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中国军队的两种火炮,152毫米和155毫米,为何同时装备?

中国军队的两种火炮,152毫米和155毫米,为何同时装备?

2020-10-15 19:31阅读(70)

中国军队的两种火炮,152毫米和155毫米,为何同时装备?:目前,我陆军炮兵装备的大口径身管火炮中,包括152毫米加榴炮和155毫米榴弹炮这两大类。其中,152毫米有

1

目前,我陆军炮兵装备的大口径身管火炮中,包括152毫米加榴炮和155毫米榴弹炮这两大类。其中,152毫米有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155毫米则有牵引式、自行式和车载式三种

以上152/155两种口径的火炮,组成了我陆军地面压制火力中身管炮的绝对主力,毕竟这两种大口径火炮的射程和威力等,远在我陆军炮兵装备最多的122毫米榴弹炮之上。

152毫米加榴炮,仿制苏军装备的D-20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国内命名为“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在我陆军大口径身管火炮155毫米榴弹炮研制装备以前,一直是为陆军大口径火炮的主力,有过实战的严峻考验,被证明是款火力强大的地面压制火炮。

此炮战斗全重5.7吨,最大射程17公里,采用药筒分装式炮弹,配有杀伤爆破榴弹、发烟弹等弹种,我军装备的152毫米火炮大都采用越野卡车牵引形式。

当然,也装备有500余门装甲履带化的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装备于陆军集团军、机械化师和预备役炮兵师等,底盘自重19吨,公路最大速度56公里/小时,越野速度3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20公里,配弹量30发,射程与牵引式152炮一致。

此外,我军还装备有自行研发独立于苏俄152炮体系,与西方大口径火炮口径一致的155毫米榴弹炮,火力覆盖范围广,打击精度高,主要用于远距离火力压制和摧毁,可对作战地域实施纵深火力打击。

品种包括有88式155毫米牵引加榴炮、05式155毫米54倍口径自行加榴炮、155毫米超轻型牵引榴弹炮、PCL-181型车载155毫米榴弹炮等

其中,我陆军火炮主力的05式155毫米54倍口径自行加榴炮,是由供出口的PLZ-45型自行加农榴弹炮发展而来,性能位居当今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顶尖水平

刚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公开亮相的PCL-181型车载155毫米榴弹炮,发射冲压增程炮弹时射程可达70公里,也可发射射程达120公里的精确制导炮弹,其发射无控弹药的射击密集度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PCL-181型车载155毫米榴弹炮是世界上首门具备前向零度直射强装弹药功能的车载炮,危机时甚至可以上打武装直升机下打主战坦克、步战车、自行火炮等装甲目标

按理在有了新型155毫米全球主流的大口径身管压制火炮以后,老旧的特别是牵引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该是功成身退的时候了,但却依然是我军集团军的主力火炮,近期未见有退役的先兆。

主要原因可能是有大量库存的152毫米炮弹需要消耗,如同陆军装备5.8毫米的95式步枪时,依然有边防军、预备役、武警部队、公安警察和海警等装备81式步枪,目的就是消耗大量库存的7.62毫米子弹,此其一。

其二,我军不断地给152炮进行现代化改造升级,仅从外观是看不出来的,现在,152炮配备有完善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包括弹道计算机、反炮兵雷达、前观雷达、火控终端机等,数字化改造提升加之引入了末敏弹、巡飞弹、子母弹、激光制导炮弹、通信干扰弹等,赋予了152炮全球弹种配备最丰富的火炮

因此,目前我陆军大口径身管炮,就存在老旧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和新颖的155毫米榴弹炮同时并存的局面,成了大口径压制火炮中的两大主力火炮,在全球都是不多见,一般要么装备152炮,要么就是装备155炮。

2

两种火炮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装备的。

152为苏式武器。我军大量装备是因为中苏同属社会主义阵营,中国曾得到苏联大力支援。

155为西方火炮口径,它是改革开放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对武器装备从满足“有”到追求“强”的变化。

苏联压制火炮有240、203、152、130、122五种。我军于上世纪50年代引进了152、130、122三种。当时,它们完全能够满足囯防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轻炮不轻,重炮不重的苏式火炮渐渐落后:反应慢,射程近,威力小,弹种少,能力差,亟待改进更新。在这种情况下,我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了155榴炮技术。45倍径155榴发射普通弹射程为32公里,为152的2倍。发射底排气弹,火箭增程弹时差距更大。改进后的52倍径155榴,属信息化战争产物,领先152榴整整一代。

是不是马上淘汰152呢?不会。152的全称是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具备榴弹炮,加农炮两种弹道特性,是被实战检验过的优秀火炮。在低强度战争条件下依然大有用武之地。经过技术改进的152能有效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我陆军的火力打击能力。况且,重型火炮是一种昂贵的兵器,为未来战争囤积的炮弹,更花费了不菲的军费。

中国军队同时装备155,152两种榴弹炮,是历史的契合,是求新求实,勤俭建军的抉择。

3

图片上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在我军服役了40多年仍然是老当益壮!估计还有几百门在我军各大集团军服役。

66式加榴炮是苏联D20型152毫米榴弹的我国仿制品,采用的是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将152毫米炮管安装在了上面,战斗全重只有5.7吨是重量很轻的大口径火炮,而西方同时期的155毫米榴弹炮重量都在9吨左右...重量轻就可以适应山地、高原、沙漠松土...地带的行军,野战通过能力就会很好,另外66式152毫米加榴炮有60%左右的零部件可以与59/59–1型加农炮互换,这样就会大大的减轻了后勤维护保障的压力。
66式152毫米加榴炮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由于杀伤威力太大,对越军的野战工事是打击是毁灭性的,所以当它轰鸣的时候越军阵地都是静悄悄的不敢还击...充分的说服和教育了越南人。

时间进入到1980年代,随着我国国门的打开,我国军事科技人员接触到了与苏联火炮体系截然不同的西方火炮体系,在交流中发现西方的155毫米口径火炮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当时北约将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身管长度统一为39倍口径已经很长时间,身管加长之后使得155毫米普通炮弹的射程达到了24公里,使用火箭增程弹到达了30公里(这表明发射药室容积也增大了许多),这样的射程远超66式加榴炮的17公里!这就表明如果我军在与西方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进行炮战的时候会吃亏很大的!

而且1970年代末,西方的155口径榴弹炮的炮管长度已经开始往45倍方向发展了,45倍口径的155毫米榴弹炮,在发射全膛普通弹的时候射程为30公里(发射药室增加到了23升)、发射全膛底部排气弹的射程到达了39公里,在近40公里外的地方就能达到目标这在以前是非常骇人的!
在与西方的交流中我国军工科技工程师认为,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发展潜力很大,并且是将来大口径火炮的发展方向,所以通过引进、消化、创新后自行研制了155毫米口径的牵引式榴弹炮,图片上就是参加了1999年国庆阅兵式的PLL–01型155毫米45倍口径牵引式加榴炮,它的研制成功标准着我国大口径火炮的研制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但是,PLL–01型155毫米牵引加榴炮并没有大量的装备到我军,因为66式加榴炮在我军的保有量近千门,它们的状态都很好,况且还有大量的炮弹和零部件库存,牵引式155毫米榴弹炮除射程远一些外,炮弹的威力上并没有增加多少,在66加榴炮式保有数量很多的情况下,暂时不宜再大量投资到牵引式155毫米榴弹炮方面,所以PLL–01型榴弹炮在我军只有几个营的装备数量。
牵引式155毫米榴弹炮虽然不再装备到部队了,但是05/05A型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却大量的装备到了我军的机械化部队,因为它远比83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性能先进,完全是以数字化炮兵发展为目的研制的,并且自行火炮在机动能力方面更不是牵引式榴弹炮可以相比的。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陆军远程炮兵建设的需要今后炮兵大口径火炮将以155毫米口径为基准,目前已经服役了履带式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和轮式155毫米卡车炮,并且身管都是52倍的,发射火箭助推炮弹最远可达50公里,发射更先进的制导炮弹射程为70公里!军属炮兵打击能力大为提高,达到了21世纪智能化、数字化炮兵的建设要求。
随着66式加榴炮
的拥有量在减少,我军已经研制出替代它的AH4型超轻型155毫米榴弹炮,AH4型榴弹炮采用大量的高科技和新材料,重量要比66式加榴炮轻了2.5吨!不但可以牵引,更适合由直升机吊运,在高山、峡谷、沼泽...这类不适合车辆机动的地域作战,由直升机吊运到发射阵地,发射几发炮弹后再由直升机吊运到其他阵地,复杂地域的机动能力大大高于66式加榴炮。
米–17吊运AH4超轻型榴弹炮,直–20和直–18都能吊运,将来的炮兵会插上翅膀可以在100公里的范围内来回机动,火力打击范围和持续性将大大提高。

总之,目前我军的大口径火炮正在稳步的向155毫米口径推进,152毫米口径也许会在10年后消失,成为历史。

4

在新中国刚成立的那个时期,我国当时装备的各种武器主要以缴获的日式和美式武器为主,所以在那个时候光是火炮的口径和弹药的制式都不相同。后面随着中苏建交后,我国开始从苏联以转让技术的方式引进了很多苏制武器装备,光是火炮的口径也是从23毫米的小口径舰炮到130毫米的加农炮、152毫米加榴炮等十几个品种,就这样以苏制武器为标准的武器装备大量装备我军部队。

首先从苏系152毫米火炮和北约标准的155毫米火炮的性能上来说,虽然口径只相差了3毫米,但是二者的作战威力却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了北约使用的155毫米炮弹口径更大带来更高的火炮初速外,在火炮身管倍径上也借助西方工业技术优势做的比较大,所以在更高的火炮初速和倍径之下,火炮膛压就不用设计那么大,那么火炮的寿命就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西方国家的火炮口径虽然只增加了3毫米,但是射程却增加了很多。

而苏系火炮受限于材料技术的落后,在火炮设计上一直秉承的是低膛压设计风格,火炮身管倍径和初速很难再提高外,火炮的射程也不如同期的西方火炮远,后期苏系火炮虽然从提高了火炮初速,但是却带来膛压更大降低火炮寿命的缺点。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引进西方国家的155毫米榴弹炮技术后,和同期我国刚刚研制成功的83式152毫米加农炮对比后发现,尽管152毫米炮弹威力更大,但是其射速却只有前者的1/3--1/4近,而大口径火炮除了要有大威力的炮弹压制外,射程也是决定火炮打击范围的重要指标。

所以在对比后,我国果断的放弃了继续研发和改进152毫米加农炮的计划,当时所有在研项目也随之下马,全面转向了性能更好的北约制式的155毫米加榴炮。随后在1987年成功定型了第一款W88式155毫米牵引式加榴炮,但是在初期发现该火炮炮管内弹道性能不佳,所以该炮在参加完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庆典后就基本停止了生产。所以在那段时间,我国陆军重型火力压制任务基本由83式152毫米83式152毫米加农炮和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承担。

后期由于国产外贸型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成功出口,让我军找到了解决155毫米大口径火炮弹道性能不佳的方法,并且借助PLZ-45型自行榴弹炮成功出口的经验,我国自行研制了口径更大的PLZ-05式155毫米榴弹炮并沿用至今,其相比83式自行榴弹炮而言,除了口径更大所带来更远的射程外,其大量采用新技术后,在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上也逐渐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以83式自行榴弹炮在2018年全部退出现役。

而同期的83式152毫米牵引榴弹炮则一直在我军大量装备服役,之所以83式152毫米牵引榴弹炮能一直服役至今,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军自W88式155毫米牵引榴弹炮后,没有装备155毫米牵引榴弹炮,之所以没有装备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点大口径的155毫米榴弹炮为了增加其射程和作战威力的同步提升,其原始采用的45倍口径也被证明内弹道性能不佳,所以只能采用倍径更大的52倍倍径,但是155毫米52倍径的牵引榴弹炮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其质量会超重很多,这就对于我军负责牵引的重型牵引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迫于牵引车的牵引重量限制,我军一直未能装备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

第二个原因是我军对于新一代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的火力效能有很高的要求,而火炮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射速上,按照规定要求155毫米火炮的爆发射速要达到3发/15秒,最大射速也要达到8发/分。那么要达到这么高的射速,就必须装备自动或者半自动装弹机,而这样做又会直接增加整个牵引式火炮的整体重量,所以客观上也就限制了我军想要装备155毫米52倍径牵引式榴弹炮的想法。

所以这也造成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我军会同时装备152毫米和155毫米两种大口径火炮的原因。同时随着军改旅的建制改革,牵引式榴弹炮逐渐被车载式榴弹炮所取代,所以这也就代表着未来我军基本不会再装备155毫米52倍径牵引式榴弹炮了。

5

口径不同的火炮的射速、射程、威力都不同,口径大的可以打更远程的目标。既然大口径炮那么厉害为什么不清一色装备而是同时装备不同口径的火炮呢?我举个例子:例如攻山头,炮兵群火力准备,第一炮当然是火力全开的齐射,之后就是全力以赴的自由发射,相同口径的射速相差不大,容易被敌人抓住规律和间歇给予进攻士兵杀伤,如果有各种口径的火炮就可以有效弥补火力间歇,打得敌人没时间露头。当进攻士兵距敌前沿阵地50米时,为避免误伤,此时大口径炮停止炮击敌前沿改为延伸炮击,阻敌增援,这时候压制敌前沿的火力不能停,你说没有小口径炮怎么行?当进攻士兵距敌30米时,炮兵火力几乎要停止了,但此时步兵就是个娘们也能把手榴弹扔进战壕了吧,短兵相接就把敌人防守的优势给扯平了,勇者胜咯。

6

火炮被苏联名将朱可夫称为战争之神,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在很多国家都大量服役,我国作为世界陆军第一的国家,自然也装备了大量火炮,而目前在我军装备的大口径火炮中,有152毫米加榴炮和155毫米榴弹炮两种。比如152毫米牵引榴弹炮,0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等装备。


而155毫米榴弹炮又分为牵引式、车载式和自行式三种,这就让一些人感到无法理解,因为对所有国家而言,部队的后勤统一是保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条件,两种口径的火炮也就意味着后勤部门要向部队提供两种口径的弹药,这就大大加大了后勤的压力,那么为何我军要同时装备这两种口径的火炮呢?


实际上我军装备还有一行数量的其他口径自行榴弹炮,数量最多的是122毫米榴弹炮,但超过150毫米口径的大口径榴弹炮在威力方面要远远超过122毫米榴弹炮,射程也比122毫米榴弹炮要远,所以也就受到了我军的喜爱。



目前我军使用的152毫米加榴炮是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是仿制的苏联D-20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这种加榴炮是一款牵引式火炮,同时我国陆军还装备了500多辆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这些火炮就构成了我国的152毫米加榴炮体系。这两款装备在我国陆军作战序列中使用了很长时间,目前在解放军的日常训练和演习中,还能会看到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的影子。


除了152毫米加榴炮外,我国还有着和西方火炮口径一致的155毫米榴弹炮,而这种火炮在先进程度方面要远远超过152毫米加榴炮,尤其是我国在去年的国庆大阅兵中展出的PCL-181型车载155毫米榴弹炮,更是达到了非常先进的程度,这种火炮更是能够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射程也非常远,甚至还具备了平射的能力,按照很多人的说法,在这种先进的155毫米火炮出现以后,我军装备的大量152毫米加榴炮就应该退役了,但为什么至今也没有退役的迹象呢?


首先一个原因,很有可能是我军还有大量的152毫米炮弹库存,这实际上就和我国一些部队依然在使用81式步枪一样,库存都没有用完,为什么就要换新的呢?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这款加榴炮的性能在现在还能使用,不至于被淘汰。当年装备了大量的152毫米榴弹炮,由于重量和规格的限制,也就没有继续装备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


再就是这款火炮还装备一定数量,不能退役,那样不比较浪费,至少现在装备还具备一定的使用条件。另外我国的152毫米榴弹炮虽然是1966年定型的,但实际上我国已经对这种火炮进行了现代化改装,配备了各种新型的指挥系统和电子装备,特别是弹药也进行了该进,已经实现了魔改,整体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机动性也不错,不用再花费时间和经历再重新研制新的火炮了。



这种经过改进的牵引式火炮在现代战争中完全够用。所以这种老式火炮的现代化程度其实一点也不低,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毕竟是老装备,在训练时候成本也比距低,可以说这款武器物美价廉,还能再战20年。

7

152是前苏联的标准。后来我们学习西方标准开始玩155了。152没有被淘汰的原因是我国的152是短管的榴弹炮。不是前苏联有152的加农炮。膛压低,寿命长,130炮就是加农炮,膛压高,几乎全部到寿了。152的使用寿命还有好长时间,炮弹储备还有好多。就没有淘汰。这就是总不打战的缺点。不能及时淘汰落后装备。当初金门炮战就把什么150的大炮打的全部报废。炮弹库存打没。一下子万国造全部淘汰。换装苏联装备。

8

152毫米是老毛子的,155毫米是西洋的,改革开放后从西方引进,国防优先海空军,加上苏联解体后陆上国防压力顿减,再说152炮弹还有很多厍存,没有急着淘汰

9

具体的不太清楚,但是据我所知我国152榴弹炮炮弹的产量很大,而且155榴弹炮入役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留下了部分152榴弹炮作为过渡装备

10

152mm加农炮是清代德国克虏伯的产品,该炮的设计相当成功,李鸿章一次性购买了三百八十多门,清朝北洋舰队军舰的前后主炮,旅顺口区要塞的岸炮都152mm的克虏伯加农炮,日海军军舰的前后主炮也是使用德国克虏伯152mm的加农炮,后来的日俄旅顺口争夺战日俄双方使用的舰炮和岸炮也大多是购买的克虏伯152mm的火炮,整个旅顺口的战争几乎是152mm火炮的战场(或者是“表演场”),此炮的专利二战前卖给了苏联,五十年代苏联卖给了中国,我当兵时我们团一营就是152mm加农炮营,现在我军的152mm加农炮已经“退役”了,换装了国产的北约制式的155mm加农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