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德国不撕毁凡尔赛体系,那么德国将沉沦不能复起;希特勒的机会在于吞并捷克之后收手,不再进攻波兰,但法西斯主义不能容许这种停止。停止了就会崩溃。

(1)一战后,德国遭到了惨烈的宰割。

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德国被迫接受屈辱和痛苦的命运。不但德国要承担全部战争责任,把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还给法国,还要把西普鲁士划给波兰,使得东普鲁士地区与德国本土隔断。还有一些领土被割让给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德国领土减少了13%,人口减少了10%,海外殖民地大部分归了英国,少部分归了日本。

德国军队被限制在陆军10万,海军1.5万,不得拥有重炮、重机枪、坦克、主力舰、潜艇和空军。莱茵河西岸地区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不得驻军。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并且永远不谋求和奥地利合并。

此外还要战争赔款。最早狮子大张口,提出要德国赔偿2260亿金马克的巨款,同时再抽走德国每年12%的出口贸易额度。后来经过美国斡旋,最后把赔款大部分减免了。

由于这些屈辱的条款和制裁,德国内部极为动荡,右翼分子和共产党人都不满,国内政变迭起。希特勒的啤酒馆政变也是其一。到20年年代后期,在美国援助下德国经济有所好转,但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到来,德国顿时一落千丈,失业人数飙升,物价飞涨,议会的政党斗争比之前更加厉害了。

所以,希特勒之所以上台,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下的结果。如果德国不反抗,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四分五裂。

(2)希特勒上台后,以法西斯统治暂时重振了德国声望。

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1934年成为独裁者后,对内镇压工人运动,迫害犹太人,强化纳粹党的权力,对外开始逐渐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他利用英法害怕战争的心理,一边高喊和平调子,讨价还价,一边悄悄撕毁条约。

1935年,希特勒宣布建立空军,又要把陆军从10万扩充到50万,并要把德国海军达到英国35%。

1936年3月,派军队进入了莱茵兰地区。8月,伙同墨索里尼一起出兵支持西班牙法西斯头目佛朗哥,打垮了共和国。11月,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条约,意大利在1937年加入这个条约,形成“法西斯轴心国”的同盟。

1938年3月,合并奥地利。10月,利用慕尼黑阴谋吞并捷克。

1939 年3月,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当权后短短5年,兵不血刃就吞并了两个中等国家,获得大片土地、人口和资源。希特勒在国内的声望更是达到顶峰。

(3)进攻波兰导致英法宣战,德国从此陷入不归路。

单从战略上看,希特勒的不归路是进攻波兰。

因为到1939年占领捷克为止,英法还是对德国保持克制的。但1939年9月希特勒进攻波兰后,英法就不得不向德国宣战了。毕竟波兰是英法的盟国,也是英法在东欧制衡苏德的重要棋子。

同时,波兰的存在,其实是苏联和德国之间的缓冲。从意识形态角度,苏联和德国是势不两立的。希特勒灭掉了波兰,苏德直接接壤,那么,即使他不在1941年进攻苏联,等两年斯大林也会推过来。

希特勒灭掉波兰,既得罪了英法,同时又失去了和苏联的缓冲,这才真正走向了全面战争的泥潭。

(4)希特勒必须不断扩张,没有停下来的选择。

那么,如果重来,希特勒是否可以在1939年3月收手呢?我认为是很难的。

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中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目前的战争的特点是无间断和接近永久和平的性质。为什么无间断?意大利同阿比西尼亚打了之后,接着意大利同西班牙打,德国也搭了股份,接着日本又同中国打。还要接着谁呢?无疑地要接着希特勒同各大国打。“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一点也不错。目前的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之间,是不会间断的,人类的战争灾难不可避免。……这次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已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由于这种总危机,逼使各资本主义国家走入新的战争,首先逼使各法西斯国家从事于新战争的冒险。

毛泽东这段话,好像和政治课本上的论调差不多,但人家真就说准了。1938年5月他就预测了希特勒不会收手,肯定会继续打,终究会和英法交锋。因为暂时占领了波兰和捷克,只是暂时鼓舞了德国民众的狂热,对于德国面临的社会内部矛盾,经济的困难,其实并没有根除。而希特勒解决失业的法子,其实是不断借款,发展军工。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持续扩张,一旦停止扩张,他的法西斯统治就会陷入内部崩溃。

所以,从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不发动二战,基本是不可能的……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初中时一个同学的疑问:“德国在二战初期取得辉煌战果后,为什么不停下脚步,好好发展再与英美决战?”这与题主的问题内核差不多,其实纳粹德国必须发动二战,不然他们将自我崩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纳粹党的政治纲领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党没有指导思想就没有战斗力,就算这个指导思想与现实格格不入,但能为广大民众提供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民心。

纳粹党最早的政治纲领在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中暴露无疑。全书主基调就是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我们日耳曼人必须用战争为自己赢取生存空间。在种族主义的号召下,纳粹党赢得了德国人民的选票,成为全国第一大党。

而在《我的奋斗》发表后,全世界其他国家看后觉得可笑,认为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只是希特勒骗取选票的方法。但他们错了,希特勒是个诚实的人,在二战结束后,人们反过来重新阅读《我的奋斗》,发现纳粹德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与书中宣传的政治纲领一模一样。所以在纳粹党建党之初就是蓄意要发动战争的,这是原罪。

第二:德国民众对“凡尔赛体系”的仇恨

一战时,德国打赢了几乎所有战役,却输掉了战争。原因在于国内经济、政治的崩溃,德国上层军官根据美国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和平十四点纲领”判定:只要德皇同意退位,建立和英法一样的民主政府就可以体面的退出战争。

结果是美国人说话不算数,而说话算数的英法都要惩罚德国。惩罚的力度超过了德国人承受的底线。比如,解散德国军队、赔偿1300亿金马克、割让国家领土等等,与“和平十四点纲领”完全本末倒置。愤怒的德国外长在签字时质问道:“如果说我们德国犯了什么罪,那只是我们打了败仗。”这句话在暗示另一种结果:如果德国赢了就不会受这样的侮辱。

这种复仇心理深耕于广大德国民众心中,他们想:再打一次世界大战,就能获得自己失去的一切。

第三:庞大的军工体系和高福利国家

纳粹党上台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民众失业问题,当时全世界都处于大萧条时期,经济坏到了极点。而希特勒很快通过重整军备,扩大军需生产,修建高速公路迅速解决了失业问题。

生产了这么多武器如果不消耗,失业问题就会重现,只能发动战争消耗武器,才能维持庞大的军工企业。

并且希特勒大规模提供工人福利待遇,发钱发房送旅游。当德国工人出现在纽约街头时,美国记者很惊异地问他们:“你们怎么有钱来美国玩?”德国工人自豪地答道:“是政府免费送我们来的。”

如此庞大的福利都是要花钱的,钱从哪里来?自然是掠夺有钱的犹太人,没收他们的财产,补贴德国民众。但犹太人总有被榨干的一天,到时怎么办呢?发动战争去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

综上所述,纳粹德国在上台之前就是奔着发动战争去的,上台之后,做的事情也是围绕战争准备的;加上德国民众普遍的复仇心理,上下一心,二战从纳粹党上台那一天开始就是注定的。

作者:我方团队书剑为酒

3

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非常大的战略错误,这一步从德国进攻波兰开始,但是实际上,在德国进攻波兰之前,德国已经在英法眼皮子底下彻底撕毁了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而且还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假如当时德国能停下来,那德国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图为德国在二战前的扩张态势,德国的扩张到图中这个规模时,是停下来的最佳时机,但是德国不能停下来,其国内局势不允许他停下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英法给德国套上了沉重的制裁,德国和英法签署的《凡尔赛条约》条约是一个事实上比《马关条约》《北京条约》等更加屈辱的条约。《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要彻底取消空军建制,海军不得建设主力战舰,包括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陆军总兵力不能超过10万人,还要把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法国,把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德国领土缩减13%,而且丧失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基地。

图为一战后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拆毁了所有战斗机,失去了空军。


同时,德国仅有的一点点陆军,还不允许装备坦克,这样德国就失去了装甲力量,实际上,德国二战中的坦克,一开始都是以“农用拖拉机”的名义设计制造的,坦克都算了,就连重机枪都不允许拥有,可见当时德国签署的是一纸怎样的条约。经济方面,德国还需要把自己贸易收入的12%的收入交给英法,并且赔偿英法战争损失2260亿马克,德国的殖民地也被英法日给瓜分掉,失去了海外经济支柱。

图为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虽然小,但是主力舰的设备他一应俱全。


雪上加霜的是,上世纪3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莫说是德国,就连美国都差点扛不住火,实际上这次经济危机就是从美国开始的,对欧洲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德国失业率攀上,经济几乎停顿,底层人已经很难生活下去,这才有了希特勒以激进的政策和“面包牛奶”的诱惑当选执政。但是,希特勒的出现,确实让德国看到了一丝生机。

图为俾斯麦级战列舰,是二战德国最强战舰,他的建造意味着《凡尔赛条约》被彻底撕毁。


希特勒恢复了德国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工作岗位,得到了德国人的支持,同时,他在德国国力稍加恢复后,就马上撕毁《凡尔赛条约》,开始给陆军制造坦克,建立德国空军,并且开建了主力战舰“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这两艘战列舰曾是欧洲最强大的战列舰。当然,德国在建造真正的战列舰之前,首先建造的是“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这是一战后德国第一次建造可以用于主力交战的军舰。

图为捷克斯洛伐克研发的38T坦克。


希特勒还扩大了德军编制,停止了英法抽走德国贸易收入的协议,德国各方面实力迅速增强,英法虽然有所戒备,但是考虑到自身还处于经济危机中,并不愿意和德国撕破脸皮。尝到好处的德国胆子更大了,从1938年到1939年,短短1年时间,德国就用非战争的方式,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这两个国家都不是小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在当时的欧洲还是一个排的上号的小强国,拥有国产坦克的能力,其自产的38T等坦克是德国在二战初期最先进的坦克之一,也对后来的德国装甲力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奥地利军力虽然没有捷克斯洛伐克那么强大,但是也是一个工业强国,其首都维也纳还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大型城市。德国占领这两个国家后,实力增长很大,在当时的欧洲,法国都无法以一己之力单独对抗德国了,只有苏联有可能在陆地上战胜德国。

图为吞并波兰后的德国领土范围,当时二战已然爆发。


希特勒敏锐察觉到这一点,在苏联和德国谈判之后,希特勒选择了和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但是英法此时已经开始了“祸水东引”政策,想要让德国最终走上和苏联死磕的道路,这样为他们换取战略空间,从中渔利。但是德国进攻波兰打破了宁静,德国进攻波兰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英法向德国宣战、苏联和德国接壤。

图为著名的“静坐的战争”,二战就这样悄悄的开启了。


英法向德国宣战,本身就代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国即便是对英法初期的绥靖政策心知肚明,也需要在西线部署大量的军队,毕竟战争随时可以到来,英法虽然对德国还是选择了一定的忍让,搞了“静坐的战争”,但是毕竟战争还是爆发了,英法也在等待机会发动进攻。和苏联接壤就更麻烦了,意味着德国和苏联必然要有一战,就算是德国不去打苏联,苏联也迟早要去打德国。

图为二战初期,德军的装甲集群。


苏联在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之前,一直在积极发展“深远战役学”,目的就是发展进攻性力量,大量部署快速坦克、中型坦克,加强陆军机械化后勤保障力量,补给仓库前置,部队部署前置,时刻准备让大部队脱离苏联本土向前发动突击。德国的率先进攻打乱了苏联的阵脚,但是假如德国不去进攻苏联,苏联也会在随后几年内择机进攻德国,这是苏联早已有之的计划。


所以说,德国发动二战是重大失误,尤其是进攻波兰。如果德国能在1939年停下来,在得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并且得到英法的认可,还没有与苏联彻底交恶之前,就能够停下消化自己得到的果实,那德国的今天绝对不是这个样子了。但是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一切都是必然,德国进攻波兰是德国野心膨胀后的必然结果,想要让德国停下来,只有世界大战了。

4

德国为什么要发动二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败方的德国遭到了空前的掠夺。



本来,按照常理,打败仗了就要进行战争赔款,这也可以理解,但是英法等国做的太过分。

按照《凡尔赛条约》,德国丧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八分之一领土,16%的煤炭产地和半数的钢铁产业,普法战争期间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重新回到法国,北石勒苏益格回归丹麦,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

此外德国还要赔偿113亿英镑,最要命的是必须全部以黄金支付,可是德国根本拿不出来那么多钱。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德国通货膨胀严重,社会动荡不安,直接导致了纳粹党的崛起。

如果德国不发动二战,那么德国会在颜面扫地的情况下努力生产,但是军事实力十分薄弱,只要法国愿意,随时可以闯进来夺走德国的一切。德国会就此一蹶不振,就像两千年前的迦太基一样。

不过我们可以往好的地方想,德国不开战,至少不会有上千万人的伤亡,德国的经济会特别发达,科学技术领先世界。德国恐怕比今天还要富庶。

5

那德国就是欧洲的“满清政府”,被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束缚,割地赔款,被英法宰割,永远踩在脚底下,法国也就达到了真正的使德国不成为其威胁的目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当然这只是英法等利益获得国的一厢情愿,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即使在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脚步,也走的异常沉稳,沉稳到英法只有频频点头认可的份,眼看着一步步走向战争深渊,却无能为力。

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结果却遭遇失败的俄国,这是德国始料未及的,英法对待它们的方式,则更是出乎德国人的预料,完全不给它们活路。


一方面要求德国赔付巨额战争赔款2260亿德国马克,限定42年内赔偿完毕,世人皆知黄世仁的高利贷厉害,杨白劳被活活逼死了,德国要按这个数这个期限弄下去,也是死路一条,这个战争赔款数额是当时德国国民收入的数十倍。

德国政府根本无力负担,更不可能实现什么42年付清的“约定”,而且德国最富裕的工业区,是德国人的税利奶牛,却被英法等国分而食之。

进的少了,出的甚至比战争时期都大,在德国人看来,打仗都不至于有这么惨,因此说一战后世界对待德国的安排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其实就是很现实的说法。

其他的割让领土、瓜分殖民地,限制海陆军的发展,甚至海军舰只被各国瓜分,这些都不说了,就战争赔款一项,就足以把德国摁在殖民地的位置上,欧洲“十大好人”(给别人拉套挣钱)的位子上,永世不得翻身。

6

纳粹德国如果不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德国就会破产,国家灭亡。

关于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为什么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德国当时的国家生存模式,是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种粮把自己喂饱以后,再拿起刀枪去别的人家抢劫”。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在一战的时候,德国人输的实在是太惨了。

一战德国战败以后,被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英法等国通过这个条约,几乎将德国彻底的榨干。

首先是国家领土上,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丧失13.5%的本国国土;其次是军事上不得组建空军,陆军和海军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还不能拥有重型武器,莱茵河一线不允许设防;经济上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

当时英法等国对德国设置这样苛刻的条件,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彻底的削弱德国,让其无法再次崛起。但是这样的做法却使得德国国内的民众因为生活无以为继,不得不支持纳粹党来进行自救,这就导致了当时的纳粹党在德国的疯狂兴起。

至于之后的事情,就不说了,德国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重新恢复了实力。再一次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这里我想用中国的二句老古话来总结一下二战为什么会发生。

第一句是“凡事有因必有果”。

正是因为当时的英法等强国过于希望能彻底的肢解德国,把德国压制的无法翻身,结果导致了德国从此走上了另一条发展道路。而这一条疯狂之路的始作俑者,正是当初的英法等国。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

第二句“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这句话中国人的理解是最为深刻的,类似的话比如“混混打九九,不打初一”等等,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别人逼上绝路,否则别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来反噬你。

德国当时就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走上一条极端的道路,让自己的国家瞬间爆发出极为恐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确是以燃烧自己国家潜力作为代价的。德国的战争机器在开动起来之后,如果不能发动战争,那么德国经济就会立刻崩溃,陷入自我毁灭的境地。这就是德国为什么会发动二战的原因。

7

不发动二战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的德国在一战失败后被战胜国欺压的太惨了。1923年的经济危机几乎将德国洗劫一空。希特勒就算不上台也会有其他人代替他的角色。德国势必会收回曾经属于自己的领土。这些领土包括波兰走廊,阿尔萨斯和洛林,北石勒苏益格以及西里西亚的一部分。况且东边的波兰和西边的法国都想进一步侵略德国,德国不得不重新恢复武装。

当然,希特勒有其他的选择。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波兰之后收手,这样他就会成为民族英雄。是的,因为历史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的一部分和奥地利都是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也就是说如果希特勒及时收手,他就能做到当年威廉一世没有完成的任务,也就是整个德意志的统一。如果他收手,英法完全不会进行什么干预,就算干预了,直接打过去就是了。

如果及时收手,现在的世界格局将大为不同。德国仍然会是最发达,科学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即便他们依然采取反犹太政策。美国人很难后来者居上,因为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研发体系,科学家都愿意去德国。计算机和核反应堆会首先出现在德国,西门子和SAP也不会只有现在这点规模,航空工业也不会被摧毁,亨舍尔和梅塞施密特等公司将取代洛马和空客。法国和英国也不会衰落这么快,美国和苏联无法成为超级大国。

当然,我们的处境可能就会糟糕了。我们可能在更晚的时候才能赶走日本人,但与此同时与国民党的内战将会持续更久,因为美国人会给国民党更多援助。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也会变晚,而我们从苏联处得到的援助会变少。显而易见的,我们和苏联将会孤立无援。

印度不会这么快就自治,因为英国不用打二战,国力依然是世界顶级。以色列也不会出现,德国肯定反对。联合国也不会在1945年出现。

8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惊人的一厢情愿。有一点他们说的很对那就是纳粹不可能不发动二战。但下这样的结论简单说明原因却很难。为什么纳粹必须发动战争如果说清了这一点,那么如果纳粹不发动战争会怎么样就一目了然了。

(1933年的希特勒-巴本内阁,原本计划的是巴本-希特勒内阁,也就是希特勒当副总理,但希特勒这个人并不傻不肯当副总理,才成了希特勒-巴本内阁)

那么纳粹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到1938年纳粹在内政上已经无路可走了。纳粹不是通过民主的方式合法执政的,相反希特勒1933年是作为依赖宪法四十八条赋予总统的“非常法”执政的总统内阁。希特勒并没有一个符合宪法的内阁所需要的议会多数票。而这也是兴登堡和他身边的总统府小集团选择希特勒的原因所在。从1930年开始兴登堡总统就在谋求建立总统内阁,也就是让总理府依赖于总统依照宪法四十八条所赋予的非常立法权来执政。而他之所以抛弃布吕宁,巴本、施莱歇尔这些希特勒的前任的时候,原因或多或少都是这些总理试图以合法的或者不合法的手段来建立某种议会多数。魏玛共和国的总理和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不同,按照宪法魏玛的总理执政应该是依赖于议会多数的,但是兴登堡从1930年授权布吕宁组阁的时候就建立了一个没有议会多数的内阁。当布吕宁试图以中央党和社民党组成一种脆弱的议会多数的时候,布吕宁就被巴本取代了。而当巴本试图修改选举法建立多数的时候,巴本又被施莱歇尔取代了。而当施莱歇尔试图以工会联盟为基础把纳粹到社民党甚至德共都编织进他的工会阵线里去的时候,希特勒取代了施莱歇尔。

(1933年已经只剩下一年可活的兴登堡总统其实权力欲相当强,即使他自己并不强,他儿子也能让他强起来)

(中央党的海因里希-布吕宁,魏玛共和国第一个总统内阁的总理,但他其实并不满足于当一个总统内阁的总理,这也宣告了他的失败)

纳粹的合法性其实依赖于总统,他的群众基础非常脆弱。纳粹党对魏玛共和国来说几乎是横空出世的党,从1928年到1933年间,他的选票翻了21倍。但它的这些选民其实大部分是从别的党转过来的,因为对那些传统右翼党执政的绝望和纳粹党马上要上台的希望把这些人从其它右翼党吸引到了纳粹手中。但是一旦纳粹输掉总统大选,又无法上台组阁。从1932年的7月31日巴本解散议会,到1932年11月6日再次举行大选,短短的不到一百天里,纳粹就损失了204万选民,平均每天损失两万人。

而相比之下在1933年3月希特勒执政的情况下举行的大选里,希特勒不但自己是总理,还让赫尔曼戈林当上了普鲁士内政部长,从而把普鲁士警察,尤其是柏林警察局和普鲁士邦秘密警察也就是日后的盖世太保都把持在了纳粹手中。冲锋队因此有恃无恐制造了大批疯狂的暴力袭击甚至动用了机枪和炸弹。结果又怎么样呢?纳粹的得票率不过43.9%,也就是说在纳粹资金、权力、武装力量都达到顶峰的时候,也只有1727万德国人投票支持纳粹。而反对纳粹的德共、社民党、天主教中央党和巴伐利亚人民党得到了多少票呢?1750万票,比纳粹还要多。1933年以后纳粹就禁止了德共又禁止了社民党,通过了授权法。也就是说从1933年以后德国再没有举行过民主的选举,希特勒永远都不知道那1750万反对自己的人到底是真的归顺了纳粹呢还是仅仅暂时隐忍等待时机。

(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个总理,施莱歇尔将军,这个人其实是魏玛共和国政坛上的灰衣主教,只不过纳粹可以淡化他的作用,所以很少被人提到)

但这还不是纳粹麻烦的全部,如前所述纳粹的执政依赖的是总统非常法。但是随着授权法的通过,希特勒不再是一个总统内阁的总理了。从制度上说希特勒这时候已经不再需要兴登堡和兴登堡身边的总统府小集团了。希特勒的优势在于施莱歇尔倒台的同时,他和他的国防军小集团也被打破了,新的国防部长布伦堡将军是反对施莱歇尔的,新的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赖歇瑙也是一个亲纳粹分子。而且1934年希特勒通过血洗冲锋队换了施莱歇尔的命,所以国防军内的反纳粹军官暂时处在群龙无首的状态。

(希特勒、巴本和内阁的国防部长布伦堡,布伦堡是兴登堡选择的人,他其实并不认识希特勒,组阁当天就奉兴登堡的命令马上去接管国防部,以免施莱歇尔发动政变)

但是这个时间并不能一直拖延下去,如果兴登堡不死,他身边的人很快就会发现他们他们的尴尬处境。而此时要对付希特勒也并不难,虽然布伦堡不是施莱歇尔的人,但他是兴登堡的人,这个国防部长是兴登堡亲自选择的。他不认识希特勒也对希特勒没什么好感。如果兴登堡总统和他的总统府小集团要对纳粹采取行动,他们是有组织有机会的。只要兴登堡总统授意布伦堡对纳粹党采取行动,那么国防军里的多数军官是会执行的。即使是赖歇瑙也不是一个纳粹分子,一旦命令下达他也只能执行。

而且我们必须考虑到国防军之所以抛弃巴本第一是施莱歇尔自己的野心,觉得与其为了巴本搞政变不如为自己。其次是国防军参谋机关的结论那就是国防军无法在左翼和右翼的武装力量一起进攻的情况下维持秩序。但是到1934年左翼的武装力量无论是德共的还是社民党的国旗队,都已经被纳粹消灭了。甚至右翼的钢盔团也被并入了冲锋队,但是纳粹自己又血洗了冲锋队,所以到1934年实际上纳粹的力量相当软弱。如果这时候陆军采取坚定行动,清洗纳粹党然后恢复君主制,让皇储威廉作为威廉三世回到柏林继位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兴登堡则作为皇室的重建者体面的回到他的庄园或者死在柏林总理府里,那将是最好的局面。

(让流亡的威廉二世回到柏林固然是多数贵族军官的梦想,但其实到三十年代已经希望不大了,人们更多的把希望寄托在皇储身上)

(对720事件人们总是强调其中反法西斯的以免,却往往忽略了他们是贵族军人,既反对纳粹也希望皇帝复辟这一面)

换而言之,只要纳粹不不断的去采取外交讹诈的手段,获得国外扩张积累人望,纳粹就要倒台。而且因为纳粹已经摧毁了魏玛共和国的游戏规则,所以纳粹的倒台绝不是和平的方式,肯定是以军事政变和对纳粹党主要人物的血洗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希特勒与其死在军人手中不如去冒对外战争的险。他的这种政策说白了就是跟军官团赛跑,只要德国还在扩张,军官团就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枪毙发动政变。而一旦战争爆发军官团就不得不参与到战争里去,大规模动员的预备军可不像十万陆军那样可以被军官团抓在手里。而且军事调动也能把那些最坚定的贵族军人派到国外,从而缓解对纳粹的压力。希特勒的这种手段事实上是成功了的,一直到1944年7月20日普鲁士军官团才终于成功的组织一次政变,只可惜这时候已经太晚了。

9

由于一战并没有彻底解决任何问题,因此才有了二战,二战说到底是一战的延续

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极端复杂态势下经过不断权衡才发展出来,当法国人在凡尔登战役中以血的代价阻止德军进攻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仅仅不到二十年,法国人将再次面对宿敌德国,说起来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军事从来都是服务于政治,当政治上的事情用嘴讨论不出结果的时候就必须动用军事。

然而,正如一些人所看到的,一战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问题,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还是迫切的需要获得与其国家实力相等的国家政治地位,说到底,英法建立起的世界秩序已经控制不了这些国家了。

所以,一战结束后,尽管德国人依然是勒紧裤腰带生活,而且一直很艰苦,却从来也没有向英法妥协。

希特勒通过杀富济贫和贷款的方式让德国人走出贫困

希特勒是一个战争狂人,但是很多时候希特勒并不希望用军事来解决问题,希特勒的政治能力其实要远远大于其军事指挥能力,通过自己的能力,希特勒在1933年担任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

在此之前德国其实很穷,但是希特勒向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也就是让德国人过上好日子。

在如何使国家吃上牛奶和面包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聪明人都会想到“杀富济贫”,没错,我们是打土豪分田地,希特勒是将富有的犹太人的钱全部充公,然后进行基础建设,并且生产军工。再加上其他国家的比如英美法的贷款,让德国经济快速回暖。

到1938年的时候,希特勒兑现了他的承诺,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情况下,德国却一片欣欣向荣,希特勒因此得到了整个德意志人民的支持。

想要保住牛奶和面包就不得不向外扩张

打完土豪分完田地之后就富起来了吗?跟人借款不用还吗?

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你不生产财富,你不占据资源,你依然回回归贫困,为什么保住自己的面包怎么办?就是将战果扩大,打别的国家的土豪,占别人家的资源,不还别人家的钱。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犁地,用德国的枪炮为德国带来牛奶和面包。

所以,希特勒一直在试探英法的底线,结果就连希特勒都没有想到英法竟然全程绥靖政策,为了将德国引向东方的苏联,在德国吞并法国的小弟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都选择避而不见,在如此纵容之下,希特勒只能是贪心越来越足,后果一发不可收拾。

德国人最初的愿望可能就是收回在一战后丧失的领土,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干脆欠他们的贷款也不还了,后来更是在和苏联达成协议后闪击波兰,正式和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决裂,大战一促即发!

其实德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就是德国不发动战争的结果,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如果德国不发动战争,那么就永远做英法的打工仔,永远被英法压得抬不起头来,问题的关键是,英法本身已经并不具备维护世界秩序的能力了。

退一步有的时候并不是海阔天空,有可能是万劫不复,进一步有可能是如履薄冰,但也有可能走向巅峰,世事难料啊!

10

如果德国不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会走向哪里?这个问题充满了知乎味儿,一战后的德国因为1919年6月签订《凡尔赛合约》需要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虽然美英给了大量的援助,在二战爆发前德国经济也确实欧洲第一,但是殖民地基本被英法等瓜分完毕,随便来个经济封锁,德国走不出这个禁地,所以有了希特勒上台,撕毁凡尔赛扩军。

图为1937年的柏林街道充满生气。

如果强制性设想德国就是不发动二战或者德国不主动参与二战,那么德国会有三种可能:一,往好的想,德国会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二,往切实一点想,苏联会发动侵略,作为中欧地区的德国会被迫参与抵抗苏联的战争;三,往坏了想,德国会因为内部原因而政府倒闭,更可能灭国。

图为1937年建成的柏林展览馆。

一,往好的想,德国会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希特勒1933年上台仅3年,通过国债大兴工程比如高速公路网、铁路、大批疗养院和垄断工业,现在著名的大众汽车就是1938年建立的,德国的巨大的财政赤字和失业率消失,德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德国有庞大的赔款和借债,而且没有军队,一个没有军事保护的国家很容易被英法美苏围起来吊打,更别谈自己贸易了。

图为1937年的柏林,三名德国人在柏林火车站。

二,往切实一点想,苏联会发动侵略,作为中欧地区的德国会被迫参与抵抗苏联的战争。二战爆发前期除德日大动作不断,其实苏联的小动作更是不断,首先苏联肯定不会和英法结盟,这个在30年代就已经谈崩N次了,以斯拉夫人的性格,卫国就是侵略的思想必会介入欧洲,所以二战刚爆发,苏联就侵占了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东欧地区。如果德国经济好,又没有军队,肯定是苏联眼中的肥肉,德国会参与抵抗苏联的战争,当然1939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就不存在了。

图为二战前柏林的居民社区。

三,往坏了想,德国会因为内部原因而政府倒闭,更可能灭国。德国经济能够恢复和腾飞靠的就是法西斯统治,当时德国国内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当然法西斯的统治必须要打仗,不打仗无法运行这个体系,而且希特勒也能过对外侵略来转移国内矛盾,所以德国很有可能因为内部矛盾而政府倒闭;也很有可能苏联侵略,英法来援,再次分为东德西德,甚至直接入了苏维埃联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