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德十四年七月,宁王朱宸濠借口皇帝朱厚照荒淫无道,趁机起兵叛乱,王阳明此时正在福建平叛,刚到丰城 (今属江西)听闻此消息,便赴吉安,会同知府伍文定商讨方略。

王阳明在得知宁王造反之后,《明史》上用了一个词:“急趋”,“知善而为善,明责而承担”,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之道。

王阳明虽然为一介书生,对于宁王事件,王阳明一力承担了下来,他不是书呆子式的纸上谈兵,而是理论与实践有机能的结合,在各方面条件都劣于宁王的情况下,以少胜多,以小博大,上演了一场军事鬼才式的指挥。

王阳明平叛成功,生擒宁王,此时,正德皇帝却打着武威大将军镇国公的旗号“御驾亲征”,结果走到半路上就收到了王阳明的捷报。王阳明这捷报来得明显不是时候,打脸了皇帝的亲征队伍,朱厚照又不甘心就这样打道回府,就悄悄将捷报隐瞒了下来,继续南行。

当然这时候的正德皇帝心中已经轻松了许多,所以一路游玩,11月先在清江浦打渔,十二月到了扬州,然后大队人马在南京停下来。

这时王阳明已经到了杭州,将朱宸濠交给了太监张永。而此时许泰、张忠心怀不满,“恨失宸濠。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无复犯者。”

明史的这段记载讲的是:王阳明为国家立下这样的功劳,却没有得到任何积极的肯定,反而受到百般刁难,而王阳明却也不邀功、不喊冤。

《快园道古》记载:朝中不仅没有人帮王阳明抱不平,大臣们反而纷纷建议放宁王回江西。一方面,许多朝中之臣都与宁王有往来,现在宁王被活捉,许多人的利益都受到威胁。别一方面,明武宗厚照好大喜功,总想亲自平叛,让黎明百姓崇拜这个神武的皇帝。朝中奸臣们一可以投其所好,同时还可以趁机落井下石,撇清自己与宁王的关系。

许泰和张忠私下让京中的军队对王阳明百般刁难,其难堪程度绝不是史书中短短四字“或呼名骂”这么简单。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在明武宗朝一直没有得到承认,更别说有任何功绩,他动了许多人的蛋糕,而王阳明最终却功成身退。

明朝鬼才冯梦龙他的奇书《智囊》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充分体现了王阳明的为人之道及精明之处。

宁藩既获,圣驾忽复巡游,群奸意叵测,阳明甚忧之。适二中贵至浙省,阳明张宴于镇海楼。酒半,屏人去梯,出书简二箧示之,皆此辈交通逆藩之迹也,尽数与之。二中贵感谢不已。阳明之终免于祸,多得二中贵从中维护之力。脱此时阳明挟以相制,则仇隙深而祸未已矣。

这段文章讲的是,当时朝中的两位太监在平叛后,匆忙来到浙江见王阳明。当时王阳明在镇海楼设宴款待,酒过半巡,王阳明让周围人全部退下,撤去楼梯,然后他拿出两只箱子交给这两位太监。

这箱子里装的并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满满两箱书信,这些都是从朱宸濠那搜来的信件,都是朝中大臣与朱宸濠往来的信件,其中也包括这两位太监的。

王阳明将信全部由给这两位太监,以示诚意。两位太监自是感谢不已,此后朝中无论政治如何变化,这两位太监都全力维护王阳明。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王阳明并不是把箱子退给他们,而是以此为要挟,必定会结下更深的仇恨。

王阳明平叛虽然立下了大功,但却得罪了皇帝,明武宗一直未认可王阳明的功劳,若再与朝中势力为敌,谁说一句他的坏话,王阳明都很难全身而退。

王阳明送箱子退还书信这招确实高明,避免了自己卷入错综复杂的政治势力之中,也规避了官场中的迫害,王阳明虽然没有得到认可,但他在武宗朝一直平安无事。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王阳明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明朝心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思想方面造诣极深。但他绝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迂腐文人,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同样显著。

此人天生气象不凡。其父王华就是成化17年的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所以他的家境很好,书香门第。据说王阳明的母亲生他时怀了14个月才分娩,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

王阳明到5岁时还不会说话。神奇的是他已经能默记祖父读过的书。后来一个高僧给他改名“守仁”,他才开口说话。所以他幼时名为云,后来改名守仁,阳明是他的别号。

弘治12年赐二甲进士入仕。但他真正发挥才干是在明武宗正德年间。都知道朱厚照上台后,信用以刘瑾为首的宦官“八党”,本身朱厚照从小聪明伶俐,喜欢骑射,应该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但在刘瑾等人的诱导下,十几岁的明武宗开始变的沉迷娱乐,荒淫无道。

王阳明要不是机警睿智,那早都被刘瑾害死了。

朱厚照在位时,荒疏朝政,矛盾加深。导致宗室安化王朱寘鐇、宁王朱宸濠先后起兵夺位。

此篇我们主要说宁王叛乱。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江西的宁王朱宸濠,借口明武宗朱厚照荒淫无道举兵叛乱。时任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的王阳明立即举兵勤王。

7月26日,鄱阳湖一战,王阳明以火攻大败叛军,烧死淹死达3万余人,宁王朱宸濠被活捉,叛乱仅仅持续了43天便被王阳明平定,建立平乱大功的王阳明随即将捷报发往京城。

朱厚照也不管王阳明这边咋样了,便自封威武大将军,带着万余人御驾亲征。

到了涿州,接到王阳明的捷报。他不但没有封赏,还把捷报给藏匿起来了。这是为啥呢?

朱厚照很不高兴,他这威武大将军还没上场呢,叛乱咋能这么快结束?朱厚照才不管皇位都快让人夺了的危险,还在玩过家家。

而他身边的这些马屁精肯定也不会劝阻。而且还火上浇油的建议,将宁王给放了,让朱厚照再亲自抓一回,以显他的神威。

事实上这些人各怀鬼胎。因为平日里他们私下与宁王多有联系,怕露了馅儿,吃不了兜着走。

这么做,一是将宁王当道具,落井下石。陪朱厚照玩高兴,说不定还有赏。二是撇清他们与宁王的关系,以视他们清白。

而王阳明这边不但没有获得封赏,还扔到一边只字不提。王阳明自然心里清楚怎么回事,刘瑾多次陷害他不成,如果这次刘瑾再让人给朱厚照进谗言,那他的前途真的就堪忧了。

平叛后,朝中的两位太监来浙江。王阳明在镇海楼设宴款待他们,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阳明屏退了周围的人,并撤去楼梯。然后拿出两个大箱子。

这箱子里是啥?金银珠宝吗?难道王阳明要行贿他们?不是这样。箱子里满满装的都是书信,都是朝中大臣与宁王私下来往的信件,这些都是杀头的证据。这里面也包括面前这两位太监写的书信。

王阳明啥也没说,直接把这两个箱子交给了那两位太监。大家都是明白人,此后朝中有对王阳明不利的言论,都是这两位太监从中斡旋,才没有对王阳明造成伤害。

王阳明也知道自己成了朝中某些人的眼中钉。于是称病退隐,激流勇退。

正是王阳明深知人性,他并没有拿那些信件威胁太监。如果是那样,太监狗急跳墙,在皇帝面前乱咬一气。王阳明有再大的本事,估计都自身难保。

正因如此,王阳明才及时的退出了争斗漩涡,保全了自己。朱厚照也没有承认他的平叛功劳,直到世宗上位,才给他加官进爵。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