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末年,有句著名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不但揭示了大清朝的结局,而且预示了大清朝封疆大吏们的命运。

清朝的总督,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按照清制,清朝共设置有十一大总督。其中,除了漕运总督,主要负责运输江南八省的米粮至京城;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淮河,以及运河等河道之外,其他的九位总督,绝对都是地方的军政一把手,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

清朝的九大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

我们下面就分别来介绍这九大总督的末世总督结局。

一、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东三省是大清的龙兴之地,所以,清廷对东三省非常重视,专门设置盛京将军一职,主要由旗人担任,负责全权管理东三省的军政事务。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将军,改由东三省总督管辖。

1911年,曾经担任过盛京将军的赵尔巽,再次回到了东北,成为了最后一位东三省总督。

赵尔巽任职期间,重用张作霖、袁金铠等人,坚决拥护清朝统治,反对共和,并对革命人士进行了残酷镇压。

1912年,民国成立后,赵尔巽虽然表示了赞成共和,还是被解除了职务,被迫隐居青岛。

此后,赵尔巽在袁世凯的拉拢下,出任清史馆馆长一职,负责编撰《清史》。直到1927年,《清史稿》编撰完成,赵尔巽也在同一年去世,享年83岁。

虽然历代正史,都遵循下一代编撰上一代的惯例,但是,编撰《清史稿》的赵尔巽,因为是清朝遗臣,并且对清朝的感情很深,所以,不免会美化清朝呀。

二、直隶总督张镇芳

直隶总督的管辖区域,在京畿重地及其附近,所以,在东三省总督设立之前,直隶总督是各大总督之首,也是最受皇帝重视的总督。

最后一任直隶总督张镇芳,的确有点“惨”。他的前任陈夔龙,因为不愿接受袁世凯的邀请出任民国政要,称病告假。

张镇芳的姐姐嫁给了袁世凯的大哥,两个人因此有了姻亲关系。于是,袁世凯就想到了自己的这位同乡加亲戚,任命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所谓署理,就是暂代的意思,还没有转正。

结果,张镇芳刚刚做了10天直隶总督,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袁世凯赶去了河南,做了河南都督,负责镇压豫西白朗起义,同时取缔革命党。

张镇芳因为办事不利,被袁世凯撤职。之后,张镇芳支持袁世凯称帝,又支持张勋复辟。在复辟失败之后,张镇芳被逮捕入狱。但是,张镇芳人脉甚广。经过多方通融,最后由其养子张伯驹,以他的名义捐了40万元赈灾款后,获准保外就医。他在天津待了3个月后,重获自由。

此后,张镇芳不再涉足政治,而是专心商业,先后担任了北方银行董事长、盐业银行董事长。

1933年,张镇芳病逝,年70岁。

三、两江总督张勋

清朝两江总督的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而末代两江总督张勋,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了。

张勋是清朝的死忠,任江南提督之时,奉命镇守江宁,坚决对抗革命军。清政府因此授他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之职。

张勋为了表示忠于清朝,所部全部保留发辫。因此,他被称为“辫帅”,他的军队被称为“辫子军”。

张勋拥护袁世凯称帝,之后,又谋划复辟清室。

1917年7月1日,张勋拥废帝溥仪复辟。12日,被段祺瑞组织的“讨逆军”击败,复辟宣告失败。张勋被通缉,先后逃入了荷兰使馆、天津德租界避难。第二年,张勋被北洋政府特赦。

此后,张勋也投身商业,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据不完全估算,张勋的资产最后达到五六千万元之多。

期间,张勋拒绝了北洋政府的邀请,不再出仕。1923年,张勋在天津病逝,终身保留辫子。溥仪得知后,赐谥号“忠武”。

四、两广总督张鸣岐

1910年,张鸣岐在奕劻的支持下,署理两广总督,并在1911年4月授实职。

张鸣岐残酷镇压了同年爆发的广州起义,杀害革命党人四十三人。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震动,张鸣岐不得已宣布广东独立。原本,他被推举为了广东都督,却辞而不就,潜逃日本。

袁世凯时期,张鸣岐回国效力,并支持袁世凯称帝。

护国战争爆发后,张鸣岐隐居上海法租界,之后移居天津租界。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张鸣岐勾结日本人,成了彻彻底底的汉奸。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鸣岐在民众的声讨咒骂中病死,留下一世骂名。

五、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洲正白旗人,作为一名满人,他身为最后一任闽浙总督,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吧。

松寿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就任闽浙总督之职。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革命党也准备发动起义。当时,有人劝告松寿交出大权,响应起义。但是,松寿坚决不应,表示要反抗到底。

1911年11月8日晚间,起义爆发之后,松寿组织旗兵奋力抵抗,最终被击溃。松寿见大势已去,吞金自杀。

虽然松寿是一名顽固派,但是敢于为了自己的信念而自杀,至少对于清朝而言,他尽忠了。清廷得知松寿战死的消息,赐谥号“忠节”。

六、湖广总督瑞澄

原本,湖广总督在瑞澄去职之后,清廷就任命了诸如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就任。但是,这些人全部未到任,瑞澄就光荣的成为了末代湖广总督。

瑞澄是满洲正黄旗人,著名的博尔济吉特氏后人,大学士琦善之孙。

瑞澄为官之后,治理地方,整饬军纪,皆有成就,并且主张君主立宪,属于相对开明的改良派。不过,因为出身问题,他坚决抵制革命党。

1910年,瑞澄升任湖广总督之职。第二年,他得到了一本由汉口俄租界巡捕查获的革命党名册。瑞澄不听时任湖北布政司陈树屏的劝告,执意按册抓人,获三十二人,杀三人,导致第二天爆发了武昌起义。

瑞澄弃城而逃,被清廷革职。后因惧怕被治罪,逃往日本。1912年,清帝退位后,他返回上海,并在1915年病逝。

七、陕甘总督长庚

长庚同瑞澄一样,也是满洲正黄旗人,为末代陕甘总督。

1909年,长庚调任陕甘总督。三年后,武昌起义爆发,西安等地也开始响应。

长庚当时联合伊犁将军志锐,陕西巡抚升允谋划迎溥仪西迁,占领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谋求发展。

原本,升允率军反攻,连下十余城,可是清帝却宣布退位了。长庚等人只得服从旨意,交出了印信。之后,长庚回到北京,拒绝了袁世凯让其出任北洋将军的邀请,赋闲在家。

1914年,长庚病逝,旧清廷赠其谥号“恭厚”,北洋政府也派人吊唁。

八、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是汉军正蓝旗人,1911年获任四川总督之职。

当时,湖广、四川地区,正在轰轰烈烈的闹保路运动,反对清廷将铁路国有化。而四川尤甚,一度发生了冲击总督府事件。赵尔丰下令镇压,酿成了血案。

赵尔丰此举招致了更多的反对和围攻,川军不愿继续受命镇压,清廷只得调湖北新军入川平乱。这也导致了武昌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赵尔丰因平叛不利,被免去了四川总督一职,留任边务。武昌起义爆发后,四川独立,赵尔丰交出了政权。后来发生兵变,赵尔丰一度重新掌权,后被进攻总督府的士兵擒获斩首。

赵尔丰就任四川总督数月,就不明不白的死于兵乱,看来此人的统兵能力的确很差。

原本在赵尔丰之后,清廷先后派了岑春煊和端方接任四川总督之职,而岑春煊未到任,端方则在赴任的途中被杀,实际也未到任。赵尔丰就光荣的成了末代四川总督。

九、云贵总督李经羲

这位末代云贵总督李经羲也出身名门,是李鸿章的三弟李鹤章之子。

1909年,李经羲升任云贵总督。应该是受到李鸿章办洋务的影响,李经羲的思想很进步。他在云南兴办实业,启用蔡锷、唐继尧等留日学生,创办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同时,主张清朝实行宪政。

李经羲对改革抱有希望,所以,对于镇压革命党就很不积极。正因为此,当革命党在昆明发动起义时,李经羲轻松被俘。这……识时务者为俊杰么,该打酱油的时候,就要打酱油么。

后来,在蔡锷的指示下,李经羲获释,逃往了上海。

北洋政府成立之后,李经羲一直为北洋政府出谋划策,先后在袁世凯和段祺瑞政府任职。段祺瑞被罢免国务总理之职后,李经羲甚至一度出任总理之职。之后,因为张勋复辟,李经羲内阁迅速解体。

此后,李经羲经天津,再次逃到了上海。

1925年,李经羲在上海病逝。

清朝末代总督的大结局

清末九大末代总督中,闽浙总督松寿战败自杀,也算为清朝尽忠了;四川总督赵尔丰兵变被杀,死于能力不足吧,其功过自有人评说;只有两广总督张鸣岐,做了汉奸,在讨伐声中病亡,得了一世骂名。

其余的六人,不管如何折腾,是也罢,非也罢,都是内部之争。在失败之后,都保持了低调,也都得了善终。

所以,还是那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为了自己的理想,抗争过了,发现已经过时了,那就不如顺应形势吧。而末代总督们,最终都要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最佳贡献者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炮响,点燃了全国反清的熊熊烈火,各地省份纷纷宣布脱清独立。四个月之后,清帝溥仪被迫退位,风雨飘摇的清政府二百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那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曾经位高权重的清朝的末代九大总督又何去何从?

清朝的总督管辖一省或数省,它在官阶和职权方面都要高于巡抚,可以说总督就是当时的封疆大吏。清朝在全国设置了直隶、两江、闽浙、云贵、湖广、两广、东三省、陕甘、四川九大总督,而这末代九大总督分别是:

直隶总督张镇芳

张镇芳是袁世凯的项城同乡,并且还是袁世凯大嫂的弟弟。值得一提的是张镇芳还是号称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张伯驹的伯父,张伯驹自幼过继给伯父,随张镇芳一起生活。

袁世凯接班李鸿章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张镇芳作为袁世凯的姻亲也跟着飞黄腾达,很快升职为二品大员。

1907年,清朝宗室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对袁的职务明升暗降,剥夺了其军权,将其调离直隶,入京担任军机大臣。而直隶总督一职由张镇芳代理。

因为袁世凯的关系,清朝的灭亡对张镇芳并未造成冲击。袁任总统后,张镇芳就任河南都督。但由于张镇芳在河南期间残酷镇压革命活动,搞得民怨沸腾,很快就被免职。

在张勋复辟的时候,张镇芳也不甘寂寞,跟着起哄,封了个议政大臣的头衔。闹剧结束后,张镇芳被以“内乱罪”定罪,以无期徒刑投入监狱。幸亏张镇芳脑筋灵光,指使张伯驹以张镇芳之名为灾区捐款40万赈灾。这样,张镇芳才解除了牢狱之灾。

晚年的张镇芳退出政坛,专注于金融投资。1933年,70岁的张镇芳病逝于天津。

两江总督张勋

提起“辫帅”张勋,我们都因为那场复辟闹剧对其非常熟悉。张勋行伍出身,在1901年后入京,多次担任慈禧和光绪的护卫。溥仪即位后,张勋就任江南提督。

辛亥革命发生后,驻守南京的张勋还被任命为代理两江总督。袁世凯任总统后,张勋仍誓忠清廷,所帅军队拒剪发辫。

袁世凯死后,对清廷忠心耿耿的张勋借口调解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的矛盾,发动复辟活动。但这场闹剧很快被段祺瑞平息,张勋逃到天津德租界,不久被北洋政府特赦。

此后,张勋在天津做起生意,也积累了巨额财富。后来徐世昌邀请他复出参政,被其拒绝。张勋对清廷痴忠一片,晚年仍表示脑袋在,辫子就在。

1923年9月,69年的张勋病逝天津。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洲正白旗人,他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任闽浙总督。这一年,满洲镶黄旗人朴寿被授为福州将军。朴寿对新军的态度非常强硬,多次表示与福州城共存亡。

当时福建谘议局召开会议决定脱清独立,并力劝闽浙总督松寿和福州将军朴寿放弃抵抗。但这一提议遭到松寿和朴寿的断然拒绝。

新军起事后,朴寿指挥的旗兵兵败如山倒,朴寿也被新军杀死。而松寿则吞金自尽。

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蔡锷等人在昆明发动起义后,总督署被攻占,李经羲企图自裁未果。后蔡锷等人力邀李经羲出任都督被拒。因为蔡锷曾是李经羲的部下,而李经羲对蔡锷的革命活动也很包容,所以当李经羲提出赴沪养病时,蔡锷派员护送李全家由越南,经香港辗转抵达上海。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李经羲担任议长一职,此后还曾接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一职。张勋复辟时,李经羲的官位也被搞掉了,他逃回了上海,彻底退出了政坛。1925年,65岁的李经羲病逝于上海。

湖广总督瑞澄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曾多次安排要员出任此职,袁世凯、王士珍等人都曾获得过此头衔。但这只不过是清廷为了对付革命军而名义性地授给的,实际真正意义上的末代湖广总督是武昌起义前就出任此职的瑞澄。

瑞澄是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爷爷便是咸丰时期接替林则徐出任两广总督的琦善。

瑞澄就任湖广总督后,对辖区的革命活动一直采取高压镇压态势。就在武昌起义的前一日,汉口俄租界巡捕搜查到革命党人名册,并将其移交瑞澄。瑞澄没有采纳湖北布政司陈树屏销毁名册安抚民心的建议,而是派出军警,全城搜捕革命党人。最终32名革命党人被捕,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等3人被害。革命党人遂于次日起事,瑞澄弃城而逃,被清廷革职。逃至上海后,瑞澄害怕被追责又逃到日本。清朝灭亡后,瑞澄才敢返回国内。但在回国后的1915年,瑞澄就病死在上海。

两广总督张鸣岐

张鸣岐在任两广总督任内,爆发了广州起义。他当时残酷镇压起义军,四十多位革命志士遭其毒手。武昌起义后,张鸣岐随波逐流,宣布广东独立。后革命党人推其为临时都督,他却携款跑到日本。

袁世凯掌权后,张鸣岐又回到国内,对袁拍马溜须,为迎合袁称帝心意,力劝袁上位,因而被封一等伯爵。抗战爆发后,张鸣岐又与白坚武、王揖唐、殷汝耕等人相互勾结,沦为汉奸。1945年9月,张鸣岐病死。张鸣岐一生投机钻营,见利忘义,气节全无,他最后也在人们的唾弃中死去。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赵尔巽是四川总督赵尔丰的哥哥。他于辛亥革命前夕出任东三省总督。在任期间,赵尔巽对境内的革命活动严厉镇压。民国成立后,赵尔巽去职隐居青岛,投资房产获得了丰厚利润。

赵尔巽后来出任了袁世凯的国史馆长,专注于编撰清史。1927年,赵尔巽病逝于北京,终年83岁。

陕甘总督长庚

长庚是满洲正黄旗人,他是在1909年出任陕甘总督的。武昌起义后,陕甘等地的革命活动也风起云涌。清廷重新起用原陕甘总督升允任陕西巡抚,协同长庚镇压革命。溥仪逊位旨下后,长庚将总督印交付甘肃布政使赵惟熙,解职而去。四年后,长庚辞世。

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巽在任东三省总督之前,任职四川总督。他在1911年4月改任东三省总督后,他的弟弟赵尔丰接替了他的职位。

赵尔丰到任之时,正值四川保路运动高涨。清廷以铁路国有之名将铁路立权外卖,引起民众保路运动。赵尔丰在清廷的授意下,严厉镇压保路运动,引发成都血案,最终激起各地纷纷起事。

为镇压起事,清廷调派湖北新军入川平乱。这次新军入川也造成了武昌城兵力空虚,因此,这次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也因为此事,在武昌起义后,赵尔丰被革去四川总督一职。

武昌起义后,四川也宣布独立。但此后军政府发生内乱,军队哗变,赵尔丰被疑为系主谋。此后赵尔丰被军政府擒获杀害。

综观清末的九大总督,因个人的抉择,历史归宿各不相同。有的弃城而逃,远走国外;有的则选择与清廷共始终,战败自尽;有的则被革命军处死,而有的却相安无事。最令人不齿的是两广总督张鸣岐,他几度易节,最终沦为人人唾弃的汉奸。

3

我们先来看看,大清最后的九大总督分别是谁?

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总督是九大总督里面存在时间最短的,因为东北作为满清老家,其最初并没有像关内搞行省制度。其当时还是属于皇家之地,基本是八旗自己来管,所以也就没有督抚,只有八旗将军,最高长官是盛京将军。

不过随着闯关东大潮兴起,关外逐渐开始像关内靠近。特别是到了清朝末年,沙俄、日本等列强在关外四处作恶。清政府为了加强统治,开始着手规划东北的地区行省规划。最终在徐世昌等人的推动下,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正式施行行省制度,盛京将军被改为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第一任东三省总督。

而东三省总共有过三任总督,除了徐世昌(1907年6月12日-1909年2月8日)以外,还有锡良(1909年2月8日-1911年4月20日)和赵尔巽(1911年4月20日-1912年2月12日)。

所以大清最后的东三省总督是赵尔巽,此人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自大城市铁岭,和赵本山同乡,至于是不是莲花赤水沟子我就不知道了。

辛亥革命后,赵尔巽的总督生涯也随之结束。但这个人对于清王朝颇为忠心,常以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朝臣子,周灭商后,他们宁愿到首阳山吃草,也不和周朝混,史称义不食周粟的,非常有骨气)自比。赵尔巽还说青岛就是第二个首阳山。

当然,他后面还是到了袁世凯政府任职,不过他不问政事,一心编史,最终在他的主持下,史学巨著《清史稿》成功出版。

1927年,《清史稿》编成,赵尔巽去世,时年83岁。

所以此人对于历史学界的功劳是巨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东北王张作霖,就是他一手提拔。张作霖虽号称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对于这位,还是比较敬畏的。

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清朝关内八大总督之首,所掌管的直隶省一直是京畿重地,地位奇高。

一般能当上直隶总督的,那基本就是内阁大学士级别的人物,所以别看总督只是个二品衔,但坐上这个位置的人,大有来头。

据统计,从雍正元年设立直隶总督职位,到宣统三年大清灭亡。187年时间里,直隶总督一共经历了74人,99任。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李卫(其三任直隶总督)、孙嘉淦、英廉(和珅他岳父,同样也是三任)、刘墉、琦善(鸦片战争打输了就是他)、曾国藩、李鸿章(任期时间最长,3任共计24年零3个月)、荣禄、袁世凯……

其最后一任总督是张镇芳,而且署理职务,即代理总督的意思。其在任仅仅10天。是在任时最短的直隶总督。

此人是袁世凯的心腹,他姐姐乃是袁世凯的兄嫂,是个妥妥的帝制支持者。辛亥革命后还曾支持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复辟失败死后,他又参与了张勋复辟。张勋失败后,他因此被捕,不过没多久就放了。此后他弃政从商,跑到了盐业银行当大佬,一度坐上了董事长的位置。

1933年张镇芳,因病逝世,时年70岁。

值得一提的是,此人虽然政治觉悟不高,但其对于家乡的贡献可是不小,为当地建了不少学校,其名声也还不错。

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乃是清朝最肥的总督,其管辖的江南省(今安徽省和江苏省)乃是清朝最富的一个省,其盐政税收占到了全国的一半,江西省同样也是清朝财赋重地。

资历比直隶总督都还要老,其于康熙四年正式设立,知道宣统三年清朝灭亡,一共存在了247年。期间一共经历了98任总督。比较著名的有于成龙、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等。而其最后一任总督是著名的辫子张勋。其于1912年1月23日上任,以江南提督之职,署理两江总督。而当年的2月12日,溥仪发布退位诏书,清朝就灭亡了。也就是说,张勋也仅仅只是当了20天不到的代理两江总督。

张勋可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大名人啊,清朝灭亡后,他不忘皇恩,依旧为主子留着辫子,人称“辫帅”。并且在19176月,乘着北洋政府府院之争,带兵进京,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复辟活动,把溥仪再度推上了皇位,史称“丁巳复辟”。

当然了,这不过是一场闹剧,张勋仅仅几千辫子军,很快就被讨逆军给击败。之后张勋被通缉,一度跑到租界避难。

1918年,北洋政府特赦张勋,不再追究,张勋再度出山。不过此时他也是弃政从商,当起了大富翁。

1923年9月,张勋病逝在天津寓所,享年69岁。

值得一提的是,他死后溥仪还给他赐了一个谥号——“忠武”。

四川总督

这个位置在清朝早年一直都不是专缺,有时候是隶陕甘、有时是川湖。

直到乾隆十四年,因为要对大小金川用兵,为了军务方便,专门设立了这个职位,其相对比较年轻。而且在乾隆五十二年后,因为再无战事,便长期改缺,直到同治时期,有再度设为专缺。

所以,其历任总督仅仅23任、20人,其最后一任总督是赵尔丰。这个赵尔丰是赵尔巽的弟弟,他是在赵尔巽从四川总督调任东三省总督之后,接上的这个位置。

他算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其在任总督期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清政府着其镇压,并调派湖北新军入川。而此举导致湖北兵力空虚,革命党趁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就此爆发。清朝也就亡了。

当时各省纷纷起义,四川也在其列,忠于清政府的赵尔丰想发动兵变,夺回政权,结果失败被杀,时年66岁。

闽浙总督

闽浙总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顺治二年,当时还叫福建总督,但是已经兼辖浙江省。所以其实和后来的闽浙总督区别不大。但顺治十五年到康熙二十三年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因为浙江也设有总督一职,所以福建总督管辖区域缩小。而后雍正时期,又复设浙江总督,期间一直换来换去。

直到乾隆三年,这事儿才真正定下来,总体来说,存在感不高。

其最后一任总督名叫松寿,满洲正白旗。1911年11月8日,福建新军响应武昌起义,发动起义。松寿带着旗兵与之战斗,最终兵败,吞金自杀。

云贵总督

云贵总督,顾名思义,总管云南、贵州两省。其也是资历比较老的那一批,当年顺治入关后,还未平定云贵就有了。其首任总督乃是明朝叛臣洪承畴,其当时还兼任两广和湖广总督,基本上整个南边儿都是他在管。

不过到了康熙年间早期,云贵总督经常被分化为云南和贵州总督,这一局面持续了得有二十多年。

其历史上共出了七十七任总督,其中比较出名得有洪承畴、阿桂(和珅的老对手之一)、福康安(富察傅恒之子,尔康原型)、林则徐、刘长佑等等。

其最后一任总督是李经羲,他爹是李鹤章,李鸿章的亲弟弟。在辛亥革命中,作为汉臣,一般来讲都不会有多大事儿。当年蔡锷李经羲也没有为难他。李经羲回在北洋政府到京城后长期任职,还当过几天的国务总理。(一周不到,就被张勋给赶下台了)

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因病在上海去逝,享年65岁。

湖广总督

首先纠正一下名字由来,湖广总督不是什么湖北广西、湖南广西的,而是湖广省。其在康熙三年被改为湖南和湖北。

湖广总督在清朝历史上也是多此废立,一会儿叫川湖总督、一会儿又叫湖北湖南总督。湖南湖北古时统称湖广,所以其也称湖广总督,但官方定义不一样。

所以准确点讲,我们今天常说的湖广总督,应该是叫湖北湖南总督。

这里出国最牛的总督就是张之洞了。

而其最后一任总督则是段祺瑞,对你没看错,就是民国大军阀段祺瑞。当然了,这只是名义上的,因为其根本就没有到任,当时辛亥革命已经爆发,没法去了。不仅仅是他,他之前的四任(袁世凯、魏光焘、王士珍、段芝贵)都没去。

其最后在任的总督名为瑞澄,他是满洲任,全名应该叫博尔济吉特·瑞澄。

他比较惨,武昌起义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爆发的,之后他弃城而逃。本来想回去的,但听说朝廷要治他的罪。于是便索性逃到了日本,清朝灭亡后才回来。不过改朝换代之后,他已经成了普通平民,没几年便死了,享年52岁。

两广总督

两广总督同样资历比较老,毕竟洪承畴都当过。当然,后来广西也时不时的被拉出去单干过,但大都没闹腾两年,毕竟广东比较有钱。

其最后一任总督是张鸣岐,当年一上任就镇压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后,其先是携款逃到了日本,后又跑回来到袁世凯手下任职。

此人是个大汉奸,抗日战争时期投奔日本人,干了不少坏事儿,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之后没多久,他也在全民声讨中死去,享年70岁。

陕甘总督

陕甘总督是清朝最具实权的总督,其除了兼有陕西、甘肃两省的军政大权外,时常还节制四川、新疆等军务。清朝陆上边患多在西北,所以陕甘总督长期握有重兵。

比较著名的有年羹尧、岳钟琪、左宗棠、曾国荃等等。

其最后一任总督是长庚,同样是满洲人。他算是满洲大臣总督里比较简单的一位,其在逊位诏书下来后就自行离职了,也没有过多的去搞事情。1914病逝,享年71岁。

以上便是清朝灭亡后,九大总督的各自结局。

4

清朝设立总督一职,官职正二品,加授兵部尚书,由于总管统管的地区极大,一般覆盖两三个省份的事务,所以也有“封疆大吏”的涵义在里面。

清廷一共设立了九大总督: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至于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因为无直接管理地方权力,暂不讨论。

九位末代总督的结局

九大总督之中,东三省总督设立最晚(1906年由光绪钦命),地位最高(因东北为清朝的“龙兴之地”),故有“疆臣之首”的美誉,管理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而最后一任总督为铁岭人——赵尔巽

赵尔巽在东北还算“尽忠职守”,几年后大清灭亡,他则被袁世凯忽悠了去撰写清史,做了一个清史总编。不过书还没编完他就去世了。


直隶总督管辖着位于京畿重地的直隶省,是极为重要的一位总督(曾国藩、李鸿章等都任命过直隶总督),最后一位直隶总督为河南项城人(袁世凯老乡)——张镇芳

1912年2月2日,张镇芳以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隶总督,十天后溥仪退位,张振芳也急忙结束了总督任命。之后支持袁世凯复辟,参与张勋复辟,任内阁议政大臣,继续为“满清大业”鞍前马后。1933年去世,葬于天津。

两江总督因总管江南、江西两省军政事务,为大清的财赋重地,国家的“钱袋子”,非亲信不可任命。最后一任的两江总督为江西奉新人——张勋,也就是帮溥仪做了十几天皇帝那位。

1911年被任命为两江总督,清廷灭亡后建立“辫子军”,人称“辫帅”,继续效忠清廷。之后辅佐溥仪复辟,被封忠勇亲王,史称“张勋复辟”。张勋一辈子都没剪掉他脑袋后面的那条辫子,1923年在天津去世,其葬礼轰动江西。

两广总督总管广东、广西两省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山东无棣人——张鸣岐。1910年被任命为两广总督,镇压了当时的广州起义,捕杀了林觉民、喻云纪等四十三名革命烈士,血债累累。

清廷灭亡后,张鸣岐被迫宣布广东独立,之后逃出广州,经香港逃亡日本,宣扬“大东亚战争必胜”,沦为汉奸。1945年日本战败后,张鸣岐在民众一片骂声中死去,无人问津,葬所不明。

闽浙总督总管福建、浙江、台湾三省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满洲正白旗人——松寿

1907年被任命为闽浙总督,组织八旗军抵抗当时起义的福建新军,激战一昼夜后,八旗军败,松寿吞金自杀,为清廷殉葬。

湖广总督总管湖北、湖南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满洲正黄旗人——瑞澄

1910年任职,查获了一批革命党名单,并捕杀了三名革命党人,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瑞澄远逃日本。清廷灭亡后返回上海,1915年病死。

陕甘总督总管陕西、甘肃、伊犁三省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满州正黄旗人——长庚

1909年任职陕甘总督,两年后武昌起义爆发,陕甘震动,清廷灭亡后,长庚害怕秋后算账,将总督大印交于甘肃布政使赵惟熙后逃跑,1914年病死。

四川总督总管四川一省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之弟,铁岭人——赵尔丰

此人算得上一个将才,曾率领四川军入藏,击败了西藏叛军,保护了国家领土完整。1911年被任命为四川总督,上任不久后,四川就爆发了“保路运动”,赵尔丰率军镇压,却无力回天。同年,赵尔丰被革命军斩杀于皇城“明远楼”,死前骂不绝口。

云贵总督总管云南、贵州两省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李鸿章侄子、安徽合肥人——李经羲。

受李鸿章影响,李经羲属于是清末比较开明的一派,在云南创建了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朱德元帅也得到过李经羲的知遇之恩)。并且不干涉革命党人活动,资助蔡锷将军等情况,也让他在清末动乱中得到了各方的优待。1925年在上海病逝。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5

公元1912年,小皇帝溥仪在北京宣布退位,清王朝正式覆灭。

清朝作为一个具有完整政治体系的王朝,我们都知道各朝各代那些封疆大吏们,在天下大乱之时就会马上割据成了自己的势力,拥兵自重。那么清朝覆灭之后那些曾经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各个省的总督们,去了哪里呢?他们最终的人生结局又是怎样的?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xun)

要说东三省那是满人的发源地,是清朝的老家,面积十分广阔,但是东三省总督却设立最晚,直到1907年才建立开设东三省总督。1911年赵尔巽担任东三省总督,武昌起义之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官位,成立保安会阻止革命党。还和张作霖等人一起,强烈反对溥仪退位,坚决不同意共和体制的建立。

反对无效后,为了防止东三省动乱,袁世凯邀请他到北京来组织编写《清史稿》。赵尔巽也知道自己无法再保住总督职位。于是就跟袁世凯提要求,保住四川最后一个总督,因为四川总督是他亲弟弟。袁世凯同意不动四川总督之后,他才肯前往北京。

1927年他因病去世,《清史稿》在其一年后发行。

直隶“总督”张镇芳

直隶总督在九个总督当中,应该是权势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应该大于如今的上海市委书记。像李鸿章、曾国潘、刘墉、李卫、袁世凯,都曾经担任过直隶总督,都是从直隶总督发迹上位的。

张镇芳是一位短命总督,他在位还只有10天,清朝就覆灭了。所以严格的来说,最后一位直隶总督应该是他的上任陈夔龙。

可这个张镇芳来头并不小,他和袁世凯是远房亲戚,所以尽管张镇芳非常反对共和制度,但是他却比较支持袁世凯。

1916年袁世凯去世之后,他转而支持溥仪复辟,复辟失败之后,他做了三个月牢,出狱之后又从事商业,混的还算不错,1933年去世。

两江“总督”张勋

要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两江总督应该是最有钱的总督了。而张勋也只是代理总督,真正的两江总督是张人俊,不过张人俊后来被免职后,就由张勋一直代理到清朝覆灭。

袁世凯去世之后,张勋支持溥仪复辟,然而作为溥仪复辟的罪魁祸首,张勋却最终逍遥法外,这小子抖了个机灵,迅速逃往天津的租界内,躲进了荷兰大使馆内,因此没有被抓到。在租界之内,张勋开始经商,一时间成为炙手可热的财产大亨。张勋致力于多种经营,什么当铺、电影、银行、金店等,足有70余家,富可敌国,1923年去世。

两广总督张鸣岐

张鸣岐年轻之时仕途得意,一路做到两广总督之位,然而却不幸遭遇清朝灭亡。清帝退位之后,他携巨款逃向日本。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后,又从日本回国支持袁世凯,再度跻身政坛。

1916年袁世凯去世之后,他居住在上海法租界,吃斋念佛,不问世事。918事变之后,他蜕化成为可鄙的汉奸,还向佛祖祈求“大东亚圣战胜利”。

日本战败之后,他在国人痛骂之下,忧愤羞愧而亡。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一个满族人,不像其他上面几位汉族总督一样,他忠诚于大清朝。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福建的革命党人曾劝说松寿,向革命军和新军交权,则可以保命,松寿坚拒,而且先下手为强,向革命军发动攻击,结果手下旗兵战斗力有点弱,被打得一败涂地,松寿见大势已去,选择了吞金自杀。

湖广“总督”瑞澄、段祺瑞

要说湖广总督应该是最倒霉的,因为武昌起义最先爆发在武昌湖广总督统辖的范围之内。武昌起义爆发之后,瑞澄眼看自己小命都不保,于是带着点钱就跑到了上海租界,后来怕清廷治罪追杀他,干脆跑到了日本。

清朝灭亡之后,他就回到了上海,在这里长住,并最终病逝。

瑞澄跑了之后,清朝又派袁世凯、魏光焘、王士珍(代理)、段芝贵(护理)、段祺瑞任总督,只不过这几任总督,基本上都没有到岗,所以段祺瑞也勉强称得上是最后一位湖广总督。

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

要说这位陕甘总督,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只不过他的忠君思想太过严重,是封建王朝的走狗罢了。他1905年担任陕甘总督,当时正是慈禧70大寿,各地的总督们都大小红包前往北京送快递,只有他陕甘总督拒绝送礼,还要求其他人不要送礼,算是很奇葩吧。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他还向清朝请命,自己要去武昌起义平反,但被清朝拒绝。当听说溥仪要退位之时,他让溥仪来陕甘建都,定能东山再起。

他带领手下军队多次进攻革命军,最终难敌时运,只好含恨隐退,致力于宗社党的复辟闹剧,于1931年去世。

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所作的最大贡献就是收复了西藏。

1911年4月,其兄赵尔巽由四川总督调任东三省总督,而他本人则升任四川总督。就在这一年,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而赵尔丰当时是向清朝请命要严惩盛宣怀。可是清朝不听他的意见,决定镇压民众造成血案。

当时清政府招来武昌的士兵镇压起义,因此导致武昌空虚,爆发了武昌起义。所以如果当时清朝听了赵尔丰的建议,那么武昌起义很可能难以成功。

保路运动被镇压之后,赵尔丰被免总督。当时四川被新军所控制,赵尔丰成为了傀儡,新军和旧军发生哗变,赵尔丰本来好意抚慰旧军,却遭新军误会,不料被杀。

云贵总督李经羲

最后这位总督,可能听起来没有很多存在感,但是他的大伯大家都认识,那就是李鸿章。

李经羲的仕途顺利,一部分是由于李鸿章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云贵总督曾经还帮助过我们的朱总司令,当年朱德因为加入家穷路远,来报考讲武堂时错过了考试时间,无法进场参加考试,就在朱德准备回家之时,李经羲路过询问,然后将朱德破格录取,这才有了我们十大元帅之首的朱总司令。

武昌起义之后,他投降新军,并告别官场。清朝灭亡后,他先后在袁世凯、黎元洪时期出仕。1917年,他出任当时民国的国务总理和财政总长,但是只做了一周的短命总理。1925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

6

清朝共有9位地方总督,1位伊犁将军,此外有总督衔的还有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清末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统治混乱官员迁调频繁,加上全国闹革命,刺杀朝廷大员,各地总督惶惶不安,所以清朝最后一任封疆总督有些是署理的,并未正式在任,其结局有的很好,有的被革命军杀害。

图为赵尔巽。

东三省总督,以前叫盛京将军,驻所为沈阳,清朝的陪都,最后一任总督是赵尔巽,清帝退位后他隐居青岛,民国时袁世凯请他出山编写《清史稿》。图为张镇芳。

直隶总督,驻所为保定,最后一任总督由湖南提法使张镇芳署理,袁世凯的人,民国时任河南都督。

图为张勋。

两江总督,驻所为南京,最后一任总督由江南提督张勋署理,此人誓死效忠清室,最后搞了个复辟的闹剧。

图为张鸣岐。

两广总督,驻所为广州,最后一任总督是张鸣岐,革命爆发后逃往日本,民国时当过广西省长,918以后勾结日本人,成为汉奸。

图为松寿。

闽浙总督,驻所为福州,最后一任总督是松寿,1911年11月8日福州起义,第二天革命军占领全城,松寿兵败自杀。

图为瑞澄。

湖广总督,驻所为武汉,最后一任总督是瑞澄,武昌起义逃往日本,1915年病死于上海。

图为长庚。

陕甘总督,驻所为兰州,最后一任总督是长庚,溥仪退位后他还率军与革命军周旋,后来逊帝溥仪下旨长庚解职召回北京。

图为赵尔丰。

四川总督,驻所为成都,最后一任总督是赵尔丰,1911年被起义军杀害,此人是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曾支持四川保路运动。

图为李经羲。

云贵总督,驻所为昆明,最后一任总督是李经羲,李鸿章的侄子,此人多次暗中支持革命党人,并恩济蔡锷,所以昆明起义后,蔡锷专门派人送李经羲一家人去往上海,民国时担任财政总长。

图为志锐。

另还还有新疆伊犁将军,驻所为伊犁,最后一任将军是志锐,新疆起义时,革命党人让志锐担任都督,志锐不干,遂人头落地。

7

答:清亡前的九位总督分别是:东北三省总督赵尔巽;四川总督赵尔丰;直隶总督张镇芳;两江总督张勋;闽浙总督松寿;湖广总督瑞澄;云贵总督李经羲;两广总督张鸣岐;陕甘总督长庚。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九位爷的结局。

东北三省总督赵尔巽是奉天铁岭人(今辽宁铁岭市),属清汉军正蓝旗,于同治年间举进士第,先授翰林院编修,然后在宦海沉浮,属于老官僚,在出任东北三省总督前,担任过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他于1911年4月20日任东三省总督,1912年2月12日去职,即其在东三省总督任上时间不满一年。袁世凯窃取总统职位后,曾邀请他出山。他以“不当二臣”拒绝,自比为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但于1914年受袁世凯之聘,出任清史馆馆长。他是这样解释自己这一做法的,他说:“我是清朝官,我编清朝史,我做清朝事,我吃清朝饭。”又自称是“降汉不降曹”的关羽。赵尔巽所编《清史稿》对清朝历史极尽褒扬之辞。1927年9月3日,赵尔巽在北京病逝,时年83岁。翌年,《清史稿》正式付印出版。

四川总督赵尔丰是赵尔巽的弟弟。赵尔丰的才干与其兄赵尔巽相比,相去甚远。他是以捐纳走上仕途的。1911年4月,赵尔巽调任东三省总督,他得以接任四川总督。四川兴起“保路运动”,赵尔丰予以疯狂镇压,并将湖北新军调往四川,酿成“成都血案”。这就直接导致了湖北兵力空虚,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该年11月22日和25日,成都召开四川官绅代表大会,宣布脱离北京政府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赵尔丰暗中策划兵变,事泄,被杀于皇城“明远楼”。赵尔丰死前,骂不绝口,颇有骨气。赵尔巽答应国史馆长之聘时,曾提出为弟弟赵尔丰“昭雪罪名”为条件相要胁。袁世凯满足了他的愿望,授意黑龙江护军使朱庆澜上呈为赵尔丰议恤立传,为其“昭雪罪名”。

直隶总督张镇芳有两个特殊身份:一、他是袁世凯兄嫂之弟;二、他是大收藏家张伯驹之父。张镇芳的第一个身份,决定了他是袁世凯的同路人。他热烈拥护和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朱启钤等同被列为“七凶”。后来还参与了张勋复辟,任内阁议政大臣、度支部尚书。复辟失败后,投身商界,在天津任盐业银行董事、董事长,生意做得很大。说起来,张镇芳小时候也算得上一个“神童”,不但书读得好,和大人谈论起忠孝仁爱信义之事还总是一套一套的。搞得他父亲总要大呼:“汝辈能如此,方不愧为子,无愧为人矣。”张镇芳于光绪十年(1884年)考上廪生;次年拔贡,秋闱乡试为第一名举人(解元);光绪壬辰(1892年)举进士,时年二十九岁。张镇芳是一个大善人,乐善好施。当官后,曾为家乡捐银六万两,开办百冢铺师范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豫省受灾。张镇芳特捐银四千元救灾,一半给项城,一半给豫省其他受灾地区。弃政从商后,曾捐四十万元所建香山慈幼院总办公楼(即现在香山公园管理处档案室),被人称该楼为“镇芳楼”。张镇芳病逝于1933年,享年70。

两江总督张勋,估计大家不会感到太陌生。他曾于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三千“辫子军”进入北京,搞过一场丑陋的“丁巳复辟”闹剧,事败后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1923年病死于天津,得溥仪赐谥号“忠武”。

闽浙总督松寿,满洲正白旗,以荫生官工部笔帖式入仕。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谘议局议员劝告闽浙总督松寿交出政权,但松寿满脑子忠君思想,率旗兵负隅顽抗,兵败后吞金自杀,成了唯一为大清尽忠的总督。

湖广总督瑞澄,属满洲正黄旗,琦善之孙,恭镗之子。瑞澄年少时是一纨绔无赖,与劳子乔、岑春煊并称“京城三恶少”。后荫为贡生,入刑部任笔帖式、主事,渐渐收心养性,在各地为官颇有官声。但武昌起义是在他的辖区爆发的,他在当夜弃城而逃,为免朝廷治罪,出逃日本。清亡后返回上海,1915年病死,享年52岁。

云贵总督李经羲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侄子,辛亥革命时,他被蔡锷礼送出境,与王芝祥、于右任等在北京组织国事维持会。1915年10月袁世凯称帝时,他与徐世昌、赵尔巺、张謇并称为“嵩山四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17年5月,黎元洪下令罢免段的国务总理后,曾任命李经羲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但因张勋复辟,李经羲就任不足一周即去职,被人称为“短命总理”。李经羲于1925年9月18日病逝,年65岁。

两广总督张鸣岐,山东省无棣县段家村人,其母纪氏为纪晓岚五世孙女。他于宣统三年(1911)4月实授两广总督、广州将军。4月12日,他指挥镇压了黄花岗起义,残杀了革命党林觉民、喻云纪等43人。10月,武昌起义爆发,广东革命党人闻风而起,张鸣岐携款逃到了日本,后又跑回来到袁世凯手下任职。张鸣岐1937年12月,参加汉奸王揖唐等发起成立的“中华佛教会”,公开投敌,后充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议委员。最让人恶心的是,1945年3月,他与王揖唐、殷汝耕等组织“乙酉法会”,祈祷“大东亚战争之必胜”。但也在该年9月15日,他在天津病逝,终年70岁。

陕甘总督长庚,属满洲正黄旗,是九大总督中最具将略的人,历任伊犁副都统、驻藏大臣、成都将军、伊犁将军等职,极具政治眼光,他在溥仪的逊位诏书下来后,将总督印交布政使赵惟熙,自行离职,于1914病逝,享年71岁。

8


清朝的总督制度,一般是正二品,加授兵部尚书,督查院右都御史、大学士等头衔,所以最差也是从一品。尤其是到了清朝晚期,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权越发薄弱,总督们一手掌握着辖区的军、政、财等各种大权,说是土皇帝也并不为过。

清朝一共在九个地方设立了总督,它们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当然还有俩总督并非封疆大吏而是负责漕运和河道的漕运总督及河道总督。但平时我们所谈及的清朝九大总督指的都是前面九个封疆大吏。

既然是清朝的总督,那么在清朝灭亡的时候,九位总督是否也为大清耗尽了最后一口心血呢?他们各自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1.末代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位置极为重要,因此东三省总督地位也是所有总督里面最高的,为疆臣之首。当然东三省总督是在光绪三十三年才设计的,其前身就是盛京将军。小时候课文《泥人张》里的张五爷就是盛京将军的干儿子。

末代东三省总督是赵尔巽,他来自著名的大城市铁岭,是不是莲花赤水沟子的有待考证。汉军正蓝旗。老赵可以说是来自官宦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在山东莱州府任职。到了老赵这一代在做官的路上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老赵不仅做过东三省总督还做过四川总督。其弟赵尔丰最高也曾做过四川总督。放在今天,老赵家这成就,那祖坟别说冒青烟了,得喷火。当然可能最后没喷,结果赵尔丰就被大汉军政府都督伊昌衡弄死了。扯远了,继续说回赵尔巽。老赵这个人客观评价,在职期间还是很敬业的。在任东三省总督期间,整理财政,铸造银元,创办东三省银号,使奉天财政大有改观。同时在全国革命势力汹涌爆发的时候,老赵也是活生生的将其镇压在了襁褓里,保住了大清的龙兴之地。



但随着溥仪的退位,老赵的努力化为泡影,自己也就随着大清朝一起下岗了。下岗后,袁世凯为了拉拢有名望的人士,多次邀请老赵出山,都被老赵拒绝了,老赵表示绝不做二臣!没错,老赵就是这么有骨气。条件都还没满足我,我怎么能出山呢?为了自己的利益绝不让步!后来袁世凯把老赵提的要求都满足之后,老赵也就出山了。出山之后,主持编撰清史,老赵担任总编。不过遗憾的是,只编出了草稿老赵就和这世间说拜拜了。不过《清史稿》仍然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权威史料。

2.直隶总督张镇芳



张镇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年时期就以八股文做的好而闻名乡里,光绪十年,考上廪生,次年拔贡,秋闱乡试为第一名举人(解元)。当然他真正的发迹并不是因为他的天资或者努力,而是因为他是袁世凯兄嫂的弟弟。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后,张镇芳同志的官运就走的特别顺畅了。甚至在清政府开始防范袁世凯,将袁世凯明升暗降调离直隶总督的位置后,张镇芳才作为替补成了最后一任直隶总督。

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后,张镇芳自然是义不容辞的跟着老袁干!老袁不行了之后,张镇芳还跟着张勋去北京复过辟。结果失败之后被判了无期徒刑,可这位老哥神通广大,没几天就出去了。后来就再未从政,在天津搞起了金融。可能因为是搞金融的非常有钱,所以这位老哥非常的乐善好施,前前后后为灾民、为老家都捐过不少钱。不过相对于他捐的这些,他儿子(过继)张伯驹将自己毕生收藏捐给国家,那是真正做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把他爹拍死在了沙滩上。

3.两江总督张勋



勋哥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才担任两江总督的,所以也没做多久就跟着老袁混了。不过勋哥,在清朝覆亡之后,仍然表示效忠清室,禁止所部剪辫子,因此也被称为辫帅!勋哥最让人铭记的“历史功绩”应该是北京复辟这个“壮举”了!虽然时间短暂,逃出北京时还丢了好几营兵,但勋哥并不在意,他难过的是他的小妾也在混乱中丢失了。夕阳西下,北京残破的城墙下,他仍然是那个忠武不羁的辫帅!

不过勋哥退出政坛之后,搞投资也是一把好手,其投资的各种商铺、公司、动产、不动产合起来有五、六千万之多。虽然后来的执政者也曾邀请勋哥出山,但都被勋哥拒绝,后在天津病逝,终年69岁。

4.闽浙总督松寿



这位老哥的记载并不多,但作为满洲正白旗,大清的闽浙总督,他是唯一一位随大清而去的总督。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革命党人彭寿松从日本回来,在争取到福建新军协统许崇智等人的支持后,决定在1911年11月12日发动起义。松寿组织旗兵拼死抵抗,奈何旗兵实在不行,双方激战了一个晚上,旗兵大败。松寿见大势已去,吞金自杀。嗯,有钱人自杀的方法都是我这样的穷人不敢想象的,有钱真好。

5.湖广总督瑞澄



瑞澄全名博尔济吉特·瑞澄,满洲正黄旗,蒙古族。这位老哥为大清的灭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年少时,纨绔成性,一度成为京城三恶少之一。但由于家庭显赫,后续依然该做官做官,该发财发财。1911年,瑞澄提出修建川汉铁路,结果激起了四川保路运动。于是小瑞调集湖北军队准备进军四川,结果造成湖北军事力量空虚。八月十九,小瑞缴获了一批革命党名单,其中大多是军人。当时有人建议他销毁名册以按军心,也有人建议他按名抓捕,小瑞选择了后者。但在行动过程中却不是一次逮捕,而是慢慢来,这就造成军中人人惶恐,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个。于是终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武昌起义!放上了压死清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犯了这么大的错,小瑞也不糊涂,一路小跑就跑到了日本,清朝覆灭后,又回到上海。1915年病死。

6.两广总督张鸣岐



前面的几位总督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虽然不是那么正面,但也绝对有优点。可这位大哥的一生 那简直就是污点本点了。

1910年,张鸣岐靠着贿赂庆亲王的路子而升任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任上也就干了两件事——贪污和镇压革命党。镇压黄花岗起义就是这位仁兄的“杰作”。辛亥革命后就拿着钱跑路到日本了。袁世凯执政后,马上回来拥护老袁,老袁死后又跑路到天津。九一八之后,又跑去做了汉奸,最可恨的是,在日本濒于战败之际,这货竟然还摆阵祈祷日本胜利。我想了很久也想不清楚,他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1945年9月在人民的声讨中死去,应该是被吓死的,罪有应得。

7.陕甘总督升允



升允,蒙古镶黄旗人。说起来这位老哥对清朝尤其是对清朝的祖制是相当的拥护了。他第一次被革职就是因为反对立宪。武昌起义爆发后,光速复职。为了大清,他组织甘军与革命军血战,连下十余城,准备为溥仪打造一个平安祥和的大陕西!结果溥仪没配合他,还没等他结束战斗,溥仪就宣布退位了。甘军知道后,拒绝再前进作战,升允也功亏一篑。但人可以被打倒,却绝不能被打败!退居二线的升允依然前后奔走,为他的皇帝,为他的大清朝。不过直到他在天津租界病逝,他的梦想都没有实现。

8.四川总督赵尔丰



这位兄弟就是前面说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了,不过相对于哥哥来说,他的考试成绩就差了很多,屡试不第。无奈最终只能花钱捐了个官。不过在做官期间,赵尔丰是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其贡献主要体现在挫败英国支持的巴塘西藏叛军,并乘胜平定了西藏大部分领土,防止了西藏的割裂。不过尔丰兄台可能由于在西藏太顺了,结果在四川保路运动中载了大跟头,虽然也是无奈的服从命令,但血腥镇压人民是不会被原谅的。再后来更是被当时的起义军大汉军政府都督伊昌衡杀于皇城“明远楼”,尔丰兄死前码不绝口,也是条汉子。

9.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安徽人,是李鸿章的侄子。曾经说过一句比自己名字更出名的话:云贵总督可以不做,但讲武堂不可以不办。不过这位靓仔花清廷的钱办的讲武堂却培养了一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将领。他是个人才。

后来还担任过北洋政府的国务院总理,不过由于张勋复辟的原因,这位老哥也就做了不足一周的总理就say goodbye了。晚年侨居苏州,1925年,病逝于上海。

感觉他就是《人民的名义》里面的孙连成,只不过职位更高,但仿佛他更关心星辰大海。

以上就是清末九位总督的简短生平和最终结局啦,历史变革的大时期,他们就是那段时间里最靓或者最暗的仔!

9

清朝历史中总共有过九个地方总督官职,他们是清朝众多地方官中地位最为尊崇、权力最为显赫的存在。

在最开始的时候,清朝仅在内地一些汉人广为分布的省份地区设置了总督,在诸如西藏、青海、新疆、东北、蒙古等边疆地区,是不设置总督的。

除了西藏、青海两个地方派驻办事大臣之外,东北、外蒙古、新疆等地,派驻的都是驻防将军管理。

其中东北当时有三个驻防将军,分别掌管着东北的黑龙江、辽宁、吉林,直到后来东三省设立后,清朝才撤除了驻防将军,设置了一个东北总督掌管东三省的大权。

也就是说,清朝九大地方总督并立的现象是在清朝晚期时才形成的,在清朝中早期的时候,清朝并不存在九大地方总督的说法,此前只存在了八名地方总督。

除了东北总督,另外的八名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

在这些总督中,除了四川总督和直隶总督仅掌管着一个省份之外,其他总督都分别掌握了两到三个省份。

当然除了这九大地方总督之外,清朝还有两个总督,这两个总督分别就是没有地方职权的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

虽说是总督,但他们的职权仅相当于一般的巡抚,与那些权力滔天的地方总督们是无法相比的。

在我们了解完了清朝总督们的大概状况过后,我们接下来就介绍一下清朝九大地方总督们在清末的汹涌大势中,都历经了何种下场。

东三省总督

清朝的末代东三省总督名字叫做赵尔巽,他曾经当过湖广总督、当过四川总督,在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他被调到了东北,成为了东三省总部。

在清朝末年风云四起的时候,他极力忠诚于清朝,在那大厦将倾之时,曾花费了很大力气去平定四处渐起的革命军。

在清朝灭亡后,他辉煌的人生开始落幕,担任了民国清史馆的总裁,带着一群清朝遗老修撰起了《清史稿》,晚年平定,没有太多波折。

直隶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直隶总督是张镇芳,他跟首任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有着亲戚关系。

在清朝灭亡后,他在袁世凯手下担任了河南都督,相当于河南的一把手。

在民国时期,他曾先后参与过袁世凯和张勋的复辟活动,名声一直很不好,在张勋复辟失败后,他被关到了大牢里,而被放出来后,他开始进入了天津的银行业中,就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两广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两广总督名字叫做张鸣岐,他是清末名臣岑春煊的老部下,在1910年的时候,他通过给庆亲王送钱而获取了两广总督和广州将军的职位,一度走上了人生巅峰。

在民国之后,他怕受到革命军的报复,所以就跑到了日本。

在袁世凯执政时期,他又跑回国内投靠了袁世凯,不过在袁世凯死后,因为失去了袁世凯的庇护,他就跑到天津租界躲藏了起来,然后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成为了一名汉奸,最终在1945年的时候,带着汉奸的罪名离开了人世。

湖广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个湖广总督名字叫做瑞澄,出身名门世家,祖父是大学士、父亲是将军,在1910年的时候,成为了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掌管的范围包括了湖南和湖北,而武昌起义就发生在他治理下的湖北武昌。

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怕丢掉小命,所以就一路跑到了日本。

他是在清朝灭亡后才敢回到上海来的,并最终病死在了上海。

两江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个两江总督名字叫做张勋,在清朝灭亡后,他并没有丢掉自己的兵权,反而凭借着手中保留下来的兵权,在民国华丽丽变成了一名军阀,并在1917年的时候,拥立溥仪展开了一场复辟行动。

行动失败后,他就跑到了外国人庇护下的天津租界,在那里度过了残生。

四川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个四川总督名字叫做赵尔丰,他是清朝最后一个东北总督赵尔巽的弟弟,曾经为平定藏区叛乱建立过巨大功勋。

清朝灭亡的过程中,他被起义军抓住并丢掉了性命。

云贵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任云贵总督名字叫做李经羲,他有个权力滔天的叔叔,这个叔叔就是李鸿章。

他是个非常开明的人,是云南讲武堂的创办者,对在云贵活动的革命军非常礼待,所以在1911年的时候他并没有受到为难,而是被蔡锷给礼送出了云南。

在袁世凯掌权后,李经羲先后担任了北洋政府中的政治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审计院院长等重要职位,在黎元洪时期,他甚至一度成为了民国的财政部长。

后来在张勋复辟的影响下,他辞去了位置,在1925年因为生病死在了上海。

陕甘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个陕甘总督名字叫做长庚,是个旗人,先后担任过驻藏大臣、成都将军、兵部尚书、伊犁将军、陕甘总督等重要官职。

在清朝廷宣布退位后,他主动辞去了自己的官职,从此,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闽浙总督

清朝的最后一个闽浙总督名字叫做松寿,也是个旗人,先后担任过热河都统、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察哈尔都统、闽浙总督等重要官职。

他是清朝末代九大地方总督中最忠诚于清朝的,在1911年和革命军作战时,他为了尽忠,自杀在了战场中。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灭亡后,九大地方总督的结局,整体来说,他们大多数人对清朝的忠诚度并不是特别强烈,因此,他们大多数人后来都选择顺应了时势的发展,乘坐上了顺流而下的船只,在历史的汹涌大潮中,或淡然看起了历史的浮沉,或跌入历史大潮中,全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10

清末时共有11位总督,其中有九位是统管一省或多省的地方总督,有两位是主管漕运事务的总督。清代总督通常为正二品官衔,是清代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清代总督的权利与品级要比巡抚大,若加授部院主官或大学士衔,则品级会升到从一品或正一品。在清帝逊位时,大清最后九位地方总督如下:

直隶总督张振芳,两江总督张勋,四川总督赵尔丰,闽浙总督松寿,云贵总督李经羲,湖广总督瑞澄,两广总督张鸣岐,东三省总督赵尔巽(xùn),陕甘总督长庚。

那么,这九位封疆大吏的结局又如何呢?

直隶总督张镇芳(署理十天)

直隶总督设置于雍正元年,至清末共产生99任总督,末代总督是张镇芳。

张镇芳,河南项城人,是袁世凯嫂子的弟弟,其养子张伯驹是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镇芳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在他署理直隶总督一职之前,担任湖南提法使。

宣统三年(1911年),时任直隶总督的陈夔龙病休。张镇芳在同年十二月,以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隶总督一职,十天之后清帝逊位。民国后,张改任河南都督。

三年后,张镇芳支持袁世凯称帝,又参与张勋复辟,后被捕入狱。两年后出狱,先后出北方银行和盐业银行董事长。1933年,张镇芳病逝于天津,时年70岁。

两江总督张勋(署理二十天)

两江总督设置于康熙四年,至清末共产生98任总督,末代总督是张勋。

张勋,江西奉新人,属北洋军阀势力之一。张勋在署理两江总督一职前,任江苏巡抚镇守南京。时任两江总督的张人骏在1912年初被免职,张勋被任命署理。

清帝逊位后,张勋依然留辫子以示效忠清廷。民国后,张勋先后出任孔教会会长、江苏督军等职,大力支持袁世凯称帝。1917年,张勋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

次年,张勋被特设,投资了70多家实业,财产剧增。之后,张勋拒绝了张作霖的复出邀请,坚持不剪辫子。1923年,张勋在天津病逝,终年69岁。

四川总督赵尔丰(署理十个月)

四川总督设置于顺治十四年,至清末共产生27任总督,末代总督是赵尔丰。

赵尔丰,辽宁辽阳人,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赵尔丰于1911年4月接替哥哥赵尔巽署理四川总督一职,之前赵尔丰出任清庭驻藏大臣,以杀伐果断著称。

赵尔丰在西藏还是有功绩的,但他在四川保路运动时采取强硬手段,致使两湖军队入川平叛,间接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机会。武昌起义后,赵尔丰被清廷撤职。

同年,四川军政府成立,赵尔丰被迫交出政权,但仍拥兵督署,并煽动兵变。1911年12月22日,赵尔丰被尹昌衡处决于成都,时年66岁,50天后清帝逊位。

闽浙总督松寿(任期共五年)

闽浙总督设置于顺治二年,至清末共产生48任总督,末代总督是松寿。

松寿,正白旗人,历任陕西督粮道、江宁布政使、江苏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被任命为闽浙总督。松寿坚决抵抗革命党的活动。

在福建起义时,松寿组织旗兵拼死抵抗,最终兵败吞金自杀。三个月后,清帝逊位。松寿死后,清廷追赠其太子少保,赐谥号“忠节”。

云贵总督李经羲(任期共三年)

云贵总督设置于顺治十六年,至清末共产生77任总督,末代总督是李经羲。

李经羲,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弟弟李鹤章的第三子。他先后出任湖南盐粮道、福建布政使等职,于1909年初出任云贵总督。辛亥革命时,被蔡锷送出云南。

民国成立后,李经羲出任审计院院长。袁世凯死后,李经羲避居天津。1917年,黎元洪任命李经羲为国务总理。张勋复辟失败后,李经羲卸任,避居于上海。

1925年,李经羲在上海病逝,时年65岁。李经羲只做了一周的国务总理,被人们称为史上“最短命的总理”。

湖广总督瑞澄(任期共一年)

湖广总督设置于顺治元年,至清末共产生37任总督,末代总督是博尔济吉特·瑞澄。

瑞澄,正黄旗人,大学士琦善之孙、黑龙江将军恭镗之子。他年少时有“京城恶少”之称,先后出任户部员外郎、九江道台、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

1909年10月,瑞澄升任湖广总督。次年,瑞澄因处决革命党人而引发骚动,促使武昌起义爆发。瑞澄先是弃城逃至上海,随后又逃往日本,清亡后返上海。

1915年,瑞澄病逝。在他之后,其实还有五任湖广总督,但都未到任。

两广总督张鸣岐(任期共一年)

两广总督设置于顺治元年,至清末共产生108任总督,末代总督是张鸣岐。

张鸣岐,山东无棣人,光绪年间举人。他先后出任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在庆亲王奕劻的荫庇下,张鸣岐于1910年升任两广总督,他极力拥护帝制。

张鸣岐镇压黄花岗起义,大肆捕杀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张鸣岐逃往日本。袁世凯当权后,张鸣岐回国后被封一等伯爵。1931年,张鸣岐勾结日本特务。

卢沟桥事变后,张鸣岐沦为汉奸,并任伪政府要职。1945年,张鸣岐又与王揖唐等人助纣为虐。同年9月,张鸣岐在民众唾骂声中死去,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任期十个月)

东三省总督设置于光绪三十二年,至清末共产生3任总督,末代总督是赵尔巽。

赵尔巽,奉天铁岭人,同治年间进士。他先后出任陕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四川总督等职。1911年,赵尔巽出任东三省总督。民国时,赵尔巽任奉天都督。

之后,赵尔巽又出任清史馆总裁。1925年,他又在段祺瑞政府出任临时参议院议长。两年后,赵尔巽编成《清史稿》。同年,赵尔巽在北京病逝,时年83岁。

陕甘总督长庚(任期共两年)

陕甘总督设置于顺治二年,至清末共产生152任总督,末代总督是长庚。

长庚,正黄旗人,先后出任驻藏大臣、成都将军、兵部尚书、伊犁将军等职。1909年,长庚出任陕甘总督。他大部分时间在新疆和西藏度过,很有统治手段。

武昌起义后,长庚联合西北满族贵族和军阀进行勤王,意欲迎宣统至兰州。之后清帝逊位,长庚便不问世事。1915年,长庚病逝,时年71岁,谥号“恭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