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寿亭侯其实在汉代并不是一个有实权的官职,但是却是一种级别很高的爵位。至于为什么能让关于及其珍惜呢?这是因为这个爵位是自己在战场上通过军功得来的,并且是自己效忠的大汉王朝正儿八经的认证通过的。

关羽的汉寿亭侯怎么得到的

东汉时期建安四年,刘备背叛了曹操杀掉了徐州刺史车胄,并且自己佣兵占领了徐州。曹操大怒之下,为了防止刘备站稳脚跟,在自己和袁绍官渡之战决战前夕,亲自率军前往徐州,将刘备击败,并且俘虏了关羽,在手下一众将士的反对下,还封了关羽为偏将军。

收拾刘备之后,曹操率军抵达官渡,袁绍派出手下大将颜良、淳于琼等人率兵十万,攻打曹操占领的白马。曹操在荀攸的建议下,迷惑袁绍部队,之后颜良果然中计。关羽作为被排出来的先锋,远远就瞧见了颜良的帅旗,乱军之中策马扬鞭来到颜良面前,在颜良反应过来之前,一枪将颜良刺死并且砍下他的首级。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三国志》

为了表彰关羽在这场战争之中的功绩,“朝廷”封他为汉寿亭侯。而关羽也十分珍视这个封号,后来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自报这一封号,吾乃汉寿亭侯,关羽。

汉寿亭侯到底是什么官职

汉寿亭侯并不是一个官职,关羽被封的偏将军才是一个官职。自古以来讲究职以能授,爵以功赏。官职是属于行政职位,有具体的职务和对应的需要管多少人做多少事,并且会有考核,而爵位则属于荣誉系统,没有具体的职务也就没有必须要做的工作。只有做出重大贡献者,才会被授予爵位。

早在秦朝商鞅变法的时候,就设置了二十个等级的爵位。一为公士;二位上造;三位簪袅;四为不更;五为大夫;六是官大夫;七是公大夫。。。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汉朝建立之后,承袭了秦朝的爵位制度,并且添加了王爵。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为了避免和刘彻同字,彻侯就改为了列侯。西汉初期,大封群臣,封为列侯者很多,那个时候列侯的封地也很大,到了东汉末年,列侯封地就很小了,大的不过就是四个县,小的甚至只有一个亭(一个亭有多大,《续汉书·百官志》“一里百家”的文字,推论说汉制是“千家亭长”。刘邦就做过泗水亭长,也就差不多管了一千多户人家)。

根据《后汉书·百官志》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所以列侯根据功劳大小分为县、乡、亭。

关羽为什么这么珍惜自己的亭侯爵位

如上面所说。关羽的亭侯,就在列侯中,虽然是最低等级的列侯,却也是二十爵位中级别最高的列侯了。想张飞那么勇猛,封为侯也是在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二十年之后了,而且还是刘备称帝之后才封的,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大汉王朝。

再有关羽的大哥刘备,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的时候,刘备也是被封为宜城亭侯,一直到公元219年,才晋封为汉中王,变成了王爵,在这之前,刘备也是当了23年的亭侯。所以关羽这个被汉王朝封的亭侯,对于关羽来说,可以说是莫大荣焉。

虽然最后关羽败走麦城,但是关羽可以说是以自己一个荆州的兵力败给了东吴和曹家两家兵力,可以说是虽败犹荣了,而汉寿亭侯这一封号,也可以说是对关羽功劳方面最高的评价,最大的奖赏了。

最佳贡献者
2

前言:汉寿亭侯是什么官职,能让关羽极为珍惜?

汉寿亭侯的意思是“汉寿之亭侯”,汉寿应该是地名,亭侯是爵位,没有权柄,不是官职。只是被认可为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中国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高级的会拥有食邑,如“万户侯”食邑万户。“封侯拜相”,“侯”指爵位,“相”是官职。“侯”还在“相”之前,可见爵位的重要性。

关羽这个“亭侯”是侯内较低的,上面还有县侯、乡侯。没有食邑,没有封地,但关羽依然十分珍惜。

生为大汉人,死为大汉鬼。“忠勇“关云长

巍巍大汉,虎虎雄风,纵然到了东汉末年虎倒之际,依然有许多忠勇之士倾心扶汉,为大汉殚精竭虑。小编认为在三国中有两个人堪称代表:文文若,武关羽。

荀文若我们今天就不聊了,只说说关云长。

一、桃园三结义的初衷,是“匡扶汉室”

黄巾起义之后,大汉江山风雨飘摇。年轻的关羽心忧天下,四处奔走,才会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当时的三人,可谓是仁人志士,意气相投,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人结义的基础是“报效国家,匡扶汉室”,如果当时是为了扶刘备当皇帝,可能也就不存在“桃园三结义”这著名的桥段了。

二、“降汉不降曹”,走投无路下的坚守

已方溃败,兄弟离散,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面对曹操的收买,关羽的底线就是“降汉不降曹”,心里认定他就是大汉子民。也是在这次,被封为“汉寿亭侯”。

三、华容道“义释”曹操,主要为忠

华容道上,只率27骑残兵败将逃亡的曹操疲惫不堪,以逸待劳的关羽此时要杀曹操易如探囊取物。但关羽宁愿冒着违反“军令状"而杀头的危险也要放过曹操北归。你认为关羽真的仅仅是“报恩”吗?

曹操乃大汉丞相,军权民权集于一身。杀了曹操大汉将倾,天下大乱,汉室在赤壁之战后就得崩溃。所以,关羽杀不下手。

另外有个原因就是刘备、诸葛亮也不能让曹操死,曹操不死是荆州地区四个郡能落袋为安的关键。

四、刘备自封”汉中王“时关羽的态度耐人寻味,而被封的官职关羽也没怎么用过

公元219年,刘备自封"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的态度耐人寻味,虽是拿黄忠说事,但小编认为是对刘备自封“汉中王”的不满。事实上这时候的两兄弟成形同陌路,相互多有猜忌、抱怨。

而刘备封关羽的职位“前将军”,关羽并不感兴趣。关羽对外的旗号依然是“汉寿亭侯”。

结论:

有人会说关羽的高骄决定了他十分珍惜“汉寿亭侯”这个爵位,毕竟张飞、黄忠等没有。但小编更偏向关羽心存大汉,以大汉所授爵位为傲,才会十分珍惜“汉寿亭侯”这个身份。

3

汉寿亭候不是一个官职,是汉朝的一种军功爵。关羽降曹后,曹操引关羽朝见汉献帝,汉献帝给关羽的官职是偏将军,后因诛杀颜良文丑解白马之围,曹操表奏朝廷,晋关羽汉寿亭候爵。



汉朝承秦制,共设立军功爵二十级。其中,侯爵是军功爵中的最高等级,分为关内候和列候,列候原名是彻候,因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而改为列候。在级别序列上列候高于关内侯。汉朝的列候又分为县候、乡候和亭候,其中以县候级别最高,乡候、亭候次之。


那么,关羽的汉寿亭候属于哪种军功爵呢?很显然,是属于列候中的亭候。只是,这个地方有个历史悬案,汉寿亭候到底是何解?汉朝的寿亭候?汉寿县的亭候?

在我看来,两者都不对。因为在《三国志集解》中有一段记载:

亭候之号,不得袭用县名。

所以说,解释为汉寿县的亭候是不对的。毕竟东汉末年享有亭候爵位的文臣武将没有一个是带有县名的。如,庞德的关门亭候,荀彧的万岁亭候等。


解读为汉朝的寿亭候,其实也说不过去,没有哪个朝代封爵要加上朝代名的,汉朝终其一朝,没有一个带朝代名的侯爵,我想汉寿亭候也不例外。


我认为汉寿亭候的比较准确的理解应该是以汉寿县之一亭为食邑,这样的解释就能说得通了。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个汉寿亭候其实是一个名义上的侯爵,关羽应该是得不到任何实惠的,毕竟当时的汉寿县不在曹操集团的实际控制之下,汉寿县属于武陵郡管辖,也就是荆州集团的地盘,还并没有归顺曹操,能给曹操集团缴纳赋税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那么关羽又为何会如此珍视呢?我觉得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东汉末年,军功爵制度形同虚设,朝廷为筹集粮饷,滥设军功爵、买卖军功爵现象非常普遍,曹操执掌大权,分封了很多有名无实的爵位,以至于到了封爵不喜、夺爵不惧的程度。所以,朝廷明文规定,对于立功的军士,除了关内候和列候,朝庭一般只授于军职,这个时候关内候和列候就显得珍贵了。关羽珍视也自在情理之中。


第二,汉寿亭候是刘备集团得到的第一个侯爵,还是最高等级侯爵列候的一种,以关羽骄傲不可一世的性格来说,这绝对是他最大的炫耀资本,逢人必提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汉寿亭候是汉献帝亲封,是关羽“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政治主张的最好明证,珍视这个爵位,也印证了关羽忠于汉室的一片赤诚之心。


第四,这一点与后人有关,习惯于用汉寿亭候来称呼关羽,因为关羽死后,世人认为蜀汉集团给他的谥号“壮缪候”实在不太好听,武功高强却没有实现自己抱负的能力,其实对关羽的评价还是很贴切的,只是世人无法接受,觉得义薄云天的关羽,不应该得此评价,哪怕有麦城之败,那也是虽败犹荣。所以更愿意称呼他为“汉寿亭候”,久而久之,也就以为关羽也是一直这么介绍自己的了。


4

侯爵并不是官职,而是爵位,是一个人臣在生前能得到的最高爵位。汉朝规定,非军功不得封侯,这里的军功是很大的军功,比如李广将军征战一生,都没有得到封侯的机会,原因就是他的军功不够。关羽在曹操麾下效力,于万人之中阵斩河北名将颜良,遂解白马之围。曹操将关羽之军功报汉献帝,受封汉寿亭侯,这是关羽获得的中央官方爵位,非蜀汉地方政权所封,故关羽十分珍惜。

爵位跟官职是不一样的,爵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官职是所管职事的名称。比如说,同样是丞相一职,商鞅的爵位是大良造,张仪的爵位是武信君。再比如说,同样是上将一职,白起的爵位是大良造、武安君,王翦的爵位则是武成候。关羽被大汉朝封为汉寿亭侯,官职是偏将军。蜀汉政权给关羽的爵位是壮缪候,官职是前将军。关羽在汉朝和蜀汉的爵位等级一样,但在蜀汉的官职要大一些。

关羽的官职一直在升迁,但他最看重的还是汉寿亭侯这个爵位,因为含金量最高。最开始追随刘备时,关羽的官职是马弓手,也就是一名士兵,不过关羽以马弓手的身份斩杀了西凉悍将华雄,一战成名。刘备在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统领部下,官职虽小但军权很大。刘备当徐州牧时,关羽的官职是下邳太守,不久曹操击溃刘备,关羽降曹。

关羽投降曹操后,曹操在当时自己手下诸多亲信大将还只是校尉中郎将的时候,就一下子封关羽为偏将军,可见曹操对关羽十分看重。白马之战后,关羽因功取得侯爵,之后他抛下偏将军的官职,投刘备而去。刘备拿下荆南四郡后,以关羽为荡寇将军和襄阳太守驻守荆州;刘备占有成都后,封关羽为前将军。

5

汉朝时期,“侯”的职位并不高,只是一种身份和荣耀的象征。

小说三国演义和京剧甘露寺都曾提及关羽拒绝受封侯爵一事。话说,关羽带着甘夫人和糜夫人,不远千里之遥、不畏艰难阻隔,也要找到刘备和张飞,只为当年桃园三结义时的允诺。途中,曹孟德为留住关羽可谓是煞费苦心,威逼利诱下,金银财宝、设伏阻挡暂且不说,关羽都毫无畏惧,更不为之心动。面对圣人一般的关羽,曹操曾狠下心、下血本拿出一件物品,让关羽确实做过一番思想斗争,此物便是汉寿亭侯印。

解读汉寿亭侯

曹操的用意很明确,只要关羽肯留在曹营,自己与二位嫂嫂安置妥当不说,还要给他封侯的礼遇。长期以来,专业界或是业余界对“汉寿亭侯”的理解各执一词。有人说,汉是汉朝的国号,“寿亭”乃是地理名称,“侯”自然是封号。同时也有人说,汉寿才是地理名称,亭侯才是封号。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可以肯定地说,前者“汉-寿亭-侯”是一种误解,后者“汉寿-亭侯”才是有实有据的解读。

汉寿亭侯的由来非常有一次。关羽听从故友张辽的劝解,暂时带领二位嫂嫂寄居曹营,一方面出于好武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有“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意思,恰逢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打得不亦乐乎,袁绍帐下两员大将颜良与文丑,素有万人敌的称号,曹操帐下没有人能够与之抗衡。关键时刻,关羽站出来替曹操秒掉颜良和文丑两员悍将。

曹操看到关羽斩杀颜丑文良时的勇猛,对关羽更加钦佩喜欢,总想着如何留住关羽为自己所用。随即上表请求封关羽为寿亭侯,侯印制作好后,委托“媒人”张辽前往送去。关公接到“寿亭侯”的侯印后坚辞不受。张辽实在看不下去,问关羽说“云长前日立下大功,区区封侯不足为过”。

关羽坚决不受,让张辽将侯印带回去奉送曹公,张辽为人憨直,不通人情世故,将自己与关羽见面时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曹操。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说“操失计较”。然后教人取走侯印,将此前的刻字削去,重新铸上“汉寿亭侯之印”六个字。

新印铸造完毕后,曹操再遣张辽前去送印。没想到关羽看后大喜,说“丞相知吾意”。随即欣然地接受封赐。

从这段三国志记载中,虽然寿亭与汉寿亭仅仅一字之差,却能看出关羽的品德之高尚,人格之伟大,思想之纯洁。“寿亭侯”与“汉寿亭侯”的区别就是有没有“汉”字,区区一个“汉”字关系重大。若是没有汉字的“寿亭侯”,会让世人难以分辨到底是谁家的“寿亭侯”,汉家的还是魏家的?

所以,最初“寿亭侯”时,关羽坚辞不受的原因就在于此,他想自己是汉朝刘氏的家臣,若是接受不明不白的封赐,恐怕会遭人口舌。

什么是亭侯呢?要从秦朝时期流传已久的“二十等爵”说起,秦朝老在以前便确立军功爵制度,将爵位划分为十二个等级,其中排名最高的等级“侯”,称之为彻侯。刘邦代秦立汉,由于立国不久,制度草创,汉朝很多的措施都是效仿秦朝,所以才有“汉承秦制”的说法。

汉朝全盘吸收秦朝“二十等爵”的军功爵制度,直到汉武帝刘彻继位以后,为了避讳起见,将“彻侯”改名为“通侯”,或者称为“列侯”。

列侯的待遇有哪些呢?根据后汉书百官志的记载,列侯中功劳最大者享有一县之地的食邑,功劳相对较小者,依次享有乡侯、亭侯。这与汉朝实行的区域以“州、郡、县、·乡、亭、里”为层级划分相一致。因此,亭侯属于众多侯爵中的末等侯。

汉寿是指什么

汉寿是汉朝的县名。所谓的“汉寿亭侯”实际上指的是,关羽享有汉寿县中,一个亭的侯爵待遇。陈寿的三国志有过汉寿县的记载,大致位于川蜀地区,但是也有一说是湖南境内的汉寿。具体是哪个区域的汉寿县显然不重要,因为中华文明幅员万里、疆域辽阔,出现重名的现象不足为奇。

虽然汉寿亭侯中的汉寿县具体在哪,早已是千古悠悠无从考证的事儿。但关羽授侯的故事应该是史实。从拒绝“寿亭侯”到接受“汉寿亭侯”,后人应该从关羽身上学到两点品质:

1.无功不受禄。曹操最初给关羽“寿亭侯”,显然要比“汉寿亭侯”的层级要高,曹操想以高规格的功名利禄收买关羽,可是关羽非常有自知之明,秉着无功不受禄的态度,有多大的功劳领多大的赏儿。

2.兴汉不助操。由于“寿亭侯”名义上是汉献帝册封,实际上是曹操的个人意愿。凭空一个“寿亭侯”到底归属汉家还是曹魏呢?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关羽断然拒绝,非得弄明白是汉家册封,才肯欣然接受。关羽真的无愧于“义薄云天”。

6

三国由汉室分割而出,但蜀魏吴很多制度都沿袭着汉朝的旧制,特别是官职称号方面,虽然有一些改动与地区特色,然而基本还是用的是汉室的官员制度。

汉寿亭侯是什么官职,竟能让关羽如此珍惜?看看他是怎么得来的?

一说起汉寿亭侯这个职称,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会想到关羽。他也为能荣获该官职而倍感开始与不舍,想当年关羽出生在河东郡解镇,从小习武,体格健壮,据说能一拳打死一头老牛,由于体貌过人,又留着长长的鬓发胡须,文人们就叫他“美髯公”。

但官场中人更喜欢称关羽为汉寿亭侯。该职位归类在大汉爵位行列,制度依序秦汉旧制,从秦朝开始朝廷就官职就有公士、上造..关内侯、列侯等约20级爵位。

发展到汉朝后期,刘氏皇族欲提升对官员的管控力度,逐渐修改了该爵位制度,撤销大部分原有爵位,仅保留了关内侯、列候,故此汉寿亭侯相关是比较稀有的官职,实属三国时期较高名誉的象征,但通常只给创下不世之功的将士赐封。

关羽获封“汉寿亭侯”其实是曹操提议的。公元199年(建安4年),三国大地群雄逐鹿之后,刘备脱离曹操势力,另起山头,听取谋士妙策做掉徐州刺史,独占徐州。然而徐州地处位置优越,是兵家必争之地,原来由曹操控制,如今丢失徐州的曹操,根本不能容忍。

刘备背叛了自己,还抢了他的徐州城,所以就把矛头对准刘备,极力压制他发展军力。次年,爆发“官渡之战”,曹操正与袁绍大战之际,趁机绕后天降大军杀来徐州,刘备本以为曹操专心对付袁绍不会那么快搭理自己,故此疏于防范,导致惨败,而心爱的二弟关羽因此被曹操抓获。

然而关羽早在刘军阵营中深受认同,称号良多,却具有很高的荣誉,但这些赐封仅限蜀国而已。故此这可能对关羽来讲,多少有点不够完美,自己需要正牌汉室认同,才会更有价值。不久,袁绍方的大将颜良统领十万袁军进攻白马城池,曹操急忙带兵返回解围,并且还讨好了关羽,劝服他成为曹军的先锋。

白马攻夺战,荀攸提议一计,命曹军绕往延津一带假装跨河,骗取袁绍认为曹操想突袭袁军大后方,欲绝粮草运输线路,为此分出兵力赶赴后方阻截。此时,白马围城的袁军兵力被抽走许多,曹军则挑出一支轻骑部队,快攻白马,从而破除围城之难。此计甚妙,袁军攻城部队知道曹军逼近在10里左右才觉悟,颜良更是吃惊不小,但依旧披甲上战,杀至阵前。

此次交战,关羽乃急先锋,第一次为曹操作战,想好好表现一下,不仅给大哥刘备争点面子,还能令曹操从此不敢小瞧蜀军。于是二话没说,挥起长枪就冲颜良杀去,这边颜良没来得及眨几下眼皮,瞬间就被关羽以一回合终结,整个人被长枪刺穿,当即就被关羽割掉头颅,而袁军见主将已死,立马方寸大乱,逐被涌来的曹军征服。此战关羽无疑是最大功劳者,为此曹操十分开心,便给了关羽最隆重的赏赐。

文献《三国志》有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事后,曹操终于见识了关羽的“秒杀”战斗力,为了想留住他为自己效命,就想尽办法讨好关羽,为此就因白马一战的功劳,让汉朝把他赐封为“汉寿亭侯”。

而关羽之所以那么重视该官职,估计是出于心理上的满足,毕竟能获得对手认同,还给自己“颁了奖”,换谁都会开心异常,所以该份荣誉所带来的自豪感可想而知。

7

首先,汉寿亭侯不是官职或官位,而是爵位。官位和爵位是完全不同的。

1、官位是不可以继承的,而爵位,则是可以继承的。故在史书中,如《三国志》中,屡屡出现“袭爵”(如《夏侯渊传》)、“子某某嗣”等字样,表明他的嫡(长)子继承了爵位。

2、官位是变动的,爵位则是相对固定的。官位是变动的,当什么官,后来改当什么官,或者退隐不当官了,相对而言,官位变动比较大,而爵位则是比较固定的,没有官位变化那么快,而且,爵位也不能随意自行放弃的。

其次,汉寿亭侯属于东汉的列侯。

1、东周时期,秦国实行“二十军功制”,最高一级的军功封赏,爵位名称就叫“彻侯”(汉代改称“列侯”),但在东周时期,不是称之为“某某侯”,而是称之为“某某君”,其中的“某某”,是某个城池的名字,比如,田文是孟尝君,完整的解释,就是田文是孟尝县城的侯;卫鞅(后称:商鞅)是商君,就是“商县的侯”,“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2、西汉时期,继续沿用列侯这个爵位,但直接用“侯”而不是用“君”表示。

西汉时期,继续沿用列侯这个爵位,主要变革,是不再称“某某君”了,而是直接称之为“某某侯”。

比如,张良为留侯,就是“留县的侯”;“雍齿为什方侯”,雍齿当了什方县的侯。“某某侯”,往往是指“某某地方的侯”。

当了“某某地方的侯”,这个“某某地方”的赋税,就全部归属于他了,不属于地方财政了,而这个“某某地方”,就成了他的“食邑”。

在西汉一朝,“某某侯”中的“某某”两字,主要就是县城的名称,在西汉,侯就是“县一级的侯”。

再次,到东汉时代,产生“乡”、“亭”侯。

在西汉,侯就是某某县的侯,如果得到侯爵,那他的封地或食邑,至少是一个县,相当于后来东汉的“县侯”。到东汉时代,细化侯爵,从原先清一色的“县侯”,变出了“乡侯”、“亭侯”。

即从东汉开始,才有“某某乡侯”或“某某亭侯”。此时的侯爵,从封地或食邑的大小,细分成“县侯”、“乡侯”、“亭侯”。这三种侯爵,可以统称为“列侯”,但其中的“县侯”,还能被称为“诸侯”,一个县可以成为(藩)国,在史书中,有些县,被标注为“侯国”,故县侯可以被称“诸(侯)国的侯”,而乡、亭则不能成为“藩国”,故乡侯、亭侯是列侯,而不能称之为“诸侯”。

又者:有爵之人,才属于“贵族”。

1、形象的讲,皇帝这个称号,是爵位而不是官位。有爵位,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仅有官位,还不能成为贵族,一旦罢官或退隐,那就属于平民(良家)阶层。

2、有爵位,才属于“功勋阶层”。对于皇宗以外的人,有军功,才可能会被授与爵位,如“二十军功制”,一旦授予爵位,那就表明他是“功勋阶层”了。在两汉时代,普通当官的,即使当上了最大的官,没有爵位的话,最多形成“士族”而已;若有爵位的话,那就是“贵族”。

3、爵位可以代代相传,(嫡)子孙都是贵族。官位是无法继承的,一旦子孙没当上官,那就成平民(良家子弟)了。但爵位则是可以代代相传的,他的嫡子嫡孙都自然的成为贵族,在同等条件下,绝对可以优先当官。

关羽的汉寿亭侯,虽然封地或食邑比较小,仅仅一个“汉寿亭”范围内,大约为十里(十里为亭,五里为邮)。但是,从此开始,关羽就成为“有爵之族”,成为贵族阶层,虽然是贵族阶层中的最低层,但绝对可以笑傲那些平民或普通官员(无爵)了。如果在正常年代,可以吃喝不愁,即使退隐不当官,每年都有赋税,且能传给子孙后代。

这既是经济来源,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故而弥足珍贵,不仅是关羽,其实人人都珍惜,尤其在两汉的和平年代。




8

汉寿亭侯并非官职,而是爵位。“封侯”,是古人的最高追求和理想。封侯意味着他功成名就、名垂青史、光宗耀祖。因此,飞将军李广一生最大遗憾就是未被封侯。

据《后汉书.百官志五》载:列侯(诸侯)依功劳大小分三等:县侯、乡侯(如孔明被刘备封武乡侯)、亭侯。亭侯,即食禄于亭。亭是留之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刘邦就当过亭长。

关羽以“汉寿亭侯”爵位自豪的原因有二:一是此侯乃东汉朝廷所封,所以刘备称帝后不能超过朝廷重封,直到关羽死后才追谥其“壮缪侯”;二是刘备称帝前,朝廷封的爵位也仅是与关羽平等的“宜城亭侯”。因此,关羽有足够的理由为“汉寿亭侯”爵位自豪。

9

汉寿亭侯,列侯的一种,汉承秦制,爵分二十等,列侯就是最高的一爵位,李广奋斗一生,始终未能封侯,郁郁而终。要知道,大汉的列侯,是可以传承世袭的,而且有自己的封邑,可以说一旦封侯,子孙就衣食无忧了,所以受到追捧。

列侯也有三等,分别为亭侯、乡侯和县侯,亭侯等级最低,按正常来讲,食邑一亭,户口多寡视皇帝重视程度不同而变化,百户到数百户不等,一般不会再多,否则就该升爵了。

关羽的汉寿亭侯就是其中的一种,汉寿是荆州刺史部下辖县,封侯时尚在荆州牧刘表手中,所以只是一种荣誉,而无实惠,不能享有封邑产出。这个爵位,是他在投降曹操时所封。这个时候,曹操为司空,还不是之后权倾朝野的大汉丞相。关羽封侯,受命于大汉朝廷,而大汉享国四百年,是人们心中的正统,所以关羽对此十分重视。

但后来曹操擅权,引来一片讨伐声,大肆封爵,这时的爵位都被视为曹操之爵,所以关羽才会更珍惜从大汉得来的汉寿亭侯之爵,哪怕后来被刘备升爵亦是如此。而因为汉寿有个“汉”字,又被后人演绎为大汉寿县亭侯,视为关羽对大汉的忠诚,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巧合,后来刘备入蜀后,为了让关羽的爵位名副其实,于是把益州葭萌县改为汉寿县,足以说明关羽此前爵位是在汉寿,而不是寿县。

10

汉寿亭侯只是一种爵位,没有具体的职权


据《后汉书.百官志五》记载: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关羽封号寿亭侯,说明他的封地仅有一亭,而且三国时期战乱不断,所谓的爵位最后也多数论为荣誉称号而已,很多时候封地和赋税是没有的,起码关羽和曹操作对后,关羽肯定是没有领到东汉朝廷的一次工资的。

换句话说,关羽是没有得到任何物质利益的,他珍惜的只是这个名号


关羽是忠心于汉室的士子,对于他而言,爵位是皇室贵族对朝廷有突出贡献的大臣(自己)颁发的荣誉,代表着汉帝对自己的认可,这是一种荣耀的象征。更何况这个爵位已经不低了,要知道刘备也才是宜城亭侯,这也是关羽珍惜这个爵位的原因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