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需不需要在考试中减少比重?

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需不需要在考试中减少比重?

2020-07-27 04:18阅读(67)

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需不需要在考试中减少比重?虽然英语是世界主流的通用语种,但只不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当今莘莘学子在学习中,英语的负担过重,也耽误了不

1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希望教育部的官员,下到基层做一个调查,看大学生毕业后有多少人用的上英语,就知道该不该减少比重。再调查一下,看看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为学习英语,占用多少时间和精力。

2

英语可学,不应该考试,作双为付课。因为学生如果不出国,大部分人用不上多少英语。学英语会浪费学子们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英语有关工作的可专学学。中文也是国际通用语言了,发展国语在国际上的地位。英语可作为选修课。

3

英语学习完全可以是选修,不要再作为主学科考试!我们的孩子在英语学习上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4

我同意降低英语科目在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

原因其实不在于认为英语不重要了。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学好它,仍然是学习性价比最高的语言之一。

世界上最前沿的科学文献几乎都是用英语来写成的,我们日常生活可能比较少用英语交流,但一旦你从事专业的学习,几乎是绕不开英文的,比如攻读硕学学位。

我之所以同意降低英语在考试中分数占比重,是因为我们的考试,本质上是一种应试的考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固然有很多知识点可以考查,但正如你所知,语言真正的用途在于沟通。


曾经在节目上看过,外国朋友试听我们的初考、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他得出的结论是:在真正的对话中,几乎没有人会这样表达,这种说法在生活中“很奇怪”。

真正的学习,从来不是通过考试来驱动的,相反地,过于强调考试,将会扭曲一门学科的真实的面目。同样地,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却还是开口哑巴,阅读懵圈的状态,是不是应该重新反思教育呢?

在下闲时翻书君,欢迎关注!图片源于网络。

5

我觉得没有必要减少英语在考试中的比重。

学习考察的是一个人的能力。

学生阶段,没有选择:我想学什么,对什么有兴趣我就学什么的权利。大家学的都是一样的课程,学得好坏,主要在于自己。即便是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文科理科的科目也是相对固定的,大家都在一起个起跑线上,也算是公平的。

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有通过考试。也许你喜欢的科目,不用家长催促,就会主动关注。不喜欢的科目,迫不得已打开书,看了半天也理不清楚头绪。这也是很多偏科的学生说,在某科上下了很大功夫,也没看到成绩提高的原因。

对于英语学习也是这样。尖子生哪科都好,几乎每科都接近满分。他们不会在意设了哪些科目,只要需要学的知识,全会。只有那些对英语没兴趣,不想学,学不好的学生才会盼望着减少英语的比重。那么,数学不好的是不是也找理由减少数学的比重呢?

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是为需要的人服务的。要想了解世界,就需要有交流的媒介。

志在远方,放眼世界的人,会主动学好英语的。不需要英语作为自己的一项技能的人,也不必纠结。大不了别的科目上多考几分呗!

6

这个是教育局的事!

7

在国际化的前提下,应该加强,尤其在一线城市,找工作时才能体会到他的重要性

8

现在的世界体系就是以英美为主的金融资本体系,学英语很重要,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汉语才是母语,首先要学好母语,其次要学好古汉语。

9

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工具,我觉得不是应该降低比重,而是把它设为副科。我们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到现在只会那几个常用的短语和单词,还是一知半解。但在学习阶段花费的精力要比其它的主科多得多,现在回忆起来,简直是浪费时间。我们班54名同学,目前没有一位从事翻译或者对外交流工作,所以我觉得把英语作为主科,不但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而且即使是英语成绩很优秀的学生,毕业后能真正用得上的也少之又少。

再有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才了解到目前有很多社会精英,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读书,这或许与偏重英语教育有关。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孩子在英语环境中,更好的掌握或者学习英语。而那些从小学起点把孩子送到国外的家长,他们不惜重金,一年甚至花销几十万上百万来培养自己的孩子,除了掌握英语之外,就是拿到外国国籍了,因疫情三万小学生滞留英国,就是最好的案例。这三万人长大后,又有几个能回国报效祖国呢?我想会有很多人成为精美分子,我不知道这些家长怎么想的,拿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外国人。

所以英语应该降为副科或者成为选修课,加大中国历史的比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其实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如果加强中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就不会出现现在的乱港现象,看一看那些港独分子稚嫩的脸,其实是一场教育的悲剧。

10

这种弊端都是源于我们目前的考试机制,最适合人性的就是,读书时喜欢什么学什么,工作时需要什么学什么,英美欧洲发达国家就有这方面的意思。

工作后的人想想自己从幼儿园到博士学了那么多,死了那么多脑细胞,最终有用的有多少?

不光是英语,还有物理,化学,力学,电工学,甚至语文,数学,都是这样。数学天才语文可能就不及格,播音员学物理有啥用?但英语翻译就得英语好。应聘倒马桶的研究生门门课都是优秀。

没法儿,目前考试机制就是这样,学习是为了找工作,工作为了生存,兴趣替代不了粮食,都要学都要考,彰显公平,泯灭个性,没有兴趣的工作就是应付,因此中国院士大师教授比猪都多就出不来诺贝尔奖,北大人尖子毕业就厌恶学习当和尚卖猪肉,发动机,芯片,操作系统就弄不了,但吹牛骗人功夫厉害,因为啥都知道一点。

什么时候咱国家发达了,就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了,想学啥就选啥,可以研究甲骨文,也可以会个勾股定理就能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