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中国的国画、书法、油画是否偏离了国际视野审美的坐标?你怎么看?

中国的国画、书法、油画是否偏离了国际视野审美的坐标?你怎么看?

2020-10-21 14:31阅读(64)

中国的国画、书法、油画是否偏离了国际视野审美的坐标?你怎么看?成了孤芳自赏的自信艺术:文化艺术这种东西,我们不去妄自尊大,但也不要妄自菲 U飧鑫侍猓

1

文化艺术这种东西,我们不去妄自尊大,但也不要妄自菲薄。

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层面来讲,但核心还得围绕文化自信和民族性这些东西来分析。

套用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就传统的国画和书法,本来就是中国的标准,何来偏离了国际视野审美的坐标?!


▲布格罗《花神与风神》 1875年。


就国画和书法这两样艺术形式而言,我们今天的艺术家们,能够做到继承都不错了,更别说发扬光大,既然连继承都没有继承好,何来的创新和偏离国际视野审美标准?

在西方的大师毕加索眼里,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世界上最顶级的艺术。他曾经向张大千问道,“我真不明白,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毕加索认为,“这个世界上有资格谈论艺术的,第一是你们中国人,第二是日本人,但日本人的艺术也来源中国。第三就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种人有什么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和东方人非要跑到巴黎学艺术不可呢?”


▲毕加索《沙滩上奔跑的两女人》 1922年。


作为绘画艺术大师的毕加索,在深谙西方画技法之后,他认为来自东方的中国,甚至是非洲的艺术比他们的艺术更为神秘和高级。

当然,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毕加索的话的意思,基本上就搞清楚了东西方艺术的地位与关系。


▲俄罗斯油画作品。


从毕加索的话语中,我们应该理解为,东西方的艺术各有其价值体系,这两种价值体系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价值体系,而且这两个价值体系是平行的,地位是对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民族性的区别。

▲西方油画作品。


只有我们看到毕加索向张大千展示他模仿的,稚嫩的齐白石的花鸟鱼虫类的作品时,我们才真正明白毕加索的语意。

西方的大师未必能够搞懂东方的传统国画和书法艺术,而中国的油画艺术家们,除了技法上可以学到穷尽,但似乎也难以企及西方绘画的灵魂。

2

符合时代的,符合当代人审美觀的就是正确的,藝術為大衆服务務的,有什么审美觀,相應而生的就有符合其标準的藝術形式出現,被大衆认可,接受,才有流通和推廣!个别邊源文化不是主流,所以,谈不上走偏!







3

唐《张怀瓘文字论》对于文字与书法的叙述非常精妙,他说,文为祖父,字为子孙……字之与书,理亦归一……书法是建立在文字基础上的实用美学,对书法的审美,当然建立在文字之上,换个不太雅的说法,首先得识字,才能懂得书法。

画又不同,画直观,可以不受文字制约。落实到具体国画技法,亦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别,往往大家范本,能找到书法之法,换句话说,好画是写出来的,书画同源是正解。

书法跟国画都有同一个来源,就是我们的文字。这是理解书法跟国画的先决条件。而西洋画能广为世界认可,是西洋画把透视运用到了极致,打开美学大门,油画实在找到了大道。从这个角度看,国学确有孤芳自赏之嫌。然,美学之道,道道不同,岂可一言以蔽之。如同中国诗歌词曲,没有其他语言能翻译得尽善尽美。只要中国语言存在,书法跟国画就将生生不息,谁又能说书法国画不是大道呢?

至于当今中西结合的国画,不能算国画,顶多算是用墨跟石青等传统颜料画的西洋画。

附图,本人钢笔临张猛龙碑,这也算中西结合了。搏君一笑尔。


4

是否偏离了坐标:是评论家们议论的话题,书法作品,国画作品,油画作品自古至今都是一个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体现…

艺术作品一致沿袭至今的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无论是谁,当代大师还是草根。作品的话语权穿越古今,明确的说:时间就是一个筛子,伪大师们在时间长河中消磨殆尽,左右不了艺术的坐标点……

我们再谈坐标点,这个说法形象,白话就是艺术方向:主流圈和支流圈的说法……

油画在西方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蕴深厚,法意俄英等国学院派,人们感觉正宗风格走向:传统路线和创新路线的都是时代的选择,

书法更不用担心了,中国文化既传统文化,彻底颠覆或脱离文化正宗可能性不大,书法爱好者起步阶段80-90%都是临习名家字帖起步的,在成长过程中,世界观、审美习惯出处都是传统正宗文化传承起来的,即使今后成为伪大师,完全推翻传统文化,另辟蹊径,搞怪,一样难……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传播正能量,宣扬正宗技法和风格也是必要的,但大河流水,流沙俱下,如果你说服不了自己,那就回头看百年!

我们不褒贬当今书协美协,人心向善,人心向美,即使伪大师影响画坛的偏离坐标点也不会太大…

出了一位大师影响一个时代,出了一位宗师影响一个世纪……

我们期待吧……

5

中国的国画、书法、油画与国际视野审美

我们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油画,都应明白艺术作品的价值,取决于时代审美及人们的审美态度,值得注意了,是“审美”,而不是“审丑”。艺术作品的价值绝对不是艺术家个人说了算,也不是资本市场说了算,虽然有些当代艺术作品,价钱几千万,但是这代表的是市场价值,并非都是艺术价值,有些作品压根就缺乏艺术价值,

即便如此,也会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就是价钱炒作的再高,也不会有人买,追根究底,就是作品缺乏艺术价值,不符合人们的审美。问题来了,中国的国画、书法、油画是否偏离了国际视野审美的坐标?这么说吧,中国的国画、书法原本就没有迎合国际审美标准,不存在是否偏离,因为中国的国画、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属于本土艺术,只要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书画作品,就是好作品,就能迎合国人的审美态度,

国画、书法是有文化背景之分的,它们无法跨文化、跨国界,换句话说国际友人要学好国画和书法,必定要对中国的笔墨文化、汉字有所了解,同样的,懂得欣赏国画和书法,就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事实上,几乎大多数大多数的外国人都不具备欣赏国画、书法的审美能力,要不然,早在几百年前的唐代,中国画和书法就在国外普及了,这都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因素导致今天的国画书法没有在国际上普及成为潮流。

虽然中国画、书法不存在偏离国际视野审美坐标,但是现在的国画、书法已经偏离了国人的审美坐标了,理由是,当代书法“丑书、乱书、俗书”泛滥成灾(受西方抽象艺术的影响),脱离了书法艺术的“用笔、结体、章法”,有人说“丑书、乱书、俗书”有线条感,其实这是无稽之谈,它们根本就不成书法,因为字体让人无法辨认;而国画的“写意”元素逐渐流失,成了“写实”国画了,看起来就像油画一样,何来的传统文化底蕴、笔墨精神呢?对吧。当然了,有些许的书画作品品质还是不会太差。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油画并没有偏离国际视野审美的坐标,因为在整个国际上,当代油画要么是写实,要么就是抽象,至于谁笔下的油画作品更写实或更抽象,这丝毫不影响世人的审美,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讲,抽象派和审美无关,它是注重个人主观意识的流派画风,不需要用眼睛视觉去欣赏,完全凭借个人潜意识里的感觉;超写实油画虽然像摄影照片,但是不妨碍人们的审美,因为摄影也是一种艺术,油画和摄影并称“姐妹艺术”,还有就是一些中国油画家的写实油画深受国际画坛好评,比如,当代画家李自健。

6

此言大谬!

第一,既然说到国际视野,多元化就是其根本。各民族自有其璀燦的艺术源流,互相借鉴碰撞才是常态,哪有延着某个统一的坐标和轴线才能发展的道理。典型一元化论调。

第二,中国画和书法,我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态,早熟而高迈,源远而流长。其审美境界之玄妙超逸,非同时代西方审美所能梦见。

第三,西方架上艺术重创新,求颠覆,弑父情节严重,现代艺术发展150余年,终至无路可走。架上绘画早已式微。中国画和书法重传承、讲究打进去再打出来,推陈出新,从无颠覆这回事。圆熟而自适,是东方情怀、澄怀悟道、追求自然、天一合一的最恰当的修行方式。

二者根本不是一个系统。其审美取向、精神内核、思想境界、形式语言,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

谁国家实力强谁就代表国际?霸王逻辑

何况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

看看帝国主义的嘴脸和作派,恬不知耻到不用找借口的地步。他们连自己的艺术源流都对不起了。从希腊到文艺复兴到现代到当代,西方人看着真善美,干着压榨全世界的假、恶、丑的勾当。

会有那么一天,东方艺术的真正价值,会在人类命运遭遇重大劫难后的艰难喘息中,才会被重新发现。

7

坚持民族的画法最重要,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中国画,不应该被西方画法同化,更不应该以所谓国际视野为坐标,对西方画顶礼膜拜,趋炎附势,坚持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技法,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8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画画思想画哲学,中国书法表现线条整幅章法。中国工笔画,在宋朝就已到了所谓世界性的高度!西方油画是焦点透视,国画是散点透视。绘画艺术,是给人们提供多方面的精神享受、视觉享受。目的是相同的,应无什么正轨与偏离(从技术上来说出发点不同但目的与终点是一致的!)你的这个问题问得有些突兀!!!

9

中国画在驱魔乱舞,坑绷拐骗。油画受前苏联影响思想自由都差一些。风气上,油画比国画强。

10

整出国际审美 你是什么鬼 你爸妈生你的时候 有没有考虑国际审美 没文化二逼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