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下皆降闯不降

清康熙三年春(公元1664年),定西将军图海、靖西将军穆里玛引兵出湖广,四川总督李英国领兵出四川,近10万大军将湖北兴山县西北的茅麓山围的水泄不通。料峭春寒中,山险林密的茅麓山显得格外幽深。

在茅麓山上的是整个大陆最后一支打着明朝旗号的军队——小闯王李来亨,毋庸置疑的是他已经毫无希望。南明政权已随着两年前永历帝被杀而彻底覆没,清朝早已确立了正统,敌军数倍于己且拥有近乎无限的补给。不会再有援军、不会再有转移空间、不会再有任何补给,也不会再有任何奇迹,这是真正的绝境!

吐槽机以为那时的李来亨应该是迷茫的,因为他连战斗下去的理由都没了。为了大明?别开玩笑了,作为李自成的侄孙,父祖穷尽一生都在颠覆这个腐朽王朝。为了知遇之恩?更别闹了!自己归顺后非但好处没有半分,处处被人排挤,还得屡屡出兵拯救那个小朝廷。

为了那个不再纳粮的梦想?别逗了!苦战一生,倾覆天下后才发现,贪官污吏依旧鱼肉百姓,苛捐杂税半分未减。为了报仇?闯王的亲侄孙都跑缅甸改姓隐居了,他这个养子怎么看都名不正言不顺。

如此看来投降似乎也不是个难以接受的选项,晋王李定国一世英雄,儿子李嗣兴该降照样降;沐忠显世受明恩,该投降时候一点也没犹豫。李来亨这个夹心饼干似乎真的没必要搭上身家性命和过万手足的将来。

然而最终他还是没有投降,带着粮尽援绝的军队反复拼杀,从5月打到8月,终于全军覆没。李来亨举家自杀,纵火烧掉了茅麓山上的一切,这个生不知何年的人,亲自选择了死亡的方式。

吐槽机没法定义李来亨的行为是图个什么,殉国?殉道?殉义?殉忠?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总之他带着最后的闯军和最后的明军坦然走向了死亡,或者我可以相信那是为了生而为人的自由。在明末历史中看惯了士大夫们的无耻,却总能在匹夫身上看到光辉,这可能也算一种黑色幽默吧......

打响抗日第一枪的警察们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的一部分铁轨,随后诬指是中国军人破坏,开始猛攻北大营的驻军。睡梦中的驻军当场被炸死300余人,但驻军旅长王以哲接到不准抵抗的命令,撤出了沈阳城。

军队走了,平时维持治安的警察们却并不想把家乡拱手相让,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黄显声下令开枪还击,誓死抵抗。其实黄显声也知道靠这点缺枪少弹的警察打不过关东军,但还是存万一之念违令还击。

于是一个挺黑色幽默的场景发生了,之后鬼子的战争片里关东军攻城,对手清一色是穿着蓝色制服的警察。可惜打仗总归拼的是实力,19日凌晨3点,付出重大伤亡的警察部队被击败,撤退到新民重新集结,日后成了抗日义勇军的主力。

黄显声这只小胳膊终究没拧过国民政府加小六子那两条大腿,在辽西打了3个月后,他被强令撤回关内,东北还是丢了。入关后他四处奔走请求抗日,又屡屡碰壁,对国民政府极端失望之下,他在1936年8月秘密入党。

卢沟桥事变后他终于可以率兵抗战,在漳河与日军连翻血战,所部损失极其惨重。就在黄显声整军准备再战的时候,又一出黑色幽默发生了,1938年春这个坚决抗日的军人被捕了,逮捕他的还是国民政府......

之后他的余生就在只能在漫长的关押中度过,喜欢雕刻的黄显声给自己做了一方印章,上书“骑富士山头展铁蹄,倭奴灭,践踏樱花归”。1949年11月27日,他被特务杨进兴杀害,唯一可告慰的是他已知晓家乡光复,鬼子投降。

最佳贡献者
2

许多人知道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事迹,却鲜有人知为什么这位手里掌握着三个军重兵的集团军总司令,怎么就会被几千名鬼子所包围,直至力竭而死。其实,张将军率部投入的是一场必败的战役,而他兵败牺牲的责任,大部分要由李宗仁来负。

(黄琪翔)

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日寇第11军集中了第3、第6、第13、第39和第40等师团的全部或一部,总兵力接近20万,战役目标是在汉水以东寻歼李宗仁第五战区主力,然后顺势占领宜昌。园部和一郎首先指挥日军在汉水东岸连续击破黄琪翔“中央兵团”和张自忠“右翼兵团”各部,然后主力转向直扑宜昌。

日军这是变线进攻而不是撤退,但是汉水东岸枪炮声沉寂下来后,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出现了错判:他认定日军没有攻取宜昌的能力,现在一定是见好就收正在“反转”中。为了追击敌人,李宗仁下令各部实施反击,而为了弥补兵力不足,还强令郭忏的江防军必须调出两个军加入反击作战。

(张自忠)

右翼兵团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接到出击令时,正在汉水西岸快活铺的指挥部里,身边只有第55军的一个团加总部特务营,满打满算不超过3000兵力。而他的集团军各部第55军、第59军、第77军都在东岸,并且在日军的打击下四分五裂,全部与集总暂时失去联系。

这个时候遵令过河是非常不明智的决定,首先是敌情不明,战区长官部关于日军撤兵的判断缺乏根据,其次是我情不明,各军各师的位置都不掌握,总司令部贸然过河逼将成为一支孤军,最后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日军已经能够破译五战区的通讯密码,这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显露征候。

(黄维纲)

集团军参谋长李文田反对张自忠过河,他认为只需要派出侦察分队和通讯参谋即可,张自忠应坐镇河西整理部队和恢复建制,然张将军不依,坚持亲自过河寻找部队和组织反击。他认为既然上峰已经下达命令,那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渡河,5月7日,张自忠义无反顾地率领3000人的小部队东渡汉水。

次日黄昏寻得第38师黄维纲部,这个老部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总司令,局势凶险”,张自忠沉思片刻回答说:“渡河以来,我已抱定与敌血战之心”。夜里经过反复呼叫,集团军司令部终于联络到第179师、第180师、骑兵第9师余部等三支部队,于是张自忠决定分头行动。

(第五战区高级将领)

他命令黄维纲率部去接应第179师,并统一指挥这两支部队,自己率集总去与第180师和骑9师汇合,再共同发动反攻。5月11日,张自忠到达指定会师地点方家集,然而只看见了残缺不全的骑9师,而刘振三的第180师却杳无音信,电台也联系不上了。次日凌晨,就在张自忠望眼欲穿时,截获33集团军电报的日军,已然掉头扑来。

第11军司令园部认为,张自忠将军已经成为一面抗日的旗帜,所以在掌握33集团军司令部出现在方家集的情报后,下令第13和第39师团暂停原有任务,全力合围方家集。5月14日,鬼子第39师团主力与骑9师在宜城东北15公里的南瓜店、长山一带遭遇,双方立刻陷入血战,张自忠一面将自己身边的步兵团调上去增援,一面紧急呼叫第180师迅速向司令部靠拢。

(张自忠殉国场景)

1940年5月16日上午,日军第11军通讯队再次截获并破译了张自忠的电文,侦知第33集团军司令部的具体位置在南瓜店与长山之间的沟沿村,立即命令第39师团长村上启作派出两个步兵大队前往奔袭,于是张将军陷入巨大的危机中。因为总部特务营多为短枪兵,在2000多日军的打击下很快伤亡惨重,而附近又一时没有可以增援的部队。

战至5月16日下午,在日军飞机的轰炸和步兵进攻下,没有重武器的特务营已牺牲殆尽,且战且退的张自忠身边只剩下12名官兵,参谋长李文田请求张自忠撤离自己带人掩护,战场经验丰富的张自忠苦笑道:“看现在的情况,日军是有备而来,我目标太大,想走不易,你撤吧,不要再说了”,傍晚四点,张自忠已两处中弹,遂命令左右快走:

(张自忠上将)

“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十分钟后,一个小队的日本兵冲上山坡,张自忠再中一枪一刀,轰然倒下,牺牲极为惨烈。日军将尸体抬往20多里外的第39师团部辨认(师团参谋长专田大佐见过张自忠),确认身份后葬于后山,立牌“中国大将张自忠之墓”,黄维纲第38师直到夜里才知道张将军死讯,全师大怮,乃拼死夺回遗体。

张自忠阵亡时是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追晋为陆军二级上将,是全面抗战八年中,中国军队战场牺牲职务和军衔最高的将领。5月28日,将军遗体运至朝天门码头,重庆万人空巷,除那位委员长亲自接灵外,林森、冯玉祥、何应钦、徐永昌等莫不到场,冯玉祥的挽联是:“荩忱不死”!

(枣宜会战形势图)

3

“中原突围”,皮定均和战友们临危受命,明知面对十几二十多倍于己的敌军,在几无生还希望的情况下,却义无反顾勇担重任,以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率部与敌周旋,但最后出现的颇有戏剧性的结局,却又着实出人意料。

1946年,美国特使马歇尔信心满满的前来为国共劝和,剑拔弩张的两个阵营,虽然表面上都乐于接受,但彼此还是相互戒备,各有打算,而且蒋校长暗中调兵遣将,为内战做充分的准备。

6月下旬,国军对我中原解放区不断蚕食,步步逼近,并以近30万部队将我中原军区李先念部5万余人,包围在狭小地区,伺机而动。面对十分严峻的状况,中原军区请示延安,准备立即突围,以防不测。

接到电报,主席彻夜难眠,反复斟酌,如果同意中原军区突围,那就等同与国军彻底决裂,而此时两个阵营实力相差悬殊,一旦开战,我方将承受极大风险,但如果中原军区不突围,又无异坐以待毙,可能造成又一个“皖南事变”。经过艰难的抉择,主席复电“同意立即突围”。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警觉,中原军区极其隐蔽的集结部队行动,甚至为了麻痹敌人,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在已经离开总部15公里后,又连夜拍马赶回,会见美军军调小组人员,事后又立即策马而去。

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召见军区第一旅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向他俩传达了突围计划,并强调为确保主力部队突围成功,必须有一支精锐部队迎着强敌猛打猛冲,虚张声势伪装主力,以吸引敌人,这样这支部队必会遭到十几二十多倍敌人的攻击,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王树声介绍完后沉默了一会儿,此刻他不能没有顾虑,掩护主力是让人送死的任务,不但难以开口,而且他也不能确定两位部下是否能勇于接受这个任务。

从副司令员难以启齿、十分为难的表情中,皮定均与徐子荣己猜到了自己的任务,当王树声征寻他俩是否愿意担当这个掩护任务时,皮定均徐子荣决然而坚毅的保证,“请领导放心,一定坚决完成任务”。

皮定均徐子荣的第一旅是全军区战斗力最强的队伍,军区领导为了数万人得以生存,只能忍痛让他们执行九死一生的任务。面对生还渺茫的战斗,突围的时候,32岁的皮定均、39岁的徐子荣和基本上由太行山子弟组成的全旅官兵,都已准备为掩护主力撤退而牺牲。

为了吸引敌人,他们向敌重兵防御部位方向突围。三天之后,当掩护任务完成时,第一旅已深陷重围,但令所有人不曾想到的是,这支部队竟然用神奇的战术和惊人速度的强行军,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竟能在损失不大的情况下悄然而退。

最终,第一旅成为整个中原军区最先成功突围且保存最完整的部队,当他们穿过数道敌人阻击防线到达解放区的时候,全旅没有太大的损失,只是数千官兵蓬头垢面,身上衣衫褴褛,脚上缠着的是满是污泥和血渍的破布,虽然军容不整,但却斗志依旧。

从此,“皮旅”成为我军声名显赫的一只劲旅,并在皮定均的率领下屡立奇功。1955年我军授衔,主席在审阅名单的时候,见皮定均被授予少将军衔,便提笔批了6个字“皮有功,少晋中”。遗憾的是,1976年62岁的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在指挥军事演习时,因飞机失事不幸殉职。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4

说到历史上明知必败,却义无反顾参战的例子,让我想到了“湘江战役”的34师,哪怕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都要掩护主力撤退,最后的结果就是34师彻底被打散。

湘江战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红军主力必须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1934年11月27,湘江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34师在绝境下的临危受命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红军只能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了漫漫长征,当时红军六个师团加上机关人员共计有8万余人,然而敌人还在围追堵截;敌人兵力数大概在30余万人,分别是围剿军16个师、桂军5个师以及粤军4个师,还有跟在屁股后面的王家烈,也就是黔军部队。

当时红军经过多方探讨,决定强行突破湘江天险,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及其冒险,胆大的决定,一个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所有人可能都会葬送在湘江。

时任军团长的董振堂和参谋长刘伯承知道,想要顺利渡过大江,必然需要掩护,掩护之人肯定会跟不上大部队,最好的情况就是仅剩下少部分人,但是为了大局着想,还是必须要做这个决断。

两个在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当即叫来了34师的师长陈树湘和政委程翠林,给了一个必败的任务,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坚决阻击敌军的围剿部队,为红军渡江争取足够的时间,并且作为全军的后卫,坚决打击围剿部队。

陈树湘

仅仅一个师,当时的师人数并不多,单单仅有4000余人,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这么点兵力,要去面对围剿主力军几万人,猛烈的炮火以及对空支援,可以说算是有去无回的。

没有欺骗,没有鼓励,也没有豪情壮志,董振堂和刘伯承将事情说的非常明白,34师的师长和政委接的也毫不犹豫,哪怕知道这一去就根本回不来,也没有丝毫的动摇内心,这才是坚定内心下屹立不倒的中华军魂。

惨烈的34师,安全的红军主力

34师接到任务之后,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就开始全体急行军,到几十公里外的雷口关以及水车进行布防,红军主力抓紧时间开始渡江,一切看似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却不知,灾难正在悄悄来临。

程翠林

11月28日,周浑元带领着自己手下四个师的兵力,迎面就撞上了当时的34师,周浑元所带的部队大概有3万余人,有飞机的支援,带有一个炮兵营,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大人偏偏还拿着菜刀去欺负手无缚鸡之力的孩童”。

整整三天的惨烈战役,34师一步都没有退,周浑元对着34师的阵地整整狂轰滥炸了三天,还是没有踏过这一条关键的防线,可以说周浑元真的脸都黑了,他完全想不到,装备一般的34师,己方几万人用尽全力,为何就是拿不下来。

12月1日,湘江战役正式进入尾声,因为红军的主力基本转移成功,全部渡过了大江,34师也接到命令,准备撤退,但是驻守已经很艰难了,更何况撤退,湘江东岸就只有这一个显眼的红军,基本所有人部队都包围过来了,面对包围圈,想要撤离,谈何容易。

艰难形势之下,师长陈树湘和政委程翠林借助地形的复杂性以及军队人数的机动性,成功指挥自己的部队跳出了十几万人的包围圈,来到了凤凰嘴渡口,准备绕一圈渡江,谁也不会想到,这不是胜利是开端,而是真正噩梦的初始。

辉煌落幕下的凋零,34师为红军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液

到凤凰嘴渡口的时候,已经是12月3日了,一路的急行军以及高度作战,让这支军队所有人都陷入了疲劳状态,偏偏这个疲劳状态下又遇到了夏威带领的两个师,一场措手不及的战斗又开始了。

34师已经经历了五天的高强度作战,不管是身心还是体力都陷入了绝对的疲乏,所以这场遭遇战34师始终没有办法跳出夏威的包围圈;就这一战,政委程翠林,政部主任张凯、102团长吕官印以及政委蔡中一同牺牲,34师中坚人员死伤大半。

在12月4日的时候,34师师长陈树湘收到敌人封锁湘江的消息,他知道34师已经错过了渡江的时机,目前只能向山区转移,谋求一线生机。

在向山区转移的时候,所有的敌军都开始围剿这一支“掉队”的红军,就像是鲨鱼闻到了血腥味,紧追不舍,随着路上且战且退,100团、101团先后有政委团长阵亡,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每个战士的心头之上。

12月25日,34师终于无路可退,被敌军围困在观音山,陈树湘知道已经没有别的路了,只有强行突围,故而召集了所有的人,发布了两条不是活着就是死的命令:

1.寻找敌人兵力最薄弱的点,一起突围出去,然后在湘南利用地形进行游击战。

2.这一次是我们最后的突围,假如突围不出去,那我们就誓死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

100团在最后突围的时候,主要负责为部队寻找时机,掩护部队的主力进行撤退,故而100团最后没有一个活口,所有人全部阵亡。

12月11日,艰难突围的34师残部已经走散了,陈树湘在过牯子江的时候被打伤,并且被敌方抓获,知道这是一个大官,所有人都兴奋不已,准备将其好好的活着送回县城。

陈树湘在回县城的路途之中,因为之前被枪打中肚子,所以陈树湘将自己肚中的肠子扯断,以这种不屈的方式,壮烈牺牲。

师长牺牲了,但是散落在各处的残余34师却一直在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21日,这一支勇猛无畏的部队,才正式宣告瓦解,宣布34师正式走进了历史之中。

从11月28到12月21日,时长23天,4000余人对阵十几万人,可以说正是他们的坚持,才有了红军的主力渡江,正是因为保存了完整的红军主力,才有了现在的如今。

结语:

其实当时看到结尾的时候,也泪目了,在这段艰难历程之中,牺牲了太多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才是革命,为了自己的信念,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

这才是真正有着信仰的军队,承载着中华的军魂,古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好的将领,带的部队必将是虎狼之师,正如34师。

此文献给“湘江战役”34师全体官兵,敬礼!

5

有一名将领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这段话,是抗日将领郭汝瑰将军在淞沪会战中写下的绝命书,凡是对当年抗日战争有一点了解的人,读到这句话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同时又肃然起敬。正是因为有郭将军这样为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为了抗击外敌赴火蹈刀也死不旋踵的民族英雄们前仆后继,我中华民族才没有亡国灭种,才能在绝望的深渊中涅槃重生。

  • 郭汝瑰将军旧照


在写下这封遗书的时候,郭汝瑰将军就在打一场明知必败,却依然义无反顾冲上去战斗的仗,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931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又挑起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因为实力相差太过悬殊,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节节败退,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先后为国捐躯。北平、天津纷纷失陷,国民政府决定在上海与日军展开反击作战。这一战,双方各自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可谓抗战全面爆发以来,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

这一战,国民政府军队精华尽出,涌现了无数甘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虽然最终以中方惨败而告终,但也使日军的攻势大大受阻,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也为后续持久抗战的理论和行动打下了基础。


  • 战况惨烈的淞沪会战

在淞沪会战时,郭汝瑰将军担任淞沪会战中国民政府军队第14师参谋长暨第42旅旅长,当时42旅奉命在南北塘口(现上海闵行区一带)一线作战。当时国民政府军队武备落后,不得不被动防守,面对飞机大炮的轰炸,郭汝瑰坚守阵地,不曾退却一步。

与日军激战七天七夜之后,8000人几乎死伤殆尽,期间郭汝瑰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便写下了那封绝命书。

这一封绝命书,不仅表现了郭将军视死如归的勇气,言辞中也充满了对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他相信,终有一日,中华民族会迎来胜利,将无恶不作、禽兽不如的日寇赶出国门。就算他战死,英魂也要一直停留在战场上,等着若干年后,军长为他送来抗战胜利的捷报。

抗日存节气,建国全忠义

最终,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战败而告终,但郭将军却幸运地活了下来。这当然不是他贪生怕死,因为战争中他自己多次冲出掩蔽体督战,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最终付出了六千多人的代价,坚守住了阵地,有一千多人活了下来。

在那之后的八年时间内,郭将军始终坚持在抗日战争前线,并逐渐进入国民党政权的上层,也深受国民政府首脑蒋介石所器重,但他还有另一个隐藏的非常深的身份,几乎无人知晓:他曾经加入过中国共产党。

早在1928年,郭将军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后来战乱中郭将军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后来又前往日本躲避留学,从此更是彻底失去了与组织来往的渠道,阴错阳差,回国后在国民党内部的官竟然越做越大。


  • 郭将军进入国民党高层

但随着在国民党内部地位越来越高,郭将军与国民党高层也越来越格格不入。郭将军与其他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完全不同,为人清廉,不近女色,甚至有人据此猜测他就是共产党人,原因就是国民党就没有不贪财好色的……


见识了国民党高层的腐败和无能,郭将军不禁又回想起年轻时接受过的共产党人的纲领和思想,又耳闻了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步思想和制度,觉得中国最终的希望还是要靠共产党,于是一直在寻找机会,想与党恢复联系。

后来的一天,郭将军碰到了地下党员任逖猷,以此为契机,终于取得了与党联系的渠道。那时候,失去联系的党员要想重新入党,要经过严格的考察。而郭将军无论是他的所作所为还是一片对党和国家的赤子之心都经得起考验,很快便重新入党。但因为其身份绝密,所以一直没有公开。

在解放战争中,郭将军为解放军的作战提供了许多极为重要的情报,后来又率军起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因为其身份不被公开,受到过一些不公正待遇,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正式重新入党。

百代传其功,万古流其芳

郭将军的一生,就是一个为国尽忠、为民族尽忠的军人典范。1997年,已90岁高龄的郭将军不幸因车祸去世,走完了他荡气回肠的一生。


  • 建国后的郭将军

郭将军去世后,中央军委在为他的追悼会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郭将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其节气,其忠义,其行止,将被我中华儿女世代传颂,永垂不朽。

6

整个的抗日战争中此种战役比比皆是呀!

淞沪会战:

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世界新闻的着力点,日本人打来了,打,是肯定打不过的,武器代差摆在那里,军队素质也摆在那里,全中国上下,谁上去也是一个输。

但是,要打,如果再像东北张学良一样“不抵抗保存实力”,中国真就国将不国了,国联的所有国家都看着呢,上海有那么多外国机构也看着呢!

一定要打!

于是,十九路军上去了,在蔡廷锴和蒋光鼐两位将军的指挥下,以不到5万人就伤亡1万五千人的代价,三人战死一人的代价,打了一个“漂亮的败仗”。

向国际社会显示了中国人敢打日本人的决心!

自此以后,十九路军也就元气大伤,蔡廷锴和蒋光鼐两位将军在蒋介石政府话语权越来越小,甚至被逼“叛变”独立建“中华共和国”,然而,终于力有不逮,十九路军被蒋介石政府“中央化”了。

没了军队的两个人长期赋闲,最后变成了共产党的人。

卢沟桥事变也是呀!

29军从宋哲元到每一个战士,谁不明白真的打不过日本人呢?还是打了。

副军长佟麟阁战死!132师长赵登禹战死!

其实,“论持久战”不就是打不过也要打的意思吗!

7

广西狼兵死守桂林-桂林保卫战

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海军和海军都被美国打压,海空两个补给线都被切断,为了建立从华北到越南的“大东亚交通线”以支撑战争,决意要打通从华北到越南的陆上通道。


日军抵达桂林前,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中央军第10军的顽强抵抗外,其它地方的国民党守军大部分被轻易打得溃不成军,连连失守驻地。日军一路披靡,连克河南、湖南,主力基本没怎么损失就进入到广西境。

桂林面对集结在城外近7个师团的日军,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余架飞机,大量重炮,早已是一座必陷之城。国民党政府统帅部开始的意思是要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白崇禧后来要求广西要坚守桂林。


如此背景下,主定桂林守军处在外无援兵、内无补充的孤军奋战中,必败无疑。对于15万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桂林当时全部正规军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131师,而这个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守军总兵力依然不到2万人,更是没有坦克飞机,有的只是22门火炮(加农炮2门,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至于手上的家伙,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力量悬殊巨大。然而,全体守军,却誓与桂林共存亡。

桂林守军,抱着必死的信念,坚持不弃城,誓与日军战到最后。他们在所有路口都修筑防御工事,把所有房子都改成碉堡。“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炸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可见,广西男儿,从来没怕过谁。


日军,本以为桂林守军不过2万,其中还有很多不是正规部队,攻下桂林,轻而易举。然而,广西军兵让他知道我们中华儿女并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眼看15万人攻打这么久,还不能完全控制桂林,日军慌了,开始使用毒气对付守军,使得无数守军中毒身亡。

作战到最后,据黄武良描述记载“此次桂林保卫战中,我军战死12000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的有7000多人,桂军始终没有一名士兵在清醒的状态下投降?”陈济桓中将、吕旗蒙少将、长胡厚基少将、胡展上校等壮烈牺牲。阙维雍师长不甘被俘,决意与守军和桂林共存亡,举枪殉国。


此一战,所有桂林守军将领都知道必败无疑,然而,个个在国难中,挺身而出,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血性,向日军宣示我们中华民族宁可被打死也不低头的骨气。最终,这一战,也成功地拖缓日军进攻步伐,打乱了日军的如意算盘,为抗日战争争取得一定的时间。广西狼兵好样的!

8

四行仓库保卫战——代表了中国人民不惧生死,抗战到底的决心。

▲四行仓库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为了转移国际舆论,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于是日本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日本妄图攻下上海,但最终却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信心,促进了国内各派势力的团结,致使日本人的企图化为泡影。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危急之中。此时日本人大放厥词“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日本方面在上海投入了30余万兵力,中国方面也在上海投入了80余万兵力。战役持续了两个多月后,中国方面在上海闸北区的抵抗日渐艰难。于是蒋介石下令闸北区的军队全部撤出,独留88师坚守。



蒋介石此举,一来是为了拖延日本人的进军速度,二来是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抗战决心。

此时,88师师长孙元良接到命令后却异常反对,与顾祝同反复商议。最终顾祝同认为既然是出于政治目的,留守的军队无论多少都是牺牲,那么就由88师留下一个团的兵力死守吧。

得到命令后,孙元良决定,以四行仓库为据点,派遣一个加强营留守。但留守的人员却犯了难,明知是死局,谁又愿意挺身而出呢?

最终,这个任务落到了中校团副谢晋元的身上。当谢晋元得到任务后,只说了一句话;“以生命报效国家,誓死完成任务。”

▲谢晋元

10月26日深夜,谢晋元率领着423位勇敢无畏的士兵进入了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东边是公共租界,西面和北面已经被日军占领。这里曾是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的仓库,同时也是淞沪会战时88师的师部,整体为混凝土结构,易守难攻。

谢晋元进入四行仓库后,随即用麻袋、沙袋构筑防御工事,并且把楼内的所有灯泡打破,以便隐蔽。

次日,日军发现四行仓库的守军,随即派遣了一个连队进行攻击。但楼内中国士兵反抗激烈,日军留下几具尸体后,仓皇抱头鼠窜。



迫于四行仓库临近租界,日本人不敢释放毒气,也不敢使用炮火轰炸,所以只能再次选择用士兵攻击。

10月28日,租界内的中国百姓看到了依然奋战的中国士兵,于是很多人站在租界内摇旗呐喊,声援谢晋元等人,并且告知日本兵的动向。

当夜,上海市民向谢晋元等人捐献了十几卡车的给养物资。女童军杨慧敏更是不惧炮火、泳渡苏州河,向四行仓库的士兵送上了一面民国国旗。第二天,当民国国旗升起时,无数人为了涕泪横流,军民抗战之决心为之大震。

据说,当时在苏州河南岸的群众超过了三万人,他们只喊一句话“中华民族万岁”。



看到此情此景,日本人恼羞成怒,开始了最激烈的进攻。在轻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日军逐步推进。

兵力上的巨大悬殊并没有让谢晋元等人屈服,他们收回外面的防御工事,将兵力集中于仓库之内死守。外面的群众大声喊着日本兵的动向,就这样,谢晋元等人一次又一次的击退着日本人的进攻。

战斗持续到了10月31日,此时的谢晋元等人已经弹尽粮绝,但战士们视死如归,战斗激情毫不退却。

但就在这时,租界内的洋人看不下去了,为了避免受到战争的波及,洋人向蒋介石施压,要求蒋介石撤出四行仓库的士兵。蒋介石摄于洋人的威胁,于是下令谢晋元撤退。



谢晋元接到命令后,再三向上级表示,全营官兵已经决心赴死,请求成全壮士们与国土共存亡的决心。但上级命令驳回,谢晋元只能听令撤退。

当夜,谢晋元率领士兵撤退至租界。不畏生死的四昼夜激战,谢晋元率领的士兵击毙了200余名小日本,伤敌无数,自身仅仅阵亡了九人,伤二十余人。当然,最重要的是所有人看到了中国人不畏生死,抗战到底的决心。

后续

到了租界后,谢晋元等400人被安排在了孤军营,这里四面有铁丝网阻拦,还有白俄士兵看守,等于是进入了战俘营。



后来,汪伪国民政府买通奸细,暗杀了谢晋元。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租界落于日本人之手,他们将这400余名壮士视为战俘,强迫他们做苦力,一部分人还被送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了祖国。

9

1、陈家谷口之战;

北宋初年,宋太宗为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发动了雍熙北伐。结果,由于指挥失利,曹彬所率领的东路宋军在岐沟关之战被辽军击溃,致使中、西两路宋军也被迫撤军。至此,北宋的雍熙北伐战争宣告失败。

战争的最后,朝廷命令西路军护送掩护云、应、寰、朔四州百姓内迁。可潘美和王侁却不听杨业的劝阻,强迫杨业率部北上,直奔雁门迎击辽军。

杨业深知此战凶多吉少,出征前便对潘美哭诉,以此明志。而杨业所部将士,虽然也自知此战必败,但还是义无反顾的追随杨业,拼死力战。血战过后,杨业率残部突围至陈家谷口,当此时的潘美和王侁两人居然见死不救,没派一兵一卒接应杨业。杨业眼看突围无望,遂率残部回头继续与辽军死战。最终,杨业伤重坠马被俘,绝食而死,所部宋军将士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2、蔡州之战;

蔡州之战是金国的最后一战,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围城战之一。公元1232年正月,金蒙两军在三峰山展开决战,结果金军惨败,完颜合达和完颜陈和尚等金国最后的名将战死,金军最后的主力也损失殆尽。次年,宋蒙联军包围金国最后的都城蔡州,惨绝人寰的蔡州之战正式打响。

尽管当时的金国早已无力回天,但守城金军依旧同仇敌忾,死战不降,挡住了宋蒙联军数个月的轮番强攻。然而,在长时间的缺水断粮和宋蒙联军的次疯狂进攻打击下,蔡州城最终演变成人间炼狱,白骨、残肢、鲜血、硝烟、残垣断壁交织其中。

城中守军为了继续活命,为了继续战斗,开始以人为食。先是以城中老弱为食,后来老弱不够吃了,又开始不断将败军全队斩杀,充当“军粮”。到最后,活着的人甚至连死者留下的骸骨都不放过,是谓“人畜骨和芹泥”以为食。蔡州之战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金军将士仍旧血战到最后一刻。

金国的最后一天,金哀宗完颜守绪不想沦为亡国君,于是仓促传位给金末帝完颜承麟。随后,金哀宗独自来到幽兰轩,自缢殉国。金末帝在草草完成大典后,随即率军冲杀,最终死于乱军之中,在位时间不足两个时辰。

宰相完颜忽斜虎率领残存的一千多将士,与宋蒙联军展开巷战。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逼入绝境。最终,完颜忽斜虎及以下将士和金国仅存的文武官员,全部跳入汝水,壮烈殉国!

3、崖山海战;

当年南宋参与灭金的蔡州之战,目睹了金国灭亡的惨况。可不知道他们是否有想到,几十年后,这一惨况也同样应验到南宋身上。崖山海战,是宋元之间的最后一战,随着崖山海战的失败,南宋也正式覆灭,蒙元统一整个中国。

和蔡州之战一样,崖山海战之前,南宋也早已山河破碎,败局已定。当时,元朝大军已基本完成对中国大陆的占领。南宋只能退守崖山,作最后的挣扎。

当时,南宋军民也都知道已无力回天,但还是义无反顾的与元军拼死一战。最后,随着南宋水师的战败,左丞相陆秀夫眼看突围无望,于是背着年仅八岁的宋幼主赵昺投海自尽,随行的十余万南宋军民也相继跳海殉国。

4、宝山保卫战;

此战,姚子青将军及其所部500余名壮士,明知敌众我寡,自身孤立无援,但还坚守宝山,死战到底,最终全部壮烈殉国,用自己的鲜血构筑起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宝山守军以500人之兵力,抗击数倍于己的日军和敌寇强大的海空火力,坚守孤城七天。期间,姚子青将军率部击退日军十几次进攻,最终寡不敌众,姚子青将军及以下500余将士全部殉国,仅9连士兵魏建臣因出城向团长报告战况得以幸免,成为宝山保卫战唯一幸存的历史见证人!


本文作者:小贱贱

10

公元1187年9月21日,耶路撒冷城的守卫者们,发现萨拉丁浩浩荡荡的队伍终于出现在了视野之内。

(电影剧照)

在两个多月前的哈丁之战中,耶路撒冷王居伊和王国摄政雷蒙德,带领着绝大多数的十字军,轻敌冒进,被萨拉丁彻底歼灭。

萨拉丁数万大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耶路撒冷城。而此时的圣城,因为哈丁之战已经损失了绝大多数的守卫力量,想抵抗萨拉丁的进攻,完全不可能。

不仅如此,耶路撒冷附近的难民也纷纷涌入城内,3万人的城市挤进了6万人。他们希望免遭杀戮,而城里的食物严重匮乏,根本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


对于负责守城的指挥官——伊贝林的巴里安来说,此战必败,但又不得不战。他不愿成为丢失圣城的罪人,也不想城中的难民遭到萨拉丁的屠杀,只能拼死一搏。

(电影剧照)

首先,巴里安开始补充兵员。因为哈丁之战损失严重,他不得不给每个超过16岁的贵族子弟授予骑士称号,并且竭力组织城内的所有能战斗的男子,加入到守城的队伍中来。不过,就算是这样,他手下的士兵,和萨拉丁相比,也还是微不足道。

此时的萨拉丁兵临城下,大举进攻。巴里安率领临时拼凑起来的守城部队,利用坚固的城墙拼命抵抗。双方你来我往,战斗十分激烈。

萨拉丁巨大的投石机不断的对城墙进行射击,弓箭手发射一阵阵箭雨,打击城墙上的守卫者,大量的骑兵部队也来回巡逻,等待十字军出城决战。这次城市攻防战十分激烈,以至于后来双方的描述中,都认为对方非常勇敢。

但是,实力的悬殊最终还是体现了出来。投石机砸开了一道薄弱的城墙,萨拉丁大军争前恐后的涌了上来,双方在这段30米的缺口上死伤无数,几乎拼尽了巴里安所有的守城资本。


巴里安希望谈判,希望交出圣城,以保证城内军民的安全;萨拉丁恼羞成怒,认为对方已经奄奄一息,所以希望攻入城内,杀掉所有人。

(电影剧照)

不过,巴里安明确表示,如果萨拉丁不同意谈判,那守城的部队就算拼尽最后一滴血,也要摧毁一切,毁掉这座圣城,杀死所有俘虏,甚至杀掉城内的妇孺,和萨拉丁拼到一人不剩。

萨拉丁显然是被巴里安震撼到了,最终同意了谈判。在缴纳了赎金之后,巴里安成功的带领大部分人离开了耶路撒冷,保住了性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