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家里有双相障碍的孩子,做为家人应该怎么做才利于病情康复呢?

家里有双相障碍的孩子,做为家人应该怎么做才利于病情康复呢?

2020-11-02 23:07阅读(61)

家里有双相障碍的孩子,做为家人应该怎么做才利于病情康复呢?:给“双相”孩子监护人的几点建议……在精神科,青少年患者的康复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一方面,处

1

给“双相”孩子监护人的几点建议……


在精神科,青少年患者的康复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

一方面,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有着和成人不同的身心理特征,在康复和护理过程中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家庭支持。

另一方面,大部分父母对待精神疾病的治疗、用药和护理的理解是有误区的,很难专业、有效地护理孩子,甚至那些不专业的举动很可能导致孩子病情反复。

本文就以双相障碍为例,谈谈面对家里的小病人,父母该做什么?

“我孩子没法上学,治疗又还没开始,这段时间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的病情一旦恶化了,怎么办?”

“我该怎么跟孩子相处,才不会刺激他?”

……

患者家属群体普遍都弥漫着焦虑情绪,孩子得病了,父母也成了半个病人,我十分理解。

下文中,我就家长如何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情绪等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能够为大众提供一些帮助,也为临床医生的宣教提供一些参考。

1

正确了解疾病是支持治疗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精神科或心理治疗机构都会有相应的宣传栏和宣传书籍、公众号等,这是经过专业人士审核、筛选的有用信息的汇总,比起不知来源的网络信息更可信和专业。

在孩子就诊前,家属要尽量做好这方面的功课,对疾病树立一个正确、客观的认知。——这是家庭治疗的基础。

对于在我们机构进行过面诊的患者家属而言,我在面诊时已经较全面地分析了患者的病情、诊断、介绍了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

在等待期间,家长可以提前更具自己学习到的精神疾病知识,将患者的成长经历、情绪变化、就诊经历、服药情况、应激事件等与疾病相关的要点梳理好,这对医生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信息十分有帮助,可以有效提高诊疗效率。

2

过度关注学习成绩是错误的

孩子患病了,对学习肯定有影响,如果休学则影响更大,家长自然非常担心。

虽然明知道孩子是病人,但部分家长还是忍不住在孩子面前提及学习问题,甚至逼迫孩子学习。

大部分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或抑郁症的青少年都伴有学习障碍,轻重程度不一。

具体表现为拒绝学习,或虽有主动学习的意愿,但一接触学习相关的事物(如作业、老师、同学、学校)就烦躁不安,静不下心来。

这可能源于一些校园创伤事件(老师的语言暴力甚至体罚、同学的欺凌或嘲笑、重大考试失利等),也有可能因患病后学习效率下降和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导致孩子学习成绩急速下滑、自信心备受打击。

图源:视觉中国

这些孩子已经对学习形成了负性的条件反射,无法控制自己。

在得到有效治疗之前,如果家长逼迫孩子学习,或者只是有意无意地提及学习问题,都会让孩子更加焦虑。

所以,家长要学会以长远的目光看待事情,当务之急是先改善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康复,再解决学习问题,把落下的功课慢慢补回来。

3

肯定孩子的良性改变

包容小的恶性事件

大部分孩子患病后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可能是特定症状,也可能是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

最常见的是沉迷电子游戏。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特别沉迷游戏,经常抱着手机一玩就是几个小时,生活懒散,为此跟父母经常发生口角。

图源:视觉中国

我能够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我更理解孩子的苦闷。

抑郁和双相患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心情非常压抑的,尤其是休学在家的孩子。

过去的经历让他们痛苦,现在又面临种种难题导致烦躁不安,想到未来更是绝望。

玩电子游戏是这些孩子为数不多的、可以暂时逃离现实、得到放松的方法之一——但这种逃避是阶段性的,只要孩子的病情得到有效解决,沉迷游戏的问题多半也能有效缓解。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被诊断为双相的患者,非常爱玩游戏,跟父母吵得不可开交。

但他对我说,他并不是真正喜欢玩游戏,只是因为无事可做,想打发时间。

后来经过治疗,他顺利返校学习,再加上我引导他找到了奋斗目标后,他自然就不再沉迷游戏了。

至于其它对病情没有影响的不良行为,家长也可以选择性地包容,如果不清楚孩子的行为是否会导致疾病恶化,可以用纸笔记录下来,在复诊时咨询主治医师。

对于病情严重、等待治疗的孩子而言,家长要守住的底线就是要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如果孩子出现自杀倾向、行为,必须马上就医,不能拖延!

在做家庭治疗的时候,我经常跟家长说:你们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千万不要跟你们理想中的孩子作对比。

一旦发现孩子的改变和进步,给予认可和表扬,这容易形成一个正反馈,对孩子的康复很有帮助。

5

主动修复和孩子的关系

只要家长一发现自己的不足或曾经犯下的错误,就应该主动修复亲子关系。如果愿意或有需要,家长可以诚恳地向孩子道歉。

我并不是指责父母。虽然很多家长因自身的情绪、行为问题曾对孩子造成伤害,但并非出于恶意,绝大部分都源于对孩子的爱。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所以,父母要自省,但不要沉溺于内疚,而是要积极改变,避免再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

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在能保证孩子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组织出游,带着孩子去户外走走。

暂时离开压抑的环境不仅能缓解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病情也有好处。

图源:视觉中国

6

千万不要擅自改变药物用量!

药物的调整也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很多家长担心副作用,看孩子症状缓解就擅自改药,这是绝对错误的!

没有得到原来就诊的医生指引或允许,家长不该擅自调整已在服用的药物(包括药物种类和药物剂量)!

在复诊之前,如果孩子出现了很严重的药物副作用,不要盲目等待,应立即找原来就诊的精神科医生挂号、咨询!

◆ ◆ ◆ ◆ ◆

青少年心身健康与家庭系统密切相关,家长不能认为把孩子安心地交给医生就可以放手不管了。

事实上,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对孩子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不断学习、反省和进步,尝试走进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内心。

家长的改变对孩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往后更长的日子里,陪伴孩子的不是医生,而是你们!

2

家里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不止双相,所有家有疾病患者的家庭,家属都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一、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但是不要被疾病本身吓住。

现在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心理因素有关。哪怕是意外,都离不开意念的作用力。我们佛家的观点说是因果。今日的果,必有前事(甚至前世)只因。毛主席曾经说过:对待疾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要知道任何疾病都有转归,至于你究竟是转好还是转坏,取决于身体的抵抗力,身体抵抗力取决于你对待它的态度。你如害怕它,即使是小小感冒也可能要了壮汉的性命,你如果不怕它,即使身患绝症也可能绝处逢生。相信大家都见过很多关于癌症奇迹康复的报道。他们不是特例,奇迹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那些看似奇迹的事件,实际上不是奇迹,只因他们在绝境中看透生命的本质,彻底放下一切牵绊,放宽了心胸所致。多年前,有位生化学家曾研究报道,人在身患绝症时,若能保持良好情绪,身心愉悦,可以刺激心脏分泌一种荷尔蒙,这种荷尔蒙可以治愈诸如冠心病,某些癌症之类的绝症。相当于让心脏重启。

二、关注患者的健康,而非关注他的疾病。

健康和疾病都是吸引来的。关注疾病,疾病会加重,关注健康,健康会来临,当健康来到,疾病自去。

具体的做法是:从此刻起,开始在你的意识中,想象患者健康愉悦的场景,越深动形象越好。同时要坚信他是健康的。而不是一边想象健康,一边想什么时候才会好。这样是白干。因为正负能量相互抵消,甚至负能量的破坏力可能远大于正能量的剪切力。不仅白干,还可能更严重。

三、持续关注患者积极的点。并把这些积极表现记录下来,不停的强化。

比如他的一个积极念头(他愿意告诉你的话),再比如他的一个积极行为,你可以会议过去他究竟有哪里好。记录所有你想到的,发现的与他相关的积极正能量的言行与思想。

3

家里有双向情感障碍的孩子,父母是很辛苦的。

双向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有抑郁又有狂躁。从目前接受度而言,大家并不太了解双向情感障碍。所以哪怕患者本身承受了巨大精神痛苦,自己也很难知道自己是因为这个“病”。

而长期在两个极端之间情绪转化,一会儿极度忧郁,一会儿极度亢奋,对人的身体伤害非常大。

作为家人,首先在病情上,一定要让孩子接受治疗,任由其发展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第二在生活中,要以百分百的包容心,爱心来对待孩子。

不能以正常人来要求他,要知道他也不想这样,因为这个情绪不是他能控制的,无论他做出什么行为,家人都要理解,不可责怪,以免加重病情。

疗愈双向情感障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孩子和家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