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有人说学历越高的人,越会过度解读一个画家的画作,你怎么看?

有人说学历越高的人,越会过度解读一个画家的画作,你怎么看?

2020-09-24 11:31阅读(62)

有人说学历越高的人,越会过度解读一个画家的画作,你怎么看?:[呲牙]存在这种可能。其实有可能当时作者就是觉得这样顺眼,并没有多想。:-画作,画家,学历,过

1

[呲牙]存在这种可能。其实有可能当时作者就是觉得这样顺眼,并没有多想。

2

这个说法既对,也不对,应该说知识储备越多的人,越会过度解读一个画家的画作


说这个说法是对的,理由是学历越高越有可能知识储备越多!很多事情已经看透了,才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加上学历高,自身有一定有优越感, 所以敢说。


有一点是肯定的,知识储备不够,是无法过度解读任何事务,甚至都无法正常理解,也包括画作。



当年齐白石相用一幅《虾》,换卖虾这人的真虾,却被人拒绝,认为画的虾怎么能换自己的真虾呢?这就是典型的知识储备不够的例子,如果卖虾之人稍有一点文化素养,齐白石的画可是非常有价值的,这种事求都求不来,求得齐白石的一幅画,价值比自己的真虾高出多少倍。

当然, 这里的知识储备,与学历未必成正比,有一些知识来源于生活,这就与学历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古代有一位叫马知节,珍藏了一幅《斗牛图》,很多文看了都觉得这画很牛逼,个个都称赞不已。马知节也非常得意,视之为珍宝。经常拿出来晒太阳。



结果一位农夫前来撽租税,看见《斗牛图》,不禁偷笑。马知节就感到奇怪:“瞅哈呢?”

农夫到也没说:“瞅你啥地”,只是解释:

“我只是个种田人,并不懂得画,但是却很了解活生生的牛。牛打架的时候,一定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大腿中间,力气再大的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可你看这张图,两只牛在打斗,而它们的尾巴却高高举起。这和实际情形不一样啊!”

马知节听了,我去这犯了常识性错误。


这位农夫用自己的日常知识过度解读了这幅《斗牛图》,因为他没有从作画的技巧、用色、纸张、装裱等行业知识来解读,而是从日常生活常识进行解读,很多时候这样的行为会被人认为是过度解读。



因此。任何一个事物,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角度,很多解读是否符合常识,但让人听起来却不顺耳,就会被认为是过度解读。


再次强调一次,储备越多的人才会有更深入的解读。仅此而已。与学历有关系,但不是必然的关系。

3

不是学历是学识

4

对画作的鉴赏和个人的艺术素养有关,和学历的关系不大。艺术素养除去天分,也在于后天的积累,基于个人对艺术的热爱,高学历只能说在科学的某个学科领域有一定的水平,和对画作的鉴赏水平高低关系不大。

5

未必然,隔行如隔山。如同让一个医生去解读核专家的作品一样。

6

也不一定学历高,学历高并不是能够欣赏作品,是完全两码事,他是需要艺术综合素养来决定对画作的理解程度,还要对画面及画家技法的一个理解程度,这样才能够深刻解读画作…

7

每一幅画,都是画画人思想情感的外在表现,画家作画的思维过程是由内在到外在,从抽象到具体。内在的东西越强烈、越复杂,外在的表达也就深刻,越耐人寻味。

看画,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不过这个思维过程刚好相反,是由外在到内在,从具体到抽象。

欣赏者与创作者当然会因共同的思维介质(画作)产生思维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两者的共振、共鸣绝不会‘天衣无缝’的。

低层次的欣赏可能只是满足于画作的外在之美,或进入不了内在的精神之美,或浅尝则止,或人云亦云。

高层次的欣赏会力争深入到画家内心世界,他们会更准确地把握画家的内心世界。这个欣赏既是在‘还原’画家的内在世界,也是欣赏者的艺术‘再创作’。学识多的人把握画家内在世界会更深入、深刻,而且还可能帮助画家完善‘言犹未尽’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解读其实在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欣赏中普遍存在的。

8

有一定道理。学历越高往往学识越高,赏析作品时往往就在视觉上超越一般人,毕竟作品可以关联的东西太多,所以甚至出现了,解读超出了作者的初衷和设定的内涵,而这种超越作者意图的解读往往又因解读者的名气或学识,为大家所认可和接受,甚至赞赏钦佩。

9

不一定,对美学的理解有天赋的成分,也与个人的经历和学识有关

10

你好,感谢邀请。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子一张图片一个人从小时候到成年到青年再到老年,随着人生阅历的不同,脚下的书籍的厚度一直在增加,但每个年龄层次看到的风景,了解的事物本质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不用去太过在意别人怎么看一幅图,重要的并不是我们当下的人生对于一幅图的看法是否能达到作者本意,而是我们是否有看山不是山的那种人生积淀,不管什么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别人看到的就是别人看到的。

俗话说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连我们自己一本书或者一幅画,看的时间或者地方不一样,感悟都会有所不同。你的人生不用太过去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只要遵循规律就好!

别人有没有过分解读是别人的事情,你有没有听进去是你的事情,师傅可以教徒弟,但徒弟不一定不如师呀!

不管是一个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不都应该是这样吗?你觉得呢?

希望我们的思想都不要像途中的猫头鹰一样被一些言论给禁锢住!

谢谢!