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三国中的文聘在曹操军中是怎样的存在,为何《三国演义》中描述很

三国中的文聘在曹操军中是怎样的存在,为何《三国演义》中描述很

2020-07-22 21:59阅读(72)

三国中的文聘在曹操军中是怎样的存在,为何《三国演义》中描述很少?: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曹魏时期的名将。为何说是名将?我们可以从其死后追谥的壮侯,窥

1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曹魏时期的名将。为何说是名将?我们可以从其死后追谥的壮侯,窥见一丝。曹魏时期,追谥为壮侯的人不在少数,其中的典型是徐晃—被称为有周亚夫之勇,五子良将。曹休—曹家千里驹,虎豹骑统领之一。庞德—与关羽大战不分胜负的猛人。张合,河北四庭柱,五子良将。许褚,曹操的第一保镖,与马超打得天翻地覆。邓艾,灭了蜀国的猛人。文聘谥号都是与如此猛人一样,可见其功。

文聘的功业

文聘在加入曹魏阵营前是刘表手下大将,历史上没有具体功业记载。在归附曹操之后,英雄开始有了用武之地,首战与曹纯前往长坂坡追击刘备。其后,曹操兵败赤壁,江夏人心未附,又与东吴接壤,文聘被任命为江夏太守,賜爵关内侯,负责保境安民。213年,文聘与乐进与关羽发生战争,文聘在汉津烧掉关羽粮草,在荆城烧掉其船只,因功进爵长安乡侯。

公元222年,曹丕进攻东吴,文聘与夏侯尚奉命进攻江陵,因功迁后将军,封新野侯。之后,公元226年,孙权带兵5万将文聘围困在石阳(江夏有曲陵县)。文聘在城中坚守不动,孙权久攻不下,只有撤军而去。正当时,文聘率军出击,大破吴军。因此功而增食邑五百户。

文聘驻守江夏期间,无论蜀国、吴国都没有讨到任何好处,未曾有败绩,当属魏国名将。只是因为文聘归降曹操比较晚,镇守的又是相对不那么重要的江夏,因此一直名声不显。

为何描述很少?

《三国演义》为一部文学作品,采取的主线是蜀汉这一支。因此,对蜀汉人物刻画较多,而曹魏与东吴人物则作为一条支线对主线作为补充。文聘一生与蜀汉的交集并不多,唯有荆州与关羽一战有所交集,且与关羽一战并不是什么大型战役,这个交集点又被忽略。所以,文聘在《三国演义》中的存在感非常低。

要知道的是,作为一部纪传体史书,能在《三国志》中单独列传的必然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文聘当得起名将一说。

2

《三国演义》中“尊刘抑曹”的色彩非常浓,正是在这种曲笔下,曹操阵营中很多名将,能力被阉割或弱化,名声被掩盖或忽略,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籍籍无名的“酱油党”,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出现在书中。被罗贯中故意忽视的名将很多,其中便包括两次大败关羽、用“空城计”吓跑孙权的文聘。



文聘,字仲业,生卒年不详,南阳郡宛城人,最初是荆州牧刘表的部将,奉命镇守荆北,以抵御北方诸侯的进攻。刘表统治荆州期间,重用外戚蔡瑁家族及大谋士蒯越、蒯祥兄弟,但出于嫉妒或防范的心理,对跟他关系一般的才能卓绝之士,却采取疏远的态度,其中便包括文聘。然而,文聘为人忠诚、恪尽职守,虽然很多年都没升过官,但对刘表却始终没有心生怨恨。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基本上统一北方后,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剿灭南方群雄身上,而割据荆州的刘表便成为他首要攻击的目标。巧合的是,曹操刚准备率大军南下,刘表便因病死去,次子刘琮被拥立为州牧。然而,慑于曹操的威势,刘琮接班没多久便听从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议,将荆州之地献给曹操。由此,曹操不费一刀一枪便取得荆州。



当时,刘琮曾召唤各地守将跟随他一起投降,绝大多数都服从命令,唯有文聘拒绝听命,依然坚守荆北。直到曹操进入襄阳,并命部下接管荆州各地防务后,文聘才赶过来投降,并向曹操解释,自己这样做是有愧刘表的嘱托,没有面目来拜见他,说完便痛哭流涕不止。曹操对文聘的忠诚大为感动,于是便对他进行温言宽慰,并授予其重要军职。


取得荆州后,曹操再接再厉,意图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的联军,但最终却在赤壁遭遇惨败,狼狈地逃回北方。赤壁之战后,荆州多数郡县都被刘、孙两家瓜分,曹操仅剩江夏、襄阳、江陵3郡而已。为了防止孙、刘两家的侵夺,曹操破格提拔文聘为江夏太守,委以边防重任,并赐爵为关内侯。自此,文聘便开启在江夏数十年的防守生涯



文聘驻守江夏之初,对刘备采取的攻势采取“见招拆招”的策略,总体上以防守为要务,等到刘备应益州牧刘璋之邀率军入川后,文聘才开始变被动为主动,联合襄阳守将乐进,对留守南郡的关羽展开攻势。在建安十八年的(213年)初的寻口之战中,文聘、乐进击败关羽,并夺取临沮、旌阳等地。不久,文聘又在汉津攻取关羽的辎重,在荆城烧毁他的战船,令关羽羞愤至极


凭借两次重创关羽的功绩,文聘大受曹操嘉奖,并因此晋升为讨逆将军,进封延寿亭侯,等到曹魏建立后,更是被文帝曹丕进拜为后将军,封新野侯。曹魏创建之前,刘备控制的荆州部分已经被孙权夺走,因此文聘需要全力应付的对象便转化为江东集团(即后来的东吴),但无论对手是刘备还是孙权,都难以在文聘身上讨到便宜。



黄初七年(226年)八月,孙权亲率5万大军包围江夏,由于事发突然来不及求援,文聘只能以城内数千兵马进行抵御。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的江夏因为连遭暴雨,城栅多已崩坏,而百姓均分散在田野之间,来不及回城补治防御工程,形势可谓万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文聘下了一着险棋,命令城内军民全部躲起来,使江夏看上去就像一座空城


孙权生性多疑,因此对部将们说:“北方认定文聘是忠臣,因此把江夏交给他来防守,如今文聘看到我军大举而至却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完全不合情理。以孤来看,文聘必然在城中设下埋伏,而且援军很快便到,此城定然不能攻取,不如撤军为妙。”因此,孙权下达撤军令,江夏由此得以保全。文聘得知孙权撤军的消息后,即刻领兵出城追击,一战便将敌军打得大败亏输



经此一战,江东损失惨重(注:关于文聘以“空城计”吓跑、击败孙权的史实,详见《三国志·卷十八》注引《魏略》),孙权再不敢打江夏的主意,文聘也由此增封食邑500百户,大受魏明帝曹叡的嘉奖。此后十余年间,文聘继续镇守江夏,直到最终卒于任上。文聘死后,被追谥曰壮侯,正始四年(243年)又被特许配享曹操庙庭,可谓生前显赫,死后备极荣哀。


史料来源:《三国志》、《资治通鉴》。

3

我认为文聘也是一位名将,立下多次战功,具体战功有:

1.曾在寻口和汉津两次击败关羽。

2.曹丕继位后,南征东吴,文聘独当一面,抵御吴军有功。后来孙权亲率五万兵马在石阳城包围文聘,孙权包围了二十多天,文聘坚守不出,于是解围而去。文聘这才出击打败了孙权。

史载,文聘在江夏几十年,恩威并施,名震敌国,故而敌军畏惧他的名声,故而不敢侵犯。

到了《三国演义》中,的确没有过多的描述,主要是在文聘投降曹操后,被刘备说成是背主之贼。无非是为了提升刘备的正面形象,自然,文聘也就成为了牺牲品。实在令人可惜。

4

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下,很多朋友都对三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熟悉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对于常胜将军赵云、万人敌关羽张飞、人中吕布等等猛将印象深刻。然而,三国演义毕竟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内容是虚构的;在三国历史上,真正能够百战百胜、一直处于不败之地的名将,只有一人,他就是被忽略的魏国名将文聘。

文聘,字仲业,最初是刘表的将领。后来由于刘表去世,刘琮拱手将荆州献给了曹操,文聘作为刘琮的部将因此也被曹操接收。曹操问文聘为何来得这么晚,文聘不禁潸然泪下,他说自己没有能保全荆州,心中有愧,因此没面目前来觐见,这一句话,竟将曹操也感动地哭了起来。曹操看重文聘的忠义和才能,对他委以重任,文聘被任命为江夏太守。在这之后,江夏防线几十年如一日,固若金汤,即使面对吴蜀联军的主力围攻,文聘也没有让敌军向江夏推进分毫。几十场恶战,每战必胜,直到逼得敌人不敢再进攻。文聘以实际行动证实了他的诺言:“保境安民,绝对不让敌军侵入。”

长坂坡之战,文聘与曹纯共同率军攻击刘备并将其击溃,获取了首次战功。后来,文聘在寻口屡次击败了当时威震华夏的关羽,并在汉津烧毁了关羽的粮草和辎重,又在荆州成功破坏了蜀军的战船,遏止了蜀汉一切意图吞并中原的计划,为魏国国力与蜀国拉开差距赢得了更多宝贵的时间。曹丕即位后,文聘被任命为后将军、延寿亭侯,假节,屯兵沔口,多次击败了吴国大军的进攻。后来,孙权用五万精锐大军包围了石阳城,文聘却运用空城计和战略反攻之计,仅率几千兵马就将孙权五万军队完全击溃,由此得到了“名震敌国”的称号。

文聘终其一生身经百战却无一败绩,是三国时代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比文聘名气更大、战功更卓著的张辽,却有白门楼之败、濡须口失利等多次败绩。然而,由于文聘跟随曹操的时间较晚,并且被放置在了相对于樊城、合肥来说更加次要的战略防线江夏来担任太守,因此导致文聘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名气都不如曹仁、张辽等魏国名将。文聘虽然对于魏国的贡献不如五子良将之首张辽,但是如果没有文聘,曹操就无法保境安民,也就无法奠定三国之中最强大的魏国的基础,后来的三国归晋、天下一统也不可能实现。

文聘一直被忽略,这是历史的原因,因为历史车轮的前进不会由于某一个人的变化而发生剧变,也不会为不太显眼的人留下过多的记录。但是,历史上的每一个人却都可能会因为历史的前进,而改变他自己一生的轨迹。究竟是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还是历史推动了人的前进?这是我们可以去深度思考的问题。

5

三国演义,主要以刘备为主。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