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刘禅投降,刘禅投降当时,受到了曹魏征西将军邓艾的礼遇,而邓艾所部基本上也是做到了在成都秋毫无犯,一时军纪严明。

可是,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后,成都便是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乱,曹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十六,整个成都一片血流成河,几天后方才恢复平静,死者狼藉,惨不忍睹,那么,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一)骄狂自大的邓艾

刘禅投降邓艾之后,邓艾以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刘璿为奉车都尉、刘禅其他的几个儿子作为驸马都尉,而对于蜀汉的大臣们,邓艾则是根据其地位高低,要么任用他们为朝廷官员,要闷让他们领受邓艾属下的职务。

可以说,邓艾偷渡阴平、迫降刘禅的成功,使得他相当的忘乎所以,因为这样对待战败国君主、群臣的权力,并不是邓艾,所具有的。根据《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记载,邓艾时常对蜀人说道:


“诸位幸亏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吴汉这样的人,你们早被杀掉了!姜维自然是一时的英豪,不过遇到我,也是他的穷途末路了。”

所以说,丝毫不遮掩自己的野心与居功自傲之心的邓艾,很快,便是惹祸上身,而祸患的来源,便是与邓艾一直不合,且在此次伐蜀之中处处争功的镇西将军,钟会。


(二)野心昭然的钟会

当钟会得知刘禅投降邓艾后,内心自然是相当的着急,因为他还没有大功,恰巧此时,姜维向钟会投降,钟会大喜过望,立即向司马昭表奏自己的功劳。

而且为了处处与邓艾对比,也为了自己的野心,钟会禁制魏军掳掠,自己更是礼贤下士,来安定蜀人,钟会更是与姜维蒋斌和蒋显的关系相当的好。


根据《三国志 魏书 钟会传》的记载,就在此次伐蜀逐渐顺利的时候,钟会已经产生了二心,但是他忌惮的,只有邓艾一人,恰巧此时邓艾过分的嚣张跋扈,于是钟会与监军卫瓘、将军胡烈等全都秘密表奏司马昭,邓艾想要造反。

正月初一,司马昭紧急下诏,用囚车将邓艾押解回京,而此时,钟会想要一举除掉监军卫瓘,所以让卫瓘先行前往成都,捉拿邓艾。



谁都知道,当时邓艾身边有着三万大军,贸然捉拿,势必引起争端,但是,卫瓘很是聪明,轻松地就抓获了睡梦中的邓艾父子,而后稳住了邓艾的部将。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十五,钟会来到成都,此时,邓艾被押解回京,卫瓘又得罪了邓艾部将,而钟会则是置身事外,所以,在与姜维谋划之后,钟会当即决定扣押魏军不听从自己的诸将,而后交给姜维五万人马,意图反叛。


可是,钟会不仅让不配合的监军卫瓘逃走,还使得被他扣押的曹魏军将得到了消息,所以,钟会还没有反叛,便是危机重重。

正月十六,卫瓘逃出去后,号召魏军,立刻反攻钟会,结果,一番混战后,钟会败逃,这场反叛当即夭折,钟会逃跑后,成都,便是陷入了相当的混乱。


(三)成都大乱 血流成河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十八以后,成都处于三不管状态,邓艾在囚车里关着,后来被杀,钟会在逃,也被杀,监军卫瓘虽然暂时掌权,但是无法约束魏军诸将。

因此,正好趁着战乱,魏军的兽性再也不受约束,彻底的散发了出来!


根据《三国志 魏书 钟会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三国志 蜀书 后主传》、《三国志 蜀书 姜维传》、《三国志蜀书 张翼传》、《晋书 卫瓘传》等,不难发现,这次成都的血乱,有多严重。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全部遭难,乱到了刘禅的太子刘璿、蜀汉大将军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这样的高官,一家老小在内全部被杀,与此同时,庞德的儿子庞会更是将关氏一族斩尽杀绝,其中,还有刘禅的女儿,是关家的儿媳,自然也是被杀。


所以,《三国志 魏书 钟会传》才会记载当时的成都为“数日里,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藉”!

就这样过了几天之后,卫瓘才重新约束了魏军,这一次变乱,彻底的葬送了姜维、钟会、邓艾,三国末期的三大人杰,同时遭难,这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

故而,题主所说,成都之乱,太子刘璿被杀,应该是此时,至于后宫嫔妃被魏军瓜分,此事史料未载,不好多说,但是,当时大乱的成都,发生一切事情,也都是有着相当的可能。

最佳贡献者
2

刘禅投降后,封为安乐公,只管吃喝玩乐,后宫嫔妃被赏赐给魏国将领。

263年,曹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大举进攻蜀地,姜维率领众将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了剑阁。

虽然姜维在剑阁怒吼“我等死战,奈何先降”,但那些对刘禅而言,太遥远了。

刘禅投降了,他的后宫佳丽三千变成了继续被随意分给魏国的将领,其中李昭仪玉洁刚烈,不堪受辱,愤愤自杀

魏以蜀宫人赐诸将之无妻者,李昭仪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杀。

投降后刘禅,被迁移到洛阳,当上了安乐公。期间司马昭故意试探他,是不是真心投降,便找人表演了蜀国的歌舞杂技。蜀国旧臣纷纷落泪,而刘禅开心拍手叫好。

他的儿子看了很是伤感便对他说:

「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刘禅不听,他的儿子刘谌悲痛万分,痛苦昭烈庙以后杀妻自杀。即使儿子的死也还是没有唤醒刘婵的血性。

虽然刘禅投降但是在三国中能安享晚年的亡国之君也就只有刘婵一人,他活到了64岁的高龄,而且他的投降也让蜀国百姓免除了屠城的噩运!

3

刘禅投降后,蜀汉的下场是非常惨败的。刘禅在投降之后,据说太子被杀,嫔妃平纷纷被赠送给魏国将领。一个国家灭亡之后,那么这个国家的所有的子民们都是非常的惨的。他们可能都会有努力,也可能会被贩卖,会被杀害等各种事情都会遭受。所以说在刘禅投降之后,下场是非常的不好的,太子被杀,嫔妃被赠送,国家的子民也过得非常不好。

在他投降之后蜀汉就灭亡了,他的后代也是被俘获于魏国。导致这种原因是因为他的昏庸无能,亲小人而远贤臣。再加上当时坚持北伐,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国库亏空,所以在战场上就比较弱小。由于打不过人家就不得不投降,投降之后整个国家的子民还有他的后代,就会遭遇各种的不幸。

在路上之后7个儿子,6个在战场中死掉,只有一个才得善终。中华古代几千年,王朝不断的更替,皇帝就有很多,但作为亡国之君。过的都是非常惨的。自己不仅受到屈辱,而且那些子民和孩子也都受到屈辱。作为一个国家的强大,还是要靠国家领导人的头脑,看他是怎么统治这个国家,怎么管理这个国家,管理国家和统治国家,要为国家的子民和自己的后代着想,不能说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着想。

据说当时,皇帝刘禅还是比较软弱无能的,只是轻轻松松的当上了皇帝。对于这种轻松就得到皇位的人来说是不更加珍惜自己的皇位的。他们也没有很大的野心,去把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让自己的国家的子民过得更加繁荣富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态度享乐,而得过且过,造成了后来的国家灭亡,子孙后代的灭绝以及子民沦落为奴隶这种现象。

4

刘禅投降是最无奈又最安全的方法,对于一个王国的君主,他和后代的下场是最好的。要知道后期蜀国的国力是无法和魏国相比,刘禅投降时统计蜀中只有不到一百万人口。而且由于地区长时间稳定魏国内部反抗势力基本消失,不存在不确定因素。诸葛亮虽然能力极佳,以区区蜀地数次征讨,但是也耗尽了蜀国的国力,当时民不聊生。刘禅并不是无能的君主,最后无论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还是百姓角度,投降都是最好的选择。

5

想知道刘禅投降魏国之后的下场怎么样,就要先了解刘禅为什么选择了投降。这就要先从刘备入蜀开始说起。当初刘备兵临成都城下的时候,当时的益州太守刘璋其实深知蜀地偏僻远离中原,老百姓生活的很苦,同时也非常渴望没有战争的天下统一。所以即使成都城再坚固,刘璋的抵抗再强烈,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不如顺应民意投降,所以投降之后的刘璋仍然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与善终。

刘备进入益州的时候还带来了荆州集团的人马,这个时候的益州有很多不同势力要来瓜分利益,这无疑也加重了益州百姓身上的负担。

另外,我认为刘备的儿子刘禅也是具有大智慧的君主。后来,刘备临终把蜀国基业和儿子刘禅托孤给了诸葛亮与李严。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辅佐着刘禅,同时对于刘禅的教导也非常严格。刘禅虽然认为诸葛亮连年北伐曹魏的政策,会导致蜀汉国力的剧烈消耗。但是为了父皇刘备与相父诸葛亮共同的,北定中原的志向与理想。也为了避免与诸葛亮发生激烈直接的争执,导致蜀汉内部的消耗与分裂。刘禅最终还是同意了诸葛亮多次率军伐魏的请求。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刘禅终于选择停止了北伐。之后虽然也有断断续续的与魏国的战争,但是总体上却也相安无事。这个时候,刘禅通过自己的智慧与能力,调解平衡着自己和文臣武将们之间的关系。在公元234年至公元263年这样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面,为蜀汉的老百姓争取到了大量的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公元263年,魏国大举南下进攻蜀汉。魏国将军邓艾与钟会率领的大军兵分多路灭蜀,大将军姜维被困在独木难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皆战死于绵阳。此时,各路魏军都在逐渐的逼近成都城下。

最后,无奈的刘禅也只好选择了听从老百姓们,渴望停止连年战乱走向统一的民意。效仿当年的刘璋出城投降。由于刘禅的主动归降,也得到了魏国的善待与礼遇。

后来,刘禅被魏国封为安乐公。而在蜀地的人们也一直怀念着曾经那个爱民如子,深刻体会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灾难与疾苦的,仁慈的君主刘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