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曹操在三国里扮演着一个救世主的角色!

曹操是“正统”,他是汉朝的丞相,他所做的事情就是代表,汉朝朝廷去平定那些叛军,造反的诸侯,就因为有了曹丞相这么“忠心耿耿”,辅佐汉朝的能臣,汉朝才没被袁绍,袁术等诸侯推到,这是官方正式扮演的角色!

还有一种角色,就是我们演义里常说的,当然大家也都是这么认为的,曹操是个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汉朝的旗号,可是假如曹操真的统一天下,会不会废汉自立,这也是人们的猜测,历史事实,曹操没有称帝过。所以不管人们怎么评价,就算你去找国际军事法庭打官司,曹操也只是汉丞相!

曹操在三国的能力

这个毋庸置疑,曹操在三国里的能力排第一,还是一个小小的校尉时,敢去刺杀董卓,说明有胆识。然后用通缉犯的身份开局,一路开挂,在中原大地,从一个小势力流寇,灭袁绍,杀袁术,砍吕布,可以说曹操中年,是风光无限的,这一切不是运气,都说明是实打实的个人能力。但是曹操晚年就没有年轻时候,敢打敢拼了,基本就是在中原搞建设。

但是就是这样三国里,还没有谁的能力可以和曹操相比!毕竟曹操在世的时候天下还是属于汉朝,曹操代表着正统!

最佳贡献者
2

曹操在三国时期是什么角色,实力如何?

“三国”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历史不经意间把曹操、刘备、孙权推到了竞赛桌前。综合比较,曹操参加工作较早,他20岁时就任洛阳北部尉。

洛阳时为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先生上任后,申明禁令,严肃法纪,严惩犯了禁的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后董卓专擅朝政,祸乱朝纲,残害百姓,曹竟冒险独自刺杀董卓。事未成,曹作檄文,以大义布告天下,联络十七镇诸侯起兵讨董。这都表现出曹先生不畏权贵、置自身危难于度外、以集体利益为先的大无畏精神。当曹先生看出诸侯各怀异心,皆存私心,不可共谋大事时,他开始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招聘的桌子一摆,一大批怀揣梦想,立志报国的有志青年都来到曹操的麾下。精通谋略的谋士武艺精湛的勇士,大硕、名儒、良将、高参云集曹操左右。

曹操是爱才的,他优待敌将关羽,对赵云下了免杀令,善待一言不发的徐庶,促成文姬归汉,甚至对庸才蒋干事后也没有怎么追责。官渡之战后,曹操把缴获回来的自己下属官员和对方官员暗中往来勾结的信件付之一炬,这一做法真是明智之至,足以令现代的领导和企业家们吸取其精粹。

曹操讨董卓、剿黄巾、除袁术、破吕布、取袁绍、击刘表,最终成为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是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

东汉末年时局动乱,王朝尾声,一把手多昏聩无能,政治舞台秀的是胸怀韬略的大智慧。时势造英雄,曹操、刘备、孙权横空出世,各领风骚。

曹操的长处就在于对人才的有效利用(这个“利用”有含义),所以曹操广纳群贤的同时也能够从善如流。曹操爱的是有才干的人,即便你不服务我,只要你不反对我,依然优待。但是,你不能对我的利益有任何威胁。否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是“利益至上”无厘头式的乐观主义者。他笑对生死,在华容道上如惊弓之鸟般逃跑的路上几度狂笑,他笑着和大家讲述割须弃袍的事,他被魏延一箭射跌马下碰掉了两颗门牙,在行军的大营偷纳降将之妻导致锦衣护卫典韦惨死。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逐鹿中原,征讨四方,攻取河北,兴兵南征,平定关陇,奇取汉中,襄樊会战,亲征疆场,几历生死,逐步统一稳定了中原。他广泛屯田,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肇始者,他的名片标注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的称誉,有东汉大将军、丞相、魏王的头衔。他还是一个雄人___奸雄、枭雄、英雄。传说他奔跑的速度可谓神速一一说曹操,曹操就到。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曹操有过多次评价,他老人家手书过曹操的《龟虽寿》,在写的诗中,也提到过“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诗句。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身为臣相,贵之以极,在邸城建了宏伟壮观的铜雀台大宴群臣。为了增加宴会的气氛,曹操让武官当场比武,文官即席赋诗。文臣谋士无不称颂曹操的功德,有人在诗赋中建议曹操应该称王称帝。曹操一一审阅,只称赞其遣词立意如何恰当深妙,而对称赞功德之词丝毫不动声色。曹操说:“诸公对我的称誉实在太过分了,我开始做官时年纪很轻,自知不是知名之士,最多想当个郡守,好好从政为民造福。现在坐到这个位子上,有人怀疑我有不臣称帝的野心,真是妄加猜度。我的祖父、父亲到我的兄弟,三代受到汉室的厚恩,我要忠于汉室,我死后能在墓碑上写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也就心满意足了。但国家如果没有我这个人,真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呢!”

不久,东吴孙权写信给曹操,让曹操顺应天命称帝。孙权当然不是诚心期盼。曹操把信递给众大臣传阅,笑着说孙权是:“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

曹操对时局、对自己的处境,有正确的认识,称帝也十分容易,但如此,势必成为众矢之的,落千古骂名。这条底线,曹操始终没有逾越,这样他才有了纵横捭阖的自如和一呼百应的响应。

所谓底线,“底”即最后,“线”即界标。正如圣人“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悟透,欲自由自在,千万勿随心所欲。

曹操可谓集三国之人物的“义气、豪气、戾气、志气、霸气、勇气、智气……”于一身的人。正如毛泽东在最后一次谈到三国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

3

曹操在三国初期,实力并不强,校尉一职,赤董卓失利后,返回家乡,集聚乡勇,招幕毫杰,散尽家财,曹氏家族的几名猛将,休仁等均在其手下,越聚越多,致后来十八路诸候讨伐董卓,吕布声讨董卓并杀之,自此献帝刘协便沦为了李傕,郭汜之手,受尽欺辱,幸有孟德闻讯赶来救了天子,自此挟天子以令诸侯,灭袁绍,平袁术,征刘表,使得三分天下之一的大魏逐渐强大起来,后来的事就不说了,反正没有曹操的南征北战,大魏是很难建立起来的,只是一生没有称帝,曹操是思想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有很多诗现在仍广为流传,同时,他也是一位懂得权术的魏王。

4

曹操在三国之前官拜典军校尉, 典军校尉的权利大于偏将逊于杂号将军,在后期曹操加九锡 步履上朝 见天子参而不拜 ,丞相加魏王。在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5

曹操的一生可谓是一代传奇,想要给曹操精准定位就需要我们整体了解曹操的生平与重要转变。

为了定位更加精准,我们先说一些当时之人对于曹操的评价:

评价内容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刘备评价曹操:"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

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周瑜,刘备,孙权,许劭,何颙几人属于魏阵营以外之人,主要评价有乱世奸雄,治世能臣,好杀戮,喜欢离间别人,让亲人反目成仇。魏阵营王沈,主要歌颂了下曹操的领军能力和诗赋天赋。蜀汉后归于西晋的陈寿,对曹操的治世和用人能力进行了赞扬。

接下来我们通过曹操的生平具体分析其所扮演的角色与社会地位的变化。

家庭状况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志记载曹操是名门之后,三国志说其祖上是汉代第二任丞相曹参(说名字可能大家没有印象,以前历史上习老黄之术治国,萧规曹随),但是现在被证实曹嵩不是曹参的后代,也不是本姓夏侯,所以曹操祖上并不明确。父亲曹嵩是太监曹腾的养子,曹腾此人做事为人都没有太大问题,后来迎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曹腾死后曹嵩继承了他的爵位,曹嵩此人依靠买官成了太尉,位列三公,可惜好景不长,当了五个月就因为葛陂黄巾攻没郡县,而被罢免,后来去投奔曹操,可惜被陶谦劫了道,当时身边几人全无幸免,曹操知道此事,后来用这个名义攻克徐州屠了城,为父报仇。

少时经历

曹操从小不喜欢学习四书五经,而是看兵书,学习武艺,很多人都以为曹操没有才能,十九岁时曹操举孝廉在京城为官,不久升为洛阳北部尉,通俗老说就是管理治安的,这时的曹操不畏强权,依法行事,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衙门挂的棒子活活打死,因为曹操行事作风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官职明升暗降做了顿丘令,少有抱负的曹操经历了第一次世间险恶。曹操在作为顿丘令时没有相关记载,但是后来曹操集记载,“思其时所行,无悔于今”。曹操此人没有因为第一次的打击而受挫沮丧,当了顿丘令没多久,曹操的堂妹夫宋奇被皇帝杀了,这件事其实也很八卦,宋奇的姐姐是当朝皇后,中常侍王甫杀了渤海王刘悝及他的王妃宋氏,宋氏是宋皇后的姑母,王甫怕宋皇后报仇,就污蔑她想要诅咒皇上,汉灵帝本就不宠爱宋皇后,就把她罢黜囚禁起来,回来宋皇后身死,亲人也被杀光,而宋家的亲戚也受牵连,曹操就因此罢了官,这次事情对曹操打击很大,只好回家闲居,两年后曹操又被朝廷启用,这回成了议郎,汉朝政治此时已经极度腐败,买官卖官时有发生,曹操屡次进谏忠义直言,可惜汉灵帝根本不听他的,偶尔采纳两次也是成效甚微,曹操这时才明白,汉朝已经没救了。

184年一个黄袍道士自称天公将军开始了一场汉朝的浩劫,张角发动平民起义,劫富济贫,每到一处就抢劫富人官员,把钱分给平民,可惜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注定无法成功,曹操此时官拜骑都尉,和黄埔嵩攻打颍川的黄巾军,没想到黄巾声势浩大一打就垮,战争胜利后,曹操成为济南相,这段时间曹操整顿吏治,打击犯罪,将济南国治理成清平之地,后来曹操不想与当时的权贵同流合污,选择归隐故里,此时的汉朝已经风雨飘摇,前有合肥候反叛,后有刺史被杀,叛军攻城,后来汉灵帝还想挣扎一下,就把曹操喊回来做了典军校尉,可惜好久不长,不久汉灵帝驾崩,此时屠夫何进掌权,欲图击杀十常侍,这就要说起何太后的奋斗史,早年皇帝宠幸美人王荣,孕有一子,也就是后来的刘协,王荣怕何皇后迁怒于她,就想打掉这个孩子,可惜不管怎么折腾就是不掉,晚上做了个好梦,王荣以为这个孩子可以顺利降生,自己也不发生什么事,可惜刘协才生下来了,王荣被何皇后派人毒死了,后来常侍等宦官求情,汉灵帝才没有杀何皇后。何进就是一个杀猪的,靠着何皇后的照拂才做到大将军的位置,他见姐姐念旧情就召董卓进京,以此逼迫何皇后妥协,曹操认为宦官当政都是因为借皇上威名,现在杀他们只需要一个狱卒和一个罪状就可,可惜何进这人实在不太聪明,十常侍通过召董卓进京这事知道何进要杀他们,就假借皇后口谕,让何进进宫,何进愚蠢,不听劝谏,自己进了宫,被宦官杀了。袁绍听闻此事,让袁术进宫皇宫,诛杀了宦官,之后就是董卓进京之事。曹操不喜董卓为人,隐姓埋名,散尽钱财逃了出去。逃亡路上,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但是具体原因并不明了,魏书所写是吕伯奢家里人见财起意所以被杀,另有两本书记载曹操疑心过重,杀吕伯奢一家,其实从前文看,并不太赞同疑心杀人之事,毕竟路途遥远,真的疑心多怎么可能只杀这一家。

从曹操陈留起兵之前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来,曹操为人好武略,善治理,少有抱负,不敢说匡扶汉室,但是心系家国并不为过。

陈留起兵到三分天下

曹操到了陈留后,依旧惦记讨贼之事,遂散尽钱财广招兵甲,号召天下人共同伐董,190年诸侯齐聚,推举袁绍为盟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