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天刑,我来回答。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弄明白三件事:

1.修颐和园花了多少钱?

2.把修颐和园的钱都投给北洋水师,能添置多少军舰?

3.添置的这些军舰,是否足以打赢甲午海战。

那么我们逐个问题分析。

一、颐和园花了多少钱?这个其实是很清楚的,一图流说明问题:

楼上的图非常清楚了,颐和园共花费11075218两。

当然,这里说句题外话,关于慈禧是否挪用海军军费的事,以前的专家和现在的翻案都说的不全。首先所谓“海军巨款”,和海防捐,其实都是挂着海军名头给颐和园筹款,这个大家心知肚明,确实很难说属于挪用海军经费。但是每年30万两合计210万两的海军衙门正费,是妥妥的挪用海军经费。另外所谓海军衙门闲款457500两,也是挪用海军经费无疑~~海军没钱保养军舰,海军衙门还跑出闲款来,这不是滑稽?

然后,言归正传。

二、修颐和园这11075218两,能买多少军舰?

这个是有记载的,以北洋水师主力舰为例:

定远级两艘,花费3399241两

致远级两艘,花费1697453两。

也就是说,每170万两,可购买定远级一艘,或者致远级两艘。

修颐和园这11075218两,全部用于买船的话,理论上说可购买四艘定远级,五艘致远级。

但是这个算法其实不准确,因为首先一个是汇率变了,其次是军舰价格是不断上涨的。1886左右银子兑换英镑是4.73两兑换1英镑,到了1894就是6.21两兑换1英镑,银价贬值约25%。

而新式军舰价格也贵的离谱,以日军吉野号为例,价格高达206万两,相比致远级平均一艘不到85万两,济远号67万两,可差的天上地下。

而且军舰并不是买来就算数了,训练运行人员工资都得钱,北洋水师一年光人员工资就是584796两,加上炮弹煤炭维修和各种辅助设施开支109.9万两,每年至少需要168.5万两。而实情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从成军后就没拨付,比如:

维修20万两

备件6万两

新式炮弹8万两。

这每年约34万两,从战后实际情况看除了基本的维修费比如旅顺船坞刮个船底什么的花个几万两,其余大部分都是没有到位的~~这也符合每年海军衙门30万两正费拨给颐和园的记录。所以所以慈禧修颐和园没有挪用北洋水师经费是扯淡的:

没有挪用的话,北洋水师的维修费、备件,和新式炮弹钱哪里去了?

所以,这块儿首先要弥补至少约210万两。

然后北洋水师每年12万两的煤炭钱也没拨足,炮弹枪子8.8万两也有问题,杂七杂八加起来,七年先补欠账300万两比较合适。

然后,1107-300=807万两。

这800万两也不能全部买船,买船后,增加了人员和维护成本,按照年增加60万两运行费用,约三年计算,减去180万两。

剩627万两买船,基本上就是增加三艘吉野,或者2艘涨价后的定远改进型+1艘改进致远级的水平。

三、添置的这些军舰,能否打赢甲午海战:

应该说要是单纯史实那些海战,比如丰岛海战,济远广乙两艘,加上三艘吉野级,那么对上日军一游的吉野、浪速、高千穗三舰,是有优势的。

就是黄海大战,我军增加三艘吉野,或者两艘定远一艘致远,那也都有优势。

但是,问题是这就是日军的实力吗?拜托,真不是,要知道黄海大战日军其实只不过出动了最多七成兵力的一游和本队10+2艘,它还有:

第二游击队:金刚、大和、武藏、葛城、天龙、高雄、6艘

第三游击队:筑紫、爱宕、摩耶、大岛、鸟海、天城、磐城、八重山、8艘

鱼雷艇队全部。

要是全军都上,就凭半数主力舰追打赤城小炮艇还打不下来的实力,增加了三艘船的北洋水师很难说能否打赢呢。

而且,双方战前投入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请看下图:

看清楚了吗?日军海军军费一直远高于北洋水师,相对于一直维持在170万两左右名义军费(实际被颐和园每年占用30多万两才不到140万两)的北洋水师,日海军常年军费都在年700万两以上,甚至还有个别年份如长崎事件后,就有200万日元的海军募捐,30万日元的皇室经费,和1700万日元的海军公债,合计1930万日元,大约1400万两的海军投入。相比之下,颐和园那1107万两总经费,就算都投入又能如何?

  • 总之,除掉弥补欠账和日常经费以后,修建颐和园的费用,也就是不过让北洋水师增加两艘定远级一艘致远级的水平,而区区三艘船就算比起当时日本海军全军略占优势,日军也只需要拖延战争即可。毕竟,当时光在建的日军战舰就有富士八岛须摩明石四艘,其中仅富士八岛造价就是2088万日元,相当于1575万两银子,远超过颐和园的总造价1107万两银子了。

最佳贡献者
2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一下修颐和园一共花了多少钱。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与圆明园相邻,始健于乾隆十五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年(1884年)光绪下令重修清漪园,以便慈禧还政以后养老之用。早期的修建工程还遮遮掩掩,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漪园正式改名为颐和园,修建工程公开化。

光绪十七年(1891年)起,颐和园已经初具规模,慈禧开始在园中居住。不过颐和园的工程并未停下,一些小工程还在进行。同时慈禧的六十大寿临近,颐和园中也为此进行了一些装点。

所以颐和园的修建工程历时久,按照统计口径不同,具体费用也说法不一。但是即使按照保守估计,为了修建颐和园清政府至少也开销了1000万两白银。我们就暂且以1000万两位限进行考虑。

而在讨论这个问题第二个要注意的问题是,这些钱是什么时候开销的。

由于当时中国工业底子比较薄弱,北洋水师的军舰大多来自外购。当时西方列强已经采用了金本位,而清政府依然使用银本位。19世纪中期以后,因为白银开采技术的进步,黄金对白银的比价日益升高。这就导致了同样数量的白银,其代表的价值一直在下降。

像在1885年时,1英镑大约等于3.59两白银,而到了1894年,1英镑就等于6.21两白银,在十年间白银贬值了42%。由此可见这颐和园修建费在不同时间购买军舰,其来去差距是很大的。

此外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时购买军舰通常是在国外订购,等造好以后再交付,这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以“定远”舰为例,清政府和德国伏尔铿船厂草签订造合同是1880年12月2日,而“定远”完成试航是在1883年5月2日,前后历时两年多。

而在甲午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各国大多采取了局外中立的态度,因此禁止本国武器出口中日两国。当时中日两国在英、德等国订购的军舰即使已经完工,也都被扣押,战后才予以交付。

所以这后期订购的军舰,显然也不可能参加甲午战争。

即使是在甲午战争前交付的军舰,因为军官、水手熟悉军舰也需要时间,因此如果是战前不久交付的军舰,其战斗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即使颐和园所有的经费全部用在北洋水师身上,实际能在甲午战争中发挥作用的部分也有限。乐观估计的话,在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可以增加两艘大型铁甲舰,或者是三到四艘中型防护巡洋舰。

增加这些军舰以后,在海军力量上北洋水师确实可以再度压倒日本海军。如果此时爆发战争的话,有一定几率获胜。

但是日本也不是傻子,北洋水师规模扩大,肯定也会订购更多的军舰。历史上日本就已经在英国订购了两艘前无畏舰。因此很可能日本会推迟挑起战争的时间,等着力量再次对自己有利的那一刻再说。

所以如果清政府没有持续的投入计划,那么早晚还是一个输字。

3

如果把修颐和园钱都拨给北洋水师添置军舰,甲午海战能赢吗?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有人说,是当年慈禧挪用海军公款修建颐和园,导致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那么,如果把修颐和园钱都拨给北洋水师添置军舰,甲午海战能赢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其实,甲午海战乃至甲午战争失败,并非因为当年慈禧挪用海军公款修建颐和园(实际上,慈禧并没有挪用海军公款)而失败的,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两个不同社会的较量,即一个没落的封建社会大国与一个喷薄欲出的近代工业社会国家的较量,焉有不败之理。

19世纪末,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订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这是一个少数部族(旗人)统治其他多数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二元化的帝国,其一部分国土(内地十八省,东北、新疆、台湾等建省地区)实行朝廷的直接统治,其他国土则是半独立的羁縻统治(蒙古各部、西藏、西南尚未完成改土归流的地区等),此外还有原来朝贡体系下的大量附庸国(朝鲜、安南等)。

可见,甲午战败,是整个国家意志和执行力的全面失败,是生产力和社会制度完全落后的结果。不可能说不修一个皇家园林就能扭转乾坤。

4

引入颐和园来解释大清王朝的腐败实在有点偷换概念了,本人也对也对慈禧太后十分反感但是我很清楚大清的腐败不仅仅是一个皇太后,而是整个上层建筑的腐败落后,统治者鼠目寸光才气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



颐和园从乾隆年间就已经开始修建了,到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多年积累付之一炬。慈禧太后掌权以后确实极力追求奢华和权威,重修颐和园发生在1886年并在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这之间确实耗费巨大浪费了国力,这和日本天皇一天吃一顿饭带头省钱建设海军的做法大相径庭,也是我们讨厌她的原因。



但是慈禧太后浪费这点钱能够导致北洋海军惨败嘛?很明显还不至于,至于说颐和园建设挪用了北洋海军每年几百万两军费也不能盖棺定论,那个年代没有存档后世只能猜测,小编认为慈禧太后在1900年有勇气对欧洲列强同时开战,本质上还是有血性知廉耻的,它的奢华肯定是建立在祖宗基业兴隆的基础上,所以挪用军费这是应该和颐和园关系不大,上下级贪污更有可能。再说了时间上也有出入,大清一开始打造北洋水师的时候投入血本的,而且这和兴修颐和园不在一个时期。几乎没有可能挪用军费。

至于说用建设颐和园的钱打造军舰能否打赢甲午海战,我相信毛泽东的话更有说服力,伟人说辛亏建立了颐和园人民还能进去游玩,要是投给北洋水师就什么都没有了。大清王朝上层建筑的腐败无能才是甲午海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加上几条军舰很难扭转历史。

无可否认,甲午开战时北洋水师已经快十年没有更新装备和补充弹药,落后的老式战舰纵使有邓世昌这样英勇的军官也很难击败联合舰队。也就是说方式北洋水师如果有匹敌联合舰队的装备还是有可能打残日本海上力量的,但是仅仅是消灭了北洋水师就能赢得战争吗?小编认为也是不可能的。

看看中法战争就知道了,大清苟安一时还没有开战就急着休战求和,当官的都得了恐惧症不敢对抗虎狼,面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日本政府,即使北洋水师战胜了对手,大清也难逃失败的后果。所以毛泽东主席说的很对,甲午之战大清也好,北洋水师也罢都是必然失败的。



5

这不是钱多钱少,人多人少,技术高低的问题。

是整个社会体制的比拼,当时的清朝,绝对打不过日本。

6

麻花的故事,这回聊甲午战争。


一场战争的胜利与否,军费因素其实只是很小一部分,可以说就算把修颐和园的钱拿来作为北洋水师的军费,甲午战争也是打不赢的。

北洋水师的军费

据史料记载,清朝末年的财政收入大概一年4000万量白银,其中一半用来作为军费。

而北洋水师作为清政府的一支王牌水师,军费则可以占到其中的25%,也就是500万两左右。

当然,考虑到层层贪腐,最后能到北洋水师手上的拨款可能不足200万两。

修颐和园用了多少钱

我们再看修颐和园用了多少钱?这个其实也没有争议,记载差不多用了1100万两白银,差不多是北洋水师6年的军费。

再看买船要多少钱

定远级一艘大概140万两,镇远级是定远级的一半价格。

定远级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战船,不过可能是真的天要亡大清,甲午战争前的几年,世界造船技术突飞猛进,使得定远级战舰很快就落后了。

定远舰

而之前李鸿章率北洋水师到日本炫耀时,使得日本发誓要励精图治发展海军,于是开始全民凑钱给海军买战舰。

这时日本购买的就是吉野号这种最先进的战舰了,可以说已经算是初代的巡洋舰了,而不是像定远这种铁甲船。

而吉野这种级别的战舰价格大概是210万两白银,所以要买也要买这种级别的,而不是再去买定远那种级别的。

镇远舰


然而,建设海军不仅仅是买船就可以的,将领得训练吧,士兵的训练吧,炮弹得买吧,日常维护要吧,这些都是钱。

这些钱加起来总共每年需要30多万两白银。算上买船的钱,一艘就要差不多240万两白银。

修颐和园的钱也就够买4-5艘。

总之,如果单从这个方面来说,甲午战争如果日本还是只投入当时的军力的话,可以说海战是打不过北洋水师的。但就像一开始说的,战争不是只看军费的。

吉野舰


战略方面

日本图谋中原大地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自古以来只要这个岛国有点实力就要把目光投向中原大地,这次也不例外。

可以说,日本为此准备了很长时间。从如何挑起战争到具体战争要怎么大再到最后要实现怎样的目的都是有明确战略计划的。

而清朝呢?可以说是毫无战略准备。

战争开始后北洋水师是仓促应战,但并不是说战争开始的突然,日本没给清政府准备的时间。从日本之前在朝鲜半岛的一系列动作可以说已经把他的野心暴露无疑。难道清政府的官员全是傻的?

政治因素

上面说道日本为了这次战争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了,全民凑钱买军舰,可以说是上下一心。

反观清政府,慈禧每年还在克扣北洋水师的军费,导致北洋水师的战舰几乎处于不保养状态。

在日本全力准备战争的时候,清政府在为慈禧准备60大寿,各个级别的官员都在想着送老佛爷什么样的礼物以此来巩固甚至是提升自己的地位。

而北洋水师的指挥官李鸿章在朝中又处处被以翁同龢为首的保守派处处掣肘,难以施展抱负。这样的战争让北洋水师怎么打?

翁同龢影视剧形象


勾心斗角

既然说到了翁同龢,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其实当时清政府除了北洋水师还有三支水师,如果同时应战的话,就算装备落后,也不至于打不过日本。

但当时就只有北洋水师参战了,甲午战争与其说是清政府与日本的战争不如说是北洋水师与日本的战争。

这其中就牵扯到了洋务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争斗,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嫡系部队,包括慈禧在内,朝廷中没有人希望他坐大。

这些人巴不得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样自己的地位和主张才能保住,哪怕有损国家利益都在所不惜,这从战后翁同龢不愿前往日本和谈就能看的出来,他可不傻,怎么可能去被这口遗臭万年的黑锅。

李鸿章


想要打赢甲午战争只有一种办法

那就是拖,不久后一个伟人的《论持久战》就是最好的诠释和佐证。

日本当时刚完成明治维新,国力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吃下中原大地的地步,买军舰都要全民掏钱就看的出来。

而就在甲午战争爆发不久,日本国内就多地出现了罢工,游行示威,抗议政府发动战争增加他们的压力,总之国内矛盾很激烈。

日本说如果清政府不签订马关条约就要打进北京城不过是色厉内荏。所以只要拖到日本内部矛盾控制不住后,这场战争也就赢了。

但慈禧和翁同龢等人被日本人打怕了,只想迅速与日本和谈,这正好合了日本的意。



结语

虽然把修颐和园的的钱拿来武装北洋水师可以让北洋水师看上去强大很多,但对甲午战争的输赢来说没有任何作用。概输还是要输,不是输在军备上,而是其他方面导致清政府很难打赢这战。

7

已经早有公开资料,颐和园经费也就二百万两,不是正常的清朝财政支出,关系不大。为什么甲午海战会惨败呢?第一,资料证实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了工业化进程,财政收入比小农经济的清朝并不少。举国上下节衣缩食,全力支持军队建设。实际上日本甲午战争前的总投入,是清朝海军总投入的六倍到八倍!可以去查有关资料。第二,军队正规化建设方面。日军是全面的西方正规化,战争动员、军队训练、战斗意志等方面远远强于清军。清军一直没有建立总参谋部,同时其余大臣,都在看李鸿章淮军的笑话。第三,统帅李鸿章已经不是攻克苏州,杀降六万太平军的李鸿章了!当时曾国藩推荐李鸿章担任浙江巡抚,就是浙江战区总司令。淮军初建只有三千人马,出发时,曾国藩又送了降将程学启的一营一千人,共四千人,搭小火轮进入被围攻的上海。浙江有李秀成为首的数十万太平军。装备从一开始,双方都是采购世界最先进的。最后李鸿章淮军还是扫平了浙江。第四,李鸿章淮军被所有清朝重臣嫉妒,变成李鸿章一人的战争。军事投入不足、正规指挥系统没有、没有了打太平军的拼命精神、各方面掣肘、军舰速度火力不是一个档次,必败无疑。

8

不要说把修颐和园的钱拨给北洋水师,就是把辽宁舰给北洋水师,也一样打不赢。中日甲午海战,不是装备和钱的问题,而是双方对海军建设理念的问题。清朝当时建设海军的思路还是建设水师的思路,日本建设海军的思路是跟上了当时世界的海军建设潮流。

双方的领导层对海军的认识差异很大

就拿大清这边来说,李鸿章李中堂的建设思路非常简单,最好的军舰配上最好的人员,然后就万事大吉了。

北洋水师的军舰是从1875年左右开始从国外购买的,到1881年左右就停止了军舰的购买,一直到甲午战争的1894年,期间13年左右没有添置一艘军舰,也没有实现武器的更新换代。

在海军装备来说,日本是属于后起之秀,因为购买军舰比北洋水师晚,所以其军舰性能,在交战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北洋水师。

就双方的吨位来说,如下:

==============北洋水师==============

舰名-----------------------------吨位

定远(铁甲舰)------------------7335

镇远(铁甲舰)------------------7335

经远(装甲巡洋舰)--------------2900

来远(装甲巡洋舰)--------------2900

致远(巡洋舰)------------------2300

靖远(巡洋舰)------------------2300

济远(巡洋舰)------------------2300

平远(巡洋舰)------------------2100

超勇(巡洋舰)------------------1350

扬威(巡洋舰)------------------1350

广甲(巡洋舰)------------------1296

广丙(巡洋舰)------------------1030

北洋水师吨位合计:32,396

=============日本联合舰队==============

舰名---------------------------------吨位

吉野(巡洋舰)------------------4225

高千穗(巡洋舰)----------------3709

秋津洲(巡洋舰)----------------3150

浪速(巡洋舰)------------------3709

松岛(海防舰)------------------4278

千代田(巡洋舰)----------------2439

严岛(海防舰)------------------4278

桥立(海防舰)------------------4278

比睿(巡洋舰)------------------2284

扶桑(装甲巡洋舰)--------------3777

西京丸(巡洋舰)----------------4100

赤城(炮舰)---------------------622

日本联合舰队吨位合计:40,849

北洋水师除了定远和镇远在7000多吨以外,其他军舰都在3000吨以下,而日军比较均衡,最大的吉野和松岛号都是4000多吨,其余的军舰基本在3000多吨左右。

速度方面:

====================北洋水师========================


舰名--------------------------航速(节)---------------马力

定远(铁甲舰)------------------14。5------------------6000

镇远(铁甲舰)------------------14。5------------------6000

经远(装甲巡洋舰)--------------15。5------------------5000

来远(装甲巡洋舰)--------------15。5------------------5000

致远(巡洋舰)------------------18。0------------------5500

靖远(巡洋舰)------------------18。0------------------5500

济远(巡洋舰)------------------15。0------------------5500

平远(巡洋舰)------------------11。0------------------2300

超勇(巡洋舰)------------------15。0------------------2400

扬威(巡洋舰)------------------15。0------------------2400

广甲(巡洋舰)------------------14--------------------1600

广丙(巡洋舰)------------------15。0------------------1200

===================日本联合舰队=================

舰名----------------航速(节)--------------------马力

吉野(巡洋舰)-----------------22。5----------------15968

高千穗(巡洋舰)---------------18。2----------------7604

秋津洲(巡洋舰)---------------19。0----------------8516

浪速(巡洋舰)-----------------18。0----------------7604

松岛(海防舰)-----------------16。0----------------5400

千代田(巡洋舰)---------------19。0----------------5678

严岛(海防舰)-----------------16。0----------------5400

桥立(海防舰)-----------------16。0----------------5400

比睿(巡洋舰)-----------------13。5----------------2515

扶桑(装甲巡洋舰)-------------13。0----------------3650

西京丸(巡洋舰)---------------15。0-----------------?

赤城(炮舰)-------------------10。3----------------1963

通过对比,毫无疑问日本联合舰队在航速和动力上占优。航速在18节以上舰船对比,中日之比2:5。

火力对比:


====================北洋水师==========================

舰名-------------------火炮--------鱼雷发射管-----------乘员人数

定远(铁甲舰)-------305mm*4,150mm*2-------3------------331

镇远(铁甲舰)-------305mm*4,150mm*2-------3------------331

经远(装甲巡洋舰)---210mm*2,150mm*2-------4------------202

来远(装甲巡洋舰)---210mm*2,150mm*2-------2------------202

致远(巡洋舰)-------210mm*3,150mm*2-------4------------202

靖远(巡洋舰)-------210mm*3,150mm*2-------4------------202

济远(巡洋舰)-------210mm*2,150mm*1-------4------------204

平远(巡洋舰)-------260mm*1,150mm*2-------1------------145

超勇(巡洋舰)-------250mm*2-----------------------------135

扬威(巡洋舰)-------250mm*2-----------------------------135

广甲(巡洋舰)-------150mm*2-----------------------------145

广丙(巡洋舰)-------120mm*3-----------------------------110

==================日本联合舰==========================

舰名----------------火炮----------------鱼雷发射管-----乘员人数

吉野(巡洋舰)-----150mm速射*4,120mm速射*8-----5--------385

高千穗(巡洋舰)---260mm*2,150mm速射*6---------4--------352

秋津洲(巡洋舰)--150mm速射*4,120mm速射*6------4--------314

浪速(巡洋舰)------260mm*2,150mm速射*6--------4--------352

松岛(海防舰)-----320mm*1,120mm速射*12--------4--------355

千代田(巡洋舰)---------120mm速射*10-----------3--------306

严岛(海防舰)-----320mm*1,120mm速射*11--------4--------355

桥立(海防舰)-----320mm*1,120mm速射*12--------4--------355

比睿(巡洋舰)-----170mm*2,150mm速射*6---------2--------321

扶桑(装甲巡洋舰)---280mm*4,150mm速射*4-------2--------345

西京丸(巡洋舰)----------120mm速射*4--------------------?

赤城(炮舰)----------------120mm速射*4------------------126

在以上对比中可看出,双方参战兵力来看,日本多于北洋水师。

装备的大口径火炮数量比较(150mm口径以上),中日之比42:43,日本占优。装备的速射炮数量比较(120mm口径以上),中日之比0:97,日本战压倒性优势。

在整个黄海海战中,清军水师共发射了2000多发炮弹,日军发射了4万多发炮弹,虽然双方命中率都差不多,但是明显日军火力输出要远超清军水师。战役最后的结果是清军被击沉5艘军舰,日军一艘都没被击沉。清军被击沉的5艘中跑都在200发以上,存活下来的战舰基本中炮100发左右。日军中炮基本都在30发左右。

李中堂竟然是海军外行

交战后,李中堂就不断地联系西方,要从西方购买军舰,而从李中堂的电报中我们可以看出,李中堂最关心的是即战力,即军舰买来了以后就能形成战斗力。但稍微有些海军常识的人都知道,海军军舰不是一买来就能形成战斗力的,中间要有训练磨合以及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且李中堂对军舰知识也相当地匮乏,他不知道什么叫巡洋舰,什么叫猎雷舰,也正是因为他搞不清楚这些,当时有很多洋买办纷纷找到了李大人,表示愿意为大清效力帮助大清购买军舰,实际上李大人是当了冤大头,最后钱花了不少,军舰也一艘都没买回来。

提督丁汝昌也是海军外行

李大人不懂海军,提督丁汝昌也不懂海军,丁汝昌是骑兵出身,只是早年干过水师而已,不过水师的建设和近代海军的建设完全就不是一个概念。丁汝昌不懂英文,到欧洲转了一圈后就回来该干嘛干嘛去了。

而日军的海军统帅伊东右亨,精通英文,与各国海军将领之间来往甚密,各国海军的建设动向也一直都了如指掌。

清日双方指挥官对比

清朝这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是留洋出身的指挥官,如刘步蟾、林泰曾这两位海军总兵,其实在留学英国的时候并没有进入英国海军学院学习。当时清朝派了12人去英国学习,要进入海军学院要通过考试,而刘步蟾和林泰曾没有参加考试,也就没有进入海军学院,最后是在英国舰队当了实习生,这种实习就是只能看,不能动手操作的哪种。当时考进海军学院的人当中,就有著名的严复,他成绩优异,毕业后英国人还挽留他留校任教,但严复还是回来了,回来以后却没有给他海军官职。刘步蟾和林泰曾却当上了海军的总要职务,两个人都相当于副舰队长。

另一边,日本方面也派出了人员去英国学习,但由于当时日本很弱,英国不看重日本,东乡平八郎这样的也只是在英国的商船学校学习了2年才回来。回来以后,东乡平八郎从木制船舰长做起,兢兢业业做了十多年,最后才当上了海军统帅,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双方在指挥官上的差距在于,清军基本没有什么成长,都是一步到位。而日本方面的指挥官是一步一步地培养起来的。

双方海军建设理念完全不同

清军的北洋水师,在建成之后就逐渐腐化堕落了起来。舰长逐渐成为了一艘战舰上的土皇帝,对手下士兵也没有什么约束,时间长了,北洋水师实际上赌博、吸毒成风,不仅仅是士兵吸毒,就连提督丁汝昌、两个总兵刘步蟾和林泰曾也吸毒,抽鸦片,上了战场还要带着鸦片,有这样的指挥官,又怎能打胜仗呢?

另一方面,日本海军的训练是完全谦虚地学习了西方,都是按照西方的样板来的,没有过丝毫的懈怠。

而在海军的信息方面,只要西方出版了海军刊物,日本总会第一时间将其翻译,及时学习了解海军的发展动向。而清朝北洋水师方面,从来没有买过一本海军刊物,以至于到了作战的时候也对世界海军发展动向几乎一无所知。

在海军建设理念方面,清朝完全是水师建设思路,日本则跟上了近代海军发展的步伐。

因此,综合以上来说,在黄海海战开战以前,其实胜负就已经决定了,一边是传统的水师,一边是近代的海军,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当时给人家打了个5比0其实是运气非常好,没打成全军覆没就已经是万幸了,不要说把修颐和园的钱拨给北洋水师,即便把辽宁号给北洋水师,也照样是赢不了的。

9

从钱的角度上来分析!你远远看不到这个问题的本质!修颐和园的钱,这可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面的数字问题!

这笔钱就不是用来买军舰的,他是北洋舰队日常开销的命根子!是用来维修保养购买大炮炮弹等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东西的!

这笔钱,慈禧都想着要贪!

是看到很多人都回答,我都觉得好像你根本就搞不清楚,这修颐和园滩过来的钱,到底是用来干什么?还洋洋洒洒的在那里说这东西是拿来买军舰的,根据汇率不同,这军舰还买不了多少。

大家想想这北洋舰队每天不得吃喝吗?每一次训练部队开销炮弹等一系列军需物品吗?这些东西从哪儿来?堆在那里吗?堆在那里那是有保质期的呀!也得要用的呀!

修颐和园大致花了多少钱?1000多万,这1000多万两其中有多少来自于北洋水师的?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北洋水师确实没钱了!

甲午中日战争为什么北洋舰队会败得这么惨?一方面指挥失利这一点必须要承认,但是,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李鸿章后来会拼着?全军覆没的危险,选择将自己的舰队给保存起来的原因很简单,李鸿章他是穷怕了!

北洋舰队不仅这个战舰很多年都没有购买新的款式。而且这个炮弹都没有新的!

战舰不买新的,这一点说得过去战舰吧,寿命有个十几年能够稍微顶着用用。可这个炮弹不买,你这到底是几个意思?

小数据啊,当时甲午中日战争快要爆发之前,被杨水师已经预感到了这场战争即将爆发,因此紧急向朝廷打了个申请要求购买开花的什么是开花的呢?直接上就把它解释成为一种爆破弹,以前的炮弹的分两种,一种是实心的,砸过去呢,就是一个洞洞,万一种呢?就是开花的,咱过去之后直接在它的目标处爆炸!

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其实如果说当时的铁甲舰,防御力比较低的话,那这个实心弹也确实有用处!那个时候讲究的那就是一发入魂!可是问题就是那个时代铁甲舰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奇怪的时期,也就是这个时候的大炮难以击穿军舰的装甲!在接下来的对马海战里面已经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个问题,日本人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军舰在黄海海战里面虽然遭受到了多次的进攻,但是并没有沉默,都是重伤退出了战场。

所以当时的开花弹,是用来制衡敌方的重要的利器!在今年对华海战里面,日本人就是一发开花,但直接葬送了当时罗斯远征舰队的指挥部将俄罗斯远征舰队一举击溃。

问题就很明显了,就拨出来的北洋舰队的这些钱根本就不是用来购买军舰的,而是用来北洋舰队的日常维护和武器开销的!有人把这个钱硬生生算成了买军舰的钱,我告诉你这笔钱播出的时候就没想着去买军舰。而是拿来作为军费使用的!

至关重要的炮弹北洋舰队也是常年都没有购买了。最后甲午中日战争即将展开的时候,当时的,清政府算是临时抱佛脚,紧急命令天津的。武器制造局赶紧生产开花弹,他想去国际上购买,日本人根本就不想给他这个机会,以前有机会的时候你这钱花不出去,或者你自己把这钱给贪了,不想花,现在你就算拿出钱来,别人都不想给你去买!

一共生产了多少没开花蛋?30枚!而且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根本就不能用!知道北洋舰队当时说的炮弹里面有沙子指的是哪种炮弹吗?就是这个开花弹!

炮弹的钱,这北洋舰队每年的军饷,这北洋舰队每年维修军舰的费用都去哪儿了?全部都在颐和园里面,你别说去买军舰了,连这一点儿钱北洋舰队都要不到手,你还想着去买军舰。军舰的钱,那可是国家临时拨款需要最高权利者批复以后临时拨下来的款项,这才是购买军舰的款项!

如果就凭着这些钱日常给的那些银子想着攒银子,然后再去购买军舰,那你买的军舰都已经是落伍的货色了!

10

这事说起来复杂了,慢慢说吧。

首先纠正一个观点,修园子的钱出自海军经费,但这个海军经费和我们理解的海军经费不同,它是总理衙门的经费,也就是说只要和海军建设有关都可以动用这笔钱,并不是北洋水师的钱,而建设颐和园的名义是海军军官学校,用的还是存银行的利息。真正给海军打击的是停购军舰的政令,出发点并非是慈禧贪图享乐,而是现在大家看电视剧都喜闻乐见的宫斗戏,给如日中天的洋务派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们记住国家的主人是谁,封建王朝那些所谓杰出帝王最常用的平衡手法,时间也不长,就三年,结果害了国家。

然后谈谈这笔钱的问题,定远级铁甲舰的购买价格大概300万两,经远来远这级装甲巡洋舰的价格大概六七十万,致远这型穹甲巡洋舰还要便宜10万,国产的开济级双层木壳高速巡洋舰更便宜,批量生产也就30万左右。600万如果真给了海军足够买个小型巡洋舰队出来。但这样够了吗?不够。中日海上力量其实处于一种军备竞赛之中,除了增强国产能力外,也在购买西方先进军舰,中国最好的时期曾在国产造船领域领先日本十年,优势并不大,尤其是进口船是和舍得花钱挂钩的,想要维持优势并不容易。只要中日的军备竞赛不结束,每年数百万的投资都不可避免,所以海军缺钱,却不是这点钱能填上的。

第三说甲午时期的胜负手。中日的战争是全面战争,不止是考验海军,也在考验陆军,不止是考验军队的战斗力,还在考验持续作战能力。日本不同于中国,它是全面完成改革了的,改革的方面就包括现代化的动员体系,现役部队死光了还有更多的预备役,预备役死光了还能快速动员武装平民。清庭则不然,只有北洋海军一支仿西方的军队,其余的都是封建军队,陆军改革就未开始,虽然人口多但持续能力是很差的(民国时都得抓壮丁)。更何况清庭因为不放心,竟然一直在解散缩编湘军淮军这些练勇,每年2000万养的八旗军和绿营兵又只会抽大烟,所以真正一败涂地的是陆战,清庭根本没有本事逼得日本全国动员。

第四说运营,清朝在洋务运动建立的军工体系,是事业单位而非企业单位,例如船厂,虽然刚开始就是以武装商船起家,但并不面向市场,这样不以盈利为导向的军工部门的产品开发就完全靠投资,先进程度和好坏就看重视程度了。问题来了,洋务派多数人都不重视国产,即便左宗堂都在开济巡洋舰上给福州船政下过绊子,导致十条开济级巡洋舰的规划流产(最后只建成6艘,3船政,1金陵,还有2在国外建造),李鸿章就更别提了,看法历来造不如买,所以洋务运动所建军工体系不落后,发展却不健康。能开发无烟火药、五发弹仓的快利步枪、120mm管退式速射炮、舰艇用发动机的企业,黑火药爆破弹居然处于小批量试生产阶段,何等奇葩。最后当日本人用苦味酸爆破弹在北洋军舰上放火的时候,北洋舰队竟没有足够的爆破弹反击。

第五说战术水平。有一种北洋舰队阵型因为训练不足而变换错误的说法流行了很多年,这是错误的。说这种话的人其实对当时的战术不了解,北洋舰队所变化出来的雁形队列,同几十年前的利萨海战完全相同,他们还在用接受教育时的知识,把撞击当成了主要的交战手段(利萨海战造成最大战果的正是撞击,北洋舰队多数军舰都有撞角设计)。这个阵型,在黄海大战前,就由日本人推演了出来,和交战当天完全一致。北洋海军和日本海军都引入了外国军官授课,北洋重视个人技术,忽视战术,日本招来了英国将军,北洋一方最大的不过校官。可怜邓世昌,死前还在试图撞击他永远追不上的敌人。

第六,翻身的机会。说是翻身的机会也不对,毕竟日本已是成型的近现代国家,清朝一个封建国家不可能一直把它踩在脚下,最多只能拖延它成为强国的时间,中日军备竞赛虽然各自都有占上风的时候,但毕竟中国占优的时间要长些,其中有差距颇大的时候,这种时候清军能轻易打败日军并索要赔款,这样的机会有三次,这三次机会都因为战略意识或其他原因被错过。第一次是1872年台湾危机,还没什么见识的日本人昏了头惹出的事,为何说昏了头呢?1871年福州船政局有个标志性的事件日本人不知道,那一年扬武号巡洋舰下水,尽管这船在国际上并不先进,却是清朝第一条巡洋舰,标志清朝军工业进入快车道,也标志清朝的军工能力从造武装商船到能造真正的军舰。日本要在1881年才能造同级军舰,还不如扬武号先进。当时的日本海军又弱,军制变革还没开始,反观清朝湘军淮军楚军正处于巅峰期。1871年日本犯台实在是把天捅破了,很可能把全部的陆海军葬送掉,但是因为认识问题,清朝没重视,反倒让日本白捡了琉球。第二次是1882年的朝鲜危机,两军对峙于海面,当时疯狂买买买的日本已先于清朝拥有了二等铁甲舰(外购的扶桑号),清朝只有大量国产的木质军舰和超勇扬威两艘近似于无防护的撞击巡洋舰,我们知道超勇扬威是有名的问题军舰,但当时的人并不知道,而且超勇扬威正处于巅峰时期,速度还快,打起来没准真被它们在扶桑肚子上撞出洞来,当时清军已有远远超过扬武号的开济级这种新型高速巡洋舰,日本落后巡洋舰带着的十几条武装商船其实只能靠数量壮胆,完全是靠扶桑在撑场面。当时要是打起来,清军要走,日军怎么都追不上,一旦扶桑被撞坏,日军舰队就面临跑都跑都跑不了的局面,整体还是清军占便宜。这还是没有意外的情况下,让人没想到的是日军突发瘟疫,半数的人员已病倒,真打必然是一面倒的屠杀,结果没打起来,日本退走。第三次是长崎事件,内容不说了,只说海面,副提督英国人郎威理的命令是舰队调转炮口,立即炮轰军港。当时的情况是中日的军舰都停在港湾内,巡洋舰均未启航(都是固定靶子),但中方还有两条一等铁甲舰坐镇(日本后来那些新锐军舰还没有),虽然郎威理没学法国人偷袭的阴招,打起来估计还是福建马尾海战的翻版,日本海军就直接交代了,还能要笔天价赔款。李鸿章的心理就不猜了,此事被大事化小,饶了日本联合舰队一命,要了笔几乎等于没有的小钱了事。

历史上的甲午,有了这笔钱,加强一下战备,最多也只是输得好看点,逼得日本人多花些精力,赢是不可能的,要想赢,就要进行全面的军事变革,这还是起码的。清朝养了八十万八旗军和绿营兵,绿营兵要发工资(这个倒不多),照花被服费用和军械费用(不是新式步枪,是按制生产的刀矛鸟枪修旧式工事炮台,哈哈,奇葩不),八旗军则是以流失税收的形式养他们(称为铁杆庄稼),折合起来相当于白银两千多万两(清庭最高的财政收入才8000万),吓死个人(极其能打的练勇人数最多时每年才花掉700万)!这些没啥用的军队整编裁剪掉,每年只要能比历史上多拨300万两给海军增购军备,军备竞赛这事日本人基本就会绝望。额外的钱整备出30万左右的常备陆军,用西式陆军的方式训练和武装,陆上作战就不会很快失败,现代的动员体系可以在掏掉的绿营兵和练勇体系里再慢慢做起来。海军建设不能再让李鸿章瞎来,他根本不明白“以武护商,以商养武”,好军舰都被他折腾坏了。国家的舰队要整合成两支,一支是主力舰队,一支是巡游舰队。巡游舰队由巡洋舰组成,平时远航护商,战时破坏交通线,因为出勤率高,财力不足可以不用昂贵的防护巡洋舰,我看福州船政的开济级巡洋舰就不错,2200吨够大,双层船壳设计还不易在航海中受损,关键是17节的顺风航速对这个价位的军舰来说跑得太快了(竟然勉强追得上致远,无风和经来二舰同速),造十艘才300万,装上金陵局的120速射炮,对于海上商贸和运输完全是个极其可怕的海上狼群。主力舰队就是全部的防护战舰,不要像李鸿章那么折腾他们(降发动机功率的),超勇扬威首先淘汰给巡游舰队,济远这种有设计缺陷的也淘汰给巡游舰队(只能带40吨煤)。主力舰队也分两支,本队是铁甲舰群,游击队是巡洋舰群。本队全一等铁甲舰是养不起的,二等铁甲舰则可以,平远级近海铁甲舰有缺陷(形状导致航速太低),可以在它的基础上改进一款达到3000吨的小型二等铁甲舰,造三四条和已有的一等铁甲舰组成本队。游击队初次组建共五条巡洋舰,在已有的致靖来经外加一条国际市场最新的4000吨级防护巡洋舰作为游击队旗舰。下一步更新计划以游击队为主,最理想状态是再填购两艘穹甲巡洋舰(致远同级)两艘装甲巡洋舰(来远同级),游击队可以脱离本队进行正面交战,实在没钱可以在福州船政的千吨级小型穹甲巡洋舰(航速很高,就是太小,装甲太薄)改个至少1500接近2000吨的穹甲舰填补。这个阵容能用十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