觉得是自己的女儿在婆家闯了祸,所以不仅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还处处讨男方亲家欢心,因为在以前被休的女人是让家族感到很丢人的一件事情,即使女方在婆家受了很大的委屈,也只能忍着不能回娘家。

这几年随着农村媳妇越来越难娶,男女亲家的关系也慢慢发生了转变,男方亲家则处处讨好女方亲家,但是除了家里发生变故或者是儿女婚姻出现问题后双方才会来往。在我们这里一般家中的老人去世后才会通知亲家,除此以外就是儿女的婚姻出现问题后亲家才会登门。在农村小两口吵架后女方回了娘家,男方就要带着自己的爸妈和家族中的大辈去女方家中赔礼道歉将女方接回家,如果问题不大当天就能把女方接回来,如果问题严重可能就要三顾茅庐。虽然是小两口出现了问题,但是女方父母为了防止女儿在婆家受委屈,也会处处压制男方父母,目的就是让男方父母对自己的女儿好一些。

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逢年过节就会将双方父母叫到自己家中,以免会忽略了一方的老人,双方父母在一起后也会很和谐,并不会互相比较,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幸福,所以现在并没有“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说法,反而当亲家登门后还会像贵宾一样招待亲家。

5

中国人历来注重亲情,老话说“是亲三分向”,只要带点亲戚关系的,说话、做事总会多少偏袒一些。但有一种亲戚却不太受人待见,民间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亲家上门,不值半文。

“亲家上门,不值半文”是以往姻亲关系的一种体现,姻亲是一种没有血缘的亲戚关系。亲家,大家都知道,就是儿女亲家,即男方对儿子的丈人、丈母或女方对女儿的公公、婆婆的一种称呼。“不值半文”就是不值钱的意思。

按说儿女亲家,虽说没有血缘关系,但也是关系很紧密的亲戚关系了,为何会半文不值呢?这还得从古代的社会特性说起。

男方父母为什么会视上门亲家半文不值?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 泼出去的水”,在古代,女儿一旦出了娘家门,嫁去夫家,就要遵从“出门从夫”的女德,不能随随便便的回娘家,娘家人也不会轻易上门。

如果夫家刻薄,女儿在夫家受了委屈,也无从诉说,只能忍气吞声。但若是女方亲家时常上门,女儿难免会诉说自己的委屈,即使不说,作为父母的也能从她的言行中看出一二。

而这些都是男方不愿意让女方家知道的,怕被指责,也怕亲家会挑唆小夫妻俩的关系,当然是不愿亲家上门来的。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男女婚配,往往是男方家条件要好于女方家一些,婚配后,除了年节里,女婿会带着女儿回娘家,通常两家少有往来,父母登女婿门更是少有,如有事,也是一封书信或让人带个口信。

若亲自上门,势必是有要事相求,可能是穷的揭不开锅,或来借银两的,或是蹭吃蹭喝的,那男方父母自然不会给好脸色。

女方父母为什么会视上门亲家半文不值?

自女儿出嫁后,女方父母还有可能因想念女儿、或者女儿生孩子等上门去探望。但男方父母,儿子、媳妇、孙儿都在自己身边,就没什么理由来女方家了。若是女方家中有什么事,也只需女婿出面就行,不用惊动两老。

但有一种情况会例外,那就是上门兴师问罪。古代女子要遵从三从四德,如果女子在夫家不遵守妇德,这时候公婆就会上门与女方父母理论,当然是以“问罪”为主。

女方父母一看到亲家上门,心里都会战战兢兢,第一时间就会猜测,是不是女儿在婆家有什么做的不对了。如果女儿在婆家犯的是“七出”之条,就会被休回娘家。这时候,就生怕亲家是来通知这事的。

要知道,在古代,因不遵妇德被休回家的女子可是会被人看不起的,连带着父母也会被指责,毕竟是“子不教父之过”。这种情况下,女方父母当然是不希望亲家上门的。

不过,社会发展至今,这种“亲家上门,不值半文”的情况可是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现在男方娶个媳妇不容易,哪敢像古代那样说休就休,夫妻间有了矛盾,有时还得请岳父岳母上门调解,这时候,男方父母看到亲家自然是笑脸相迎。

遇上媳妇脾气大的,一不高兴回了娘家,男方父母还得带着儿子、带上礼品,陪着笑脸,到女方家去三请四请,生怕女方父母会刁难,这和古代完全就是倒了个个。

现在很多年轻夫妻,双方都是独子独女,逢年过节的,都会将双方父母接到一块,吃个饭,聚一聚,哪边都不冷落,两边亲家也相处和睦,没有什么“亲家上门,不值半文”之说了。


??点右上角“关注”,看陌上花每日给您带来各种农村趣闻杂谈和农事资讯。

6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农村常有很多俗语,除了多数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俗语之外,就要数日常生活的俗语了,很多老话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关于婚姻,家庭,亲戚朋友之间的话语特别多,很多俗语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没有了什么价值,这句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也就只是过去老人的一种说法而已。

亲家,是双方儿女成为夫妻,各自家长之间相互的称谓。作为亲家,平常见面的机会真的不多,除了儿女在双方家庭来回走动之外,没有什么大事。按过去的思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人家的人,作为自己的姑娘,很多时候女儿除了回娘家,父母很少去看女儿的,在过去生活条件不好,自然是有事相求,对于亲家登门,男方家长自然不会高眼看待,所以就有了这句老话,叫做不值半文。

这种情况是在过去的男尊女卑的环境下造成的,夫家为大的环境造成姑娘在夫家受气之后,很多时候是敢怒不敢言,都是封建思想造成的结局,还实行什么休妻,女方做的不对或者不如意,男方一纸休书就可以将妻子休掉,这是极不人道,也是对于女性的摧残,这句俗语搁到现在,就属于本末倒置。

现在男多女少是一种实际情况,女方家长到来,哪一个不是笑脸相迎。最近在网上甘肃宁县一则姐姐出嫁的横幅火了,大体内容是姐姐出嫁,三个弟弟拉横幅“警告”新郎,称姐姐“若回家娘家,身上有伤,定将你放置油锅,炸至两面金黄”。另外两条横幅内容为“我姐在家活泼可爱,性格开朗,若回家低头不语,我定让你出门小心翼翼。”

“我姐国色天香,务必善待我姐,稍有差池,必将严惩。”新娘父亲说横幅把新郎逗笑,横幅是三个弟弟一人弄了一个,一个是亲弟弟,另外两个是堂弟。网友评论道,有这样的弟弟真幸福。

这就是真实的情况,虽然不是和之前完全相反,但总是有相似之处,虽然其实对于小两口来说,双方的父母,都是自己的父母,我们都该一样对待,去好好孝顺。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

7

过去的一些老话,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有一些已经过时了,与时代不相适应了,比喻这句“亲家登门,不值半文”,就属于历史糟泊,应该予以废弃了。

在封建社会里,受“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等思想的影响,女人在社会上,在家庭里,没有任何地位,更没有发言权。“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女人一旦嫁人,就完全交给男方了,与娘家没有任何关系了,过去生女儿是十分悲哀的,女儿从一出生,就注定是为别人家生养的,父母辛辛苦苦抚养成人,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就要配上嫁妆,连人带东西一起打发出去了。

在男方家里,要守妇道,敬公婆,男方家人不吃饭,女人是绝对不能先吃的,男方家人不睡觉,女人是绝对不能先睡的,真是做到了处处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男方家人稍有不如意,非打即骂,更有甚者,一纸休书,即可把女方打发回家。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的女儿连半点地位都没有,亲家登门,还会值钱吗?古语说“父以子贵,母以女荣”,女儿地位这么低下,父母哪来的贵,哪来的荣?

现在社会不同了,倡导男女平等,女儿都成了母亲的贴心小棉袄,妇女的地位日益升高。结婚的彩礼也越来越高,贫困地区娶个媳妇没有个十万二十万的也下不来,在经济发达地区,房子、车子是结婚的标配,缺一不可。在普通的小县城,这两样加起来,少说也得一百多万,结婚以后,更是妻子为老大,掌握主动权,撑握着经济大权,男方要克勤克俭的做好一切工作,才能称得上一名好丈夫。在这种情况下,还存在“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说法吗?亲家来了,那是高人贵客,求之不得。要全心全意的隆重接待。

其实,新社会下,大家都以和谐为主,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快乐幸福,竭心尽力的去帮助他们,带孩子,接送上下学,为儿女做饭吃,已经不分男亲家和女亲家了,大家都其乐融融,成为一家人了,这都是文明社会发展的成果。

8

我不这么看。我是个独生子女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四代居住城市,我老两口退休多年,儿子国企工作,家庭条件还算可以。儿子二十多岁时,很多亲朋争相介绍对象,其中不乏我们都很喜欢的,不知什么原因,儿子执意看上了一个外地进城打工的农村姑娘,而且是在我们非常反对的情况下结了婚,我们当然不高兴。但是,我们没有固执己见,经过短暂的共处,我们接受了这个事实,对媳妇处处关心,视如女儿,儿媳也很孝顺,鄰里交口称赞。亲家也经常来往,我们每年暑假也到乡下小住,双方相敬如宾,我也觉得挺好。十年来,从没有不高兴事情发生,我也感觉挺好。亲家是什么,就是亲如一家的人。

9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这句话,是说对方亲家总到家里来,是让人看不起的。

主要是男尊女卑的时代,\"\"亲家登门,不值半文\"\",说出了婚姻中男方家长的处事态度,具体点说应该是\"\"女亲家登门,不值半文\"\"。

在现在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却变成了\"\"男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一句话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亲家相处模式及态度的转换。

因为时代不同了,说法也就不一样了。但实质上体现的是双方经济实力和时代关系的变化。有书君觉得这句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下面先说说包含什么?

1、有求于人,低人一等

\"\"男尊女卑\"\"的时代,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过去之后就是男方家的人了,家人就不能再管。

男方家如果是权贵或有钱人家,亲家登门表现得就更是不能平等相待。过去物质有限,亲家登门不是因为小两口有什么问题,有可能就是因为亲家揭不开锅了,要借钱借粮借物。

按过去的思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人家的人,很多时候除了女儿回娘家,父母很少去看女儿。

\"\"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亲家去登门肯定是有事相求。对于亲家登门,男方家自然不会高眼看待,所以就有了这句老话,\"\"亲家登门,不值半文\"\"。

在夫家为大的环境下,女儿在夫家受气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女方做的不对或者不如意,男方一纸休书就可以将妻子休掉,女儿被休回家,娘家会觉得抬不起头来,对男方家有点小心翼翼,让男方得意,这都是封建思想造成的。

也因为经济不对等才有了\"\"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说法,更确切点说,应该是\"\"女亲家登门,不值半文\"\"。

现如今给儿子娶媳妇,男方的父母真是又出钱又赔笑,得把女方亲家给说高兴了,人家才肯把女儿嫁到男方家。

男方亲家如果到了女方亲家的门上来,不仅要提着礼品,说各种好听的,有求于人,就这样了说不一定还得看女方父母的脸色,所以成了\"\"男亲家登门,不值半文。\"\"

现在娶媳妇困难,男方家里一般都惯着儿媳妇,有什么事都不敢过多言语,甚至有\"\"女尊男卑\"\"的反应,对女亲家登门,也都是笑脸相迎,生怕照顾不周。

甚至在农村小两口吵架后,女方回了娘家,男方还要带着自己的爸妈和家族中的长辈,去女方家中赔礼道歉,如果问题不大当天就能把女方接回家,如果问题严重可能还必须要\"\"三顾茅庐\"\"。

小两口出现了问题,女方父母为了防止女儿在婆家受委屈,也会处处压制男方父母。目的就是让男方父母对自己的女儿好一些。反倒有了\"\"男亲家登门,不值一文\"\"的戏说。

所以,为了避免亲家的问题影响孩子关系,提倡\"\"门当户对\"\",以保证相互尊重对方。

2、不多来往、避免麻烦

儿女亲家的往来,真的不同于朋友亲戚的往来。

以前农村儿女亲家来往并不密切,一般不会主动走动。除非是一方的家中出现变故,或是子女婚姻出现问题,另一方才会去。

现在亲家之间常常表现为经济实力的比拼。孩子在相互比谁爱谁多谁就输,亲家则比谁多登门,登门多就意味着谁先输了主动权。

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父母来到自己的这个家时像个客人似的。如果儿媳妇和姑爷在这个家里没有什么地位的话,不被人重视,自然不会受到好的接待。这是令人纠结的事。

电视里的剧情中有少数\"\"亲家\"\"人穷志短,总想着去亲家家捞点好处,这类亲家做的事,真是半文不值,估计连自己的儿女的地位都被拉低了。

男女亲家之间不多来往,主要还是怕说得多了,影响儿女之间的感情,闹出不必要的麻烦。

3、老少分住、互不影响

亲家之间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产生矛盾。

亲家本来就是八杆子打不上的人,仅仅是因为两个孩子相爱了而联系了起来。有求于人,必定自己心里就先矮人三分,怎么会让人看得起。

发生矛盾不仅让儿女难以自处,还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小家庭时代,家长不给自己添堵,也不给孩子们添堵,是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过去娘家人就是诉苦的对象,女儿说得多了,亲家关系难以融恰相处,两亲家十有八九不亲近。

现在,\"\"亲家登门,半文不值\"\",依然有一定的道理。要让谁登门,除非小两口开口叫去帮忙,不然几乎不来往。

要想维护好两家人的感情,做子女的为人处世方法很关键。一是要报喜不报忧,男方要多说岳母的好,女方要多夸婆婆会做人。

生活的一些琐事,一些小矛盾,不要找自己的父母倾诉,小两口私下解决最好。

距离产生美。亲家也要保持一定距离才能友好相处。不要越界管孩子家的事,更不要越界管亲家家的事。这样就不会\"\"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了。

应该怎样理解?

过去是包办婚姻,靠媒妁之言,男方提亲的时候媒人已经比较过两家的情况,也知道以后两家人就要连在一起了。

男方找比自己家条件更差的人家也想好必须要帮衬对方才行的。但是结婚以后完成了自己家传宗接代的大事,媳妇是自己家的人,亲家还是外人。

跟外人就要客气点,能帮的忙要帮,不能帮或者不愿意帮的,就会事不过三。有一回二回,不可能三回四回还会帮。如果亲家不把自己当外人,总依赖自己向自己伸手,是会从心里看不起对方的。

虽然双方本来就是经济不对等的,碰上“人穷志不穷”的亲家,会因为欣赏对方的人格而主动帮助。

如果心态平和的人家,也可以有来有往。怕的就是自己不懂得保护自己名声的亲家,确实会让人从心里看不起。

现在发生\"\"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只有人格上的势均力敌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逢年过节就会将双方父母叫到自己家中,双方父母在一起也可以很和谐。因为老人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孩子幸福。

不但没有\"\"亲家登门,不值半文\"\",反而当亲家登门后会像贵宾一样招待亲家。相处融洽的亲家还会约起来一起旅游一起活动。

但是,孔雀女和凤凰男之间的家庭,现在还有不尽如人意。有的男方非要让女方回自己父母家过年,以向村里的人证明自己家的面子。

女方也想回自己的娘家过年,但残留的封建思想搞得自己去女方家过年像不值半文一样,还为此发生冲突,使得小夫妻如临大敌一般,没法好好过日子。

有书君认为对小两口来说,只要把双方的父母当父母平等相待,好好孝顺就不会存在\"\"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问题。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10

亲家上门,不值半文,这句话是说儿女亲家之间轻易不要走动,除非是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这句话的背景来源于过去,当时女人社会地位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因此父母一家人自然伸不直腰,只有低眉顺眼。随着社会的进步,女人的地位完全得到改变,婚姻中男人不受气就很不错了。尽管如此啊,亲家之间还是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成天一个锅里搅,如何能避免矛盾?何况这样的矛盾不仅让儿女难以自处,还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小家庭时代,大人们不给自己添堵,也不给孩子们添堵,是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关注豆蔻房华,关注三农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