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是哪五大主力,军事主官是谁,最终结果如何?

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是哪五大主力,军事主官是谁,最终结果如何?

2020-07-24 20:34阅读(225)

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是哪五大主力,军事主官是谁,最终结果如何?: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有五支军级部队(包括整编师,其实就是原来的军)因为装备精良,战斗力强

1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有五支军级部队(包括整编师,其实就是原来的军)因为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号称五大主力。他们分别是整编第74师、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5军和第18军。这五支主力部队先后在东北战场和淮海战役中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消灭。当然了,这些部队覆没时,其军事主官已经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抗日名将了。下面,我就和大家聊一聊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覆没时的军事主官。

一、整编74师

整编第74师的前身是抗战时的第74军,是由抗日虎贲第58师为骨干组建的全美械师。全师下辖三旅九个团,共计3万余人马。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注:国军部队没有政治委员这一职务,故而副职的权利非常大),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58旅旅长卢醒。整编74师在抗战结束后到解放战争时期变化不大,没有重大的人事调整。

1947年5月16日,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自杀,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被俘。需要说明的时,整编74师并没有像网络讹传的那样全体阵亡,有7000余人被解放军俘虏。

二、新编第1军

新编第1军是中国远征军在二次缅甸战役时组建的精锐之师,首任军长郑洞国,下辖两个师,即孙立人的新38师和廖耀湘的新22师。虽然新38师和新22师每师只有3个团,但是加上师直属部队,每师仍然达到了1万5千人以上。

1944年,新1军扩编为新1军和新6军两个军,分别由孙立人将军和廖耀湘将军担任军长。成为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1946年,孙立人在东北战场和司令官杜聿明产生矛盾,被调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闲职),新一军军长职务由第50师师长潘裕昆接任,副军长兼第30师师长为文小山。

1948年10月26日,新一军随同廖耀湘的第9兵团在锦州战役中全军覆没。除了军长潘裕昆从战场逃脱外,其余军师级主官均被解放军俘虏。

三、新编第6军

新编第6军是1944年从新编第1军扩建出来的精锐部队,其骨干为廖耀湘的新编第22师。军长廖耀湘,下辖3个师(注:新6军下辖的师调换频繁,以覆没时为准)。解放战争前期参加了东北的一系列战役战斗,表现抢眼。

1947年8月,廖耀湘升任第9兵团司令员。新6军军长一职由李涛接任,下辖三个师为: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207师,师长罗又伦。第22师,师长罗英。

1948年9月,新6军改称第89军,第207师扩编为新编第3军,补充了一些杂牌部队。但这些部队均随同廖耀湘在锦州战役中全军覆没。廖耀湘本人同第89军军长李涛都成为了解放军的俘虏。

四、整编第5军

国民党第5军是杜聿明起家的老部队,同时也是国民党第一支机械化军。出了杜聿明、郑洞国、戴安澜、邱清泉、廖耀湘等一大批抗日名将。

1942第5军兵败野人山后,杜聿明调任他职,由邱清泉接任第5军军长一职,下辖第49、第96、第200师,刘嘉树、彭壁生、余韶、梁恺等师长相继担任过该军副军长一职。

解放战争初期,整编第5军装备精良,作战凶悍,让解放军吃了不少苦头,邱清泉曾经狂妄的说:“解放军逢5不战!”意思就是说解放军不敢和第5军正面作战。邱清泉非常眷恋第5军,即使升任第2兵团司令官,也仍然兼任第5军军长,而让副军长郭吉谦代理军长职责。

1948年12月,杜聿明集团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第5军也没有逃脱被解放军歼灭的命运。第2兵团司令官兼第5军军长邱清泉被击毙,第5军代理军长郭吉谦、副参谋长温顺凯等被俘。第5军也是国民党最后一支被解放军消灭的主力部队。

五、整编第18军

国民党第18军的历史非常悠久,成立于1928年6月,首任军长陈诚。18军也是国民党土木系的摇篮,出了罗卓英、林蔚、郭忏、周至柔、黄维、胡琏、宋瑞珂、邱行湘、杨伯涛等数十位高级将领。

1946年解放战争前夕,18军被整编为整编第11师,18军军长胡琏任整编第11师师长。下辖三个整编旅,分别是:整编第11旅,杨伯涛任旅长;整编第18旅,覃道善任旅长,汤国成任副旅长,孟锐参谋长;整编第118旅,高魁元任旅长。

整编后的第11师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先后参加了中原围追战,定陶战役、巨野战役、宿北战役、盐淮地区进攻作战、莱外、芜战役之南线作战、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鲁中进攻战役、南麻临朐 战役、土山集战斗、大别山“清剿”战役、洛阳战役、阜阳战役、宛东战役、平汉路进攻战役等。给人民解放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1948年国民党军队为了扩大机动作战的兵力,以整编第18旅为骨干,重新在陇海路战役中被歼灭的整编第3师,并与整编第11师共同组成整编第18军,胡琏兼任军长(又称胡琏兵团)。同年8月,整编第11师恢复第18军番号,杨伯涛任军长,王元直任副军长,吴庭玺任参谋长。原辖整编第11旅、整编第18旅、整编第118旅,依次恢复原师的番号。同时,将新组建的第49师拨归该军。其中,第11师,王元直任师长,张幕贤任副师长,李惠平任参谋长;第49师,何竹本任师长,张定国任副师长;第118师,尹钟岳任师长,李果然任副师长,路羽飞任参谋长。该军整编后,在淮海战役第2阶段作战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于安徽宿县双堆集(今安徽濉溪县)地区。其军长杨伯涛、副军长兼师长王元直、参谋长吴庭玺等被俘。

综上所述,国民党五大主力覆没时,其军事主官分别是: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新编第1军,军长潘裕昆;新编第6军,军长李涛;整编第5军,代理军长郭吉谦;整编第18军,军长杨伯涛。

2

相关内容之前曾经有过专答,本篇重点补充说明一下这五支部队的番号变化过程,以及部队从整编师到整编军、兵团的发展经历,当然也包括时任军事主官和最后的结局,以使军史爱好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众所周知,所谓“五大主力”的称呼始自1946年初的“整编会议”,抗战期间的战绩略过。


(黄埔四期高吉人,第5军军长)


1、最先覆灭的整编第74师

抗日战争时期是隶属于重庆军委会直辖的“攻击军”,1937年建军时下辖第51和第58两师,1939年第57师调入,遂有“三五部队”之称。抗日劲旅,多次配属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作战,历任军长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抗战胜利后张灵甫接任军长职务,1946年缩编为整编第74师。


整74师被誉为五大主力之首,装备精良,官兵素质较高,投入苏北和山东战场后,一直是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的大敌。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合组之后的华东野战军全歼,张灵甫毙命。两个月后重建,淮海战役期间已恢复番号为第74军,隶属于邱清泉第二兵团,虽仍是主力部队,但战斗力远逊之前,旋再次被歼,番号转拨滇军。


(黄埔四期张灵甫,整74师师长)


2、同时同地覆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


在1946年第一期整编时,这两个军分别在孙立人和廖耀湘的率领下,已经运抵东北参战,因此未及进行整编,继续沿用军级番号,是东北蒋军的两大王牌。1948年春,被同时编入廖耀湘第九兵团,由于廖、孙皆以升职,时任新一军军长潘裕昆(黄埔四期),新六军军长李涛(黄埔六期)。


新一军和新六军是以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两个师扩建起来的,孙立人之新38师和廖耀湘之新22师全盘接受了美式装备和训练,是仅有的两个标准“美械师”,战力强劲。但是这两个军在东北被拆得乱七八糟,最终于1948年10月底,在辽沈战役的“辽西围歼战”中,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于大虎山黑山地区,这两个军当然也灰飞烟灭,潘裕昆脱逃,李涛被俘,部队没有重建。


(黄埔四期潘裕昆 新一军军长)


3、其后不久覆灭的整编第11师


这就是陈诚“土木系”的基本部队第18军,1930年成军,首任军长当然就是陈诚。其后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等都担任过军长职务,1943年黄埔四期的胡琏接任军长,较早换装美械,一直是陈诚第六战区的基干部队,1945年初划归王耀武第四方面军作战序列。


1946年缩编为“整编第11师”,继续以胡琏担任师长,隶属于华中剿总指挥,主要作战对象是中原野战军(也跟华野交过手)。1948年初扩编为下辖两个整编师(整3师、整11师)的“整编第十八军”,是为小型兵团番号。同年以整五军为基础组建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整11师恢复番号为第18军,时任军长杨伯涛。

淮海战役中,第18军于12月在双堆集被歼,杨伯涛被俘。后面兵团番号和军的番号均由胡琏重建,参加了金门战役,但已经不算什么“五大主力”了,战斗力一般般。


(黄埔四期胡琏)


4、最后覆灭的整编第5师(第5军)

该军的发展历程是:军委会直属装甲兵团、扩为第200师、再扩为新编第11军,1938年底重授番号为第5军,是徐庭瑶和杜聿明一手建起来的机械化部队,人称“铁马雄师”。抗日战争末期,杜聿明升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所辖部队中以第5军为主力,时任军长邱清泉。


1946年未参加第一期整编,仍然以第5军的番号参战,属于中原蒋军的机动部队。1947年底正式缩编为“整编第5师”,仍以邱清泉为师长,不久扩建为下辖两个整编师(整11师、整70师)的“整编第五军”,邱清泉为军长,黄埔四期的高吉人为整5师师长。


(黄埔二期邱清泉)


1948年以整编第五军为基干组建第二兵团,杜聿明为司令官(邱清泉代理,后转正),整5师恢复第5军番号。淮海战役期间,在陈官庄被华东野战军包围,1949年初全军覆灭,邱清泉毙命,高吉人因伤被俘,后潜逃。第5军部队其后重建,但是早已军魂不在。


关于“五大主力”原始部队的组建经过,以及在抗战之前、抗战时期的隶属关系和作战经历,前面有过介绍,本篇就不再重复,感兴趣的可以把两篇结合起来查阅。特别说明,第5军是参加了整编的,但是时间略晚,另外,期间存在有整编第五军和整编第十八军的番号,要理清楚。


(黄埔六期廖耀湘 新六军军长)

3

1、整编74师,自认为天下第一,却第一个完蛋

整编74师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第74军改编而来。74军组建于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俞济时、王耀武先后担任军长,参加了从华东到华中的历次大会战,战功卓著。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就是由王耀武于南京保卫战期间从监狱里提出来的杀妻犯,最后一手提拔。

抗战胜利后,74军按照美国陆军师标准整编,实现了全副美械化武装。师长张灵甫因此吹嘘自己的部队“天下第一”。之后成为内战急先锋,先后与华东我军在江苏北部、山东等地作战,骄狂一时。1947年5月,孤军冒进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地区陷入华东野战军主力的合围之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全军覆没于此,成为五大主力中第一个被全歼的部队。张灵甫这位抗战英雄落得个自杀而亡的下场。

2、新一军、新六军:并肩作战于热带雨林、共同覆灭于白山黑水

新一军和新六军的前身分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的新编38师和新编22师,第一批进入缅甸作战。新38师在孙立人师长率领下于仁安羌大破数倍于己的日军,一战成名。新22师原属第五军,师长邱清泉、廖耀湘,在昆仑关作战中立下大功。第一次入缅作战结束后,远征军分两路撤退,新38师和新22师退入印度,然后在这里接受了全副美式装备训练很快成长为全军最早也是最彻底的美械化部队。并于1942年10月合编为新编第一军。随后参加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之战,大破日军。1944年8月,以新22师为骨干,组建了新编第6军。首任军长廖耀湘,后来是李涛。

解放战争爆发后,新一军和新六军这两支昔日在缅甸丛林并肩作战的部队万里转移到东三省的茫茫雪原,与人民为敌。结果越打越惨,最后于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陷入我东北野战军合围,共同覆灭于肥沃的辽西平原。

3、整编第11师(第18军):五大主力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

这支部队是国军大佬陈诚的起家部队,11师的番号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了,曾经在江西黄陂被红一方面军整建制歼灭,令陈诚痛心不已。

后来又重新组建,全面抗战爆发后扩编为第18军,参加从华东到华中的一系列大会战,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军进行整编,陈诚负责此事,当然不会忘记第18军。在陈诚关照下,第18军改编为整编第11师,胡琏任师长。长期作战于华东、中原地区,先后与我华东、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来改为中原野战军)作战。1948年,国民党军第12兵团组建,整11师恢复第18军番号,杨伯涛任军长,隶属于该兵团建制。紧接着第12兵团加入淮海战役,刚踏进战场就被我中原野战军包围,挣扎了半个多月后被全歼,第18军当然也没有幸免。军长杨伯涛和兵团司令黄维双双被俘,升任兵团副司令的胡琏却乘坐坦克,侥幸逃脱。

4、第5军

这是组建于全面抗战初期的一支部队,当时国民党军接受苏联援助,组建了第一支机械化兵团—第5军,军长杜聿明。首战昆仑关战役一举歼灭日军一个联队,初露锋芒。随后参加入缅作战,因为撤退不利,部队付出了巨大代价。

1946年国民党军整编,第5军保留保留军的番号,作为中原地区国民党军的机动兵团,1947年曾一度改变番号为整编第5师,邱清泉任师长。因为长期存在于长江以北,战斗力凶悍,我华东野战军一度放弃了1948年以“几个纵队过长江”的战略计划,集中兵力打击江北之敌。

淮海战役中,整5师恢复第5军番号,熊笑三任军长。在老军长、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领下加入战场,结果在陈官庄地区陷入华东野战军合围。先是寒冷、饥饿耗尽了战斗力,最后被华东野战军全歼。

4

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指的是第十八军、第五军、第七十四军、新一军、新六军。该提法是在1946年的“军事整编会议”提出的,这五支部队,基本上都装备了美式武器,从而成为了蒋介石手中的王牌。

  • 第十八军

第十八军在国军五大主力中成军最早,成立于1930年,其前身为国民革命军第11师。该师在中原大战中,为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也是陈诚的起家资本。这支部队被戏称为“土木系”,其中“土”拆开为“十一”、“木”拆开为“十八”,是说扩编的第十八军,是以第11师为主要基础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军隶属于陈诚为总司令的第15集团军,奉命增援“淞沪会战”。由罗卓英担任军长,下辖:

第11师,师长黄维;第14师,师长霍揆章;第67师,师长李树森;第94师,师长朱怀冰。


参加常德保卫战后,该军划归第10集团军,由胡琏担任军长,下辖:

第11师,师长刘云瀚;第18师,师长覃道善;第55师,师长武泉远。

1946年,该军整编为第11师,由胡琏担任师长,萧锐任参谋长,下辖:

整编第11旅,旅长杨伯涛;整编第18旅,旅长覃道善;整编第118旅,旅长高魁元。先后参加了定陶、巨野、孟良崮等多场战役,最后,被解放军全歼于双堆集地区。


  • 第五军

第五军成军于1939年,前身为新编第11军。由杜聿明担任军长,下辖: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1师,师长郑洞国;新编22师,师长邱清泉。需要指出的是,第200师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由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所谓荣誉1师,是由伤愈军人所组成的部队。

成军当年,该军血战昆仑关,击毙小日本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粉碎了日军切断华南交通线的企图,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后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入缅作战,为滇缅公路护航。仍由杜聿明担任军长,邱清泉担任副军长,下辖:

第96师,师长余韶;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22师,师长廖耀湘。其中戴安澜在作战中,身负重伤,在缅北矛邦村,壮烈殉国。


1946年,该军整编为第5师,邱清泉担任师长,高吉人担任副师长,下辖:

整编第96旅,旅长邓军林;整编第45旅,旅长郭吉谦;整编第200旅,旅长熊笑三。在淮海战役前,该师恢复为第五军,下辖第45师、第46师、第200师。在淮海战役中,第45师、第46师缴械投降;第200师全军覆没。

  • 第七十四军

第七十四军由原军事委员会所属的第51师和第58师整编而成,时间是1937年8月。整编不久,即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因第69军伤亡惨重,所辖的第57师划归第七十四军。军长由俞济时担任,下辖:

第51师,师长王耀武;第57师,师长施中诚;第58师,师长陈式正。俞济时升任第10集团军副司令后,王耀武担任军长,施中诚担任副军长。

第57师师长由余程万接任,这支部队被称为“虎贲”(意思是如同老虎般勇猛),在常德会战中,坚守常德城,以一个师的兵力抗衡小日本两个师团,达15日之多。全师8000余人,仅有83人生还。为淞沪会战以来,最顽强的防御战。为此,著名作家张恨水,专门以第57师为原型,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虎贲万岁》。

1945年8月,该军被空运至南京,接受日军投降,后整编为74师,成为守备南京的御林军。张灵甫担任师长,蔡仁杰担任副师长。下辖:

整编第51旅,旅长邱维达;整编第57旅,旅长李琰;整编第58旅,旅长卢醒。该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我解放军全歼,其中,张灵甫、蔡仁杰、卢醒被击毙。

  • 新一军、新六军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新22师和新38师奉命撤入印度兰姆伽,接受美式军事训练。1943年,这两个师整编为新一军。郑洞国担任军长,下辖:

新38师,师长孙立人;新22师,师长廖耀湘。1943年,缅甸新平洋和于邦大战中,全副美械装备的新一军,轻松击溃小日本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第十八师团。



此后,以新22师为骨干,加以第14师、第50师,整编为新六军。廖耀湘担任军长,舒适存担任副军长。下辖:

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新22师,师长李涛。

而新22师的空缺,由国内空运新30师补上。此时,新一军军长郑洞国升任中国驻印军副总司令,军长由孙立人接任,下辖:

新30师,师长胡素;新38师,师长唐守治。

新一军、新六军均参加了中印缅战区的反攻作战,从而打通了滇缅公路,保证了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后两军转战东北,在辽沈战役中,均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全歼。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5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事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尤其是接收了部分美国的援助,以及接收了部分日本投降的装备,国民党的军队是实力也达到了顶峰。其中国民党精锐中的精锐,当属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分别是: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七十四军,十八军。


国民党五大主力战斗力都不是浪得虚名,战斗力都非常强悍,除了武器装备,更关键的一点在于这些部队都是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在抗日战争中大显示身手,下面一一介绍一下,国民党的五大主力。



御林军:74军,后整编为整编74师。

74军诞生于抗日战争爆发之初,他的第一任师长是俞济时,但让74军战功彪炳的军长是王耀武。74师从建立之初就伴随着抗日的火炮,是国军中一个打满抗日战争全场的队伍,从淞沪会战开始,后面又陆续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常德会战等。


尤其是上高会战,74军在战役中“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战功显赫,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也就是此战之后,74军装备全部换成苏联武器,也正式成为国民党的王牌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74军整编为整编74师,师长是张灵甫,在解放战争初期,74师在华东战场可谓所向霹雳,接连让我军在淮阴、淮安地区,涟水地区吃亏不少。到1947年我军的局势开始好转,粟裕将军抓住74军孤军冒进的机会,在孟良崮一战全歼74师,师长张灵甫身亡。



后来国民党再次组建74军,又被我军在淮海战役中歼灭。

土木系:18军,陈诚的起家部队。

18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军阀混战时期成名,围剿红军时期壮大,抗日烽火建功。18军在抗日战争中,也是威名赫赫,相继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石牌战役、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等等。



尤其是石牌会战,由于石牌要塞是国民党拱卫重庆的屏障,若石牌丢失,则大西南危险,负责防守的是十一师,师长胡琏,在他的指挥下,坚守阵地,次战役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此战胡琏已经写好遗书,誓言“以死报国”,最终日军在11师的阻击下,没能越国石牌要塞。

解放战争时期,18军改编为整编第十一师,胡琏任师长。十一师在中原大地上可谓嚣张一时,当时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联手,也未能将其歼灭,而11师在淮海战役之期,唯一一次成建制的被消灭的编制的只有一个团,还是在刘帅花费了很大的气力之下消灭的,胡琏也成为了毛主席点评的“狡如狐,猛如虎”的将军。



淮海战役期间,由11师改回18军,并由此扩展为12兵团,兵团长黄维。此兵团在淮海战役期间,被中原野战军包围到双堆集,后来在华野的配合下被全歼,12兵团长黄维被俘,18军军长杨伯涛被俘。

1949年2月,18军残部在江西重建第18军,并参加了后来的金门战役。

装甲军:第五军,杜聿明一手带出来。

第五军是国民党政府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抗日战争中,第五军曾血战昆仑,一鸣惊人。一开始蒋介石对自己的这支装甲部队非常爱惜,轻易不让上战场,但是在昆仑关之战,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占领了南宁,准备攻占昆仑关,事关重大。


昆仑关是防守西南补给线的重要通道,若此线被斩断,国民党抗战的物资就难以得到国际援助,战前,蒋介石正式任命第五军代军长杜聿明为军长,率领第五军开赴南宁对日作战。在此战中,第五军血战不退,最终将日军王牌第五师团打退,此战日本该师团死伤达到了85%,第五军也由此声名鹊起。后来还参加了远征缅甸的战斗。

解放战争中,第五军有邱清泉担任军长,先后在苏中战役、定陶战役、巨野战役等战役中,多次与人民解放军交手,有得有失。淮海战役期间,由第五军发展而来的第二兵团成为当时杜垏明手中为数不多的机动兵力,但在解救黄百韬的过程中依旧突破不了我军的防线。


后来与杜垏明从徐州一起突围,被粟裕将军指挥部队包围于陈官庄地区,20天后,华野发起总攻,杜聿明被俘,邱清泉战死,18军军长熊笑三化装成伤兵,侥幸逃出重围,后来逃到了台湾。

远征军:新一军。

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将驻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编为新编第一军,郑洞国为军长,孙立人为新三十八师师长,廖耀湘为新二十二师师长,在兰姆伽换装美械装备,接受美式训练。



在缅甸战场,新一军击败日军第十八师团。日军以比新一军5倍的优势兵力,竟然吞不下新一军1个先遣团,日军损兵折将近2000人,这是中国军队首创对日军作战以少胜多的壮举。之后的缅甸卡盟、孟拱之战中,新一军歼灭日军第三十三军16100多人,并解救了被日军击溃的英军第三师七十七旅。后来新一军攻克密支那,标志着盟军在印缅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日军在缅北的防御体系从此土崩瓦解。

解放战争期间,新一军乘美舰在秦皇岛登陆,转乘火车到达锦州一带。此后在四平战役中,林帅亲自坐镇四平指挥,但新一军依旧很快突破东北民主联军的防线,林帅最后被迫撤退。

辽沈战役之间,东北人民解放军南下进入锦州以北和新民以西地区,封死了锦州的北大门,廖耀湘率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七十一军、四十九军等10万大军增援锦州。但是在惨烈的黑山阻击战中,整整5天,新一军、新六军等国民党精锐主力却始终未能突破黑山的东北人民解放军阵地,为主力部队赢得时间。


随后主力部队包围新一军,新一军被歼灭,新一军军长潘裕昆逃脱。原属于新一军的新三十八师于1948年10月19日在长春向东北人民解放军投诚。新一军最后一个师———暂编第五十三师,也在1948年11月在沈阳战役中向东北人民解放军投诚。

孪生军:新六军。

新6军的骨干班底为新编22师,在缅甸战场一开始归属新一军编制,后来缅甸中国军队增加,原属土木系54军的第14师、第50师加上新22师就组成了著名的新六军,廖耀湘任军长。


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日军的王牌18师团毁灭性打击,歼灭敌人20000多,一雪2年前野人山兵败的耻辱,随后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遍染鲜血的滇缅公路。1945年5月运抵芷江,并参加了对日受降签字仪式,负责警戒。

1946年2月新6军奔赴东北,在东北新六军展现了极高的战斗力,多次以一个团大败东野一个军,相继占领盘山、台安、辽中,在辽河以北地区形成一条线式防御阵地。


1947年8月,廖耀湘升任第9兵团司令,李涛继任军长,辽沈战役期间,新六军与新一军的命运差不多,10月下旬在辽西大虎山地区被人民解放军全歼。



国民党的五大主力有种说法是:新1军是装备出来的,第74军是打出来,国民党第五军是练出来的,第18军是宠出来的,新6军是孪生出来的。但是不可否认,这五支部队在抗日战争期间都是战功赫赫,战斗力都不是吹的。

6

首先谢谢邀请。

必须承认的是。从任何角度来说,国民党五大主力无论军事素养,武器装备,单兵作战能战斗力。军事主官指挥能力都相当的出色,清一色美式装备,但最终解放战争中全军覆没。这其中的原因复杂的,抛开其他原因不谈,仅就军事而言,这个责任首要责任人就是蒋介石。

所谓的国民党五大主力是指在抗日战争以后,蒋介石按照美军建立起来的军事体系。这其中就有五支整建制美式装备的五个军,这就是蒋介石寄予厚望的五大主力。这五个军的官兵素质优秀,基层军官既有实在经验,也有军事理论素养,这五个军所处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们分别是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五军,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

整编第十一师:提及五大主力大家都认为是整编第七十四师是第一位的,实际上,整编第十一师才是五大主力的头牌,它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前身是第十八军是土木系出身,也就是陈诚的发家部队。陈诚是首任军长。方天、黄维,最后一任胡琏。

整编第七十四师:一提七十四师必提张灵甫。但不得不说,在所有整编第七十四师里,军事能力最差的就是张灵甫,倒不是说整编第七十四师葬送在张灵甫手里才这么说,无论日军还是美军都对七十四赞誉有佳。首任军长(师长)俞济时。李天霞,王耀武,最后一任张灵甫

第五军:第五军名声不显,但他却是解放战争最后一个被消灭五大主力。蒋介石很看 好第五军,在第五军的基础上,先后产生了新编一军和新编六军两支国民党的\"王牌军\" 。首任军长徐庭瑶,杜聿明,邱清泉。最后一任军长熊笑三。

新编第一军:新一军有天下第一军之说,因为它是第一支在国外建军的国民党部队,第一支美式装备的部队,第一支美式训练的部队。新一军的装备当时已经达到美国一线部队的水平。首任军长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孙立人。最后一任军长潘裕昆
新编第六军:自诩“国军老大”,号称“天下无敌”。最初是新22师。前身是薛岳打下的底子,是从新一军脱胎而出。军长廖耀湘。

五大主力的军事主官就个人能力而言,是完全够资格的,军事主官的风格都很不同,孙立人精干,胡涟狡猾,张灵甫狂傲,邱清泉凶暴、郑洞国稳重、杜聿明全面,这些人除孙立人之外均是黄埔系毕业,这 是蒋介石一贯的用人作风。非黄埔系非浙江人不用。用阎锡山的话说就是,老蒋天天重用黄埔系,最终江山 就葬送在这些黄埔系的手里。

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是陈诚的发家部队,也就是土木系。在淮海战役中。整编第十一师隶属于黄维的第12兵团,黄维是黄埔军校一期第二队,和周士第、郑洞国、俞济时、桂永清是同班同学。淮海战役中。全套美式装备的十一师被全歼。时年44岁黄维被俘,胡琏侥幸逃脱。

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应该说最适合担任七十四师师长的应该是李天霞而不是张灵甫,张灵甫黄埔四期,与胡琏、李弥,林彪、刘志丹是同学。张灵甫为人孤傲,谁也看不上。导致在孟良崮被围歼的时候,虽然蒋介石一再强令解救,但汤恩伯。李天霞却是见死不救,最终张灵甫2.5万人与粟裕15万余人在孟良崮鏖战3个昼夜被全歼。张灵甫阵亡,时年44岁。

第五军,个军是杜聿明一手带出来的。杜聿明黄埔一期毕业,与阎揆要、关麟征、张耀明是同学,同样也是在淮海战役,被围困于陈官庄附近,困守40多天,1949年1月9日,解放军发动总攻击,结果是杜聿明被俘,第五军第二任军长邱清泉阵亡,第五军第三任军长熊笑三侥幸逃出重围,后来逃到了台湾。国民党五大主力最后一个也就此香消玉陨

新一军和新六军,实际上都归属于孙立人。这里特别一提的是新一军,它是唯一一支非黄埔系主力,军长是孙立人。后来归属于东北廖耀湘兵团,在辽沈战役的黑山阻击战中,与东北野战军整整打了5天,损失惨重,战后只有新一军军长潘裕昆脱逃。其他人包括兵团司令廖耀湘本人都被俘虏。时年42岁,廖耀湘黄埔军校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法国圣西尔军校全校第一名毕业。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7

五大主力这一称谓最早于1946年的“军事整编会议”上被提出,分别为新一军、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军和新六军。

其中新一军是装备出来的、第七十四军是打出来、第五军是练出来的、第十八军军是宠出来的,新六军是孪生出来的。

那么,国军的“五大主力”他们的最终结果如何?一起了解下吧!

“天下第一军”——新一军

新编第一军于1942年10月在印度兰姆枷成立,它是第一支在国外建军的国军部队、第一支美式装备的部队、第一支美式训练的部队。

可以说当时的新一军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军队A级水平。在印缅战场上更是使日军闻风丧胆,但在后来的内战中走向衰落,被消灭于辽沈战役中,倒在黑山之上。

军师主官为孙立人,美国西点军校的出身,除了有印缅战场卓著的功勋外,在东北战场上表现更是意气风发,不过最终为无法阻止新一军的覆灭。

“国军老大”——新六军

新六军于1944年8月从新一军衍生,由廖耀湘亲自统领。全美式装备,在抗战中更是建功无数,自诩“为国军老大”,号称“天下无敌”。

但在后来与人民解放军的战斗中,于东北战场之上,被消灭于辽沈战役中。

且新一军与新六军这两支王牌部队,被歼后一直未被重建。

“铁马雄师”——第五军

国军第5军于1938年10月在湖南湘潭成立,它是国军最早的一支现代化装甲部队,因此被誉为“铁马雄师”。

抗战时期,因血战昆仑而一鸣惊人。不过在1948年11月——1949年1月,泯灭于淮海战役。也正是解放战争中“五大王牌”最后被消灭的。

“御林军”——第七十四军

国军整编74师于1937年8月在武汉成立,1946年改编为整编为74师。它是国军“王牌”中最耀眼的新星,有“御林军”、“抗日铁军”、“虎贲师”,并荣获“飞虎旗”奖励。是抗战中唯一一支可以一己之力打垮日军一个师团的主力军,由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训练而成。

但与我军交战后辉煌不再,1947年5月被消灭于山东孟良崮,军队长官张灵甫、蔡仁杰被击毙,2万余人全部被歼。

“偏安功臣”——第十八军

国军第十八军诞生于1930年8月,是“五大王牌”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劲旅。

十八军成名于军阀混战时期、建功于抗战,兵败于淮海。

1948年11月-1949年年1月,被消灭于淮海战役,在双堆集被歼后,由第12兵团副司令胡琏将军在江西重建整11师,高魁元任军长,并撤到潮汕地区,在福建厦门战役爆发时,秘密调往金门,并于49年10月25日在金门登陆,以劣势装备全歼全副美式装备三野的三个加强团,重塑18军的辉煌。可以说为偏安台湾立下汗马功劳!

8

国民党五大主力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是指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中装备最为精良、战斗力最强的五支部队。

他们分别为: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七十四军,第十八军。五大主力均为美械装备,战力强悍,号称“王牌中的王牌”。

新1军是装备出来的

代表人物: 廖耀湘 军长:孙立人

新一军最初由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和新编第二十二师组成新三十八师的前身是1932年组建的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

孙立人

税警总团的装备在国民党军中堪称一流:清一色的美式装备,部队里除了那身灰布军装和瓷制的青天白日帽徽是中国货外,其余一律是“美国造”。部队营以上的军官大多是英美军校的留学生,外语说得比中国话还流利,士兵也大都是有文化的学生兵,再加上这支部队薪水高、伙食好、训练有素,因此战斗力在国民党军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将驻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编为新编第一军,郑洞国为军长,孙立人为新三十八师师长,廖耀湘为新二十二师师长,在兰姆伽换装美械装备,接受美式训练。

印缅战场

  • 新一军这支猛虎出山后,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十八师团,在“二虎相斗”中,新一军的雄风表现得淋漓尽致。
  • 1943年10月24日,在缅甸新平洋和于邦大战中,新一军击败日军第十八师团。日军以比新一军5倍的优势兵力,竟然吞不下新一军1个先遣团,日军损兵折将近2000人,这是中国军队首创对日军作战以少胜多的壮举。
  • 1944年5月至8月,在80天的缅甸密支那攻坚战中,新一军歼敌近4000余人,日军密支那城防司令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

解放战争

血战四平

1946年3月下旬,蒋介石命新一军乘美舰在秦皇岛登陆,又辗转到沈阳,同时命孙立人指挥新一军进攻四平。

国民党首先投入四平战场的是新一军和七十一军等5个师。黄埔军校一期生、新一军首任军长、东北保安副司令郑洞国任四平前线总指挥。

民主联军三师在名将钟伟的指挥下采用运动防御战术,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在四平以南的大洼中了民主联军的埋伏,被歼灭4300多人,差点全军覆没。

19日,国民党军占领四平。轰动中外的四平保卫战,历时31天,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人,全部美械化的新一军损失6000余人,3个师的实力减为不到2个师;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在四平保卫战后曾责备蒋军“太没用”。而民主联军总伤亡也达1.5万人。

黑土鏖兵

从1947年1月到10月,民主联军北满、南满部队密切配合协同,采用围点打援、远程奔袭、运动反击和伏击战等灵活多变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以“零打碎敲、蚂蚁吞象、快刀割肉”的方式大打歼灭战,共歼灭新一军一半以上的兵力,打得这支“王牌主力”遍体鳞伤,大伤元气,从而使民主联军赢得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1947年2月下旬,林彪集中北满1等部共12个师的兵力,发动二下江南作战。一夜急进70公里,全歼城子街守军新1军30师89团。国民党军心大乱,88师由德惠退回长春,九台、农安守军也弃城而逃。

魂断黑山

1948年元旦,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此时,东北人民解放军已控制了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拥有总兵力70万人。此外,各军区还拥有33万地方部队。全军共有轻型火炮1600多门,重炮660门,高射炮116门。无论是兵力、火力、机动力还是兵员素质,东北人民解放军都远远超过了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

1948年10月15日,新一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攻占了新立屯。就在这一天,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了锦州,全歼了范汉杰的部队。廖耀湘得知锦州失守,大惊失色。他立即向蒋介石、卫立煌要求走营口撤退。

黑山,成了廖耀湘兵团的生死关。廖耀湘决心背水一战,抖出他的全部“家底”,在黑山杀出一条血路来。惨烈的黑山阻击战整整打了5天。新一军、新六军等国民党精锐主力却始终未能突破黑山的东北人民解放军阵地。十纵虽然付出了伤亡4100余人的惨重代价,但他们共歼灭了国民党军8000余人,为主力部队赶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48年10月26日凌晨,东北人民解放军向廖耀湘兵团发起全线总攻。用刺刀、手榴弹、炸药包硬从茶棚庵、王家村中开出一条血路,终于击溃了第五十师的这个主力团。新一军副军长文小山、新一军代参谋长陈时杰、新一军第五十师师长杨温、新三十师副师长谭道善等人全部成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俘虏。只有新一军军长潘裕昆和新三军军长龙天武脱逃。

原属于新一军的新三十八师在1948年10月19日在长春向东北人民解放军投诚。新一军最后一个师第五十三师,也在1948年11月在沈阳战役中向东北人民解放军投诚。

新6军是孪生出来的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6军在历史上有2个:一个是1939年6月以湘西地方武装组成的新编第6军,由薛岳担任军长。

代表人物:廖耀湘

另一个是1944年5月,国民政府为加强中缅印战区的军事力量,合编组成的新编第6军,由廖耀湘任军长。

新六军出身“王牌军”,由名将统领,加上全部美式装备,新一军与新六军被国民党称为“双子星座”。在印缅战场,“双子星座”大败日军,共享英名。1948年10月下旬新六军在辽西大虎山地区被东北野战军全歼。

抗日战场

  • 1944年10月,新六军刚刚出世,便和新一军从密支那、孟拱分头出发,向日军发起第二期缅北作战。新六军的作战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它大刀阔斧、干脆利落,如疾风暴雨,似风卷残云,一路横扫。
  • 1945年元旦,第五十师主力由东瓜南下,拔掉日军在缅北的最后几个据点,凶恶的日本第三十三军宣告全军覆没,中国期待已久的国际交通线———中印公路全线开通。
  • 1944年11月日军进犯国内独山,贵阳告急,新六军奉令回国驰援。廖耀湘率新六军回国后,在黔阳地区与侵入湘西南的日军进行过几次战斗,粉碎了敌人进占芷江机场的企图。

初到东北

1946年2月19日,新六军新二十二师2000余人,推进到了辽河以南的沙岭村,成了新六军整个防线中突出、孤立的部分。林彪等待已久的战机终于出现了!

这是新六军与东北民主联军的首次恶战。双方先是炮战,接着是短兵相接、刺刀见红。战斗一直持续了两天三夜,援军已经逼近,民主联军只得撤退。这一仗新二十二师损失700余人,民主联军三纵、四纵伤亡了2100余人。

急转直下

从1947年1月到10月,东北民主联军北满、南满部队密切配合协同,采用围点打援、远程奔袭、运动反击和伏击战等灵活多变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以“零打碎敲、蚂蚁吞象、快刀割肉”的方式大打歼灭战,打得新六军遍体鳞伤,大伤元气。

1948年10月1日,东北野战军包围了锦州,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通往关内的唯一陆上通道。廖耀湘硬着头皮率辽西兵团出沈阳增援锦州。10月15日,辽西兵团攻占了新立屯,救援锦州已是“马后炮”。就在这一天,东北野战军攻克了锦州,全歼了范汉杰的9万大军。

黑山覆灭

锦州失守后,廖耀湘提出向营口撤退的方案,被蒋介石拒绝1948年10月20日晚,蒋介石“开恩”批准辽西兵团向营口撤退,但已错失良机。此时东北野战军已为廖兵团的11万官兵布下了天罗地网,网口就在黑山、大虎山。

随着合围圈的缩小,东北野战军各部队均同敌人进行了激烈的较量。经过一天一夜的冲杀,廖耀湘兵团已无法组织战斗,溃军纷纷缴枪。战至1948年10月28日拂晓,廖耀湘手下的10万多人,全部被歼在黑山、大虎山以东,台安以北,绕阳河以西,无梁殿以南地区。

第五军是练出来的

代表人物:杜聿明 军长:邱清泉

1938年10月,国民党第五军在湖南省湘潭县成立,它是国民党政府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

抗日战争中,第五军曾血战昆仑,一鸣惊人。第五军还有\"王牌军摇篮\"的美名。在其新编第二十二师的基础上,先后产生了新一军和新六军两支国民党的\"王牌军\" ;其两个师长——郑洞国、廖耀湘也分别成为新一军、新六军的军长。

第五军诞生于抗日烽火,辉煌在抗日战场,葬身在淮海战场。它是国民党“五大王牌”中最后被消灭者。 从第五军的经历可以看出,与民族侵略者为敌则兴,与人民为敌则亡,这也许就是国民党800万大军从生到死的一条规律。

血战昆仑

1939年11月19日,蒋介石正式任命第五军代军长杜聿明为军长,率领第五军开赴南宁对日作战。

昆仑关位于南宁东北50公里处,雄踞南宁至宾阳的公路旁,其东面2公里处有653高地,西面2公里处屹立着445高地和441高地。这里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地,也是广西南部的重要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

12月4日,日军攻占了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南宁,昆仑关相继失陷,整个大西南后方为之震动。1939年12月8日拂晓,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打破了山野的寂静,中国军队的反攻正式打响了!炮群怒吼,地动山摇,昆仑关完全湮没在火海之中。中国军队杀声震天,像潮水般扑向日军阵地。12月19日,日军又重新夺回了昆仑关,罗塘,同兴等要点。12月29日夜,30日凌晨和31日拂晓,邱清泉新编第二十二师的邓军林团以凌厉的攻势,三度突入昆仑关口。31日11时20分终于完全攻克了昆仑关。随后,新编第二十二师又与荣誉第一师配合攻占了441高地,肃清了残余的日军。第五军终于用辉煌的胜利,迎来了1940年的元旦。一向骄横无比,自诩为“天下无敌”的日军王牌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终于败在了国民党王牌第五军手下。

昆仑关之战是第五军建军后的第一仗,这一仗奠定了第五军在国民党军中作为王牌主力的地位。

远征滇缅

1942年2月16日,第五军同中国10万远征军分批入缅作战。同年3月20日,第五军第二百师以1万多人的兵力孤军守同古,抗击4倍于己的日军达12天之久,以伤亡5000多人的代价击毙日军143联队联队长横田大佐以下5000多人,重创了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创造了一个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

4月3日,由于盟军内部产生严重分歧,指挥一片混乱,导致盟军大败。英军逃往印度,中国军队退入缅甸最北端的“野人山”,缅语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经过生死磨难,第五军4.2万余人,回国后仅剩不足2万人,除战死者,1.47万余人被夺去了生命,野人山比10万日军还要凶残。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也在缅甸抗日战场壮烈殉国。6月,第五军残部从缅甸败退回国后,被安置在昆明整训。

1943年,第五军扩编为第五集团军,杜聿明任总司令,邱清泉任军长。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从滇西反攻日军。这次第五军所向披靡,打得日军魂不附体,全歼了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主力,打开了通往畹町的大门。后来,又配合盟军攻克了畹町,打通了滇缅路,为缅甸之战失败雪了耻,报了一箭之仇。

内战失利

抗战胜利后,第五军被蒋介石推向内战战场。1948年9月,第五军扩编为第二兵团,邱清泉任代理司令官,熊笑三接任第五军军长。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打响,第五军的丧钟也从此敲响,当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在徐州以东的碾庄圩地区包围了有4个军的黄百韬兵团。11月22日,解放军攻占了碾庄圩,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黄百韬本人也被击毙。

如果说,第五军在解救黄百韬兵团时让杜聿明失望,那么在解救黄维兵团时,杜聿明绝望了。1948年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将黄维兵团包围于宿县以西的双堆集地区。形势越来越危急,徐州也危在旦夕。为了保住徐州邱清泉的第二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 团,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杜聿明提出放弃徐州的方针。蒋介石经过权衡,批准了“撤而不打,放弃徐州”的行动方案。但在撤退路上,杜聿明接到了一封空投的“总统”又变卦了的手谕。杜聿明只得召集各兵团司令邱清泉、孙元良、陈冰等开会。邱清泉素来骄横自负主张打,陈冰反对,但孙元良主张服从蒋的命令。蒋介石临时改变作战路线,使杜聿明的3个兵团失去了唯一的逃跑机会。华野大军利用这两天时间,终于用双脚追上了杜聿明,邱清泉的汽车轮子,创造了“铁脚板”胜过汽车轮子的奇迹。

1948年12月4日,华东野战军共20万大军,全部到达了王引河一线。12月6日夜,孙元良兵团单独突围,结果在薛家湖一带遭到解放军迎头痛击,第十六兵团一夜之间灰飞烟灭。12月15日,黄维兵团12万大军在双堆集被全歼。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14个主力纵队向被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

第五军首任军长杜聿明一行十余人单独行动,在逃跑途中最终被俘。1959年,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释放,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第五军第二任军长邱清泉跑到陈庄西北张庙阵地时,被设在陈庄外围阻击阵地上的解放军发现,一阵机枪扫射,邱清泉身中六弹,当即毙命。

第五军第三任军长熊笑三化装成伤兵,侥幸逃出重围,后来逃到了台湾。

第五军副军长郭吉谦和第七十军军长邓军林,分别在逃跑时被解放军抓获,当了俘虏。

第五军四十五师没有参加突围,而是在师长崔贤文率领下向华野一纵缴械投降了。第五军四十六师也同样向解放军缴械投降。

第五军第二百师决心顽抗到底,在师长周朗的率领下强行突围,结果被解放军全歼。第五军,这支国民党第一支机械化军,也是蒋介石最后一支王牌军,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第74军是打出来

代表人物 :王耀武 师长:张灵甫

王耀武

  • 国军第七十四军,于1937年9月1日在淞沪战场组建,由第51师、第57师和58师组成,全军共3.2万人。
  • 在抗战中,以七十四军战绩最为卓著,时任军长的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军抗日铁军的称号,七十四军被授军中最高奖品——飞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军队最高勋章。
  • 1946年6月,七十四军改编为整编74师。由张灵甫任师长,1947年解放战争中,整编第七十四师于5月13日在孟良崮被我华东野战军全面合围。经过四天激战,整编七十四师在5月16日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于孟良崮被人民解放军击毙(一说为自杀)。

张灵甫

抗日战争

  • 1937年8月上旬淞沪会战爆发,74军奉命在吴淞口布防,51师在罗店,58师在蕰藻浜,都是战线的关键之所,王耀武的51师与日军在此大战一场,顽强阻击,表现出色,王耀武由少将晋升中将,74军从此崭露头角。
  • 74军从淞沪战场撤出后,还来不及补充休整就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湖熟镇、汤山镇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南京沦陷后51师奉命突围,全师撤至浦口仅有8000人。
  • 1938年7月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爆发,日军106师团主力进至万家岭一带白云山遭到了国军第4军的顽强阻击。第九战区司令薛岳闻讯后果断调集重兵围歼孤军深入的第106师团!全师经过两天激战,仅存500人,58师也付出巨大代价。眼看阵地难保,58师师长冯圣法连连向军长俞济时求援,此时俞济时手里也没有预备队,他只留下了一个班警卫军部,将军警卫营投入战斗,这才确保了阵地,粉碎了日军突围
  • 1941年3月,74军参加上高会战。日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兵分三路,但南北两路进攻均被击退,中路日军孤军深入,又遭到74军坚强抵抗,3月22日日军集中万余兵力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猛攻74军云头山、白茅山阵地,74军先后7次与日军白刃肉搏。中路日军不得不于3月24日黄昏开始突围,被国军再次包围,终将其大部歼灭,并击毙日军第34师团长岩永少将。整个上高会战,共毙伤日军1.5万,被何应钦誉为 “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 1941年9月,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74军奉命参战,由赣北奔赴战场。58师在张灵甫副师长带领下由江西新余开拔,58师在通过浏阳城西蕉溪岭隘路时,遭到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损失惨重,惊得后面赶到的51师目瞪口呆,痛心不已!
  •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在日军猛烈炮火甚至释放毒气情况下仍死战不退,余程万师长留下第169和171团残部共百余人死守阵地,自己率所属两团残部百余人,于半夜向德山突围,其余官兵自愿与常德共存亡,与突入城内的日军逐屋争夺,全部壮烈殉国。6天后余程万就随反击部队又杀回常德,收复常德。
  • 1945年5月,在湘西雪峰山战役中,74军再次显示出抗日铁军的雄风,给予日军以重创,获得两面“飞虎旗”。
  • 八年抗战中,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被誉为抗日铁军。

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军空运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一战涟水

  • 1938年6月蒋介石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之后,千里江淮顿成泽国,黄河亦因此改道。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堵截了黄河缺口,黄河又恢复了原来的流向,涟水城坐落在苏北淤黄河和盐河之间,它连接华中、山东两个解放区,一旦涟水失手,蒋介石就可实现其围歼我军主力,最终平定华东之策。
  • 1946年10月19日,粟裕以新四军第2师第5旅守备涟水城,以第9纵队及新四军第6师把守于黄河的北岸,以皮定钧的第13旅作全军的总预备队。10月4日粟裕在涟水以北15里盐河北樊卜庄的前线指挥部里亲自召见了5旅15团团长李士怀,由对跟74师多次交过手比较熟悉的15团担负城防。
  • 10月23日,74师在5架B-24解放者轰炸机和7架P-51野马战斗机的空中掩护下,强渡废黄河,上午8点,解放军在74师强大压力下被迫放弃第一道大堤,退守第二道大堤,74师后续部队开始渡河,这时妙通塔上解放军的重机枪开火,用火力封锁了74师后续部队,但是解放军已无力组织反击,夺回桥头阵地,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一个白天。
  • 25日早晨,74师经过一天休整,直叩涟水城下,城关上下激战竟日,74师51旅主攻重点是14团阵地,战况殊为激烈,多次发生白刃战。14团1营400多人只剩下50多人,只好缩编为一个连,团里的勤杂人员也全部组织起来投入战斗。
  • 27日早晨,解放军彻底肃清了废黄河以北的全部国军。当天解放军全线出击,第5旅配合6师从正面反击74军。31日在茭菱镇西南,解放军歼灭28师192旅和74师57旅一部。
  • 11月1日,整编28师192旅残部向淮安溃退,张灵甫预见到有被解放军合围的危险,于是收缩各部连夜退往淮阴东的马厂,至此第一次涟水保卫战结束。此战74师元气大伤,根据新华社华中前线11月6日电讯:从10月19日至11月1日,共毙伤俘国军7000余人。

二战涟水

  • 12月,国军卷土重来,投入整编74师和整编第28师第192旅以及新7军一部共5个旅,由74师师长张灵甫统一指挥。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涟水以南。
  • 12月14日,张灵甫集中74师51旅、58旅和第7军一部共3个旅由王营、悦来直扑带河镇、大关,从西面攻击涟水,这支奇兵一举奏效,当天便突破了淮南独立6旅在带河的阵地,傍晚就已打到废黄河大堤。
  • 海拔600米的孟良崮是芦山山区的主峰,芦山山区位于蒙阴东南60千米,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约40千米,孟良崮、万泉山、雕窝等山峰起伏相连,山势险峻,草木稀疏。74师决定依托孟良崮坚守后,将58旅部署在孟良崮、雕窝和芦山一线的核心区域,51旅防守西北的540、520和285高地。
  • 解放军察觉到国军正在组织庞大兵力来援,形势严峻,命令阻援部队坚决顶住外线国军,战况之激烈为解放战争以来所罕见。张灵甫预感到已处绝境,于当日在飞机掩护下兵分两路向垛庄突围,被6纵击退,再向西突围又被1纵打退,继而向东,虽然夺回雕窝高地,但突围还是被9纵所阻。
  • 战至黄昏,74师非但没能突围,而且因伤亡惨重被解放军乘势反攻,所占阵地相继失守,被压缩在孟良崮、芦山南北不到2千米、东西不到3千米狭小区域,只控制着几个山头,74师师部退到600高地的一个山洞里,汤恩伯通过报话机指示张灵甫向万泉山突围,以求与距离最近的83师会合,但74师此时已无力组织突击了。
  • 与张灵甫有矛盾的83师师长李天霞此时也不敢怠慢,在坦克掩护下全力向桃花山一线猛攻,攻占鼻子山,距离74师仅5千米,但仍未突破8纵的最后阵地。
  • 16日1时,解放军集中全部炮火猛轰74师阵地,但74师余部仍顽强迎战,与解放军拼刺刀拼手榴弹,很多阵地都是经过白刃肉搏之后才被攻占。
  • 中午以后,张灵甫自知大势已去,末日来临,用电台发出遗书:“十余万之Feⅰ,向我围攻数日,今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决定与仁杰(74师副师长蔡仁杰)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上报国家领袖,下对部属袍泽。老父来京,未克亲侍,希善待之,幼子希善抚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
  • 13时,解放军各部从多个方向向孟良崮、600高地展开攻击,战至15时许,攻占孟良崮和600高地。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等将领被击毙。

历任军长

首任军长俞济时

  • 在国民党军界中,俞济时是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浙江奉化,与蒋介石是同乡,又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凭着这两条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加上他为人机警、精明干练,深受蒋介石的青睐。
  • 从1925年东征时期起,蒋介石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担任贴身侍卫。短短几年中,俞济时就从侍卫大队的排长跃升为警卫第一师师长,并一度担任南京警备司令。其晋升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 抗战爆发后,俞济时又指挥七十四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等战役,转战大江南北,期间,随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抗战胜利后,历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第三局局长。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侍卫长。逝于台北。

二任军长王耀武

  • 王耀武1904年出生于山东泰安上王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只上过几年私塾。1924年11月,王耀武南下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团长。
  • 1932年6月,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王耀武所在的三十二旅在宜黄陷入了红军的重围。旅长柏天民十分恐慌,准备弃城突围,王耀武劝阻说:“红军善于攻点打援,我若突围,必遭全歼,如若死守,或可幸存。”结果,王耀武与杨天民率全旅坚守宜黄24天,始终未被红军攻破,创造了出乎蒋介石意料的“奇迹”。战后,蒋介石召见提升王耀武为补充第一旅少将旅长。1936年8月,又晋升为五十一师师长。
  • 抗战爆发后,王耀武总算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他率领五十一师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打得十分出色。1939年6月,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王耀武,对他任五十一师师长期间的战绩大加赞许。这样,王耀武这普通的农家子弟,终于登上了七十四军军长宝座。

三任军长施中诚

  • 施中诚,字朴如,安徽桐城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
  • 施中诚童年丧父,1920年入保定将弁学堂,1923年毕业后,在施从滨部下任见习排长。1926年春,施中诚由排长被提升为团长,三年后,再升烟台警备司令。1931年,施中诚任旅长,1937年升任师长。1941年升任第一百军少将副军长、军长。1943年春,调任陆军第七十四军军长。
  • 1945年5月湘西大会战,施中诚亲临前线指挥,配合王耀武所属5个师,同日军3个师团,血战雪峰山下,毙敌数千,缴获大批枪炮、弹药。湘西大捷,重创日军先头部队,使之不敢冒然西进。七十四军一时军威大振。1945年12月,七十四军接受衡阳一线日军投降。次年春,驻防南京。施中诚任南京警备司令。
  • 1946年秋至1948年冬,施中诚任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司令,第十一绥靖区副司令。其间捐资在家乡桐城砂子岗创办述德小学。1948年9月22日晋升陆军中将。南京解放前夕,携古稀老母、妻侄家小由香港转赴台湾。后任国民政府台湾中部防守司令部中将副司令。1959年离开台湾,偕妻长住美国洛杉矶,1983年逝世。

第18军是宠出来的

代表人物:胡琏 军长:黄维

第十八军的首任军长是陈诚,其后是罗卓英,再后来就是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胡琏。

陈诚

  • 国军第十八军诞生于1930年8月,是蒋介石的嫡系爱将陈诚土木系的起家资本和支柱,18军也是保定八期罗卓英、黄维、黄埔二期方天、黄埔四期胡琏等将领日后赖以晋阶的基础;
  • 是国民党“五大王牌”中的主力王牌,也是建军最早、实力最强、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其骨干皆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与敌作战时都能以身作则;
  • 国军18军成名于军阀混战;壮大于围剿红军;建功于抗日烽火;兵败于淮海战场!

胡琏

抗日战场

  • 国军18军在抗战时期最有名的战绩为淞沪罗店拉锯战(18军力敌松井石根指挥的第3师团历时近一个月日军为争夺这个弹丸之地,战死的就有几千,整个罗店血流成河,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
  • 还有1943年长江石牌要塞保卫战等。当时奉命固守要塞的是18军11师师长胡琏。大战在即,胡琏写下5封诀别信,做好了决死一战的准备。在石牌外围拚搏战中,日军一度钻隙绕过石牌,冲到距三斗坪仅60里的伏牛山。胡琏立即命其属下将国旗插到最高峰上,并严令守军不得后退一步。11师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到国军展开全面反击并彻底击败日军为止。此役部署巧妙,顽强坚守,为最终胜利起了关键作用,此役日军损失惨重,死伤2万多。
  • 1944年11月在湘西雪峰山会战中也表现突出,和74军联手作战,给日军重大杀伤。(整个战役历时55天,击毙日军12400多人,击伤23300多人)

解放战争

1946年6月国共和谈破裂,此后第十八军投入到苏北战场和山东战场。

先是在巨野战役中被我军打掉1个团;

接着在宿北大战中又赔掉1个整编师;

紧接着在山东新泰差点被我军包了“饺子”;

其后又在孟良崮战役中遭我华野3纵阻击,未能挽救整编七十四师全军覆没的命运。

1948年11月中旬,第十八军的黄维兵团孤军冒进,向侩河南岸南坪集地区发起进攻,刘邓大军当即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在侩河以北布成袋形阵地,伺机从两侧出击围歼。24日上午,黄维兵团独渡侩河,正好钻进了中原野战军预设的口袋。当黄维发觉处境危险后令部队撤至侩河以西,准备向固镇方向转进,我军迅速抓住有利战机,将黄维兵团合围于以双堆集为中心纵横各7.5公里的区域内。当时杜聿明集团也已被我军牢牢钳制在陈官庄,动弹不得无法去救。此后黄维兵团被我军合而围之不断蚕食,最后全歼该兵团,俘兵团司令黄维。

国军第十八军在辉煌了19年之后,最终在淮海战役中随着黄维兵团一起全军覆没了。

黄维

此后黄维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于1975年特赦。近三十年的时光,把黄维的妻子从一个西湖畔的大小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期间她要独自养着一家五口,长年的等待焦虑使其得了精神分裂,严重幻听,境遇令人欷嘘。

@今日头条 @上海本地通 @弯月戏说杂史

9

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指的是第五军、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新一军、新六军。

该说法是在1946年的“军事整编会议”提出的。这五支部队,是在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革命军内作战力最为坚强,装备最为精良的五支部队,基本上都装备了美式武器,从而成为了蒋介石手中的王牌。

其中:第五军是练出来的,第十八军是宠出来的,第七十四军是打出来,新一军是装备出来的,新六军是孪生出来的。

为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国民党军队从1946年初对陆军作战部队进行整编,在华东战场的第五军、十八军、七十四军分别整编为整编第五师、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七十四师。1946年6月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第二期整编计划未能实施,在东北战场的新一军、新六军仍保留原番号。

第五军——铁马雄师

军事主官:杜聿明

第五军于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县成立,它是国民党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该师指挥官几乎都是黄埔毕业生。

1939年,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中重创号称“钢军”的日本王牌第五师团,几乎全歼其核心部队21旅团,由此一战成名。1941年,作为国军头等主力,第五军被划入远征军序列入缅作战,结果由于战事失利,军长杜聿明坚持回国,结果把部队带入野人山,导致部队损失惨重,从此元气大伤。之后由邱清泉接任第5军军长一职。

1949年,在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一举歼灭,是五大主力中最后一个香消玉殒。

第十八军——“偏安功臣”

军事主官:黄维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成立于1930年8月,是国民党“五大王牌”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强、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十八军是“小委员长”陈诚的起家部队,是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的嫡系部队。

成名于军阀混战,壮大于围剿红军,建功于抗日烽火,兵败于淮海战场。

十八军在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出了名的能打。绝对称得上王牌中的王牌。

抗战最有名的战绩为淞沪罗店拉锯战,在罗卓英军长率18军力敌松井石根指挥的第3师团,战争历时近一个月的时间,日军为争夺这个弹丸之地,战死的就有几千,整个罗店血流成河,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

这支国民党王牌军中的“大哥大”,在辉煌了19年之后,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并围歼于双堆集。

第七十四军——抗日铁军

军事主官:张灵甫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于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在抗日战争中,以七十四军战绩最为卓著,被赞国民军长的山东汉子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军抗日铁军的称号,七十四军被授军中最高奖品——飞虎旗(国民政府授予作战有功的军事单位的最高荣誉)。

七十四军被誉为五大主力之首,装备精良,官兵素质较高,投入苏北和山东战场后,一直是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的大敌。

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合组之后的华东野战军全歼,张灵甫毙命,有7000余人被解放军俘虏,七十四军也是五大主力部队最先覆灭的。

新一军——天下第一军

军事主官:孙立人

新一军是中国远征军在二次缅甸战役时组建的精锐之师。它是第一支在国外建军的国民党部队,第一支美式装备的部队,第一支美式训练的部队。新一军的装备当时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军队A级水平。

1943年,缅甸新平洋和于邦大战中,全副美械装备的新一军,轻松击溃小日本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第十八师团。这是中国军队首创对日军作战以少胜多的奇迹。赢得了“天下第一军的美誉”。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在新一军面前也吃了不少亏,东北野战军有一句顺口溜“只要不碰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兵”,可见战斗力之强悍。

新六军——“国军老大”

军事主官:廖耀湘

新六军是1944年从新编第1军扩建出来的精锐部队,全新的美式装备;建功抗日战场;自诩“国军老大”,号称“天下无敌”。

如果拉出来一对一单练,我军没有一支部队能和新六军单挑。

新一军、新六军均参加了中印缅战区的反攻作战,从而打通了滇缅公路,保证了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但在后来与人民解放军的战斗中,于东北战场之上,两军被消灭于辽沈战役中。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廖耀湘部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赦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于1968年12月2日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

以上就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部队,可以说当这五支部队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之后,蒋介石也就彻底失去了发动战争的筹码。

10

所谓“国军五大主力”这个叫法最早是在1946年举行的“军事整编会议”上提出的,是指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战争时国民革命军内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突出的五支部队。

这五大主力包括有: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十八军,整编第七十四师,这五支军队基本上配置的全是美式装备。

现在我们来分别聊一聊这五大主力部队以及他们的军事主官:

1、第十八军

第十八军军长:黄维

代表性人物:胡琏

第十八军成立于1930年8月,是“国军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

第十八军成名于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壮大于围剿红军,建功于抗日时期,兵败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场。

代表战绩:淞沪罗店拉锯战,石牌保卫战。

其中石牌保卫战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战斗也是抗战的重大历史转折点。

1943年,日军攻破湖北宜昌,石牌便成为拱卫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时任18军11师师长的胡琏奉命固守石牌。

最终,日军投入10万兵力,日军伤亡兵力25718人,损失飞机45架,汽车75辆,船艇122艘;中国军队仅伤亡一万余人取得战争胜利。

第十八军最终结局:这支国民党王牌军中的“大哥大”,在辉煌了19年之后,在1948年11月底全军覆没于双堆集。

2、第五军

第五军首任军长:杜聿明 第二任军长:邱清泉

代表人物:前后两任军长

第五军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成立于1938年的湖南湘潭,后编为第200师,原团长担任了首任师长,这个师是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当时被誉为“铁马雄师”。

代表战绩:昆仑关保卫战、中缅公路保卫战

1942年2月16日,第五军同中国10万远征军分批入缅作战。同年3月20日,第五军第200师在缅甸同古与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决一死战。

第200师以1万多人的兵力孤军抗击4倍于己的日军达12天之久,以伤亡5000多人的代价击毙日军一四三联队联队长横田大佐以下5000多人,重创了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创造了一个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

第五军结局:1949年1月上旬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于陈官庄,杜聿明被俘。

3、抗日铁军:整编第七十四师

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

代表人物:王耀武、李天霞、张灵甫

整编第七十四军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战绩最辉煌的部队。美军顾问团曾有“中国国军只有第74军能打”的赞誉,它是国民党军“王牌”中最耀眼的星。

代表战绩: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常德会战

在常德会战中,第74军54师以8000之众面对日方11军数万人马,死守常德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在日军猛烈炮火乃至放毒气的情况下仍然死战不退,伤亡殆尽。著名作家就根据常德之战写出一部名叫《虎贲英雄》的小说。

整编第七十四师结局:1947年5月16日,在山东战场被歼灭于孟良崮,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自杀,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被俘。

4、天下第一军:新一军

新一军首任军长:郑洞国 第二任军长:孙立人

代表人物:前后两任军长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于1942年10月在印度兰姆枷成立,它是第一支在国外建军的国民党部队,第一支美式装备的部队,第一支美式训练的部队。新一军的装备当时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军队A级水平。

代表战绩:缅甸远征

在缅甸新平洋和于邦大战中,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十八师团,以5倍于新一军的优势兵力,竟然吞不下新一军1个先遣团,日军损兵折将近2000人,这是中国军队首创对日军作战以少胜多的壮举。

在印缅战场与日军交锋,使新一军成长为驰名东西方的“王牌军”。

新一军最终结局:随着原属于新一军的新三十八师在1948年10月19日在长春向东北人民解放军投诚。新一军最后一个师———暂编第五十三师,也在1948年11月在沈阳战役中向东北人民解放军投诚,新一军至此全军覆灭。

5、虎狼之师:新六军

新六军军长:廖耀湘

代表人物:廖耀湘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六军前身分别是是第54军第14、50师和新编第1军新编第22师。于1944年8月从新1军脱颖而出;由名将“丛林虎”廖耀湘亲自统领;全新的美式装备;建功抗日战场;自诩“国军老大”,号称“天下无敌”

代表战绩:昆仑关战役、二次缅甸战役

1943年10月,当时仍未新编第22师的新六军与新38师(师长孙立人)互相配合,二进野人山,占领胡康河谷,克于邦、下孟 关、攻占瓦鲁班……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日军的王牌18师团毁灭性打击,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 抗战期间绝无仅有。蒋介石的嘉奖电只有三个字:中国虎。

最终结局:1948年10月28日拂晓,廖耀湘手下1个兵团,5个军部,12个师的10万多人,被东北野战军全部被歼在黑山、大虎山以东,台安以北,绕阳河以西,无梁殿以南地区。

结语

以上就是“国军五大主力”的来历,经历,主官和结果,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他们都曾在抗日战场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如涉侵权,尽快联系,速度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